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文模版范文

论文模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文模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模版

第1篇:论文模版范文

1、学生简况

要求:由学生本人按实际情况填写

2、论文基本情况

   (1)论文题目

  要求:学生本人如实填写

   (2)内容摘要

要求:——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

     ——英文摘要不少于300字

   (3)关键词

    要求:不少于3个即可,但必须是文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汇,不可胡乱填写。注意中英文的关键词须互相对应,不要出现翻译错误的现象。

二、关于选题依据

1、与选题有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要求:学生在此处必须写出国内外关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及相关文献,不可泛泛而谈,字数不少于200字。

2、与选题相关的参考文献

要求:第一,选参考文献与本研究领域要有相关性、代表性;

    第二,所选参考文献要有时效性,对各个时期文献的使用要充分意识其时代背景意义及局限性;

第三,要有不少于10篇有代表意义的重要文献。

三、关于研究方案

1、研究的主要内容       要求:必须真实反映本文的研究内容,字数不少于100字。

2、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要求:思路与方法应分开写明,总体字数不少于100字。

3、研究进度计划       要求:按照学校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时间应在第一学期期末之前,即12月。

总体上进度应不少于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题,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对大纲进行调整,拟定初稿。

第三阶段: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

第四阶段:定稿。

四、关于指导教师意见。

要求:应针对学生所选题目有针对性地给出指导意见,字数不少于100字。指导日期统一为当年的元月。

五、关于指导小组意见

要求:同意开题即可,日期也为当年的元月。

六、关于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意见

要求:同意开题即可,日期为当年元月

 

 

 

 

 

     

 

 

 

 

说  明

1.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学生培养的过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学生一般应在最后一个阶段课程学习期间内,通过文献调研,资料收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开题报告。

3.此表一式两份,经过指导教师签字后,一份由指导教师集中交系教学秘书处,一份学生自存。

4.开题报告没有通过的学生,不能撰写毕业论文。

第2篇:论文模版范文

一、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模式

(一)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模式

从培养目标看,各高校都强调该专业基本培养目标是为各级政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等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中中国农业大学等6所农林院校突出强调专业型,而南京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则重点强调综合型;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对学生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识有具体要求,而华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对这方面要求较为宽泛。

从总学分看,各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总学分基本在160~180之间,西南林学院最高,为183.5分,中国农业大学最低,为160分;同时,各高校的必修课学分都占到总学分的40%以上,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必修课学分比重最低,占40.77%,中国农业大学必修课学分比重最高占75%;南京林业大学等5所高校将创新学分纳入学分体系,但仅东北林业大学与南京林业大学明确规定将其作为必修或选修,并对具体分值作了详细说明;各高校基本学制为4年制,同时中国农业大学提出可实行3~6年弹性学年。

从学科设置情况看,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代表的重点院校,主干学科内容几乎涵盖了农(林)经济的各个方面。在特别课程上,浙江农林大学增设了“学会学习”课程,东北林业大学开设了“农林产品贸易双语教学”,而西南林学院增设了“法律基础与企业形象设计”等课程。

从实践教学体系看,各高校皆强调实习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包括农村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

华南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拥有专门实习基地,浙江农林大学和西南林学院还加入了企业实习的内容。

在科研教学体系上,中国农业大学等重点高校将毕业论文作为主要考查内容,南京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则加入了科研训练等内容。

在特别制度与要求方面,中国农业大学与东北农业大学都实行了导师制;中国农业大学等有比较完善的科研资助及奖励体系;华南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对尖子生的课程学习给予一定自由。

(二)综合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模式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属于部门经济范畴,一般性通过对国内经济研究最为成熟的3所大学经管类专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培养目标方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强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其中清华大学将专业设于经济金融学院,培养目标带有经济学、金融学交叉特点;北京大学则着重于经济学培养要求;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内经济学领域的翘楚,率先开办了基地班,实行了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的培养模式。

在学分体系方面,清华大学分春、秋2个学期,要求总学分不低于140,并且加入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和综合论文训练环节(15学分),创新学分可转换;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分体系分为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学分、课程(150学分)、非课程(20学分)3部分;北京大学学分体系相对单一,分为必修(占61%)、选修(占34%)和毕业论文3个主体。

在课程设置方面,3所高校主干学科基本一致,均以经济学为主,其中清华大学偏重于企业管理与财务方面,北京大学侧重于理论和应用经济学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其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优势。

在科研、实践教学体系方面,3所高校各有特色,其中清华大学以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为主,而人民大学项目比较多样化,北京大学的特色在于弹性学分,学生选课自主性大。

在特别制度与要求方面,清华大学要求必须通过该校英语水平考试,选课自主性较强,同时对学校科研资助力度大;北京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选课同样具有较强自主性;而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色体现在基地班教学中。

二、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办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农林院校不再单一强调应用型或研究型人才,而更多提及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就业也不再局限于农林方向,而要“既能从事农林经济管理又能胜任一般经济管理岗位的要求”。地方高校培养目标还应注重与当地实际结合,如东北农业大学强调“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于黑龙江“农业强省”的需要、“三农”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全国性高校的目标对象更加全局化,如中国农业大学“为各级政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教育和科研单位”,清华大学“为经济、金融、工商等各界及各社会科学学术界”培养人才。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厚经济学、管理学和(农)林科学基础知识,突出的专业学术素质和经济管理能力;熟悉(农)林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农)林经济管理方法和技能的高级管理、科研和教学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立足点高,综合性强,特色突出,目标明晰而高远。

(二)建立科学的学分体系

各高校普遍采用“必修课(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选课+公选课”的模式,总学分在160~180之间,必修学分为100~120左右,实践教学约占30分,公选课种类规模各不相同,有些高校对某类公选课作最低分要求,而有些高校如清华大学则规定每学期公选不能多于一门。奚祥华、曹明宏等提出课程设置要打破传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基本模式,按照素质结构和专通结合、文理渗透的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另有部分高校对“创新学分”进行特别管理,可软性激励(东北林业大学代替选修),也可硬性规定(南京林业大学作为必修),亦有“先软后硬”(北京大学“研究课程”可自由选择但有不及格风险)。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必修+选修)+学科基础教育(必修)+专业教育(核心课(必修)+选修模块1、2、3)+实习实验(必修)+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拓展环节,毕业生总学分为196.5,分值偏高,因此学生可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大。

(三)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

农林院校在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上设置差异不明显,而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有很大不同。如西南林学院在生态、心理、计算机等方面有广泛涉及,浙江农林大学还创造性地设置了生态环境类特色模块课程群及“学会学习”课程。与北京林业大学相比,其他农林院校的课程命名更加专业化,如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林)政策学等。2011年底,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专业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调整,在大一和大二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在大三和大四增加了选修课程的选择,但是在专业课设置方面,没有很好地体现农林院校的特性,建议增加农林院校的专业性设置,比如由“企业管理学”进一步延伸到农林企业的管理等。

(四)丰富实践教学

多数农林院校建立了丰富的实践体系,如专业文献综述等科研训练与农村调查等社会实践。

高校对科研立项的重视和建设程度不同,比较成熟的如清华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立项管理非常严格且文件齐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教学最为齐全,有基地学生导师制等9大科研实践教学模式。然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对“经济管理”体现不足,尚未完全与林学、林业工程类实习区分开,只有华南农大等少数高校有专门针对经管专业的实习基地。北京林业大学农林专业在大三阶段都会安排实习,学校也花费了很多人力和财力,时间较短,而且内容多以林业为主。

郑炎成等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习面临的经费难以保证、对象难以确定等困境,提出“就近选点,解剖麻雀”实践教学模式[6],对此北京林业大学可以“梁希”实验班为试点,进行摸索创新;同时专业实习尽量本地化,可以降低成本,也易于可持续化和常态化。

(五)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部分学校提出3~6年毕业的弹性学制,但实际操作中并不多见;各校对于尖子学生有不同待遇,如华南农大给予旁听权利,东北林大则可提前选修,更为常见的是在学院内部设置强化班、实验班等,对尖子学生进行集中教学与管理。浙江农林大学非常人性化,学生除可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与教师外,还可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减少课程时间冲突,避免学生在按偏好选课时难以取舍的情况。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专业设置了“梁希班”,也希望打造尖子学生,不过选择余地还是不大,和其他班级的学生没有本质差别,学生和老师的互动需要加强,在课程选择和资源配置方面也应有所倾斜。

(六)科研型和就业主导型并行

高校培养的人才并不都是科研型人才,应该在科研型和就业主导型方向有所区分。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上,要突出实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教室、实验室和现场相结合,书本教育和技能操作并重,使学生在校时与社会近距离,毕业时与社会零距离,成为有多技之长的“抢手货”。目前北京林业大学在科研型和就业主导型方面的区分较少,现在大学生就业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在就业主导型方面应该加强。

(七)推行导师制

第3篇:论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网络出版;网络传播;传统出版出版的含义非常广泛,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电影都可看作出版的一种形式,换句话说,大众传媒就是将信息或知识内容在某种媒介上加以出版,然后传递给受众。因此,出版属于传播的范畴。

回顾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无一不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变革:从结绳记事到竹简绢帛,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纸张载体到无线电波。一种新媒介的出现,不仅会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还会引起原有的人类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的变化。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以其多媒体、交互性、传播迅速等优势,进入出版领域,对传统出版的理念、运作模式及格局造成巨大的冲击,并打破了传统媒体间的界限,实现了多媒体的统一和动态传播。因此,网络出版是融出版(图书、报纸和期刊)、广播、电视等三大媒体于一体的全新传播形态,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领域。

一、什么是网络出版

由于网络出版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理论和实践都在探索之中,对于网络出版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各业界众说纷纭。。

从广义上讲,凡是将信息、知识、观念等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等代码以任何形式在因特网上传播,均可称之为网络出版。这个定义外延较为宽泛,包括电子书(E-book)、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音像及网络文件、网络软件等。在这个定义中,网络出版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公司、娱乐集团、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都可成为网上的出版者。

国际上承认“网络传输”是一种新的出版形式。1995年美国的白皮书明确写道:“公众通过数字网络获得作品复制本,作品就如同有形复制本在商店出售一样被出版了。法律确认它为出版,只不过是对这一现实的承认而已。”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修订伯尔尼公约时,专家委员会就指出,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3款“就作品的性质而言,无论复制本以何种方式制作,只要可以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即构成出版”,这应当将“网络出版”包括在内。

从狭义上讲,网络出版是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销售数字出版物的行为。即出版者对作者提供的素材进行编辑、设计加工、营销宣传,然后在网上向读者销售的活动。它涉及电子书、网络期刊、网络音像等领域。

2002年7月初,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了并于当年8月1日施行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其中对什么是互联网出版进行了定义。这一规定所规范的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者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以及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

如今,在泛传播理论思想下,“泛网络出版”概念得以提出。这个概念认为,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任何个人都能主动地利用网络媒介跨时空搜索、获取个人化信息,出版内容的制作可在跨媒体、跨设备、跨标准中进行,包括个人在内的所有出版者都可以在更为综合的内容和更加个性化的形式之间自由取舍。网络时代的出版市场,对出版物的多种媒介形态、个性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泛网络出版”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这些要求,使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内容通过纸张、网络数据流等多种媒介同时传播,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设备的个性化出版过程。

网络出版是个正在发展的新兴产业,具有广阔前景。从出版产业发展的角度,对网络出版应作出宽泛的界定。

二、网络出版的形式

根据阅读方式及所采用网络出版技术的不同,网络出版可分为三种形式:

1.利用个人电脑在线或下载阅读的网络出版

出版者将已数字化的图书、报刊等内容在其网站上,读者可有偿或无偿在线阅读、检索或下载。或者向出版者订购,由出版者将有关图书资源通过E-mail发送给读者离线阅读。这是当前最为普遍的网络出版形式,任何人只要有一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在线或离线阅读网络出版物。

不过,这种形式只适于搜索信息、下载简短文章,对于长篇累牍的网络图书则不合适。一是电脑显示屏无法随身携带;二是通过显示屏长时间阅读,既易使视觉疲劳,又不符合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

2.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POD)的网络出版

按需印刷,就是根据读者需要,将已经贮存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书稿,即时印刷并装订成册交到读者手中,使读者可以阅读纸本。其操作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将图书内容数字化;二是通过网络传输数字信息,在异地的数字印刷机上高速印制图书。一本书从印刷、装订到切边只需几分钟,因此也被称为“闪电印刷”。

按需印刷属于网络出版,但又迎合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是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纸质图书向网络图书过渡的桥梁。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先销售后印刷可降低风险、无需制版、零库存、无缺货、无绝版等。

按需印刷在美国发展最早,1998年初英格拉姆公司所属的闪电印刷公司就开始了这项新技术服务,由此拉开了出版发行业革命性变化的序幕。至2000年5月,闪电公司已发运了100万本按需印刷的图书。如今,美国“按需服务中心”已发展为连锁店,所有书店与数字化图书库连接,读者用书店的电脑查阅书的内容和书评,如需购买则付款后立即打印装订出来,印制的精美程度不逊色于印刷厂。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出版业也都积极投身按需印刷市场。

我国按需印刷的发展较早,1998年6月,按需印刷设备首次出现在上海举办的“印刷技术展览会”上,随后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就与美国toExcel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是国内出版业对按需印刷进行的最早尝试。

3.电子书(E-book)

电子书(E-book)是网络出版的重要形式,代表着网络出版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微软公司曾对2020年图书出版预测说:“未来的图书有90%是电子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书’和字典里对‘书’的解释都只能是电子书,而传统的图书会被解释为‘纸质书’(P-book)。”

电子书,就是将图书的内容制作成电子文本后,以大约合传统纸质书籍1/3的价格在网上发行。购买者用信用卡或电子货币付款后下载,使用阅读器或专用浏览器在计算机上离线阅读。电子书既包括具有版权的特定格式的电子文本,也包括硬件阅读设备,是二者的统一。也就是说,电子书并非把纸介图书的内容数字化就可以了,它采用专门的格式,牵涉到版权、安全及阅读器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合法获取电子书的读者能阅读。

电子书具有超大容量的存贮空间,能装载数百万字的信息,可随时上网更新内容。电子书还打破了传统图书内容的线性顺序,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立体信息组合,并可通过超链接加入相关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因此电子书的信息量可以是传统图书的数百倍。电子书还结合了PDA的轻便性,提供更好的屏幕分辨率以及更多的书籍格式支持,采用了先进技术来改善电子信息显示的质量。

更重要的是,电子书为32开本,在外观上类似于传统书籍,它以舒适悦目的界面,模仿传统纸质页面,满足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电子书正改写着传统的图书和出版的概念,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三、网络出版的传播模式

网络出版集交互功能、多媒体功能、跨时空传播、信息检索功能及娱乐功能为一身,使出版实现了个性化、立体化、即时性和广泛,这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出版的范围和边界,使出版文化形态呈现出高度自由、开放的局面。因此网络出版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出版相比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如由传统出版的以物流为主转为以信息流为主,由单向传播信息转为双向或多向传播,从提品为重心转为产品和服务并重,从基于形式转为基于内容等等。

传统出版、网络出版传播模式比较

1.传统出版的传播模式:信息源传统出版者批发商零售商读者

2.网络出版的传播模式:在传统出版模式中,从信息源(作者)到受者(读者)有许多中间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信息“把关人”,信息被层层过滤、单向流动到受者。传者(出版者)与受者处于一种不平等的信息交流之中,受者的反馈不能及时传送给传者,受者对其反馈结果也不能予以控制。所以传统出版的传播模式是以传者为中心的模式。

而在网络出版模式中,由于网络媒介固有的特性,出版者、作者、读者处于平等地位,可实现对等交流。受者的反馈可实时传递给传者,对反馈结果也能够控制。这种模式打破了传、受者之间的界限,传者与受者的角色可互相转化,传播意义上的“把关人”概念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网络环境下需要重新界定的多层级的“把关”。

网络交互性本身鼓励用户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并为用户有目的的主动查找、选择信息提供了大量技术手段。因此网络出版能够为用户专门定制个性化的出版物,真正实现以读者为核心的出版理念。这种模式是以受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网络出版,变化的只是信息的载体、传播模式和阅读方式,而被传播的内容才是出版的真正“主角”。在网络出版时代,内容尤为重要,技术、媒介、人才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未来的竞争实质上是内容的竞争。

因此,以读者为核心、提供个性化内容服务已成为21世纪网络出版新概念,未来的出版者将成为网上的内容提供商(ICP),或者说网上内容提供商是未来的出版者。

四、网络出版的优势

网络出版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与传统大众传播形式相比,有其相当的优势。

1.从传播者角度看首先,出版主体多元化。传统出版的出版主体必须由专门的出版机构来担当,出版过程需要照排、制版、印刷、装订、发行等一系列的工序,形成一定工作规范。而网络出版则由于大幅度简化了出版程序,出版者不再局限于专业出版机构,任何组织、商业公司、网络公司、个人都能充当网上出版者。出版过程是,只要将数字化内容在电脑上编辑好,送上网,几乎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上网读者都可看到该内容。

其次,作者出书容易。传统的出版体制削弱了作者和读者的地位,许多新作难以出头,一些读者面窄的学术专著的出版更难。而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使自助出版成为可能,人人都具备了出版、推广和销售自己作品的条件,并能最大限度地将作者的作品展示给读者。也许可以说,一位作者、一个阅读器和一个服务器便构成了一种出版体系。这种网络出版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出版选择观念,传播者的“把关人”概念大大弱化,更多的现实出版权力被赋予了作者,更多的选择权力被留给了读者。

第三,出版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出版者在网上可发掘更为广泛的稿源,在编辑稿件过程中与作者通过网络方便交流。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出版在网上得以实现。最重要的是,网络出版将使短版书、绝版书的概念从此消亡,任何书稿以数字化形式存贮,读者需要时,随时印刷、装订,不仅很好地保存,而且可永久、充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2.从传播媒介角度看

网络媒介的特性为网络出版提供了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性。首先,网络出版的内容范围极广。传统出版由于受纸张载体的限制,出版内容范围、信息量均有限。网络出版则因网络的海量存贮,以及高速度的电子流传输,使它的出版内容几乎无限,除了图书、报刊、资料和广告外,还有数据库、广播、影视等等,这在传统出版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网络出版是一种多媒体传播。网上的多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方式由文字、声音、图像等单一形式变为多媒体传播形式。网络出版物图、文、声、像、动画俱全,给读者以视、听、读全方位的多维信息和立体感,远远超过传统出版以纯文本为主的单一形态。

第三,超越时空,迅速传播。网络载体遍布全球,不受时间、空间、国界和天气的影响,出版内容一上网,便可快速传递到网络遍及的每一个角落,使“出版物”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公开,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交流。由此实现出版和发行的同步化。

最后,网络出版物不仅能提供多媒体演示和按需阅读的功能,还能以超文本方式与其他相关资料建立链接,读者在阅读时可直接点击书中“注解”、“引文”、相关名词、参考文献及“人名地名”,更多、更详尽的资料便会迅速、方便地呈现出来。读者还可通过输入关键词,瞬间找到所需内容。

3.从受众角度看

网络出版所具有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直接进行交流,在使信息的传播效果得到实时反馈的同时,读者(或称受众)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在传统出版中,受众是被动的,他所接触到的信息是由把关人决定、经把关人层层过滤的,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其惟一的选择只能是看或不看。

网络出版中,把关人地位产生动摇,相当一部分的信息决定权转移到受众手中,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可选择想要的出版物以什么样的媒体形式、什么时间并以喜欢的阅读顺序收听或收看,并且可随时上网更新图书内容。甚至传者和受众角色可以互换。读者可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作者、出版者,并参与作品的创作和修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读者还可主动检索所需内容,按需浏览、按需下载,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拉”到面前来,对网络出版提供的信息进行编辑与组合。

最重要的是,网络出版非常适合于向有特殊要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读者可以向网络出版者提出个性化要求:不买整本图书,只买需要的一两章、几幅图片,甚至几个自然段。读者也可以要求出版者将不同图书的内容重新组装,做成适合自己需要的“个性化图书”。这种个性化图书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PC机,或传输到电子阅读器中,也可以通过按需印刷技术打印、装订成印本书,甚至可被转换成储存数字信息的数据库,以备随时提取进行合成。个性化图书的出现,对传统的图书定义提出了最新挑战,也许图书的概念有必要修改了。

网络出版将根本地改变体现人的本质特征的信息生产、传播方式,并进而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它必然会带动社会整体的变迁,将人类引入高度信息化的社会。

五、网络出版的前景

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理念、运作模式及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不仅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更是未来出版发展的大趋势。

1.网络出版的商业前景

由于网络出版程序简单,所需设备、技术手段都不复杂,从而使出版成本非常低廉。加上网络出版物所附带的查询、多媒体流动、交互等多种功能,吸引了大量读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出版的成本会继续下降,因此它具有异常广阔的商业前景。

2.网络出版的技术发展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出版将与人们的关系越发密切,对人类生活的渗透越来越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远的将来,现在的网络将依靠近地轨道卫星系统实现互动式网络信息传递,从而使网络出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5W出版,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点Wher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与任何人Whomever,采取任何方式Whatever的出版。

3.“内容产业”的兴起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2000年1月美国时代华纳公司与美国在线的并购,不仅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更标志着世界产业格局的转变以及“内容产业”(contentindustry)的兴起。

内容产业的实质是各种出版物在因特网上直接创作、编辑、生产制作及传递,出版物内容减少了对载体的依赖性。因此,书刊业、报业、广播业、影视业、音像业等相互间的界限开始逐步融合,传统出版业以单媒体形式划分产业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如今,传统的报纸、期刊、图书甚至广播、电影都已经能在网络上“出版”。网络已经并且将进一步促进各种媒体的融合,并催生出新的媒体形式和出版形式。出版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多媒体化和集团化已成为网络出版业发展的趋势。

然而“内容产业”的兴起也表明,网络出版业只有依托传统出版积累的深厚文化资源获取优秀的“内容”,才能在未来的“内容竞争”中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注释:

①郭晶:《浅谈网络与出版》,《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8期,第48页。

②林江:《宽带时代的网络出版及其监管》,《中国出版》,2001年第8期,第13页。

③叶颖:《国外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出版参考》,2001年第10期,第14页。

④王彦慧、丰捷:《e-book走近大众阅读》中国出版网,wwwchinapublishcomcn

第4篇:论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瓣膜置换

Clinicalanalysisofvalvularreplacementinadultswithstenoticaorticannulus

【Abstract】ObjectiveTheaimofthisstudyistosumuptheexperienceofartificialmechanicalaorticvalvereplacementinadults.MethodsFromJan1996toJan2005,19patientsaorticvalvereplacementforaorticstenosisinpatientswithsmallaorticroot,13mechanicalprostheticvalveswereimplantedatanangleofinclinationandaorticrootenlargementprocedureshadbeenperformedin6patients.Results17patientsdischargedfromthehospitalingoodconditionafteroperationsand2patientsdied.Themortalityis10.53%.ConclusionWithregardtomechanicalprostheticaorticvalvereplacement,evaluatingthediametersofaorticannulusfullybeforeoperation,sufficientmyocardialperfusionandprotectionduringoperation,andchoosingappropriatetypevalveandoperativeprocedurecouldreducethemortality.

【Keywords】aorticvalve;artificialmechanicalvalve;valvularreplacement

提高成人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心脏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对19例主动脉瓣环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月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156例,其中细小主动脉瓣环(术中主动脉瓣环直径<21mm)19例,占总数12.18%,19例均为女姓;年龄45~68岁。单纯主动脉瓣病变3例,其余均为联合瓣膜病。术前有活动后心悸气短11例,晕厥或心绞痛病史1例,有左、右心功能不全者2例。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杂音14例。

1.2方法全组均行超声检查,阳性率达100%,术前疑诊主动脉瓣二叶瓣3例,左室舒张末直径37~61mm,心电图、心脏X线片检查提示左室增大10例。诊断明确后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在复合麻醉,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我院使用晶体冷停跳液灌注,阻断升主动脉钳后常规先由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肌保护液,若术前诊断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或灌注效果不佳,改为切开主动脉根部左右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心肌安静,心肌局部置冰屑水。主动脉前壁切开显露主动脉瓣膜,切除主动脉瓣膜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置换双叶机械瓣11例,单叶机械瓣8例。主动脉瓣狭窄1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5例。本组病例中,13例主动脉瓣环<21mm,>19mm,行瓣膜侧倾缝合主动脉瓣膜,无冠瓣侧缝合在瓣上的主动脉壁上;6例进行瓣环加宽,术中测主动脉瓣环均<21mm,其中3例19mm测瓣器不能通过。应用Nicks法加宽主动脉瓣环。19例病人均置换机械瓣:19~21mmSt.Jude瓣(包括HPSt.Jude瓣),21mmCarboMedics瓣,21mm国产机械瓣膜。术中证实主动脉二叶瓣膜3例,合并手术有二尖瓣置换16例。

2结果

本组19例,治愈17例(89.47%)。术中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4例,其中2例发生主动脉根部出血,2例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其他并发病3例。因为主动脉根部出血1例,低心排出量1例,早期死亡2例(10.53%)。

3讨论

3.1主动脉瓣瓣环大小的估计本组病例中病人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术前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主动脉瓣膜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判断主动脉根部宽度是手术前预测人工瓣膜大小的重要依据。但应注意:术前超声检查,若经验不足往往将扩张的主动脉窦部作为主动脉瓣环来测量,不能明确瓣环是否需要加宽,夸大了瓣环,致手术中准备不足,应以术中测量为准。6例主动脉瓣环加宽病人术前超声均提示主动脉瓣环狭窄。6例主动脉瓣环加宽均为女性,身高>155mm,体重55kg以上,术前患者超声提示主动脉根部直径均值为20.3mm。因此,女性患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前要有扩大瓣环的准备。

3.2手术中放置瓣膜困难时的处理主动脉瓣环加宽:主动脉瓣环狭小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探查主动脉瓣环直径,不能直接缝合置换的,要加宽主动脉根部[1~3],一般认为,术前主动脉瓣环19mm以下病人应作为瓣环扩大的适应证。若人工瓣膜过小,术后跨瓣压差过大,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劳损,引起心律失常等,再手术率和病死率较高[1,2,4]。针对小主动脉瓣环的主动脉根部拓宽术临床常用Nicks、Konno、Manouguian等方法。本组有6例瓣环加宽,均以Nicks法加宽主动脉根部,在加宽主动脉瓣环中此手术方法简单、心肌阻断时间短,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Konno法可扩大主动脉根部约2倍,但术中有可能伤及传导束,手术复杂,心肌阻断时间长,目前较少用。手术中因瓣膜加宽耗时长,手术操作增加了难度,死亡率增加[1,5],本组瓣环加宽手术例数较少为6例,死亡1例,为主动脉根部出血死亡。

主动脉根部拓宽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操作复杂,心脏停跳时间长,因此必须首先排除因瓣膜组织过多阻碍落瓣等原因。切除病瓣时,担心缝合时撕脱,残留瓣膜组织过多,影响落瓣。交联有融合时,切开融合处。缝合瓣膜交联时尽量不要跨交联。若发现瓣环稍小,可由下向上缝合,将垫片放在瓣下,人工瓣膜坐在瓣环之上。也可行瓣膜侧倾缝合主动脉瓣膜,无冠瓣侧缝合在瓣上的主动脉壁上。本组13例行瓣膜侧倾缝合,术后超声测得主动脉跨瓣压差(23.7±11.2)mmHg,临床效果良好。但选择单叶机械瓣膜侧倾时注意其大开口方向,我们选择大开口向无冠窦侧有利于血流通畅。瓣下钙化严重,不能很好切除者,可考虑置换碟形瓣膜,将钙化处置于瓣膜开口背侧以不影响瓣膜开口为佳。

3.3主动脉根部出血的处理

3.3.1小主动脉瓣环行主动脉加宽小主动脉瓣环行主动脉加宽时缝合不确实增加主动脉根部出血的发生率,其他致主动脉根部出血原因可为:(1)血管壁本身的原因:①主动脉瓣膜病史时间长,病变重致升主动脉扩张,壁薄的患者。②年龄大粥样硬化不宜缝合。(2)外科医生手术技术有关者常常是:①缝合时不能将主动脉壁外膜一同缝合;②选择缝针过粗;③手术时间长,反复缝合的主动脉壁。

主动脉壁出血处理不当尤其是作动脉根部出血,在心脏复跳停用体外循环机后往往难以止血甚至是致命的。本组主动脉根部出血1例,为瓣环加宽主动脉根部缝合口出血,发现出血后没有重新建立体外循环,反复缝合不能止血,血压逐渐降低,循环衰竭死亡。

3.3.2解决的办法(1)主动脉加宽时主动脉根部补片下部缝合一定要确实,通常加两个垫片会更安全。(2)主动脉壁缝合时必须全层,外层必须缝合,常常因为外层已撕脱,忽略外层缝合术后出血,若外层难以缝合的部位可加涤纶垫片加固。(3)我们通常采用4或5-0滑线双头小细针缝合,既往我们曾应用2-0缝针缝合主动脉切口,在主动脉壁薄的患者很容易发生出血。(4)一旦发生出血,可应用5-0滑线带小垫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后,在开放升主动脉钳之前应用生物蛋白胶喷涂在缝合处,效果满意。

3.4术中心肌保护对预后有很重要的影响本组病例中另1例为手术时间长,心肌保护不佳,术后顽固低心排不能纠正死亡。术中尤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灌注液只经升主动脉灌注不能保证心肌得到良好的保护,此时必须切开升主动脉行冠状动脉口直接灌注心肌保护液或经冠状静脉窦口逆行灌注心肌保护液保证灌注确实。对左室增大明显,左室壁增厚,手术时间长。术中灌注尤其重要,心肌灌注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避免发生室颤等并发症,顺利恢复均有重要意义。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近期我院成人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病死率下降,与手术经验积累以及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有关。

【参考文献】

1SommersKE,DavidTE.Aorticvalvereplacementwithpatchenlargementoftheaorticannulus.AnnThoracSurg,1997,63:1608-1612.

2BortolottiU,SciotiS.Enlargementoftheaorticannuluswithglutaraldehyde-fixedbovinepericardiumduringaorticvalvereplacement.JHeartValveDis,1998,7:299-304.

3MolinaJM,SadeRM,CrawfordFA,etal.TheriskofsmallSt.Judeaorticprosthesis.AnnThoracSurg,1994,57:1114-1119.

第5篇:论文模版范文

一、现有文秘专业方向可争取实行“3+1”模式

“3”指三年在校学习,“1”是一年在机关企业实际锻炼。可以在机关企业做论文,这样还可以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 “1”的含义还可以是: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实践一年,如学校可以以合作办学的形式,提供条件让学生去日本学习。__市日企较多,懂日语人才需求强劲,这些学生将来就业很有优势。

二、鼓励外专业学生辅修文秘专业

学校可以出台有关政策,让那些有志于从事文秘的外专业学生有机会得到文秘方面的培训(事实上一些理工类的女生有较大需求),不同专业的学生最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培训证书,为他们从事文秘工作打基础。

三、重视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本人多次在有关场合呼吁:文秘要加强实际教学: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文秘学科的特点决定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能够消除文秘学生对社会的陌生感、恐惧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迫切感,强化其成才感。

这里谈谈校内外实习的建议。

校内:目前文秘学生有一周的见习(09方案为50学时)。主要安排在校内各部门。

1、希望由学校教务处出面协调校内各部门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选择有文秘性质的岗位部门,既要考虑部门的工作任务需要,又要考虑部门的岗位性质及设备条件,让学生切实得到锻炼。这样比院里出面有力度。

2、用人部门也要和学生签订有关协议,做到责、权、利落到实处。

3、加强文秘的投入。

校外:

第6篇:论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

广东省中医医院血管外科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1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001~200612广东省中医医院外科收治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16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4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8.9±11.3)岁;病程1~50年,平均(17.4±12.5)年。其中51例术前合并小腿静脉性溃疡,溃疡面积最大者达10×18cm2。116例患者术后未有出现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者。

1.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制订。

1.3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年龄30~75岁患者;②静脉瓣膜功能Ⅲ~Ⅳ级。

1.4排除标准①合并下肢动脉性血管疾病病例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病例;②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病例,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的病例;③未按规定用药,拒绝手术治疗,或者其他拒绝合作导致资料不全影响统计者;④溃疡恶变者;⑤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病例。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手术疗法

股部纵切口6~8cm进入股三角,解剖出股总、股深、股浅静脉,在股浅静脉近侧段找出第1对瓣膜,并以手指挤迫法测试,证实有血液倒流。在瓣膜远侧3cm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血流,嘱患者屏气,于管腔扩张到最大限度时,测量瓣膜的周长。然后取人造血管(聚四氟乙烯)1片,宽为1~2cm,长为瓣膜周长的2/3~3/4,以7-0无创线包绕缝合于瓣膜处的管壁外,缩小管径约1/3~1/4,并与管壁缝合数针固定,进针不穿入静脉腔。测试证实瓣膜不再倒流后,做大隐静脉和(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小腿浅静脉、交通静脉结扎术。术后滴注复方丹参针5~7d,口服潘生丁,适当使用抗生素3~5d;鼓励患者多做患足背曲运动,早期下床活动。

2.1.2中医治疗术前根据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热重于湿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方用二妙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湿重于热者,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消肿,方用加味三妙散;寒湿夹淤者,治宜温经散寒,补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气血两虚者,治宜气血双补,和营通络,方用八珍汤加减。手术后早期,患者因金刃所伤,淤血停留;下肢属阴位,易为湿邪停聚;湿、淤互结,郁而化热。故手术后初期患者表现为下肢稍肿,患肢肤温高,低热,口干,舌质淤暗等湿热淤困结之征。故以四妙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g,红花6g,当归5g,川芎5g,芍药10g,云苓15g,黄柏8g,牛膝12g,泽泻12g,苍术15g,防己12g。随证加减:足靴区色素沉着,局部瘙痒者加地肤子、白鲜皮;局部皮下硬结疼痛者,加丹参、乳香、没药、地龙干;术后1周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水蛭,以清热活血,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期,湿热之证大部已消,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

2.2观察指标

包括主要症状、体征(患肢沉重、酸胀、麻木、困倦感,小腿下部色素沉着、湿疹或慢性溃疡等)的变化,及患肢静脉彩超观察(采用本院彩色多普勒机观察患者的股总静脉、股前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的内径及返流时间,术前及术后两周各检查1次)。

2.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静脉曲张症状、体征均消失,溃疡愈合。下肢静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提示倒流I级或正常为治愈;静脉曲张症状、体征好转,溃疡面缩小。下肢静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倒流度数降低为好转;静脉曲张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溃疡面变化不明显或有扩大,下肢静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倒流度数无变化为无效。

2.4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13.0建立数据库,研究前后的结果采用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用±s表示。

3结果

3.1临床治疗效果术后近期疗效良好者共98条患肢,表现为症状和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18条患肢病情减轻,溃疡愈合,但午后仍有轻中度肿胀。复查彩超结果:101条患肢恢复正常,6条患肢倒流Ⅱ级,9条患肢倒流Ⅰ级。到200612,已随访15~55个月共78条患肢,疗效良好者71条,占91%,病情好转者7条,占9%。这些患者都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溃疡愈合后未再复发。

术后复查仍有倒流的患者,经服用健脾利湿、益气活血的中药1~3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彩超未见倒流。

3.2下肢深静脉内径及返流时间术前术后的比较如表1~4所示,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提示股总静脉、股浅静脉术后内径和返流时间,及股深静脉术后返流时间均较术前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股深静脉、腘静脉术后内径及腘静脉返流时间虽较术前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股总静脉术前后比较(略)表2股浅静脉术前后比较(略)表3股深静脉术前后比较(略)表4腘静脉术前后比较(略)

4讨论

4.1彩超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评价的意义对于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评价,除症状及体征的观察外,目前血流动力学(下肢静脉彩超或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检查,尤其是彩超检查,由于无创性及反复检查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有代替静脉造影的趋势,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采用的下肢静脉彩超对患肢术前、术后的动态观察,对于评价治疗效果具备代表性。

4.2手术机理本手术针对静脉管腔扩张或由于瓣膜松弛导致血液倒流,而引起的一系列静脉高压症状。手术缩小病变瓣膜处管腔,使两个相对松弛的游离缘在向管腔正中弹出时,能相互靠紧,从而封闭管腔达到防止血液倒流的目的。动物实验证明[2,3],股静脉管腔缩小1/3时,血流量仅减少10%;管腔缩小1/2时,血流量减少49%;而缩小2/3则减少65%以上,可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等不良后果。因此在施行本手术时,最多将静脉周长缩窄1/3。

4.3处理小腿浅静脉、交通静脉的意义无论是静脉血液倒流性疾病或回流障碍性疾病,小腿静脉淤血最终均可导致静脉高压[4]。深静脉高压不但可引起小通静脉的破坏,浅静脉曲张淤血,而且可导致小腿毛细血管数目、形态和通透性发生改变,纤维蛋白沉积于组织间隙,使细胞新陈代谢障碍,最终因缺氧而发生溃疡。本组有51条患肢于足靴区出现溃疡,经治疗后均于1~3周内愈合。浅静脉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倒流对溃疡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于该病的治疗,降低静脉高压是治愈溃疡的关键,而结扎溃疡周围的浅静脉、交通静脉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术。

4.4中医理论指导下围手术期辨治的临床疗效静脉瓣膜的缺陷和静脉壁薄弱是全身支持组织薄弱的表现。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对血有推动、统摄、温煦的作用;该病患者症见下肢脉络曲张如蚯蚓,久站久立或劳累后加重,此乃气虚血淤所致。患者因劳倦过度,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导致正气内虚,气血失畅,气虚而生痰,血滞而成淤,痰淤内阻,发为本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统摄血液,该病患者多有舌淡胖,边有齿印,质暗淡或有淤斑,苔腻,本病受轻微外伤常发生难于自止的出血或皮下淤斑,血管造影可见造影剂向远侧倒流,亦反映了脾不统血的病机。

正如《医林改错》所谓:“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淤”。故气虚、气滞、痰阻、湿困、血淤在本病中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但以气虚为其根本原因[5]。《素问·气交变六论篇》云:“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强调下部疾病或下陷性疾病应用升举的治疗方法。故我们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益气活血为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为手术只是修补了一对瓣膜,而不能修补所有功能不全的瓣膜,故术后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我们观察到,术后坚持服用健脾利湿、益气活血中药的患者,患肢酸胀、水肿、色素沉着等不适症状改善更为明显。复查彩超可见术后初期仍有轻度倒流的情况得以纠正。

在围手术期,尤其在术后初期,中医药的介入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有淋巴漏、静脉血栓等。由于手术的创伤,导致下肢部分淋巴管、浅静脉破坏,在潜在的淋巴管、浅静脉开放、代偿之前,下肢静脉、淋巴回流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见患肢肿胀、皮肤温度增高等症。此时采用四妙散、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可减少渗出,促进淋巴和静脉的回流,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据现代药理分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能加快血流速度,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等可以降低血黏度,缓解高凝状态,改善血液流动性[6],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静脉、淋巴的回流。

4.5本组病例疗效总结研究结果表明,下肢各瓣膜抗逆血压力的限度,股总和隐-股瓣膜为180~260mmHg;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最坚韧,为350~420mmHg,股浅静脉其余瓣膜和腘静脉瓣膜为210~350mmHg,大隐静脉瓣膜为100~200mmHg[7]。

当下肢深静脉主干近侧逆向重力持续增强时,直接施压于隐-股静脉瓣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并首先破坏与髂-股静脉瓣膜强度相近的隐-股静脉瓣膜,更进而破坏大隐静脉中更弱的瓣膜,引起大隐静脉曲张。若逆向重力持续加强,才有可能破坏最强的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接着再破坏其远侧较弱的诸瓣膜,酿成原发性下肢瓣膜功能不全。

故修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后,从彩超血流动力学观察到,116例患者中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的返流时间均较前减少,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修补术后,中医药围手术期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腘静脉管径和返流时间均较术前有好转,但无显著差异(P>0.05),这是否与小腿腓肠肌泵功能的不全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2]胡作军,王深明,黄雪玲.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74例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9):531.

[3]陆民,孙建民,张培华.自体静脉移植段组织学和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89;(6):158.

[4]蒋米尔,张培华,孙建民,等.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新认识[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88,(15):140.

[5]贾小庆,赵益业,邓铁涛.邓铁涛教授沐足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J].新中医,2000;32(9):8.

第7篇:论文模版范文

1.1研究对象

①患者资料:2013年6月~2013年11月本院儿科应用传统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300例,2013年12月~2014年5月应用SBAR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300例。②护士资料:本院儿科现有护士13人,均为女性,年龄24~50岁;学历:本科6人,大专5人,中专2人;工作年限:<5年3人,5~10年5人,>10年5人;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3人。

1.2方法

1.2.1制定体现儿科专科特点的SBAR交班模板进行晨交班,借鉴邵逸夫医院病情汇报模型。

1.2.2培训方法及内容

本院儿科成立了SBAR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培训小组成员负责对儿科护士的SBAR培训项目进行策划和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在医护沟通中使用SBAR工具的原因,SBAR工具的优势,SBAR工具的含义,SBAR交班模板的内容、意义及使用方法。培训方式以讲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为主。培训时实行组长责任制,每名责任组长负责评价组内成员对培训的掌握情况,根据检查反馈、强化培训,让每名护士都理解SBAR的内涵,认识到SBAR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及效果,从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了督促和检查SBAR交班模式在儿科护士中的应用,护士长将在SBAR模式晨交班实施后对儿科各位护士进行抽查评定,内容包括SBAR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应用情况,并纳入个人能级评定项目。

1.3评价方法

比较SBAR交班模式应用前(2013年6~11月)后(2013年12~5月)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BAR交班模式应用前后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比较.

3讨论

3.1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可降低交班问题发生率

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安全,提升满意度。交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体现个性化服务,保证了每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SBAR交班模板包含了所有关于患者交接的内容,体现了对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的重点关注,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及治疗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直接规避医疗风险,使整个交班过程更趋于规范化、结构化和标准化,保证护理交班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满意度。

3.2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

有助于促进医护团队和谐,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应用SBAR交班模式晨交班后,儿科护士们展现了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交班过程更全面、规范,患儿信息完整、重点突出,使护理要点在下一班得到重视和落实,使医生能够快速地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医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

3.3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能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专科水平。SBAR的沟通方式帮肋护士确定患者的主要问题,指导如何完整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准确地反映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对病情的评估分析能力。SBAR交班模式内容详尽,从治疗至护理,包括专科检查情况、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给予的护理对策等,使护士观察病情、分析病情、作出决策的能力明显提高。

3.4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适应了现代儿科发展及护理服务的需要

第8篇:论文模版范文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它是中的一次惊险的战役-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上有13根铁链,有许多木板摆在上面,走上去一晃一晃的,但意想不到的是,敌人居然把木板弄掉了,并没有害怕,而是勇敢地走在铁链前进。对岸的敌人不停的打,枪声.炮声此起彼伏,整个画面都是炮火连续不断的。并且,我还发现这些穿的都是草鞋,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这时,有好多都坠落下去,消失在炮火中······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是多么惊险.悲壮的一幕啊!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睛忍不住涌出泪花,心想:战士们可真是勇敢啊!在这么惊险的战斗中,居然不顾自己那宝贵的生命,拖着沉重的脚步,艰难地往前走。他们不怕掉下湍急的河流中,不怕对岸敌人手中的炮火,一直坚定不屈.勇往直前地向前走,我被他们那大无谓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次惊天动地的战役,更不会忘记这惊险悲壮的一幕!

第9篇:论文模版范文

(一)不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雷同

从现在各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模式上看,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借鉴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第四次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制定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财务管理、会计、法律、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商务贸易服务等行业从事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咨询、财务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选择了高级专门人才,表述笼统,特色不突出。如西京学院的培养目标为“财务管理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在企业、金融、证券、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领域或工作岗位,从事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实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仰恩大学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能在工商、金融、涉外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工作,并能用英语直接进行交际的高级专门人才”;安徽新华学院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各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应对复杂环境的灵活变动能力,专业目标雷同,定位无特色。

(二)课程体系设置与会计学、金融学雷同

通过调查全国13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发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雷同。在这三个专业16门专业必修课程中,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有14门课程一致,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有11门课程一致,这还不包括教育部规定的必须公共基础课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仅有: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与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其他专业雷同,人才培养模式无特色。

(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弱化

财务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而目前很多民办高校仍然采取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弱化,流于形式。

1.缺少校外实践环节。

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财务管理专业很难联系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即使少数民办高校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因为企业的融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与分配管理等经济活动程序复杂、责任重大,学生在实习中无法胜任,学生的实习内容也仅仅是看凭证和账簿,做些简单账务处理。

2.校内实践环节缺乏。

多数民办高校仍采取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理论课时所占比重较高,缺少实践课时。即使部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时比重安排较合理,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实践课程都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只是学到有关会计核算的实践内容。

(四)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滞后

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历史较短,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处在发展的阶段,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还满足不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缺乏双师型教师。

民办高校的办学重点在于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民办高校应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合理配备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其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很多是刚从高校毕业就进入民办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了解的少,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民办高校的教师教学任务较重,疲于应付日常教学,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线,很难参加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双师型”教师缺乏。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职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年龄偏轻,兼职教师队伍基本上是老年教师,年龄偏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以老年、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偏少,整体结构呈“两头大、中间小”,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学科研梯队。“两头大、中间小”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不利于教师相互交流,新老更替不衔接。其次,青年教师工作量较大,任务重,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最后,缺少中年骨干教师,很难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发展。

(五)缺少适合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选用的教材偏重理论知识,教材选用参照公办高校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没有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满足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证书”制度,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市场上也缺乏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导致教师上课时,按照教材讲解的理论知识非常专业,侧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没有考虑到民办高校生源的质量。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各民办高校应该在教育部制定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打造有鲜明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安徽新华学院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积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根据学院的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紧密结合安徽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核算、资金管理能力,有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具体分为四方面:投资理财、纳税筹划、资产评估、信用管理方向。

(二)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金融学这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重点培养能为各单位进行财务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重点培养能为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人才;金融学专业重点培养能为各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工作的人才。各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应该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所服务,这三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结构情况见表2。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税法、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金融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金融理论与实务、保险学、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等。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也有不少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共享,但是这三个专业的课程各有特色,不是简单的雷同,共享的一些课程只是为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各民办高校都应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因为财务管理可能涉及到企业的相关财务秘密,属于企业高层次管理岗位,很难让实习生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因此,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只能学到会计核算的过程,难以接触到实际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校内的实习来弥补,具体方式有:案例教学法和ERP沙盘模拟实验。这两种方式如果能很好的得到实施的话,能够达到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效果。丰富的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接触到各行业各类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学生可以扮演财务管理角色对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可以相互间进行讨论,取长补短。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锻炼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能综合运用自身的知识,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同时,大量丰富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汲取教训,避免将来工作中重蹈覆辙,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到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服务。各民办高校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建立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室,不能简单的把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课程安排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ERP沙盘仿真实验通过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创建仿真的企业氛围,将实物沙盘和ERP软件全面结合运用,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运用ERP软件对仿真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ERP软件将仿真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融为一体,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企业财务与经济业务的一体化,实现企业资金、人才、物流和信息的有效配置。整个实验是从财务方面透视企业的运营过程,更加生动形象的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四)打造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民办高校迫切需求“双师型”教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保障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民办高校应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每年可选派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选派教师去进修学习,聘请高素质高层次的实践人才为教师开讲座或者授课,也可通过科研、技术服务、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2.实施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或者挂职锻炼,积累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应规范相应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规章制度,形成长期的良性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制。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寒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可以到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兼职,这样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打造“双师型”教师。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民办高校应拓宽专业教师的引进渠道,可以从有关学校引进“双师型”教师,同时更应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际经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根据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可以多与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联系,加大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联系力度,引入优秀人才。同时,也可以聘请这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可以优化教师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自己的中年骨干教师。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两头大、中间小”,缺乏中年骨干教师。伴随着各民办高校成长的这批教师,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要加以重任。同时,在引进兼职教师的时候,可以多引入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中年教师既有教学经验,又有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中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主体作用。

(五)加强民办高校的教材建设

民办高校的教材选用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在选用时务必由一线教学老师自选,并组织专家审核,避免选用侧重于理论研究的教材。针对目前市场上适合民办高校的教材比较少的情况,各民办高校要加大与出版社的联系力度,搭建教师与出版社之间的桥梁,搜集关于应用型教材的信息,积极组织自己的教师编写教材,民办高校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学,与学生打交道,所以更能了解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的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结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