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素质教育;少儿图书馆;功能;价值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步伐的加快,竞争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状况的代名词,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保证社会实现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体不但需要充分掌握基本的文化素质,更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与心理承受能力,这对学校教育尤为重要。素质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求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自身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学生要综合发展,少儿图书馆作为有效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与功能。
1、基本概述
1.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有效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素质教育具有创造性、全面性等特点,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容纳所有学生的教育类型;其次素质教育旨在推动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再次,素质教育是有效保证并推动学生个体个性实现健康发展的教育类型。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在于保证每一个儿童均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给而同一个发展自己爱好与天赋的空间。
1.2 少儿图书馆的基本作用。少儿图书馆在培养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学校、家庭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少儿图书馆对少年儿童的素质拓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少儿图书馆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阵地,担负着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职责,通过对书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来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与文化知识能力。另外少儿图书馆还是实施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少儿图书馆主要以中小学生及学龄前的儿童为对象[1],因此具备基本的教育职能与素质教育职能,这要求少儿图书馆要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突出对学生自学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重视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形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受众有很大的选择权利,同时丰富的、能够有效满足受众兴趣爱好需求的多种图书资料,很好的将少儿图书馆区别于学校与家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激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少儿图书馆在素质教育时代的重要作用分析
2.1少儿图书馆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在素质教育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从基本的教育内容角度分析,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在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少儿图书馆作为精神文化学习与宣传的重要场所与机构,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相对学校的教育课堂来讲,图书馆内的多种书籍资料更加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少儿图书馆内部,学生可以实际的接触到更多的书籍,比如中国历史与国情,世界历史与国情等,感知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英雄人物传记,了解到历史伟人的生平与主要精神,进而激发其努力学习的信息以及民族自豪感[2]。少儿图书馆内部的图书与资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分别善恶与美丑,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2.2少儿图书馆作为培养人才基地,在素质教育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素质教育时代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别,素质教育更多的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在课堂内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少儿图书馆内部有很多图书资料与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及情操,增长学生才干,还能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精神。另外少儿图书馆内的资料还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搜索,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少儿图书馆作为少年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阵地,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培养现代化全方位人才的作用。
2.3少儿图书馆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地,在素质教育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如何有效培养少年儿童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推动人才多样化的有效实现,才能顺利实现素质教育时代的基本教育教学目标。少年儿童能够有效养成读课外书、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少儿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少儿图书馆内部,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爱好搜索自己需要的书籍,有目的的、有选择的阅读书籍或者参加相关的读书活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少年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学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
2.4少儿图书馆作为培养心理素质的基地,在素质教育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有效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保证少年儿童能够有效应对社会压力的重要内容。读书作为一种自我学习、自我认知的过程和手段,对个体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自身精神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可以说读书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推动少儿心理身体健康发展。另外读书还能不断增进少儿的知识,改善少儿个人的行为,推动少儿自我心理调适。少儿图书馆应该不断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以有效掌握少儿的心理状况,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书籍,比如选择一些有关人格心理塑造、心理障碍的矫治、心理开发等类型的资料,不断完善少儿图书馆的图书品种,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
3、结论
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且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性格方面,也表现为更多的好奇心,容易出现难以辨真假、丑恶的状况,同时也比较容易出现偏激的想法。因此图书馆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能,稳定青少年的基本阅读倾向。为了更加有效充分的发挥少儿图书馆的作用,尤其是少儿图书馆在青少年基本素质与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需要少儿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认真的观察并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少儿进行阅读指导。积极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的引导,比如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读书会、报告会、读书心得、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3]。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与热情,有效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读书习惯,另外还能充分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阅读和思维方法。同时,少儿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来有针对性的组织不同的兴趣小组进行读书交流,使青少年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少儿图书馆还应该配合重大的节日或者纪念日展开针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等,将教育融入到丰富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及社会教育的价值,使少儿图书馆真正成为素质教育时代青少年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阵地。
【参考文献】
[1]果阳.少儿图书馆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刍议[J].教育科学,2003,19(3):17-18.
摘要:学生素质提高对于国家的意义,清代国学前辈梁启超的“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足以概括。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职教生低技能观念,技工院校转换角色、提档升级,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出更多有技能又得到社会认可的高素质劳动者,让每个毕业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故此,笔者就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列出了主要途径。
关键词 :学生素质提升
一、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1.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技工院校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较不稳定。同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诱惑、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家庭教育的缺位、信仰缺失、盲目从众以至价值追求的迷失,独生子女增多加上邻里关系的淡漠,以及留守子女造成学生亲情冷淡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学生迷茫、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缺乏责任感,造成思想道德缺失、人格的不完整、对社会认知感不完整,适应社会能力不足。同时,我们国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观念的局限,对青少年的关怀、帮助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2.提高技工院校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需要
技工院校教育与全日制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培养的目的是向社会和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建设者。因此,必须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来认识和对待,才能培养合格的技工,才能最终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而对于我们技工院校学生这个青少年群体,其素质的提高对于经济的前景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因为他们是产业大军的后备军,是“中国制造”能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保证,只有一流的技工才能造出一流的产品,才能提供一流的服务。
3.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学校品牌的需要
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竞争。随着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产业的调整,急需高素质的技工人才,这为技工院校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必须把握机遇,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增强毕业生市场竞争能力,打造出技工教育之乡这个品牌。
二、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现代教育认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方法的教育,在当前全国职教发展的大背景下,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职教生低技能观念,使技工院校培养出更多有技能又得到社会认可的高素质劳动者,让每个毕业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具体的目标包括体能、职业道德素养、职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1.传统儒学精华的教育
在平时的德育课中可增补传统儒学精华的教学,以仁爱(爱国、爱家、爱业)教育为核心,以《弟子规》等为教育载体,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评价准则,弥补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2.校园文化的渗透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老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提高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高深的行为文化是目的。而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这个核心包括了老师的师德建设、校园的公德意识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等。
3.辅导员的核心教育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在班级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无人可代。他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代表,也是校园文化得以最深入传播渗透的关键一环。学校物质文化的优化,制度文化的执行,行为文化的实施莫不是以辅导员的工作为基础。而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即精神文化的传播和渗透,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多地加强制度、法律、道德、人生观、价值观、艺术等意识形态的教育。
4.新的教育手段的应用
教育本身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所以新的教育手段应不断为我们所用,为教育服务,如利用网络工具建立校园网上论坛、网上心理咨询室、主题聊天室等,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设立发泄室等。
5.体能素质提升的途径
根据目前现状,学生体能素质提升可分为集中强化、日常考核和兴趣培育。集中强化包括入校集中军训,月度的体能考核强化训练、就业前强化训练等;日常考核有每日早操跑步、第二课堂、体育课加强体能达标测试项目等等,并从平时考核奖励制度、就业分配制度上增强效果。
四、小结
[关键词] 少年宫 学生 综合素质
办好少年宫,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校外补充、扩大和发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创造、生活、劳动和审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明确办学宗旨是办好少年宫的基础
少年宫要以坚持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积极利用校内及社会教育资源,拓宽学生节假日的活动基地,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场所及育人环境。它不以赢利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综合素质为目标,绝不能走进乱补课、乱办班及乱收费的误区。同时,少年宫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在活动中,要坚持“自愿参加,自由选择、来去自由”的原则。坚持公益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人才培养,注重队伍建设是办好少年宫的前提
少年宫辅导员的选聘大多来自两方面:一是校内选聘,选聘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为辅导员;二是面向社会招聘,素质好、业务精、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为辅导员。同时,作为少年宫的教师,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应具有专业知识,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为此,少年宫应采取定期组织辅导员到重点院校去学习培训,真正地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树立品牌特色形象是办好少年宫的必要条件
少年儿童兴趣爱好极其广泛,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如何搞好少年宫的特长课程设置和活动形式是少年宫活动的核心问题,是少年宫能否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少年宫具有如下特点,即开放性、主体参与及创新性、实践性。这些活动远超过学生书本教材的局限,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开展社会性参与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与他人相处的态度以及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在抓普及与提高的同时,注重特长生及特色的培训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按兴趣爱好编班分组。兴趣小组分为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四个类别。组建了品牌“马承英语俱乐部”“金口才集训营”“快乐幼儿艺术团”“天星琴室”“丹青少儿画室”“天艺跆拳道馆”“风之韵舞蹈团”“合唱团”等8个品牌团体。创办了写作、思维训练、硬笔书法、科技、电子琴、钢琴、古筝、篮球、吉它、乒乓球、武术等兴趣小组近30个。这些团体和小组的创建,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同时,也发挥了少年宫作为青少年校外活动主阵地的作用,也为全县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娱乐活动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
2.灵活安排活动内容。教材是少年宫活动的根本,本着“三个灵活”的原则,即“灵活运用课外书本”、“灵活运用网络作用”、“灵活运用积分币的奖励激制”,使少年宫的活动教材充分发挥灵活性与针对性。
3.奖励激制,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发放相应的积分作为奖励,由少年宫的工作人员,组织并兑换积分。所兑的奖品都是以学习文具为主,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孩子们作为一个个体,给孩子们一个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机会。
4.他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践教育活动为主。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阶段。通过少年宫的实践教育活动,拓宽了教学的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参与社会,使少年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本着坚持公益性的原则,积极开展大型参观纪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组织活动,自办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另外,我们还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新时期英雄模范先进的事迹,通过实践体验等公益性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有效的实践体验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四、建立阶段成果的评价机制是办好少年宫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篮球 提升 素质教育
一、篮球运动对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意义
首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篮球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竞争性强,对抗非常激烈,它不仅仅是比技能、比智能、比体能,而且也是比思想、比作风、比心理。凡比赛都要争取胜利,都包含一定的超越自我的对抗精神,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还能给学生带来通过竞争和拼搏获得成功的体验,教育学生不断进取,不断向上,不断追求,这种竞争意识的建立,对于他们在未来更好的融入社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是由各种各样的跑、跳、投等基本技能所组成,对于促进人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功能。青少年身体的肌肉、骨骼系统,内脏器官的机能均处在生产发育阶段。篮球运动的教学、练习和比赛,能使学生各个系统得到锻炼,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对改善内脏器官功能,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都有重要的功能。同时,篮球比赛是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下进行,它要求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运用复杂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和对手强烈地争夺。这种磨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态,使学生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在比赛中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体”的目的。
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学家曾断言,“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生存本领之一,……假如不会合作,知识再多也没有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了对青少年心力健康成长不利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体育专家认为,“只有在身体素质教育中加以纠正和防止”。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引导他们克服畏难、惧怕、羞怯、自私等心理障碍和惰性,调动其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培养他们无畏、坚毅的品质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才能彻底纠正他们个性中的不健康因素。因为这些集体项目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行动的协同性,如像篮球运动,在比赛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就是团队精神、集体合作和全局观念。每个队员都要不断地传接球、投篮、跑动等,通过集体的密切配合和协调默契来完成一系列动作,最终赢得胜利。同时篮球有输有赢,参加篮球运动,可以使青少年认识到胜利和成功是靠大家团结一致,协同配合来的,困难时应该彼此鼓励,失败时不应相互埋怨,成功时应该大家共同分享,从而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促进学生在校适应能力。一是对生理适应能力的促进,增强体质差的学生对疾病的免疫反抗能力;二是对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和改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学生“耐挫能力”。三是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主动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二、如何利用篮球运动开展素质教育
(一)确定“学生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采用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首先,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要进行调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抗练习的内容。对于基础较好,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的学生,多安排对抗练习,可以结合对抗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满足其兴趣。而基本技术较差的学生,则多安排些趣味性的熟悉球性练习,既能牢牢吸引他们,又能提高基本技术。在给他们进行对抗练习中,灵活运用规则,降低难度。可以多采用“三对三”、“四对四”的对抗形式,这样进攻面积扩大了,成功率也相应提高同时,充分利用场地,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在人员安排上把水平相当的学生放在一起,提高比赛的竞争性与对抗性,也可以弱、强结合,在基础较好的同学带领下会提高的较快,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比赛中敢投敢抢、勇猛顽强。
(二)篮球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它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想象而产生某种崭新的思维过程。它是建立在其良好的认识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之上,包括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对事物的认识与分析概括过程。篮球教学与其它竞技项目教学相比较,具有独特之处,这就是篮球项目本身独有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术、战术,在获得新知识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创造思维培养的目的。
(三)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篮球的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观,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方面,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应用能力为本质,发展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这种教学观强调的不是把学习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储存起来,而是拿去运用,去获得新知识,在获得新知识中学习创造。它一方面要求教学必须围绕篮球的基础内容,根据篮球运动特点,规律,花足够的时间和力气,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它们,建立起学生自己的认识结构,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教学的实践性,通过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在现实活动中应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与行为相结合
学生素质综合培养不仅仅是学生个性发展问题。要创造一个有益于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采用一些具有特色的教育法、内容来实施教学,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氛围,从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着手,鼓励原始创新思想的萌芽,继续培养学生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使学生对变化着的外部条件能够适应,能摆脱惯性,改变定势,并且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属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篮球教学以动作教学为主,其教学过程特点与动作的常规性、复杂性、艺术性等特点直接相连和紧密结合,只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绍忠,喻视仙《青少年运动员选材》 华中师范 1994
[2]文超,徐昌豹《体育学院普修教材》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5)
教育创新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优良素质。通过教育创新,培养一代素质全面的专门人才是教师的义不容辞的天职。
一、教育创新既然是教育思想、教育制度乃至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势必涉及现时甚至一个历史时期以来教育工作的整体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创新无疑是弃旧图新。当然,这种弃旧和图新必须是在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通过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实践,在获取教育、教学成效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弃旧也并非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一概弃之,而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育理论、实践、成果层面上弃旧图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创新的教师,要审时度势、身体力行地参与这场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实践,这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创新进程中先期需要形成的共识。
二、任何事物的创新都具备与之相应的超前意识,教育创新更是如此。
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创新意识的学生。作为教育创新实施者的教师,理应探索21世纪新的课程、教材如何改革的重大课题;理应就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创新在实践层面上认真开展;理应在教育创新实践的进程中加深对新的教育理念的领悟,并提升实践的进程中加深对新的教育理念的领悟,并提升实践者本身的学识和科研能力。
三、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创新的进程中,教师的人格效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成长成才极具感染力。
自古而今名师的“个性”鼓舞和激励着众多学子成才就源出于此,前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此语很值得我们回味。同志在 师范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至关重要。
但同时我们不能不想到,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因为教师的人格效应是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的先决氛围之一。而作为施教者,教师灰色心理、人际关系上心理问题、不良心理的自控能力不足,以消极的心绪从教是部分教师现时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排除这些“痼疾”,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某些教师热衷于功利,有悖于教师的人格。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教师群体是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优秀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创新的开展,随着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教师本身心理上的自我平衡,一些不良倾向将会逐渐消失。
四、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仍然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导者”。
在全方位开放的社会里,创新被赋予了时代的内蕴,同时创新的时代又赋予了教师创新的时机。社会的发展,事业的需求、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去开拓,去创新直面素质教育、教育创新和改革实践的层面,置身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所赋予的时代使命与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形成强烈的反差。面对这一现实,这个群体的成员,理应以不同地发展自身的精神,以志在必得的决心,殚精竭虑地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创新的变革需要,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创新的教师。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师就必须成为自觉的终身学习者。
五、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创新实践的层面上,亟需重视和实践的几个教育、教学问题
(1)以人为本的“尊重的教育”
尊重教育揭示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在营造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及其创造性。须知,被人尊重是任何一个人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以尊重为切入点开展教育活动,无疑是事半功倍。
(2)角色的变化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实践的发展,历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角色模式悄然地发生了质的变化,即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发表者转化;而学生,则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积极发展自身的知识撷取者转化。“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事实上就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在教育创新的实践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得以发挥。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历来对学生的评价不外乎好学生和“差生”两种。但好学生并非都完美无瑕;“差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从发展水平来说,差异总是伴随着个性发展而客观存在。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进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认同学生的差异性。由此出发,教师既当园丁,又当伯乐,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活动中,让好学生、“差生”都超越自己,这是教育创新的目的之一。
(4)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心是塑造健全的人格,而人格则是人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决定人的一生能否成功是否成才的关键
在这春意盎然、播撒希望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隆重表彰*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荣获*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科普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把普及青少年科技知识、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广大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构建了新的载体,提供了新的舞台。从今天受到表彰的十位同学身上,从三维获奖代表感人至深的发言中,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是我们深刻感受到*这座英雄城市蕴藏着无限活力和创新潜能,使我们对*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实力核心在于科技的实力、人才的实力。当前,*已进入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在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全力实施*湾“四点一带”开发、城市“四大功能区”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一系列战略重点,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智力作支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创造性、可塑性强,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三个理念”。一要牢固树立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就是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理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性、紧迫感的认识,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和长远意识,切实肩负起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职责,不断把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引向深入。二要牢固树立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就是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念。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市有50多万青少年学生。他们完成学业以后,绝大部分将回到*工作和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将直接决定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直接关系着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进程。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中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确保我市科技创新事业后继有人,永葆繁荣。三要牢固树立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就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理念。总书记指出:“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正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和素养,实现从“读科学、记科学”向“懂科学、用科学”的转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参与创新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逐步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埋头苦干、精益求精,才能摘取科技创新的果实。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希望广大青少年持之以恒、锐意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借此机会,给广大同学提几点希望:第一,要着力夯实知识基础。就青少年科技创新而言,知识就是基础,执着是动力。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有参与创新的底气和勇气;只有确立了执着的意志,才有科技创新成功的可能。广大学生一定要把加强学习放在第一位,以锲而不舍得精神、水滴石穿的毅力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培养健康有益的个人爱好,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第二,要着力培养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创造灵感,就会有所发明和创造。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整个社会,要顺应青少年成长规律,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要加以发掘、鼓励和保护,让孩子树立敢闯敢试意识,敢于提出疑问,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创造,在攻克难关中寻求创新的乐趣,在创新中体会知识的重要,从而在全市青少年中激发更加强烈的科技创新热情。第三,要着力强化进取意识。不懈的追求是引导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有创新就会有失败,创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希望你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树立志向远大的人生追求,把执着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性修养,培养不骄傲自满、不轻言放弃的进取精神,力练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性格品质,为今后成长、成才、成功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第四,要着力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根本标准。只有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才有生命力。希望同学们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善于在社会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创新课题,捕捉创新机会,依靠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勤思考、多实践,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并力争形成自己的创新成果。第五,要着力发扬团队精神。在求知、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即使他再聪明,也很难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有所作为,在一生的事业上有大的建树。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位发明家无不是善于同他人合作的楷模。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互相支持,互相借鉴,互相帮助,把创新的火花汇聚成创新的火焰,共同攻克科技创新的难题。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付出在今天、收获在明天的基础性工程。全市各级各单位要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高度,把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强保证。要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畴,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程,通过设立科学课、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开展课外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科技知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各级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发挥科普组织的网络优势,突出重点,努力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科技、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能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主动介入、全力配合,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局面。要确保工作举措到位。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大造成反映我市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项品牌活动,成为培育和造就青少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工程”,要加快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市青少年实践基地为重点、科技特色学校为主体、社区科普示范园为补充的科技教育网络体系。要集中力量抓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把热爱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吸引到队伍中来,尽快建立一支由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技辅导员队伍。要确保保障机制到位。进一步加大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和资助,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为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评奖机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公开、公正、公正开展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审工作。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活动持续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施展科技才华、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创新激情的长效机制,努力使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在参选项目范围、参选作品数量、获奖项目档次上有新的突破,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松树桥中学秉承“开发多元智能,发展创新个性”的办学理念,把坚持搞好科技教育,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作为办学的重要方向,将学生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科技创新 寓教于乐
松树桥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科技教育与课程改革融合,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相衔接,一是解决了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时间安排的问题,又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鲜明的特色。同时,学校为了搞好科技创新教育,形成了一支由班主任、科技辅导教师、任课教师构成的结构合理、相互配合的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为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每学期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参加市内外各种比赛。针对科技活动的开展,学校不仅开辟了科技创新作品展区,还举办了科技文化艺术节,比如:科技制作发明精品展、科技模型现场组装、机器人比赛、科技小论文等。
特色发展 硕果累累
为了激励学生和教师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学校特别建立了表彰奖励机制,对获得名次的师生都要进行表彰奖励。形成了完善的激励机制,近几年,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续十年斩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连续四年获得重庆市机器人比赛多个项目一等奖,2011年更是在重庆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总成绩第一,在全国赛中获得金牌2次,银牌6次。连续多年四人次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提名奖,成为重庆科技创新特色教育的一个佼佼者。
【关键词】校园足球;管理机制;资金投入
在发展实践中,校园足球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青少年进行足球运动,因此,学校应当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从源头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国家足球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意义
足球教育作为主要科目之一,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中,采用多样化方式开展足球宣传活动,大力普及足球运动知识,可以激发青少年的运动热情与学习兴趣,使其注重学习足球知识,从而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为足球训练提供有力保障。目前,足球运动已经被部分学校当作为重点科目之一,并且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为青少年提供运动的平台与场地,使其在日常学习中可以更好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足球运动要求团队合作,青少年在不断训练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训练,有利于增强训练效果[1]。
二、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校园足球的认识
由于足球运动具有较大的训练强度,在训练过程中,即使做好防护措施,也难保不会造成损伤,导致部分家长由于过于担心子女安全,而反对其参与足球运动。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导致一部分青少年的身体较为文弱。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领导由于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不足,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理论知识方面,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忽视了体育项目的实践训练效果,对足球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教育人员与青少年对校园足球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足球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较小,因此,学校领导应当学会向外推广足球,推动体育科目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国家教育水平与综合国力[2]。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校园足球发展中,影响开展效果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限制了足球运动的发展。中国足协中虽然设置了众多小组办公室,为开展足球活动制定发展策略,然而,全国各地含有众多足球运动的试点,经过多年来发展,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主要负责人来自足协或当地的体育部门,对校园足球缺乏管束力而且无法提供充足的足球专业资源,难以发挥出相关政策的效果,导致在管理方面具有较大难度。同时,在开展足球运动的过程中,部分教练员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对青少年进行示范与引导时,容易出现失误与不正确的行为,其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三)教育与体育相分离
在实际教学中,教育与体育出现明显了分离情况,二者之间的结合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教练员在检验青少年的足球运动技能时,一般会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人员的竞争意识,使其充分发挥运动技能。然而,由于学校的设施条件与足球教学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导致青少年之间的实力较为悬殊,对于拥有足球试点的学校,可以为足球锻炼提供有力保障,而对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场所,在比赛中占据不利地位,可能会降低比赛的积极性,违背了比赛的初衷。
(四)教练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足球运动开展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练员对青少年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日常训练中的引导者,以及比赛场地的指挥官,是影响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然而,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无法妥善解决教练员的场地问题,难以激发人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会流失高水平的教练员,降低训练效果。同时,在足球比赛中,尚未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没有详细规定关于教练员的认可方面,导致其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3]。
三、促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对校园足球的认识
在传统的足球运动教学中,较为注重训练,经过不断研究与发展,现代化教学更加注重要求学生掌握足球训练的技巧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加大训练量,使足球运动向信息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教练员应当坚持正确的训练理念,才能科学进行训练,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技能,使其在不断学习中,对足球运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作为合格的教练员,应当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往往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喜欢背道而驰,若是采用单一化与强制性的训练,容易引起逆反心理,从而对足球运动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足球技能的兴趣。因此,教练员需要根据青少年的思想动态,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增强训练科目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使其主动锻炼足球技能,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同时,在检测青少年的身体机能时,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全面分析每个人的体能与体质,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为其提供科学锻炼的方法,确保最大化提高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4]。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确保顺利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体育项目的投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校园足球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应当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增强管理机构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在开展足球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开展足球联赛,在公平竞争机制下,为青少年提供培养平台,使其进一步实现人生理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机构,其中人员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育部门,而另一部分是教育部门,形成相互独立的管理模式。由管理机构公平划分足球教育的资源,并且国家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还需要派遣专业的考察人员,为顺利实施相关保障政策提供有力保障,促进校园足球的改革。
(三)加强教学实践效果
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实际训练增强训练效果。在学校培训过程中,应当对职业足球队伍提出更高标准,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采用职业联赛的教育方式,使其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在实践过程中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检验足球训练成果,从而逐渐增强训练的信心,使其变得更加热爱足球运动。对于非职业学校而言,教练员应当控制好足球训练的水准与规模,带领青少年观看相关的足球赛事,增强足球的影响力。等到真正参加比赛时,青少年可以将训练成果进行转化,丰富自身的比赛经验,提高足球运动技能。在比赛中还可以获得自豪感、满足感、成就感,在日后训练中,他们会变得积极主动参与足球比赛。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确保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而学校则需要做好管理计划,对比赛课程进行合理安排,有效区分比赛的水平与组别,并且进行裁判员培训与教练员培训等业务指导。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教练员应当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培养目标,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使其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可以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与其他学校建立长效互补机制,为开展足球教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解决实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5]。
(四)建立经费保证制度
教育部门应当建立经费长效机制,不断扩展与挖掘资金的渠道。通常情况下,政府部门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颁发相关的政策,鼓励社会人员投资足球项目,降低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难度。同时,可以与从事体育用品行业的企业达成合作意识,指定统一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寻求更多的赞助商,降低体育器材购买资金,为顺利开展足球运动提供有力保障。场地设施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基础,然而部分学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足球运动场,或者足球场地范围较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为青少年提供足球运动的场地,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足球运动中,充分享受青春的美好。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校园足球的建设力度,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入足球场地建设,并且在建设学校时,合理划分足球场地,及时更新老旧的体育器材,规范足球场地的设施。同时,学校应当为青少年建立完善的教学平台,扩大场地的建设范围,使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足球运动技能,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校园足球中,青少年若是想要获得良好的教育,需要先提高教练员的整体水平。这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求教练员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的足球运动经验,以及先进训练理念的体育毕业生或退役足球运动员,对青少年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其更好地掌握足球运动技能,提高训练水平,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第二,需要制定完善的评比机制与选拔机制,主要目的在于正视足球运动的目标与发展方向,使教练员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价值观念,应该注重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过于关注足球运动的成绩本身,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足球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三,每个学期都需要对教练员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其掌握专业的教学技能,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性指导。综上所述,青少年是实现人才强国的基础与保障,其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国家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在体育教学中,教育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足球运动项目,开展多样化组织活动,使其体会足球的教育意义。对于足球教育而言,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与场地建设支持,学校应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设足球运动场地,并且提高教练员的教学水平,为培养青少年的足球运动技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武,李开文.云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4).
[2]曹磊.浅论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情况[J].名师在线,2020(07).
[3]李斌,崔运坤,贾燕,等.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0(01).
[4]刘超强.浅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J].拳击与格斗,2020(04).
论文摘要: 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当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具体对策。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遇到了许多的新情况,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对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以及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法制教育是新时期依法治国策略的要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
依法治国策略需要树立全民的法制信仰,全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是一个法制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向全社会输送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可以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法制教育是社会对现代化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法律知识同样不可或缺,否则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免不了遭受失败的厄运。因此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社会认可,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
3.加强法制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学生学习差,内心有严重的挫败感,冲动叛逆,还有一些学生已经在社会上混迹多年。这些学生的个人情况相当复杂,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仇视一切的心理,个别学生还会外化为极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
4.加强法制教育是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呈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职业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重点区域。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减少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因而应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进行法制教育,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探索
1.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学生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法制课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该课程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一要落实法律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教学决策部门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教育课程,如民法、刑法等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法律,等等。这样,学生除了进行了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二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
2.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目前在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仍比较单一,而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把教学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要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增设教学活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选用社会治安、学生违法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要在校内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举办各类违法犯罪图片展,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出法制教育专题墙报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三要“请进来”,借助外部力量齐抓共管。如邀请司法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邀请正在服役的少年犯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以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四要“走出去”,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开庭审理案件,参观少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3.完善和充实素质教育理论,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律素质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当前,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经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学校的素质教育仍没有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律素质教育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要逐步把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素质是自己所应具备的素质中的重要内容。缺失了法律素质就是不全面、不完善的素质。应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充实完善后的素质教育理论深入人心。
4.提高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机构,教师也大多由德育课程教师兼职,他们的法律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成效。针对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课程教师的情况,职业学校一是应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应大力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同时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道德水平。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
5.营造以法治校的氛围,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职业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构建一个适宜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一个法治环境,即依法治校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行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生动体现,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才能在校园内形成讲究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对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法制教育,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建立良好的校风也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