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素质教育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教育案例分析

第1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声乐教学;歌唱心理;艺术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推广

1 案例

第一学期,J、Y等四位同学为一声乐小组。因J同学进步较快,笔者就对她的发声技能技巧加以强化训练,并希望她在期末考试中发挥出良好水平。可她在考试时,唱第一句就跑调,歌唱气息浅,手脚还紧张得微微颤抖,演唱表现与正常水平判若两人。第二学期,她由小组授课上升为个别授课,笔者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其歌唱心理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和增加艺术实践活动,使她的发声技巧和作品演唱水平都有较大进步,在第三学期班级演唱中发挥很好的水平,重新找回了自信。笔者充分肯定了她音色好、高音爆发力强、音域宽、气息流畅,唱C3轻松等优点,鼓励她参加“珠江钢琴全国高校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省选拔赛,对她说:“你不是去拿奖,是去向别人学习。这是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一次好机会。”她终于鼓起勇气报名并被选拔参赛。比赛小组辅导教师们悉心指导,热情鼓励,经过紧张培训和训练,并针对怯场等毛病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该生终于在全省选拨赛中取得专科组“个人全能”第二名“综合素质”第二名和“歌唱与钢琴伴奏”第四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参赛,J增强了演唱自信心,心理状态更趋成熟,在之后的“珠江钢琴全国高校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专科组“个人五项全能”三等奖和“自弹自唱”第三名,传为全校佳话。

2 分析与推广

笔者总结分析对学生J的声乐教学过程,意识到注重声乐知识的学习和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弱化对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艺术实践,成为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亟待完善的课题。

2.1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歌唱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2.1.1 心理状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的心理活动的总的特征。歌唱心理状态则是歌唱者面对不同环境条件(观众的多少、类型和演唱场所等)和掌握歌唱内容与技能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特征。这些心理活动和一定的生理功能相联系,最佳的歌唱状态是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统一,演唱者只有在最佳的状态下演唱,才能正常发挥演唱水平。

2.1.2 声乐是一门融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学术性较强的学科。声乐教学就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把握发声机能,进行正确的歌唱。歌唱活动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动,而且也是通过思维活动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优美动听的歌声是心理活动指挥歌唱发声器官在生理上做出反应的物质效应。声乐学习的效果,与歌唱器官、肌肉活动的灵敏、协调、强度有关,和人的心理活动也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

2.2 营造民主、和谐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作为声乐学习主体的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学生战战兢兢,怕唱不好,怕犯错,老师则动辄加以指责,常常出现学生发声时心理紧张,越唱不好越紧张,越紧张也唱不出来的现象。这是由于心理的自我暗示导致气息上浮和肌肉紧张所致。良好的声音效果,应当是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合理协同的产物,心理不能达到自然、平静,不能精神集中,就难以发出令人愉悦的声音或唱好歌曲。教师教学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力求阐述问题深入浅出,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情趣,注意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

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声乐教学中要“乐”、要“轻松”,让学生有宽松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态,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爱为基点,以真挚的情感,博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声乐的动机和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才易达到心理的愉悦,增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全身心融入良好歌唱状态之中。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离不开良好的技术状态,良好的歌唱技能技巧是良好的歌唱状态的前提。演唱者在观众面前产生的心理紧张和激动现象,即使是像吉利、帕瓦罗蒂等著名的歌唱家也在所难免。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我自己身上也曾多次发生舞台紧张的情况,虽然表现形式不是那样严重。”但这些歌唱家高超的声乐艺术水平,却保证了演出时的高水准,正确的思维及肌体神经活动过程弥补了心理紧张和激动的影响。

笔者在教学中,因J声乐学习进步较快,对她考试要求偏高,给她增加了心理压力,对考试和演唱失常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J同学来自农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有自卑心理。她刚入学时参加新生音乐晚会登台演唱,因为紧张,声音很小,甚至连歌词也忘了,事后一直为此感到羞愧,经过这次失败,在心里留下了怯场的阴影。笔者总结她的学习情况,主动和她交心,对她声乐技能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她振作精神,大胆地参加实践活动,到舞台上锻炼,不要害怕失败;鼓励她从小组演唱到班里和系里甚至学校的演出活动要积极参加,并和她一起选择演唱歌曲,对作品技巧处理进行认真分析,一起到演播厅走台,熟悉舞台环境,帮助她塑造良好的舞台台风。该生在一次在班级演唱中发挥很好, 自信心理得到提升,此后经过更多的舞台实践,演唱水平有很大提高,歌唱心理状态日臻良好,为往后的演唱逐步成熟直到获得全国比赛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教学与发展个性方面,教师应正确了解和甄别学生不同性格特征和类型,因材施教,塑造良好的歌唱性格。心理状态和技能的胜任能力有关,教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声乐技术技巧,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时,尽可能多做一些准备,根据学生的能力,实事求是安排声乐作品。俗话说:“艺高胆大”,高超的声乐技能,可使歌唱者产生强烈的歌唱愿望,并使整个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满怀信心地走上舞台。因此,首先应该在学习声乐技能、技巧方面狠下功夫,为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产生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2.4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搭建声乐教学平台。声乐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得到验证和提高。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及效果的检阅。学生交流演唱会成为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歌唱的心理素养。只有通过艺术实践,使学生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认识声乐的性质特征和声乐活动规律及其社会意义,克服歌唱特别是歌唱表演中出现的毛病,经常参加声乐实践活动特别是成功的活动,能使学生的自我价值需要得到满足,对于声乐学习兴趣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失败更要认真总结。通过艺术实践,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舞台形象和台风。

2.5 声乐教学特点及其与其他学科文化的整合。声乐是以人声为手段来表现音乐,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表演艺术。声乐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提高对音乐和艺术的认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们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

声乐学科的发展同样与戏剧、影视、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人文科学等有着紧密联系。深化声乐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人文教育思想,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全面的音乐知识,加深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除了注重歌唱技能训练和声乐表现力的提高外,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丰富文化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讲台,而且具有超出讲台外的声乐演唱能力,并为他们的继续学习深造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1):251(3):266,268,(4):271

第2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 考试功能 模块式考核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其它某些心理特征的测量,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选拔等功能。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一些新教育理念的形成,我国的考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任职教育考试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深入研究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以充分发挥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而实现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考试体制改革的对策

1.革新考试内容,为考试内容赋予时代气息

要与社会大系统相融合,与社会实际、热点问题相链接,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规划测试知识和能力的题目分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的命题力度,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综合评估,通过答案的灵活多样性,给学生想象力等的发展创设一种弹性环境;考试应注重学生的个性,使具有特殊学习性向和才能的优秀学生能脱颖而出。

2.革新考试方法,实施多样性考试机制

任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具体形式应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以及学科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形式,使得考试模式多元化。同时,建立综合素质考察机制,使其平时表现与学业成绩参与到终结性评价之中。

3.重新定位考试的功能,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

考试功能应回归本我,发挥整体效能,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创造发展出新的功能。学校应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机制,将平时表现成绩与终结考试评定相结合,扭转单一的终结考试成绩决定教学全局的现状;学校和教师应综合利用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根据考试的结果分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考试应确立绝对标准和个体标准,对学生素质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明确学生的素质优劣及其潜能所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南。

二、任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

针对任职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应将考试内容分为理论考核、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技能、教学参与程度四个模块,针对不同的模块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实施不同的考核方式。该模式的构成体系:

1.理论考核模块(20%)

考核方式:闭卷与开卷相结合。

指标体系:基础理论(50%):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方式:闭卷);理论应用(50%):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方式:多题随选,开卷)。

2.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模块(30%)

考核方式:案例设计分析(或论文)。

指标体系:知识合理性(25%):使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正确程度;资料搜集(25%):资料的完整性,资料搜集的难易程度,资料的可用性;分析能力(25%):合理性,严谨性,敏锐性;知识的整合性(25%):相关知识的运用,整体框架结构与内容;创新(3―10分):作为奖励分,对创新观点予以加分。

3.实践动手技能考核模块(30%)

考核方式:现场动手操作。

指标体系:软件操作(25%):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案例分析(25%):考试案例的综合分析与实施;问题处理情况(25%):案例中相关问题的灵活处理程度;结果评价(25%):结果正误与分析的合理性。

4.教学参与程度考核模块(20%)

考核方式:过程式考核。

指标体系:参与情况(25%):态度、意识;操作情况(25%):实践操作规范化;完成情况(25%):实验完成质量、认真程度;作业情况(25%):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分析。

总之,课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点,二者相辅相成,在强调教学改革的同时应重视课程考试改革,摒弃一律采用闭卷笔试的死板做法及一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机制,根据课程的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评价模式,真正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林 专业基础课多元化考试模式的构想与实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0,(12)。

第3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教学;实践;认识;提升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的培养”。高校体育应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即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本文通过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以及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进行实践研究,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挖掘体育与素质培养相交融的模式。

当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弘扬人文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的:“一切都要求重新强调教育的伦理和文化内涵”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喜爱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以便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下,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充分说明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需要一种具有观察能力、判断力、适应力和创新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为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世界,需要很高的人文素质、很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很好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等。

以体育为载体“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健康、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富有情感和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就高校体育课程而言,在学传授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强身健体等功能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要求它能够在培养学生创新和进取的心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国际化和多元化的视野等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贯彻人文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

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案例分析

体育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合理的身体素质、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将体育课程建设成体育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近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行为的培养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利用体育课现选用几个教学实践案例进行研讨。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案例(1) 在教学中,所有游戏教材,只将游戏的名称告诉学生,然后给2—3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且制定规则,接下来分组进行游戏,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在将正确的游戏方法告诉大家进行比较。又如在游戏“改换追击目标(贴膏药)”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原来的游戏方法中逃的人以逸待劳,追的人越追越累,常常造成“耍猴”现象,可否改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贴——被贴者追,原追者逃”的游戏形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采纳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总结时教师对这位同学的创新意识进行了表扬,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这位同学鼓掌。这样表扬激励的话,即提高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其它同学的创新欲,使学生乐于创造。

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学生的创造性解答明显不对时,教师也要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维系他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充分体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性。可见,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使教学实践中的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案例(2)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而且在这一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更把人文教育的内容予以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人文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案例分析:思维的独立性,是指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具有独立性思维的人敢于对“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疑问,力破陈新,锐意进取。也就是探索推进人的心态由“从众心理”向“独创心理”转变,以此缓解个性的压抑。所以,教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由“我看大家”的“从众心理” 向“大家看我”的个性心理转变。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脑,让学生去进行个体实践,这也正是人文教育中所提倡的要给学生以“人”的自由。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引导、启迪,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什么,关键是让学生“会”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更要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习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提出新见解、新看法。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案例(3)在“体育锻炼、饮食与体重控制”一课的教学中,以“如何稳妥控制体重”为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参与到讨论中去,适时、适机地进行引导、点拨。通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每组最后总结出一个观点,让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第1组学生: 通过节食来控制体重。第2组学生: 通过减肥药物控制体重。第3组学生: 通过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根据这几种方案进行辨析,马上有一位同学站起来,用实例证明了前三种方案都是不全面的,最后学生们在自己讨论、辨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合理的饮食+科学的锻炼”才是“稳妥控制体重”的结论。学生在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光组与组之间的争论很精彩,同一组内、组间的讨论也很激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且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充分体现人文教育中强调的与人合作、和谐共进的精神。

第4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论文摘 要:素质教育必须同时满足社会、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这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考核改革的目标。本文以财务会计学课程为例首先对考核的背景进行分析;其次研究如何树立重在能力培养的现代考核观念;最后以《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为例研究其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核制度。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从教育价值上说,素质教育必须同时满足社会、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这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考核改革的目标。本文之所以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考核上,是基于:课程考核除具有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功能之外,还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确定学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重结果轻过程”。考核试题和平时作业多是识记性题目和模拟性业务题,大多只有固定答案,难以达到能力考核的作用。

受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也多以应试为核心。虽然多数教师重视教学改革,都认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如果考核方法还继续沿袭传统的考核方法,那么教学改革很难有真正的成效。因为对于教师而言,知识传授更容易些,而组织重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如案例教学、企业调研,则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首先提升自身能力,并进行大量考核资料的准备;对学生而言,完成识记性的作业更容易一些;而案例研讨、案例设计、企业实务调研、撰写课程论文等作业难度较大,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方法改革的背景分析

传统的考核方式曾经为我国筛选人才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在目前形势下显示出较大局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试题也多是只有一个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考核不注重考察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既不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受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就以应试为核心,教学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财务会计学这门课,由于会计改革的深入变化,对课本中的一些理论要深化理解,这更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去发展,应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方式,而不应一味运用这种单项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方式。

2.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

考核是确定学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考核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以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为例进行实践分析。

2.1树立基于素质教育,重在“能力培养”的现代考核观念

建立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核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把考核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本身。

2.2紧密结合《财务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核制度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终考核成绩分别占60%和40%。二是在考核内容上,减少知识性试题的份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试题的份量,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利用“学识层次分类法”设计考核内容,确立考核的能力导向

我们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中运用了“学识层次分类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学识层次分类法主要根据认知进行分类。由于认知意味着获得、储存知识和开发智力,掌握与某学科有关的知识主要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而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该方法将认知行为分为以下六个层次:①知晓;②理解;③应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

根据认知行为的六个层次,在设计试卷时考虑学识层次和教学内容间的平衡、以及不同学识层次间考核时间的分配等。试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具体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在案例中掌握了账务处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准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由于考核注重了能力的考查,试题基本没有考死记硬背的知识,如定义、概念、公式的表述等,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试卷综合考察了学生全面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

2.2.2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体系,题目侧重理论联系实际。

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企业调研、课程论文、正式作业、案例讨论与成果展示、书面报告、模拟实训、课堂评价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我们根据财务会计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将来就业岗位时的要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一组负责对财务部门的某一个岗位的业务范围、岗位特点、流程以及内控制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小组成员的工作由每一小组组长来分工协调,调查可以采取走访、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最后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的完整性,排版或图文,考核答辨时的口齿、逻辑性、及学生评委的评价,平时上课提问的质量,调研过程中的工作量,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均可作为分数评定的依据。这种考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个性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和张扬,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2.2.3侧重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考核题目在考察学生收敛思维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同一个案例可能有很多答案。在阅卷的时候,对于创新精神也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即使不符合标准答案,但只要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就不完全算错。

3.考核观念的变革推动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由于考核的思路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3.1根据专业核心能力,选择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学对于未出校门的学生来讲,是一门极为抽象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会计如何为企业的分析、管理和决策服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学中加入大量鲜活而贴切的案例,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做出区分,课堂上采取“五讲教学法”。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上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会计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教材远远不及处于时代前沿的各种传媒。

3.2根据专业素质要求,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可能通过一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就能把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起来的。一般情况下,会计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会计原则之中,学生能否透彻理解其含义,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会计的基本原则大多应用于整个账务处理程序之中,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本人缺乏实际经验,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意识不敏感、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日益增多,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将越来越严格。时代呼吁诚信,作为任课教师,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财务会计知识的同时,及时将会计一般原则与账务处理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核算的处理技巧,并且真正地理解会计一般原则,在日后的账务处理实践中才能做到正确地运用一般原则。

3.3注重时事会计案例的使用,使会计教学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会计案例的使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决策者,这种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企业的实例,模拟了现实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公益性捐赠时,以最新电视新闻,“某企业集团向国家减灾委员会捐款用于抗震救灾”作为案例;在讲到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时,介绍财政部运用经济杠杆抗击非典、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的重要举措,“减征、免征或缓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案例;在讲到财务指标时,介绍刘姝威分析蓝田股份的财务状况,得出蓝田股份短期偿债能力越来越弱的案例等。通过这些时事案例,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会计并不枯燥,会计活动就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4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统合

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原则应是:一要结合专业教育的特点,二要结合教学内容,三要结合教学对象,四要结合教学目的。我们认为,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想发挥其功效,关键在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统合”。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五讲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其中讲授法具有系统性、条理性、重点性、信息量大、启发性强等特点,适合集中讲述大量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法具有主体性、发散性、探究性的特点,适合学习争议性较大的知识点;自学指导法具有独立性、广泛性与经典性,适合应用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总而言之,在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条件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创建了“导学-督学-促学-自学”课程辅助教学管理模式,以充分保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4.考核方法改革的效果

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改革之后,有部分学生表示考核难度较大,题量偏多,但绝大部分同学普遍支持考核改革。学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考核考前不用机械记忆,对知识的印象反而更加深刻,真正考察了能力,以后要坚持。有的同学还指出,在回答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时,有一种学以致用的。

笔者用了相当一部分课时联系实际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在课堂上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这使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下的学生和老师同堂异梦的情况大为改观。不少同学表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提高了能力。教师也能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变化,和学期初相比较,学期末学生明显变得独立、大胆,极具求知精神和批判精神。

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成果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明显的效果。可以适用于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和教学,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在高校有推广价值。

注:唐山学院教研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5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职业素质 专业课教学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0031-03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为了达到从事某种职业的要求所应具备的个人素养,是从业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具体内容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等几个方面。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职业素质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职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教学尤其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常常不被重视而被忽略,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这是德育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等的职责。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订单班”的专业课教学为例,探讨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为增加,如何培养和造就出适应时展、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通过对行业、企业,以及德国、新加坡等技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职业院校进行广泛调研,得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有:初次就业岗位(维修电工、设备管理员、电器装配工、配电工、值班电工等)、发展岗位(设备主管、生产主管、电气技术员、工程项目主管等)、拓展岗位(电气设备销售员、电气设备质检员、售后服务主管、中专技校电工培训教师等)。这些岗位除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等)、工作态度(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勤奋学习、敢于创新等)、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

(一)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供用电、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等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方向为强电和弱电,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电工安全规程、电气作业规范等行业规范进行安全操作。因此,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强的进取心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要求。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可能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没有极强的进取心就不可能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指当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等出现故障或突发事件急需处置时必须具有的承担风险的能力,这种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人员是否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专业人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自己处乱不惊的优良心理素质。

(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服从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一般在汽车制造、钢铁冶金、机械加工等行业企业中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工作。由于专业工作繁琐复杂,特别是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的处置、联络、汇报等工作纵横交错,遗漏一个细小环节都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工作中服从安排、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确保工作完成顺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四)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牵涉到用电安全,特别是出现各种故障需要人工干预设备作业时,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有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按照复杂的工作程序人工操作设备作业。以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为例,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后,才能开始工作。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要求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一丝不苟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绝不允许出现半点闪失。

(五)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指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员在工作中除了与团队成员、同行间的相互联系外,还必须与各种类型客户、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这就对专业人员人际交往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已被提升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各职业院校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如开设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就业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引进职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理念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开展企业管理行业专家讲座,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的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轻职业素质培养、重专业素质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主要是搞专业技能教育等。另外,一些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中还存在思想教育力度不够、学生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素质教育的衡量考核标准流于形式,实际操作性不强、学校没有形成全员参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局面,很多专业课老师认为职业素质培养是学生管理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等。

三、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订单班”的专业课教学中突破传统授课模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每个专业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各自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并严格考核实施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积累了一些经验。新教学改革具体概括为要求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三个教学模式。

(一)设立小组长负责制,培养学生学会自主管理。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小组长负责制具体做法为:在“订单班”设立六个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制定了“小组管理”制度,明确了小组长的具体职责。各小组通过每周轮流安排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培养尽可能多的同学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为他人服务的意识等。

通过“小组管理”制度的设立,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得以极大调动,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合作交流、关心集体荣誉等良好习惯。

(二)按小组形式组织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需要学习并掌握大量的行业规范、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程序等技术文件,若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这无疑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在“订单班”教学中,以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为学习成果。

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核心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了由各小组同学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元器件安装与调试;YL-335B机电一体化自动生产线设计、安装与调试等。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其次给各小组提供各教学任务的文字要求和相关示意图,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文字说明、绘制电气控制工艺流程系统图、制订合理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计划表、列出材料清单、制作调试运行记录表等,同时要求学生制作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小组案例分析结果演示给全班同学,并详细解答教师或同学的质疑。

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现场实际操作,由各小组学生分别担任项目工作计划图纸设计员、机械装备员、硬件测试员、PLC程序设计员等角色,按照相应的工作方案进行实践操作。这种完全模拟机电一体化生产设备现场实际情况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成结构、运动、驱动、传感、通信及控制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技能,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运用、实践操作、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解决各种现场实际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改革考核机制,突出学生自我评价。对“订单班”学生除根据职业素质的要求对教学安排进行改革探索外,我们也大胆地对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重点突出学生自我评价,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模式取代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模式。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每组学生首先针对案例分析通过资料查询、咨询、讨论、总结等形式进行详细的探讨,其次再以PPT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向教师和同学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评价表(见表1)对该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实践操作(见表2)过程中,通过多次的案例分析、动手操作、课件制作、成果汇报等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在给别人“挑毛病”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教改成果的分析与评价

为了了解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改革效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三类学生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普通班学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订单班”学生、其他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对行业的了解、专业学习的兴趣、强化职业素质培养效果。共发放调查问卷570份,回收有效问卷553份,有效率97%。

(一)对行业的了解。从图1可以看出,“订单班”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到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柳工机(下转第43页)(上接第32页)械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卷烟厂等校外合作办学企业参观学习,接触到较多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68%的“订单班”学生表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较为了解,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这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以及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专业学习的兴趣。在专业学习兴趣方面,“订单班”学生有86%对本专业感兴趣(图2),这与我们在“订单班”实行教学改革有很大关系,专业课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强化职业素质培养的效果。见图3所示,“订单班”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班的效果,这种结果表明,学生已深刻感受到学校在专业课改革中,强化职业素质培养的改革,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文明习惯,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职业素质培养的示范者、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影响者。实践证明,学校强化职业素质培养、教师精心设计专业课教学、学生积极配合,三者紧密结合是保证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宇辉.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何玲霞,曹正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魏海波,张君薇,赵继忠,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

第6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讲授案例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临床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3-03

讲授案例法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教程和案例两个部分,使系统掌握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1]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后,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见解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如何引导学生将病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3]为此,我们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9年临床专业1-2班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55人为讲授案例法组,2班55人为传统讲授法对照组。

2.方法。①讲授案例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法组主要在高职、高专合堂大班制进行,首先,两节课时间前2/3(约70分钟)系统讲授病理学理论知识,然后利用两节课后1/3的时间(约30分钟),分析与理论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病例,即课堂病例插入式教学,所选病例为学生践习时录像病例,教师进行整理、剪辑,做到简明扼要、客观真实、层次清楚,病例内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不超出学生所学知识范围。多媒体呈现病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讨论过程由班干部主持、评价,教师巡回旁听,并做最后点评。②传统讲授教学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录像等方式进行理论课讲授,学生被动听讲,以教师讲授的内容为主进行复习考试,形成系统、稳定、扎实的理论式传统讲授教学方法。

3.评价方法。期末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试卷按统一标准答案,由教研室集体改卷,然后输入教务处教学考务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PEMS3.1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习期间综合素质评定,调查讲授案例教学法组与对照组见习期间基本情况,逐一评定医生基本素质构成:知识素质、临床思维能力和态度素质。[3]知识素质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临床实践中试图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做出有根据的、正确的临床决定,态度素质评定包括职业道德、合作精神、医患关系等方面。[3]职业道德由所在见习科室主任打分,以上由见习生所在医院医务科组织代教老师组织负责调查,盖章后寄回学校实践部统一整理分析。

二、结果

2009年临床专业1-2班病理学期末考试单项试题成绩比较,讲授案例教学法组病理期末考试案例分析成绩优于传统讲授法组,而基础知识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法期末考试单项试题成绩比较(x±S)

通过调查见习期间医学生基本素质:知识、能力及态度素质,发现讲授案例教学法组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表现优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组,而知识掌握和态度素质两者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法实习期间医生综合素质评定比较

注: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0.05如表3所示,讲授案例法与传统讲授法比较,学生在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相互协作能力的自我感觉均有所提高。

表3 两组教学法互相协作、沟通能力的比较

三、讨论

1.讲授案例法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全面系统讲授,有利于学生全面、牢固掌握病理学知识,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讲授案例教学法使期末病例分析成绩、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相互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讲述案例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转移,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马上进行案例分析与应用,可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以实现“无缝对接”,防止知识与应用脱节,通过案例分析强调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讲授的知识,而是重点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即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能力,这也是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的根本所在。

2.讲授案例法利于提高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讲授案例法不但能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由于讲授案例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上学生的被动地位,如积极思考、应邀发言、主动讨论,所以使学生学会了沟通合作,经过小组、大组、班级之间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在合作中相互沟通,在沟通中相互合作,增强了说服别人及聆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讲授案例法没有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讲授案例法组与传统讲授法组,在考试试题单选、名词、简答题,其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因可能是两组教学法均采用讲授为前提,尽管讲授案例法讲授时间稍短于传统讲授法组(约30分钟),但由于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及时复习、巩固与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所以并没有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说明在讲授案例法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不会影响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因此,讲授案例法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又保留了传统讲授法的优势,受到学生普遍认可。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并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综合运用,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让理论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得到共同升华。

总之,讲授案例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得以实现,可提高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易激扬.讲授—案例结合教学法探索[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1,(4):99-102.

[2]Noblitt L,etal.A Comparison of Case Study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of Oral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Thinking Skills[J].college science teaching,2010,39(5):26-32.

第7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1.1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一。(1)教学对象:预备班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热爱祖国、美化家园”。①把爱祖国化为实际行动,练好身体,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②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美化家园,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3)教材:①耐力跑;②韵律操“我们的祖国是花园”;③游戏“绿化祖国”。(4)教学目标:①进行耐力跑练习,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②进行游戏练习,使学生在活动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5)教学内容:①准备操和热身跑;②呼啦圈自主练习和创想练习;③曲线耐力跑练习和传授跑的技术;④毽子自主练习、毽子投掷练习和绿化祖国的游戏活动;⑤集体舞“我们的祖国是花园”。(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通过活泼欢快的“绿化祖国”的游戏活动,把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受到教育;②在目标上,注重把主目标――耐力跑练习放在第一位,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目标放在第二位;③在内容上,注重把主教材练习放在第一位,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次教材融入主教材之中,教学内容主次分明;④在组织和方法上,注重按照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要求,组织和安排学生自创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小组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观念和意识。

1.2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二。(1)教学对象:初三年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弘扬民族体育,振奋民族精神”。(3)教材:①少年拳第一套;②障碍接力跑。(4)教学目标:①初步掌握少年拳第二套动作;②进行障碍接力跑练习;③培养自锻能力、遵守纪律、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5)教学内容:①报数击掌游戏、队列变换操和自编韵律操;②复习少年拳第二套1~8节动作和学习9~12节动作;③前滚翻、过独木桥、跨越障碍练习;④障碍接力跑。(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精神的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把传统体育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使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教育;②在目标上.注重通过主目标――复习和学习少年拳套路技术,来达到教学的目的;③在内容上,注重主教材与次教材――障碍单项练习相结合,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施教;④在组织和方法上,注重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采用学生自学、自创和自练的教学形式。主教材的学习中,配上了“大中国”的音乐。次教材进行了教学场景的设置,以求营造与教学相一致的氛围,如绘制了两张黄河波浪图,放置活动场区内,联想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同时配置“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由此,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陶冶了情操,烘托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三。(1)教学对象:初三年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众志成城,筑堤抗洪”。(3)教材:①实心球;②障碍跑;③保健知识和技能。(4)教学目标:①进行实心球练习,发展力量素质;②进行障碍跑练习,培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③进行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初步掌握包扎和搬运等方法。(5)教学内容:①原地转法、齐步走、左右转弯走;②抢救伤员游戏;③实心球操;④实心球传、接、抛力量练习和实心球“投石筑堤”游戏;⑤障碍跑和障碍接力练习;⑥按摩手法、相互按摩和自我按摩练习。(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园的教育,教育学生在国家遇到危难和困苦的紧要时刻.要挺身而出,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树立了生活内容的体育观,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保健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抗洪救灾”的主题教学之中。②在目标上,注重围绕实心球练习,将主目标与次目标相结合,做到两者兼顾,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③在内容上,安排了与主教材相关的实心球操和用实心球做“投石筑堤”的练习内容,将教学内容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起来。④在组织和方法上,强调组织的严密性和队形编排的多变性,并采用队列操练、抢救伤员游戏、实心球“投石筑堤”和障碍跑等教法,使学生既得到了腰、腿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又得到了抗洪救灾精神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能够选择与抗洪救灾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教法,没有生硬地、机械地去迎合抗洪救灾的教学主题。

1.4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四。(1)教学对象:初二年级女生。(2)教学主题:“一家亲、盼团圆”。(3)教材:①木兰拳;②接力跑;③体育舞蹈。(4)教学目标:①进行木兰拳练习,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②进行接力跑练习,发展速度素质;③进行体育舞蹈练习,培养形体美和审美素养。(5)教学内容:①队形变换练习和健美操练习;②木兰拳视听演示和模仿练习;③木兰拳练习;④香港站――澳门站――台北站――北京站开小火车游戏练习;⑤向香港朋友献花的接力跑游戏练习;⑥华尔兹舞放松活动练习。(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形势教育,让学生都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并激发爱国和爱生活的热情。还重视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要求贯穿在教学之中,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美和生活美的审美情趣与素养;②在目标上,注重主目标――木兰拳技能学习,在练习中,把对体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激情表达出来。同时,把次目标――接力跑练习与教学主题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审美教育之中,寓形势教育于体育游戏活动之中,从而也把教学主题凸现出来;③在内容上,将次教材――接力跑和体育舞蹈的选择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④在组织和方法上,注重在小场地――篮球场上进行队形变换和队形编排,简捷整齐。借助了花扇、电视录像和标牌等器具,采用了开小火车游戏和接力跑游戏等教法,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欢快热烈、井然有序的游戏活动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

2.1 主题形式教育法。(1)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一个思想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教学方法:①在课的设计时,选择一个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如《抗震灾,迎国庆》;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选择一个教材,并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③紧扣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结合教材性质和特点,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学方法;④进行教学场景设计,制作符合主题需要的彩图和道具,烘托教学主题和为教学创造条件。

2.2 榜样教育法。(1)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选定一名表现出色的同学作全班的榜样,开展“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2)教学方法:①把全班分成四――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表现较为出色的学生代表来担任小组长;②教师向每位小组长提出注意的问题和基本的要求,尤其是要求他们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好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师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各项活动,因为,这对能否产生教学效果至关重要;③教师向全班或每个小组宣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体育活动;④在教学中,教师也可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随时随地参与各小组的活动,并进行教学指导和监督。

2.3 为人师表教育法。(1)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语态、仪态、气质和精神面貌等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积极地影响。当体育教师表现出严谨的教风和雷厉风行的举动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加以效仿。(2)教学方法:①穿着得体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精神要十分地饱满,带一种严肃而不失活泼的神态,步入教学场地,首先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②在教学中,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语气要谦和、平稳。口令要干脆、响亮。举动要迅捷、稳重。处理问题时,要有条有理、有勇有谋。做动作时,要有力度、有神采,有时要有刚有柔;③在教学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自己的言行之中,去感化和影响学生,做到不说粗话、脏话,举止文雅等。

2.4 表扬与评比法。(1)教学思想: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开展评优创先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2)教学方法:①在教学中,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应及时地加以表扬,使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思想觉悟;②通过开展比、学、赶、帮、超的体育学习竞赛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用自己制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流动小红旗,以此进行精神奖励;③下次课再次评比,依此类推。

3.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评价方法

3.1 评价原则。确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二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三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四是课上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五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2 评价内容、指标与方法

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情况评价表

序号评价内容(权重)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ABCD得分

Ⅰ学习目标(20%)教学目标体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体育道德的要求。20161210

Ⅱ学生表现(40%)

课堂常规(20%)遵守课堂常规,上课积极、认真。20161210

体育道德(20%)遵守体育规则,上课互帮、互助。20161210

Ⅲ教师行为(40%)

为人师表(20%)行为举止,师德表现。20161210

德育施教(20%)体育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20161210

合计

[参考文献]

[1]孙辉.体育教学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中运科报会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2]孙辉.中小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教材教法研究(中运科报会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第8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互动式案例;合同法;教学方法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也逐渐的转变,对于相关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是单一的应试教育,人们开始转向素质教育的队伍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锻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现阶段互动式教学案例的实施,能够使法学教育达到基本的目的,培养优秀的综合型职业人,使学生认识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方法实践的过程中,会随着课程的难度越来越难理解,在课堂课程开课时,学生们往往斗志昂扬,想要学好一门学科。但是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开始没有办法理解,职业学院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法律的概念不是特别深刻,也不懂得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对学到的知识难以驾驭。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的讨论分析,老师在课堂上是主导,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知识灌输,没有很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理解,思维能力减弱,想法死板,不愿意主动去思考,导致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出现。

二、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一)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是不断课改的优良成果,老师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一起研究案例,其特点是,不同于以往的老师单方面的案例分析,互动式教学法要求与学生一起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概念和对法律的规范意识,学生也能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锻炼自己的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的分析达到发展的效果。

(二)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将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学习相结合,搭配课后的复习和练习,最后通过成绩评价完成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使教学更加的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于知识的导向也能更加的明确。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将更多的案例带进课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调查,加入深层的讨论和研究。老师通过实际的案例对法律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老师对实际案例的讲解进行学习理解,能够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对案例的讨论研究,学习如何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堂中的运用

(一)教学准备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课堂中,老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本节课所要讲述的重点进行分析整理,不浪费课堂上的时间,在课前先为学生留下一些需要搜集的资料,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相关的知识稍作了解,课堂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案例要典型、要真实,要具有一定的生活意义,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相连,并且又要符合《合同法》。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够使教学案例更加的形象具体。合同法看似与我们的学校生活没什么关系,但是它却真的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举例,有两个女同学一起逛街买衣服,一件衣服的价格是五百元,但是,你想要七折购买,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当售货员同意你的价格并且将衣服卖给你,这就是合同法的体现。标价作为要约邀请,女同学还价属于邀约,营业员同意售出就属于承诺。类似与生活相关的例子会更容易被同学接受和理解。

(二)课堂讨论

互动式案例教学中还有一大重点,就是学生要通过课堂讨论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合适的案例交给同学们分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激烈的讨论,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课堂的气氛。讨论的过程要注意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做到在热烈中有秩序,老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点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考空间,通过老师各种方式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出结果。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型辩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在不断地讨论中得出结论。老师把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学习。

(三)考核制度

建立适当的合同法科目的考核制度,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可以分为有标准答案的定性考核,以及没有标准答案的动性考核,前者能够通过标准答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后者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想法,老师一定要给予相关的鼓励,通过相关的考核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使老师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及时的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对于相关的问题,要给予研究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改进教学方法,要时刻关注着法律背后的问题。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互动式教学方法相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强,廖天虎.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刑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02:113-121+204

第9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财务会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时不仅掌握过硬的财务会计知识,还应锻炼应用能力,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为提高财务会计教学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财务会计;教学

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这种应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人才,而是因为考试中往往会出现通过一个案例要求学生进行分析问题的试题,教师只能在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法的元素,使学生熟悉这种解题方式,提高考试成绩。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案例教学法的意义,而是将案例教学法作为考高分的工具,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 案例教学法的概念释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举出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剖析,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遇到与案例相似的情景时能够使用理论知识从容应对。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在上世纪发明,在外国教学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解析

财务会计的相关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备实践能力,使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工作中。并且,由于财务会计的工作面对物质财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相关会计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及时温习课堂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并将过去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营造工作场景使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并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直、诚实的工作心态。

3 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措施选项

我国财务会计相关课程的教育仍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课堂成为老师的天下,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思考方向被老师掌控,大大限制了学生理解、探究的能力,虽然在素质教育潮流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加入了案例教学法的元素,但是教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的答题速度加快,初衷并不是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案例教学仍然不能真正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只能流于形式。为加强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作用,现提出以下措施。

3.1 适当选择案例

由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所以在案例教学时应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案例选择应当与该节课的教学任务相关,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中,并且案例最好不仅能够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还能够结合以前所学进行复习,使财务会计知识在学生脑中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案例的编写应当选择精确的角度,使学生尽量发现更多问题,了解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案例还应当真实,且发生时间较近,这样能够为学生模拟一个与时俱进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融入案例中。

3.2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是教学的一种新理念,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方式,营造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独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和改进的过程中,对财务会计知识产生更深刻的了解。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主,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能够得到思维宽度的拓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对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有助于学生发挥独立性,使学习态度更加自主、科学

3.3 重视案例报告的评价

在学生分析完案例后,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将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思路、解决方法、运用的知识、分析结果条理清晰地记录下来,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会,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报告进行分析讨论,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给予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评分,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逐渐对案例的分析程度加深理解,加强财务会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对错、讨论过程优劣,而是要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肯定,激励学生自主完成对报告的改进。

3.4 给予学生充足的分析时间

现在我国案例分析教学法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流于形式,虽然课堂上确实出现了案例教学的身影,但是这种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明显。这说明教师在案例教学法的开展上用力不够,如在时间安排上不充足,使学生不能在深入理解案例的情况下结合知识进行分析,而是将本节课的知识强硬地加入案例分析中,导致主末倒置,不是通过案例引出知识,而是知识套入案例。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为学生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不会使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不得已将好的教学措施流于形式,另外,教师也应当加强教研工作,完善案例教学方法。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务会计的能力也有了更多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人员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加强财务会计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快速融入工作中,不会感觉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轨,产生知识无处可用的情况。对于学生尽快适应职场环境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教学改革,适应社会用工需要的英明举措。

【参考文献】

[1] 黄肖红,唐春雯.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01):42-43

[2] 张晓丽.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36(0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