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婚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十家子村是赤峰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赤峰市注重挖掘每个嘎查村的民居特色、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让美丽乡村建设村村有亮点、镇镇有特色。同时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市里还整合多方资源、集中发力,在农村牧区打响了一场人居环境整治的战役。到今年年底,全市将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累计完成1705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
规划先行整合资源
科学推动乡村建设
赤峰市是自治区的人口大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如何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这盘棋上谋篇布局?赤峰市先后制定了极具前瞻性的城乡统筹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十个全覆盖工程规划。市里把全市的2165个嘎查村(场)分为三类,有491个重点村、1304个保留村和370个准备撤并的村。今后,凡是要撤并的嘎查村,不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市里还专门下拨69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每个旗县区统筹制定收缩转移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规划。
有了好的规划,还得有充足的建设资金。可钱从何来?赤峰市整合了财政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同时,市里将尚未成型的270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52个生态移民新村和462个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列入到“十个全覆盖”重点村的名单。政府拿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垫一点、群众出一点,多方汇聚形成了资金的合力。目前,除了上级的补助资金外,赤峰市和旗县区两级财政已投入资金21.6亿元,整合专项资金14亿元。
吕辉,是从克什克腾旗走出的一名企业家。他和同乡们募集资金30多万元,带领乡亲们整治村里的环境。这几天,村子里的文化广场、运动场、水泥路全部竣工,他和村民们摆起了庆祝的长廊宴。如今,赤峰市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企业捐助和群众自筹资金达到23.3亿多元,像吕辉、李校臣、张长宏等一大批企业家都投身到家乡建设的洪流中。
为了发挥干部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的推动作用,赤峰市积极落实自治区“万名干部下乡驻村”的部署。市里抽调2917名干部,成立了12个由市、县、乡三级组成的联合工作推进组和153个工作队,他们正在成为全市乡村建设的引领者。
内外兼修建管并重
尽显宜居宜业之美
“走路不绕弯,两脚不沾泥!”在喀喇沁旗土城子村,正在遛弯的农民尚喜民满脸喜色。目前,村里已累计投资1700万元,硬化街巷路里程达到55公里,全村户户都通上了水泥路。“去年,就因为路好走了,村里有100多户农民买上了小汽车!”老尚介绍,过去路不好走,村民种的药材运不出、不好卖;现在修上水泥路,客商们抢着进村收药,还能卖上个好价钱。
如今,全市已有4530.4公里的水泥街巷通到了农牧民的家门口,到今年年底街巷硬化总里程将达到5522.7公里。
80平米价值15万元的楼房,花9万元就能拿到钥匙,这是克什克腾旗永胜村村民赵淑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去年,村里建起了能容纳120户农民的住宅楼。据了解,到2016年,赤峰市将有3.1万户农牧民告别危房搬进新居,有39.16万人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放心水。
与此同时,赤峰市加大了对村庄环境的整治力度。在农牧区展开了一场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墙断壁、清庭院的会战,实施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使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保持村庄整洁干净,赤峰市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村,为农户设定了卫生责任区,由村干部巡回监督检查。并制定了《村规民约》,用制度约束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因地制宜尊重民意
突出特色留住乡愁
赤峰乡村之美,美在特色。特色民居、特色文化、特色产业,让人印象深刻。
驱车来到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乌兰章古嘎查,路边一字排开的蒙古族传统院落引人注目。柳条编成的篱笆院墙里,画有蓝色蒙古族纹饰的“崩崩房”格外抢眼。这种用柳条编成框架、再抹泥建成的圆型穹顶房子,是蒙古族牧民用来储存粮食和风干肉食的仓库。村庄里7000米长的文化墙描绘着每位蒙古族英雄的故事。
为了避免“千村一面”,赤峰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挖掘和保护每个嘎查村的民居特色和村落特色,守护浸润乡愁的村韵。今年,赤峰市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分别在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和敖汉旗建设试点村。
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寨彰显了农牧区的外在之美,而特色文化则让乡村有了魂魄。赤峰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十个全覆盖”的自选动作,先后打造了喀喇沁旗土城子村“药文化”、阿鲁科尔沁旗柴达木嘎查“蒙古民族文化”、敖汉旗高家窝铺村“赵家沟文化”、红山区东南营子村“寿星会”“皇箱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品牌。在文化的滋养下,这些乡村更具古朴之美、典雅之美、和谐之美。目前,赤峰市还培育出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村镇53个,北台子村的二尾羊、七合堂村的内蒙野果、美丽河镇的西红柿、上官地镇的生猪都已闻名全国。今年赤峰市计划还要再培育出40个特色产业的村镇,让产业支撑成为美丽乡村发展的持久动力。
从“当官的”到“自家人”
“看那个当官的,架子老大,派头十足,咱挨不上,也不想搭理他”“这位干部平易近人,没架子,是自己人,我们就愿意跟他说点心里话”――很多老百姓评价官员和自己亲不亲近时常这样说。
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的基层干部不仅身入基层,心也跟着深入基层,他们怀揣一张张民生实事清单,坐在炕头和群众谈心,蹲在田间了解群众诉求,说群众想听的话,做群众盼做的事,和群众朝夕相处、冷暖相知,从高高在上的“当官的”变成了群众眼中的“自家人”。
每个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只要干部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自然就会把他当“自家人”,靠近他,和他交心,进而打成一片、无话不谈。干群距离拉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关键词]宫颈糜烂; 患病率; 高危因素; 干预建议
[中图分类号] R711.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91-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10月份普查的两个乡镇的11458名,年龄在20―60岁,其中患宫颈糜烂的2772例妇女方为对象。
1.2 方法 按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慢性宫颈炎诊断标准,统一制订妇科普查表内容。由我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妇产科专家及医护人员,对普查对象逐个询问病史(包括年龄、家族史、月经史、个人卫生习惯等),按常规妇科查体,宫颈涂片多项快速检查,部分宫颈刮片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次受检11458例妇女中,患宫颈糜烂2772例,患病率为24.19%,居首位。其中轻度糜烂1696例,占61.18%,中度糜烂1032例,占37.23%,重度糜烂44例,占1.59%;单纯型1722例,占62.12%,乳突型912例,占32.90%,颗粒型138例,占4.98%。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
3 讨论
3.1 宫颈糜烂是生育妇女的常见病分娩、流产、避孕方式、生殖道感染等是宫颈糜烂的易患因素,主要病因是由于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引起病原体感染,长期慢性刺激和化学物质腐蚀是该病的主要诱因[1]。本文宫颈糜烂患病率为24.19%,比2006年的28.39%降低了4.02%。本次普查结果,以轻度、中度糜烂为主,重度发生率降至历年最低(2005年占3.42%、2006年占2.67%),占1.59%,未见宫颈癌症发生,这与我县持之以恒开展妇女普查普治取得的成效有关。
3.2 生育高峰年龄是宫颈感染高危人群 本资料显示生育高峰年龄段(20―39岁)的妇女宫颈糜烂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活跃、性卫生不良等因素导致宫颈感染几率增加有关。有资料报道,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应将该人群作为预防干预的重点。
3.3 宫颈糜烂与不同避孕方式的关系不同避孕方式组间的患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
3.4 多次产和人流增多均是宫颈糜烂的易患因素之一本资料表明生育产次不同患病率存在差异(P
3.5 干预和建议以生殖健康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向广大妇女普及科学知识,以增强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疾病的预防能力。提高妇女对生殖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我保健,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是促进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手段。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优生,提高计生人员技术水平,推行住院分娩、提高产科水平、降低宫颈损伤及感染机会,是促进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途径。贯彻以人为本的生殖健康服务新模式,针对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 让客户接受自己的风格
拍摄婚礼是件大事,对于新人来说,这更是此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错过了,就无法挽回。所以每次我都会特别谨慎,在一场婚礼开始前,一定会和新人沟通,并提前做必备工作。
我往往先会和新人谈谈拍摄和创作风格,甚至会跟他们解释最终呈现的效果,这样在婚礼拍摄当天,我与新人之间就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在《雨天-浪漫的乡村婚礼》中,新人最真实的一面被记录下来,他们甚至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而我与新人之间也形成信任的互动。这让他们在整个过程中,都能有一个认知:这部作品不仅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也融入了创作者的艺术理念。这不仅仅是个“活”,而是一件由我们共同完成的作品。
>> 有认同才是好视频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逐步提高,现在年轻人对婚礼越来越重视,从而希望专业人士为自己服务。在当今的婚庆市场中,充斥着各种各样形式的婚礼影像服务机构,但因为竞争激烈,在模板化的今天,只要一种新的影像风格出现,肯定会被模仿。之前的“韩国风”、“纪实影像”等影像风格,在不断地被模仿中,有些已经变形走样。
但我觉得,无论追求什么样的影像风格,一部好婚礼视频,最重要是得到新人的认同。而作为制作者,首先要知道客户的需求,满足他们,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创新。
>> 感动:婚礼最高境界
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纪念日之一,也是象征两个家族结合的重要时刻。我个人一直追求唯美、精致、朴实的影像风格。因为,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能感动自己,并能给新人留下美好的记忆。在《雨天-浪漫的乡村婚礼》中,我非常注意“情”的延续,让“感动”的镜头常常出现在画面中,比如路上遇到意外后,新人徒步迈向婚礼现场;婚礼现场新人对长辈的礼敬以及亲人们的温馨祝福等等。
应该说,我喜欢站在新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所期望的影像,并以艺术化的处理留住最真实的感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尽量采用能用到的最专业设备记录高品质影像。
>> 人比器材重要
大多数时候,好作品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的。由于我在创作时大多是一个人,所以在拍摄、取景等方面难免有欠缺。因此每次拍摄时,我都会在心里有“镜头衔接”的概念,在按下拍摄键时,都会把握镜头的精准,力求将每个镜头都拍到实处,让整个拍摄过程趋于完美。
而在与团队合作时,我常会用上摇臂、轨道等辅助设备,在拍摄上多机位、多角度的影像记录会更完整。
>> 一个人也能拍婚礼
我平时使用索尼品牌较多,比如对索尼DCR-TRV33E、索尼190P、索尼1000C等设备都比较熟悉。但我觉得器材不是唯一的,人更重要。
摄影是一门艺术,关键是使用设备记录的人。“人”是能否拍摄好作品的决定因素,好的器材会拍摄出更好的影像,但最终的成片才是检验婚礼摄影师水平的唯一标准。《雨天-浪漫的乡村婚礼》使用的就是索尼DCR-TRV33E,机器虽然不大,却非常实用,并正因为它的小巧耐用,使得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创作者可以拍摄自如。
>> 记录生活中的美好
应该说,我喜欢记录别人的故事,记录生活中所有感动和美好的瞬间。
所以,在进行婚礼影像的全程记录中,我不仅仅会在前期拍摄下各种婚礼现场的“静物小品”,更会捕捉瞬间的人物表情――早晨新娘化妆时的期待;新郎出门前的焦急;新郎父母满脸的笑容以及新娘父母依依不舍的神情。每个细节都透露出心情的种种涟漪。
>> 让“意外”成为经典
前期拍摄是很重要的,比如画面构图,景深处理等。我喜欢抓住一些意料之外的镜头,在全面记录整场婚礼的同时还可以抓拍一些有趣的细节。
拍摄中难免有意外发生,就像在拍摄《雨天-浪漫的乡村婚礼》时,突然下起了雨,但婚礼仍然要进行,于是新郎就背起新娘,一行人踏上前往婚礼现场的路。表面上看这是一件有点“尴尬”的事情,但我在记录时,更注意新人的神情,比如新娘的调皮与新郎的宽忍,在恶劣的环境中,周围人脸上依旧不变的喜悦。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将当天的情节记录下来。事实上这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而我既要维护拍摄设备,又要注意自身安全,更重要还要记录完整的影像。这样记录下来的婚礼效果非常好,不仅仅没有破坏整部影片的效果,甚至还因为其真实性和故事性,成为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
>> 善于应对突发事件
作为婚礼摄影师遇到突况时,首要职责是把发生的事记录好。为了以防出错,我一般会多准备一些磁带、备用电池和清洗带。
记得有一位朋友在结婚现场醉得不省人事,连拜堂都是由亲戚、朋友搀扶着。我将这些场面都记录下来。有人认为这等糗事不该记录,但我看来,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当然,在剪辑时可以采用合适的结构,使影片看起来更有味道。
>> 人多场面变被动为主动
婚礼现场人多、突发事件更多,因此在拍摄时,我会配上广角镜头进行拍摄。特别在狭窄的房间,用广角镜头是很有必要的。《雨天-浪漫的乡村婚礼》拜堂部分,我就采用了此种方法。更多时候我们要对婚礼现场具有预见性和判断力。可先同新人甚至司仪等主要人员进行沟通,这点非常重要,这样在整个婚礼过程中,会有人配合你。另外,画面构图也非常讲究,在必要时要及时移动、变化位置和角度。
一般情况下,在拜堂、宣誓等重要场面时,我的摄像机都会不停地拍,然后将大、小场景和各种镜头衔接切换。这些素材在后期剪辑时,会使整部影片变得非常完整。
>> 尽显新人风采
新郎是婚礼当天的第一男主角,想要拍摄出高大帅气的新郎,首先离不开新郎的服饰和其他辅助造型。从拍摄角度讲,一般常采用低角度仰拍,在构图上尽量避免将身旁人一起拍摄在同一画面里,尽可能多地拍摄近景和特写,在细节和大环境中突出新郎。这些细节在《雨天-浪漫的乡村婚礼》中,可以看到很多类似镜头。
>> 后期“变废为宝”
在后期制作时,我喜欢从现有素材里进行“二度创作"。很多时候,所拍素材可能不尽人意,大部分只能用后期弥补,用音乐、节奏、画面、色彩进行完美妆点。这样我们在做每部影片时,都会将它当做作品看待。
>> 巧妙利用灯光
在光线不好时,一般要调整构图、光圈或利用辅助灯光设备拍摄。
在《雨天-浪漫的乡村婚礼》拍摄时,影像因为雨水反光导致远处景物明亮而朦胧,画面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应该注意的是,雨天光线变化很大,因此在拍摄时一般采用自动曝光。拍摄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拉开距离,尽量小心不要让摄像机淋雨,更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可以用雨伞遮住机身或把设备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 使用多重软件
好视频不是用一个单一的视频制作软件就能做出来的,它需要影像类、音频类、平面类等不同软件进行编辑,根据实际需要互相调用。我平时在后期制作时一般常用Adobe Premiere Pro和EDIUS。这两款软件剪辑婚礼长片非常适合。特别是EDIUS,个人觉得它最好的地方是在做较长视频时,声音可不需要渲染直接剪辑,这是它比Premiere Pro更实用的地方。在做小特效和片头时常将Adobe After Effects和Photoshop、Illustrator搭配使用。
游走在乡村的媒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们能说会道的那张嘴。口才不好的人,吃不了媒婆这碗饭。乡村的姻缘除了自由恋爱之外,大部分依靠的是媒婆的牵线搭桥。媒婆的出现,使乡村的年轻男女们相互寻找到了红线和桥梁。言辞夸张而不做作,语言朴实而生动,这样才能让两个素未谋面的青年男女怦然心动并走到一起。她必须能非常流畅地叙述一件姻缘关系之中的未来图景,让人们看到一桩乡村婚礼的场景以及一辈子的幸福关系;她还必须用嘴陈述现实状况,一男一女的现实离不开他们的田地、盐巴、房屋,离不开他们有多少头牛、多少头驴、多少劳动力、多少次期待和梦想……这一切,一个乡村媒婆都必须用她的嘴去阐述清楚。
当一个好媒婆,另外一个本领就是要能打听。当她准备为哪家姑娘或小伙子说亲时,必定先了解其理想的择偶条件。把张家的姑娘照着李家小伙子心目中“女神”的标准夸,把李家的小伙介绍成张家姑娘心目中的“最佳人选”,这样两边一撮合,婚事焉有不成之礼?
不仅如此,媒婆如果不熟悉十里八乡青年男女的基本情况,不了解他们的家族关系,亲事也不容易说成。乡村的每一桩姻缘关系都离不开家族关系,这种关系离不开土地,离不开乡村家族的经济意识和道德观念,甚至也离不开乡村的审美意识。所以,媒婆必须融入到这种关系之中,必须掌握乡村的每一种道德原则,掌握每一种乡村人际关系的知识,才有可能促成一件好的、幸福的姻缘。
媒婆为男女青年们热情地牵线搭桥之后,男女青年们在谈恋爱交往的过程之中,碰到问题时也会来找媒婆。一个乡村媒婆即使面对难分难解的问题,也会帮青年夫妻寻找到生活的真谛,因为她是乡村的旁观者、局外人,人性的洞察者,还是青年男女做人处世的导师、乡村纠纷的调解员和爱情、婚姻、家庭、情感的心理咨询师。
一句话,乡村媒婆的脑瓜子和眼神中透露着乡村的人情世故,嘴巴里更是迸发出无穷无尽的乡村智慧。
操守与圈套
俗话说“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干媒婆这一行也是有规矩的。媒婆这一行原是很受人尊敬的,因为遵守媒婆这一职业操守的是绝大多数。在古代婚姻中,媒婆收受礼金,婚礼上还要受到新婚夫妇的礼拜,生儿育女后,还多攀认干亲,都说明媒婆的地位和身份。
但是,也有一些媒婆善于鼓动三寸不烂之舌,以登百家门吃百家饭炼就的口才,把姻缘说得天花乱坠,甚至故设圈套,硬搞“拉郎配”。
我年幼时,农村搞集体化,靠工分吃饭。那时,穷与富的标准不是谁家有多少钱,而是看谁家劳动力多、缸多、粮食多。那时候的几口缸可比现在的几十万元钱还要诱人,可能方圆十几里人人皆知。女孩找婆家,不看你学历,不看你存款,也不看你个高个矮、胖瘦憨精,只要家有存粮、四肢发达、能挣工分就行了。所以,女青年进男方家“看家”(一种习俗,女子在亲属陪伴下到男方家了解其家境)时,不看别的,只看缸的多少、存粮的多少。这个方法虽可靠,但也有出问题的时候。记得我们村子有一户人家说媳妇,女方是其他公社的。那一天,男方家里一口气整了五个大缸,把玉米、麦子整得满满的。女方的嫂子一进门,看见男方家那么多缸,喜上心头,二话不说就把亲事定了下来。谁知,女孩子一进门,第二天就哭着回去了。原来,那缸是借别人的,缸上面是粮食,而下面装的全是牛草料。然而,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现在哭有啥用,只能硬着头皮把日子过下去。
像这种媒婆,没了信誉、失了口碑,往后基本就不会有人找她去说亲了。凡经媒婆撮合的婚姻,若夫妻和美、儿女盈床、家和业兴,自然会引来更多的生意。如果只为了中间得利而花言巧语、欺骗撮合,必然会引起四邻非议。这样,她的生意经也就念不下去了。尤其在中国的农村,十里多同姓,百里亦攀亲。依媒婆行里的话说“指东说西、瞒天欺地、损阴害德的事情,即便给座金山也是干不得的。如果有一丝欺心之处,都会记在账上,是一辈子也是还不清的。”
淡出与回归
如今,信息发达了,人际交往更频繁,媒婆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然而最近几年,随着“剩男”“剩女”的增多,一些青年男女又开始通过媒人介绍的方式找对象。只不过时移势易,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如今的媒婆说亲可不敢糊弄了事。笔者认识一位名气很大的媒婆,她给自己立了一套规矩:人品不正、身体不好、有不良嗜好的不介绍;男女双方离得太远的不介绍;功利性太强的不介绍。 “一个人工作不顺心可以调换、可以辞职,但一旦走进了婚姻,那就是一辈子的大事了。征婚者鱼龙混杂,有部分人以征婚的名义骗色骗钱,这种人我要介绍给谁家当对象,那不是坑了人家嘛。”她说。
三姑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牙婆:人口贩子,专为富贵人家买卖奴婢、妾侍。
媒婆:专为人介绍姻亲的女性。
师婆: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
虔婆:妓院内的老鸨。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业旅游;新模式
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所谓“城乡一体化”,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而农业旅游的发展,在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要,快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文明素质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旅游,进一步进行产业融合,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旅游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农民与农村的提升变革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展农业旅游新模式主要就是要根据产业融合的特点,将农业、旅游业、农村、农民以及其他相关要素进行糅合,系统的规划农业旅游的发展。
融合过程中,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农民变成农民与市民双重身份,又转变为专门从事农业旅游的经营者、服务者。其身份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城乡一体进程的加速,农民要更快地适应其新身份。因此要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及服务水平。这将直接影响游客对农业旅游的评价。
融合过程中农村本身也发生了巨变。从原来只是农民生活劳作的乡村转变成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农业旅游目的地。因此,在农村硬件的建设上要进行大力提升,尤其是卫生状况。在保留农村乡土特色、民俗风情的基础上,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保障。
2.传统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
我国开发农业旅游已经经历了十几年,在这期间,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多种多样,目前仍具有生命力并市场表现良好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2.1乡村休闲游模式
是指以农村生活、农村环境、农业生产为主要核心内容,开发具有乡村氛围的休闲旅游产品的模式,主要的项目有:休闲渔业垂钓、划船、烧烤等活动;通过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可提供农业劳作、骑马、垂钓、狩猎等项目;开发建设特色农庄,以方便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食宿等。这种模式在江浙一带发展普遍,比如“杭州双流农庄”“淳安县千岛湖乡村港湾”等。
2.2农业观光游模式
这是新型农业的一种,指利用农村现有设备与地理条件、农产品、乡村自然环境与生态等乡村资源,经过合理规划,发挥乡村休闲游的旅游功能,提升游客对乡村、农业以及现代农民的认知与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游客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活、可住宿、度假、游乐等,享受乡土情趣,了解农民生活。这种模式是传统农业旅游的基本模式,全国各地有许多成功的典型案例。
2.3自然生态游模式
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乡村地区,可大力发展自然生态游模式,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污染的恶化,城市居民寻找郊区绿肺、青山绿水的意愿不断攀升。杭州生态建设提出了“多样、和谐、健康、安全”的目标,可以说是自然生态游的典型成功案例。各地推出的诸如“溪地漂流”“天文观星”“森林漫步”“竹园绿肺”等项目皆是自然生态游模式。
2.4农家度假游模式
是指依托著名旅游景点、生态优势或民俗风情,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围绕“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乡村建设模式。“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乡村生活体验活动。
2.5民俗文化游模式
利用本地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开展考古、观光、体验、休闲旅游活动。如“梅家坞茶文化村”、各地少数民族体验游等。
3.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农业旅游发展新形态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业旅游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可以考虑引入以下要素,以保障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1疗养美容
在清幽宜人的绝美山水中疗养,在先进设施的保障下放心的美容保健,如今,这样的疗养美容旅游在世界各国风生水起。如日本、新加坡、瑞士等旅游国家的美容旅游项目。我们的乡村可借鉴这一模式,比如将中国传统中医与美容相结合,在农业旅游的项目中增加种植中草药、开发药膳;也可以种植具有美容疗效的植物,游客可在专业指导下,制作手工纯天然的美容护肤用品,如手工香皂、减肥茶、精油等等。这一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
3.2艺术
利用农村天然美景,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如摄影、绘画、音乐、民俗等艺术活动的爱好者来乡间田间地头采风,既满足其旅游与艺术的双重需求,也是提升农业旅游地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良好机会。更可以进一步对农产品进行艺术深加工,使旅游纪念品独特化。
3.3网络现实相结合
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旅游模式,精明的农庄主在现实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网站,在网上建立虚拟的田地、农庄、鱼塘,展示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可以对现实田地通过网络进行认领,由游客指定种植的种类,在网站上实时更新种植进程,认领者也可利用休闲时间亲自来照顾农产品。这一模式满足现代人种植的心理需求,又不受其时间有限的影响,广受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
3.4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内地酝酿引进,在北京开始辐射全国开展,拓展训练逐渐被社会的院校和企业所接受。目前拓展训练普遍的做法是把拓展与旅游项目相结合,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设计各项户外拓展项目,一次增进团队成员感情,促进内部磨合与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农业旅游同样可以与拓展训练相结合,设计一些艰苦的拉练、农业劳作等项目,完成拓展训练目标。
3.5素质教育
开发学生市场,尝试各类农业科普活动,如乡村夏令营活动等。让孩子远离城市,走进乡间田野,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民生活,了解父辈艰辛。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艰苦奋斗的美德。
3.6婚庆
据统计,我国每年平均有800多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仅城镇新人在婚礼上的消费就达4183亿元人民币,新婚人群愿意把积蓄的31%用于婚庆有关的消费。可见婚庆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而现在的年轻新人越来越追求时尚、健康、文明、个性化的婚礼。农业旅游正可以满足其需求,设计与农业旅游相关的主题特色婚礼,将婚礼与休闲郊游结合起来,在典礼之余,可以体验自然风光与乡土风情。为此,乡村旅游项目可以规划婚庆场地、婚庆流程设计、纪念品开发等针对性项目。
4.城乡一体后农业旅游发展方向:旅游式的田园城市
无论是现有的传统农业旅游项目,还是今后可以大力发展的新型农业旅游项目,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农业旅游的一种新的形态将是旅游式的田园城市。这是指在保留乡村生活元素中自然、生态、恬静、和谐、健康的部分,同时又具备城市的生活品质,提供较多的社会发展机会。以农业为核心,旅游为驱动,并利用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实现乡村硬件设施的提档改造和服务系统的完善。这样乡村旅游的价值才能进一步提升,农民才能真正成为“田园市民”。
结语
本文以城乡一体化进程为背景来分析农业旅游,力图总结具有实践意义的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使从业者能开发新思路,克服发展中的困难,促进农业旅游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兵.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
[2].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华网,2013.7
【关键词】格林生态休闲庄园;模式特点;发展前景
一、生态庄园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久居城市的居民对于旅游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强,返璞归真,亲近自然,重返自然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休闲方式。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郊区,既有现代都市的便捷,又不失乡村的闲适与野趣,这里的农家乐和生态农庄为游客体验幽静的田园生活,感受乡村宁静的生活环境、清新的空气和淳朴的民风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旅游的投入加大,自我国假期改革后,消费者的旅游方式基本以三天的短期旅游为主,选择城市的近郊旅游尤其是生态庄园,逐渐变成了一种趋势。
来自于中国旅游网的一项调查数据:选择短途旅游的消费者人群占旅游总消费人数的比重如下:39.3%的人选择市内公园和游乐园,24.2%的人选择郊区景区,27.2%的人选择乡村游和农家乐,只有3.03%的人选择去外地。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了度假休闲、乡村游及农家乐的市场份额所占比例较大,仅次于市内公园和游乐园的消费者比重。可以看出,消费者更加看重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消费方式。选择假日农庄游乐的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还将呈现上升趋势,这就预示着诸如这样以自然环境、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和民俗风情等农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前提,以市民休闲、度假、体验、求知和探索为目的新型旅游方式正应运而生,而农家庄园正是这种休闲生态旅游的典型代表。
随着居民对生活水平要求提高,传统的的旅游模式有着日趋冷淡的趋势,而短途休闲旅游在市民的旅游消费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有着田园生活般庄园文化和生态休闲的休闲农庄能带给游客颐养身心,物我两忘,回归自然的感觉。可见,创建一所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最终面向大众的生态休闲庄园已经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生态庄园的模式与特点
目前,我国传统的旅游品种大致分为如下几类:自然景观旅游模式,四川九寨沟,龙门石窟,湖南张家界;文化名胜旅游,如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异域风光,购物体验式,如新马泰、香港等大城市;此外,还有以民族风情为主的旅游模式等。
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城郊休闲农庄,地处郊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枢纽位置,同时具有便利的交通,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大批的城市居民,引导游客来到郊区,吃农家乐,住民家房,耍农家乐,做农家活,无形之中向消费者倡导一种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出游方式。
格林生态休闲农庄选址于生态环境好,自然资源丰富,污染小和风光旖旎的城郊,这里有优美的乡村自然景观,有难得的乡村野味,还提供一定的娱乐设施,如室外温泉,游泳馆、水上乐园、桌球、台球厅、儿童乐园、马场、垂钓、自助烧烤和疗养场所,以满足人们的观赏、休闲、度假、娱乐、游玩等需求;庄园还设立专供商务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展厅,以供大型公司举行年会和半年会;还有丰富多彩的节目,如篝火晚会和舞会等。此外,庄园通过建立生态果蔬园、科学培育生态花园,让游客体验到农家自助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即发展了生态观光旅游,又愉悦了游客的身心,更为庄园实现了创收,体现了名副其实的多赢。
三、格林生态庄园创建的目的
与传统的农家乐相比,格林生态庄园的创建旨在打造一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生态休闲农庄,它及采摘、园艺、旅游及景观园林于一身,便于消费者享受到假日观光、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体验甜美的乡村乐趣。其次,这样的休闲农庄使大型企业商务活动的举行从城市酒店过渡到近郊环境优美的生态庄园,使人与自然近距离接触,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与调整。同时也为户外婚礼项目如婚纱摄影、婚礼仪式提供天然的环境;不仅如此,它对现有的农家乐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服务水平得到一个整体提升。通过充分利用空间和自然资源,建立素拓场地、生态园以拓宽消费者市场。
四、格林生态庄园创建的意义
格林生态庄园的创建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休闲度假、怡养身心的理想场所。
首先,生态休闲庄园的建立是对当地本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特色的民俗风情的一种传播。它让农村特有的本土文化、民俗风情和技艺得以延续和传承;还可以增进城乡居民的交流,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同时使消费者有机会体验农村生活,增长农业知识。
其次,格林生态庄园的建立有利于对当地自然资源实施最大限度的开发与保护。在有目的的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维护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收益。
再次,休闲农庄的建立可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亦增加了国家税收。而且将带动和延长绿色产品等环保产业相关生产链条和消费链条的发展,促进了城郊“生态经济带”的形成。
此外,大量的客流将被吸引至此,可以刺激当地的消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五、格林生态庄园创建的市场前景
以“农家乐”为例,2006年五一期间,西安市八个县区接待游客64万人,实现收入1450万元;2007年与上一年持平,2008年十一期间,西安农家乐接待游客55万人,实现收入1350万元,2009年五一三天假期,接待游客61.2万人,实现收入1986万元。由此可见,休闲农庄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农家乐规模小,管理不善,卫生健康方面不能保证,其休闲娱乐方式单一,而庄园扬长避短,将农家乐带入庄园进行统筹管理,在规模上适当扩大,卫生及管理上相应改善,做到规范经营,把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为休闲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现如今,更多企事业单位更愿意到一些设备齐全服务完善的休闲农庄去放松,而庄园的目标消费者以短期休闲的旅游群体为主,如商务群体,青少年等闲散旅游群体,外景拍摄群体,户外婚礼群体等。由此可见,格林休闲农庄的建立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邹统钎,齐昕.大都市郊区休闲“庄园”发展模式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5):104-109.
[2]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态势与前景[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2):40-43.
[3]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144-148.
[4]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作者简介
李凡,(1992―)男,汉族,陕西延安人,专业:财务管理。
新郎:老P
缘起
那几天我很兴奋,我收到老P发送给我的匿名邮件是在365天前的中午。我还记得当我读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时心脏暂停的感觉。所以,在我们认识后的第30天,我就决定在我们认识一周年的时候,嫁给他。
婚礼前一个月,我们为宣告这次“P&T联盟”(我俩英文名的联写)正式成立的方式着实做了许多设想。吃饭喝茶?传统的乡村花轿?喝茶聊天顺便为单身朋友办次相亲聚会?思前想后,怎么也无法想象端起酒杯对着众多亲朋好友喊:“大家吃好喝好”的场景。老P与我因为一年前那次户外友人的聚会相识,又在登山、滑雪、徒步、旅行的路途中更加了解与相信彼此,因为每次在山野间的鸟语花香中都能纵情欢笑,于是我们决定举行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户外婚礼。
现场
作为喜帖的邀请函早在半个月之前就发了出去。出于职业习惯,我还严格按照活动策划的方式,写了一个特别详细的文案。文案包括时间、地点、目的、活动内容、方式、参加人员、准备事项,甚至包括通联与活动各环节负责人员。我们也邀请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担任司仪与婚礼见证人,还有摄影师。看起来一切都准备得很妥当。
因为双方父母都不在北京,从设计服装到找人制作、从勘查场地到联系车辆、从组织出席到饮食的购买,婚礼的一切事务都需要我们自己解决。但我们开心极了,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幻想着金黄的夕阳中,山风习习,我们以天作证、以地为媒的爱情。
二十位朋友背着帐篷、睡袋等在出发地双秀公园门口,看到我和老P从车里走出来,诡异地笑着。我俩看起来实在不像马上要举行婚礼的人,没有婚纱、没有化妆、没有盘头,更没有戴胸花,只是各自穿了一件红色的T恤,典型的户外人士打扮。
五辆车的车头都贴上了大红喜字。老P开着车带路,我坐在另一辆车上收队。这就是我的婚车队伍,简单却特别。
雨点噼里啪啦雹子似的砸在车窗上,雨刷器以最快的频率左右摆动也未能掀开前车窗的雨幕。下午三点刚过,天就黑将下来,头顶雷声轰鸣,闪电啪地一声将昏暗的天空撕开一条长长的口子。连雾灯都开了,从北京市区通往密云水库的公路两旁还是什么也看不见。我们的车队以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缓缓前进。我坐在副驾驶座上忐忑不安,心里想着:好事多磨,这场婚礼不知要经过多少次意外才能带着我们走向幸福的开端。
我渴望见到夕阳下白河峡谷中我的四人婚礼大帐篷,所以在雷声响起的时候我变得更加不安。雷鸣电闪之后还是雷鸣电闪,路已经完全看不见了,车不敢再开,五辆车躲在一个小加油站里。老P挽着裤腿,一副农民打扮,挨个车给大家打气。
暴风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渐渐地,远处的天边闪电划过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淡淡的蓝色天湖,阳光给周围的云彩涂了一层淡淡的金边。又一道闪电划过,蓝色的天湖越来越大,越来越深邃,雨也小了起来。对讲机里传来老P的笑声:“原来是猪八戒娶媳妇路过!雷公电母来迎亲啊!”
雨后的夕阳在彩虹的包围下慢慢地落在了山的那一边。我幻想的夕阳下的婚礼还没开始,阳光就消失了。但11顶五颜六色的帐篷总算搭了起来,将我们那顶贴着喜字的四人大帐篷围在中间,显得分外温暖。篝火也烧起来了。烤羊肉的孜然香味飘得老远,红葡萄酒也打开了,啤酒也冒着泡,所有的朋友都放声笑着闹着。
当我与老P穿着我四个月前就开始琢磨的模仿隋唐时期的婚礼服走出帐篷、走在篝火盈盈的光亮中、走在朋友们的惊叹与祝福的掌声之中的时候,我知道,幸福从这一刻真正开始了。
在火光中,我们向着天地、向着远方完成了我们的婚礼应有的仪式。那夜,帐篷外的天空异常晴朗,繁星满天,还有流星划过天际。白河峡谷的河水缓缓地流向前方,潺潺的水声伴着蟋蟀的低吟,为我们奏起了大自然最悦耳的婚礼进行曲。
至今,我还记得那晚的星空下,我与老P坐在帐外的草地上,身后传来朋友们轻轻的鼾声,婚帐上那个大红喜字在汽灯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醒目。我们闻着青草散发出的清香,望着星空,憧憬着明天之后的美好生活―一起走过!
户外婚礼提示
1. 事前一定要勘探好婚礼场地,有山有水最好,但切记―场地一定要开阔,以便支起几十顶帐篷。
2. 行前一天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风防雨准备。
3. 吃的喝的最好提前列一个清单,以防遗漏。要知道山高水远的,缺东西都没地儿买去。
4. 为你服务的人可能只有随行的亲朋好友,所以行前一定要安排好各项任务,责任到人。
今天,在希腊人中盛行带有宗教色彩、充满世俗魅力和反映地方特色的婚礼,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曾经只能在教堂举行婚礼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只有在教堂举行的婚礼才被希腊承认为合法婚姻。1832年希腊王国宣告成立以后,东正教一直被视为希腊的国教,教堂是100多年来希腊男女举行婚礼不可变更的场所。国家也以法律形式宣布,只有在教堂举行婚礼,方可获取法律上的承认。
可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东正教的影响在希腊日渐下降,要求世俗婚礼的呼声日益高涨,希腊政府于1982年7月18日公布一项法令,宣布以世俗方式结婚和以宗教方式结婚享有同等的合法地位,结束希腊150多年来只有以宗教方式结婚才算合法的传统做法。
法律承认16岁新娘
尽管希腊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8岁,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父母同意,又非强制性婚姻,18岁以下的青年仍然可以结婚。因此,在希腊国家婚姻统计数据中,也有一部分年龄很小的新娘。曾经轰动全希腊的“16岁女孩要和长她20岁的男子结婚”的事件,也因为她本人和父母的同意,被法律认可。爱情是自由的,婚姻是神圣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干预。特别是在充满爱情神话的国度,爱情更是最为崇高圣洁的。
传统的婚纱和婚戒依然流行
如今,婚礼上的服饰已经多种多样。特别是根据婚礼的主题不同,希腊人也不是非要穿婚纱举行婚礼。不过,如果选择婚纱,他们还是会选择最传统的样式――白色的长袍,搭配面纱和戴在头顶的花环,这样的装束使新娘看起来像圣洁端庄的雅典娜一样美丽。而新郎的服装相对简单许多,黑色或白色的西服即可。当然,在一些偏远地区,希腊人也会选择穿民族服装来举行婚礼。
对于结婚戒指的选择,人们依然偏好传统样式的钻戒,和结婚对戒。在彼此的戒指内侧刻上对方的名字,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结婚的黄道吉日在三月
希腊人非常重视婚礼,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婚礼场面热闹,形式隆重,事先要进行充分准备。在农村、山区,人们多选择阳春三月或农闲季节的某个星期天举行婚礼,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这段时间的星期天是办喜事的“黄道吉日”,能够带来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正式举行婚礼前一个星期,新郎新娘邀请一些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小姑娘,组成报喜的队伍,身着漂亮服装,手捧请帖和甜食,敲锣打鼓地去邀请男女双方的亲属朋友、左邻右舍、社会名流甚至邻村代表届时参加婚礼。男女双方的家庭则分别进行着紧张的准备工作,有时甚至要动员左邻右舍甚至全村的人前来帮忙。因为婚礼是在女方家举行,女方父母除为新娘准备婚礼服装、随带的嫁妆外,还要准备婚宴食品。新娘的婚礼服装比较讲究,穿在外面的素白拖地长裙须由未婚的姑娘们缝制。
婚宴上必须吃面包
希腊人爱吃面包,婚宴上不可缺少面包,而且要用独特的方法烤制。按照传统做法,供婚宴上食用的面包,和面用的水是由几位漂亮姑娘取来的清洁的泉水或河水,烤面包用的柴火是几位小伙子身背古琴、唱唱跳跳弄回来的干柏树枝。在当地人看来,婚宴吃了这种面包,新婚夫妇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宗教仪式结束,新郎新娘手挽着手,同双方父母和各位来宾进入宴会厅,用丰盛的宴席款待嘉宾。希腊人的婚宴非常丰盛,除本地风味外,还会有东南亚手抓饭、中国的炸春卷、意大利的空心面条、法国的蜗牛菜等,简直成了世界风味品尝会。希腊风味的菜肴中,最费事的是葡萄叶卷,这道菜由新娘烹制。
大摔盘子寓意岁岁平安
希腊人爱花,婚宴一般是在鲜花盛开、芳香扑鼻的庭院里举行。客人们边饮边吃边谈,频频举杯向新婚夫妇表示祝贺。有时候,婚宴进行之中,闻讯赶来的民间艺人用古老的乐器弹奏起欢快的婚礼舞曲。客人们相继离席,与新郎新娘翩翩起舞。按照希腊古老的风俗,婚宴结束后要狂欢,众人尽情跳舞,既有民间舞,也有交际舞。跳到高兴时,有人举起瓷盘摔在地上,人们高喊“欧巴”,一场婚礼要摔几十个盘子。希腊语中,“让我们摔”是“让我们欢乐”的意思。狂欢直到午夜时分结束,人们将新郎新娘送入洞房,婚礼结束。
常开不败的四时鲜花
在希腊,通常是新郎的教父,担任婚礼上的嘉宾。现在嘉宾常常由伴郎担任,其职责是协助新郎新娘戴上花冠(花冠有白色和金色的,由四季开放的鲜花,或由用金色或银色的纸包起来的象征爱情的树枝和藤条编织而成)。
戴上花冠后,新人们围着圣坛绕三圈。其他出席婚礼的人则朗读《圣经》,手持蜡烛,并在婚礼后将花冠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盒子里。为了确保婚后生活的甜蜜,希腊新娘在结婚那一天,在手套里塞一块糖,代表把甜蜜带进婚姻生活。
希腊人喜欢在婚礼中跳传统的舞蹈来招待宾客。婚礼举行时,其中一项程序是由诗歌班的领唱者训示新郎要好好照顾和保护妻子,新娘子则会轻拍新郎的脚掌以示尊重。新人会用薄纱包着蘸糖衣的扁桃仁,再配以鲜花分派给宾客,以象征丰足和美满。
现金是最受欢迎的礼物
赠送新婚夫妇礼物是希腊人的一贯传统,不过也要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现在,在参加婚礼前,客人一般都会向新婚夫妇询问是否应该给他们一个礼物或礼金的数额。在多数情况下,很多新人宁愿接受现金,而不是礼物。
不过,这依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般只是私下里讨论。并且,宾客之间相互并不知道礼物的类型或者现金数量,这样也可以避免他们之间的尴尬。有时随着婚礼的邀请,也会附带一个礼品提供名单,新人会列出所需要的项目,让宾客在指定的商店去购买,或者往他们的银行卡里打进一定金额。
姑娘们变换队形,迅疾分成左右两列欢迎着游客进村。走进队列中间,忽有姑娘拉耳朵挽臂,出于条件反射的一档手、一转身甩开了姑娘的手,愣愣地看着姑娘,姑娘也愣愣地看着我却对我喊“布隆!”估计当时的我,肯定一脸严肃,还不解风情的一声不吭,吓得姑娘不知所措的一脸尴尬……就见那边几个姑娘,像女排运动员一样打着手势向这边姑娘示意。姑娘整了整身边的鱼篓,犯着嘀咕而悄然走开……看来,我算是被姑娘们彻底抛弃了,只好尴尬出局。
转身发现,原来村庄淳朴古董。就如儿时记忆中的,那些早已不复存在了的家乡村庄——散落的住户,错落有致而户户通联。不同的是,造型奇特。房屋多为泥巴墙的船形草屋,还有不多见的土建两层小楼,有如客轮。传说船形住宅,象征着黎族祖先是乘船渡海迁居而来的。最为注目的那间乌龟状房屋——圆圆的身子,龟背样的屋顶前伸出长长的****,形象逼真。据说龟状造型,象征着长寿。****下方的门头上,挂着结了花的红色彩绸直垂到大门两边,颇具喜庆气氛……就见七八个姑娘,臂弯里套了游客喜气洋洋而来。众游客一路吆喝轰轰烈烈追随着,一起走进这龟状的房屋。屋里,即刻响起喜庆的锣鼓和欢快的音乐声……这是要举行黎族风格的“集体婚礼”了。
生怕走散了,左顾右盼却不见了同游的阿郎、阿婕和阿婕姑妈。疑心仍在村外,却见村口堵满了游客。原来,游客是分批次进村的……折回来看婚礼,却见阿郎身穿红马褂,头顶一支如向上再向后弯曲的红色牛角帽,帽檐四周彩条飘飘,正与新娘甜言蜜语……想不到阿郎好“艳福”,一转眼在这里成了黎家女婿了!来得迟了,阿郎已拜完了堂、抱过了新娘、喝过了同心酒,这会儿正轮流的对歌呢!佩服这些新郎,或是有备而来或是天赋,也或是有缘吧,一圈七八对“夫妇”,“妇唱夫和”对唱如流。轮到桂阳老夫妇的退休老公,许是年纪大了,愣生生的对不上来,众人着急。一会儿对上了,却字正腔圆的一唱唱个没完没了……博得众人鼓掌喝彩,开怀大笑!开心中侥幸自己,还是没做上新郎的好,否则一定大出洋相——那些山歌,我是听着耳熟,却一句不会!
新娘举着胸前的银元,在阿郎耳边窃窃私语……同团的一位年轻新郎小刘,左手搂着自己怀中的阿妹,右手却来揽阿郎的新娘——许是阿郎的新娘更漂亮!吓得新娘缩紧了脖子倒向阿郎一边逃避,却侧转脸来防范这位花心的新郎……嘉宾爆笑,阿郎却浑然不察,依然对着阿婕和我呵呵傻笑……这边,阿婕抓着相机前仰后合,姑妈禁不住缺齿而门洞大开……女主持人发话说,小伙子,你这在我们黎族是绝对不可以的,别太贪心了!新郎小刘嬉笑着,不得不有所收敛……婚礼已进入尾声,新郎、新娘交换信物,躬身道别……看着眼前的阿郎,由于年龄落差,怎么看都怎么像当年娶儿媳妇时的喜公……问卸完妆的阿郎,新娘跟他耳语什么,懂吗?阿郎说,说的汉语,怎么不懂?她说要送我一枚银元,做个纪念。什么银元十块钱一块?肯定是假的,我没同意。再说了,带回去,说不定惹气生脑,不值得!阿婕调侃阿郎说,阿光,你看我们今后是不是都该改口,叫阿郎黎家女婿啊?阿郎笑着说,晕,回去可千万提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