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EPC 工程总承包 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由业主与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工程整体的设计、采购、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业主。由于这种模式可以为业主带来出色的综合服务功能,近年来的国内工程建造市场越来越多的采用了EPC承包方式。在这个新的领域里如何发挥财务人员的职能,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是财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EPC工程总承包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以预算管理为先导,提高财务工作的预见性
预算管理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已经得到广泛运用。EPC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数额大,为了了解项目整体的财务状况,统一协调各项目的财务行为,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就要将项目的各项经营数据从财务角度去计量,所以在项目实施初期应该编制项目总预算。按照编制顺序,总预算包括:(1)成本及付款总预算。本预算中工程成本指的是建筑安装成本和设备采购成本。由于实际工作中存在合同预付款以及付款时间差等因素,各期确认的成本金额和实际支付工程款、设备款的金额往往不一致,为了编制资金收支预算的需要,本预算要求将两者分别列示。(2)费用总预算。费用预算中的费用是指所有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直接管理费,包括办公支出、差旅费支出、大宗的财务费用支出等。(3)收入及收费总预算。本预算中的收入是指各期按照完工百分法比计算的收入。同样是为了编制资金收支预算的需要,本预算要将各期项目收入与实际收费分别列示。(4)盈利预算。编制盈利预算的目的是了解项目的盈利能力,做为日后考核项目部工作业绩的依据之一。(5)资金收支总预算。EPC总承包项目资金进出量很大,对资金的管理尤为重要。资金收支总预算可以在项目初期帮助财务人员发现资金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在工作中争取主动。资金收支总预算的主要数据可以从成本总预算、收入总预算、费用总预算中取得。
编制上述预算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将各项数据分解至各月份,按会计年度进行汇总。
2.各项预算编制完成后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滚动调整。
二、加强资金管理,保证项目资金需求
总承包项目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缺乏资金成本意识,缺少必要管理手段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失。为了是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在以下5方面着手:
1.参与签订经济合同
项目前期,财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总承包合同以及各分包合同、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工作,这是做好事前监督的有效方法。合同谈判中尽力争取有利于本企业的结算方式,并统筹考虑资金收支的配比。
2.选择资费低的银行开具各种保函
总承包项目涉及的保函一般为:投保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质量保函。目前各银行收取的保函手续费及对保函保证金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别,企业可以利用银行间的竞争关系,选择资费相对较低的银行开具各种保函。为了在工作中争取主动,及时释放保证金,保函开具应注明确切的有效期。
3.及时收取工程款,提高资金周转率
业主方支付的工程款是EPC总承包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总承包方要及早收取各种款项。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业主方提供保函、工程进度月报表等资料,保持与业主方良好的工作关系,取得业主方的理解和支持,及时支付工程款,减少项目资金的压力。
施工结束后要积极推进工程结算工作,如有合同中约定的索赔事项,应提供相关证据,保证索赔的实现。结算工作完成后,及时收取工程质保金和索赔款。
4.加强对工程款拨付的管理
除合同约定的预付款外,对于分包工程款支付,应严格执行验工计价制度,坚持按照完工工作量付款。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进度情况表,要由项目部审定后交项目经理批准付款。付款时要注意扣回预付款和质保金等事项。
对于设备采购款的支付,应由相关人员根据合同的约定及设备的制造、发货、现场服务等实际情况来确定付款时间和金额。对于大型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监造,确保设备的及时生产和发货。
5.项目资金的集中化管理
由于各项目的客观情况不同,在各阶段的资金自给能力也会不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可以综合考虑各项目情况,做到以丰补欠,避免各项目间资金失衡。具体做法是:要求各项目部按月编报资金收支预算,财务部门综合平衡后,编制公司的月度资金收支预算,统一安排各项目资金使用。
三、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EPC项目总承包合同签订后,收入就基本确定了。成本控制和管理就成了保证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成本控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加强设计管理,从源头开始降低工程成本
设计工作是EPC项目的灵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各种设计图纸和文件是采购、施工阶段的主要依据。国内的很多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前身是工程设计院,设计院做工程总承包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但也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设计工作成本意识不强,会出现“设计该条线,工地忙成片,费用增加千百万”的现象。设计院转型成为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充分整合内部资源,通过内部激励等一系列手段,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个参与总承包项目的设计人员树立起成本意识,在设计工作中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建造成本,将企业的技术优势最终转化为成本优势、经济优势。
2.加强采购、施工的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控制成本
总承包企业在选择施工分包单位和设备供应商的环节中,通过招标的形式充分引进竞争机制,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选择报价低的公司签订合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施工分包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完成后,项目主要成本就基本确定了。施工期间的重点工作就是对施工单位和设备厂家加强管理,督促其保质保量的如期履行合同。为此项目部应明确内部职责分工,指派专人对施工单位和设备厂家进行监管。在此阶段要切实履行合同,避免因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等原因被业主方罚款,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3.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日常费用支出
项目部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教育,使每个员工树立节约意识。在工作中采取限额支出等方式对差旅费、办公费、车辆油料费等可控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项目的日常支出。
4.加强现场物资管理,避免浪费
总承包工程现场有大量的设备和材料,平时要加强对各种物资的管理,避免由于保管不当造成损失。对于剩余物资要及时回收,对于有再利用价值的要充分再利用,对于不能重复使用的物资应按质论价出售,保证企业的利益实现。
四、做好税务筹划,降低项目整体税负
由于目前允许企业将设备投资取得的进项税金进行抵扣,所以总承包合同中都会约定工程设备部分由总承包方向业主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总承包项目所涉及的税种就包括了营业税和增值税。税务筹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了解税务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测算,确定总承包项目中各涉税事项的处理方法,降低项目整体税负。
例如:A企业取得一个合同总金额为10亿的EPC总承包项目,预计完成该项目的建安分包成本为3.8亿;设备采购成本5.7亿。如何确定总承包合同中建安工程金额和工程设备金额才能使项目整体税负最低?假设项目所涉及的营业税率为3%,增值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附加税费。对于这个问题的测算过程如下表:
通过测算可以清楚看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承包合同中建安施工和设备采购的金额不同,项目的整体税负也有较大区别,由此可见项目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税务筹划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做增值税筹划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项目的情况,在整体上保证企业有必要的增值税税负;做营业税筹划的时候只考虑个别项目的必要税负即可。
2.签订总承包合同时要争取分签两个合同(建安施工和设备采购),这样可以减少双重征税的风险。
3.如果实际签订的分包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金额与当初的估计差异较大,应按实际情况重新测算后,积极与业主方协商,力争在总价不变的基础上修改建安工程额和设备采购额,从而降低项目的纳税成本。
五、编制项目财务决算,认真总结财务工作
项目的财务决算是财务工作的总结性文件。通过编制财务决算,可以确定项目利润,并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借鉴。由于计算目的不一样,项目利润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
1.项目利润=项目总收入-设计成本-建安分包成本-设备采购成本-项目管理费-工程税金-其他直接成本
2.项目利润=项目总收入-设计成本-建安分包成本-设备采购成本-项目管理费-工程税金-其他直接成本-固定金额企业管理费
3.项目利润=项目总收入-设计成本-建安分包成本-设备采购成本-项目管理费-工程税金-其他直接成本-按比例分摊的企业管理费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作为投标报价阶段的决策依据。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费属于企业的固定费用,与企业承揽项目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在做投标报价决策的时候只要考虑项目直接收入和直接成本。
第二种方法适用于制定总承包项目的责任利润。总承包项目在投保、实施、结算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企业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服务,项目部应该承担一定数量企业管理费。承担管理费后的利润可以作为项目的责任利润来考核项目部的工作业绩。
第三种方法适用于财务部门内部精确计算各项目的盈利水平。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企业实际发生的管理费按照统一的标准全部分摊到各个项目上,从计算结果上可以总结各项目真实的盈利能力。实际编制工程财务决算时,建议采用这种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笔者倡导的EPC工程总承包财务管理体系是以预算为先导,以决算做总结,以资金管理作为重点并贯穿全过程,同时做好成本管理和税务筹划工作,最终以实现预期财务目标为目的。
以上是笔者对EPC工程总承包财务管理的一点浅见,不足之处请广大同行予以指证。
关键词:基本建设 财务监管 和谐基建
由于基本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期少则2至3年、多则3至5年,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总投资目标的完成。建设项目各阶段既有明显界限,又相互有机衔接,不可间断,这就决定了基建财务管理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即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概算)、勘察设计与预算、招标投标、施工过程、竣工决算等各阶段全过程的管理。对于高校来说,除了建设周期长这一特点外,还存在建设资金来源复杂的特点,建设资金有来自政府拨款的、有自有资金的、有利用银行贷款的、有利用捐款的等等。这就对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基建工作的几个阶段,从财务管理与监督的角度,就如何构建和谐基建作一些探讨。
■一、基建概、预算阶段的监管问题
根据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对项目投资总额的概、预算不准确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项目投资总概算漏列、错列、多列现象严重,造成未能准确计算从筹建之日起到竣工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全部投资额,存在许多建设项目决算突破投资概算;而有些项目剩余资金较多,导致资金的浪费或闲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投资概算时,项目规划、设计不够全面,项目投资计算方法不正确,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存在漏项等问题。如有些项目只列示建筑安装工程支出,不列设备支出、待摊投资支出。再如基建部门进入施工图预算的建筑安装支出、设备处的配套设备支出,财务部门的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保卫部门的安全保卫消防配套支出及新建项目的环境绿化等附属配套支出等也未列入。二是项目设计突破投资计划,设计者未按计划投资额进行设计,致使施工图预算连锁反映突破预计投资计划。三是项目实施期间建筑材料价格变化,项目规划或设计要求的改变引起费用增加或减少,致使突破概算。四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出现,如地基处理所需费用估计偏低或旅工不能顺利进行引起费用增加等。五是项目设计、施工管理不善,不注意费用控制,招投标工作不当导致造价居高不下等。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理清项目投资总概算的涵盖内容
项目投资总概算是确定一个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的全部建设费用的经济指标。在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测算投资总概算时,充分、合理、正确、完整地计算项目投入总概算是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到了后期也很难补救。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中建设成本组成范围,逐一对照,确定项目投资总概算的涵盖内容,明确预算编制的范围组成。
(二)完善申报立项的范围
由于达到交付使用条件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由几个部门多项支出组成,可根据国家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涵盖内容,将建设项目分别建设支出、设备支出、其他支出编制总投资额申报立项,或分别建设项目、建设项目配套设备、新增固定资产购置等,向主管部门申报立项。
(三)及时跟进,做好调整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和预算,及时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过程中的实际支出额与工程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进行比较,发现并找出实际支出额与投资计划(预算)目标值的偏离额,进而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加以控制,逐步完善统一的项目预算控制。
■二、建设过程中财务核算监管问题
(一)准确使用会计科目
基本建设投资按其构成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工器具投资和其他基本建设投资三部分。现行制度规定配套设置六个会计科目,便于核算投资支出的全部内容。即反映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实际支出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反映设备、工具、器具实际购置支出的“设备投资”科目;反映其他基本建设投资实际支出的“其他投资”、“待摊投资”、“待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科目。对于这六个会计科目的实际发生情况分别组织核算和监督,是建设单位会计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由于“待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科目不形成本单位交付使用资产,在此仅对前四个会计科目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说明。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核算时,严格按照进入施工图预算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列入本科目。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二级科目“设备”与组成项目投资成本的一级科目“设备投资”完全不同。此处的“设备”是指列入房屋工程预算内的暖气、卫生、通风、照明、煤气、消防等设备的价值。不包括应由“设备投资”支出核算的需要安装设备、不需要安装设备和为生产准备的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的实际成本。
2、“设备投资”科目,与交付使用资产中的“设备”含义截然不同,两者在核算上有很大区别:前者是成本科目,只核算应计入基建成本的设备采购成本;后者是反映交付使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价值,核算时不仅要包括设备的采购成本,还应包括设备的建筑成本、安装成本以及应分摊的待摊投资等。“设备投资”明细科目以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列示。
3、“其他投资”科目,应重点明确其列支的关键是:构成投资完成额,但需要单独形成交付使用资产的各种其他投资支出。如:建设单位购置的在建设期间使用的办公用房和为生产使用时购置的各种现成房屋、无形资产等。
4、“待摊投资”科目,是指按规定应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费用性质的支出,虽然本身不直接构成交付使用资产,但确是交付使用资产形成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与基本建设有着密切相关的支出,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待摊投资进行核算及合理分摊。
(二)规范“待摊投资”摊销问题
1、正确领会“待摊投资”科目的含义,按项目设账管理。认真学习《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充分理解制度内容。“待摊投资”是指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的,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在交付使用资产科目讲解中明确了“待摊投资”结转时点,即已经办理交接手续的交付使用资产,会计分录应为借“交付使用资产”,贷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其他投资”等科目。
2、确定“待摊投资”的后来分摊比例。严格按项目设账,分清建设项目与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不同。在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按一定的分摊方法,分摊计入单项工程总造价,共同构成交付使用资产的价值。可以采用按概算数的比例分摊,即按照设计概算中所列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需要安装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总额,依据应分摊的待摊投资,计算出预定分配率,进行合理分摊;也可以按实际数的比例分摊,即按照上期结转和本期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需要安装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总额,依据应分摊待摊投资,计算出实际分配率,进行合理分摊。分摊后的待摊投资支出全部归并于各单项工程总造价。
(三)加强绩效分析,完善日常监管
以有关的基本建设法规、政策、制度为指导,以批准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务计划和概预算等为依据,分析评定基建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成本计算的绩效。具体来说:一是检查基建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工作进度,分析影响进度快慢的原因,做好基建投资完成额的分析。二是分析基建支出最终形成交付使用资产的内部结构,具体分析投资额的结转完成情况。三是分析资金来源总量、构成、进度等,确保基本建设的顺利进行。四是利用在建工程分析,计算在建工程占用率。
■三、基建财务决算阶段的监管问题
(一)及时做好竣工工程的验收
对已经竣工的工程应根据合同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对基本建成但尚有少量收尾工程的,要督促抓紧做好收尾工作,尽快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对工程全部验收使用以后遗留的少量收尾工程应纳入竣工结算。工程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以后,要及时要求审计,进行财务决算,转入固定资产。
(二)配合审计部门,及时对项目决算审查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交通运输业是关乎我国改革开放顺利实行、经济建设全面开展、人民生活稳步提升的基础性产业。交通事业单位是担负着公路水路建设发展的事业部门,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交通专项资金多用于基本建设项目,规模大、数量多,因此,有效的资金使用制度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的滋生,保证重大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从而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提高交通财务管理效益和交通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交通事业单位的职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概况
1.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概况
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其主要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各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政府性基金、专户资金和通过交通运输部门举借的政府性债务资金等。交通资金由财政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共同管理。按照部门职能划分,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编制和执行交通资金预算,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和项目计划,组织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实施项目计划,编制交通资金年度财务决算和项目竣工决算,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实施绩效评价,以及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规范的投融资机制。
2.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环节
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环节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专项资金预算环节,包括将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对未纳入预算的突发项目通过追加预算的方式获得财政专项。第二,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包括资金授权审批、支付方式、支付金额等。第三,专项结束后的项目决算,包括竣工决算审计、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等。第四,专项资金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二、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财务管理工作薄弱
目前,一些交通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方式、核算方法上只注重基础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忽视了经费预算、使用、分配以及资金的运作及资金的使用效益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因而难以适应部门工作开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编制与执行存在偏差
对于交通事业单位而言,编制部门预算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预计预算资金消耗量,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冗余,从而更好地实现事业发展目标。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存在偏差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预算编制不够细致,缺乏对各个环节实际需要的客观考虑,这就导致部门预算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难以发挥应有的约束力。其二,预算编制缺乏目的性,在预算编制中往往难以与部门的事业发展目标完全一致,难以反映单位重点项目。很多单位为了争取足额资金,在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往往不分轻重缓急,好几个项目名称或今年以这个名称申报,明年再换一个名称,很多项目资金无法真正用到所需之处,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第三,一些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指标下达以后,或将项目任意下马,或将项目内容进行变动,或将项目实施时间随意延长,这就导致部门预算流于形式,无法为实际财务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
3.专项资金开支范围不明确,使用效益不高
虽然多数交通事业单位建立了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为总括性质的规定,对哪些开支能在专项中列支,哪些不能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遇到较为复杂的情况时,只能靠财务人员的理解和职业判断去审核监督。一些单位还存在扩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的情况,如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办公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等公用经费,违背专款专用原则,造成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4.专项资金结余的处理
交通事业单位项目众多,情况较为复杂,专项资金下拨到单位,单位对专款规定的项目实施完成后,有时会结余一部分资金或者由于项目下马也会导致资金的结余。如果不对这部分资金进行处理,年复一年会导致单位账面上的专项结余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的结余资金是构成单位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位却不能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因而导致资金沉淀,无法发挥最大效应。
三、加强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1.增强单位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
交通事业单位应明确财务部门不是单纯的核算部门,其职能应定位为对单位资金使用的决策、控制和全面参与,对各项资金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财务部门应规范专项资金的申请、批复、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从而更好的指导专项资金的使用。另外,单位财务人员要实际参与项目所需资金的规划和统筹过程中,特别是对待重点项目的资金支出管理,财务人员需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度和资金使用状况,从而加强对专项资金的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水平
交通事业单位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可以拓展思路,借鉴先进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一种新型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通过表述任务、目的和目标来解释资金的用途。这是一种基于项目的结果来配置资源从而实现特定目标的方式。这种编制预算的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不是简的将预算执行率作为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编制依据,而是在预算编制时更多的考虑项目最终实现的“结果”,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预算资金。
3.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支出的审核与监管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保证重大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从而促进项目顺利开展,而且还可以加强对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查和财务监督。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对专项资金的财务日常管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统一。因为各交通事业单位的每一项开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的严格审核,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不合格的票据不予入账,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专项资金的随意列支问题,保证了专款专用。
4.实施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
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专项资金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将交通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产生的结果与既定的绩效目标相对比,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找出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有利于衡量和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5.减少专项资金结余
对于已经完工的项目或者是在一定时期内仍未实施的项目,其专项资金必须上交;对于公路、港航、场站等交通工程项目,资金拨付到位后,沉淀数额较大,时间过长或建设项目在计划年度内不能按时开工建设的,其专项资金也需要上交,以便资金的盘活和统筹安排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奇.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分析.非盈利财务研究,2012(01).
[2]周岚.浅议林业事业单位对国家专项资金的管理.当代经济,2010-1.
[3]宋向红.强化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之我见.商业经济,2009(06).
[关键词]公路建设;工程决算;造价管理;决算编制;管理与控制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地域结构复杂,人财物消耗大的特点,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计价不可能一次确定,必须在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多次性计价,工程建设项目最终造价必须待工程项目实施完成后才能确定,而每一次计价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编制管理方法研究对于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编制竣工决算的作用
(1)在市场定价与定额定价之间建立联系。随着公路建设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路建设新技术的大量运用,使建设项目投资估、概、预算与市场竞争形成的工程价格有较大差距,完全用市场定价来确定工程项目造价,缺乏一整套系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受筑路材料价格的影响,其工程项目报价的差异性较大,因此编制竣工决算可以在市场定价与定额定价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两者能够互相进行对比分析。(2)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决算,作为建设项目完成后从工程投资控制角度形成的成果,是工程估、概、预、决算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同时满足不同管理部门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的需求。(3)是造价管理的基本手段。政府主管部门,作为投资宏观控制的主体,需从中得到的是造价管理的最终结果,即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审计监督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对资金的流向及使用的合法性的判断,但需以其使用的必要性及形成的实物工程量为基础;造价管理部门,作为多次计价的最后一次确定造价,需要了解的重点是项目过程管理计价的必要性、合理性,并为造价资料的积累提取信息;建设单位则需从中总结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4)通过竣工决算的编制,能够真实地反映项目费用形成,考核各项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与批准的概(预)算对比反映概(预)算执行情况,从而达到规范管理,堵塞漏洞的目的;使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为进一步修订计价依据和建立造价数据库积累造价资料。(5)通过竣工决算的编制,主要是加强和规范公路建设项目过程投资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竣工决算的编制以合同为依据。通过竣工决算的编制,加强和规范公路建设项目过程投资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二、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的关系
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建设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费用支出情况的反映,工程结算是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 “量”、“价”、“费”的分析,以建安工程费用为重点,以签定的合同为基础,以实施工程量、合同单价及合同相关条款为核算依据,工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和已完工程量向建设单位(业主)办理工程价清算的经济文件。工程建设周期长,耗用资金数大,为使建筑安装企业在施工中耗用的资金及时得到补偿,需要对工程价款进行中间结算(进度款结算)、年终结算,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进行竣工结算。 在会计科目设置中,工程结算,为建造承包商专用的会计科目。竣工决算是在公路、桥梁建设项目完工后,由建设单位(业主)根据工程结算及其它有关工程资料为基础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编制的。竣工决算全面反映了竣工项目从筹建到交付使用全过程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设计概算执行的结果,是公路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竣工验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竣工决算与工程结算存在明显区别:首先是编制单位不同:结算由施工单位编制,决算由建设单位编制。其次审核部门不同:结算由施工单位造价部门编制,建设单位造价部门审核;建设单位财务部门编制决算,社会审计。最后编制依据不同:结算按合同,由单位工程分别编制;决算按整个项目,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在结算的基础上加设备费、勘察设计费、征地费、拆迁费等,形成最后的固定资产。
三、公路工程决算编制方法
(1)充分利用工程资料。合同登记表是在合同签定后即可着手的工作,而设计变更、工程索赔、项目调价等内容是对施工管理工作过程的记录,支付登记表则是对最后一次支付的反映。工程合同及工程决算等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在对相应的工程数量进行的比较中,以达到前者控制后者,后者检验前者的目的。要通过对决算的编制达到规范管理,加强管理的目的。(2)以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工程项目从资金来源和建设项目分类两方面考虑,从建设项目的分类来讲,分新建工程和改建工程,公路竣工决算要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决算编制办法》执行以及项目所在区域的地方行业法规等规定,严格按照规定其适用范围――是“政府或国有经济组织投资的公路工程新建和改建项目,分别对权限管理、项目管理、合同段信息、业主数据、施工单位数据、数据分析进行预算和编制,审查其他有关费用的合理性,以堵塞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其他不合理的费用进入工程决算。通过对编制竣工决算的分析,可直观地了解本合同段内工程量的变化情况,考察设计与实际符合情况,了解费用支付是否有多支或漏支的情况。(3)竣工决算应达到的深度控制。所谓“量、价、费”粗略的分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工、料、机消耗量,工、料、机单价,工、料、机费用及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税费、利润等。第二层次是工程量、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和工程费用。目前工程实施中,计量支付是以合同为基础,按第二层次来进行的,因此,工程决算也反映到这一层次就可以了。(4)竣工决算表格设置应具有适用性。对于不同规模的工程,涉及的工程内容不同,因此在表格内容的设计上,尽量使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同时对表格的内容允许根据项目特点做适当扩展,增加或减少其中的部分项目、栏目内容,以适应不同的工程。(5)批准的概(预)算与决算的对比口径问题。由于合同工程量清单中章、节、细目划分与概(预)算的项目表中项、目、节的划分不对应,为真实反映实施过程的费用形成和规范过程管理只能按合同工程量的模式形成工程决算,同时也形成了决算与批准概(预)算在细节上对比的困难,可以探索采取一个较为折中的方式,对合同文件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细目适当归类汇总,使其达到概(预)算项、目、节中相当于“目”的层次,进行一一对应、分析比较,对“目”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6)配备足够数量相应资格的造价管理人员。《工程决算编制办法》明确规定要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公路工程造价人员,做好工程决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这就要求建设管理单位配备一定的造价人员,以全面了解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规定,收集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分析整理各种造价资料;通过对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情况的确认、登记,监督工程合同中有关造价条款执行情况;调整工程决算动态控制目标,编制工程造价动态分析报告;提供有关造价控制和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从而全面加强工程造价的决算管理,使管理者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使工程造价管理更加规范。
四、结语
本文从公路工程竣工决算管理的意义入手,明确的提出了公路工程竣工决算以及公路工程结算的定义,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最后提出了加强公路工程竣工决算工作的编制方法。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提高竣工决算水平,加强和控制造价管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郝庆华,姜云花.公路工程竣工决算的编制管理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7(8)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支出界线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111-03
日前,科技部下发了《关于请协助开展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工作的函》(国科办函财〔2013〕252号),在2013年7月至9月间派出巡视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巡视检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总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规范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财务专家,笔者参加了部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少课题负责人及承担单位由于未能全面、准确掌握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出现了因课题财务验收不通过而影响课题技术、学术验收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相关概念理解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概念关系混淆、内涵界线不清、经费交叉使用、标准列支模糊,最终导致预算执行偏差,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为此,本文围绕财务验收过程中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开支范围与执行标准、会议费与差旅费、劳务费与绩效支出、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款这五组易混淆概念,结合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其进行辨析。
一、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流程大致为预算编制、预算核批、预算执行、财务验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项目负责人常常将财务验收和财务审计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接受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就已经是完成了项目的财务验收,从而疏忽申请财务验收的工作准备,影响项目的如期结题。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概念不同
经费财务审计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间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规定、办法,对项目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判断,最终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报告的行为。财务验收是以批复的项目预算文件和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经费预算为依据,结合审计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总体评价的行为。
(二)组织机构不同
财务审计的组织机构为科技部、财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间有科技经费审计资格的208家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验收的实施单位为科技部条财司,或者支撑计划项目组织单位组织的财务验收专家组,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
(三)提交资料不同
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是两个不同阶段的会计事项,根据其工作性质的特点,需要准备的资料也不同。财务审计要求提供的资料主要包括:开户许可证、开户银行年末余额对账单、会计凭证、科目余额表、会计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批复的项目预算书等。财务验收要求提交资料主要包括:财务验收申请报告、财务审计报告、预算调整批复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单位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等。
(四)实施步骤不同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有严格的组织实施程序。课题承担单位在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表的基础上,先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结题财务审计,在审计基础上,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由科技部组织财务验收专家组或委托中介机构,依据审计报告,对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提出财务验收意见,反馈课题承担单位。因此,财务审计工作在前,财务验收工作续后,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相互依存,财务审计通不过或审计报告存在问题,直接影响课题的财务验收,所以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必要前提,财务验收是财务审计的进一步考核评价。
二、开支范围与执行标准
扩大课题开支范围、提高课题开支标准是课题经费使用过程中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最主要体现形式。主要原因就是分不清开支范围和执行标准的界线,将二者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依据批复核准的单项定额,就可以作为办理支出的依据,从而出现超范围、超标准现象。如“专家咨询费”核定的金额是这个支出项目可以发放的总量,但每位专家的发放标准,国家是有相应文件规定的,不能因为这个科目有余额,就随意提高专家发放的标准。开支范围和执行标准是专项经费管理的核心内容。开支范围是科技部、财政部规定的经费用途和每项用途的使用限额,而执行标准则是国家对部分开支作出的统一规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一)涵义不同
课题开支范围,是国家依据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费用的不同性质,对科研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各项支出内容所作的统一规定。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的规定,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执行标准是办理支出额度的依据,一般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在经费开支范围中,涉及执行标准的支出有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
(二)内容不同
对于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的内容,国家都有相关文件加以规定,为表述明确,笔者以框图和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如图1、表1所示。
(三)作用不同
开支范围是项目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依据,是由财政部和科技部核准的。执行标准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是项目单位经费开支的准绳。开支范围的批复数,如课题研究的材料费、燃料动力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是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调整使用的,但执行标准是一个绝对数,具有指令性质,是不能随意增减的。开支范围是一种区间,各类事项开支总额必须居于一定区间之内,即要在开支范围内;执行标准则是一种尺度,各类事项的开支金额不得主观臆造,要有一定的依据,即执行标准。
三、会议费与差旅费
在课题结题过程中,有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在填报“会议费”、“差旅费”支出科目时,常常张冠李戴,界定不清科目的核算口径,在差旅费、会议费开支上,存在概念模糊、范围不一等问题,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将项目研发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统计在会议费科目中,从而导致会议费支出严重虚增;二是将主办或承办会议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列入差旅费科目中,导致差旅费支出不实的现象。鉴于以上情况,为合理区分经费开支范围,从三方面分析会议费和差旅费的核算口径。
(一)核算内容不同
差旅费是指课题研发过程中开展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和市内交通费等,开支标准应当按国家规定执行。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二)组织单位不同
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补贴、公杂费等,应列作差旅费支出,而会议费是指课题组承办、组织的学术会或者咨询会而发生的会议租场费、资料印刷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费用。主体不同,核算性质也不相同。会议费开支强调的是主办、承办会议,差旅费开支则强调的是参加会议。
(三)注意事项不同
差旅费核算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出差标准,出差事由和内部审批手续,出差人员、事由与课题的相关性。会议费核算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会议费标准,提供会议通知、日程安排,与会人员签到表等信息资料,不得在会议费中开支专家咨询费、礼品费、执行费和旅游费等。
四、劳务费与绩效支出
劳务费支出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所以历来都是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检查的重点。绩效支出是《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文件)新增开支内容,是为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和科研绩效的激励而设立。一些课题承担单位对这两方面的经费开支存在疑惑,分不清劳务费与绩效支出的区别,导致支出模糊,名不副实。具体体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列支课题组成员的劳务费,二是列支未考核的绩效支出,这些费用在审计或验收时都将不予确认。
(一)含义不同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二)支付对象不同
劳务费的对象是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有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包括课题负责人是不能发放劳务费用的。绩效支出的对象必须为预算书所列明的科研人员。这两科目核算的最大区分点就是课题组成员有无工资性收入,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成员是不能列支劳务费,但可以通过科研考核发放绩效支出。
(三)操作流程不同
劳务费的检点是发放形式和发放手续。劳务费发放形式有两种,现金发放和通过银行打入个人账户。以现金发放的劳务费,必须是领款人本人签字,任何理由的代签行为都是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劳务费发放签收单上必须体现发放事由、姓名、身份证号、金额、本人签字等事项,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绩效支出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绩效支出总额不得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余额的5%;(2)项目负责人根据绩效考核情况确定发放方案并提出发放申请,绩效支出发放申请表上必须体现发放类型(年度、中期、验收)、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等事项。
五、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款
一些课题单位甚至承担财务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常常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将课题结存的应付未付款当作专项经费的结余资金。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文件规定,课题结余经费须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而应付未付款在注明具体用途和方向后,是可以留在单位继续使用的。所以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本应留在课题继续按计划使用的费用,却要按规定原渠道上缴科技部。
(一)内涵不同
结余经费是课题结题后,批复的项目预算数减去实际支出后的余额,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经项目财务验收认定并报科技部确认的净结余资金。应付未付款是项目的预计后续支出,是财务验收审计基准日后,继续可以留在单位按计划使用的款项。
(二)业务处理不同
结余经费在项目验收工作结束后,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而财务验收认定的应付未付资金,不属于净结余经费,可以留在研究单位继续使用。常见属于应付未付内容包括:购买设备或材料但尚未支付的货款或质保金,测试化验加工结果已被采用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项目验收的相关支出,已签订出版合同的专著、文章的出版费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S].2006.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创新
高校日常经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工作也有了区别其它行业财务工作不同的特点,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呈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的趋势。高校财务管理的触角也由收敛向发散方面发展变化着。体现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不同时期担负着不同程度的工作任务,财务管理工作也日益重要。
1 计划经济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在计划经济时期高校财务主要承担着收支核算,更侧重于支出核算的工作职能。在那个时期,各高校收入形式单一,由政府根据年初对各校的年度预算额度,对各高校全额按月拨款,学校财务以拨入经费或经费限额科目进行核算,财务工作就是要严格遵守政府财政部门制定预算的“类、款、项、目”,按支出科目,分别归类核算,按月和年度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决算报表,经费原则上不得结余。基于这样一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工作也体现出其单一性特点,基本上处于学校出纳中心的地位,每年的总收入由政府财政部门确定,具体支出要严格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列支,支出形式和内容保持多年的一贯性,因此,这一因素使得各高校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普遍偏低,财务工作人员的地位和所起作用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显得无关紧要,导致了那个时期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整个社会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很低,主要强调财经纪律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财务工作基本上是保证各高校的“吃饭”和日常运转的需求,高校自身事业及未来发展是政府的事情,因此,那个时期高校的财务工作的机械性强,主动性差,显得呆板。
2 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高校来说,最直观的体现是高校的收入形式及结构的多样化,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对高校的各项改革措施,最直观地体现到高校教育的事业发展效果上来,政府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除了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外,还包括各种政策性事业收费授权。比如,对学生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另外,各项科研经费补助,基建补助,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供应不足,向银行贷款的贴息补助、各种专项补助费、利用科研优势转化生产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面向社会募集教育发展的资金以及政府对高校债务化解等等。使得高校收入总量迅速扩大、收入内容日益丰富。目前:在高校整体收入中财政预算内资金和高校利用其它渠道实现的收入大约各占50%。从前期各高校收入由财政百分之百拨款,到现在的收入结构比例显示,这一方面,体现出高校经济总量的大幅度增加,因为财政预算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保持逐年增长的比例。另一方面,高校得到政府的各种资助以及政府对高校授权的事业性收费,使得高校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各高校支配资金的自不断扩大,学校办学条件得以迅速提高,为了在同行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学校可以根据各自不同发展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有重点地选择事业支出项目,在这种形势下,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工作也体现出与前期的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只局限于以前那种只管简单收和支的工作状况,而是要更多的面对高校经济总量日益庞大的情况下,如何在管理好、运用好教育资金,充分体现出教育资金所应发挥的事业效果和社会效益,与之对应的是,政府也适时相应提出了要建立教育绩效评价制度,这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财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那种只管收支侧重于支出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时代的要求,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下,适应新形势的财务运行机制也在逐步建立,作为财务运行机制的主题要素——财务工作者的应知和认知行为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效果,从这个层面来看,对财务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3 当前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1)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是要建立起高效顺畅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财务运行机制创新的基本条件。(1)要求财务管理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基础,较为专业的业务知识以及及时的专业知识更新,财务人员的对学校的全局管理观念,当好管家的意识等;(2)要把握好对资金使用及其在运转过程中的监督、核算等,注重体现教育资金的效益;(3)建立财务管理内控机制,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运行机制能否顺畅运行的前提保证;(4)高校领导管理者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奖励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稳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等。
本文就如何确定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并对建筑施工阶段的工程结算审核做详细的阐述,并对如何更好地将工程结算审核以及审核的原则做最好的评估。下面将介绍工程造价结算价审核的主要方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结算审核
通常在建筑竣工的验收阶段,要进行工程造价结算,需要按照合同的调价范围和方法对实际发生的工程量的偏差、机器设备和建筑材料等的耗费差别价格进行重新调整计算和确定,这种确定后的价格就是指工程实际的造价。承包单位编制结算价,而发包单位审核结算价,这是通常的惯例。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利益分配和效益的核算环节上,业主和承包商都不愿意让步,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时,就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工程做科学公正的结算价审核。
一、 如何做好结算审核的准备
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做好结算审核的先期重要整理工作。首先要对结算资料做全面的整理:需要将工程的图纸(施工图纸和竣工图纸)、工程的承包合同、专业的合同(如墙面的合同、门窗等的安装合同等)、技术单、人员联系名单、各种测量报告、施工所用材料和机器设备的基本材料、各种工程会议的纪要等进行全面搜集并整理核对;第二要对施工图纸应为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变更等内容进行检查;第三要对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外资承包商的签证手续进行检查,看有没有遗漏;第四要检查施工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各种施工材料价格和质量是否合格。这些都准备好之后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审核办法对工程进行结算价审核。
二、 结算价审核的过程和方法
结算价审核的过程是整个结算能否公正合理的主要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审核办法。主要的审核办法有以下几种:
(一)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结算审核
这种审核方法要求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全面地对工程数量、费用和单价等进行审核,同时这种审核方法需要结合现行的有关审核规定和文件。由于这种审核办法的过程是同于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所以,能够十分全面和高质高效地完成审核。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通常只有在投资规模比较适当、审核进度要求比较宽松的工程中进行。如果有的建筑单位需要严格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往往也不得不派上用场。
(二)对比的审核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分析预算的基础上对同类的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同时把不同的单方造价指标和施工材料消耗指标进行对比,综合考虑地区、建筑用途和建筑结构形式的区别对工程进行审核。对比这些需要审核的对象找出与投资规律相违背的工程项,并进行重点的计算,找出差异较大的原因和审核办法。
(三)筛选方法
这种方法是找出对部分项工程在单位面积上的工程工作量、造价和用工的几本数值惊醒归纳总结,得出三个基本数值的表格:工程工作量、造价和用工。只要找到是建筑标准与基本数值不同,就对其调整。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发现问题,而且审查比较快,容易学习和操作。但是,也有缺点,如果要解决差错,就需要继续进行审核。
(四)重点审核的办法
许多工程量大且造价高的分项工程适合用此方法。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砖石结构工程、基础工程和高层建筑的内外装饰工程都是需要重点审核的项目。这些重点分项的造价高,需要另外对费用的差价进行仔细的核查。这种方法能够降低工程量,效果显著。
(五)分组审核的办法
对于大型的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分项工程进行编组,对相同组内的各个分项具有相近或是相同的计算基数的特征,只要审查一个分项,就能够得出其他相同或是相近的同组分项的审查结果。这是加快审查速度,降低工作量的最佳审核方法。通常这种审核的方法适用于对建筑面积和天花板面积等各种同在一个竖直平面上的相同或相近面积的分项工程上。
这五种不同的审核方法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楼层、不同建筑结构和不同工程规模的工程项目进行长期总结和归类得出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需要针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为了得到科学合理的审核结果,审核人员需要在审核的准备工作和审核过程中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三、 计算审核的原则和结算审核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结算审核的最基本的三大原则如下:
(一)公正合理
要注重单价和总价的审核。每一个建筑安装工程的总费用都是量价相乘的出来的。工程量的大小和每一个分项工程的单价决定了安装工程的总造价。所以,当工程量审核确定之后一定要对审查的项目和实际的项目的内容进行核查,对许多地方要特别进行审核。比如,有的工程中,用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冒充高级的建筑材料,有的定额工作内容添加新的项目进去,这些都会造成实际的造价和审核出来的价格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市场上的建筑安装材料,每一个造价审核工作人员都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审核安装材料的市场差价可以通过市场上的定价、合同中的差价补差和单位揭底材料和发票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目前的市场经济给安装材料的价格带来了很大的变动,所以审核人员要及时对市场上的价格和变动过去式进行搜集和整理。将这种随时掌握市场信息的习惯带到造价审核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公正合理地得到结果。安装材料的预算价格审核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供应商一般都已经将运输费用等都计入了材料费用之中,所以预算材料的价格只要加上材料的放置费和仓库保管费就可以了。
(二)准确细心
通常施工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都是工程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在安装工程的造价结算价审核过程中,一般都会按照施工图和预算定额来审核工程量。如果设和工程量的计算没有按照施工图纸和预算定额进行计算的话,那么审核工程的竣工结算时,就会出现差错。另外,审查工程结算的费用时,一定要对施工企业的工程量进行细致的审核,确保没有人为增加工程量,这会造成审核的工程量结算费用大于预算定额。对于在工程中的结算中存在的作假问题更要严格和细心,避免假账真做。
(三)客观实际
对于审核过后发现的高套和多估的定额,一定要在结果中进行核查减少;而对于遗漏和低估的定额也要实事求是地增加补上。实事求是地将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和中标预算书等作为依据进行审查的依据和基础。客观的审核不仅可以给行业审核树立良好的规范,而且可以给工程的实际结算价以最真实的体现。在审核的最后阶段,要把所有的审核文件保存备案。做到有据可依。
结算审核的三大原则是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结算价审核的意义的体现。审核由人进行,人在审核过程中起到的主观作用会左右审核的结果。所以在结算审核中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
四、 对结算审核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
结算审核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结算审核。由于结算审核的复杂性,涉及到经济财产,所以能够参加结算审核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和考核,否则从事这项工作会造成许多难以控制的结果。结算审核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职业素养的事业心,能够实事求是、公正公平、依法审核。其次,审核人员要对合同、招投标、预算结算、材料、机器设备、造价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一般不具备长久的工作经验的人员也是无法胜任这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的。第三,结算审核人员必须懂市场和编审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梁达秋,单位基建项目工程概算审查与预?结算?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及投资效益分析实务全书[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