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目标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设计

第1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都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有些学校却不能达标,即课程设置不具备科学合理性,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也达不到预期标准,无法满足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有些高校虽然安排了相关的实践课程,但是实践时间较短,也不能落到实处。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就会面临诸多困难,最后不得不放弃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如果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不仅会阻碍高校的稳步发展,还会对国家的教育资源造成浪费。

(二)高校盲目扩招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考扩招成了一大趋势。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艺术设计人才也一样。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可知,近20年来,我国某美术高校的招生人数一直在不断扩大,已增加了将近30倍。高校扩招会促使艺术设计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增长,为社会提供了更多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但倘若高校不结合社会供需的实际情况进行盲目扩招,就会导致大量问题的出现。比如,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某高校进行了扩招,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备,该高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了严重下降,学生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

(三)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现代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足,是阻碍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取得进展的因素。现行教学大纲中的套话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缺乏现实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仅仅是烂熟于心的纸上谈兵。另外,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以及实践机会也十分有限。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高校美术及艺术设计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即教学内容空泛、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手段落后以及课程安排不合理。另外,在许多高校,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大多只注重学生的技巧培训,而不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致力于做学问,不及时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革新,过度追逐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就会面临诸多问题,遇到教学瓶颈。

二、发展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相关措施

(一)课程设置要连贯在设置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教师应将课程的连贯性放在突出位置,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时,要加强其理论、专业、设计以及造型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学校还要及时把握市场最新动态,将教学与市场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或者通过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举行画展、设计制作展或摄影比赛等,来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想象力以及表现力等,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科技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协同发展,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软件的相关应用原理,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学校要优化设置课程组合,保证课程的连贯性,节省教学成本,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高校在开展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要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世界流行时尚文化中,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转变教学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广阔知识面的综合型人才广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转变教学观念,结合不同专业的基础教学和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艺术潜质以及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品位得到大力提升,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另外,学校还需对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专业课程安排,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并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相信依靠这种方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高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要取得持久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而创新需要我们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创新能力。对于高校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创新性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的艺术元素进行想象和组合,通过再创造所呈现出来的新的、合理的、完整的形象。对此,在上专业写生等具体课程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功底之后,适当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想象,并将其作为考察的一部分。具体的创新内容既可以是空间上的创新,也可以是构图上的创新。此外,教师要合理把控学生的想象,避免他们走弯路或不切实际的创作,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及时予以肯定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创新的水平。

(四)完善教学内容美术院校需结合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宽,即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点,提供给学生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通过学习其他课程或办讲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就会得到深化,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便会随之得到提升。另外,教学内容的设置需具有针对性,即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索,变之前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技巧、技法只是帮助学生完成绘画或设计的工具,艺术设计学习的真正核心应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综合型艺术人才。最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结合自身实际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艺术观。

三、结语

第2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 目标设计 小学

自从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和以前相比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新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要求音乐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小学并没有把这一政策加以落实,因此小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上就要把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的设计与改革。

一、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主要分为两类,即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布鲁姆将人类的目标依据分为三种,即认知,情感,动作。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理论依据就是参照人类目标分类理论所制定的。这三种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另外心理学家马克杰也针对人类目标理论将人类目标理论划分为两种,分别是测量行为目标和观察行为目标。针对马克杰所提出的理论,具有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2.适当的情境与实现条件。3.目标标准。4.动词的表述和应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现实依据

小学音乐课程 的教学目标应该依照国家关于音乐课程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在规划教学目标时,要在学生价值观的认知,音乐教学方法与过程,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进行着手。

二、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与解析

(一)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和方式的目标设计与解析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音乐的美感,所以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内容进行分阶段教学。音乐教师还要认识一点的是,小学生进行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音乐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这也是音乐这门特殊学科的特点凸显。

关于通过对教学过程中课堂方法和过程的改革可以让小学生达到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个人情感充分展现的音乐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针对课堂内容对课堂环境进行创设,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认为学习音乐是一桩乐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音乐课堂情境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创设,不能照搬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小学音乐教学技能和知识点目标设计与解析

小学音乐要把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体现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点是依照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的。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教材中要求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传授。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技能。把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学生即兴创作,欣赏音乐的能力加以培养。

(三)小学音乐教学价值观与情感目标设计与解析

文章上文提到,人类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部表现的形式得以展现。同样的,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关于知识的具体活动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加以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外部表现的形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的反应,这也对学生的音乐心理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在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参考中都有一定的提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关于此目标的培养是站在音乐教师的角度进行阐述的,提示内容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上述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的编写,做到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来的音乐教学目标,才能对学生学习音乐有帮助。

三、影响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因素

(一)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教材的选择

音乐能力的培养的黄金年龄段就是学生接受初等教育的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总体来讲有两个特征,分别是:顺序性和阶段性。在关于小学音乐目标设计上应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来进行选定,如果制定出了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课堂计划,那么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就很难实施。另外关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进行选择。在小学阶段,学生共同的特点就是,爱玩,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小学音乐教学有着多层次的特点,这正是符合了小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目标实现,也是依靠教师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所达成的。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小学生内心活动,总结出规律,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特长

小学音乐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和设计者,教师在音乐课堂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小学音乐目标的设计中,音乐教师应结合自身特长,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乐意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够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发挥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教师要谨记一点,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领导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只有做好了引导工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小学教师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制定,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小学教师对其加以充分的利用,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第3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资源、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在终身学习的今天,远程教育成为人们吸取知识的首选。远程教育模式实施的重中之重是网络资源的建设,网络资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远程教育的实施效果,在传统的面授教育中,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在远程教育中,我认为教学目标一样是网络资源的设计依据。

现今教学设计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布鲁姆的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为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和情感学习领域目标。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在教学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总方向。这其中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下面我们就依据教学目标的网络资源设计进行一一分析。

1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现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离散数学》第一章集合及其运算为例进行相应层次设计应用进行分析,本课程资源建设形式为网络课件。

1.1 识记、理解的基本层次

这一层次目标也是在传统教学中最普遍追求的目标。在本章内容中有三个知识点: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容斥定理。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学习资源构建,首先有文本资料供学习者自学,在文本中采用了超文本技术对难点进行特别讲解,方便不同程度学生的选择学习。对于自学有困难的同学还有名师讲解的视频资源可供学习者反复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突出了本章核心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资源使用。

这一层次在网络资源设计中也比较容易实现,几乎可以用传统的面授课形式资源来完成,类似书本的文本资源、教师面授的视频课件,再辅以各种可以刺激视听的资源,完全可以实现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要求。

1.2 运用、分析的应用层次

这一层次要求学习者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把复杂的知识分解建构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本章内容开始处设计了本章导学,在导学中详细阐述了本章的学习目标,让学习者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并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的安排给出了建议,通过导学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要求和应用分析能力,培养学习者依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方式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这些都是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学习能力。

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本章中体现在:了解基本内容之后,课件通过“实例”对知识点中易混淆、不易掌握的概念进行分析,如本章中的“属于”和“包含”两个概念的区分,帮助学习者的深层掌握。继而通过“常见问题”和“典型例题”让学习者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通过“详解”了解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在这种比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遇到问题是,可以进入“我要提问” 与同学开展讨论,在互助学习中解决问题。也可以向主讲教师、主持教师发电子邮件等,争取尽快解决疑难问题。这样学习者的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资源建设者通过传统的文本、模拟的面授课视频课堂来完成课程基本知识点的传授,然后通过“典型例题”、“我要提问”、电子邮件等方式弥补网络课程的互动欠缺,帮助培养学习者对于相应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导学、设定学习目标、提出学习建议逐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靠做几道题就可以实现的。在这里例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都是很关键的,如训练学习者的分析能力让其透彻地分析和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1.3 综合、评价的创新层次

这一层次目标要求血蜘蛛能将所学知识各部分创新组合,构建一个完整体系,能对资料做出价值判断,有创新能力评价能力体现在内容学习完成后,学习者要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检查自己对基本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如果能正确应用集合的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表示一个集合,能正确使用属于和包含符号,能判断一个元素是不是一个给定集合的元素,判断一个子集是一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还是元素,说明你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可进行下一知识点学习。这是一种简单的自评方法。但仍缺乏对学习者全面的综合评价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在此教学目标指导下资源建设不易实现,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表现有: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或解题方法;能按自己的观点对学习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能够自己设计方案,解答一些实际问题等。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设计者自己要有开阔的眼界,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如:突破常规的思维、独到的见解这需要资源设计者首先要给学习者呈现出精妙的、独特的、打破常规的方法,而当学习者有这样的创见时,辅导者能够及时给与肯定、赞赏和指点,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出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这个目标不只在网络课程学习中是个难点,在面试教学中也同样是难点,是我们教育界的难点。希望资源建设者在这一目标上能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索!

2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实验课、体育课、职业培训、军事训练等科目中,这常是主要的教学目标。此目标在网络资源建设中在技术表现上有一定的优势。下面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数控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间歇运动机构为例。

本章课程内容主要学习常见间歇机构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本课程资源采用了三分屏课件形式,教师讲解配合文本资料进行课程内容和工作原理介绍,如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文本,图示教师进行讲解,然后配合FLASHI动画资料对其结构、工作原理进行演示讲解,利用flash技术设置了播放、暂停等功能,使其工作流程展现更加清晰,学生更易掌握和理解。在讲解棘轮组成构造时,FLASH课件采用热区技术,使学习者在自学时更加容易掌握各部件的功能作用。

另外如专科公共基础课《英语I》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1100左右的常用词汇和若干相关的常用词组及基础语法知识;能够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够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条等;能够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本课程资源采用三个步骤。

词汇认知:此页面提供单词发音、词义解释、例句以及相关词汇练习图标,点击相应图标就会弹出教师讲解小屏。课文理解:本资源提供多方面的学习帮助,如课文朗读,相关词汇组、语言要点解释,课文翻译,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等,并特别设计了开放课堂,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难点学生有问题时只需点击相应图标就可以弹出帮助窗口进行专项讲解。听说读写模块化练习:练习内容包括语言点练习、阅读练习、听说练习和写作练习。听力材料先让学生听、再跟读、然后进行情景对话,有些对话还辅之以录像片段,让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大部分练习的反馈除参考答案外,还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给予相应的学习提示。通过这样对各种知识点的详细讲解,配合各种听说练习,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说的训练存在欠缺。教学活动应采用能够实时互动的方式进行,如QQ群的多人语音方法,弥补了教师无法实时对学习者的口语予以及时指导的欠缺,这样就可以实现口语操练和交际能力训练,交际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重的目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这一目标需要通过活动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实现,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态度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表现出的情感指向,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是人们判断客观世界的标准。

以奥鹏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现代远程学习概论》为例,本课程是奥鹏教育学生的入门课程,可以帮助新生了解奥鹏教育的特点、学习方式等。课程资源在设计中形式多样,有视频、有游戏、有问卷调查等。在“远程学习的自我准备“一节,通过对各类学生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问卷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还设计了“认识同学”环节,让基于网络的学习者并不孤单,让学习者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网络资源与工具使用”一节内容,让学习者掌握搜索引擎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使学习者提高了学习兴趣,增长了克服困难的决心。

但这资源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使这一目标的实现出现瑕疵,在单元活动中设计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但对于问卷回答内容的反馈却缺乏科学性,只是通过技术验证,只要问卷有内容即可通过,而没有让专人对问卷内容进行评阅指导,让有的学习者敷衍了事,这样我们希望学习者实现的科学性、严谨性不但没有实现,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虽然技术在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很多内容还需要有聪明睿智的导师来指导实现。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相应目标在网络资源中的实现方式评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资源的质量高低,取决于其在设计前,是否有明确细致的教学目标分析,相应目标是否在设计中实现,教学目标就是网络资源的设计依据。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章伟民.全球视阈中的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袁昱名,施建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理念、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10

第4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1.教学终极目标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按制造工程师要求培养工程应用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工艺方案的制订,工艺路线的确定,常见的工艺问题和解决办法及工装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勤奋工作,吃苦耐劳的意识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为适应机械制造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下位行为目标为了实现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章节的学习开始之前,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行为目标,以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结束之后,能够实现教学终极目标。以第1章《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基本知识》为例,在章节开头,提出了“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工艺规程制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步骤和原始资料”等五条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章节学习目标构成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终极目标。3.关联与整合教学终极目标与下位目标之间存在着“总—分”的关系。同时,各个下位行为目标彼此之间也并非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甚至前后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目标整体。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终极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章节下位行为目标的实现,各章节中,后一章节行为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前一章节行为目标的实现。各章节行为目标之间形成一种递进关系,在递进实现的过程中一步步接近并最终实现教学终极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横向分解

1.知识目标主要指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结束后对本课程领域各种现成知识的识别和再现。具体而言,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第二,准确陈述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第三,准确陈述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熟练陈述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中的相关技术规范;第五,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及相关先进制造技术。2.能力目标主要指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要求。具体包括:第一,熟练完成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的方案设计;第二,完成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第三,运用图纸准确表达设计思想;第四,规范编制设计说明书。3.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第二,观察与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等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指学生在结束该课程学习后,在兴趣、态度、理想、欣赏、适应方式及价值判断,价值组织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包括三点:第一,提高人际和交流沟通能力;第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第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与挫折的信心。5.职业道德与素质目标主要涉及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所应具备的职业理念与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养成积极思考,从实践中学习的习惯;第二,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工程资料的能力;第三,具有工作效率和质量意识;第四,具有绿色制造意识。

三、教学目标的表达

(一)目标表达法

教学目标的表达直接选择内容和经验提供依据,并为教师组织课程与教学实施和既而进行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基本准则。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行为目标的表达方法、表意目标的表达方法以及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采用行为目标表达法,该表达法包括以下四个因素。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完成教学所预期行为的行为人。行为目标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虽然很多时候书面上省略了主体词,但观念上应明确是学生。以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知识目标的第一条为例,“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虽然省略了行为主体———学生,但该目标在表达时明确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阐述。如果该目标表达为“教给学生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就是不恰当的。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陈述”、“完成”“、编制”等。3.行为条件行为条件又称行为情境,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是目标表达句中的状语。例如“运用图纸准确表达设计思想”这一目标中“运用图纸”就是行为条件。4.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熟练完成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的方案设计”这一目标中的“熟练完成”,再比如“规范编制设计说明书”中的“规范编制”,都是对行为表现程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表达的两类基本方式

1.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又称为达成性目标,指通过一系列指导,期待在学习者身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包括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对特定的对象发生兴趣等。例如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知识目标中“准确陈述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准则”就属于结果性目标。2.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不是以学习者表现出某种变化为直接目的,而是期待学习者自身产生某种特定内容的体验。例如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再比如职业道德与素质目标中“具有绿色制造意识”、“具有工作效率和质量意识”,均属于体验性目标。

(三)教学目标表达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表达,需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1.整体性原则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由教育宗旨决定,包括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内容目标四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课堂教学中具有操作性的目标,主要是学科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依据整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表达应体现教育宗旨,以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为基础。2.明确性原则在进行教学目标表达时,必须对学习者通过每一项从属知识和技能等的学习以后应达到的行为作出具体、明确的表述,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表达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必须清楚、明确,合理且可操作。

四、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具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侧面。其一是学生中应当发展的行为的种类———行为侧面;其二是表明这种行为赖以实现的教育内容领域———内容侧面。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也就是从教学目标的行为侧面和内容侧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依托于一定的教学内容表达。判断教学目标实现与否,首先要评价作为内容所选择的事实、技能、知识,学生是否实际地掌握了,如典型零件工程设计课程在每一章讲授结束后,都会布置给学生一定量的作业,以期加深学生对所讲授课程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再比如,教师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和工程应用等内容,定期在课内组织讨论,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课堂讨论表现,判断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从而推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二)学生行为变革情况

第5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有学者明确指出:“从根本上说,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指挥,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开拓未来。” 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点,目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着眼于教师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更新,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帮助者,也是学习过程和知识创新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更是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发现者。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不再是要学生学会,而是要指导学生会学,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受到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如:1、赋予历史课太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职能,特别是思想教育功能。2、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缺少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在新课标下制定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进行呢?

1.新课程下教学目标设计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目标,忽视其他目标

原来的教学大纲只强调对人、对国家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在新课程中融入了对己、对世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在新课程中主要表现为“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等,这是历史教育目标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然而,有的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附属物,视为可有可无,结果是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分类目标,不可有所偏废,既要注重知识目标,更应重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具体的每堂课中,教学目标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2.新课程下教学目标设计不能以内容目标代替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学生在某一部分内容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但它不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课程中的“内容目标”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3.新课程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适时地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消除教学中的疑惑。其次,教师应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向教师质疑,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并通过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敢疑、多思、深思的学习习惯。再次,必须联系学生自己实际,让学生懂得自我教育、自我规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只有方法灵活多变,才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调和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4.新课程下教学目标必须要针对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状况不断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确定后应用于实践的收效如何是教师在课后首先要确定的,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做出调整。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调整目标,甚至不同班级上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不同,不可以用死板的目标衡量每一个学生。

第6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 《牛津初中英语》 不同课型

一、引言

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13年,亲身经历了《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三次改版。每一次的改版都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与新课程标准越来越默契,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有的放矢。然而,正如很多研究者总结的那样,教学目标设计的现实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本文拟以《牛津初中英语》新教材9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列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实例,并辅以相关的教学目标设计原则进行解释。

二、教学目标设计基本原则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出发,充分考虑学情,以学生为目标主体,用规范、具体的语言叙写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标准中说明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五个方面: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初中学生因其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英语学习的水平和能力出现差异甚至分化。叙写教学目标时,应明确主体、行为、评价方式,避免笼统、泛化。下面将通过具体的课型论述如何运用这些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三、不同课型的教学目标设计

按照《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单元安排以及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每个单元大致有以下几种课型:口语课、阅读课、语法课、听力课和写作课。下面笔者将列出这几种课型的具体教学目标,并做相应理论联系,希望能为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举一反三的参考依据。

(一)口语课――Comic strips & Welcome to the unit

1.全部学生能认读重点语言点,语音正确,并能理解这些重点语言点。

2.90%的学生能用所学词汇扩展成句子,互相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

3.70%的学生能主动并流利地谈论喜欢或不喜欢的职业;30%的学生能比较中美职业偏好的差异。

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英语说的技能的要求包括:就简单的话题提供和交流信息,乐于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逐步掌握倾听和呼应的技能,有效询问信息,获取帮助。在上述教学目标中,目标主体通过“全部”“90%的学生”等得到明确,并通过不同的百分比来体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例如最后一个教学目标,考虑到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会觉得本课学习内容难度不大,因此增加了教学活动中分析的难度,同时也是对文化意识的渗透。语言知识、说的技能都在上述目标中表达得很明确:“课堂上能读出重点语言点”,就意味着学生需要课前预习,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策略、认知策略的培养;“互相描述”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主动地谈论”则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Welcome to the unit作为单元的起始部分,通常难度不大,在语言知识、说的技能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内容做适当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方面的扩展。

(二)阅读课――Reading

1.全部学生能运用语境猜测出较难或陌生的词汇,并准确认读,理解意义。

2.全部学生能通过阅读新闻报道,以填表形式获取四位杰出人物的工作及其特点。

3.全部学生能运用课文中获取的部分语言点描写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适合的职业;60%的学生能完整表述,用语准确,并在交流中获取他人的自我描述和职业偏好。

4.大部分学生能了解爱岗敬业的重要性;40%的学生能对人物及其工作发表看法。

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读的具体要求包括: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这在上述教学目标1、2中均有所体现。初中英语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阅读策略,如略读、找读、猜测词义、理解细节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大量阅读帮助初步形成语感从而乐于阅读。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体裁,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文化意识方面的联系,如上述目标4中所示。

(三)语法课――Grammar

1.全部学生能通过观察、归纳,学会并使用并列连词and、but、or和so连接句子,并意义正确。

2.全部学生能通过观察、归纳,学会并使用并列连词both...and...,not only...but (also)...,either...or...和neither...nor...填空和改写句子,并意义正确。

3.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本课词组介绍一位同学,描述其性格特征和能胜任的职业。

语法教学曾是我国英语教学的重头戏。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教师越来越注意到两个问题。一是比起由教师来教授,由学生来发现语法规则会更有效。例如本课语法规则就更适合由学生来观察、归纳,如目标1所示。二是语法学习重在“用”,在语境中学语法、语法为语言表达服务是教师在上语法课时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如上述目标3所示。当然,不是所有的语法规则都容易发现,教师也不一定都有充分的语法示例,必要的时候应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语法教学。另外,本课语法内容的局限性,使得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联系在这个课时不容易展开。因此,教学目标设计主要还是围绕语法知识、语言技能展开。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以实际教学为出发点,不必拘泥于将课程标准中的五个方面在教学设计中面面俱到地体现。

(四)听说综合课――Integrated Skills

1.所有学生能听上下文猜测词义,认读并理解重点语言点。

2.所有学生能从听力材料中获取信息,完成填空练习,至少90%正确率。

3.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十二生肖、星座和性格的关系,50%的学生能说出它们的区别。

4.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本课词汇和信息谈论自己和别人的性格。

课程标准中对初中毕业生听的技能的要求包括: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听力教学是帮助学生将听到的语音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其中既涉及语言知识又涉及听力技能,如上述目标1、2所示。听力教学都必须包含这两部分内容,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听,提高接收、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英语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在上述目标2 中,“90%正确率”使教师易于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助于教学评价和反思。在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听力内容,增加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教学,或适当提升学习任务的难度,体现层次性,如上述目标3所示。

(五)写作课――Main Task

1.所有学生能准确认读重点语言点,理解并能用于描述某人的性格和能力。

2.所有学生能列出观点,并用事实支撑观点。

3.大部分学生能结合实际写一封推荐信,在信中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并列连词,书写符合推荐信规范。

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写的技能要求包括: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培养写的技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听、说、读而言,写的过程既需要充分的词汇、句型,同时又要将自己的思想进行逻辑整理,组织成文,是较难获得的一个技能。为了能使学生在初中毕业时达到课程标准中写的技能要求,教师需要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精心设计每堂写作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乐趣和习惯。

【参考文献】

第7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摘要: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成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学艺术。教学的方法很多,不会定于一,也不需要定于一。每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独到的本领。我明白:借鉴和学习优秀教师的方法、经验,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过程设计

我从教已经二十八年了。二十八年来,仅有五年因为工作需要上小学数学外,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虽然课上得不是很出色,却有很多学生分班时都舍不得离开我,分到其他班去,又非要跑回来做我的学生,教育教学成绩在同行中也是中上乘的。

回顾二十年八来的教学生涯,我对自己的语文课的评价是:自己教得比较满意,学生学得有效果。下面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的。

一、我是这样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

通常我先进行课前分析,然后设计适合自己和该班学生水平的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遵循以下原则:

①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科知识能力系列的规定以及单元目标意图——教材分析。

②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适合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表达能力和水平、教学应变能力等,不搞花架子——教师的教学艺术。

③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达到的,不好高骛远。

因为我明白:别的教师的课上得再好,她不是我,她的学生不是我的学生,适合她和她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手段,不一定适合我和我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手段。自己的课是自己上的,一切都应当选择自己能拿得出手的、自己会的、最得心应手的东西,才能充分地展示自我,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艺术化。自己生疏的,勉为其难的地去上课,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一定会获得好结果。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遵循以上原则,以学科知识能力、单元目标意图,老师的自我和本班学生的自我来设计。

例如:教学3.《桃花心木》课前分析;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查找和展示桃花心木的相关图片,学生朗读理解能力很差,有含义的句子教师引导后不能理解的就只能直接讲了。因此我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拟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感悟种树人的话改为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交流探讨过程。

二、我的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是教什么——教学目标设计,怎么教——教学过程设计,为什么这样教——什么样的教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这是把形式化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

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遵循:

1.教学过程的大体环节。即:①导入课题;②体验发现;③迁移巩固;④评价反馈。

2.设计适合自己和该班学生水平的教学过程。

我个人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适合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表达能力和水平、教学应变能力等的教学艺术化的具体过程,是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能跟老师学为我自己会学的具体过程。因此,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有自己的个性,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自编自演的剧本,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个人所长,变枯燥单调的教学为生动活跃,吸引学生乐学、要学的兴趣,最终达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如教学第3课《桃花心木》本来是设计利用多媒体播放桃花心木图片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的,但恰好遇着这天没电,多媒体无法使用。就只好利用班上一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而伤逃学归来,让学生讨论父母外出打工说明什么道理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同样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深刻的道理并不是在重大事件中才存在的。又如,我根据自己朗读课文常常能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实际,因此范读课文就成了我的语文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选项和特色,精读课文就根据自己范读课文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范读课文的意境中领会词语的意思,趁热打铁地体验、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各种深刻道理。略读课文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并在自我朗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学生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想。

3.采用不同的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8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对策

小学语文新课程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即“三维目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年龄还小,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备课时直接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或者直接在网上下载;有的对于如何设计教学目标缺乏理论认识,虽重视但表述模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导致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教师就把课堂放给学生,对学生听之任之,学什么由学生决定,这种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有的教师还认为上课是不需要目标的,只要把全部的知识点讲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没有目标,教学就是无效的。

2.行为主体错位

教学目标考量的是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的行为变化,所以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使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等,这种表达方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使”“培养”“引导”这些都是对教师行为的表述,这就把教师当成了行为主体,是不正确的。

3.目标陈述过于笼统、抽象,缺乏观察性、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用来指导和评价教学活动的,所以行为的表述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易于评价的。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掌握”“认识”“理解”等比较笼统、抽象的行为表述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之后预期结果的具体程度的描述,这种表述操作起来缺乏指导性,评价起来难于操作,课堂教学将很难实施。

4.预期结果表述过于空泛

通过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试图达到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可实现、可测量的。所以,教学目标的表述非常注重明确性和具体性,不能过于宏大和空泛。然而有的教师常常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这类目标过于抽象,仅仅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根本做不到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准确衡量。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利用行为目标表述法,它包含四个要素:学习者、行为、条件、标准。

1.学习者

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时,主语是学习者,例如,写明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它所描述的是学生学习后的行为结果,而绝非教师的行为,例如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使学生……”“让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教会学生……”等,这都是错误的。规范的教学目标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主语是学生,例如,“学生能列举……”“学生能指出……”“可以背诵……”“可以说出……”等描述。这个模式关注的是学生的行为变化,如果教学目标用教师的行为来描述,就会变成教师完成了教学行为,教学目标就达到了,这完全是根据教师的行为变化来判断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不是学会和掌握了该知识。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该教学目标才算完成。

2.行为

行为是指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检验的行为,这个要素是目标表述中必不可缺的。它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变化来表明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是怎样的。有了行为要素,教师才能通过观察学生的具体行为变化,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完成。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宾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如“列举”“背诵”“说出”“指出”“说明”等,宾语是学习的内容,如“比喻句子”“课文内容”等。教学目标应使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避免使用“知道”“了解”“掌握”等这种模糊、笼统、难以观察和测量的描述内部心理的动词。例如可以将行为表述设计为:“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能背诵文中的第三自然段”等等,这些表述就是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

3.条件

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

(1)信息因素(教科书、工具书、资料、笔记、手册、表格等);

(2)人的因素(个人独立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

(3)环境因素(空间、气温、光线、室内外、噪音等);

(4)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5)设备因素(工具、图纸、计算器、说明书等);

(6)问题明确性因素(提供什么刺激、刺激量的大小)。

在描述条件要素时,要注意不能把教学顺序当做行为的条件。例如,“阅读完第三自然段以后,学生能……”这只是教学顺序,不是行为的条件。

4.标准

第9篇:教学目标设计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设计 误区 措施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方面,而教学目标居首要地位,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误区

(一)三维目标分离。

课程目标是三维的,但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联系,相互渗透,而不是各自分离。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三维目标分离。例如一位老师对苏教版第三册《夕阳真美》这样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该教案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块加以描述,看似条分缕析,实则割裂了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应该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在过程和方法中充分体现。

(二)目标主体错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从学的角度而不能从教的角度来表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引导学生……”存在主体错位,“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根本上有违“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目标表述模糊。

当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要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不同维度和具体要求,运用概括、明确的语言准确表述。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类: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知识和能力”维度应尽量使用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使用“背诵”“辨认”“区别”“概括”等动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大多要使用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往往是“感受”“养成”“树立”,这些动词往往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因而在表述时,要明确具体的方法、途径。例如“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这样的目标设计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在表述时,可以这样写:“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是认识、理解还是掌握或运用,要有明确的尺度,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例如语文课本上田字格里的生字是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运用。绿线内的生字是二类生字只要求会认读。有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对生字的掌握表述得比较模糊,笼统地写成“学会本课的生字”,这样的表述没有明确学生对一类字和二类字不同程度的掌握。

二、走出误区的有效措施

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如上误区必然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就是要优化教学目标,走出目标设计的误区,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一)以《课标》为依据,呈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我们应特别重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明确语文课程的地位、任务和标准,落实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方法,探究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做到高瞻远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年段目标,具体到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

(二)以文本解读为重点,展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对于教学至关重要。备课中文本解读是前提,只有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制订《大禹治水》的教学目标前,只有通过反复研读感悟大禹治水的千辛万苦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才能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明确“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如果不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精神世界相对接,那么教学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但要从自己的角度解读文本,还要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重点研究文本在孩子眼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是与他们生活实践相结合,哪些与他们情感世界相通,哪些是他们感到陌生和困惑的。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并寻找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路径。

(三)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可见,制订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本,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对战争革命年代的人和事比较陌生,在学习《的扁担》前,我请学生预习课文,说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文中“同志”“会师”“粉碎敌人的围攻”“斗笠”“记”这些词不理解,因而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有的放矢,明确教学目标的掌握尺度。

在课改中出现种种失误,是前进中的曲折。只有正视失误,及时作出调整,走出目标设计的误区,在教学活动中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解读文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优化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