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务系统论文范文

教务系统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务系统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务系统论文

第1篇:教务系统论文范文

1.1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客户管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意义,较早的概念把客户关系管理定义为一种营销工具,最近的概念把其提高到企业的战略层次上。CRM从物理结构上说是一套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套管理和决策方法。本文以CRM为理论支撑,构建基于CRM的交通在线服务体系,因此更侧重将其作为管理理念和服务策略,即政府以客户为导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持续积累、整理、分析和利用客户信息的基础上,改善客户的互动交流,优化资源分配和重组业务流程,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黏着度,实现政府与客户关系优化的一种管理策略。

1.2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构成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达到竞争制胜、快速成长的目的,树立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需的全部商业过程;是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客户研究,通过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的工作实践;也是企业在不断改进与客户关系的全部业务流程,最终实现电子化、自动化运营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并使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和优化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和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交互服务和收集客户信息;实现多种客户交流渠道,如CallCenter、面对面交流、Internet/Web、E-mail/Fax等集成起来,使各种渠道融会贯通,以保证企业和客户都能得到完整、准确和一致的信息。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运营型CRM)要求所有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包括多渠道的客户“接触点”的整合、前台和后台运营的整合。最新的基于Web技术的、交互式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使企业在网络环境中完成从市场、销售到服务的全部商务过程。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分析型CRM)主要是分析“运营型CRM”和其他业务系统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分析型CRM一般需要用到一些高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工具,如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把大容量的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将完整的、可靠的数据转化为信息,再结合具体业务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为企业提供战略、战术上的商业决策。

2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概述

2.1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内涵

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与交通运输政府网站一样,呈现“体系化”、“社会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态势。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是指交通运输领域构建的政府网站在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交通运输行业业务系统与公共服务体系相互融合、无缝对接,对外交通运输信息,对内整合协同交通运输各部门业务资源,为公众出行决策、在线办事提供高效便捷、互动性强、全天候、个性化的在线服务,具有综合性、集成性、基础性和总体化的特征的综合体。

2.2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构成

从内容构成上来看,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一般包括交通出行信息、政策法规、在线办事、政务信息公开等板块。

2.2.1交通出行信息

提供安全出行信息、客运站点查询、天气状况查询、道路交通状况查询、电子地图导航、旅游信息查询、航班信息查询、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等信息的在线查询服务。

2.2.2政策法规

包含交通法规、相关政策、普法宣传、交通行业标准等政策法规体系。

2.2.3在线办事

提供客运从业资格证、车牌补办、驾照挂失、驾驶培训、交通建设项目招标、交通行政许可办理、电子不停 车收费在线支付、交通建设项目审批验收等在线办事服务。

2.2.4政务信息公开

包括交通管理部门机构简介、统计公报、年度工作总结、依申请政务公开、会议新闻等。

2.3交通在线用户、客户服务流程

用户通过各类服务渠道提出服务需求,服务诉求由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平台的现有服务系统和业务接口传送至相关服务平台,相关业务系统对需求办理完毕后,再经由平台服务渠道将结果反馈给用户。平台在为交通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积累服务数据资源,不断完善客户管理数据库。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平台针对客户服务与用户服务区别,主要体现在主动服务和精准服务两个方面。基于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对来自公路、道路、港航、海事、铁路、民航、邮政、物流等机构和企业的信息及服务资源进行分类,实现信息和服务资源与政府管理人员、非政府管理类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等客户群体一一对应。通过提示、推送、定制等主动服务功能和网站、APP、广播等服务渠道,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精准化的服务;同时,也通过这些功能和渠道主动采集客户对服务的反馈信息,及时优化和调整服务资源和客户群体类别。

3客户关系管理在交通在线服务体系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发展动力来自客户群体,其发展目标也是围绕着客户群体。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提出应在以客为本的基础上,强调客户群体的细分,进而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运用到交通在线体系的构建,为“服务精准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即要以客户为中心,拓展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更多的差异化个,履行服务型政府的职责。本文中提及的“客户”指交通运输政府部门的服务对象和交通在线体系的使用用户。从实施过程和服务的质量方面来考虑,许多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和理念都可以创新应用于交通在线服务体系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促使交通在线服务精准化

交通在线服务的宗旨是为人们提供准确、快捷的交通信息、交通政务公开信息以及交通政务网上办理服务,能否满足客户对交通信息、交通政务信息的需求,成为衡量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构建水平的重要标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中“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凸显“客户”作为交通在线服务体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所有服务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服务对象精准化的前提上。因此,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可以运用到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构建中。首先,对使用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人群加以精确分类,是构建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明确客户关系管理的范围和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目标群体,才能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并记录具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另外,公众的需求和参与是交通在线服务体系建立的意义和方向,伴随着公众权利意识、平等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交通电子政务民主化趋势将不断强化,公众对更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以及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渠道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并主动促进政府服务的完善和创新。

3.2人性化设计理念促使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充分重视人的视觉和审美体验,是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的具体表现。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结合是对政府转型、公众素质提高等客观环境变化的积极响应,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做到以公众为中心,优化流程、集成服务,提供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服务,对于改善政府与客户的关系,弥补现有服务的不足,全面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交通在线服务体系在首页展现上,采用场景导航跟传统导航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形象生动的虚拟场景,逼真地呈现真实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示服务和信息主题,能让用户耳目一新,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和服务,使用便捷。为适应现代网站终端屏幕多样性发展要求,部分优秀的国外交通运输政府网站采用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实现同一张网页可自动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根据屏幕宽度自动调整布局。

3.3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促使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人性化服务

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注重在企业业务管理运营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并积极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开拓与客户的交流沟通渠道和方式。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在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手机智能终端、微博、微信、QQ等各种社交终端,积极开拓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的实时沟通,确保客户对交通出行信息、驾驶培训、旅游信息、在线支付、交通政务公开信息和交通政务在线办事等各项服务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2)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各种与客户在线沟通渠道,实时了解客户对交通在线服务平台提供的交通出行信息、交通政务公开信息以及交通政务在线办事等各种服务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分析不同公众群体对出行方式和信息、政务公开、在线办事的态度、偏好和行为轨迹,根据实际情况向相关客户提供适宜的消息和服务,并在与客户反复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交通在线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交通在线体系对公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3.4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促使交通在线服务体系各种资源整合

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重点强调企业的一切业务服务都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在涉及到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业务办理时,要积极推行不同部门之间纵向和横向的业务协同,方便快捷地满足客户需求。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在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积极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业务信息资源,利用先进的信息展现与服务手段,充分整合交通安全、交通旅游以及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出行方式的出行信息与地图查询,实现不同主题、不同类别服务事项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进而为公众提供多方位、动态、实时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不断提升交通系统管理水平和公众服务的便捷性。另外,通过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部门业务资源,构建统一的交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多个部门,一个政府”,简化交通政务网上办事服务流程,提高公众网上办事的效率。

4结论

第2篇:教务系统论文范文

一、 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传统出版的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出版社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推动出版业进入融媒体时代,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出版业融合发展。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2015年3月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教育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比如,201了年9月起,北京、天津等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区、市)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新一届高一学生将在三年后采用“3+3”的高考模式。河南省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将开始实施新的学考办法。在社会新环境的影响下,传统教育出版社应自觉担负起出版创新的历史责任,在提供内容更加优质、服务更加精准的传统出版产品的同时,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平台,使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能长期、有效地融合发展。

在新技术不断创新、新思维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育出版社必须进一步适应和把握融合发展新常态,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的大象出版社(其前身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就非常注重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近年来,在出版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大象出版社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数字教育产品生态圈,打造了多种产品体系。这些产品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除传统教辅图书外的高附加值服务圈0 2016年11月,大象出版社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郑州)重点实验室;2016年12月,“大象e课”被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主办方授予“出版与教育行业创新融合品牌”荣誉称号。进入新时代,出版业跨入融合发展这一历史进程,出版社应积极搭建融合发展平台,提升传统教育出版的服务价值。 二、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重在实践创新

在出版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融合只是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目标。融合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新技术,让产品内容增值,维护原有的客户群体,扩大产品市场。我们以大象出版社的考试与教学测评服务系统为例,探究融合发展的特点。

第3篇:教务系统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 社区卫生服务 课程设里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护理专业课程设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在对社区护士进行调查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职护理专业社区服务能力培养课程设里研究的原则与具体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开展“中专教育质量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校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特别是自2005年12月我校开始承担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研究”以来,我校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对以培养学生社区服务能力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论证,并根据护理专业需要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试从护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织、教学安排等方面对中等卫校社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与探讨。

1建立机构,确定改革指导思想

1. 1开展护理专峨裸程体系友内容认里研究

我校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医学教育研究室主任组成,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设计改革方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组织由承担护理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参加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探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改革方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1. 2确立裸程体系友内容改革指导思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根据社区人群的护理需求,积极进行护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社区,具有综合护理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各级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护士,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课程设里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1登体枯原则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的首要原则,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它强调的是整体与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整体为归宿川。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涉及培养目标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局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强调参与改革的全体人员是一个整体,各门课程是一个整体,全部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其最大特点在于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各个部分单纯相加所不能达到的整体功能。

2. 2燎合枯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对任何客观事物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方式等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综合性原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往过分强调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及争学时、争资源的矛盾,打破现有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会和护理知识,在新知识大量涌现、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学时又有限的情况下,充分体现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 3长优化原口纽

最优化原则的确定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得出的。系统的最优化原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间题时要统筹兼顾,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最优化的系统方案川。因此,应根据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一个培养目标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有许多种组合。例如可以按临床分科组合,也可以按人的生命周期组合,还可以按照从健康到疾病的顺序组合等。但是 无论怎样组合,都应该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 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现有教师目前的发展,又有利于迎接未来的挑战,在考虑现有资源的同时求得最大的效果。

3课程设置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更根摇护理专勇倍未月标钦里裸程

有关社区护理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应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使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 结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明确社区护理的培养目标,根据培 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应适应先进的系统化 整体护理的需要,趋向合理化、实用性,注重对人关怀和整体护理,注重莫定继续教育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关键能力的 培养,如在具备一般临床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社区 服务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各种护理服务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在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增加了社区护理学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

3. 2棋块式佑构构建社区护理倪刀铸荞裸程

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分为人文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综合活动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等。另外,增添护理专业新知识、新理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领域的拓宽,需要大量具备新知识、新理论的护理人才,因此,选修课程模块应包括现代医学的新型课程,如护理美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临床实习时,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为期2周的社区实习。

3.3液化母科恋识,建立护理专勇稼合裸程体系

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建立体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中,各门课程都要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因此,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面向社区与整体护理的理念,淡化学科意识,强化整体观念,各门课程的设置离不开护理专业目标,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的,为此改过去临床护理各课程分开的状况为开设临床护理综合化课程。同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社区护理的综合服务能力,根据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建立社区护理综合课程。

3, 4咯荞稼合萦质、板龙社区服务倪刀苟塞从,佑合实陈,翎食文化塞从裸程

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教育以德育课、操行品德为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护理哲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根据学生实际删减数理课程,这并不意味着不开数学、物理课程,这2门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数学课以初等数学为核心,采用具体一抽象一应用的思路,突出图形教学,数形结合。要求物理课程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删减,以学生能用、够用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计算机的课时量,增加计算机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包括上网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通讯、计算机辅助教学、文字录人处理能力、专业软 件应用能力等。

3. 5雷、够用苟原则,适亩烤加或减少裸程之阅伪母时比例

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的。因此,在 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 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对一些基础课程的学时进行了调整,如整合解剖学、生理学、生 物化学课程与学时比例,适当减少病理学课程学时,保持药理 学课程学时不变。同时根据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6立足于社区与格未,橄化护理专火裸程

以社区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临床护理能力,又要具备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因此,必须面向社区与临床,强化护理专业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增加了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卫生保健等护理专业课程学时比例,特别是把社区护理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学习。

3. 7加橄实戏教李,加极与医陇的联系

在专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学时数之比基本为.因此我校建立了规范的实验室和稳固的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课开设的质量;加强临床实习锻炼。专业实践见习采取课间、课外活动、集中轮回等形式安排。毕业实习必须安排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进行。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聘请医院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定期到医院、社区参观、见习,强化职业服务意识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3.8贡现瓜性裸程谈,加橄李健萦质教育

第4篇:教务系统论文范文

摘要: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从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理论出发,通过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社会和政府政策五个维度来分析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现状,从而抓住关键成功因素,各个击破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相关因素;分析;对策

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截至09年7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仍然还有32%的近200万的毕业生还在积极寻求就业机会,再加上往年遗留下来的未就业大学生,这一相当大的就业缺口足见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系统思维,把大学生就业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之中来考虑。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早在1928年就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系统思想是一般系统论的认识基础,是对系统的本质属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的根本认识。系统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最优化。基于一般系统论的思想,笔者在认真分析大学生就业系统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中,选取了具有关联性、统一性的五个子因素: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社会和政府政策作为分析因子。并以成都市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性调查和研究,拟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中找出关键成功因素,以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1.大学生自身能力与就业具有高度相关性:通过问卷数据的分析整理,可以看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薪酬期望以及就业地点期望都是比较理性的,也能较为理智地处理寻找过程中的内心焦虑,应该说大多数毕业生的择业心理是相对成熟的。而真正影响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包括能力、素质和品格等一系列要素。一些大学生总是习惯把就业的失意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形势严峻、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失衡、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市场需求等等,这种归因方式有利于维护其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动机和良好的情绪状态,但是却很容易就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即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

2.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不大:调查发现,家庭的社会资源,比如亲朋好友的人脉、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对自己的就业建议等等以及家庭所在地(户籍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并不大,可见以家庭为核心载体的社会资本并未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显性的影响。

3.高校因素与大学生就业具有高度相关性:从高校方面看,学校教学质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高低与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另外,从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来说,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意识到其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就业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等问题。

4.政府政策及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相关性:从统计结果来看,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与其实际的需求并不匹配,就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说,有95.8%的大学生赞成,但是却只有45.8%愿意去。这可能与政策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备有关,大多数毕业生除非找工作碰壁了才会考虑支援西部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大多数毕业生都是80后,有着较强的“享乐主义”价值观,也尚未具备积极的事业进取心。

二、抓住关键成功因素,各个击破大学生就业难题

1.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当前,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普遍要求可概括为“诚信敬业、一专多能、创新意识、全面发展”。其中必须具备基本的“硬能力”,如学历、专业基础、英语水平、知识结构等,还要有相应的“软能力”,包括思想道德水平、个人价值观、人际关系、团队意识等方面。

校园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个性塑造、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的良好场所。有句话说得好,“大学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大学生要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培养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另外,能力的提升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大学生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及早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按步骤、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向目标靠近。

2.高校要重新确立与市场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改革原来的“重学科发展而轻现实需求”的教学培养模式,从现实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就业方向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选择。

当前高校应该从校院领导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运行情况和高校具体的促进就业举措入手开展工作。教务处应该为非毕业班学生开设就业指导、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使大学生面对未来的就业问题能够处之泰然、应对有序。另外,就业指导部门应该重视求职就业环节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加大就业信息的宣传,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3.政府和社会要尽力营造一个供求匹配的就业环境

从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层面来说,就业政策的重点应从提供就业维持向解决市场匹配错位及创新岗位转变。这就要求政府适时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完善调节劳动力市场人才流动的政策,培植职业介绍及培训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就业信息的整合力度,顺畅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等。“首先,从招生源头上进行比例调整,避免出现培养数量与需求数量的脱节。其次,就业机制完善,倡导并鼓励多元化就业,放宽人事、户籍管理政策。再次,发挥政府职能,搭建理想的就业平台,实现网络信息通畅、资源共享。最后,贯彻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

另外,在社会舆论方面,新闻媒体首先必须客观报道当前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就业市场的不利影响下,尤当如此。因为新闻媒体的报道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关注点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新闻媒体报道在内容上应注重对大学生求职方法的指导和岗位信息的传递。

参考文献:

第5篇:教务系统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行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也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它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逐渐受到心理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多年以来,在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已初具规模。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换言之,从区域教育或整体管理角度看,学校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另外,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管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大陆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心理辅导行政,导致了学校没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其负责人没有明确的责权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孤军奋战,没有吸引广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指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组织,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教师,拟订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评估其成效,以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标。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究。因此,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总结和吸纳国内外心理辅导行政经验,并对我们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展望。从而为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实践建设奠定基础。

一、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吴增强指出:“在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作用不可忽视,美国的一些州通过立法来支持学校心理辅导。”1946年通过的《乔治—巴登法案》(The George Barden Act)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个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1957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规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这一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APA)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DPS)和国家学校心理学学会(NASP)制定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达到专业标准。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心理健康研究者提出在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center),由学校自己实施心理辅导。1970年,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率先在学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全校学生、员工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976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

基于学校心理健康计划的成功,1980年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学校心理健康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学习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种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加强了合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加快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990年,全美32个州的中小学只有178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1993年约500个。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出资在加州和马里兰州成立了校本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并且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培训、技术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校本心理辅导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校本心理健康中心快速发展,1998年已经超过了1150个,到2000年,全美45个州有1400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目前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仍在不断地发展,追求整合的学校心理辅导将仍是美国中小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或学生心理辅导室,即使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在所属的学区内也有这样的机构为学生服务。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职能形式日趋多样,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和延伸,由最初的筛选者角色,发展到修复者角色和咨询师角色,以及现在的“工程师”角色。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广泛地影响了世界各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0年马来西亚出版了由教育部编著的《学校辅导服务》,以政府的力量推进心理辅导的发展。日本学校教育法则规定,心理辅导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初级中学设立学生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辅导;设立前途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他前途辅导事项。学校均制定周全的辅导计划,包括学生、学业的辅导重点,各部门辅导活动的计划等,并建立严密的组织网络和专门的学生辅导部。在人员配置方面,以中小学教师的兼职辅导和地方心理学专家的专职咨询相结合,调动一切力量,重视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生活委员等学生干部的力量。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

在我国,与大陆相比,台湾地区与香港的心理学研究显得更加成熟,在心理学的应用上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应用,显得更加完善。

樊富珉、古怡指出,“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辅导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从小学到大学有关学生辅导工作的法规、条文,确定行政组织、人员编制和聘用、工作实施目标及要点等,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保证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刘华山曾指出:“台湾地区自1954年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过了由教育学术团体倡导到教育行政当局明令建立相应制度的过程,辅导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如今,一个从小学至大学各级学校纵向贯通的辅导体系已建立起来。在学校中,辅导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与职业选择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辅导、教学、训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在台湾地区,中小学设有辅导工作推广委员会,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执行秘书负责。委员会下设两个组织,即学生辅导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两个中心之下又分别设有生活辅导、教育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五个组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职责是收集并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举行咨询与个案会议;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心理测验;与家庭密切联系,进行家访与召开恳谈会等;设计各级辅导方案,供有关教师参考实施。

依照法令,台湾各级学校均设有辅导组织及专职辅导工作人员。各个学校辅导组织的形态,是由学校行政首长根据对辅导工作的认识、学校的设备及学生的人数而决定的。所以,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的学校,其辅导组织的类型各不相同。现以“国小”“国中”及高中辅导三级组织为例:

台湾的“国民小学”一般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全校的辅导工作。它由校长牵头,下设主任委员和执行秘书各一名,另有委员会成员3~4名,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担任。委员会细分为资料、辅导、联络和特教组,相互配合,再由各科任教师、级任教师和年级主任等共同参与,推动辅导工作的开展。

台湾“国民中学”的辅导工作也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校长牵头,下设推行计划委员会、特殊个案研讨会、就业辅导委员会和升学辅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做好自己所承担的辅导工作。辅导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为执行秘书,负责整个委员会的工作。秘书有一人,有的也有多人。执行秘书主要抓委员会下设的几个小组:行政业务组、生活辅导组、学生辅导组、职业辅导组、研究计划组和测验统计组。各年级导师参与生活、学业、职业三级活动。

台湾的高级中学辅导工作组织,依照台湾“教育部”1979年公布的《高级中学法》而设置。学校的辅导工作由专设的机构——辅导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校长兼主任委员,作为全校辅导工作的总负责人。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训导、总务、实习辅导及图书馆等处室主任,主任教官,主任辅导教师,教学、训育、管理、卫生、实习、就业等组长,各科教师代表若干名及辅导教师。辅导工作委员会设置专任辅导教师,以每15个班设置1人为原则,由校长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并由校长从辅导教师中选一人为主任辅导教师,负责规划、协调全校学生辅导工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展望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一个围绕着组织目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开放多维的有机的整体系统。一般来说,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法规制度、人员构成、物质因素。与行政组织一样,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也是由以上六大要素构成。鉴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经验,结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的最根本目标是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实施对学校辅导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具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校心理辅导室来说,各自均有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心理辅导行政需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规范、系统的组织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第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

在机构组织的建设上,可以采用“三级工作网络”的组织体系。在“一级工作机构”中,由教育局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该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及考核工作;在“二级工作机构”中,各学区辅导中心、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在“三级工作机构”中,由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与实施。

第三,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

权责体系是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心理辅导室的核心地位和权责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们认为应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部门来设置,使之成为一个与教务处、政教处、科教处、总务处并列的处室。换句话说,心理辅导室主任可以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这样做,有助于学校心理辅导室参与到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师生心理环境的创设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心理辅导行政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制度的建设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性文件,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评估方案等;(2)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如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文件;(3)评估考核性文件,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体系等。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关键是要引导、鼓励和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和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理念和技能外,更要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效能感,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培训途径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结合,如相互听课、评课、个案研讨、学术沙龙等。

第六,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

第6篇:教务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协同论:多媒体教室;有序;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052-03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10

引言

数字化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更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我校为例,2005年之前我校只有独立控制的几十间多媒体教室,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分布在五栋楼的226间网络集中控制型多媒体教室。作为建设者,我们不但要将各种技术手段合理的融合和利用,还要赢得校内外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更要上下同心做好多媒体设备的良性管理和持续保障。根据多年的经验和总结发现,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往往很重要也很辛苦,但是苦于没有强有力的理论作支撑,写出的总结和报告得不到重视。我们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采取以协同论为理论指导,力求弥补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的现象,有效促进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协调与合作,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协同论简介

1.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中引入协同论的意义

协同论是由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aken)于1976年创立,之后他系统地论述了协同论,发表了《协同学导论》、《高等协同学》等著作。协同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是近几十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

协同论发展与完善了系统论(System Theory)、控制论(Cybernetics Theory)、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与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等现代科学理论。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综合思维方式,揭示了各种复杂系统与现象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新的有序转变的规律。如图1所示。

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其中也包括通常的社会现象,如不同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部门间关系的协调,企业间相互竞争的作用,以及系统中的相互干扰和制约等。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恰好是不同属性的部门和各种技术,引入协同论找出多媒体教室系统的控制因素,进而发挥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各种技术优势进而形成合力,有效促进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2.协同论的基本原理

(1)协同效应原理。协同效应是指复杂开放系统内的大量子系统相互协同运作,产出超越自身单独作用而形成整个系统“1+1>2”的聚合效应。当在外来物质或能量作用下的聚集态达到某临界点时,任何系统内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协同行为,进而系统整体质变产生集体效应,从混沌转向有序。

(2)支配原理。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若干子系统,如何找到系统演变过程中的主导参数(即序参量)是研究协同作用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通常情形下,序参量支配快变量(起辅助用的参数),系统的动力学和突现结构通常由少数几个集体变量即序参量决定,而系统其他变量的行为则由这些序参量支配或规定,即序参量主宰系统演化的整个过程。

(3)自组织原理。自组织是相对于他组织而言的,他组织是指组织指令和组织能力来自于系统外部,而自组织是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各成员协调动作,导致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活的结构。自组织成员通过“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来达到组织的和谐与有序。

二、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过程中关联的部门和人员众多,易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以我校的实际建设情况来讲,我校的多媒体教室从规划到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往往是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牵头,涉及诸多管理部门。而涉及的技术工种通常包括网络布线、强电施工、机房建设、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调试等,其人员的构成更是复杂。如何面对方方面面的部门和人员以形成合力保证施工质量,是我们主建单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2.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太多,易造成建设目标不明确

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而是涉及多种技术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多媒体教室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涉及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面对众多的新技术和复杂的技术指标,建设者稍不留神就可能陷入误区。如何选择简单实用的技术指标和将各种有效的技术成功集成到最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我们建设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3.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太多,容易出现进度和质量方面的问题

多媒体教室的施工不可能是由一两个工种就可完成的工作,往往会包括基建施工、强弱电施工、机房施工和系统调试施工等等多个施工方来配合完成。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所以对于我们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有很高的要求。

4.管理设备种类和数量多,导致出现的故障繁杂

一间普通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备通常包括:计算机、投影机、幕布、中控机、操作面板、功放、麦克、音箱、机柜、读卡器、交换机、摄像头、IP电话等。以我校拥有的226问多媒体教室来说,我们所管理的教室中硬件设备总数可达3000余件,这还不包括中控室的设备。如此众多的硬件设备其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软件故障以及各类设备电源、连接线等耗材发生的问题,各种故障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理顺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

三、协同论在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建设的指导思想协同,一切以有利于促进教学为指导思想

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作为多媒体教室主建方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接触到诸如教务处、基建处、国资处、财务处、信息处和后勤处等管理部门,由于工作范围不同缺乏交集,有时会导致跨部门沟通不畅通、认识上不统一,造成工程效率不高,而我们却没有任何超越管理部门的权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学校的各方面条件,协调一切可以协调的资源,建立一套运行良好的工程建设保障机制。

具体执行过程时,我们先向负责教学的校长汇报工程的建设目标、面临的困难以及需要协调的部门等具体情况,然后校长牵头由我们来组织相关部门的协调会。做到各部门指导思想保持统一,建设目标清晰明确,具体任务保持协同,如图2所示。当工程中的所有相关部门统一了指导思想而协同合作时,从而能有效推动工程建设的良性进展。

2.施工标准的协同,以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最终目标

多媒体教室建设过程中一般涉及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各种技术以及相应的技术人员。要求我们在统一时间内组织相关施工负责人员,根据其各自的技术权责,明确施工的界限,确定技术指标,合理分配、分解工作任务,以及进行工程责任的划分。我们本着稳定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采取建立样板间的方式,统一要求施工的具体细节和标准,然后依据样板间的标准再逐一进行建设。

2011年8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在视音频、强弱电、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六个方面制定了详尽的技术规范,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技术标准进行严格量化,解决了建设标准不统一的难题,使我们对多媒体教室建设的各项标准做到有迹可循、有章可依。

3.监督进程的协同,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共同把关工程质量

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由于涉及施工方较多,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容易造成施工质量和进度与原定计划发生不符的情况。一般在工程开工之前,我们组织各个施工方按照实际施工能力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表,工程进度表应该本着适度超前但是不要冒进的原则来制定。由我方制作出工程进度监督表和工程质量监督表,然后建立工程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监工人员、工程主管和中心领导三方面人员组成。具体分工,监工人员负责现场施工监督,工程主管负责协调校内各部门和施工单位,中心领导负责掌握大方向。

按照要求,每天监工人员到施工现场监督工程的进展和发现工程质量问题,然后当天通过电子邮件和QQ通讯工具将两个监督表格上报工程主管和中心领导,做到施工信息及时有效的共享和沟通。一般由施工方造成的工程问题,会由监工人员和工程主管直接提出改进意见。如果遇到由于学校的基础条件造成的工程问题,先由工程主管上报中心领导,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学校相关单位。如图3所示。

4.协同管理目标,采取以协作为主、以分工为辅的自组织管理办法

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和保障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以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言,一间中控室的四名老师负责管理和维护i00余间多媒体教室,面对的硬件设备可达1500件之多。如此众多的硬件设备以及对应的软件和耗材,每一个小故障都可能导致多媒体系统的非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为有效保障多媒体教学基础环境,我们从事的管理工作不可有一丝的延误,每接到一个设备故障电话必须由专人跟踪直到完全解决。教学支持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注定了我们要协同配合,取长补短,为保障教学环境的良好运行而齐心协力。此外,根据每位老师的工作能力来分工管理不同的设备,由第一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当第一负责人不在岗位时顺位由第二负责人和第三负责人负责。按照自组织原则,我们的老师通过“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达到教学设备管理的和谐与有序。如表I所示。

第7篇:教务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画法几何;土建制图;教学改革;网络课程

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是土建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由于该课程图量大,教学时数减少,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土建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一直是图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基于教学内容模块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空间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图学素质,为后继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深厚基础。2005年,我们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工程实际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校教改立项,开展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将该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一、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该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占的地位和要求,以纲要的形式具体地反映课程内容的范围、深度、顺序和教法的教学文件,也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和评比及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制定符合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大纲,对指导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总结历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以下四项原则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1)先进性原则。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认真汲取兄弟院校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结合自身特色制定较为先进的教学大纲。

(2)集成性原则。将教学内容按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术、计算机制图等进行一级模块化,即集成性划分。比如,画法几何作为理论基础模块,但不同的专业对画法几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求不同,因此,对画法几何内容进行二级模块化划分,以适应不同专业教学要求。对专业基础、专业技术、计’算机制图等同样进行二级集成性划分。

(3)继承性原则。专业培养计划是由多门课程构建而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课程框架。制订教学大纲要以系统论的观点,研究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衔接,保持课程内容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建立整体优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4)适应性原则。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空间发散思维能力、空间构型能力、徒手绘图和尺规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进行改革,并制订适应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大纲。

2.以培养学生空间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主线,编写高水平教材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空间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认识三维形体的结构组成人手,建立新的课程内容模块化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在坚持继承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适度创新编写了《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教材和配套习题集,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该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实例分析与解题步骤清晰,插图分步给出,大大降低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

(2)将几何元素与立体联系在一起分析,使抽象的几何问题变得更形象直观。

(3)加大组合体视图和形体表达方法的分析和读图练习,所选择的形体与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4)工程图样与工程实际应用图样表达一致,比如有图框和标题栏信息,使学生容易阅读和查找相关联的图样信息。

(5)配置了发散型思维练习题,不约束学生进行统一的思维,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贯彻现代教学理念,构建课程多媒体教学体系

通过校级教改立项,研究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完成了网络课程建设,建立了网上教学平台。结合教材内容,我们制作了三个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是“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电子讲义”课件。吸收国内一些名校机械制图课件制作的优点,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教材内容进行补充编制,并适当插入选编和自制的三维仿真动画模型,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二是“土木工程制图复合式电子挂图”课件。该课件与一般的“电子挂图”不同,它可任意缩放、平移,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修改和增减内容,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三是“工程制图网络仿真模型室”课件。该课件将三维立体仿真动画和视图相结合,展示立体与视图之间的关系,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自学。这些课件分别获校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省级优秀奖和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

4.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设优质精品课程

在完成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加强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网络课程建设,建立了网络仿真模型室、素材库、网上答疑和作业提交与审批系统等教学资源。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学习,教师可以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和答疑。同时,我们将自制网络教学资源和校外相关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该课程经过全面建设,荣获校级精品课程一等奖。

5.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和总结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课程组成员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网络课程建设等实践成果进行了深入总结与探索,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对进一步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将画法几何、土建制图和CAD绘图有机结合,分层次构建教学基本单元模块。在每个基本单元模块中,强化基础知识学习,然后通过综合实例构建各基本单元之间的联系,巩固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计算机三维造型技术,加强三维构型设计和二维图形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彻底改变过去理论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时间分配上,我们对每个教学基本单元,一般用1/3的时间讲授常规理论,用l/3的

时间结合实例讲授解题和绘图方法,将复杂理论和绘图特殊规定融入解题和实际绘图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1/3的时间做课堂练习,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聚合思维式”和“发散思维式”等综合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教师预定的同一方向进行思维,我们称之为聚合思维(或正向思维)教学法。聚合思维的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沿不同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很多,就工程制图而言,通过加大课堂提问和讨论力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习惯。这种课堂教学改革不需要成本,却能取得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效益。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发散思维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空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尤为重要。

另外,努力改善实物模型室条件,增强学生对实物模型的视觉感和触摸感,加强学生空间立体造型印象,这是虚拟模型无法代替的。为此,学校购置了工程制图和建筑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测绘的良好条件。在教学中,一般先让学生参观实物模型室,了解相关立体结构,然后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教学手段上,将网络课程、CAI课件、仿真模型室等有机组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有效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我们结合专业需求和教材特点,主要改编、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我校土建类和近土建类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近4年的研究,采取边实践边修订的方法,完善了本校土建类各专业制图课多媒体教学常用课件,年使用学生数达1200多人。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各位教师还适当制作了补充课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水平,使该课程达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实践效果

在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实践经验表明,在画法几何教学中,并不是利用多媒体授课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果全部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会受到教学内容固定化的约束,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难以及时实施在教学中,也无法体现教师的个性教风和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因此,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堂教学,应适当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机结合,教学效果更好。

第8篇:教务系统论文范文

一、用质量和效益,打造出支撑学校科学发展的品牌

此次考察的九所学校中,很多学校都曾经深刻的体味过学生生源不足、办学规划小难于发展发经历(如北郊学校),有的学校前身底子很薄,只是村办中学(如江苏省泰兴市天兴镇洋思村的洋思中学),这些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人口较稠密,学校网点分布较多,优胜劣汰的周期短、速度快,所以学校越是规模小、越是底子薄,就越是要发展、快发展,不然随时都会有被并转吃掉的可能。

北郊学校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所普通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所学校由原甘霖中学、大连西路小学、曲阳中学等三所基础均较为薄弱的学校合并而成,目前有62个教学班,近三千名学生,员工人数达220名。建校几年来,在虹口区多项大力扶持初中、促进初中均衡化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坚持依法自主办学,信守"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向社会作出了提供优质教育与优质服旁的承诺,大胆变革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用质量和教学效益,成为一所在虹口区范围内倍受广大市民认可和欢迎的公办学校。

北郊学校的郑杰校长亲自拟定了《北郊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和“静思、能群”校训,确定了“管理与合作年”(2001年)、“学习与服务年”(2002年)、“质量与创新年”(2003年)等三年的工作方针、重点与实施方案,并以“文化兴校”为抓手,拉开了北郊学校崛起的序幕。

科学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是成就学校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根本和坚强保证。他们花半年时间架构了以质量为中心的学校质量制度体系,该体系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六十二个班级规模条件下的质量保证。2.九个年级跨度的质量效益。3.三校合并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标准的一致性。4.赢得更优异的社会信誉和满意度。为实现上述目标,他们借鉴了成功地运用于企业界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确定了四项原则:1.将学生作为关注焦点;2.质量管理者职权责统一;3.质量过程无缺陷;4.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在原则指导下,做出了三项变革:1.向社会公开学校的质重承诺;2.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化;3.以质量为中心的组识机构变革。

为取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也为质量改进提供动力,他们向学生和家长作出了“提供优质教育与优质服务”承诺,与每一位新入学的学生家长签订了质量保证书,其中由校方向家长和学生作出了十一项质量承诺;由教师作出承诺十项。这实际上也是让顾客看到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的决心。承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承诺坚持教育服务的公益性,承诺不搞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2.承诺质量过程信守学校《质量手册》;3.承诺教育的公正性,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4.承诺校园安全;5.承诺尊重法律规定的学生基本权利。

在北效学校没有常规的政教处、教务处等教学管理机构,学校先后成立了“质量监察室” “信息室” “学术与课程开发室”“质量主管室”等机构来执行和完善质量管理,完成质量管理职能的体系化。

北郊学校机制以“客户为中心”,由此引发的变革更为深刻和彻底,一是学校管理由金字塔型(最高是校长,以下分别是干部、教师,最下层自然就是学生了)变为同心圆型(中心是学生及家长,是教师,最外则是校长、干部及后勤服务人员),扁平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初具规模;二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师生关系调整与改善,使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有望真正出现,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瓶颈----师生关系紧张也将不攻自破。一批教师提议的新型服务项目前所未有地开了出来,一批以管理方便为由并不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被重新拿出来讨论, 使得学校变革有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上海北郊学校作为集中了初中建设中几乎所有问题的“样板”学校,除了学校兼并、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师资队伍、生源问题等等,还因为出了个“另类”校长而闻名上海。

在来上海北郊以前我曾有幸在网络中读到过郑杰校长的《品牌经营与学校形象设计》一个长篇论文,曾被他关于学校发展和名校建设的一些理论所折服,被他的几乎有些前卫的学校教育管理思想而感到惊叹!在来北郊学校后,真正跻身于这所位于胡同中的占地不过9亩的上海及至全国都知名的九年制学校里,第一次如此真切的能处处感受到这所学校超前的品牌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让我深深的感到,北郊学校品牌的成功是用质量和效益打造出的支撑学校科学发展的品牌,是郑杰和北郊人辛苦追求的质量保证和学校价值诉求的结果。

从北郊回来以后,在不断总结、梳理北郊学校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一直在反复的思考着郑杰的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是呀,对学校来说,品牌是向社会、家长、学生作出的质量承诺和保证;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品牌的学校,就是选择了一种身份和体验;对整个社会来说,品牌学校——尤其是的领导型品牌学校的存在,将影响或带领一种潮流和文化,名牌学校作为文化重镇,在领导社会思潮、变革陈旧文化方面的主导作用确实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呀。我们学校的情况与北郊学校改革前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一下北郊办学成功的经验,或许就如郑杰校长所说的“只要创造就有机会”!

二、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引导师生健康发展

做为一名校长,我也清楚的懂得:校园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培育学生成长的摇篮,优雅、整洁、现代化的学校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因此我们学校也比较注重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但在实践的设计和操作中,常常觉得有很多不足和困难,尤其是作为乡镇中心校规模较小,可用于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的资金较少,如何平衡两项建设的关系,用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一直是一个不容易把握和解决的问题。此次有幸随团考察四省市九所先进学校,让我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获益菲浅。

此次考察活动中青岛市有三所学校(城阳高级中学、一中、流亭小学),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十分突出,整体形象大气壮观,格调高雅。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综合设施高档、齐全。校园环境集科学性、文化性、审美性于一体,亭榭、画廊、雕塑,相映成趣;绿地、假山、人工湖,触目皆春。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现代化教学装备完善,图书馆藏书丰富。在上海奉贤中学我们看到,图书科技楼、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报告厅、体育馆、田径运动场宏伟漂亮;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和心理咨询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先进,校园网络四通八达;学生公寓、教师宿舍楼和食堂等生活辅助设施齐全;校园内环境幽雅,河、湖、桥、路纵横交错,绿化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上海奉贤中学占地314亩,投资近3亿,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0%,一泓曲水,沿校园蜿蜒穿行,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跨河小桥、休闲广场、回廊水榭、花草树木等绿化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充满诗情画意。“躬行楼”、“春晖路”、“清源河”、“觉浅湖”、“敬贤桥”等取名则充满文化韵味。学校校园园林建设直接投资超过1千万,是较为典型的园林式学校,光就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程度足令我们叹为观止。

在所参观的九所学校中,我认为给我了最多发现和启示的却是上海北郊学校和江苏洋思中学,尽管这两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规模和层次根本无法与上面四所学校相比,甚至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是上海学校,奉贤中学占地314亩;北郊学校占地仅9亩),却又都不约而同的在“小处”作起文章,建立独具创意而又鲜活灵动、蕴含理性与睿智的校园文化,让每一块空地都有教育内容,每一面墙壁都能有语言,使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郑杰校长认为:学校的变革要真正的发生需要两项前提:一是导向,二是动力。学校的文化是变革的导向,只有重视文化的塑造,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学校才能向即定的目标前行。

所以,北郊学校的“重建”计划重点在构建“现代学校文化和现代学校制度”。北郊学校特别注重学校文化建设。郑杰提出“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领导者”的全新管理理念,建设完善规范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在重建现代学校文化方面北郊学校最为突出的有五个亮点,特别值得我校关注:

(一)、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学校文化的核心

(二)、运用各种方法,加速共同价值观的内化

(三)、充分借助各类文化载体,共创学校文化个性

(四)、精心设计学校形象,体现浓郁的现代意识

(五)、诚心关注员工人生,提高员工幸福感

学校文化是长期演进、积淀的结果。各类文化载体的活动充实了学校文化血肉,并使学校文化富于个性。他们希望北郊学校的学校文化是现代的、人性的、开放的、自然自足的,就如同“草根”(他们的校刊名),虽默默无言,却蕴涵无限生机与活力。他们放手发动员工共创这一学校文化个性。校园文化社团组织达30多个,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各年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参加相应的社团组织,目前员工入会率高达97%,真正体现了师生员工是丰富校园文化的创造者。

学校形象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学校确定专人以价值观为依据设计学校形象。首先是校舍形象。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精心安排了建筑样式、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的格局,不求豪华,而使用廉价的材料追求明亮与简捷,凡装修过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值得玩味的细节,传递出强烈的现代感。

其次是其他文化产品。他们将网页、橱窗、校标、宣传册、奖状、校刊、告示栏、书面通知、喜报、名片等物均纳入了形象设计的视野,共同体现学校价值观。

郑校长认为更重要的形象展示在于员工的行为态度。他要求员工拥有四种基本气质:德性、教养、敬畏、思考。等等这些,正与青岛三校和奉贤中学相反,从小上做文章,从校园文化上大手笔、大写意。

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的还有洋思中学,洋思中学位于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是一所村办中学。1980年创办,当时只有5个班,两排平房,15名教师,大专1人,40%是代课教师。发展到现在的面向全国招生,成为拥有固定在校生3000多人的全国知名学校。

走进面积并不大,但却到处姹紫嫣红,风景如画的洋思中学,硬化的道路纵横交错地穿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银杏吐叶,绿草如茵。大门口北侧造型奇特的大雕塑,无论从什么方位看,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大大的问号下面就是一本翻开的书,我想这也许是洋思文化的一个反应吧。在整个校园,随时可以看到一条条醒目的标语,道路两旁,教学楼正面写着:“你一定能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抬头走路”、“洋思是大家的”;在学生宿舍门口两侧的墙上写着“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甚至于在浴室可以看到“学会洗澡,提高素质”;在宿舍可以看到“学会睡觉,提高素质”;在餐厅可以看到“学会吃饭,学会关心他人,提高素质”、“文明宿舍”、“文明餐桌”。学校的橱窗里有时事政治,有体育、娱乐方面的新闻,有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波澜等等,道理的灌输,知识的传授,情操的陶冶,也是无声的管理,在整个校园内都是实实在在的语言,就是这些朴素的语言在每天的生活中影响和教育着每个孩子,这正印证洋思中学的“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理念,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其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现代的教学理念,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

在没到洋思之前,我一直认为“先学后教,堂堂训练”仅是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严格的时间界限。通过听报告,听课方知,“先学后教,堂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前瞻的教学思想,其实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这里的“先学”就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的有关要求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自学的形式可以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做与例题相关的习题等。“后教”就是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掌握学习情况,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发言等方式来解决“先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所学内容有疑难的学生相互合作,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当堂训练”就是达标检测,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作业。可以看出,在洋思的课堂上,有一条非常明晰的主线,就是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

如果把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比作一面旗帜,那么它的管理就是一位勇敢的旗手,从洋思的管理档案以实地考察情况,可以了解到洋思中学严明的责任制,洋思以常规管理要求为准则,以教学为中心,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各项工作管理考核评比奖罚制度,逐步形成民主、科学严密的调控机制。既有备、讲、改、辅、考的过程管理目标,也有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指标,更有学生德育、教师业务进修和传、帮、带的工作要求。考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洋思实践教学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他以从提高洋思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改进考试方式,控制考试频率,讲究考试效果。另外,洋思中学每人都有一本考核簿,功过得失逐一记载,据此量化打分,以分计奖,奖罚分明,这样敢抓善管,把制度规定中的教学全程、常规,逐步内化为教师学生的习惯尽快形成了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洋思中学的管理制度非常详细,从各班学生进餐厅吃饭的时间;去操场做操的路线次序,午休不准脱衣入睡,洗澡的次数时间,上多媒体、体育课、音乐课等排队入场,都作了无微不至的规定。在洋思中学集合排队是学生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可以说,看不到课间追逐打闹的学生。严格要求的军事化管理,把那些学习与生活上懒;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差的“教不好的学生”强制性的管理起来,统一的制度要求;大量的补缺补漏学习时间,人盯人的层层包保与竞争,将“教不好的学生”教好,而洋思和北郊两所学校成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招收“包子生”(即我们所说的“差生”、“学困生”)。

当然,洋思中学还有他的“培尖补差”“以生定教”的战略及为人师表的校长作风,还有很多特色,也许就是洋思的这种特色管理和特色的背影下,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实际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理解学校的教学与管理,那么只有学校教学和管理双管齐下,且二者在特定的背景下相辅相成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功,而洋思中学做到了,所以它成功了。这一点也是我此次考察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以前一直以为媒体介绍的“洋思现象”多少有些离奇,只有真正走进它时,我才真正的认识到,“洋思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努力,只要我们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做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师评价及激励机制、细化管理制度,我们也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洋思”。

四、对今后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这次学习与考察活动的所闻所见,对于我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洗脑和充电。我带着疑问在观摩与取经与找到答案,对照我校的现状在实地考察中,时时都在思考如何加快我校的发展,缩短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回来以后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也在对照与比较中苦苦的思索,想了很多:

1、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品味,优化育人环境。

本次所考察学习的九所学校都无一例外的打出了“文化立校”的旗帜,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各自不同,但却各有过人之处。反思我们目前的学校现状,虽有文化,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残缺的,教师团队缺少共同的价值观,学校许多倡导与决策教师很难及时认同,人际关系紧张,官本位思想严重,学习氛围不够,我想这都是我们没能抓住文化建设这个纲。学校是一个培育文化的地方,而今我们书山题海,加班加点、封闭高压这些都恰恰缺失了文化,我们的一些评价制度,又诱导老师们不得不搞书山题海和加班加点,实在是一种悲哀。

我想,对于我们学校,今后必须要精心打造好学校文化,要用健康、激励人的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各项事务,做为学校发展的导向和真谛。文化建设虽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淀与生成,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校内群众性文化团体的建设。随着不断积淀的文化的生成,学校特色将日益明显,学校将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因为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

2、科学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把科学、严格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与所参观的学校相比,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某些具体操作要求上还不够细化。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要结合我校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扬民主重新审查制度各项制度及要求,如骨干教师和星级教师等级评定制度、课程结构设置优化制度、尝试调整教师分配机制,利用活工资部分,初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打破平均主义和职称工资级别终身制等不利于教师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尝试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正如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所说:“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决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怎么样才叫做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是教师讲完了、讲清了就行了,只有学生学会了才算完成教学任务。”

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都应教什么?不少教师在教什么的问题上依然是抓住大纲、教材中提出的重点内容反复讲,其实质仍然是“以教为本”,未必适合学生的需要。“以学为本”则不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随机点拨,即便重点也不是教师包办,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基本过程一般是:揭示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加强督查,为后教做准备;运用多种形式帮学生释疑解难。对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尽量不教。即使是大部分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也不一定是教师直接教。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也可以让学生讲,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必重复;学生讲的不完整,教师补充完整;学生讲错了,教师给予更正。

我仔细研究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觉得实施前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好训练。就训练时间安排而言,可以集中训练,也可以边学边练、边教边练。就训练形式而言,可以是口头训练——开口说一说;可以使操作训练——动手做一做;可以是思维训练——动脑想一想;也可以是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单项能力训练。当然,最常用的训练还是当堂作业。就课堂作业而言,一要保证时间,二要严格要求,像考试一样完全独立作业,快节奏保质完成,让学生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不会流于形式。教师讲的时间根据疑难问题的多少而定,疑难问题多,讲的时间就多一点。课堂结构总体说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段式,但是具体运用还要根据实际而定。多数课还是学生学一点,教师教一点,学生再学一点,教师再教一点——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不尽相同。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4、改善教师工作和学习条件,立足校本培训和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综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初步打算是做好以下工作:抓好学历补偿教育、苦练教学基本功、增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等,前期首先要设法改善一下教师平时工作和学习的环境,由于我校地处偏僻,交通信息不便,教师能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初步设想是,想先争取一点资金给老师建一个电子备课室,让教师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加强学习和教学准备,提升自身素质。

其次是要积极立足校本教研和培训,加强教师间的横向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准备尝试洋思中学的做法,鼓励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高带低,缩短青年教师的成熟周期。

最后,校长、教导主任坚持天天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新教师一上讲台就不走弯路,从而保证了学校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