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

第1篇: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一、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形式之价值探微

(一)是现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立足点

教学改革的推进,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教学活动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重视课堂活力的提升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善。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地理图形与图像的重要性得到肯定,初中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应当具有基本的地理图表识别与应用能力。立足于地理图形开展教学,可以使得初中地理课堂图文并茂,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热情

因中考中地理所占分值不高甚至只是考查科目,很多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参与度。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对地理图形和表格充满好奇心,尤其在学生初步接触地理学科知识时,教师应尽量将课堂教学内容使用图表做载体展示出来,可以在形象化学习内容的同时力求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主动思考。

二、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形式之实践途径与反思

(一)寻找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之间的完美契合点

有时候,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并不是专任教师,因教学经验和精力等方面的原因难以保证尽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理图表等内容进行展示,更谈不上在多媒体技术和地理教学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了。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却包罗万象,其有自然景观、基本地理学科知识、地质构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内容,这些知识点相对较为分散,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对于刚刚学习地理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些分散的知识植入到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中较为困难。针对初中地理知识点零散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将地理知识表达出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的力量与演示文稿的图文并茂特点实施地理教学,能够促进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利用图片收集与识别游戏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两大分支。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所谓学习,就是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前并不知道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初中地理知识一般是自然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产生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发展影响要素,人文知识涉及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师引导学生以地理学习内容为基本做收集与识别图片的游戏,有利于图文并茂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

(三)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第2篇: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能力;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地理学科而言,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学生深入地把握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内部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试想,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又如何能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呢?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培养。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科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兴趣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枯燥式、封闭式、灌输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还能还原地理学科教学的生动与活泼,让地理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来,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释放,这样才能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讲解,而是在动态的演示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智慧的开端,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自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所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只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这样自然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如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关于石油枯竭后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如下问题:“中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但是许多国家却在积极地发展其他行业,如旅游业、农业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与指向性,可以引导初中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深入的分析,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当石油资源枯竭后依旧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所展开的主动探究与积极思维,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以感性材料引导思维形成

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感性材料正是思维的起点,没有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思维就会失去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学生的思维正是建立在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分析加工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打破以往教材与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与思维中深入事物的本质,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以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眼睛,没有地图的地理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加强地图教学,以地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地理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巩固,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学习亚热带季风气候时,我们可以结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可以总结出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此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进而使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总结出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冬季少雨夏季多雨。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能够通过地图将这些知识点存储起来,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气候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绘图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为直接的地理学习经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旧观点、旧方法,而是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维,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新社.初中地理教学中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

[2]杨柏成.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3(5).

第3篇: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学科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 研究性学习开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使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才能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能适应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课程标准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有15个必修学分。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给出的定义是:“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作为学习观,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主张以发展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论是作为一种学习观念还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问题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明显特点。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强调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认识结构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前提, 创新情境促进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广泛迁移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关健,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认为地理学科能力包括: 空间想象与图像运用能力、地理信息获信息获取与整合能力, 地理判断、解释、预测与评价能力、地理表述能力等。学科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恰巧为学生提供了这一平台。

三、研究性学习设计原则

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一是要遵循乡土性原则,为了方便学生对所选题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学生必须对所选题目的背景知识及关联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在选题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来进行;二是要遵循实践性原则,《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习直接经验的途径,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要遵循探究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习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由此发现值得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调查、研究、分析身边地理现象的规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的成部分, 并与各学科逐渐渗透、整合的时候, 一般都会立足于本学科相关内容, 成为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同一个课题的研究,往往也需要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协作指导。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学科教师的指导所采用研究角度的基础和手段一般是不同的,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知识延伸的结果。

五、乡土地理中研究性学习资料的开发

地理学科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研究性学习选题时,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列问题, 他们会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选相应的课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研究性学习进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 都不是盲目或随心所欲的。在课题选定之后, 要依托学科理论知识(常常需要跨越学科的界限), 从当地实际情况和研究条件出发, 制定出相关的调查、观测、实验等研究方案。围绕自己提出的论点, 确定调查的次数、地点、人群及内容, 选择实验、观测所需的环境和器材等。通过调查、观测、实验所获得的资料, 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正确的分析、总结才能说明问题。这样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学生能真正从中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4篇: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同时,要求地理教师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价值的、有用的地理知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笔者对地理学科的创新教学方法作了探讨: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1 学校重视不足

部分中学对地理课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滞后。随意挤压地理课时现象严重,有些学校连最起码的期中考试都被取消,或者干脆不开设这门功课。

1.2 师资力量薄弱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构成中师范类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小,普遍存在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现象,对地理有关问题没有能认真研究,“照本宣科”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另外,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教师偏少,教学精力严重不足,这种“先天不足”的师资队伍现状严重制约了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1.3 学生地理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初中地理就是门副科,只要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用心揣摩、仔细研究。

二、对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教学的建议

2.1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积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局限性,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现代初中地理教学要很好的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互补长短,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时机,如在讲预习或者复习课程时,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道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初中生学习学习的效率。

2.2 变重教材知识传授为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教材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切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中,通过应用知识来形成能力。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 4°E,31°N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3 带着问题思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走向生活

地理新课标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地理常识联系起来,也就相应地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去验证课本上的知识。

2.4 举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这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这样就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思维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2.5 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

课外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展主题演讲赛,如“地球的未来”、“假如我登上了火星”、“假如地球上没有海洋”等;可举办地理科技报告会,如“我所见到的南极”、“北极科考见闻”、“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等;可开展地理学具小制作比赛;可举办地理学创新思维小论文比赛;还可举行形式多样的参观、调查、访问、夏令营等等。

2.6 改革地理考试评价体系

现行的考试制度,某种程度上束缚着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想不管考试形式如何, 都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 比如, 能否在现有的单纯静态理论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动态的口试和地理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还可增设地理创新能力的附加分,以奖励在各项活动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

2.7 理性认知地理教学的目的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和创新地理教学,首先自己要对地理教学的目的有清醒的认知,如何在新课程中,将地理的知识和生活的实践相互结合,让初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地理学科所散发和具有的独特魅力,以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入手:一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独特的音像、 视频等优势;二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生活,以学生关心的话题,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丰富多彩性,唤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达到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教学,能够独立进行自主思考,能够形成自我的逻辑判断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教学目的。

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探讨是个发展性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技术的进步,还会涌现出这样、那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掌撑地理知识、开心学习、学的轻松、学得快乐。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这才是初中地理教学所要讨论的实质话题。

参考文献:

[1] 李彦兵.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J].学园.2011(7).

[2]贾玉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2).

第5篇: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鲁祖军老师的教学设计《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充分挖掘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工具作用,探索了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认知、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实践。本文以该教学设计为例,从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角度出发,作一评述。

作为认知工具的电子制表软件

在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认知发展,特别是高级思维的发展上,乔纳森提出了认知工具,并把其称为“一种使用计算机应用程序来使学习者投入于对他们所学知识进行建构性、高级的、批判性思维的方式”。乔纳森认为,当学习者深入思考所学习的内容时,才能够真正运用认知工具,而当他们运用认知工具时,这些工具能够引导并支持他们进行高级思维活动,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认知工具可以促进认知发展,成为思维建构的阶梯。

电子制表软件是诸多认知工具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动态建模和数据处理分析功能,有助于帮助学生描述概念间的动态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技能,能够帮助学生从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有意义的信息。电子制表能够做出用计算机表达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或图式把数据内部隐含的逻辑关系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对数据间相互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的理解。作为一种典型的制表软件,Excel功能实用,操作易行。学生可以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各种形式的处理,按相应的思维模式来组织数据,将数据图形化或模式化,得到更多深度加工后的有价值信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材料。这是因为建立电子表格需要学生进行抽象推理和高级思维,并成为事物规则的制定者。在应用方面,电子制表可以应用在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中计算数量关系,也可以在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性质的地理学科教学中使用,进行数据深度加工。

教学设计及实践点评

1.有效应用工具,吻合学科标准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性质定位,地域性是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点之一。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还要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需要对一些地理现象等感性认识上升到规律等理性认识,拓展思维的深度。

图表以其能够直观地分析和表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的特点,一直被大量运用于地理教学之中。用图示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能够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促进思维和表达。因此,培养学生绘制图表的技能,将绘制图表作为分析、整理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理念。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通过让学生使用Excel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气候资料图来分析某地的气候状况,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该设计采用Excel来进行统计分析,有效地克服了纸笔绘图在制图精确度和美观方面有所欠缺,特别是在绘制复合图表(把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在同一张图表中体现)时过程繁琐、效率低下的缺点,提高了教和学的效率。

2.通过任务驱动,开展认知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任务设计把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即能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隐含在绘制顺德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以及分析顺德的气候的学习任务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小组合作使用Excel绘制顺德气温、降水资料图,把气温和降水数据可视化。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分析框架,从资料图中读出气温和降水的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并结合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分析气候特点,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深度理解。

3.重视合作学习,倡导小组协作

在绘制资料图和分析气候类型时,教师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组内成员、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学习,使学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合作意识,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

4.注重教师引导,保障教学效果

新课程非常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忽视教师作用、唯学生片面自主化的倾向,不经意间又造成了对学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很好地将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相结合,使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了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积极的作用。这种引导作用,在学生绘图和分析气候环节中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例如,在发现学生将气温资料的图表类型设置成了折线图以外的其他类型,而将降水资料设置成了柱形图以外的其他类型,气温、降水坐标刻度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时,教师及时地给予了引导修正。在分析气候特征环节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分析步骤,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自由发挥。正是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5.注重操作体验,强化学生技能

“如果我听到,我会忘记;如果我看到,我会记住;如果我做了,我就会了。”任何高明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是促使学生深度理解的必要途径之一。在《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中,主要包括三个实践环节:用Excel“图表”工具统计数据表格、绘制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分析气候特征等。这三个环节组成了解决本课程教学重难点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并在具体操作情境中发现新知,体验成长,感受到了知识再创造与深度加工的探索过程。最后,通过让学生开展学法总结,对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作出总结回顾,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在新情境中应用和迁移新知识的能力。

结语:善假于物,回归教学

第6篇: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78-02

进入高中,学生们将会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业负担,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科目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每一科目的学习难度也会增加。而从高中开始学生就要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地理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完整详细的地理知识,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进而提高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规律的探寻,还渗透了大量的政治、历史、社会等人文地理知识,学生们只有全面了解并掌握与地理相关的学科知识,才会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在宽度和长度两个层面提高地理修养。因此,地理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加深对地理课程的认识,突出高中地理教与学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重要性,通常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可以借此学习地理学科常识

根据高中地理的教学大纲,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以期培养他们对我国及世界地理的关心和热爱。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是朝着丰富性、多样性以及趣味性的方向发展,学生们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会逐渐深化对地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进而体现地理学科的直接教学意义。

首先,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通过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地理教学对地理常识的认识也会不同。在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地理教学内容编排和设计的好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收获地理知识的强度。因此,一方面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们加强对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根据课本教材内容中对自然地理教学重难点分布的不同,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习得基本的自然地理知识。

其次,在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地理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学生们通过自然地理的学习,小至某一地区的地形地貌,大至整个世界的地形、气候的变化和演变都会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学生们通过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直接推进和深化对自然地理知识的练习和探究;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建立全面综合的人文地理理念,丰富对国家和世界地理的认识,提高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强度。高中生正处于知识学习获取的重要阶段,全面的人文地理知识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拓展他们对国家以及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这一点在接下来的段落里会做详细的阐述。

2.学生可以借此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高中生在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下,主要会习得基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知识,进而为更深层次地理修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意义,除了地理学科内容的直接传授以外,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励着高中生们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从自我做起,为国家和世界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做出努力。

首先,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从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知识中,探究地理演变的利弊之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步摸索和探究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人类文明的形式呈现出大自然的智慧与魅力。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探究地理知识时,应该始终秉持着认真敬畏的心态,热爱大自然,尊重人类文明。及时认清当今时代对地理的发展利弊,根据教师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身对地理常识的认识和感受,总结出最恰当的地理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在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之后,还应该意识到地理观念落实的巨大意义。地球属于整个人类和动植物,学生们要想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好地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到地理环境中,真实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以一个专业的地理人的身份和眼光去保护地理环境,并通过若干行为逐步带动和影响其他人的地理观,提高地理学科教学的总体质量,实现高中生对地理的长远学习和发展。

3.学生可以借此优化其他学科的学习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导学生们全面丰富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地理观念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优化学生们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由于地理学科亦文亦理的特性,学生们在学习和掌握地理常识的过程中,会逐步锻炼人文和理性思维,这就直接推动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实现学科之间的教学互补。

首先,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性质的不同,学生通过地理教师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讲授学习,会逐渐加深理性思维和主观感受。这种文理兼有的学习心态,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另一方面也会直接锻炼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学科情怀。

第7篇: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图教学 教具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91-01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汇集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它所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等特点。地图可以表现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对空间概念模糊的高中生来说十分有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由此可见,地图作为学习地理的一门工具,掌握了有关地图的阅读方法,对学习地理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来说,高中地理中地图的运用并不是十分科学,教师对其重要性也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地图教学尚存一些欠缺。很多学生直到高中毕业都不知道如何看地图。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困境,更好地进行地图教学呢?

1 了解地图符号

地图内容是通过各种地图符号来表达的,地图符号是表示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它是地图内容体现的一种主要手段。是地图的基本特征之一。地图符号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要想看懂地图,就首先要掌握这些地图符号,这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符号。

2 增加画图填图环节,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进来,才能巩固学科知识。地图教学也是一样,如果仅仅是教师机械的灌输地图教学知识,那么学生可能不会印象很深刻,但是如果增加画图、填图环节,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那么会使学生对地图更加了解,更加熟悉。

例如,我在教中国山脉内容的时候提出三个要求:第一,我再黑板上画出中国的版图以及主要的山脉,然后让学生在纸上也照着我画的来画出中国版图和主要山脉,这样他们会对主要的山脉增深印象;第二,熟悉山脉分布以后,设计问题,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填图,从而更进一步增深山脉的位置印象。这样刚刚画完再记忆,思维时刻紧绷,不仅学会了画图,还知道山脉的分布,一节课讲完以后,学生不像以前那样抛在脑后,而是对课上的内容津津乐道,觉得很有意思;第三,加强学生记忆,并对知识进行巩固。我会找一些与本节课相对应的习题进行巩固。此时,学生拿到这些题,就很快拿下了。这样给了他们信心和成就感,他们就对这门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其实,填图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而且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析图、读图

参与地图教学,不仅仅可以通过填图环节,也可以通过析图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作用。地图中会包括大量的地理信息,十分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但是如果学生自己分析地图,找出地理信息,会比教师枯燥的讲解有用的多,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地图,找出地图中包含的一些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当然,也可以采用两三个同类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异同点,发现一些特征。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包括能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会进行比例尺的换算、会使用图例等。还包括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多读,多用。这样,多参与,多析图,多读图,学生会对地图教学有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从而会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何乐而不为呢?

4 勤加练习,反复认识

地图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就需要经常看和经常练。我们用专项练习,让学生从对整体图到局部图,从平面图到立体图,从等高线图到剖面图,从景观图到示意图等练习下来,在高考前再把一些重要的区域的图让学生反复认识,并让他们以地图为载体,对区域地理做总结复习。

中学地理教学地图既遵循地图学的一般原则,又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地图在阅读时既要遵循地图阅读的一般方法,又有一些独特技巧。这些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不仅让学生在教学图的阅读过程中事半功倍地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效率,而且进一步提升了中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愿我们都能够以次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己任,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会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从地图上获得信息的习惯。通过阅读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教学是一项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教学的实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重视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地图学习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的一个内容,它更应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和技能,就如同会电脑一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参考文献

第8篇: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师;如何组织;野外实践;意义

一、地理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野外考察实践活动

野外调查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地理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等职能。地理学科是比较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学习地理我们就必须走进生活,贴近自然。新课程改革对地理野外实践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并且专门增设活动设计、建议等内容。这说明新课程更加强调地理课程教学的实施要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十分有必要。要做到这一点,地理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宽松而又开放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的展开,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外教学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如何更好地组织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呢?

1.要设计制订完备的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方案

野外考察活动选择的地点是脱离校园和家庭环境陌生的环境。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如果地理教师事前没有制订完备的方案,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考察结果,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设计和制订完备的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方案极其重要。所以,组织野外考察实践活动首先必须制订完备的计划,设想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和达到的预期效果。

2.野外考察实践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安全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所提倡的基本理念。从学生性格以及生活习惯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参加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地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外出考察时,身体条件和生活习惯较差的同学一般不适宜参加。地理教师组织野外考察活动时还应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并在活动展开之前辅导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紧急避险和急救措施,以免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学生和老师束手无策。

3.地理教师要注重开展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野外考察活动长期以来被许多学生和家长误认为是旅游,所以,地理教师在展开野外实践活动时,必须明确活动的教学目标。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课外教学活动发展水平很高,这些国家课外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牢固,考察工具齐全,时间准备充分,对如何采集样本或数据比较熟悉。要使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效果更突出,地理教师必须让学生和家长明白考察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考察技能的培训,准备必要的考察工具,同时还应合理分配人员,从而提高考察活动的效果。

4.要注重野外实践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工作

野外考察实践活动过程中,地理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指导或帮助学生收集材料(如岩石标本)或数据,做好考察记录,为考察报告撰写做准备。考察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考察活动具体情况,要求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考察报告。中学生一般对考察报告写作方式陌生,因此地理教师要对考察报告的题目拟定、考察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原始资料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以便学生得出考察结论。最后,教师还应该邀请专家或家长参与学生考察成果交流与展览总结会议,以便为以后更好地组织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

二、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因为,野外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相对课堂教学而言是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使创新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覆盖面极广的学科,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而不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理解相关基础知识。所以,教师有必要组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融汇课本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2.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许多地理知识都是时空交错的现象,是极其复杂和抽象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大多难以理解,但地理教师如果组织适当的野外实践等课外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接触自然去观察、思考,则会更好地开阔视野,丰富地理知识,加深教材知识与实践关系的认识。所以说,如果抛开学习成绩这一评价机制,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可以说,地理野外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3.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教室,直接面向社会和自然,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变化,这样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枯燥的局面,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属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同学和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增进友情,所以野外实践活动的展开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4.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不再受课堂教学的束缚,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活动学生真正实现动口、动手、动脑的全方位发散思维,达到知识、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第9篇: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师范院校 自然地理学 实验教学 对策

[作者简介]黄晓雷(1964- ),男,江苏海门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江西 南昌 3301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61-02

自然地理学是高职师范类院校地理科学、科学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圈五大圈层的形成、发展、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具有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将一些地理原理、地理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野外实习和实验教学来实现,而野外实习由于受课时、经费、安全等制约,必须通过实验教学加以补充完善。

一、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地球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分异规律,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它们间相互影响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作用,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观察所需的能力。学生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今后工作所需的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地理观测的基本技能和调查、观察、观测、采样、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实践教学是探究式教学、亲历式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学生动手、亲历,全方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包含野外考察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自然地理学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组织的各类实验,培养和训练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一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教学弥补了理论教学中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感受、探索自然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学科教学模式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形成体系。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实验内容、研究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不同, 可以分为小实验、地学实验、探索实验和技能实验四大类。小实验:根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简短的实验。实验使用的材料非常简单,学生可独立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在普通课堂上就能进行。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些地理事物变化的原因,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一些实验操作的技巧。如土壤和水吸收与释放热量测定、沉积物颗粒的沉降速度测定、碰撞与大陆架等。地学实验:根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的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可分为验证实验、网络实验、地学制图实验和设计实验四小类。组织方式可分成3~5人的学习小组进行,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盐的析出、晶体模型制作、分析气象图等。探索实验:实验内容用来介绍每个章节的内容。组织方式可分成3~5人的学习小组进行,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如模拟沉积岩分层、雾的形成、观测太阳等。技能实验:实验的内容是以教学为基础的练习,通常需要解释数据并作图表。组织方式可分成3~5人的学习小组或个人单独进行,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如在一幅气象图上绘制并分析等压线、分析科学图表估算矿物的成分等。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各类地理现象形成原因的理解,综合认识自然界中各地理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内容设置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依据教学大纲,按教学任务进行优化设置。教学实验根据其内容可在课堂、实验室、课外等不同场所进行。在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必须密切关联,帮助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实验教学内容必须与基础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接轨,有助于培养基础教育所需的具有宽广知识面和较强实践能力素质的人才,充分体现师范性。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基础教育,应将基础教育课程中涉及自然地理的实验全包括进来,使学生不仅参与实验,还能设计和组织实验。第三,实验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实验,仅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的方法和主要步骤,从而获得对自然地理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因而实验内容设计要注重其可操作性,实验结果的现象要明显。第四,实验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周边自然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实验内容设置时,要根据学校周边的自然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内容,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探讨和研究周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问题。

四、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第一,改变实验教学理念。在高职师范院校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安排中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实验课程,往往从属于理论课,没有独立的实验考核和相应的学分。要适应国家对创新型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满足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自然地理学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时中所占的比例。改变实验教学理念是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关键。

第二,实验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多样性、科学性和灵活性。多样性, 小实验、地学实验、探索实验和技能实验相结合,变单向式教学为双向式教学,实现验证实验与探究试验实验结合,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科学性,精选实验教学内容,确保实验内容的科学性,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空间上可以在教室、实验室或校园里,时间上可以利用上课时间,也可以是课间和晚上,形式上可以是个人、小组或集体。

第三,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必须提高。受条件限制,高职师范院校自然地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基本由同一个老师完成,几乎没有专职从事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进行理论教学,还必须掌握开展各类实验的技能。实验课的开设必须建立在任课教师具备组织和实施开展实验能力的基础上,系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全面综合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第四,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课的学时。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自然地理学作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为42个。目前各院校公共基础课程都有所增加,而专业课却不同程度减少。要加强实验教学,只能在总学时内做文章。一方面,提高实验课时在总学时中占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55%);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如正午太阳高度测量、星空观测、观察日食月食等。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满足基础教育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素质的人才需求和自然地理学发展要求。要结合野外地理考察,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进,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还要得到院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和实验教学时间,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富刚.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4).

[2]叶汝坤.高师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