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地理常用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常用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常用教学方法

第1篇: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比较法;应用要点

引言

高中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成绩,也与学生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地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地自然风光、地貌地形及风土人情等,更好的掌握自然规律。新课程改革下诞生出很多教学方法,其中地理比较法就是常见的一种,利用对比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具有教学推广价值。

1.高中地理教学概述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相互关系的专业科学,其本身具有、地域性及开放性的特点,初中地理知识的主要特点就是基础性与综合性。与初中地理相比较,高中地理主要为强化提高,如果没有掌握地理简单与基础地理知识,到了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增加,需要理性思考与分析地理事物与地理问题。高中生学习中主要强化记忆与掌握地理基础知识。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关注教学内容外,还要关注学生,正确认识与掌握高中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地理认知心理存在年龄维度上的发展序列,这种序列不稳定、处于动态,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规律性变化,但本身又是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某一年龄段学生认知品质相近。这就造成不同年龄对地理学习兴趣、能力等存在差异。

2.地理比较法种类分析

高中地理学习中比较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中比较法种类较多,笔者简单分析其中常见的几种。

2.1类别比较

类别比较法又分成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两种。比如讲解气象、天气与气候时,教师可以比较我国统一经度的地域,可以对比长江三角地域与东北平原地域。相同经度条件下,学生对比两个地域地理条件与其他相关因素,通过对比了解两者异同点,最终形成直观具体的记忆,强化记忆与理解。

2.2概念比较

地理概念相对抽象且复杂,学生很容易忘记或记混知识。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地理教师可以对比相近地理概念,从其中找寻不同点,加深印象与记忆。比如气候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对比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学生对比发现不同点,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认识。

2.3专题比较

地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教学知识体系。教师利用专题教学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与记忆相关知识点。比如,农业类型知识点分析,对比水稻种植与牧场放牧业的地域类型、气候条件与地形等,将其以图表形式表现出来。

2.4图表比较

图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教学元素,教师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更加具体、直观的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对学生讲解农业区位知识时,在教材编写时编写人可以适当加入青藏高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的地理数据或者图片。根据图表上的信息,教师和学生就可利用这些信息一起对这两者区位条件进行比较,总结出个地区适合耕种的农作物品种。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内容相近的几个专题利用专题比较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图表直观的将地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更加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的应用

上述部分笔者简单分析地理比较法的常用类型,接下来笔者主要分析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3.1灵活使用地理比较法

地理比较法使用过程中不要局限与某种形势,而是依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活跃课堂氛围。地理课堂上教师利用列表、绘图、分层等形式进行比较,教师提前做好备课,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地图与表格学生不但可以准确感受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地图本身蕴含着大量地理知识,学生仔细观察地图标识依据教材讲解,更好吸引教材知识。地图中不仅有自然环境内容,还有人文环境的挂图及填充图。

3.2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法

地理教学中引入地理比较法具有现实意义,但不能局限于让教师使用,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地理比较法,养成相关学习意识与习惯。地理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比较法的作用。比如气候教学中利用概念比较法引导学生掌握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提出问题‘是否掌握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绝大部分学生会给出肯定的答案,整个过程中也会明白比较法的优势,内心更加愿意掌握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

3.3比较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明确一点—课堂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动和支持。因此,教师在利用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进行教学时,应开展思路,充分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达到支撑地理比较法的目的,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几个小团队,来提高课堂上地理比较法的教学效率,利用团队的力量使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和借鉴,加深对比和参照,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本的知识点和异同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地理比较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高中生的思维特征,对比两个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此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话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39):11.

[2]刘文彪.中学地理微课的优化设计[J].课程教学研究,2017(01):23-24.

第2篇: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地球运动”的教学,探索有效教学的合理方法,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地球的运动这一教学内容,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对比法

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对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此法,通过对比使得所学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地球运动”这课,运用这种方法事半功倍:

二、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http:///

2.点击: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点击:I'm good Down load google 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三、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学生模拟

1.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2.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二)教师模拟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通过这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提供情境的方式,共同合作学完了这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

(三)课件模拟

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故事法

把故事融入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的说教、灌输教学方式所引起的学生的抵触情绪,使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不留痕迹。故事教学,不仅仅能树立教师的威望,还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法既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故事教学深入浅出,情感渗透润物无声,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如在“地球运动”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已经绕太阳50圈了,还准备在转二三十圈呢!”你能不能判断爸爸的年龄?或者“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叫后出生的为姐姐,”你能不能给与解释呢?类似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激情,润物无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际生活体验法

第3篇: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艺术性教学方法

艺术性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与更新,艺术性教学方法能够为地理教学课堂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带着趣味去学习和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极大的动力,能够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的讲解,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满腹激情,更加深入地认识问题、理解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灵活造型,读图的艺术化教学

由于地理是一门集文字、图画为一体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少不了造型艺术的支持,常见的造型类艺术元素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等,地理教学课堂教师要注重这两类艺术元素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地图的绘画艺术性教学

在地理课堂中,经常用到地图,通常有黑板板书的地图、教材图片或者多媒体课件这三大类地图,每一类地图的教学都可以引入艺术性元素。

(1)黑板板书地图艺术性教学。黑板板书地图是教师为学生呈现地图、传授知识的最常用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灵活易操作等优点,教师要善于勾画粉笔图,例如:常见的七大洲、四大洋的简笔图,中国各省份形状的粉笔图勾画等,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参照板书的位置、教学需求等在合适的地方勾画展示,使知识讲解与图画地图勾画同步进行,绘图过程中,要注重线条的虚实、色彩的轻重,将静态的地图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要确保能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出地图形态与形状,为学生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另一方面则对应将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呈现和讲解。

例如:在学习“长江”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将粉笔画与文字讲述结合起来,利用流畅的虚实曲线勾勒出长江的大体形状、流向、途径省份和地区等,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透彻地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掌握中国地形、地貌状况。

例如:在学习“地形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弯折性箭头来描画风向、并画出云朵和雨水、借助斜面梯形等来为学生形象地展示地形雨的形成过程,向学生呈现地形雨的成因、变化状况等等。

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读图、识图热情,为学生创造形象的思维与想象空间,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

(2)教材地图的艺术性讲解。教科书地图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依托,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图片进行深加工,注入艺术性元素,使其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艺术魅力,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

首先,简化处理,逐层分解。地理教材中的许多地图信息全面烦琐,因为是针对不同知识点来综合设计的,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简化处理、知识分层讲解,启迪学生利用白描、线描等艺术手段来对这些图表等简化、分类、分析等,分层离析知识点、讲解知识项目。

例如:在认识中国几大山脉和山系时,可以组织学生用颜色各异的水笔来线描这些山脉,一种颜色对应一类山脉走向,经过多重线描,一幅中国境内山脉框架图就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从中发现了山脉的分布特征。

(3)着色区分、辅助学习。图片、图像和图形都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的意向工具,因为它们往往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形象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如果这些图像、图形被着上明暗不同、色差明显的颜色,则更能突出学生的形象记忆。

例如:在讲述中国不同的地形分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该先拿出一张空白图纸,借助重彩、着色等艺术方法来组织学生为不同的地形地貌着上差异显著的颜色,如:高原着成青色、平原则着上绿色、山地则着上灰色、沙漠地区则一片昏黄等等,学生一边绘画涂色,一边感受不同地形地貌的起伏差异和变化,获得一种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从而对中国的地形状况产生更深刻印象。

2.巧用雕刻艺术,分解地图

如果说绘画艺术是一种平面艺术性教学方法,那么雕刻艺术则属于空间立体型教学手法。教师可以利用雕刻艺术使平面地图呈现立体化,从中更加真实地展示出中国地理分布、地形变化等等。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经线、纬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引入柳枝条或者软铁丝等编制出一个经线与纬线横纵交织的小地球仪。

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解除学生的困惑,增添学习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教师则可以引入橡皮泥,儿童积木等,引导学生巧用橡皮泥捏出山脊、山谷和鞍部等,在这些形象物体面前,学生往往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和认知相关知识。

初中地理的教学具有挑战性,教师要善于灵活注入艺术元素,组织学生灵活地进行艺术造型,形象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这门学科的智慧性和趣味性,从而增添课堂学习乐趣,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原再红.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探索[J].中学文科,2008(8).

[2]刘小宁.新课程下地理教学的七个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3]杨玻.新课改,新挑战:初中地理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08(10).

第4篇: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

一、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的科目。教师除了要完成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的讲解之外,还需要通过模型、仪器、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有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这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利用仪器模型或者地图,将课程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教学法简单、实用,最重要的是能提供给学生实物,让学生自行将其与课本内容进行比照。这种方法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添学生的学习趣味。

2.比较式教学法。地理中会有一些相似的地理现象,这时利用比较式教学法,将两者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进行对比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相似的知识内容不至于产生混淆。如在讲“极昼极夜”问题时,就可以将南北半球进行对比。

3.归纳式教学法。每一个地理现象的成因、结果和影响都需要教师在课程结束时以复习的形式归纳总结,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时需要教师运用归纳式教学法展开教学。将知识点涉及的内容分类归纳,利用配套图册进行记忆。

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在传统课堂中的限制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升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仍然因为一些条件的限制存在不足之处,从而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需求。

1.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有专门讲解我国地理知识的内容也有讲解世界地理知识的部分。一些过于复杂的地理现象和大量的地理场景无法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模型或地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一些简单的对比我们可以利用板书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但过于复杂的内容尤其是需要图文结合的内容就给对比教学提出了难题。不在课上带领学生总结,授课效果又会受到一定影响。

3.归纳式教学与对比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相似。但是归纳式教学涉及图文结合内容所占比重更大一些,这就给传统课堂带来了一定的“高效付出低效回报”现象。

以上就是传统地理教学课堂中我们较为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改革的发展,其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三、高中地理课堂引入多媒体的优势和必要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尝试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并且收到不错的反馈效果,我们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也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思考:高中地理课堂引入多媒体的优势和必要性有哪些呢?

1.优势。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扩充,高中地理课程的配套教材和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一节课让学生带多本书来上课,有违提倡的为学生减负的初衷。我们利用现有的素材将其录入到多媒体设备中,在课堂上统一展示给学生,可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更好地保证学生课堂的集中力。

2.引入多媒体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信息都是通过网络与多媒体来进行传播,学术上的一些最新成果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与适应能力,对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低龄化。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及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而且随着多媒体办公化的普及,教学计划、教案已经开始逐步脱离纸质化,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法是教学的需求也是时代进步的需求。

通过以上的讨论,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是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四、多媒体技术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进行应用

在不同的科目引进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授课收到了不错的反馈效果后,保持在一线教学队伍中的高中地理老师也需要与时俱进,考虑如何将多媒体教学与高中地理课堂相结合才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1.多媒体播放器材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在高中地理授课中,一些授课内容只通过平面图的展示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这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器材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可以更全面地将课本内容展示给学生。

2.多媒体与对比式教学法相结合。在进行对比式教学时,可以提前将要对比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在多媒体幻灯片上,涉及的相关内容可以在表格里设置超链接在讲解时及时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让课堂讲解的内容更丰满,帮助学生构建更全面的知识框架。

3.多媒体与随堂测试相结合。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器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富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随堂知识检测,将测试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既省时方便,也便于及时添加课上遇到的新问题。这样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以便对下节课的授课内容做出妥善安排。

4.多媒体与课堂预习相结合。在传统备课过程中,因为条件限制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其中。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预习内容分组安排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通过课本与网络来进行预习准备。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多媒体引入教学可以大量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时间,让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效率变得更高。与此同时,丰富的展现方式、与网络结合、便于修改调整等特点让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今后我们应该将目光放在如何让多媒体设备更贴切地服务于课堂内外的问题之上再次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刘凤兰.浅谈多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速读:下旬,2014(05).

第5篇: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理论学习和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探索,我认为教师是实践新课程的执行者和创造者,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创新。新课改以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面对困难和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地实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同时新课程要求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是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创新转变。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所以,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必须妙用“启发式”教学法。如在学完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我常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①假如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一年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 ②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保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而是也转了360°,那么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对四季的形成的产生什么影响? 二是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如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的存在? ”学生一时很难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于是我提出了下列小问题:①煤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 ②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 ③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而现在有煤说明它在地质史上曾有森林,那么它曾在什么纬度? 通过逆向反推、层层点拨、启发引导,最终得出了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这种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三、高中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第6篇: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地理科目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其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们以后的成长有一定帮助。所以,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以下简要针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供参考。

一、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氛围较为沉闷

很多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讲解期间,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基础,生搬硬套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机械性地背诵相应知识点,师生间缺少沟通与交流,教学氛围沉闷。此种教学方法极容易打消学生们对地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二)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

初中地理教材是由多位专家、学者,经过长时间研究编订而成,包含的内容很多,通用性较强。但是,其针对性相对较弱,尤其是针对个别地域,很难介绍全面。而当前很多初中地理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获取优异的地理成绩,仅围绕设定的教学过程,重点讲解知识点,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长此以往,极容易造成学生们高分低能的问题。

二、初中地理进行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想要提高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教职人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唯有正确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们置身于轻松、和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巧妙应用歌曲的方法创建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季风”相关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们放映一首“黄土高坡”歌曲。其中歌词中提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思考:黄土高坡地区,西北风与东南风分别出现在哪些季节?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借助古诗词的方法创建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海陆循环”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引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句古诗词;在讲解“沙漠”知识时,就可以引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词。

3.运用故事法创建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中东”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东地区的地理文化小故事,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一些人文趣事,更加灵活地掌握相应知识点。

(二)合理运用地理教学工具

在地理课程教学中,较为常用的地理教学工具有地图、地球仪等,其在帮助学生们形成空间观念、地域观念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应善于应用地理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经纬线”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世界地图的挂画,让学生们找寻其中的各条经纬线,然后再根据经纬线的位置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记忆相应地理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们成长的环境、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都存在不同,所以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方法讲解知识点,则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学不够,一些学生学不好的问题。那么,就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讲解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内容时,就可以先将学生们划分成若干小组,为不同小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为地理兴趣较浓厚,成绩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类的任务;而为成绩较低,兴趣较少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任务,从而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在地理知识中,包含很多较为抽象、复杂的内容,学生们理解起来很困难。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内容变得简单、具体,方便学生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课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放映一些北方地区及南方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对两者进行对比,从而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播放一些地理视频,帮助学生们增长知识储备。

第7篇: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地理;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分类号】K90-4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科加入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我校也开始新课程改革,加入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中学地理学科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能力。中学区域地理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地理学习的基础,而区域空间定位又是区域地理的重点。在中学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是困扰笔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响应新课程号召,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我们应该响应新课程号召,加入新课程的大潮。加入新课程的大潮,我们必须要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中学区域地理的教学,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地图法、综合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域地理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地图法。借助地理图,将学生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挖掘学生的读图能力、画图能力、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能力。其次,综合法。事物是有着联系的,在相同的一个地理区域中,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区域各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区域综合性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如能够采用综合教学法,找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再次,比较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不同地理区域的地域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即使是同一区域也有不同之处。那么,在教学中,通过运用表格、图像的对比,就可以准确地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最后,归纳法。在区域教学中,教师针对一些较为分散和零乱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归纳法,把具有相同特点的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归纳,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区域的深入理解。

三、强化区域定位

(一)全面熟悉地图

要强化区域定位,离不开地图的熟悉。区域空间定位的实质是地图运用问题,地图不仅能简明表述地理现象的分布,而且通过这种现象,我们能认识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实质,分析现象的成因与变化趋势,诠释地理问题。因此,学会运用地图掌握基本地理事实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花较多课时来解决经纬网、地图和等值线的问题。注重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如在区域地图判读,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先读图名、图例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来确定地图类型、地域范围等,教学上将对地理事物的讲授,尽可能的落实到各种图像上,做到图文结合,图文互换。通过读图活动,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分布状况及规律的理解,建立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等空间概念,而且在阅读地图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和记忆地图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能熟悉读图步骤,掌握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习惯,形成地图思维。

(二)区域定位的方法

要掌握区域定位,就要先掌握区域定位的方法。区域定位的方法包括经纬线定位法、相对位置定位法、区域轮廓定位法、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等。

经纬线定位法:借助一些经纬线或经纬线的交点来进行定位,这是空间定位中最常用,也是最准确的方法。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都可以利用经纬网进行准确定位,这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依托。但地理学习不是科研不可能像全球定位系统要求那么精准,根据经纬度明确大致位置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地区或者哪个国家就可以了。有时我们可以借助特殊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进行定位,平时还要多看图,多描图填图绘图,建立自己的“心理地图―区域控制经纬网图”。

相对位置定位法:以熟悉的地理事物或控制点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去推导陌生的地理事物,实现区域定位。

区域轮廓定位法:一些国家、地区、省市、河流、湖泊等都有自己轮廓特征,可以作为确定地理事物的重要标志。这要求学生对世界或中国地图的轮廓比较熟悉。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踢足球、黄河则像个“几字”形。

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位于0°经线、埃及的金字塔、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四、突出区域特征,注重区域比较

(一)区域特征

在进行几个区域教学后,可指导学生建立地理特征的描述模式。

区域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社会经济特征(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交通等)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十地形分布+地势起伏;

气候特征:气温十降水+季节;

水文特征:流量十水位+含沙量十结冰期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十流域十流向+流速

自然资源:种类+数量+分布

根据这些模式,指导学生对一些区域进行自学,归纳概括其区域特征。区域地理囊括的知识内容很多,在学习中要从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特色的特征, 而不需面面具到。例如,西亚主要突出特征:三洲五海之地,气候炎热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缺乏,石油宝库。

(二)区域比较

不同区域特征既有相似、又有差别,容易混淆。区域特征的差异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但并不是任何对象都可以相比,应该是同类地理事象才具有可比性,如区域与区域比较、气候与气候比较、工业与工业比较等。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中学区域地理的教学,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强化区域定位,突出区域特征,注重区域比较。在高考中,区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区域的规律是相通的。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要注重区域规律的教学。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会不断推向前进,学生的成绩也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8篇: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比较法

地理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引导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完整的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扩充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视野,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实用知识,加深学生对于自身所处生活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

和初中地理课程相比较而言,高中地理在教学内容上更为复杂,学习任务也更为繁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以及地理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在向高中学生进行地理课程的讲解和分析时,一方面担负着答疑解惑,灌输知识的重要教学责任,另一方面还要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技能和水平。针对这种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应该从自身做起,革新自身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设置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地理教学目标,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用意识,纳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范畴之内;另一方面还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分析和灌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质量和效率。

而地理比较法作为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简洁明了、科学性强的教学优势,对于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不断对地理比较教学法进行反思和革新,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阶段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更好发挥地理比较教学法的教学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以高中地理教材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读和整合,找出地理教学内容中可以进行比较、具有比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筛选,并且根据比较点的不同,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和纽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地理比较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以一种更加广阔的眼光和心态、以一种类比的方法来面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分析,而不是以传统的、狭隘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维,对单一的学科知识进行枯燥的分析和挖掘。

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和影响,在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时,习惯于将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看作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在教学方法上也往往采取教师逐个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单纯记忆和消化,这种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不仅割裂了地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同时还会使学生由于积累了太多的独立知识点,而造成记忆模糊甚至是知识点理解混淆的学习状况,降低了课程教学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比较法所具有的重要教学意义,在向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研读和整合。通过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可以发现,在地理教材中的每一节、每一章基本上都可以用地理比较法进行课程教学,因此教师更应该从自身做起,真正认识到地理比较法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桎梏,对地理比较教学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并且将不同的地理学科知识点,以地理比较法进行沟通和串联,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地理比较学习要求,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学习和研究,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提升高中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课程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时,已经习惯于占据课程教学的中心和权威地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教学心态,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

而对于地理比较学习法而言,它虽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并且引导和驱动学生去进行比较和思考,但是它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自主对各种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和挖掘,从而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时,应该及时扭转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比较方法和比较习惯,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比较方法和比较思路,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在提升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技能,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9篇: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一、教法调控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此,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是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教学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加以调控,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要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形象讲解而带来的情趣,事理充实的严密论证而产生的理趣,诙谐幽默的生动阐释而形成的谐趣,既可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又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处在教师预设的控制之中。

三、语言调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国;教师的语言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教师通过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四、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好坏同步的。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两眼无神,则学生也将会情绪低落,甚至睡意朦胧,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教师的最佳情绪状态,是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上课时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真正用情去讲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全身心投入地理学习中去。

五、反馈调控

信息反馈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反馈的信息源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因此,教师要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信息反馈。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

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和强化教学反馈功能,创设种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诱导学生作出及时反馈,并善于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就能够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最佳的程序之中,就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