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

第1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可以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语文老师要致力于创建一个校内外相互联系、课内外相互沟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整合各种语文学习资源,使语文学习的环境更加优化,学习模式更加先进有效,并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来使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1.有序性与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序进行的,学生可以规划自己的学习,有步骤的进行,来保证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有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应该也是开放的,它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社会问题,课本和实际生活等。而且学习的时间空间没有限制、指导方式、组织方式具备开放特征。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学习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灵活的选择是在课堂还是在校外教学,同时学习时间的安排也具有很大的弹性。

2.综合性与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包括了写字识字与口语交际,阅读以及写作等四个方面,它是这四个因素的综合,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是语文学习要达到的课程目标。例如:在体察社会,体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到语文的学习来自于生活。综合性学习,还是一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这种学习方法将学习的探究与学习的接受综合起来,将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综合起来,将课堂所学与课外所学综合起来,比如:学生可以自己策划一个主题然后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得出分析结果,写出活动的计划与总结。

3.全体性与主体性

综合性学习要求的不是个别同学的参加,而是所有同学的参加,即学生的全体性,使每位同学经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来达到使语文素养提升的目标。从另一方面说,全体性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即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投身其中,能够很好的与他人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尊重对方,善于理解和宽容他人,就如目标要求的那样“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同时,综合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亲自设计并且组织活动,注重探索与研究过程。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案

1.注重探索的过程

具体的实践活动有利于产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体验等非智力因素并且促进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每个学生实际上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在主客观的互相作用中来构建主体自我的,从而使个性素质最终形成。我们应该注重过程,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情感反应与探究行为表现上,而不是只关心以结果的形式来展现和检验的技能与知识,比如:学生只要融入感情,真切体验并且全身心投在新的学习和活动的环境中,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的个性素质有所发展。

2.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为以“升学率”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倾向于功利主义,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还是以与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相关的内容为依据。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我们应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而不能只关注那些可以通过结果来呈现、检测的知识与技能。从这一角度来看,应该对基础教育的教材内容和体系来重新构建与思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知识学习的渴望,注重对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出坚强的毅力,使自我个性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

3.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目标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关键性原则就是生成原则。学生必须积极主动的实践与综合性学习有关的行为,有了亲身体验以后,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产生,从而新的目标和问题就会产生。比如《说说广告》,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即“设计自己的广告”会产生,使新的课程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构建。

4.主动探索、创新实践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能否体验活动过程,能否掌握研究才是最为重要的,而非研究的成果。如在《说说广告》活动中,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小组合作搜集形形的广告,对广告进行分类,课上既启发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也为学生创造了多向思维的环境。在学习中,学习如何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如何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以及向别人学习将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于终身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结语

本次语文课程的改革亮点在于综合性学习方式的提出,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目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实施,正确的理解掌握和虚心的接受,这个课题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它有待于每个教育工作者去为它的实现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第2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育现状解决方法

一个民族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的并不是血脉,亦并非是领土,而是他们的精神和灵魂,或者说是文化。而文化的传承却恰恰需要文字,文字可以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字本身也是文化的体现,是语文的核心,失去了本来文字的文化传承其实也已经失去了文化本身的内涵。没有人会认为用英语说明的清明节和重阳节会保持着原来的氛围,更别说是中国古代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

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语文却过于在于虚华浮夸而忽略了民族本身的沉重。同时,“数理化”思想的禁锢,使人们越发不重视语文了。甚至有人高呼“误尽苍生是语文”。

同时,社会的功用主义,严重影响了人们对语文的重视。哪怕是在校学生,很大一部分人也对语文存在着偏见。轻视语文学习,对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现在我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这种心理作一些简要分析,并试图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消极学习的表现

1.漠视语文,敷衍应付

由于语文的“高耗低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常抱无所谓态度,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先完成数理化,语文放在最后,随便应付一下,没时间了就不做。由于语文课无法与可以短期突击提高分数的数理化相比,也不能和社会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所以学生不愿也不可能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投入太多的精力、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多大的工夫也不见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这样,学生怎么会有热情去学习它呢?

2.想学好语文却屡遭挫折,盲目乱学

另外一些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但由于他们语文修养、水平低下,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汗水,但考试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甚至会下降。久之,他们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开始惧怕语文考试。

一部分学生对学好语文有强烈的需求,他们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上的题目,试题都是课外的。于是他们大搞题海战术,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作为我们的母语课,作为一门最具人性、最具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人文学科,竟落到了这样尴尬的境地,每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感失落和忧虑。针对语文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尴尬的现实,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依据目前的高考模式摸索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以期解决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需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正确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还要迎接高考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文,尤其重要。

首先,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味,诘屈聱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语文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作为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才能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便于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有信息的采集、优化和处理能力,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而作为一个创新型的人才,还需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等。而这些的培养,都离不开语文。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授课中,多渗透语文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从观念上正确认识语文。

二、需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上好语文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任重道远。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

同时运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从考试着手。浙江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高考试题的结构和题型发生了重大变化。考试形式多样灵活,内容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也更加注重人文性的体现了。因此,教师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学,应在于当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而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我们教师交给他们的知识点也不可能会有太多,还不如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爱学习的种子,让他们自己来面对。让他们自己主动习得和内化获取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甚至培养良好的个体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沉入文本、感受内容语言、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提问、讨论、研究。教师应把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成为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威严之中应不乏亲和力。尊重爱护学生,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构建开放的课堂体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慢慢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中。

三、需要政策上进行转变

前几年的政策基本上是偏向于西方,如大量的宣传西方节日,引入西方电影,推广西方著作。这几年虽然开始将侧重点偏向本国,但是由于宣传方式的不恰当,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英语在国际上的重要性,中国在英语教育上总是有所偏向。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正是由于国家并不重视语文的教育,导致中国学生普遍学习英文而不重视中文。

第3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作为研究生学习民商法,一定要注意对民商法的全面的理解,全面掌握民商法的体系和内容。研究生学习,不是象本科生的学习那样,只是一般的了解,而是要在全面理解民商法的体系和基本知识上下功夫,争取对民商法的完整内容做出自己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说对民商法的概念问题,就不能是像本科生那样只是一般的掌握,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在分析比较众多的概念界定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对民商法的体系也是这样,要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性的看法。

同时,在学习、研究中,要有所侧重,对民商法的哪个部门自己有兴趣,培养自己对这个方面专业问题的兴趣,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在民商法的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专门方向。这样,就会在研究生的学习中,既有全面的理解,又能够培养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为自己的毕业论好准备。

2、在民法学习中,象本科生这样的初学者和研究生水平以上的学习者各应有哪些侧重。

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的学习是不一样的。我认为,研究生的学习是以研究为主,就是一边学习一边研究,通过研究,实现自己在研究生学习中的目的。就象前面说的那样,研究生的学习,主要是对本门专业的全面理解,同时对某个问题有所侧重,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

本科生的学习不是这样,而是对法律的全面理解,对法律的各个学科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原则上是没有侧重点的,是对法律的基础掌握。当然,本科生也是要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学术兴趣,例如对民法还是刑法感兴趣,但是总的要求还是对法律的全面理解。

这样,研究生的学习就更有针对性,更强调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更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学习和研究。

3、案例学习在民商法学习中的意义?

民商法是一种实用的法律科学,是应用法律学科,更重要的学习,就是结合案例的学习。这样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更为生动,而且还可以与实际结合起来,不至于学的是一样,用的时候是另一样,学和用脱节。有时候,一个案例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想起了这个案例,就想起了这些法律问题。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结合案例学习和研究,把民商法学活,学扎实。

4、听老师讲课和自己阅读文章哪个更重要?听讲座的意义大吗?

我觉得,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听老师的讲课,实际上只是在老师的指引下的学习和研究,老师所讲的,也就是指点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因为在研究生的学习期间,老师是不会将所有的民商法问题都讲过的,多数还是要自己要研究和学习。所以,更重要的,还是自己阅读文章,结合老师讲课知道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再通过自己的学习,就会使自己在民商法的学习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取得更好的成果。

听讲座也很有意义,这是获取法学研究前沿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讲座中安排的,基本上都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也是一位学者对这个专门的问题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是值得认真听,认真思索的。这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5、许多研究生反映,有些老师的讲课没有太多新东西,和本科学的差不多,不愿意听课,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对老师的研究成果和讲课要予以尊重,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在授课中将新东西奉献给同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虽然老师讲的内容是以前的内容,但是在深度和难度上肯定是与本科阶段不同的,这也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对待这样的内容,要力求在研究的深度上有所长进,不能还是停留在本科阶段了解的程度上。

6、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让自己多写些文章是不是很有必要?

我是主张研究生在学习中多写一些文章的。通过写文章,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对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学习研究的东西系统化,条理化,对学习更有用。

但是,研究生写文章,不是追求数量,一定要强调质量,要写出的东西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不是滥竽充数。

7、在一门课程学习结束后,往往刚开始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似乎什么理论都掌握了,可是一分析案例就发现还是手足无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这个道理。一到实践中,就立刻感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民商法是一个实用的法律学科,实践性是其重要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学习的时候,一方面要深入扎实,另一方面,就是要结合实际。案例学习就是一个好办法。

8、民法学习中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思维方式?

民商法的基本方式,就是法律关系的理论。我觉得,在民商法的总则中,贯彻的就是一个法律关系的学说,这是观察民法世界的基本的方法论。如果说有一个民法哲学的话,这就是民法哲学的核心问题。掌握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学说,就掌握了民商法的基本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就能够认识民商法的整个世界。

9、您对侵权行为法的学习有什么建议?

第4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习惯;方法

在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当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在乐趣的力量支撑和指引下,在学生的内心当中,便会将阅读的主体意识形成,才能将其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比如,在对课文《狐狸和乌鸦》的教学过程中,为促使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充分调动,教师略具概括性地向学生就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进行讲述,当讲述完毕之后,然后让学生对文中的两个角色进行扮演,然后分角色进行阅读。然后让其余学生对两位表演学生的表演是否到位进行评定。由于小学生天生具有一种对动物的亲近感,就会将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基于传授阅读方法对小学生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往往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因此,可将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的课堂之外延伸,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此种目标的实现,实质上还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需要针对学生阅读实际,培养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如果想要将阅读学习在课外进行,可在学生课余时间,让学生对报纸及杂志等进行阅读,并对文中的中心思想快速把握。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针对实际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语文阅读方法的教学活动进行渗透。

第5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文明礼仪具体可分为三大块内容,即学校礼仪(包括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同学间礼仪、集会礼仪、校内公共场所礼仪等)、家庭礼仪(包括尊长谦让礼仪、会客礼仪、在家行为举止礼仪等)、社会礼仪(包括“三让”,即对老弱病残者行走让路、乘车让座、即购物让先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礼仪等)。

二、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途径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与否,均表现于人与人的交往中,对小学生来讲,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在与老师、同学、家人、亲戚朋友以及社会的交往活动中,来引导强化训练他们规范的文明礼仪习惯。(1)在校,结合少先队主题队会、班会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来进行;(2)在家,增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培训家长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定期调查学生在家的表现来稳固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3)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树立文明礼仪学生标兵,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感悟文明礼仪在社会往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内化文明礼仪行为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方法

1、从细从实,点滴抓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量的积累才能引发质的飞跃。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将日常诸如随手捡拾垃圾、上下楼梯轻声漫步靠右行、见到老师行队礼问好、帮助有各种困难的学生、上学衣帽整齐、敬佩红领巾、站路队快齐静等行为细化为《礼仪常规》,要求学生记诵并时时作为检查自己文明礼仪行为的准则,来督促、强化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自我调节行为能力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规范而稳定的行为方式,来升华内在的行为倾向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第6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职院校语文教育评价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中职院校语文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策略,希望对促进中职院校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方式的改进有所裨益。

【关键词】

学习习惯及方法 多元化评价 策略

【引 言】

随着中职院校语文新大纲改革的稳步推进,中职院校语文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但由于多数学校仍在沿用旧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无法得到正确客观的反应,不少中职院校学生仍习惯于旧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和习惯,而语文学习效果并未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如何构建好多元化评价体系,成为了中职院校所迫在眉睫的问题。

1.中职院校语文教育评价现状分析

虽然不少中职院校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评价结果不尽如人意,无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获得根本上的变化,影响了实际学习的效果。

1.1形成性评价缺失

学生学习习惯方式的改进,离不开对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监督检查,这就需要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但多数中职院校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总体评价,多依赖于通过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唯成绩论”的观点仍非常盛行。这种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状况的忽视,使形成性评价不受重视,学生平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和学习效果等无法做到及时掌握和科学考核。同时,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有效的交流反馈,教师不能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准确了解评价,无法知道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真正内在需求,无法检测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好坏,对学习者信息不掌握,就不能在学习习惯方式上重点着力。

1.2过度重视考试

我国教育习惯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模式,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验证教学目标完成程度的唯一标准,这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是分不开的。绝大多数中职院校在语文教育完成后,都会采用期末考试或课终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验,而不是将学生的平时语文学习成绩作为重点。即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采用诸如小检测、小论文、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但很多都没有同期末考试的成绩相挂钩,造成很多学生养成只重视期末考试、忽视平时学习的学习习惯。另外,中职院校还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并同学生是否能够评为“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获得奖学金等相挂钩。这种“以考代评”的方式,造成语文考试的作用被过度强化,失去了其本来意义。

1.3考试手段过于单一

绝大多数中职院校在语文考核中采取的是闭卷考试办法,这虽然能够有效防止考生作弊、确保考核公平问题,但考试试题一般考察的都是学生机械记忆能力,学生只要采取突击式的强化记忆,就可以在考试中获得明显的成绩提升。但反映学生真实语文学习状况方面的考试内容,如语文能力提高性题目、创新综合能力题目、知识运用能力题目等,却涉及得很少,使得语文考试显得特别僵化。

2.中职院校构建语文素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策略

为从根本上改变中职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式,必须将构建语文素质多元化评价体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才能真正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2.1评价主体多元化

必须改变传统评价方式下“只以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教育观,将关注点集中在促使学生重视平时语文学习的习惯。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确保学生、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多方面力量都可以参与到学生评价的全过程。可采取自我评价法,让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过程进行反省自查,查找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可采取师长共评法,即以家长会或家访的方式,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交换意见,并就下步学习改进方向形成共同的决议,一起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可采取伙伴共评法,即通过设置学习小组的方式,在小组内展开对组员学习状况的批评与建议,其讨论结果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可采取社会评价法,即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为载体,如公益性活动、社会性竞赛、社会性演出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与被肯定的快乐;可采取成果展评法,即广泛开展诸如成果展示、演讲朗诵会、书法展评、影评书评等方式,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

2.2评价内容多元化

只有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才能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科学全面的总体认知,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具体评价内容设置方面,应注重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弱点难点方面设置评价相关内容,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广泛兴趣,建立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挖掘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激励和教育功效。具体评价内容可由“学生个人评价”与“评优项目”两部分组成,前者可由基本特长、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思想德育素质等方面的评价组成;后者可由特长生、班干部、三好学生等内容组成。这种评价内容设置上的多元化,可以正确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式,评价结果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2.3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评价方式上,应注重从时间和形式两方面拓展评价体系的方式。

一是采取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组合的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掌握了解,改变传统模式下“一考定终身”的旧有评价模式。同时,在期中和课程终结时,还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记录、学习情况调查、单元测试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必要性可进行量化评比,一并纳入到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评定成绩中,进一步在时间上丰富评价体系。

二是在评价形式上采取量化和综合相组合的评定方式。前者可对学生语文学习和参与培训的具体情况进行等级上的评定;后者应由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互评、自评、共评、展评等方面的成绩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结 语】

新课改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提高,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传统语文学习习惯和模式的桎梏,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正是其中最有效的抓手。在逐步推进中职院校语文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进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真实反映、语文教学实际需求、学校自身条件等因素,不断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完善,才能促使中职院校学生在改进自身语文学习习惯和方式的基础上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金平,张宏.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几点做法【J】.现代教学,2012(02)

第7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如何教好语文,如何学好语文,应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对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感悟到的方法进行分享,以供参考。

一、提高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同时,多利用形象直观的图、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几个方面。

在字方面,要注意字音和字形,归纳汉语拼音的规则,整理常用的易错字及形近字、同音字之间的区别等。在词方面,要掌握词的本义、语境义,注意区分近义词、反义词之间的区别,并结合文中的语境去理解,同时也要整理、积累常用的易错词并分类。在句方面,要注意语法、标点、修辞等内容,熟练掌握短语、单句、复句、标点符号的用法、常见的修辞手法等。在文体知识方面,要注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内容,掌握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等知识要点,掌握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条理和说明方法等知识要点,掌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知识要点,掌握应用文的常见格式等知识要点。在文学知识方面,要注意小说、诗歌、散文等基本常识,熟悉名篇中的主要内容、作家简介等知识要点。

教师和学生要重视这几方面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W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去梳理相关知识,并能理解运用,再遇到相关内容时,学生仅需简单回忆即可处理。

三、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能力也可称为语文素质,即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它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过程培养形成的,主要包括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对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等。针对新课标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对“语文能力”的要求。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互联网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教学活动中,其教学手段、方法、观念、形式等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更加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多媒体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使学生感受更加深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可以更大程度地感受语文教学的情境,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但是,语文教学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成为唯一手段。

五、注重教学与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一般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优势,并形成科学思维,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趣;反之,会让学生对学习抵触,不利于学生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不仅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也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8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困生转化 探索研究 方法策略 转化情况总结

一、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1.1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是转化语文学困生的前提和基础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会进入一种“我要学”的可喜的境界。然而,许多语文学困生就是对语文的兴趣不浓,成绩也就很不如人意。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兴趣,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使学生能自觉地去阅读、探索和钻研,感觉学有趣味,学得轻松,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一切良好习惯的教育。那么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求具体,言出必行,认真督促,反复检查,以身作则,持之以恒。首先,要求学生把握今天,争分夺秒,时不空过。其次,要就语文基础知识及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坚持原则,认真进行督促检查,不合要求者重做,不折不扣,坚持不懈。相信只要语文教师重视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严格要求,具体指导,长期坚持,肯定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语文学困生学而不困,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1.2 把双基教学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是转化语文学困生的关键和重点

突出双基教学,这是由语文学科工具性这一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语文首先是工具,学习语文首先要落实双基,即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也就是说,字词句要落实,篇章结构要弄清,手法技巧要学习,听说读写能力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这是第一位的,任何课文教学都应保证做到这一点。忽视或者削弱双基教学,语文教学就可能舍本逐末,误入歧途。而对于语文基础本就比较弱的语文学困生来说,就尤其显得重要了。夯实语文基础对于语文学困生而言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坚强后盾。语文教师必须把双基教学放在语文教学过程的突出地位,必须极其重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语言知识和读写知识、听说知识、文学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识字训练、汉语拼音训练、写字训练等基本技能训练。

二、引导“学困生”探索适应个体的学习方法

实施理由:“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调查和分析这些学困生我们知道造成这些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是无法记住老师讲授的知识,少数学生甚至在阅读上就存在极大的困难,而那些抽象思维和综合性的写作更是他们难以掌握的。所以,转化学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同时,我们知道,人是有差异的,运用到学习方法上有应该是有差别的,我们只有根据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智力和已有的知识等制定出适合学困生个体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具体措施:

2.1 分层读书法

对学优生和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在朗读方面,我们要求他们力争读通顺、读流畅;在理解方面,我们要求他们能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大致是怎样写的?感知文章语言怎么样?在掌握方面,我们要求他们能够背住经典美文、掌握重点常用的词语、联系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来谈感受等。这样,不仅降低了要求的难度,避开了烦琐枯燥的写法分析、结构剖析等,给了他们读书的乐趣,而且也让他们在预习的操作中逐步找到正确的读书方法。

2.2 分层预习

在预习时,要求学困生首先预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其次熟读、做到先字、后词、再句;然后将文章写什么?大致是怎样写的?感知文章语言怎么样?以及自己哪方面的经历与此相似等反映到预习本中。最后将自己未解决的和疑难问题反映在预习本上收集给老师。学生在自己的预习中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预习方法。

2.3 分层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必须设置几个符合本班学困生实际的问题,让这些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在参与中逐步体会和寻找适合自己的思考和参与的学习方法。

2.4 优先批改辅导法

课后辅导是指导学生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最佳机会。所以,我们在课后就主动了解学困生学习方法的缺陷,乘机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在反思中明白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不足,就会根据老师的建议主动地改进,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语文学困生转化情况总结

3.1 本学期中着重分析了学困生的实际情况

学困生一般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和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他们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的过程中,往往经不住外界不良的影响而出现反复。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2 转化措施的反馈情况

我班岳阳是一个不爱完成作业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针对他经常犯错误、自卑心理强、与老师在情感上有一定距离的特点,我从情感上接近他,给予他关怀和爱护,从而使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可亲可敬,愿意接近老师和接受教师的帮助。

我班赵天是一个对学习比较懒惰但爱劳动的孩子。针对他的特点我做到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长善救失,激励上进并采取措施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的求知欲,利用课外时间给他补课,指导他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学好语文的信心。

对于学困生在前进过程中出现反复时,我能够以最大的耐心和冷静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对学困生进行教育不仅要靠教师去做,还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运用班集体良好的班风、传统以及优秀生的模范行为来感染和影响学困生,以激励了他们的上进心。

参考文献

[1]陈维斌.城乡结合部语文学困生成因与对策探究.当代教育论坛

第9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即我们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阶段特点所设定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积极地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的学习为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学生将受益终身。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好奇心、求知欲强烈,发现能力强,而语文本身又是一门人文素养比较高的学科。利用这两者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知识。需要明确的是,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应整合和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具体来说,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

首先,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在新型关系中,教师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的主导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收集相关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转化成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在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认知能力。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需要重视并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全员参与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探究和创造事物的潜能,他们喜欢为自己的兴趣去不断探索和挑战。因此,在探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发现和创造知识。探索性学习可以通过兴趣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发现问题、查找资料、科学研究、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实现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的统一。

最后,最为重要的是,要从评价方式和机制上保证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开展,而且评价要及时、公平。试想,如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积极进行和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学生得不到肯定与鼓励,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最终就难以保证探究性方式的继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应引导学生积极联系和参与生活实际,多采用参与课外实践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在考核方式上应该配以相应的灵活安排。例如,对于积极参与课外教学活动的学生,无论学习结果如何,皆应给予参与奖励,并且要及时落实;另外,对于那些课外活动开展较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的学生,要给予额外奖励。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保持,更有利于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只有从评价机制上肯定探究性学习方法,才能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永续推进。因此,语文教师、学校应该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和改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