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学前教育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培训总结

第1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 信息素养 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时代下的幼儿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教育者,更是幼儿学生知识资源获取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幼儿教师通过对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引导了幼儿学生开展学习,开发智力,创设优质的教学环境,充分运用图形并茂的教学方式授课,实现了与幼儿学生之间的亲密互动。幼儿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展现了学前教育中幼儿成长的教育理念。因此,对其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当下,国内已经有超过一百五十八所高等院校设置有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学前教育进修的学生人数高达几十万人次,再加上在职幼儿教师约有一百五十多万人,规模庞大的幼师队伍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加大了难度。国家政府为完善社会法律,专门针对幼儿教师培育问题提出相应法规:必须完善学前教育培训体系,逐步满足师生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和实质需求,三年内实现10000名幼儿园园长或模范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全国各地教师和园长专业培训时间需控制在五年以内。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速度加快,国家政策扶持,幼儿教师需抓住机遇,努力将专业提升的契机落到实处。即便当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有了众多理论支撑,包括了十步调查法,信息搜索过程。混合培训等模式,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相对低下的现状,还需要政府,高等院校,幼儿教育机构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此,本文提出了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互穿插的新型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互穿插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理念

2.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针对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并在教育部和各地区教育厅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

2,.2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幼儿园内部的培训模式,通过对各老师实际工作岗位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进度进行的全园性质的培养模式。

以点带面是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互穿插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点,通过集中培训的信息技术人才,带动全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最终达到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提升的效果。老师和幼儿园是这种培训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者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对全园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师徒结对是典型的操作方式,最终达到对幼儿教师信息素质整体培养的目的,保证了教师队伍源源不断的教学活力。

3.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辅助措施

3.1对教育厅行政管理职责进行深度强化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涉及到教师自身,幼儿园领导层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个方面。教育厅的行政管理职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集中培训的最终效果,是培养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集中培训模式需要以点带面来加强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各大幼儿园的重量级教师是集中模式的主要培养对象,需承担起对其余普通教师的培训责任。而在园本培训过程中,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相互配合是师徒结对操作实现的关键一环,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给予年轻教师相关指导,年轻教师在信息技能上给予老教师尽可能多的帮助,互补互利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幼儿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提升幼儿园的整体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周期性进行教学方式的总结更新,多种形式的动态教学策略是双赢的结果,小组研究,集中讲授,课题讨论,网络教学等是其中主要的培训形式,普及型,一般型,提高型是其中主要的培训内容层次。根据园内不同教师的不同水准,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培养计划,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实现对信息化技能的熟练应用。

3.2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

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国家教育工作中逐渐凸显重要地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幼儿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关键就在于对资金的筹集。所以,政府应逐步实现“园园网”的建设,不断加大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另外,幼儿园也可以不断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对园内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资金扶持,实行以奖代补的措施;最后,号召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进行投资,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幼儿园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才能为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园内不能真正满足多媒体网络教学需求,没有基本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导致未能高效执行幼儿信息化教育。因此,实际的行动才是贯彻教育政策的根本见证。

4.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多方协作才可从根本上做好做好这项工作。另外,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奖励机制也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并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幼儿教师也要根据该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教育,在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让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幼儿的实际成长状况,实现教育目标的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培训、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职工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是提高保教服务质量的主导力量,师资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师资培训对幼儿园的生存、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但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形式、内容单一,为了培训而培训,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使培训流于形式、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培训经费的最大效能,增加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学前教育中心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合理利用经费,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学前教育中心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对各岗位人员的全年学习培训次数、外出学习、园本培训情况做了明确的规定:一是规定管理人员每年必须外出培训一次,参加本地内部培训每年至少二次;骨干教师两年外出培训一次,参加本地内部培训每年至少三次;保教人员三至四年外出培训一次,参加本地内部培训每年至少四次。二是规定凡需要外出学习的人员必须先提交书面申请,由学前教育中心领导、社区培训主管部门领导签字(省外培训需由社区领导签字)后,方可外出。三是规定每次外出学习人员最多不超过3人。四是规定凡外出学习人员学成之后需在半月之内,向学前教育中心业务部上交学习体会或观后感,否则不予报销学习费用。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学前教育中心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习的性质从原来的个人行为上升为有组织有规划的集体行动,不断扩大了培训层面,让更多的人得到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杜绝借学习之名游玩、学的多用的少、学习走过场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培训经费的实际作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活动,实现培训辐射效能最大化

园本培训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职工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中心结合单位实际创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活动。一是开办授课讲坛。学前教育中心规定凡是外出学习的人员必须以授课讲座的形式在学前教育中心范围内进行专题培训,以达到个人学习多人受益的培训辐射效果,形成以点带面的培训格局;二是开展管理人员经验交流活动。学前教育中心针对园所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老园长传、帮、带的作用,通过以老带新促进新人的成长,增进园所间的沟通和了解,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三是资源共享带动培训工作。即利用少年宫部分艺术教师到幼儿园教学的有利时机,让幼儿园里的教师担任助教工作,通过伴读、助学的方式达到培训师资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广大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四是开展基本功训练活动。即把岗位练兵活动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通过组织优质课展评、区角活动观摩、环境创设评比等练兵活动,激发职工学知识、练本领的热情,并积极将学习内容应用于工作实践,努力养成自我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五是开展每月一练活动。每月选择各岗位一到两项常用专业技能,有重点地进行培训、指导和练习,并检查考核,让教职工在工作中边学边练,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轻松学习,体验成长。六是发挥课题攻关作用,以教研带动学习。即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定期组织召开教科研会议,积极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教研培训,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让职工广泛讨论与交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实现共同提高。七是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即开通学前教育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按照从建设到应用,从分散到整合,从封闭到开放的思路做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工作,为广大职工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丰富多样的园本培训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并将专业理论与技能适时地融入到了实际工作中去,使职工能更快、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有效提升了整体保教质量。

三、找准“最近发展区”,扬长促短实现培训实效最大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训工作也是如此。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明确培训的对象是谁?原有的专业水平如何?应该做哪方面的培训?要采取怎样的培训方式?要起到一个怎样的目标效果?学前教育中心认真分析各岗位人员的实际现状,将保教人员分成三个层次的梯队,切实分析每个梯队成员的实际水平,针对的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制订培养计划,扎实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突出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实用性。如:新教师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在对学前教育工作和日常教学的组织都缺乏了解。学前教育中心一方面以理论学习的方式组织她们学习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让她们体会文件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通过讲座、听课、观摩活动等形式让她们学习日常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同时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让她们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将所学知识内化成教育行为,尝试运用专业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通过撰写教学反思、随笔、观察记录等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针对骨干教师,学前教育中心通过压担子和专业引领的方式,重点做好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她们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针对骨干教师的专业特长做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使她们的专长在工作和教学中充分得到彰显,帮助她们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分层培训管理模式的建立,使学前教育中心的培训工作得以扎实有效的开展,实现了培训效能的最大化。近几年,学前教育中心共有百余论教师的论文在局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09年在河口、孤岛、仙河三社区职工职业联赛中,学前教育中心获得了幼儿教师前9名、保育员第一、第三名的好成绩。

四、专家引领,实现受益层面最大化

第3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改革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总体状况为:学生大多是高考升学的普通高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相应的专业化教育和系统的训练,缺乏音乐基础和教育基础。而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部分就是钢琴教育,它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身心素质。因而,如何做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高校扩招在扩大生源量的同时,也造成了总体生源素质的下降,学生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学生多是通过高考升学的普通高中生,入学之前缺乏音乐基础,器乐启蒙空白,相应的识谱、记谱、乐曲理解能力欠缺。同时,班级人数多,授课时间少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这由生源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高校学前专业钢琴教学有效进行的困难。

2.教学理念不合理

目前,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理念的研究较少,造成高校在实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应的理论作为指导,缺少专业的借鉴经验。因而,不得不沿用一些其它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但这并不适应高校的学前钢琴教育现状。教学观念的滞后,从根本上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3.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较多,相对减少了学生的练琴时间,使得原本就缺乏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得到训练,学生的基础难以得到巩固和提升,教学流于形式而难有实效。

二、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区别于专业教育而与师范专业趋同,但因其教育对象是幼儿,教育相对具有特殊性和更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对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进行教育培训时,应当更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真正能在幼儿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同时,也应当注意要区别于专业教育中的对个人特质的过分注重,避免教育的过分专业化,注重对学生作为老师的教学特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教育幼儿时更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作用。

1.教学目标方面

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在明确本专业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和学生实际作出,而不应当照搬现成的相近专业的教育模式。

因而,在确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教育目标上,应当明确教育为幼儿教学服务的性质和宗旨,其目标的设定应当区别于专业的钢琴教学,而紧紧围绕幼儿教学的高效实现进行。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注重锻炼和强化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基本弹法、常用技术训练等基础能力,不断提升作为专业应用能力中最实用的伴奏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2.教学内容方面

充实课堂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要注重对各种常用技术的涵盖。同时,在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择趣味性的中小乐曲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合作配合能力、伴奏能力培养,增加钢琴作品欣赏内容。

3.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

(1)授课方式的改革

作为传统授课方式的集体课教学在教学基础课的前期能够适应教学需求,引导学生的基础学习。但随着教育内容的逐步深入,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和基本素质的差异会形成教学效果的明显差异,学生表现和与其适应的教学方法差异也会十分突出。钢琴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授课形式在学生差异化明显时必须进行相应的更新。因而,以集体课为基础,结合小组课、个别课教学成为授课方式改革的趋向。

(2)教师教法的改革

目前,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主要授课方法有:示范、讲解法、模仿法、语言提示法、手把手辅助法、正误比较法、自我学习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况,在教学中,按照教学进度,逐步升级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际弹奏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突破。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发掘其自创和即兴演奏能力。突破“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手把手”教学模式。

(3)授课辅助手段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播放功能,能够营造音乐教学氛围,缓解学生对枯燥传授方式的抵触性,使其在优美的感官享受中,感受钢琴的美妙,增加学习兴趣。

4.教学教材方面

在选编教材时,根据教学目标,注重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幼儿教育现状,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五指原位练习、主要和弦的连接、音阶、哈农练指法类常用技术等基础性技能必须包含在教学教材内,具有代表性的练习曲也应当适当选入教材,儿童练习曲和幼儿钢琴曲应当与伴奏穿插排版。

三、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实务问题

1.注重学生对幼儿弹姿的指导

正确的弹姿,能够帮助幼儿充分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合理进行曲目的弹奏,并促进相关生理功能的发育,在技术和生理上打好基础。因而,在对钢琴教育学生进行教育培训时,老师应当传授学生与弹资有关的经验指导,帮助学生在今后从事教学时,能够做好端正幼儿弹资的工作。

2.指导学生缓解课堂紧张气氛

幼儿对于陌生事物的好奇会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但是,由于对于陌生事物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和畏难心理,也会使得幼儿在钢琴课教学中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为了保证幼儿对钢琴知识的有效接收和培养幼儿对钢琴的兴趣,教师在授课时应当能够缓解这种课堂氛围。在高校学前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注重对学生关于这方面的指导和经验的传授。

3.指导学生吸引幼儿注意力

高校教师在培养幼教时,不仅应当将自己知道的相关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授课情况进行具体诱导方式上的改进和创新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4.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教学

对于初为教师的幼教来说,教学进程的安排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育的内容,并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成为其在工作中最实际的问题。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吸取前辈的相关经验;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进行多次的实践和总结,最终帮助学生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实用的教育安排。

学前教育对于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关系重大,针对高校对学前教育钢琴专业课的学生的教学,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结合时代具体情形进行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第4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学前全纳教育 幼儿教师 教师培养

分类号 G760

1 引言

1994年6月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这个概念,提出后即引发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全纳教育是国际教育民主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体现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全纳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纳教育的内涵是指“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能力、个性、兴趣和需要,学校(包括幼儿园)应该接纳所有学生入学,无论身体或智力是否有残疾或者家境困难。

学前全纳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教育模式。在国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前全纳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界引人注目的领域,然而在我国尚处方兴未艾之势。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学前全纳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推广学前全纳教育有何意义?面对学前全纳教育的挑战,幼儿教师是否做好了准备?如何培养学前全纳教育师资,以保证学前全纳教育的顺利实施?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2 推广学前全纳教育的意义

推广学前全纳教育不仅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普通幼儿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2.1 学前全纳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证明,学前期是个体生理、动作、认知、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得到科学、适宜的教育,将会对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样的道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

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学前全纳教育对各类型的特殊儿童都有积极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语言障碍儿童以及其他障碍类型的儿童均在全纳教育环境中获得了良好发展。方俊明认为,高质量的学前全纳教育有助于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感知运动、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2.2 学前全纳教育对普通幼儿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认为学前全纳教育对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周念丽认为全纳教育对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三方面的意义:激发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儿童的移情能力;促进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徐胜等的研究表明,全纳教育对普通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人格意义,能够促进普通儿童对特殊人群的接纳和关心,激发并深化其善于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培养了成熟感和责任心。

全纳教育不仅有助于普通幼儿心理的发展,而且对其学业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尽管在全纳教育环境中,教师要为特殊儿童提供额外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普通幼儿的关注会因此而减少,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因为被特殊儿童占用更多的精力而忽略普通幼儿的发展。

2.3 学前全纳教育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研究表明,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态度上,学前全纳教育教师普遍愿意接受特殊幼儿;并且随着教龄的增长,在观念上越来越认同全纳教育的实施是实现儿童基本权利的基本途径,在面对幼儿时更加关注个体的不同需要,表现在不仅关注特殊幼儿的学习需要,也更为理解普通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别需要。

已有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了上述研究结果。杨雪扬总结了其所在幼儿园实施全纳教育10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全纳教育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品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在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上,从拒绝或忽视到真诚的接纳;从不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到有意识地学习、进修,工作中开始认真地观察分析特殊儿童;从凭着爱心接特殊儿童,到有目的地制定他们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等,老师们不仅将尊重每一个幼儿落实到了实处,而且针对幼儿的不同需要,有效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的挑战

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发达城市和地区开始了学前全纳教育的试点工作。尽管众多研究表明所有儿童都能从全纳教育中受益,但是在我国推广学前全纳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理念、政策、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调整和转变。其中,幼儿教师是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学前全纳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及实施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对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挑战

教育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只有以先进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才能创造出优质的教育。目前,我国社会大众普遍认可要尽量为残疾人提供最好的福利待遇,使他们不受生活的困扰,而忽视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普通幼儿园的教师认为,招收特殊儿童入园会影响普通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认为会有损幼儿园的名誉,进而影响生源。如周念丽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难以接纳有特殊儿童,还有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并且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减少生源”。这些错误、落后观念在幼儿教师身上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因此急需得到转变。

3.2 对幼儿教师教育知识的挑战

全纳教育的对象包括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因此,除了具备普通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全纳型幼儿教师还应该掌握全纳教育的相关知识,这是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知识普遍缺失。孙玉梅的研究表明学前全纳教育过程中最需解决的困难为师资问题,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单位承担了省级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的任务,在与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教师对全纳教育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很多教师表示全纳教育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而有的教师虽然知道全纳教育这一术语,但并未真正理解其含义。另外,普通幼儿园的教师没有学习过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相关知识,也不了解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权利保护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就无法适应全纳教育的需求。

3.3 对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挑战

在全纳理念下,教师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要面对着更多类型、更大差异的群体或个体,

并要积极而充分地满足这些群体与个体发展的不同需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细致深入地观察每个学前儿童,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教育评估;能够根据儿童的差异性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具备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并能够在实施教育计划后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类似的一面,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幼儿教师必须尊重这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但是我国幼儿教师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教育能力不容乐观。谈秀菁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教师不赞成特殊儿童上普通幼儿园,大多数的一线教师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学前全纳教育的要求,并对现有教育资源缺乏信心。

总之,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应对全纳教育的挑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全纳型幼儿教师。

4 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

由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他们在职前教育阶段中没有全纳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也很少接受相关的在职培训,所以,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全纳教育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这样就无法适应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需求。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现状,对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4.1 改革职前教育体制,培养合格的全纳型幼儿教师

幼师职前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调整。下面将从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以期建立起一种特色、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养出适合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

4.1.1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整合专业优势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体制是二元化的,即我国幼教师资和特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分别主要由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承担,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这种隔离式的教师教育体制所培养出来的教师与全纳型教师的要求存在显著差距。鉴于这种状况,应该打破传统的二元制度,对学前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进行学科的融合和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一方面可以设立一些复合型的培养项目,如果高校已经设有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共享相关课程,突出学前特殊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已有实践的先例,如华东师范大学通过开设学院通识课等方式促进学生具备更加综合的学前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相应地根据需求开设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培养具备学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师资,为日益发展的学前全纳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也可以设置相应的硕士课程,鼓励具有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本科学习背景的人员继续深造,提高学前全纳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

4.1.2 创造条件,灵活设置课程

目前我国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没有特殊教育专业,没有相应的资源可以利用,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需求。立足我国国情,建议分设核心课程和不同的课程板块,核心课程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板块型课程供学生进行选修。核心课程内包括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板块型课程可以按照障碍类型来区分,如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聋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同时在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中要向所有学生渗透全纳教育的理念,重点培养幼儿教师积极接纳每一个特殊儿童,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适宜的环境,此外注重培养师范生与特殊儿童家庭沟通合作的能力。

调整课程设置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幼儿教师培养成为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而是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形成正确的特殊教育观念,了解各类型特殊幼儿的基本教育需要,能够进行初步的课程设计,了解如何寻求更专业的帮助等等。目前,部分高师范院校在各自的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课程,如华中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学前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增设相关课程,培养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将成为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4.1.3 实施资格认定制度,保证职前教育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建立全纳型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是幼师职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纳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缺乏专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不利于全纳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政府要为全纳幼儿教师的资质标准等设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作为统领和指导方针,鼓励各高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关注和发展学前全纳教育人才的培养;而各个省市、自治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标准。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英国是全纳教育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全纳教育教师资格认定这一方面,着重从职前的教师培养入手。英国教育与科学部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学生必须学习一定的特殊教育课程,高校的教育学院必须有能力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特殊教育课程;全纳学校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并获得教师资格证者。这表明,英国在培养全纳教师时,既重视其普通教育能力的培养,也强调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全纳型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证书考核中加入学前全纳教育的板块,同时也需要对现有的从事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在职培训。

4.2 加强在职培训,促进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全纳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持续落实全纳教育的关键,教师是教育系统中最强有力、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必须重视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在职培训来提升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

4.2.1 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与培训师,保证培训效果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全纳教育的理念、特殊儿童的概念及分类,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特殊教育技术,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及教育以及如何开展特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培训师的选择也要慎重,因为以往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任务主要是由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教师来承担。但是特殊儿童的教育对很多学前教育专家来是一个陌生的课题,所以要善于寻求高等院校特殊教育系、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民政部门、社会民间组织等与特殊儿童教育相关领域专家的支持,以便为在职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全纳教育培训项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特殊教育学校及特殊教育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拥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用教具,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全纳师资培训中的作用,通过授课、讲座、研讨、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学前全纳教师进行直接培训,必将有很大的收益。

4.2.2 建立教育资源中心,提高培训效益

全纳教育资源包括全纳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手段,全纳教育的课程资源,测量、诊断与鉴别特殊儿童的量表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这些资源要及时、有效地提供给教师,实现资源共享,以帮助教师顺利开展全纳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地发展全纳教育能力。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全纳教育师资培训中的作用,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远程培训。远程教育既能满足众多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也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聘请教师到现场教学,而且通过远程教育,受训者可以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或典型个案向专家请教,并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师资培训的效益。

4.2.省略/news/2011108/n490610320.html.201l一11―08

12 周念丽.中日幼儿园教师学前融合教育意识比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2):35―37

13 孙玉梅.湖北省幼教工作者学前融合教育观念与态度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第5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抓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思考分析

摘要:

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省卓越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的拳头专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几十年来,为湘西州乃至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幼教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要适应新的形势,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技能;要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同时,要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要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提高制度保障。

关键词:

新形势;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育人环境;评价机制

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是湘西地区的一所品牌职业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设学校等殊荣。是经省教育厅批注的湘西地区唯一的有资质培养幼师人才的学校。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开办了近三十年,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课程体系完整,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湘西州的品牌专业,堪称湘西地区幼儿教师的摇篮,为湘西幼教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势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特别是教师资格证从业考试门槛的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和个人的体会,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在压力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发扬成绩、兴利除弊,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学习机制,改善育人环境,改革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缩小幼师毕业生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合理,考核评价体系更科学,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体会,现赘述如下,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一、抓好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多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招生“大户”,学生几乎占了每年所招收新生的一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是好事,又是难事,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实现“招得进、留得住、学有成、推得出”的办学宗旨,我校的学前教育抓住了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努力抓好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新模式,深入剖析自己的不足,积极扬长避短,抓好课程改革。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先行,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得先对自己所在专业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多年,课程体系比较完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显现出某些不足:一是重视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普通话等的专业技能技巧训练,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开放型的教育实践活动;二是课程、教法比较滞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三是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教育体系和幼儿园管理体制衔接不到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传统模式,这就导致学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后劲,完善有余,合理不足,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就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素质为手段,在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实施系统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调整了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根据需要增减教学内容,在合理开设文化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技能课教学力度。同时,实施分班分组教学,强化专业技能验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专业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立业之本。学校根据验收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舞蹈、声乐、试唱、普通话等科目进行了技能考核验收,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课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在搞好专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注意拟订好学期、学年和整个3年时间内系统的见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使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同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保持紧密的联系,改变过去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本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见习和实习,并与所在幼儿园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见习计划,完善教学实习方法,为学生配好实习、见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具体代班时,学生在幼儿园能得到本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加快幼师学生下去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经验,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为培养复合型幼师专业人才提供了课程保障。

二、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湖南省卓越学校,学生学习机制的建设也是卓越校建设的内容之一。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现代幼教需要,必须使学生具备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机制,了解学生怎样学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制,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方法、习惯、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掌握该专业的技能,能否满足今后从事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坚持创新思维,注意吸收和借鉴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只有把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学生的独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专业教师在学校必须注重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以外,还应尽力为每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具有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育人环境。在专业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内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班或者各小组组内成员轮流组织参与各种校内外的竞赛和专业技能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歌咏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普通话比赛、舞蹈比赛、绘画书法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比赛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乐意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在其中起指导的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的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锻炼技能,使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经验,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

考核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包含诸多方面:文化知识考评、专业理论考评、专业技能考评等等。同时,结合学生毕业就业的实际需要,还必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一个评价,从而确定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学生应用能力评价可以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评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考评。在上述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做出整体的概括性总结,最后形成总结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集中比较、排队、审核,为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依据。被授予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一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现代幼教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毕业的综合考评实施灵活的管理体制,逐渐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对毕业生实行了“四证换一证”制度,即学生必须先获得思想品德合格证、文化成绩合格证、专业技能合格证、职业资格证,然后才能获得毕业证。这种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保障。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作为该专业的一员青年骨干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在积极搞好所在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专业的教育改革当中来,当好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排头兵,当好省卓越校的攻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探讨

[摘要]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动力所在,其中技术师范类的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平台更是需要继续推进实践改革,增强自身的办学质量,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便能够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技师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当前,我国的技术师范学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环节必须及时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奠定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完善技师学院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关系到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高素质教师人才的缺乏,进而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发展缓慢。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技术师范学院必须将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并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有效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增强教师学历水平和职业水平的协调性。第二,针对技术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来恰当地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避免专业教师聚集在某一专业问题,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注重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工作,在人才引进当中注重结合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实际,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增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第四,加大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培训力度,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素质,从而更好地承担专业教学的职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文化道德素养,发挥师德表率作用。我国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探讨山东省潍坊市技师学院罗园园

二、健全技师学院规章制度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在制度层面对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保障,需要真正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不然也难以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发展。因此,我国的技术师范学院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以及能否真正贯彻落实是影响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以便在具体的工作环节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教学秩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技术师范学院的规章制度需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健全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必须涉及到对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估、教材管理、课程考核、专业考核、教学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规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完善的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当中需要涉及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同时还需要包含学生手册等相关内容,而且在设计这方面的内容时需要综合考虑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大执行力度。

三、强化技师学院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当前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实施难度,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突破传统教育体系的束缚,切实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从而培养出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不少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会单一地侧重于知识或者是实践,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受到影响,降低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技术师范学院必须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具备导向性。一方面,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改革导向,依据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培养出相应人才。另一方面,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改革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此同时,课程体系的改革还需要体现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

第6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导师制;优化策略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教师缺乏的社会背景下,导师制作为一种帮助实习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途径,逐渐开始了在教师培养领域的探索和运用。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已然成为国家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关于导师制在幼儿园教育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新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其在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还很少见。同时,针对当前教师职前培养中“结合实践对师范生开展的教师教育培训与指导很少”①的弊端,导师制为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等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基于笔者所在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制活动开展的经验总结和问题探析,笔者从导师构成、活动内容和形式、管理制度、外在支持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导师制的优化策略。

一、推行“双导师”,实行导师轮换制

导师的构成是“导师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经验丰富的各类教师可以帮助在校学生突破视野、知识和技能的局限,更好地进行其专业学习和成长。目前笔者所在院校的导师制主要涉及到幼儿园一线教师及管理人员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学生反馈发现,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多偏向于教学现象和实践技能,固然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但由于学生能力有限,无法对教学现象和案例进行理论解析。因此,笔者认为在导师的构成上,应推行“双导师”,将行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行业导师主要来源于幼儿园一线教师、教研员、管理人员等;专业导师主要来源于高校专职教师、理论专家、教授等。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广阔的专业视野,导师制的实践运作可实施导师轮换制,保障导师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每位导师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及内容有着不同的见解,这直接导致了导师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笔者所在院校导师制活动的经验表明,通过导师轮换制,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教育理念、不同研究专长、不同专业视野的导师,可以提供学生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批判意识。从专业导师的角度出发,专业导师的配备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有所调整。低年级的导师以基本专业课教师和理论专家为主,引导学生关注教育规律、教学现象、幼儿发展特点等;高年级的导师以专业技能课教师为主,包括教法课、游戏设计课、实践实习等。从行业导师的角度出发,应定期轮换来自不同园所、教研所的幼儿园教师、管理人员和教研员,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理念和园所文化,体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等。通过以上轮换制,让学生拥有“整个学校的体验”②,并为学生创设可在不同教育机构和班级进行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聚焦于问题解决,拓展导师制活动形式

“导师制”的开展过程是决定其成效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导师制的质量。通过笔者所在院校的实践探索发现,行业导师展开的活动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随机,无法满足学生的即时发展需求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活动内容应指向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需求和问题解决,拓展导师制活动形式。一方面,活动内容应指向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需求和问题解决。本院校导师制活动的经验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具体需求,且在专业学习中将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导师制活动内容应基于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进行安排,指向学生的问题解决。根据笔者访谈发现:大一学生处在一个懵懂的阶段,导师可引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规划、了解专业前景、建立专业认同感等;大二学生将开始初步的专业学习,导师可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案例和工作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规律等;大三学生的导师制活动可依托于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大四学生的导师制活动可聚焦于就业指导、专业技能操练、心理辅导等。另一方面,扩展导师制活动形式,多角度解决学生问题。由于本院校导师制探索针对的学习对象是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因此本院校导师制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涉及到校内专业讲座、校外观摩学习与参观。在活动内容指向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导师制的活动形式应根据内容的特点和性质灵活调整,拓展为案例分析、学生汇演、小组讨论、专题讲座、观摩学习、教学模拟、分享教学材料等多种方式。

三、健全导师制管理制度,争取多方支持和帮助为保证

“导师制”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建立科学规范的导师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尤其需要规范导师聘任制度、优化导师激励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争取学院、教务部门、后勤部门等多方支持与帮助。笔者所在院校导师制开展的经验表明,规范导师的遴选和聘任制度可以帮助导师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主动参与导师制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首先,导师作为学生专业成长的引导者和启蒙者,其素质能够影响学生的观念、能力及未来的专业成长。学院在遴选和任用导师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有能力、有责任心、乐于分享的教师。其次,重视行业导师的教学经验。行业导师可以通过案例呈现、教学视频、经验传授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尽早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活。再次,通过对学生访谈发现,学生对导师制活动报有极大的期望,且积极、认真地参与导师制活动,但是活动结束后往往很快就印象模糊,究其原因是活动内容往往难以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安排进行选择专业导师。此外,为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学院应优化导师激励政策。不管是行业导师还是专业导师,学院都应颁发正式聘书,并依据常规的工作量和学生人数,设定基本的指导报酬。同时,根据每学期学生和学校对导师的评价,可实施弹性工资制度:对于指导质量较高、态度认真的导师,给予导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设立连任制度;对于指导不力、效果不好的导师,给予适当的惩罚。导师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培养的创新路径,受时间、场所、班车、材料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其运作依赖于学院、教务处、幼儿园等多方的支持与帮助。学院应通过多方宣传,提高学生和幼儿园对导师制活动的关注和认可,创设独有的导师制文化。对学生而言,导师制可为学生提供专业上的榜样和支持;对幼儿园而言,导师制可提供幼儿园教师和高校教师共同探讨和学习的机会,提高一线教师的理论水平;对高校教师而言,导师制可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在三方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培育平等、尊重、互助互惠的异质性合作文化③。此外,学院和教务部门应为导师制的顺利运作提供专门的物质资源,包括活动的场所、器材、运输工具、资料等。结语导师制作为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途径,能够增进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导师制的运作过程中,应推行“双导师”,实行导师轮换制;聚焦于问题解决,拓展导师制活动形式;健全导师制管理制度,争取多方支持和帮助。

作者:张萌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萍.教学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9,(21).

[2]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

第7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双元制 改革 技能 模式 实训 创新

“双元制”培训是一种职前教育,整个培训过程突出“实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根据这个特点,我在美工课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 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三年,学生在校时间为两年,第三学年要到幼儿园实习,且在校的两年内要学习多门功课,美工课只是其中之一,并必须为学生两年后的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原则下,要按需拟定,突出技能训练,使教学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科学、合理、实用。

二、备课

制定出了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计划,备课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首先要了解“双元制”办学的基本要求和规律,明确实践训练是“双元制”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备课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把作品的制作步骤、方法及制作要求列入重点,而将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创新立意、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列为难点,对那些与制作无关的内容略讲或删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保证理论为实践服务。

三、课堂教学

1、集中讲授示范,分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边讲边示范,要步骤清晰、动作准确,关键步骤着重演示,对难以掌握的部分反复演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要指出容易出错的部位及其解决的措施,对那些不易看清楚的细微之处利用多媒体放大给学生看,并且把制作详细步骤及图示制成幻灯片,使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做,也突出了“精”讲、“多”练的教学特点。

例如在头饰制作课上,教师首先将头饰的制作步骤、图示等制成幻灯片,放大透视出来;然后按照步骤利用8分钟时间,向学生示范讲解头饰的制法,提出制作要求;继而,学生四人一组制作头饰,利用30分钟时间动手实践训练。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做出一个较美观、较新颖的头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集中讲授示范法,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时间;通过分组实践使学生养成了互相帮助、密切合作、勤于动手等良好习惯。

2、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敬业习惯。

例如头饰制作完毕,各组要进行评比。这时候,让同学们戴在头上,进行故事片段表演,一边表演,一边进行评比。这种评比方法,既符合专业特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每堂课结束,所完成的作品必须达到统一要求和标准,对不合格作品一律返工制作。慢慢的,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质量意识和敬业习惯。

有些作品,如剪纸、布娃娃等,还可以投放市场,使实践与经济相结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培养了正确的制作态度,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校内实习

校内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根据“双元制”模式要求,我校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要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用武之地及检验学生平日所学。例如娃娃家里的布娃娃、小床、小狗、电视等都是学生自己在课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经过创新而动手制作的。墙面的内容也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而且实习基地的布置是一个月一更换的,因而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加强了知识的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校外实训

我校与市内多所大型幼儿园都签有联合办学合同,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观察幼儿园的玩具制作及环境布置等,回校后进行总结,将有新意的作品进行再创造,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幼儿园入学和“六一”节等日子,我们都会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帮忙进行环境布置,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使其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考核

第8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幼儿教师 新教师 专业成长 策略

幼儿园新教师在本文中是指那些从事幼儿教育不满3年的新教师,其工作的主要目标仍是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与同园的教师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能够合理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紧急情况。而教师专业成长则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指新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专业训练,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员的过程。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分为理性的教师专业要求,也就是学历学识、教学能力、教师道德、组织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责任等内容,以及实践的专业教师要求,即教学能力、人文关系和师生关系等内容。

一、目前幼儿园新教师的现状

1.充满活力,富有激情

新教师在初次走上工作岗位时,往往是刚摆脱繁重的学习任务。在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时,他们更容易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也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需要独立面对困难及挑战的成年人。这时,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断地进行积极探索,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2.面对激烈的冲突和矛盾

在生活上,新教师刚参加工作,其生活习惯和状态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来与社会生活接轨。在工作上,对新的工作环境的适应以及学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常会让新教师产生迷茫感,面对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解决,并且这种迷茫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是在新教师的自身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迷茫感就会渐渐消失。

3.亟需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我国著名的研究学者林沛生先生认为,教师具有“自然成熟”的倾向。对于新教师来讲更是这样。如果教师在新教师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技能技巧的专业指导和适度的心理疏导,而是任凭新教师在教学中摸索前进,那么新教师很容易产生动摇甚至放弃自己的教学理想。一旦出现教学生涯的中断,其专业成长就无从谈起。

4.非幼师专业的新教师比例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不少幼儿园为了促进特色教育的发展,招聘一部分具有特长的非幼师专业的新教师。还有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能够尽快开园招生,在招聘教师时,只注重教师的五项技能,而不注重其是否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的培训。所以,幼儿园招收了大量计算机专业、美术专业、英语专业和音乐专业的应聘者。这些新教师虽然在专业特长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缺乏对儿童心理特点和教学技巧的掌握,因此,无法较快地融入到儿童和教学工作中去。

二、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幼儿园新教师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促进其专业成长。

1.经常总结分析,进行自我反思

我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园长,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班级观摩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后,让新教师自我总结分析,把自己的教学感受、思考以及教学方法上遇到的问题、失误等都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回顾、梳理和反思,同时还应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请教,以此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此外,新教师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叶澜教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进步的关键。

2.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明确定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园内的设备明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就以笔者为例,作为一名幼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教学技能技巧方面比较扎实,但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方面则相对薄弱。针对这方面的不足,笔者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如平时勤于动笔,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对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寻支撑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然后对该理论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同时也为教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

我园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每个教学班配备两教一保。其中,两名幼儿教师共同进行管理和教学的分工。在本学期,我园尝试以“师徒制”的方式来帮助新教师的成长。即以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扶一名新教师的形式开展幼儿教学活动。

这样在集体的合作教学中,老教师可以从新教师身上汲取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新教师也能从老教师身上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做到交流互长,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4.加强对新教师的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是促进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主要包括幼儿园园外培训和本位培训。园外培训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使新教师了解幼儿教育的动向和最新理论,开拓其视野,提高教学认识。通过与一线优秀教师的接触,获取更多地教学经验。园本培训是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的幼儿园为基本的培训单位,来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三、结语

总之,我国对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方法的研究,以此提高我国幼儿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郝娜.对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科技导刊,2011,(24).

[2]董红平.关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1,(11).

第9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开展“内涵提升年”活动为载体,抓住关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根本,致力学校内涵建设;立足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推进我县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二、工作重点和要求

(一)整合资源,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合理配置资源。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布局县城教育资源,加快城乡学校建设和改造,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县城教育资源的需求。

2、加快学校建设。抓好职业中学二期工程建设,启动*第二高级中学和实验幼儿园建设,推进向阳小学迁建;加快百步中学和澉浦小学建设,做好通元中学等学校的扩建改造工作。

3、抓好城乡结对。全面推进城乡校际结对联动工作,积极探索、研究、总结重点学校捆帮式管理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结对工作的规范和考核力度;深化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结对学习支教机制。

4、加强教育装备。做好教育装备规划工作,开展普高课程实验专用教室装备,认真履行装备验收,保证装备符合招标要求;加强图书馆(室)建设,继续开展学校图书馆(室)等级评估和教育装备管理优秀奖创建评选活动,抓好书香校园工程各项工作,提高图书的借阅率;抓好网络管理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对教育装备的维护、管理和考核,提高使用效率;加强教育网资源库建设,开展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充分享用网上教育资源。

5、发挥督导功能。修订完善《*县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方案》,组织好两年一次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引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强教育调研和专项督导工作,开展对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常规管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督导。

(二)加强统筹,进一步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抓规范。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重点抓好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网络,提高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开展上等级创示范幼儿园活动,加强对幼儿园的年审、评估和考核,充分发挥中心园的示范、辐射和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幼儿园队伍建设,深化城乡幼儿园结对活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义务教育抓均衡。以均衡发展为理念,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坚持城乡同步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共同提高;开展新一轮省级示范中小学的申报评比工作,加强调研和指导,提升争创水平;完善教育质量跟踪制度,强化省级示范中小学的示范辐射功能,重视学科后20%的控制,认真抓好潜能生转化工作;开展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试点调研指导工作;继续开展针对性的蹲点调研指导活动,关心支持民办学校,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指导力度,提高校际和区域之间的均衡水平。

3、高中教育抓质量。完善高中招生制度,优化各校生源结构,发挥各校优势;学校要加强管理,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斗志;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切实加强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个过程的管理,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抓好教学定位,突出教和学的有效性;高度重视高三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新高考复习策略的研究,积极开展研课和研考工作,重视尖子生的培养,确保高考成绩有新的突破。

4、职业教育抓提升。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以职业中学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资、实训基地、骨干专业等基础能力建设,实现职业教育向“品牌型”的转变;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老师争当“双师型”教师;加快课程改革,加大专业建设力度,重视实验实训工作,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积极参与中职各类技能竞赛;重视课堂与企业对接,强化实践性环节,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加强职业教育和招生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普职比继续保持1:1.05的比例。

5、成人教育抓服务。以成校独立建制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加强成校基地建设和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创建省级示范性成校;以项目培训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并积极开展好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积极探索青少年校外教育新途径,组织开展校外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以项目实验为抓手,促进我县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内涵化、科学化、特色化发展。

6、弱势群体教育抓保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加强“爱心助学”工程工作,重点抓好城镇特困、农村低保和农村低保边缘户家庭学生的助学工作,继续抓好“爱心午餐”工程工作;切实解决新居民子女和弱势群体子女就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确保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

(三)强化根本,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科学合理的校长选拔、任用、管理和考评机制,继续实施副校级领导公开选拔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抓好学校副校级以上领导干部诺廉、述廉工作,新任校长廉政言,对民主测评较差的学校领导干部,要采取相应的教育和惩戒措施;加强学习、交流和实践,通过举办校长论坛、干部学习会和外出考察实践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广大校长管理学校的水平、引领学校和谐发展的能力,促进校长努力成为办学的引领者、科学的决策者、优秀的协调者、教学的指导者和教育的研究者。

2、突出抓好师德建设。学习贯彻《*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建设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对事业忠诚负责、对学生热忱关爱、对工作竭诚奉献的思想,努力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深入开展向先进教师、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实行师德在评先、晋级中的一票否决制度;继续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严肃查处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不规范行为。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省、市要求认真做好“领雁工程”的各级各类培训,确保培训数量;更新培训理念,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高度重视各个层次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好省特级教师和县第二批学科教学能手评选;重视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作用;鼓励优秀教师长期在农村任教,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

4、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要求,重视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落实,科学安排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合理布置学生的作业,保证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开齐开足音、体、美、劳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全面落实“体艺2+1”工作。

5、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以“内涵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开展学校特色评比活动,提升学校内涵发展,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格局;科学积极开展全县中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基地的建设和考核工作,努力提高我县中小学体育竞技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环境管理,积极培育学校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办学品位;深化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

(四)抓好落实,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着力于德育“分层教育”体系、师生和谐关系、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关系的构建,形成有序德育过程,建立与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探索学校和谐德育评价体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继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要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自觉担当好德育工作实施者和责任人的角色;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注重德育的内化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产生体验,得到感悟、熏陶和升华;充分发挥法制校长作用,开展法制教育;开展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教育,重视环保、国防人防等教育。

2、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要进一步确立“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对备课、上课、辅导、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的督查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和深化集体备课制度,完善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制度等;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与监督机制,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分析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积极探索落实有效管理和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经,努力实践“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路子。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继续开展“一体两翼”校本教研共同体建设,健全校本教研制度,重视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的主体作用,加强有效教学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区域教研,注重学科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功能,集中骨干力量对重点问题的研究;深入开展以“*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打造“*教师优视(课堂视频网)”,创建*网上优质课例资源,扩大名师课堂教学资源辐射,探索基于优质课例视频的网上教学研究;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加强对2009年新高考方案的研究,指导好高三教学和复习;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关注农村学校科研发展,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积极打造特色研究项目,以精细化管理和有效性研究,提高我县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

4、抓好体育卫生艺术科技教育。继续实施全县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工作,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贯彻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运动会、艺术节、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比赛活动,培养学生体育、艺术特长;开展预防常见病、传染病的专项教育,抓好学校环保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开展科普示范学校、绿色学校的申报评比活动。

(五)创新管理,进一步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1、加强招生考试管理。依法治考,严格规范,确保中考、高考、成人高考、社会自学考试的公平、公正;落实安全责任,扎实抓好试卷安全保密工作,确保各类考试不出安全事故;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大力倡导诚信考试,确保考试质量和信度;继续做好自考服务工作。

2、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省、市、县有关学校收费的规定,实施阳光收费,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和国家免费教科书工作,加强收费监督和检查;严格执行2009年部门(单位)预算,严格执行财务收支两条线;加强专项经费管理,完善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财务审计,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3、强化后勤和建设管理。强化学校对校产的规范管理,加强校舍维护管理工作,继续开展校舍管理优秀奖评选活动,努力建设节约型学校;完善图书装备和校产管理使用考核奖励办法;加强食堂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用餐卫生与安全,继续开展规范化食堂评比;加强对住校生和宿管员队伍的管理,建立住校生审核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开展安全检查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学校建设和维修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

4、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深化“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落实各类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开展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增强防范意识;抓好学生接送车辆、交通、消防、食品、防溺水、防触电等方面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贯彻省教育厅学校安全管理六个制度,加强综合治理,配合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学校安全和稳定。

(六)注重效能,进一步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1、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重视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工作效能;继续开展“五型”机关、“五型”干部争创活动,大兴学习之风,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效能;继续实行局领导机关干部联系乡镇学校制度,经常深入基层和教学一线,加强调查研究,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加强基层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上下一致。

2、加强纪检监察和工作。加强对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监督与管理;完善民主集中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警示教育,教育领导干部自觉抵制社会不良诱惑,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抓好来访来信来电的接待办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