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运用
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它以问题为基础,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参与地理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PBL教学模式能突出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时,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可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想去旅行的地方,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PPT课件或者微视频。筆者以“西双版纳”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西双版纳迷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时间约3分钟,在视频中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小浣熊、大象等具有特色的动物,并提出问题:“这段视频中一共有几种地理要素?其中‘水’在各个要素中是如何转换的?”其次,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主动搜集资料、反复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准确掌握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地理要素,让学生明白“一方水土一方情”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恰当的语言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
根据相关教学数据可知,学生的自学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科学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时,教师可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基础性问题。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的优势与运用范围是什么?第二,提高性问题。如三种技术的联系是什么?第三,优秀性问题。如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梳理好地理知识结构。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当学生遇到专业问题时,教师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讨论,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强化其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三、合理运用合作项目,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为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共同探究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如在教学“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时,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把学生分成人数均匀的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与组员讨论确定“区域森林保护”的项目,并根据组员的优势,明确小组探究的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区域森林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并利用图表等方式,梳理收集好的数据,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选择恰当的时间,汇总学生的资料,并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其他小组提问的机会,以集思广益,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探究情况,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达到既定探究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项目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探究项目,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探究过程中。
四、理论联系实践,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是一门以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自主运用地理知识。如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如“某个工厂的选址是否合理?”“某条河流应当如何治理?”等,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创设可参与的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借助恰当的合作项目,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地理知识结构,促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翟云霞.在“劣构问题”中找寻地理思维——高中地理PBL式课堂教学应用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1).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定位
1、学生定位
探究式教学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甚至是自主学习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去发现结论、体验过程,而不是把学生当做接纳现成知识的“盛器”。如在地方时和区时以及日界线问题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如宾馆大堂的壁钟、打国际长途选择合适的时间、观看NBA比赛直播的时间等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由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区时的规定、时差的计算,让学生在实践感知中发现结论、获得知识。
2、教师定位
与传统教学活动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着知识上课堂,更重要的是带着学生关心的、来自于学生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上课堂。例如,在学习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时,可以提供一些基本数据和世界一些国家能源消耗柱状图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表,引导学生分析并思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讨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越俎代庖,把结论一股脑儿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由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自我发现的问题兴趣,积极思考,探寻问题解决办法。
二、探究式地理教学的课堂目标设置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置就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描述,它对地理课堂行为具有有较强的指向性和规范性。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应根据地理学科教育的特点,从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入手,把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视为地理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1、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
地理学科教育追求目标是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常见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如在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使学生自主获得基础知识和懂得运用图表和数据,在说明二分二至日全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的数据,然后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再进一步让学生把数据转化为变化曲线图。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获取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的途径,而且还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读图能力。
2、掌握学习地理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式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预设问题探究情境,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参与问题的条件和多维性探索的目标,让学生围绕着目标内容,自主收集处理信息,探究问题,建构答案。例如,在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提供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教学:若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地球表面性质均匀,获得理想状态下的单圈热力环流。然后,逐一逆推,得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出现的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从而为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指明了方向。
三、探究式地理教学的课堂内容构建
1、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丰富的生活地理素材,寻找学生熟悉的或常见的地理知识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回归地理的本质特征。如:讲授“季风”的成因,如果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妨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简单的实践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夏天游泳时,当你中午赤着脚,踏在岸边泥地上感觉怎样?”“入水后感觉怎样?”从这些简单常见的实践问题中让学生了解这都是两者比热容不同的缘故,再进一步拓展到陆地和海洋的关系也存在类似的比热容的区别。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建构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时,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着手,把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课题,并创设一定问题情景,提供相应的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想象、验证等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自主构建知识。如,在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可以结合展示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观看登山旅游的视频资料,借此让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基本地形类型有所了解。
3、重视实践,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 “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因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工程类专业中的教学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动漫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BP神经网络在工程估价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商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FLASH动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翻转课堂教学在护理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构造地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
[5]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
[6]朱凯歌.基于电子双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地理教学;创造力
一、什么是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对应的要求,通过情境的创设,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索问题的解决三步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求知欲望的激发,对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在问题情境的指导下,学生对可能用到的资料进行收集,对材料进行再加工,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假设,对学生之间的不同关键要点进行合理地争论和探索,同时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化,在现有结论的基础上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并进行再一次探究,最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结论。正是这种连锁式的全面思维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产生不断地升华。
二、问题导学的优点
根据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问题导学是一种十分有效并且能够长时间使用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摆脱了原有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的桎梏,还能在学生的思维构建中创造出一种有着明确目的性的清晰路线图,学生可以根据这种路线图对知识有一个清晰地把握,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未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新学习知识和以前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都进行充分地调动和探索,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相应的创造力都得到了提升。学生们因为完整参与到知识生成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路构建
(1) 创建原则。①诱发性原则。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应通过类似于悬疑小说的“冲突制造”思路进行悬疑构建,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从而使得有效学习的效果被扩展到最高。经过充分研究可以证实:如果把原有知识点和新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新旧知识对比,最能激化学生的认知冲突。但同时,想要满足以上的这些条件,就必须全面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期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系统学习,找到相应的结合点。例如,当教师讲到“三圈环流中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这一章节的内容之前,首先设置地面风的形成机理以及相关的问题进行设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气压带相关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推理得出“风带位于高低气压带之间,且一定由高压带指向低压带,考虑地转偏向力后,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样的结果并把原理牢牢记住。②展示原则。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一定要利用形象化的各种案例进行直观联系。学生不能单纯记忆单一的项目,而要根据思维导图的引导按照清楚可见的思路进行思维和记忆。比如当教师讲到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时,就要把相关的素材进行紧密相连,把相关的图片进行各种连接和分析对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充分理解大气、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壤资源、地形资源和岩土资源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使得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但又相互独立的复杂关系进行巧妙地展示。这样学生就不会从单一方面进行片面思考,而是善于通过整体角度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化,对未来的发展性学习思路构建有很大的提高。③层次原则。在进行问题创设的时候,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处向高处、有层次的方式进行创设,通过创设问题使学习效果整体提高,还要将问题的讨论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得系统认知结构被学生们接受。
(2)创设问题的思路。①利用实验进行问题的创设。例如,在处理地球的自转公转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拨动地球仪,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不同角度地观察,按照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别性的描述。这样就可以直观地让学生观察到知识的由来,也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②通过观察日常的景象进行学习。例如,讲到冷空气形成冷锋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观察天气,考虑到本地的雨雪大风以及气温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把课文的内容和实际观察的情况进行一一对应,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牢记于心,达到教学目的。③提出假设,检验环境。地球自转的时候是倾斜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大胆假设:如果地轴是完全垂直的,那么地球自身的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是什么,地球的计时会出现什么变化,是否会出现昼长夜短,或者昼短夜长,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产生这些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和现实是否相符。因为结论不符,所以假设不成立,反推出正确推论。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教学法有着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可以按照上文提到的方法进行知识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课堂变的更高效。
参考文献:
[1]袁建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有无穷魅力[J].中学语
文教学,2010(3).
[2]袁建中,李元洪.关于提高语文教师写作素养的对话[J].中
学语文教学,2010(8).
[3]詹华萍.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中学课程辅导,
1.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
选择和运用合理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能很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节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运用“讲授法”讲解这一内容,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概念还是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讲授时,配合黄赤交角简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如flas,直观展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过程,学生就能很好理解记忆。因此,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地理教师日常教学有直接联系,它作为教师素养的一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2.影响学生地理兴趣培养的重要因素
地理教学技能是以地理教学行为为载体,而地理教学行为则是地理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如果教师树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往往主要选择和运用“讲授技能”,师生关系成为一种“授受关系”,学生对地理学习很难产生兴趣。如果教师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往往注意把导入、讲授、提问、承转、评价、使用媒体等多种技能,结合教学进程,加以选择和运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对话关系”,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较好。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建立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都至关重要。
3.衡量地理教师专业成熟度的重要尺度
衡量地理教师专业成熟度的基本要素是地理专业知识。这里的“知识”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的知晓,包含知识和技能的涵义。教育专业知识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理解。第二个方面就是关于教学技能,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个方面是对教育效果的认知,即运用教育评价手段获得教育效果以及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行为。而教育手段,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技能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度的有力指标。
4.实现地理教师人生价值的前提基础
著名学者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一名教师,选择了教育工作,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毕其一生肩负着追求科学、创造艺术、成就事业的伟大责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站在地理教师的角度思考教师的人生价值,设想如果一名地理教师只会运用“讲授法”,彻底与信息技术脱节,试问其是否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答案很明显:拥有丰富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师梦想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前提。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生提前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当前教学工作的需要,更是为了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二、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师范性”
近年来,多数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某某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培养“基础教育的专业化教师”。某些高师院校片面追求综合性、学术性、开放性,轻师范性,导致大批地理师范毕业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地理科学知识,学术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却严重缺乏教师意识,不愿当教师。笔者在河南大学和信阳师院部分年级做了初步调查,参与者225人,各个年级均有,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列出了不同年级对所在学院或专业师范性气氛是否浓厚的评价。从中可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院或专业的师范性气氛不浓厚。
2.“填鸭式”现象严重
笔者对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大学三年级的72名同学就“你对专业课教师所采用授课模式的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3%选A,65%选B,30%选C,2%选D。可见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近期各高校不断创新尝试的主要项目之一。
“空对空的理论讲授,一成不变的讲与听”都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后遗症。这种教学模式长期作用的结果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缺乏主动性,逐渐丧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填鸭式”教学也忽略了对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由此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以此方式培养的学生难以在地理基础教育中承担起开展优质教学的重担。
3.实践环节薄弱
高师院校在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实践中,存在着重地理知识传授、轻教学技能培训的现象。同时在体现师范性的地理教学方法和技能训练过程中,由于与实际结合不够,常常使得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率较低。据笔者了解,本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实践十分薄弱。一是实践时间短,一般6~10周;二是实践形式单一,主要是教育实习,地理课堂见习和模拟训练极少,导致师范生不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新地理教师成长进程缓慢等。
4.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对于师范生掌握现代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观摩—分析—试讲—实习模式、微格教学模式和多媒体交互培训模式。而现实情况是,课堂试讲和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培养和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两个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由于受实习时间有限和实习基地不稳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实习多数流于形式,因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这一模式过于强调单向教学行为的规范,缺乏真实的教学环境,致使师范生难以激起“角色扮演者”的真实体验和自我反思。另外,地方高师院校现行的教学评价标准多为具体、量化的评价表,侧重外显行为和短期效果,忽视了不可量化的教学能力培养以及师范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导致师范生的积极性不能长久保持,培训效果欠佳。
三、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对策
1.重视专业启蒙教育,充分发挥隐性课程作用
专业意识可以使人的专业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可以引发强烈的专业热情,使尚处于专业蒙昧状态的新生尽早树立专业意识。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意识启蒙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向新生提供大量专业地理信息,尤其要注意突出师范教育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看到大有作为的未来;二是在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努力寻找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沟通的渠道,真正体现其对“专业”应有的基础作用。妥善处理这两个环节,就可以达到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之目的,加快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换,延长基本教学技能训练时间。同样的隐性课程在师范性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在校园环境及日常管理工作中营造师范教育的氛围,使学生逐渐完成“我是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主动自觉地按这一角色的需要规范言行、锻炼能力。
2.提倡多样化教学,有效培养地理教学技能
教学观摩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教学技能的起点。教学观摩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实践活动,观摩他人的成功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之典范,让其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等。通过多种形式观摩,直接吸收他人经验,使学生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形成有效学习的起点。高师院校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观摩相对较少,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实践,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
说课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教学技能的难点,它通过具体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通过说课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说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而提高说课技能,另一方面还可积极利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理念。据调查得知,大家对说课并不陌生,很多学生都参与过,但同样是低年级学生的反映值得关注,需要加强重视。
微格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教学技能的重点,它是利用微型教学方法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师范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重要桥梁,其主要内容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分解为各种教学技能并分别加以训练,然后再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形成整体课堂教学能力。分小组试讲也是微格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调查得知,高年级同学的参与率比低年级要高得多,说明教学实践年级分布很不平衡,应在低年级也适当安排一些实践内容。
评课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教学技能的增长点,是教学反思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一种高效反思活动。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强化,或给予指正,让学生思索与修正,可以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在评课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切磋、协调、合作、讨论、分析和反思,既能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又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和整合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经验,学人所长、补己所短,从中不断地超越、更新和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技能,最终获得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