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金融风险点防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风险点防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风险点防控

第1篇: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关键词 三位一体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长效机制

近两年,晋州市财政局积极探索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整合金融监管信息资源,逐步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新路子,那就是建立市、乡、村三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2016年初,三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在晋州落地生根,其有效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晋州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三位一体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组成

三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分三部分:市级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的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和村金融监督员。三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市设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实施意见》(晋政函〔2015〕 30号)以及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金融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第一,依法对本地区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及时处置金融风险。

第二,加强民间借贷、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引导和规范。监管重点是防范和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第四,未经政府批准,不允许批建合作社、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对相关部门不作为、乱作为,发生非法集资行为的,严肃追究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乡镇设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

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总体工作,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具体职责如下:

第一,负责落实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

第二,做好金融政策解析以及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工作,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三,摸清合作社、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底数,掌握真实具体的情况,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做好本辖区金融活动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协同处置工作,制订应急预案,统筹安排维稳工作。

第五,做好本辖区金融监督员的筛选、审核工作。

第六,做好对本辖区金融监督员的监督管理以及考核工作。

(三)村设金融监督员

各村设立金融监督员,金融监督员负责监督本村金融市场主体,财政给予每人每月300元补助。金融监督员具体职责如下:

第一,依法、公正地对本村的存贷款活动进行合规性监督,妥善化解风险隐患。

第二,负责监督本村银行代办员,发现没有审批手续的代办员或为非法机构办理存贷业务的人员要及时劝止,并在第一时间上报。

第三,负责向群众宣传非法集资的危害,引导群众在国家批准的银行存款,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的损失。

第四,定期向所属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上报本村的存贷款情况,及时报告可能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突发事件,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第五,上报不及时或有意隐瞒的,依问题严重程度扣发补助的50%~100%,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二、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工作机制

晋州市充分发挥机构间信息渠道的作用,形成以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为龙头,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为主体,村金融监督员为基础的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逐级上报的工作机制。金融监督员应半月向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每月向市金融办汇报工作情况,市金融办每月向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三、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人员要求

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公安、法院、发改、电视台、住建、、农林畜牧等23个重要部门组成,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和监测组、打击和处置组。

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成员从各乡镇、园区专职人员抽调(可挂靠财政所),由一名副镇长任组长,另外安排两名具体办事人员,并报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每村设立1~2名金融监督员,要求从各村选出,人口≥3000人的村设2名,人口

四、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目标

三位一体防控体系能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形成金融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一)建立金融监督员长期培训机制

金融监督员处在风险防控体系的最底端,肩负着一线作战的重要职责,要定期对其进行再教育,形成长期培训机制。2016年8月,举行全市金融监督员培训会,12个乡镇共271名金融监督员受训。通过专家授课,发放宣传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提高了金融监督员整体素质。

(二)建立金融监督员问责考核制度

建立金融监督员问责考核制度,每年年底进行考核,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达标。根据考核得分,分出等次,对不达标者在扣罚补助的同时进行处罚,严重者撤职,对优秀的进行奖励。

五、结语

市、乡、村三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对晋州市各类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担保公司、典当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和各类投资(咨询、管理)企业等金融相关市场主体的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对防止出现监管真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晋州经济腾飞发展加足油、助满力。

第2篇: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一、金融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供过于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消耗与高排放的企业。一般产能过剩在经济运行方面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为了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应对经济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随之影响了金融行业发展。首先是由于相关行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影响了经济活力。大量资金在产能过剩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这就导致融资的成本与难度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了资金错配的问题。第二,在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产能企业为了扩大生产,从银行得到了大量的贷款用于自身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使银行的不良贷款的存在情况严重。因此随着政策的调整,银行逐渐取消对相关企业提供贷款。相关企业被迫从影子银行来进行融资。另外,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转型,但是转型不成功造成企业致命性的后果,影响社会安定。

(二)地方债务的问题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举债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成为普遍现象。政府依赖举债出现了大量问题:违规低压、高价卖地、管理混乱,不公开透明等问题。部分地方政府依靠卖地和银行贷款来缓解财政问题。但是卖地的最大问题容易造成对房地产的过渡依赖,但是房地产市场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会对房价与政府财政收入产生波动,由此卖地的方式行不通。银行贷款的形式短时间可以解决地方财政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会加大银行的风险,不利于整体管控的建设。

虽然目前不会出现例如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破产的情况。但是地方政府存在大范围的债务问题要因此重视,这些问题的累积已经埋下金融风险的定时炸弹,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

(三)房地产泡沫化加剧

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走高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国家加强相关方面的宏观调控,房价的增长逐?u趋于理性化。但是房地产市场针对金融体系的风险一直存在,如果未能妥善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将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因此,房地产的泡沫经济,会对金融体系资金链的断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社会的民生问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之一便是房地产的资金链出现断裂。

二、目前金融领域的特点

(一)整体放缓

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放缓的情况下,金融行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金融行业的放缓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使不良贷款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投资环境改变

由于经济新常态的原因,部分投资者开始将存在银行里的资金取出来,用来投资其他资本领域。但是经济的增长需要扩大内需以及消费带动。这样的现象导致资金的流转不顺畅,使实体经济的输血造血功能下降。大量热钱的涌入,提高了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不利于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的正常发展。

三、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研究

(一)建立并完善立体式的风险防范体系

针对金融风险的工作,事前防范比事后处理效果更佳明显,可以避免经济出现大规模的波动。随着我国经济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并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但是在体系的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再加上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而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没有按照相应的变化进行调整,在监管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没有及时管理的灰色地带有可能是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重灾区。

(二)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除了制度设计,更需要人们在观念上的转变。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有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金融行业由于其自身原因,很多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工作人员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有所认识,从根本上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提高风险防控的意识有助于增强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行业自律

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与完善,要坚持金融行业的自律,金融行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机制的原则,同时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与指导。金融业的自律有助于加强市场监督效果。市场机制最大的优点,引导金融行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避免出现不规范的竞争,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通过市场与制度方面的监督,即约束了恶性竞争,又有利于金融行业开展体系建设的深化改革,这样可以使金融行业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保证经济与金融的安全。

第3篇: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风险;金融管理服务

一、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

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指一种行为既可能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那么,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说,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的概率”[1]。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金融活动都隐藏着金融风险,这种风险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一旦风险过大,金融风险便会爆发出来,甚至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

那么,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从金融业的布局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在我国,实行银行改制以来,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仍然处在绝对支配地位而没有什么改变。资金链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控制,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广大群众缺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以及面临着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选择的是宁愿把钱存于银行中。与此同时,企业要发展,则必须对外部资金具有很高的吸纳能力,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限制,直接融资不能够获得自由的发展,百姓的投资渠道缺乏,企业只有靠向商业银行借贷方能生存发展。这就形成了融资渠道的单一和结构的僵化,使得银行风险处于高水平地位。

第二,从操作从面来看,金融机构存在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表现在金融业中,就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种操作风险又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风险;其次,业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无规章可循。金融活动是一种多主体互动性质极强的经济活动,他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利益诉求的不同,这就导致了金融活动操作的异化。

第三,从利率的变动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着愈来愈高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由于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各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利率的变动受到统一的系统性调度,由此而带来了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的今天,银行利率的波动将会变得频繁,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这样以来,在利率市场化的前进中,由于金融机构自身应对利率波动能力的不足,将会带来利率风险。

第四,从信用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时刻存在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这是因为银行普遍存在着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过度借贷的冲动,因为贷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着业务做得越大,最终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这就存在着盲目借贷的风险。因为借出的资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极易形成呆账、坏账,这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从借贷者来看,他们也在寻求各种手段满足自身利益,从而千方百计逃脱还贷的义务,向银行转嫁风险,使亏损的由银行来承担。于是,各种转嫁风险、骗贷、拖欠贷款等现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五,从金融的自由化层面来看,各种金融机构的泛滥,形成了自由化的风险。随着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人也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散在的资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场,而一些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寻求这种地下金融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需要获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从事那些大风险的活动。

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面对着各种复杂交错的原因,应对金融风险,加强应对金融风险体系,控制与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势在必行。

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在金融业面临着那么多风险和挑战的今天,如何从实际困难中寻找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办法,从而能够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总结以下几条,用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用现代的眼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2]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通过银行卡、股票、支票、债券、汇票、期货、保单等新型金融工具,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另外,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要更加人性化,更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目前,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行的问题,而是一个要通过什么方式实行才更有效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金融立法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机构及金融主体的合法化行为。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力。

第三,从准入制度来看,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体现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准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建构的基础依据。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对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等注册、审批以及交易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使那些不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都不能进入金融市场。

第四,从管理本身来看,要创新金融管理。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优化金融机构发展,保证金融机构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要加强本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在人事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考核、市场营销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特别是在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对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进行培训,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增强本单位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周昌发.金融风险防控法律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45.

第4篇: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问题;措施

一、我国金融市场实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叫做金融创新,结合所有的金融要素,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机会,所以逐渐形成的市场改革。泛指金融体系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的融资方式、金融工具、金融市场、支付手段等各种新的内容。狭义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多种形式的创新,金融创新的主体是各类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市场实行金融创新主要的原因是规避金融管制的需要,满足金融业竞争的需求,规避风险的需要,还有一点是为了适应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金融电子化的需要。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要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来制约各种经济行为,金融业也是为了利润,在新的管制下发动新的创新。促进创新必须具备金融管制能够影响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动,这是金融机构外在压力。金融管制仍然有不足的地方,有漏洞可钻,促进创新的实现,这是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金融管制是为了金融业的安全,金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严格的金融管制对金融机构的盈利有一定的约束,规避管制与金融创新的内在动机。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特征之一,新的金融制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被逐渐的创造出来。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因为技术的改进而降低,新的清算系统的出现,降低了清算成本,非银行机构降低经营成本,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在激励的竞争,通过创新来降低交易的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传统业务之外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在金融创新的整个过程,竞争是推动金融工具创新的原因。金融创新是为了规避风险的需要,管理风险在金融机构经营的风险环境显得更加重要。金融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容。使金融工具的风险属性越来越复杂,促进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系统科学、数值计算、计算机科学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促进现代金融风险管理逐渐的完善。

二、目前我国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管理由于自身体制的问题所所导致了主要的问题,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缺少有效的监控机制,业绩考评以经营规模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金融创新的有效性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忽视了金融产品升级后的业务控制。我国的金融创新仍然采用传统的金融衍生产品,没有经济情况的本土金融产品。追求高回报的投资型险种,而偏离保险本质,没有防范风险的创新意识。各个银行缺少统一的金融创新整体规划,在做金融创新产品出现交叉混战的问题,直接导致金融产品市场的恶性竞争。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统一,缺乏良好的金融创新意识,金融创新缺乏整体性,风险把控能力较弱。只是以考量信用的风险,来进行风险评估,忽视了产品创新所带来的资金结构风险。 我国目前的风险管理模式落后,方式单一,与国内外的市场不适应。评估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存的传统计划管理模式,与国际的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管理不相适应。我国的一部分金融企业风险评级制度刻板,监管结构存在着严重缺陷,信息滞后,在分析和考u的过程中没有动态考评机制。虽然有的银行建立了内部审查机构,但只是有其名,根本没有实权,工作人员不能准确把握创新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要点,因此监管根本没有起到作用。金融行业的风险信息采集,信息披露不足,缺乏相应的信息监管更新机制,企业之间缺乏诚信互通的沟通机制。国内的金融行业仍然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披露缺陷,信息披露的恶意炒作,导致信息披露不真实,企业之间没有建立完善的诚信沟通机制。

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提高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在金融机构实施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估计,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更好的融入到金融创新当中。根据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体系,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也不要忽视,要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科学度量,并进行预防和控制。充分的调查与分析当前金融市场所处的环境,不能盲目冒进,遵循发展的规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能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这时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有其是在遏制经济、金融风险中。在金融创新的工程中设好防火墙,防止金融风险向危机的过渡,以优质资产来衍生出新产品,关注混业经营的风险,遵循渐近式的改革,不能盲目的推广和应用,追求主营业务突出、专业优势明显的金融服务机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即能丰富金融产品,活跃了金融市场,又能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若处理和应对不当,容易造成全局性的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金融风险管理,若没有风险防控,很容易演变为非法集资等行为,带来令人意料不到的结果。因此,在强调金融创新的同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地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有效避免虚拟经济泡沫冲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风险监管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逻辑关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近代金融创新的目的之一就是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创新,特别是以金融工程形式出现的金融创新,为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金融创新本身在规避了某些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特别是金融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一种金融风险转化为另一种金融风险,有些金融创新在初期能够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当其成熟以后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风险。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逻辑关系为:

1.金融风险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从金融创新的起源来讲,最初的金融创新就是为了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证明,金融创新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就是金融风险表现最为激烈的时期。金融创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金融风险的加剧有着直接的关系。

2.金融创新增强了各主体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

在规避直接风险方面,承担金融风险的主体可以适当地使用金融创新来减少损失。在规避间接风险方面,由于直接风险的规避,所引起的间接金融风险必然会减少,所以金融创新也能帮助规避间接金融风险。例如,在上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就是为规避银行贷款风险而产生的一种金融创新工具。

3.金融创新并不能规避所有的金融风险。

不是所有的金融风险都可以用金融创新来规避,有些金融风险可以依靠金融创新来管理,有些金融风险则只能依靠其他的手段来规避。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自己作案或内外勾结共同作案的违法犯罪活动,也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然而这类金融风险是没有办法依靠金融创新来解决的,只有依靠制度创新以及其他的法律手段来加以解决。

4.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并不具有完全相关性。

金融创新的重要功能是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创新,其主旋律便是风险转移型创新。但并不是所有的金融创新都与金融风险有直接的关系,或直接针对金融风险而产生。有的金融创新是为了提高效率,有的是为了逃避金融监管,有的是为了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规避金融风险的。因此,不是所有的金融创新都肩负着规避或消除金融风险的职责。

5.金融创新理念在规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尽管金融创新的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金融创新在规避风险方面所产生的新的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动因之一是规避风险,但运行结果却产生了新风险,这是金融创新本身无法逃避的结果。但如果因为金融创新创造了风险就因噎废食,关闭金融创新之路,或是回避金融创新,那就是彻头彻尾的错误之举。因此,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不能停止金融创新的步伐,关键是如何利用金融创新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服务。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创新的策略

虽然我国银行业近几年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就我国银行业目前的金融创新状况与国际金融业相比,无论是金融创新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在实践中缺乏明确的金融创新策略和目标,银行业的一些金融创新体现出为创新而创新的现象。

当前,中国经济与金融运行都呈现出非均衡特征。一方面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农村、中小企业等经济领域仍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而在金融脱媒使银行体系作用降低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直接金融工具的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促进金融创新,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但在发展金融创新的同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金融创新应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危机重申了金融业的“万有引力”定律: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天马行空。危机后我国的金融创新应把重心重新转移到为实体经济服务,尤其是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及“三农”服务。具体地说:(1)贴近生产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双赢的有效渠道。随着直接融资体制的逐步健全和环境好转,大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将逐渐成为常规手段。中小企业融资是银行业务的弱项,未来的形势要求金融机构必须通过创新加强此项业务,以适应金融脱媒的形势变化。(2)针对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的特点,要推进“三农”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期货等金融服务,体现多方共赢,从而构建一个多种农村金融组织功能互补、产权明晰、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此外,中国通过科技创新超越“世界工厂”角色的过程中,金融创新落后可能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而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金融创新应处理好市场导向与加强监管的关系

危机呼唤“加强监管”。但是,加强监管并不意味着金融创新应该放弃市场化导向的基本逻辑,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在市场化道路上走过了头的美国人,现在开始高举“加强监管”的旗帜;对我国来说,“市场化导向”仍然是一个没有实现的改革目标,还得继续推进。在理论上,存在一个监管与市场的最优边界。但是,在实践中划定“最优边界”并不容易,有证据表明双方都有将边界前移的理性动机或非理性冲动。因此,我们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监管与市场的“最优边界”。

3.金融创新应处理好交易所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关系

过去10余年,国外场外市场发展迅速,交易所传统地位受到挑战。海外有激进者甚至预言,交易所会发展成传媒产业。危机后,交易所的价值将被重新认识。人们已经发现,在金融工具创新和交易环节,危机的重灾区是场外市场。与场外市场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交易所上市的产品在信息披露、流动性、标准化、成本以及监管上都具有优势,而这些优势对保障市场安全十分重要。由于场外市场在我国没有形成气候,而交易所市场的产品线又过于狭窄,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场外市场发展路径,仍然是我国金融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在积极拓宽交易所产品线的基础上,把交易所打造成一个安全高效的金融超市,应该成为金融创新最具现实意义的重头戏。

三、加强监管并防范市场的宏观风险

金融创新产生的风险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因此对风险的管控也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微观风险主要产生于金融创新使用主体的内部,需要通过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内部风险管控体系,有效地防范微观风险。但是像衍生产品这样的金融创新工具因其本身所带有的虚拟性和契约型以及证券化技术和对冲基金的高杠杆性的相互作用,使得微观风险迅速向宏观风险扩散。因此仅仅依靠市场制度是不能解决市场的宏观风险的,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应的监管层发挥应有的经济功能,通过实施有效的监管安排来防范和化解市场的宏观风险。

1.政府有义务通过宏观调控和改善监管来防范风险

在现代经济与金融体系中,政府作为监管者和宏观调控者,需要界定自身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在于推动市场制度建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金融稳健运行。由于市场运行存在天然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有义务和责任通过法律手段等宏观调控来完善风险提示机制,市场运行也需要“看得见的手”来补充,系统性风险也需要政府通过调控来防控和治理。

首先,包括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所具有的道德风险需要政府通过调控和监管来进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研究表明,评级机构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这使得评级机构有动力为大型证券发行机构提供评级咨询或给予更高的评级。二是业务多元化发展,评级机构除评级之外还从事咨询、风险管理等其他金融服务,这些评级机构对购买咨询及其他服务的客户评级可能会受到相关利益的影响。

其次,过度乐观的预期所支撑的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是引诱人们负债购置房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的重要因素,而这也正是系统性风险最大的隐患。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一系列违约所造成的价格下跌就不可避免,而这种系统性风险是单个金融机构很难防控的。因此金融管理当局有义务和责任防止负债率上升和金融资产泡沫扩张的自我循环。

2.审慎推动金融创新,改善信息披露,防范金融衍生工具风险

从根本上讲,金融创新并未消除风险,而只是将风险在不同风险偏好者的投资者之间进行分散和转移,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没有因金融创新而降低或增加。此外,由于现代金融创新往往与衍生工具极为密切,并且体现为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的负面性,所以很容易将风险转嫁给广大投资者。

因此,政府在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时应更加注重防范基础资产本身蕴涵的风险,严格把握基础资产的标准,稳步推进金融创新。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息披露的有关要求,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重点应为改善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产品的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一是必须对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可能给市场带来的风险和收益有更清晰的认识,对金融衍生产品及其交易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二是对金融创新产品,特别是结构型信贷工具和混合型资本工具以及私募投资基金等机构建立严格的透明度监管标准。三是需要加强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独立性监管。维护市场健康运行是市场中介机构的社会责任,但是作为商业机构,追逐利益最大化也是市场中介机构的重要目标。如何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不仅是中介机构内部行业自律的问题,更是政府监管的内容。

3.加强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建立促进全球金融稳定的协调机制

金融自由化、一体化趋势使各国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它们的连锁效应也使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特别是证券市场的一体化,使各国体系的联动性日益增加。一旦某国的金融体系出现问题,就可能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扩散到全世界。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加一并产生了许多问题,金融创新也大大增强了国际游资的冲击力与破坏力。跨国银行、对冲基金等机构在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活动,以及向全球蔓延的特点再次将监管的重要性提升了无法估量的高度。全球各经济体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建立促进全球金融稳定的协调机制,才能避免区域性动荡转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四、总结

在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金融创新能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并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企业竞争能力。但是,事实证明一味追求金融创新,而忽视金融创新工具与产品所隐含的风险,将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那么,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是否就不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认为,只要金融创新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处理好市场导向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处理好交易所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关系,就能更好地为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此外,针对现代金融创新风险的特点,我们认为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进行防控从而降低金融创新的风险是可行的。一方面需要通过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内部风险管控体系,以防范微观风险;另一方面应通过政府和相应的监管层发挥应有的调控功能,通过实施有效的监管安排来防范和化解市场的宏观风险。

参考文献:

[1]厉无畏,朱淑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2]李翰阳.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2009(2)

[3]次贷风波研究课题组,次贷风波启示录[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李树生,祁敬宇.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7)

[5]何德旭,范力.切实保障金融创新中的金融安全――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J].上海金融,2008(10)

[6]邓岩,丛继青.金融监管、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三者关系的辩证思考[J].山东经济,2004(1)

第6篇: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本科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08

长期以来,由于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所处的独特地位,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一直都备受各界关注。近几年,随着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金融风险的成因及其表现形势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更表明,在当前形势下,金融危机将会导致显著的“溢出效应”,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由此可见,有效地进行金融风险管理,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都显得非常重要,而提升从业人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正是提升企业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正是在此背景下,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为提升学生金融风险管理能力而设立的一门专业课程。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学过本课程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但大部分人的相应素质及能力并未得到切实提高,尤其反映在金融风险意识不强,金融风险识别能力较差等方面。鉴于市场大量需要具备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才,我们有必要改良金融风险管理教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对于地方非研究型大学而言,更应该改革传统研究型大学的金融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相关人才,使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工作。本文在分析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升其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议。

1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方面

从现有情况看,现有的相关教学,大多重应试能力培养,轻素质能力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是一门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它是建立在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市场学、财务管理学等基础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不仅涉及定性方面的知识,如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管理系统和组织体系及金融风险防控的一般理论等内容,还包括大量定量分析的知识,包括金融风险度量的一般技术方法,如VAR、压力测试、极值理论等,以及运用于各类金融工具风险的方法,如用于分析固定收益债券的久期、凸性,用于分析信用风险的信用评分、线性判别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以及用于衍生品金融风险分析的Delta、Gamma、Theta、Vega、Rho等。由于内容多且难度大、综合性强,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这不仅导致我们的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更使得认真好学的同学最终也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特征。实际上,正是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多且难度大,我们更加不能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2教学内容方面

近几年,金融风险的成因与表现形势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正是由于金融风险问题的复杂性,至今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还有诸多的不足,导致金融风险管理课程至今还是一门正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课程。因此,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教学内容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经典的理论与方法,更加要反映金融风险管理学科的时代特色。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在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应注重全面地介绍金融机构现行的主要金融风险防控手段及措施及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1.3教学模式方面

很多老师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还是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教学的主角,而学生只充当配角。实际上,正是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多且难度大,更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4考核方式方面

作为一门以金融风险管理素质提升为目标的课程,如果仅靠一两次考试来判断学生对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水平是很不充分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与多元化的考试题型是有效考核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2相关建议

第一,教学理念方面,应结合本科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注重理论教学与案例讨论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当完全的主角,使学生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作为学习的全部,而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在金融风险管理教学中,应注重将相关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讲到利率风险时,可以首先以银行为例,在分析银行运营模式的实质的基础上,提出“银行CFO为什么要关注利率风险?”这一问题,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利率风险管理对银行的意义,加深对利率风险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其次,在介绍利率敏感性缺口、久期缺口等基础理论及防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掌握这些理论及方法的优缺点,再次,在引入各种理论风险案例的基础上,介绍各种管理利率风险的技术方法。此外,在讲完三基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当前实际情况下,一般中小银行该如何有效控制利率风险”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提升学生对三基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在讨论总结中,老师可以介绍当前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践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及逻辑,再次提升学生的相关视野与分析水平。同时,在对单个教学模块进行学习时,也可以结合专业特色,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对国贸专业的同学,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汇率风险作为重点,以引导非金融专业的同学将本课程与其专业知识相结合。

第二,教学内容方面,要结合本科教学实际,注重合理选用教材,同时要注重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

首先,教材选用方面。目前,国内的金融风险管理教材大致可分为以偏重于数理分析以培养学生相关理论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以及较少数理分析以介绍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材。我认为老师应该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选择,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选择不同类型的教材。如学校学生数理基础较好且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应该选用数理分析较为全面的教材,如学校学生数理基础较差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则选用数理分析较少的教材为宜。同时,在教材的选用方面,一定要注重教材的前沿性与实践性。以巴塞尔协议为例,自巴塞尔委员会2007年颁布和修订一系列监管规则后,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就《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达成一致,巴塞尔协议III正式成为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新标杆。然而,至今很少有国内的金融风险管理教材对此重大改革内容进行更新,更为遗憾的是,即使是对新巴塞尔协议的介绍中,也仅仅局限于巴塞尔协议本身,很少有教材分析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监会银行业监管框架间的关系,在实践性方面出现重大脱节。

其次,要注重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作为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正日趋深入与复杂。从事金融风险管理的教师,不仅自身应关注金融风险最前沿的研究动态,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研究问题、研究观点及研究方法,便于在教学中让同学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知识,更应适时引导学生去关注本领域的热点与难点,给基础好的学生一些参与相关科研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教学模式方面,要通过引导学生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化配角为主角。设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老师应该在介绍课程的同时,对金融风险管理相关人才的就业情况,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资质证书进行介绍。如本课程的教师可以结合FRM考试来引导学生,通过让学生了解FRM的就业前景及市场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FRM的共通之处,来引导有兴趣的同学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考核方式方面,要注重完善考核方式。在教学中,不能仅靠几次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实行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首先,应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到课堂情况、课堂作业、案例讨论表现等方式,注重对同学纪律及专业素质的考核。其次,卷面考试内容应该以考察学生对金融风险管理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以督促同学对基础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目标。最后,在期末考试的题型设计方面,要体现多样化的特征,要注重试卷中试题在认知层次及难度方面的搭配,以更为全面的考核学生的相关素质。

参考文献

第7篇: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内控防风险,就是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合规保平安,就是要通过提高合规意识,保证银行资产平安。对我们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每个员工来说,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加强金融风险意识

每个员工要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

二要加强自身建设

每个员工要认真学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洁身自好,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作风上高境界,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与腐朽作风。

三要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屏障,工作制度好比是家园的篱笆,篱笆扎紧了,野狗进不来。每个员工执行制度要不折不扣,毫不留情,做到制度上面无商量,制度上面无情面,把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落到工作实处。

四要具有符合银行系统实际的内控文化

每个员工要认同我们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内控文化,把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思想深处,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深化对合规操作的认识,学习和理解规章制度,增强执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觉性,形成事事都符合守法合规的工作标准,在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道德长城。

五要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

每个员工要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际,处处留心,事事关心,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风险,通过合规守法,保证银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

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要加强内控与合规建设,制定案件防控治理工作规划,健全内控与合规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案件防控治理工作。要梳理各类业务的关键风险点和关键风险指标,将各项规章制度手册化、流程化。强化制度执行,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固定资产贷款、贷款风险分类真实性、贷记卡管理合规性、会计操作风险、计算机安全运行、安全保卫、内控合规、清算工作等检查,加大整改和问责力度。加强内控与合规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培训、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全体员工树立自觉合规意识,努力形成上下结合、全面执行的内控与合规文化,把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做彻底,做到家,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授信业务管理,防止不良贷款反弹

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大额贷款的监测,提高对信贷风险的预判能力。积极稳妥应对大额信贷风险,切实降低损失和负面影响。密切关注个人经营性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操作风险。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业务的风险管理,做好贸易背景、保证金来源等真实性的调查,完善业务风险控制标准。加强贷记卡发卡审批管理,落实调查、审查和审批等岗位职责。

二要加强临柜业务管理,防范产生操作风险

充分发挥会计主管和检辅员的作用,多层次开展对重点业务环节、新员工等方面的检查、辅导专项活动,提高会计部位的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银企对账质量,建立健全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的有效机制。修订完善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事后监督系统,着手开发会计电子档案系统。

三要加强安全保卫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以防盗窃、防抢劫、防诈骗为重点,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强化工作检查和考核,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着力抓好远程监控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远程监管功能。

四要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提高风险案防基础

以防范员工道德风险为重点,抓深抓实员工行为分析。制定员工行为分析工作模板,对信息征集、分析流程、分析成果运用进行全面规范。探索实施分级家访制度,动态掌握员工行为细节。定期召开案情通报会和案防分析会,让员工了解作案的危害性,增强防案的自觉性。加强重要岗位特别是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的管理,落实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强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第8篇: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违约风险,具体是指借款人违反约定,无法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二是利率风险,具体是指受国内外经济的波动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比预期收益要低,还要动用自己内部资金补充储户利率的缺口;三是人为风险,具体是指由于内部职工操作不当为银行带来的损失,也叫操作风险;四是汇率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汇率买卖过程中或者出现在结算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国际汇率的影响而为银行带来的损失。这几个方面的风险都需要银行内部的管理系统时刻关注和面对,需要银行加强管理。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缺乏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

在银行内部,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多,而这些工作人员中,整天不作为的、混日子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待工作极其不负责任。这些人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缺乏科学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管理对金融风险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也不够完善,银行内部各个部门都在各负其责,他们之间没有实现完美的协调合作,对金融风险缺乏统一的认识。这样一来,银行在金融风险方面的制度仅重视对风险的认识和评估,而缺乏对贷出款项的监管力度,容易导致违约风险的发生。

(三)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技术水平偏低

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还相当大。因此,科技水平的落后致使银行内部在应对金融风险时的技术水平偏低,许多金融风险调控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导致银行内部难以抵挡金融风险的侵害,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金融风险。

(四)我国的商业银行缺乏对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创新

这些年,我国的科技水平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各个领域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银行作为金融投资行业的核心市场,其各项管理和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大众的需求。但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享受国家在存贷方面给予的保护特权,垄断了金融利润,并且缺乏创新的动力,再加上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仅注重扩大单方面的规模,而忽略了长远打算,尤其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管理风险的途径

(一)定期培训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加强银行内部的管理与建设

在我国的商业银内行中,内部工作人员数量多,工作态度不够统一,尤其缺乏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技能和对金融风险危害的深刻认识。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大力宣传金融风险方面的管理理念,增强工作人员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知,明确银行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把金融风险的思想意识植入每一位工作员工的心中,让他们能更认真、更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二)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思想和意识

随着银行在社会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银行内部一定要加强对各项金融风险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员工金融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的增强,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商业银行无法应对,从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的主力军,必须有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思想和意识,能带领内部员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金融风险,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这样才能促使银行的发展之路更平坦,前景更广阔。

(三)要增强商业银行内部应对金融风险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目前,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技术水平偏低,难以应对高科技带来的金融风险,这样一旦发生风险,势必会对银行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要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让国外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并将其改造成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技术,让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更加完善。

第9篇:金融风险点防控范文

关键词:民间金融 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民间金融指处于国家部门规范和管理之外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改革开放后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逐渐繁荣,在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产生了融资借贷不规范、高利贷盛行、民间标会倒会、崩盘等诸多风险,民间金融风险防范备受关注。

一、民间金融风险简介

民间金融风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金融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资产损失的不确定性。民间金融市场由于非规范化发展和缺乏监管,容易发生风险积聚。所以我们应该把握该市场的本质特征,不能一味的要求一个无风险的民间金融市场,要正确看到盈利和风险关系,从民间金融市场的区域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民间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都有一定的风险,而民间金融风险不同于正规金融市场的风险,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其风险主要有制度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制度风险是指民间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受到国家法律制裁而导致资产损失的可能性。系统性风险是指宏观经济及金融形势的变化导致的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而遭受资产损失。非系统性风险是指民间金融市场上借款企业或个人特有的风险,取决于贷款人对借款人私人信息的掌握及对其违约行为的约束能力。

二、我国民间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民间金融市场的过度膨胀

经济抑制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指的是正规金融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如在我国,虽然商业银行网点数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宽,但在农村或城市远郊还是有很多空白地带,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是门槛高、手续繁琐复杂。一方面民间资本急剧增长,急需投资途径,钱花不出去;一方面民营企业急需资金,倾向数额更大、期限更长的贷款,钱借不进来。正规金融市场的种种矛盾导致了民间金融过度膨胀,贷款规模增大、期限增长,金融风险增加。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民间金融市场规模和风险都有重要影响。如为2008年,为了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出台了4万亿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这为民营企业注入了强心针,很多企业开始大肆借贷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使得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后来为遏制物价飞涨,央行取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信贷控制措施,信贷紧缩使得很多民营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大批倒闭,民间金融风险也空前高涨。2013年大型国有银行出现“钱荒”,随后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利率市场化揭开新的篇章,可以说这对民间金融的冲击不容小觑,需要更加注意对民间金融风险的防范。

(三)监管体系的滞后

我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民间借贷的合法性,但不肯降低银行业的准入限制,大量的民间金融活动被迫转入地下。金融当局消极的态度使得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处于无具体负责的部门监管、无详细的法律法规限制,无有力的行政手段介入的“三无水平”。事先的预警防范机制严重缺乏,所以当民间金融大案要案出现时,政府往往只能做一些亡羊补牢的工作。

三、我国民间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民间金融合法化

要加强民间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首先就需要金融活动的合法化和公开化。首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要在法律上对合法和非法的民间金融活动有明确的界定区分,如利率高低、规模大小等,对于那些非欺诈性的民间金融活动应尽量承认其合法性。其次要引导民间金融采取合法的规范化的经营方式,如引入公司化管理,实现对民间金融活动的适度监管。

(二)完善金融体系

想要从根本上防范民间金融风险,就需要完善的金融体系,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是可以共存共发展的。我们要转变观念,辩证的看待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的优缺点,细分两个市场的市场定位和服务人群,放宽金融行业的准入限制,改造民间金融。如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以服务中小经济主体为宗旨的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下活动。

(三)加大政策支持

民间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相比较国有大型正规金融机构来说,绝对是弱势群体,在吸收储蓄、风险控制及盈利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有的民间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生存和发展就铤而走险进行非法集资等活动。所以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和倾斜,可以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能有效的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活动,做到更完善的风险防控和监管。如可以给予民间金融机构税收优惠、放宽经营范围、增加政策性再贷款等。

(四)优化投资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也迅速增长,人们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多,为了抵制通货膨胀,实现财产保值,人们对理财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国正规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及其有限,缺乏多样化和灵活性,所以不法融资才能蛊惑人心。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越来越困难,有的民营企业不务实业而热衷于民间融资,这也加速了民间金融市场风险集聚。只有优化人们的理财途径,优化民间资本的投资环境,才能让民间资本重新回归实业,有效防范和化解民间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中国地下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付爱莲.民间金融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