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田忌赛马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第1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眉批法 评议 结合 点 面 个性 共性 统一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09-01

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是不能缺少的一项教学程序和教学任务。以前,教师总是把作业的批改当成一种任务,执行着批改——评讲——订正——再批改的程序。面对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如何在作业批改中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呢?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尝试。

1 引入语文之“批”,“批”在学生心灵深处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往的批改,老师一般给答案正确、书写规范的作业批上“优”、“良”等。长期采用这种批改方法,学生会缺乏新鲜感,往往作业发到学生手里看一下等级就过去了,起不到矫正反馈的作用,更谈不上学生内在的需要。如何让作业的批改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又顺应学生的心理,让作业批改的书面形式成为架起孩子与教师心灵相通的桥梁呢?将语文教师用的眉批法引入数学作业批改中,不失为一个成功之举。

实施办法,在学生作业本的旁边,留出一小栏,作为教师写评语,学生提出意见和分析写出错误原因之处。实践证明,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老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的、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比老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分析效果更好,针对性更强,而且孩子对老师的只言片语很在乎,印象深刻,以后作业也就会注意了。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着眼,将眉批法引入数学作业批改中,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作业,更能关注学生作业中飞扬的个性及成功的体验。有的简明而饱含深情的评语,表达传递着教师的希望、鼓励、惋惜之情,深深融及学生心灵深处,给了学生信心和勇气,提高作业的成功之率。

2 巧用“田忌赛马”法批改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如何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呢?

怎样让学生在参与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呢?受成语典故“田忌赛马”的启示,在作业批改中,运用此法进行了如下尝试。

根据学生成绩差异情况,把学生分为A、B、C三组(类),在交叉批改活动过程中,让C组同学去批改B组同学的作业,B组同学去批改A组的,A组改C组的。在批改中首先要鼓励B、C组的同学具有信心,A组同学具有耐心,各组要持这以恒。这样做,C组的学生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学习B组的长处,逐步使自己达到B组的程度,而B组的同学在批改A组的作业的过程中学习A组解题方法和技巧,逐步达到A组的水平;而A组同学在批改C组同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反思其失败或错误的原因,从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巩固自己、深化自己,使新学知识更牢固、更全面。

上述作法,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部分学困生转化为良优生,这都是“田忌赛马”的功劳。

3 小组合作,评议结合

新课程理念倡导当堂作业尽量当堂完成,课后尽量不留作业,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提高作业效率,让有限的作业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可将过去的集体订正改为“小组合作评议”,突出学生自议自评的地位和作用,怎样来实现课堂练习合作评议呢?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评意识,将自己批改的过程视为自己的再认识、再发展、再完善的过程。具体作法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小组,选学习认真的学生作组长,教师提出自批和互查。同时,另选几名数学“尖尖者”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组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参阅。(2)收集作业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而且每组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一些巧思妙解都要及时向老师反映。这样,学生成为批改作业的主体,教师是:“三度评判与点拨者”。

4 典型批改,以点带面,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以前数学作业的批改一般采用“全收全改”法。虽然这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要花掉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减少了备课及业务学习的时间,再者“全收全改”工作量大,教师很难做到精批细改,不少教师只打“∨”或“×”,这样学生只知道题的对错,而对错误原因很难弄明白,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

典型批改是指抓住典型的人,典型的题,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学生的提高。如果某次作业中,某个学生的情况具有典型性和较强的代表性,就以他的作业为重点,进行批改评议;如果某次作业中,某个方面的知识点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则就以此知识点为批改评议的重点。典型性是指对学生思维或技能或方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的东西,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和发现典型。要善于发现典型,善于选择典型,就必须深入了解熟悉全班情况。熟悉每一个学生数学基础及能力,俗语说“知子莫若父”,教师如象父母了解儿女那样了解自己的学生,也就不难发现并找准典型了。

第2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从创新思维特征,数学兴趣,学生个性品质以及问题解决表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个性品质;创新训练;学习兴趣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一批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如果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就会按常规的解题方法及自己的直觉来解决数学题目,以致导致缺乏反思。这种思维能力是任何正常人经过培养都可以具备的。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质疑问难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进而达到自能读书的一种有效手段。古人云:"学贵置疑。","疑是思之路,学之端。"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所以,教学时我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难。

1、热爱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不断求索,努力奋斗的前提。兴趣的激发是指把学习需要由潜优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并对学习方向和进程进行制约,苏霍姆赫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2、传播数学历史文化

人每前进一步,都是踩在前人肩膀上的。每一位数学家都有教育的好素材,他们的意志品质、成才历程、探索精神及结论的发现过程值得当代年青人学习;另外,有趣的“古文味”的结论也是增加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好素材,如祖恒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等。只要在平时的教育中多穿插这方面的素材,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索精神。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数学学习上的创造性,主要是指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其实质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以学生自愿的创新意识为前提,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保证。

1、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数学的学习需要顽强拼搏的意志和不断前进的进取精神。创新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要不断地强化、巩固它。正如生物学家贝尔纳说:“巩固的、清晰的知识才能迁移,进而达到创新,创新的灵感是从无数次的思索推导、验证的失败中得到的”。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钻研学科的精神。另外,健全的人格,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创新坚固的基石。

2、养成好学、好问的习惯

好学为创新提供丰富的能源贮备,好问能激发创新的灵感,在与他人的争辩中、交流中激发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提问的对象可以是全班所有的人,虽然每个人数学成绩暂时有高低不同,但都有自己思维的闪光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活跃性,只要在与不同类型的同学交流中能捕捉到这份亮光,都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变化的思维训练

第3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也许对初中的长篇课文没兴趣,教师可挑选一些有内涵的文言文或者是有意义的童话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田忌赛马》这篇文言文介绍了一种巧妙的思考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夫和鱼》这篇童话故事教育人们做人不要贪心,否则会一无所有。这些文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学到一些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既教给学生课文知识,也能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给他们的成长道路照亮了一盏明灯。

二、注重课堂效率

教师要注重课堂效率,合理分配时间。一节课40分钟,刚开始的1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教师要抓好这个关键时刻,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到这10分钟来教学。重点就是把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诠释清楚。在中间这一时间段,学生的兴奋点会有下降的趋势。教师可以在中间20分钟内开展课堂互动,把课文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来诠释课文,这是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体现。最后10分钟,学生的兴奋点已经降低,此时再讲课效果较低。在这一时间段应让学生做一个小复习,复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以及课堂互动所学习到的。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

三、合理布置作业

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从作业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也能促进教师反思,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有三点布置作业的建议:

1.学生配套练习

这本作业是配套练习版的,专家已经为课好衔接,因此这本练习不可缺少,要重点练习其中的拼音、词组以及课文的阅读。这三大块的练习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拼音,如果不好好练习积累,将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词组练习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课文的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而且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整篇文章。

2.写周记

写周记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在写周记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也能为学生保存一个记忆。记住过去的东西更能体现出语文的作用即记录生活。

3.写作文

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长时间不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对文章的构造生疏,缺乏语言组织能力。初中可以教学生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记叙文主要由时间、地点、人物这三大要素组成,而散文则没有这三大点的要求。

四、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假如教师只在课堂上硬搬硬套,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很难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教师要注意多和学生沟通。学习语文追求成绩不是目的,要让语文走进生活,与生活融为一体。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高,却不会把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那么这个学生并没有把语文学到家。

第4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一、引情入境,激发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欲望,根本谈不上高效阅读。受此启发,每当学生阅读前,教师一定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给学生以探究的灯塔。通过强有力的问题,激起疑问,进而引发学生的思维,再通过交流互动,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不要再逼着学生学,重复着“要学生学”,反之要变为“学生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上多下工夫,当然重视课本的知识是最为根本的。此外还要跳出课本,联系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开阔眼界,做到举一反三。比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教师不妨在阅读之前就设问激疑:田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跟谁赛马?最初结果怎样?后来又有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此时,学生求知若渴,探究欲望异常强烈,迅速投入到积极地探究中去。又如学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不妨如此设疑:你们每天怎样过的?生活充实吗?这时不少学生陷入了沉思,后来有的学生都很感慨:“我们每天都很空虚,将大好光阴都白白浪费了,每天做正经事的时间很少,而玩耍的时间却很多。”还有的学生觉得生活没意思,空虚,嫌时间过得慢,原因就是脱离学习而生活不够充实。教师设置这样的情境,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借此引文入题,探究欲望得到了很好地激发,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二、自由阅读,领悟感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尤其是阅读学习,阅读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没有学生自己的朗读,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根本就谈不上感知和领悟,提取不到信息,学习不到知识,阅读教学就成了摆设。通过文章的阅读,要让学生能受到思维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应该能谈谈自己强烈的感受。教师对于学生这些独到的感受,个性的理解和深刻的体验要倍加珍视,还要给予鼓励。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为了感知文章内涵,可以预先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小女孩以前幸福吗?为什么幸福?小女孩跟着奶奶走向了新年的幸福,这个幸福究竟指的什么?曾经的幸福和奶奶带给她的幸福的意义相同吗?前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容易得出,小女孩曾经是幸福的,这是因为有非常疼爱她的奶奶呵护着。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知道小女孩临死前带着幻想,带着欢乐,所以感到幸福。要想回答后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做出解答,小女孩跟着奶奶,来到了另一个极乐世界,生命没有了,思想没有了,当然痛苦也就没有了。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知道在奶奶活着的时候,小女孩有人疼爱,曾经过着幸福的生活。当奶奶死去之后,再也没有人疼爱了,加上她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有着十分悬殊的贫富差距,生活没有温暖,毫无幸福可言。本应该满是快乐祥和的大年夜,但小女孩却是饥寒交迫,虽然有着美好的幻想,但与残酷的现实正好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小女孩显得更加可怜,令人同情,也暗暗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应该装着学生,遵循认知规律,考虑到思维规律,并兼顾心理发展规律等这些语文课堂的教学规律,切不要为了追求看似热闹的课堂而一问到底,这些形式主义要不得,这是失效的“启发式教学”。只有如此,语文基本的学习方法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掌握,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探究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合作探究,品味酝酿

学生自己阅读并感知,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就文章的写作方法、文字特点、布局谋篇、情感抒发等方面展开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要适当加以鼓励,发掘学生独到的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和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具体阅读和实践。这种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高度活跃起来,使学生通过自发地阅读,得到深刻地体验和理解,受到思维的启迪,获得情感的感染,有熏陶,有感悟,有思考,从而享受审美乐趣。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老模式,像这样,即便是有启发,也不会深,即便是有收获,也不会多,充其量是教师一个人设置了几个全套,让学生自己钻了进去。大同小异的结论也没有什么深刻印象,感悟不够深刻,效果势必低下,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现成的思想,换句话说,就如同教师将学生自己感受课文的权利剥夺了。

四、小组拿结果,全班广交流

经过学生欣赏品味,又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把自己和小组对课文的探究结果表达出来。这时要允许其他学生修正发言者的观点,这也是新时期的课堂最想看到的。比如,那些明显错误的观点一旦出现,教师一定要加以纠正,但是处于对发言者自尊心的照顾方面,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对肤浅的观点,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学生脱离表面,告别幼稚,向思维的深处发掘。倘若学生的发言,重难点不突出,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点拨,设置问题,引入正题。

五、画龙点睛,总结升华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学习,教师要拿出总结性和指导性的评价,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表达过程做个交代,还有一些问题也要进行点评。对于问题的空白之处,教师要及时补上,学生忽略的知识要深化讲解。让学生多思考,锻炼他们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将狭窄的思路拓展开来。还有一些经验性的东西,教师要加以归纳,以备学生日后运用。对于争议性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提示点,自己不作出答案,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在新的研究背景之下刺激新的研究激情,最终彻底统一思想,打造出完善的课堂。

第5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情境;好奇心;教学氛围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就必须重新调整教学定位,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励性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降低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学习的被动性、盲目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知识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高中政治教学更具有效性。

一、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教学情境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学习兴趣,而教师主要是发挥教学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作用不应当是统治性的,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带着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神奇的货币”的教学中,每个高中生都在应用人民币,但是对于货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却比较抽象,对此政治教师就可以引入“你知道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等问题情境,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堂问题进行趣味化的讲解,进而充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时,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发现中感受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魅力,在发现中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养成。例如,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麻雀而整张网能捕到,“田忌赛马”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方法等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知识的魅力和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丰富高中政治问题教学途径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政治课堂的主人,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丰富高中政治问题教学的途径,在政治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丰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让每个学生在政治课堂上都可以积极思考和展示自己,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对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使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抽象化的政治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成为高中政治问题教学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辅助手段,同时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合作、多交流,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任务,让小组内的学生集思广益,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下实现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合理分组,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与哲学矛盾相关的Flas、寓言故事情境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思各种矛盾的两面性以及转化策略等,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营造探究性的政治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表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同样应将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是创新和进步的起点,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这样才能保持好学生的问题探究热情,敢于在课堂上进行发问和质疑,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很多政治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多种途径,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公布的“答案”进行质疑和完善,不要总是开展“标准化”的问题教学,这样更能保持好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发现热情,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所以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措施,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6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数学广角”;对比分析

引 言: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正在不断优化课程组织结构以及课程内容设计,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想,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改革。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不仅从外观看来比旧教材更加精美,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喜爱之情。最重要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编,删减不科学的教学内容,增添大量应用型与探索型数学知识,极大地增强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从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在“数学广角”这一部分内容中,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新旧教材中“数学广角”的对比研究,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一、从结构上展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旧教材中“数学广角”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旧教材中“数学广角”模块的区别首先体现在教材的编排结构上,人教版小学数学旧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意在通过有效的探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灵活性。而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对旧教材的结构布局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与整编,从而体现出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想的重视,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广角”模块注重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意在综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以致用能力,小学数学新教材对“数学广角”模块的改编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从抽象到一般和从一般到抽象的归纳演绎思想,并在动态的数学变化中探索数学的规律性,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符号化逻辑的认知能力,在落实“四基”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从内容上展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旧教材中“数学广角”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旧教材中“数学广角”版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旧教材中“数学广角”版块的内容设置差异很大。首先,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旧教材中,“数学广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为“分类”,主要运用到“比较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一年级下册为“找规律”,主要运用到“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二年级上册为“搭配”,主要运用到“排列组合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二年级下册为“找规律”,主要运用到“排列与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三年级上册为“搭配”,主要运用到“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三年级下册为“重叠问题”,主要运用到“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四年级上册为“烧饼问题、沏茶、田忌赛马”,主要运用到“运筹、对策论、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四年级下册为“植树问题”,主要运用到“划归建模、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小学五年级上册为“数字编码”,主要运用到“数字编码、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五年级下册为“找次品”,主要运用到“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六年级上册为“鸡兔同笼”,主要运用到“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六年级下册为“抽屉原理”,主要运用到“模型”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数学广角”的内容设置有所优化改革,比如取消“重叠问题”,而将“搭配”分为两个部分,增添“推理、集合、数与形、鸽巢问题”等新内容,增强了对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与建构模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建构起更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增强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力度,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数字编码”、“找次品”、“数与形”、“鸽巢问题”的创新应用,综合促进了学生的“化归模型”、“归纳极限”、“分类讨论”、“排列组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与发展,深化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综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一生受益匪浅。

第7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地区教研部门甚至硬性规定:一堂课,教师的“讲”不能超过规定时间,其余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自读自悟、沉静的小学语文课堂一下子变得开放了、热闹了。

但在由理念向实践推进的时候,我们却体味着不适甚至痛苦:在许多公开课、观摩课上,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当“讲”不敢“讲”,甚至连必要的引导也放弃了,唯恐别人说自己的课堂“不创新”“不自主”;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时,常常感觉到因为“自主”而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

很多时候我们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游行,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自主学习怎么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怎么了?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不作为”甚至“无法作为”成为当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典型现象”。怎么办?

透过自主学习的表面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具体的实施中,或流于形式,或走极端,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甚至完全变味、走样的自主学习。

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标签式”的自主学习

如某教师执教的《放弃射门》导入时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生1: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生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3: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动了脑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自由质疑,这是比传统课堂进步的地方。但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也没有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思维空间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显然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质疑,不过是展示“自主学习”的一张标签而已。

2.“放任自流式”的自主学习

由于对自主学习的本质理解肤浅,有的教师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自己学习、自由学习相等同。于是,课堂上不再设置教学目标,不再围绕重点、难点,不再创设情境,也不再对学生的看法纠偏、提升与完善,美其名曰这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尊重学生的体验与发现。这样的课堂将教师淡化出场,不能及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

在新课改中,教师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初步得以体现,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人声熙攘。但是,透过现象究其本质:这些喜人的自主学习景象后面却有一些隐性的东西在逐渐流失:(1)学习潜能的流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的深度不够,仅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日积月累,会流失学生的学习潜能。(2)教学时机的流失。教学设计更多地随即生成,关键的指导不能保证。(3)时间精力的流失。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自读自悟式的积累,在模模糊糊中摸索,从而造成了学生精力、时间上的流失。(4)教师主体的流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课堂由过去的由教师主宰变为由学生主宰。教师不敢多讲一句,生怕有牵着学生走、观念陈旧之嫌,此时此刻,教师的主体性开始流失。

实践的碰壁使我不得不思考: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现实价值是什么?自主学习即学生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

因此,笔者以为,倡导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充分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活其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化其学习的自觉性与自立行为,“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让每位学生都自觉自愿学习,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 策略

1.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他们才会想学、愿学、乐学。才会享受到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同样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的原因。教师可以让学生戴着头饰,分别扮成田忌的三匹马和齐威王的三匹马,亲自演示比赛的经过。通过表演同学们很快地领会了转败为胜的道理。

2.加强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桂林山水有多美,而是让同学们自己观察插图,从读中去体会,体会桂林山水那独特的美。同学们通过阅读知道了漓江的水具有静、清、绿的特点,通过阅读知道了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险的特点,使人们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第8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一、巧妙接应,指点迷津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偏离预设的要求,答得不够正确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引导,耐心启发,用改变提问角度的方式来理答,通过理答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导入中,一位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心中的分数。学生中有的画图,有的写文字,有的用分数,教师让学生把不一样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并问道:“大家觉得哪种表示方法好?”学生有的认为画图好,有的认为写成分数好。这时,教师没有立即评价学生的回答,而是巧妙地问道:“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学校的1000名学生,每个学生分到的苹果怎样表示?”画图的学生愣了一下,但为了坚持自己的方法,动笔开始画起来。而另一个学生则轻松地写了个分数就下去了。这时,一旁画图的学生实在画不下去了,扭过头来笑着对教师说:“老师,太麻烦了,还是写分数吧。”教师接着引入了新课的教学。

这是一节认识分数的起始课,当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没有对他画图的方法直接否定,而是通过巧妙的理答,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用分数表示的简洁和方便。这样的课堂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独特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二、推波助澜,生成精彩

有经验的教师通常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课堂理答,使其面临“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弗达”的境地,从而解决问题,发展思维。

走进名师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她那机智敏锐的课堂理答给我们做了典范。这是吴老师执教的“估算”一课,出示的问题是:“350位同学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生1:太够了!

吴:“太够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估的?

生1:把56个座位看成50个,共有350个。可实际每辆车有56个座位,所以太够了。

生2:我是“大估”的,把56看成60,也够了。

吴:有这么多方法,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你认为“小估”好还是“大估”好?

生:“小估”好,万一来的人多了,就可能不够。

吴:这位同学的“万一”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吗?

片段中,吴老师仅仅抓住“太够了”和“万一”,通过智慧地理答,逼近问题的实质,引发热烈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要恰当选择和运用估算方法。为学生不可预约的精彩推波助澜,激发了学生灵动的学习智慧。

三、抛砖引玉,拓展思维

学生的学习受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的影响较大,当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抛砖引玉,做启发性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例如:在学习了田忌赛马的策略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抓小棒”的游戏:有10根小棒,同桌轮流抓,每次只能取1根或2根,取得最后一根为胜。题目一出,大家都兴致盎然地玩了起来,但问到“怎样才能确保获胜”时,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平静下来。显然,学生只限于玩而忽略了策略。为使学生既保持玩的热情,又能深入思考,笔者对学生说:“老师也想和大家比一比,谁来试试?”有三个学生来挑战,但都以失败而归。这时,学生对笔者佩服有加,笔者就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每次都能获胜吗?这其中可有奥秘哦,谁发现了?”一个男生站起来回答说:“先取1根的人,接下来要和对方凑成3,就能赢。”笔者心里暗暗高兴,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于是称赞道:“你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思考,你敢用这个方法接受大家的挑战吗?”他很自信地说:“可以。”这一次,学生已经不是因为好玩而玩,而是智慧地运用策略。类似的策略研究在后续学习中大受学生的喜爱。这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学生学会了某项策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抛砖引玉,学生探索并发现了其中的策略,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由衷赞美,升华情感

第9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46-02

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幼儿园的有效教学是指幼儿教师在单位活动时间内达到既定活动目标,完成活动任务,实现幼儿的有效发展。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幼儿园的活动(课堂)时间较之中小学的课堂时间更加短暂,通常在十五到二十五分钟内,故此幼儿园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性更显突出。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共同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教学是艺术”的教学观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有效教学的含义

首先,有效教学是合乎规律的,即是说活动必须合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发展规律,幼儿的身心发展亦然。为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我们所需要遵守的第一点即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此外,幼儿园的有效教学还必须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环境都是合理的。

其次,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即是说教学活动是有结果,会呈现一定可以衡量的后果。比如幼儿在音乐活动《狗熊偷面包》之后,能够体验并把握音乐中A、B两段的不同,并根据节奏的变换而改变手上的动作,这就是教学效果的体现之一。

最后,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效率是指对于有限资源(如材料、人力、资金等)的最佳分配方法。幼儿园的有效教学即是说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最佳分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在一次活动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实现幼儿在情感态度、认知以及技能三方面的活动目标。例如在集体律动《米格爷爷的鞋匠铺》中,教师通过精练、准确的言语说明可以快速讲明活动要求,并让幼儿理解。在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中,教师可以通过“难点前置”的策略来帮助幼儿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游戏中猫和老鼠两种角色的出场顺序和空间位置关系。

三、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第一个突出特征:正确的目标。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灵魂之所在,活动环节和组织形式都是围绕既定目标生成的。首先,目标的设计需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在班上大多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的。目标不宜太难或者太简单,尽量将其放在“跳一跳,摘得到”的高度,既能为幼儿提供挑战,也能为幼儿提供挑战成功的积极体验。其次,为了便于观察和衡量,活动目标需要有条理、清楚具体。再次,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幼儿的日常生活需要,即将达成的目标应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幼儿知道自己所学有用,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有效教学的第二个特征:充分的准备。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包括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材料、活动环境的布置、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甚至活动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和言语陈述等等,这些都是保障有效教学的必修功课。

有效教学的第三个特征:科学的组织。科学的组织形式是活动的步骤和材料在时间方面的有效搭配,不但可以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还能实现教学的高效和有效。故此,教师必须保证活动内容、教学策略、活动秩序等的合理性、科学性。就像田忌赛马讲究顺序一样,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诸如“难点前置”、空间位置的合理变换等方式来实现目的。

有效教学的第四个特征:清晰明了。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清晰明了的,不论是活动的流程还是教师的语言。清晰的流程和明了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顺利应用或迁移。

有效教学的第五个特征:充满热情。幼儿的情绪较成人更加容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手段去感染幼儿,用言行来显示自己的对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积极健康的发展。

有效教学的第六个特征:促进幼儿的发展。关注和满足幼儿的生活和身心发展需要,围绕幼儿组织教学,促使幼儿学习好、爱学习、会学习。

有效教学的第七个特征:以融洽的师幼关系为基础。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由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低,一日生活需要他人照料。幼儿园的老师们除了教师的身份还身兼幼儿生活照料者的职责,可以说是亦师亦母。因而融洽的师幼关系对于幼儿园的有效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有效教学的第八个特征:高效利用时间。即是说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产生了尽可能大和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幼儿园,单位教学时间特别短,高效利用时间有助于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的第九个特征:激励幼儿,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他们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求知探索的兴趣。

四、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由于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组成的,因而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众多。大致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主观因素如教师的教学理念、责任意识、效能感、知识以及能力等等。

关于客观因素,教师可以通过适宜的布置来趋利避害,例如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园本资源,结合当前的活动主题进行新的布置,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具体的发展水平来加以甄别,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以及难易程度,以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关于主观因素,教师可以做的有很多,尤其是在教学理念方面。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进步和发展,并及时对幼儿进行积极、具体的反馈。例如在语言活动中,平时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幼儿流畅地将句子说完整了,教师可以立刻表扬他“你把句子说得真完整”。一则,可以让幼儿知道老师在关注自己;二则,可以让幼儿知道自己哪里进步了;三则,可以让幼儿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备受鼓舞进而继续进步,更加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教师应该关注教学效益。这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能把时间花费在重复无意义的活动上面。再次,关注可测性和量化。这点主要体现在活动目标的设计上。活动目标设计的清晰具体,那么活动完成的程度就是可测量的。最后,教师需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有效教学所必需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才能发现教学活动以及自身的不足,针对不足及时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五、幼儿园有效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对象为低龄幼儿、单位教学活动时间短暂是幼儿园教学的突出特点,因而针对幼儿园的有效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目标与活动需紧密相扣。目标是活动的灵魂之所在,活动环节和组织形式按理应该是围绕目标生成的,但现实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因而在设计完教案后,教师需要认真审思整个活动流程、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策略是否都与目标紧密相关的。避免出现无关的活动隐形浪费时间。

第二,教师的要求一定要具体。幼儿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多使用具体思维,因为教师一定要将要求讲清楚,讲具体,否则幼儿会因为理解不了要求而无法达成活动目标,得到相应的发展。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三精”:精练、精确、精艳。精练和精确的语言可以保证幼儿迅速听明白教师的讲解和引导,避免隐性浪费时间;精艳的语言可以保证活动更加具有吸引力,为有效教学更好服务。这里的教师语言还包括肢体语言,也就是说教师的动作示范要准确,给予幼儿正确的模范。

第四,提问要清晰、具体。幼儿的注意有限,因而教师尽量一次只提一个问题,留给幼儿充分思考的时间。教师应多提开放性的问题,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发散思维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与不同的对象讨论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五,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反馈。教师的反馈有利于强化幼儿新的情感态度以及知识技能的强化。由于幼儿理解能力水平的关系,教师应给予幼儿正面直白的评价,让幼儿明了自己是在哪里进步了,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激励其更加主动地去求知探索。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王黎敏.幼儿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6,(4).

[4]陈大琴.对幼儿园有效教学活动的观察研究[J].网络科技时代,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