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管理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苹果;上升;技术;营销;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274-01
美国苹果公司21日的最新财报显示,由于iPhone销售额大幅上升抵消了笔记本电脑价格下降对整体收入造成的负面影响,该公司最近一个财务季度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15%。财报显示,在截至今年6月17日的2009年第三财务季度内,苹果公司净利润为10.7亿美元,折合每股盈利1.19美元;同期销售收入为83.4亿美元,同比上升12%。利润和收入数据都高于此前市场预期。财报显示,由于推出新机型,苹果公司当季卖出520万个iPhone,数量为去年同期的7倍多。而同期Mac电脑的销量同比上升了4%,其中笔记本电脑的销量上升了13%。不过,调查机构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同期全球电脑的销量下降了3%至5%。为了促销,苹果公司在这一财季下调了笔记本电脑的价格,这使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不过,苹果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蒂姆?库克说,公司宣布削价后,Mac电脑的销量呈上升趋势。这是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苹果公司产品首次降价。财报还显示,苹果公司在全球各地区分公司的收入均呈上升态势。该公司预计,在当前的第四财季,营业额将在87亿至89亿美元之间,这低于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的91亿美元。
DRM是一些企业为了在数字时代保护版权而发展出来的新技术,通过加密、内置软件或硬件等方式,限制数字媒体文档的使用权,例如只能用特定播放器播放,或播放时间、次数有限,以防止用户任意复制和传播这些文档。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防止盗版,反对者则认为这限制了产业的发展。乔布斯说,唱片公司90%以上的音乐产品仍通过不带DRM保护的唱片销售,对于剩下的一小部分,用DRM来加以保护意义不大。他认为,如果取消DRM,将会有很多新公司投身于音乐产业,投资成立新的商店、研制新的播放器,这对唱片公司有利而无弊,苹果公司近几年来的繁荣依赖于其数字音乐业务,占有美国数字音乐市场70%的份额。由于采用了专用DRM技术,从其媒体库iTunes下载的音乐只能在苹果iPod播放器上播放,不能复制和传播。苹果因此在欧洲市场正面临压力,被法国、丹麦和挪威要求开放iTunes。
其实顾客并不希望被奉承迎合,极力地讨好反而使其无所适从,倒不如吊足胃口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史蒂夫?乔布斯对于苹果产品的营销策略正是与“顾客至上”的营销观念背道而驰。相反,他积极利用了复古营销的五大基本原则,收获了极大的成功。
独占性:现代营销主张:“只要客户需要,要多少有多少。”而复古营销则是故意控制供应量,不让顾客很容易就得到满足:“你想要吗?没货,下次再来试试吧。”苹果很多产品在其推出前和推出后都会有大量的短缺现象。这种造成市场饥饿感的手法,它运用的可是炉火纯青。试想一下,如果你不是一直听到苹果的东西一直那么难买,你会很冲动的马上购入吗?肯定不会,因为苹果的产品并不便宜。
神秘感:现代营销讲求坦率、光明正大,而复古营销则看重神秘、诡异的行动。苹果公司每推出一款新产品的推介会,都会选择充满神秘色彩的剧场进行,通过幕剧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宣传,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
造声势:在充斥着商业宣传的世界里,造声势其目标就是要确保营销的产品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更重要的是,确保这种谈论本身是有效的。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系列时,当用户还没有见到产品,你就发现新闻里谈的都是关于iPhone 4与中国联通的合作关系如何紧张,移动因其推出了专门针对联通的剪卡器等等信息,引起人们热议并翘首期待这个已经快成为传说的产品。
娱乐性:营销必须逗乐,必须吸引人参与。在网络微博正火的当下,iPhone手机又充当了娱乐大众的工具。微博上超高人气的企业家、明星都在用iPhone发着逗乐的信息,信息下方还会标注此信息来自iPhone用户。
唐山汇丰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纤维板钉、英双线木螺钉、干壁钉、自攻钉等标准件产品的合资企业,年生产能力12,000吨,产品全部出口,主要销往英国、德国、美国、波兰、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多年来,汇丰公司坚持“以质为本,以信求存”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国外广大客商的信赖。近年来,为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环境,汇丰公司领导层审时度势,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经营管理机制,并从员工管理、供应商选择、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着手扎实推进社会责任建设。
注重诚信 履行对客户的社会责任
10多年来,汇丰公司严把产品质量关,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也会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告知,以求宽谅,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从而受到国外各大客户的好评。英国翠丰集团是排名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国际著名五金行业企业,11年来,正是基于诚信,汇丰公司与该集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 支持督导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
好的供应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在国际大市场中,每个企业都是全球供应链中的一环,其经营效率和行为都影响着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因此,保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健康发展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出于对上游客户以及企业自身负责,汇丰公司严格对下游供应商的考核,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对下游供应商的考核评估,除产品本身的质量、价格等因素外,是否使用童工、能否按时发放工资、是否强制使用劳动力、能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社会责任问题也是其重要内容。汇丰公司一旦发现供应商存在上述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则该企业的供应商资格就会被一票否决。同时,如果某供应商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突出,则汇丰公司就会与该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确保价格公正的前提下,给予其更多的订单。
视员工为财富 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员工是企业经营的主体,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细胞”。一直以来,汇丰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企业员工关系,并通过一系列举措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一是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在招聘员工时,认真核实其年龄,杜绝童工进厂。二是与所有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紧急救助、消防演习等培训。三是不惜投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从事机械作业的员工,定期发放工作服、口罩、耳塞等劳保用品,以保证员工身体健康;投资30多万元,新建水冲厕所,并定期打扫消毒;投资50多万元,在所有生产车间安装了抽油烟机;在生产车间安装应急灯和安全出口标识,以利生产车间出现停电、灾情、事故等突发事件时,保证员工安全撤离,并且多次组织实地演习。四是重视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定期对员工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和政策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使每一名员工不但有专业技术,更有公德心和责任感,使整个公司充满人文关怀。2003和2004年,汇丰公司先后有三个员工家庭因治病遇到了困难。公司管理层得知这个情况后,先后捐款4万多元,解了受困员工的燃眉之急。此举深得员工和当地群众好评,也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归属感、忠诚心和积极性。当地媒体对汇丰公司管理层的感人举动也做了宣传报道。
集约生产 履行对环境和资源的社会责任
地球生态系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基础,而资源的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汇丰公司的领导层高度重视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摒弃传统的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低质低效的粗放经营模式,注重集约生产、循环发展。汇丰公司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严谨的排污标准及定期环境监测制度;加大技改投入,通过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集约型生产技术,减少资源的消耗,扩大资源的有效利用。
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管理机制带来双赢
汇丰公司通过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管理机制,积极履行对各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带动了自身的整体发展。
提升了企业形象
吸引了诸如德国的OB集团及俄罗斯与荷兰等国的大客户,产品也得到了德国最高质量权威的VPA认证,这都为汇丰公司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了企业内聚力
公司的人文关怀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总值,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营造了有利公司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汇丰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注重对各利益相关方利益的考量,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部门的一致赞扬和肯定,也为企业自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提升了企业整体实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主体利益的分离,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和众多的子公司共同组成,母公司通过产权控制各个子公司,使其经营管理符合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目标,最终促进企业集团经济的增长。加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管理,建立卓有成效的财务管理与控制体系,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实施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财务管理与控制体系、财务制度控制体系、财务目标控制体系、财务信息控制体系。本文通过分析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不健全,“多级法人”的出现导致资金流失等财务管理问题,建立和完善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企业集团在优胜劣汰、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保持企业集团的竞争优势,最终促进企业集团的迅猛发展。
一、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和众多的子公司共同组成的,母子公司虽各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但母公司通过产权控制各子公司,使其经营管理符合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目标。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之一,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资产、资本、产品、技术等作为联结纽带,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受核心企业影响的多个企业联合组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的经济组织。它一般是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的法人联合实体,即通常所谓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这种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本着“投资――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了持续发展。
(一)财务管理与控制
企业集团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由众多企业法人共同组成的联合体。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是基于母子公司间的产权和资本纽带关系,为实现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约束、检查或纠偏为手段而形成的若干要素的有机结合。它是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与控制系统的核心,也是在出资者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产生的。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系统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控制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应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而其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从而达到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能在经济效益上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最终目标。
(二)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加强对子公司财务控制和监督管理,建立卓有成效的财务管理与控制体系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实施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有效的财务管理与控制体系可概括为四方面的内容:财务人员管理与控制体系;财务制度控制体系;财务目标控制体系和财务信息控制体系。
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的现实问题
我国的企业集团处于逐步发展阶段,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益,以满足企业竞争的需要,满足经营者业绩的需要,满足投资者回归的需要;防范风险,以降低“沉没成本”,保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财务管理治理机制不健全、“多级法人”等财务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集团经济的迅猛发展。
(一)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治理机制不健全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要求不严格,致使子公司财务人员的行为很不规范,违规违法行为相当严重。2006年上半年,财政部组织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企业执行新《会计法》执法大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活动不规范,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的各子公司正处于传统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时期,属于改革完善阶段,尚未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致使财务人员执法和监督无标准、无法规、常常受制于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盲目投资、随意挪用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规范管理和效益的提高。相对来说,企业集团各子公司素质参差不齐的财会人员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及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加强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缺乏统一的财务预算
集团公司中有的子公司虽有自己的财务预算,但没有与企业集团的全面财务预算相协调、相匹配,没有体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经过改制重组而产生的子公司,其经营者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站在各自子公司的立场上去经营管理,追求其效益最大化,实现其经营业绩乃至个人利益。这样就架空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使股东大会丧失了应有的权力,导致董事、操纵公司事务的局面出现。
(三)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出现“多级法人”
“多级法人”的存在是导致资产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效益良好的孙公司没有向子公司分配股权收益或者分配比例非常少。二是子公司对外股权投资情况因地域不同而产生了明显不同的经济效益。三是子公司对经营效益不好的孙公司的资产处理持消极态度,有的经理为其他公司及其法人股东作担保。某公司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指使本公司或者控股公司为另一家民营公司做担保,这实际上已违反了《担保法》第60条的规定,但因法律没有明确,在现实中就无法对如何规避法律的行为进行惩罚。
三、完善对子公司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笔者认为,应通过认真地分析问题,寻找合法且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使各子公司局部利益与企业集团的全局利益协调一致,保证集团公司这一新型的企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一)建立健全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规章与制度。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到位和规范不到位,其根源是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和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要做到财务活动规范,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及高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制度上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应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真正做到依法理财,按章办事。对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符合上岗资格的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上岗,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完备的人员备案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各子公司解决人员少、特别是优秀财务人员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各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从集团的整体利益方面考虑也有利于加强对各子公司的监控与管理,促进其真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建立完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各项财务指标执行情况的评价体系,使考核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和科学化。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种管理方法。一方面企业集团需要预算来进行控制,集团总部通过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分项预算和总预算来明晰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细化落实集团总部的财务目标,对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预算更适合于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细心组织。预算的编制要以企业的方针、目标、利润为前提,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进行编制,并且预算的编制须有重点,不同的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重点。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实现了总部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企业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集团母公司及子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各子公司编制适合自己实际经营情况和与集团全面预算协调一致的财务预算,将使集团的全面预算落到实处、行到实处。集团公司应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汇总、平衡、审定及组织实施与调整。在编制预算时,一般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即:首先由集团公司根据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提出预算目标,并将其分解下发到各子公司;各子公司结合自身情况,编制各自的预算草案上报;最后由预算委员会对各子公司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和审核,经综合平衡后下发到各子公司予以执行。当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方能保证预算目标的真正落实。
(三)建立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集团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其主要职责为对集团董事会负责,对各子公司的经营行为和财务活动予以监督检查,保证各子公司财务活动的规范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同时,在年度末,集团公司应统一聘请外部的注册会计师对各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予以审计,以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促进各子公司依法经营、规范运作,提高其经济效益。审计在集团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监督子公司经营规范化和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性考虑,集团公司还必须对子公司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通过自查、重点抽查、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止。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的结果都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是对经营者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也是集团公司一个有效的、重要的制约和监控手段。
(四)改革“多级法人制”模式
改造现行的“多级法人制”模式,严格控制子公司再投资行为。企业集团在当前所有权约束和监督弱化的同时,假如又形成资产运营链过长的问题,则产权一体化造成的道德风险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集团发展就不存在这种“子子孙孙无穷尽”的现象。西方国家集团公司对其子公司的投资行为有着严格的控制和审查制度,而有些集团公司其实禁止了子公司的再投资权,把投资权直接收回到企业集团最高层,专门成立了一个投资战略部,统一对投资项目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并提出完整的投资报告书供决策层参考,然后再实施。国外的这些先进、科学的投资管理体制值得我国借鉴。但是还应该考虑到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理念、行政思维习惯、过分强调服从需要及缺乏民主思维等因素。这些软因素是和外国迥然不同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且是不可以照搬替代的,所以,应完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来进行财务集中控制。企业集团要进行财务集中控制,首先必须要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对此,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在集团总部董事会下面分设各类委员会如战略发展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采取兼职制度,吸收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担任委员,由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主任委员。董事会将一部分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下放到各类委员会,并授权做出决策。这样,在保证集团总部权威的同时,也保持了公司总部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通过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意见反馈可使集团总部的决策更加合理、科学;而且,由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负责人本身参与了决策过程,了解决策的意义,可以有效地保证集团总部的决策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贯彻和落实,以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控制目标。为此,集团内部应该制订出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担保制度来约束子公司一支笔担保的行为,监控、处罚措施应有同等效力且要细分化。
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对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客观的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使组织的风险暴露水平与其所设定的目标相一致。风险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投资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等。
二、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1、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从狭义的角度进行理解,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若从广义角度进行理解,是指包含法律、文化等在内的有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决定企业目标的实现。
从主要功能上来说,公司治理的范围可以包括:股东、董事会——决策者;管理阶层——执行者;审计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及外部审计人员)——监督者;其他利益关系人(例如:顾客、供应商、债权人及员工等)——影响者等。从这个角度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公司治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沟通公司治理各功能主体的重要工具就是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会计信息更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效用的高低。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内外部激励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是确保这一前提条件实现的关键。外部审计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对其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从而起到增强会计信息可信性的作用。而内部审计处于公司内部,对于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经营活动、风险管理都有透彻深入的了解,与外部审计人员相比,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发挥的作用在层面上更为深入,在范围上更为广泛。
2、公司治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在上述公司治理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治理这一制度安排所决定的企业目标、决策人及风险和收益的分配都围绕风险展开;风险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而决策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直接决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治理结构中各部分的人员需要承担所分配的一定风险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另外,从解释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经济学观点来看,无论是契约理论中提及的不完备契约,还是信息经济学中提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理论中提及的问题,这些引发公司治理产生的因素究其实质都属于风险,都是使企业目标无法实现的各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件。公司治理是组织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其职责核心就是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的适当性,因此公司治理中包含一些战略性的风险管理的因素。例如:公司董事会所设定的公司经营管理基调是风险偏好型或是风险规避型;再如公司高层管理当局(CEO)在经营风格、理念、管理哲学中包含的风险态度等。这些战略性风险管理因素就是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交汇点。因此,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三、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决定内部控制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评估特定环境中内部控制的构成时,董事会应对诸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公司面临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公司可承受风险的程度和类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公司减少事故的能力及对已发生风险的影响;实施特殊风险控制的成本,以及从相关风险管理中获取的利益。执行风险控制政策是管理层的职责,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管理层应确认、评价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执行董事会所设计、运行的内部控制政策。
2、内部审计理论的新发展。顺应内部审计理论及实务的变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即“内部审计是用来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以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针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所必需的。
3、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观念下,年度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试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中,控制仍然重要,但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才是内部审计的焦点。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对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各业务部门又很难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人员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2)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3)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上报给董事会,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四、在风险管理目标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
美国一个专门研究内部控制的发起人企业委员会(COSO)于2001年起着手进行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并力图建立一个类似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风险管理框架,其在为企业风险管理研究项目制定的目标中明确指出:风险管理框架必须和内部控制框架相协调,把控制目标的建立嵌入到某种形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去。而在内部控制方面,将领域扩展到控制环境等“软控制”要素上时,就决定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交汇。在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定义中,特别提出“内部控制过程受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由此可见“软控制”因素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内部控制为组织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及遵循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同样为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提供了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完善契约,减轻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并对人形成一定的控制约束,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相关内容可以整合一致。而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也不可避免地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交汇。
在新的内部审计范式下,内部审计参与到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中,帮助组织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促进组织改进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为组织的治理做贡献;同时继续原有的对控制效率和效果的评价作用,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此时的内部审计人员是风险专家,通过对风险的把握来评价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并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改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掌握与驾驭。在风险管理这一统一的核心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整合,为组织增加了价值;同样,在风险管理这一统一的核心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实现了整合。在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鉴于内部审计在确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转及管理和控制风险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议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公众企业的上市公司,承载着股东财富增值的期望,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责任,加上监管部门要求下的信息透明,以及市场约束力的增强,使企业内部面临着较多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发展,如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提高了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组织了内部控制的梳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企业风险防范认识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编制并披露内控评价报告,推动内控理念和制度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然而,就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管理现状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在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一些专门的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程,但是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弱化了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公司治理结构不适当。另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的缺陷,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二)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低,风险意识不高,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控制方法落后,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涉及较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将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然而,从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对形势和市场认识不足、过于自信与乐观以及想当然的盲目扩张现象,其风险意识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更缺乏有效的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缺乏有效沟通,信息流通不畅
目前,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或多或少存在着公司内部、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信息的上下向沟通中,普遍存在信息传递过程迟缓,信息在层层传达时发生歪曲,甚至遗失等现象;而且由于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上向沟通受阻,使上层管理者无法迅速获得第一手信息;由于下向沟通不及时,使得上层决策者以及管理者的最新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每一位员工,使公司决策没有及时得到落实。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监督部门,上市公司中的监事会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没有达到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的要求,甚至一部分监事会成员都是由公司管理层领导兼任,这样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只是让内部审计部门充当监事会的作用,他们的监督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二、对于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及思考
(一)建立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明确的权利制衡关系
一是改进“三权”制衡的体系,明确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权力;二是切实保障两权分离。我国法律应该严格限制董事会与经理层的重合,并且应将重合的比例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同时也应该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三是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
(二)加强风险管理
强化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集中度较高,其风险管理也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上市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只有意识到了风险,才会主动加强内部控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其次,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并且在技术上制定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同时,还要合理客观地评估企业现状和风险。上市公司更应密切关注内控指引的建设与更新,以正确把握政策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
(三)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1、政府部门应积极以制度形式建立健全强制实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则和指南,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明确谁为内部控制信息负责和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
2、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清晰的业务流程,合理地对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分工、控制和考核,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和利益明确界定,防止权力重叠,也避免出现权力真空。通过汇编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图、权限指引等,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开设信息反馈渠道,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报告和解决。
(四)对于上市公司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企业应当增加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一个成本,国家应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更为谨慎地执业,并保持执业的规范性和独立性。
参考文献
[1]梁冰.上市公司应积极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
员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掌握,预测判断员工思想动态可能的动向,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进行正面引导,化解矛盾,把可能出现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化解掉。要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就要分析影响员工思想的因素。影响员工思想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外部因素:世界局势、国家政策、改革措施和重大事件等,都会引起员工思想的波动,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因素,如社会福利保险,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占有率等。虽然这些不是企业本身所带来的,但绝不可掉以轻心。
内部因素:企业内部的改革措施,经营状况,利益格局,重大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者个人在思路、方法和风范方面的差异,如果得不到员工的理解与配合,就可能造成员工思想的波动,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
个性因素:由于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知和接收能力不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各种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同样的环境和压力下,也难以避免个别员工的过激行为。
结合本单位特点,建立员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系统,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建立有效的员工思想动态信息收集系统主要有“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两种途径。“由下而上”就是建立员工档案,将员工的个人、家庭和情感等信息收集归档,形成基础资料。在班组、工班、部门和公司四个层面建立思想动态信息网络,采取如职代会、报表、调研报告、问卷调查和意见箱等形式,了解员工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形成定期的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由上而下”就是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到员工当中,诚心诚意地与员工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困难和疾苦,解惑释疑,密切干群关系。建立员工思想动态信息系统,关键是及时性和准确性。及时性就是要建立一种长效的固化的信息反馈机制,是员工的思想动态随时随地都在掌握之中。准确性就是信息要有广度和深度。不管是正面的、反面的、积极的、消极的都要掌握;尤其要掌握最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不能只听汇报,更不能以偏概全。
认真分析,作出预测。对收集到的大量的员工思想动态信息,要进行归纳、整理和筛选,组织定期的分析和研究,用科学的方法,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思想动态,预测出影响范围的大小,危害程度,后果的严重性,进而查出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以便于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置。
责任明确,分层处置。我们建立员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不仅是要及时地发现员工思想动态的不利因素,更主要的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化解和消除不利因素,防止群体和突发事件的发生。首先,我们要有反应快捷的机制,不仅要有高度的思想敏锐性,还要有化解和消除不利因素的能力和手段,建立多级预案。对本部门出现的问题要尽最大努力在本部门处理妥当,处置不了的要及时上报,避免事态扩大或激化。其次,企业要形成“大政工”的氛围。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层面之中,员工思想动态页正是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来,从全体员工中反映出来。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每个管理者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意识,这样才是我们对员工思想动态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最后,如果出现紧急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协调做出反应,采取一对一的帮助教育,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疏导相关人员,阻止事态发展。
建立员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要与相关工作结合。一是与开展员工发知道的教育相结合。要通过开展员工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构建企业员工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诚实守信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的意识,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二是与治安保卫工作相结合。通过对员工思想动态信息的分析,将员工按性格特征、行为规范、文化程度和人际关系等进行分类,在对职工个性差异持包容态度的同时,更应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环境适应能力差、压力承受能力较弱、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职工,防止他们因承载不能承受之重而做出过激行为。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总监 监管职能 管理职能
我国的财务总监管理制度,源自政府委派财务总监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从本质上说,财务总监管理制度是所有者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企业内部建立的由特定制度、机构与人员构成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目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大规模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委派制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中,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集团推行财务总监管理制度的缘由
1.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需要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往往相分离,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所有者的目标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并千方百计要求经营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一目标,委托人与人均为经济人,其目标不完全一致,即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股东)不完全一致,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所有者目标,由于两者间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及“内部人控制”现象。为了降低委托成本,所有者要寻找一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财务控制与分层治理机制,以加大对企业会计控制权的争夺力度,为此,股东需要在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设置一个能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管理层实行财务监控的职位,这也是财务总监制度产生的根源。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做出制度安排是为防范、监督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目标,公司治理中出现“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的双重委托关系,所有者监督职责大大加强,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明显改观。
2.企业集团自身特性的需要
企业集团产权制度安排的特性,决定了集团内各具有法人地位的成员企业管理层面出现董事会主导、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双轨”运行的格局,整个集团又有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以股权关系为基础的各种关系。为防止子公司经营目标偏离母公司及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实现集团公司资源配置的一体化整合效应,保证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母公司以投资者身份直接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来规范和约束子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使各子公司在重大决策和财务收支活动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集团整体利益。
从集团整体角度考虑,当企业集团产权设置空间范围广、涉及行业多时,集团会呈现出组织群体化、结构多层化、筹资多渠道化、投资多边化、经营多角化、规模巨型化、市场国际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企业集团有大量复杂的业务活动和各种矛盾,进而决定集团有大量复杂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因此,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具有难度大的特点,需要设立专门的监控人员――财务总监。
二、财务总监的职能定位
财务总监的职能一般被定位监督职能的比较主流,但是笔者认为财务总监虽然是以监督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及其决策过程,但是不能一味地为监督而监督,集团公司财务总监还具有管理职能,而且只有管理职能发挥的好才能有效的实现其监督职能。财务总监的职能定位:(1)提供并审核财务报告,与总经理共同对财务报告客观真实性、合规合法性负责。(2)制定或参与审定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经济管理制度,指导并监督和审批企业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3)与总经理联合审批规定限额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融资性、投资性、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和汇往境外资金及担保贷款事项。(4)评价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并参与审定重大财务决策。(5)对董事会批准的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6)对财务会计中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负责,检查并制止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可能造成出资者重大损失的经营行为,并向董事会报告。(7)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协调外部审计工作。(8)履行或提请批准对财务、会计、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晋升、调动、奖惩事项。(9)其他有关事项。
三、推行财务总监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财务总监的定位
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虽然在具体职能上有所重叠,但是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财务总监注重事前和事中控制;受所有者的委派,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对总经理有监督权;由于不在企业享受任何的经济利益,独立性比较强;重大事项财务总监与总经理的联签制,可发挥制衡作用。财务总监由董事会聘任,他对所有者负责,符合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而总会计师只对厂长负责,也就是对经营者负责,会出现“ 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设立了财务总监的企业,应不再设立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以免职能重复与冲突,同时财务总监的职位不应低于总会计师或副总经理,应具有与总经理平行的地位。
2.财务总监的监管
由于与总经理联签容易导致财务总监的责任与被监督公司的利益挂钩,无形中会使财务总监谋求被监督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迎合企业经营者的利益需要。财务总监也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因此要为财务总监建立一套激励约束机制。集团公司在委派财务总监时,应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财务总监的责任、权力及考核管理办法,将其工作成效与职务的任免、晋升以及物质利益挂钩。母公司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来评价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检查其职责的履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得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有压力、有动力,能积极、主动地行使其职责,积极想方设法,维护所有者的正当权益和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并主动参与所在公司的战略规划及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邢永芳:关于企业集团内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若干问题探讨.四川会计,2002(3)
一、安全卫生、保证质量、有序运行
1、炊管人员身体要符合餐饮业标准,并按要求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同时达标。要讲究个人卫生,穿着整洁,勤剪指甲。上班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新聘用人员必须有健康证。
2、炊管人员应服从管理,尽职尽责,要爱护财物,遵守纪律,在工作期间不准随意脱岗,不准将无关人员带入工作场所。
3、炊管人员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妥善保管食堂餐厅钥匙,正确使用所配的电器设备和炉灶炊具设施。下班时要认真检查各类设备,切断电源,关闭水、气阀门,锁好门窗,确保安全。
4、炊管人员除做好食堂日常环境卫生及用品、用具的清理外,每星期五大扫除一次,确保食堂经常性的整洁、亮丽;并要定期消毒,严防食物中毒。
5、食堂主管要按照调剂花样、适合口味、满足需求的原则,根据每天(每顿)就餐人数和供应标准,与主厨商议列出《饭菜供应单》(样式附后)。依据饭菜供应单,采购员视库存余缺和实际需要进行采购;主厨负责组织炊事员加工烹饪。每餐供应完毕后,由食堂主管和主厨在饭菜供应单上签字,同时由接待陪同责任人签字,以确认实际供应情况(员工早餐、午餐的《饭菜供应单》“接待人”栏不需签字)。
6、在食堂主管的安排下,食堂操作间的日常工作由主厨负责组织开展。膳食供应要清洁卫生、适时调节饮食种类、花样,不断提高饭菜质量;要及时、主动、热情、周到为员工和客人服务,努力提高员工和客人的满意度。
7、餐厅服务人员要随时保持餐厅的整洁,供餐前,桌、椅、餐具要按实际需要和规定摆放。上餐过程中,要及时给管理人员、主厨通报餐厅需求等方面的情况,确保按照饭菜供应项目和用餐实际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管理、合法合规、勤俭节约
1、员工就餐管理:
员工早餐实行按月结算制,即凡在当月内,早餐就餐次数不论多少,均需按一个月的标准交费。早餐就餐员工必须在每月10日前,按照规定的标准交早餐费。早餐费的收缴实行填表登记制。《早餐费收缴表》样式附后。
员工中午就餐实行登记、凭票、打饭制,就餐当日上午9点前,按照食堂公布的饭菜品种,自行选定所需的品种、数量并登记。午饭时凭登记的品种、数量和饭票打饭。凡是登记而不前去打饭者,必须自觉按登记的品种和数量补交饭票,以免造成浪费;对不自觉补交饭票者,食堂有权对其给予停止当月饭菜供应的处罚。凡没有按规定进行饭菜登记者,原则上不允许打饭。自下班开始供餐时间为40分钟,逾期视为放弃打饭。
2、饭票由会计负责管理,下发时必须加盖印章。出纳凭领条在会计处领取饭票并负责向就餐范围内的员工出售。向员工出售饭票时必须在《饭票销售登记表》(样式附后)上登记。
食堂收回的饭票由食堂炊管人员整理清点后,凭会计的收条交会计保管或下发。
3、公司员工就餐要按个人需要索取,不得造成浪费;要爱护公共设施,维护良好的就餐秩序和环境卫生;不得发生酗酒和刁难、漫骂工作人员等不文明行为。如对食堂饭菜供应、接待服务有意见,可直接向食堂主管提出,或者通过其他正当渠道反映。
4、会议、培训班和来客用餐
会议、培训班和来客人员需要就餐的,由承办或接待人员依据会议、培训班的时间、人数在给基层下发通知时,一并通知办公室做好就餐的准备工作;就餐前一天,承办或接待人员必须与食堂主管对用餐的人数、标准、陪同人员(正常情况下,陪员不超过2人)和组织管理等事项予以商定,以便食堂妥善安排准备。如果会议、培训班和来客人员的就餐人数、就餐时间等事项中途发生变化或需要调整供应品种或标准,必须在就餐四小时前通知食堂变更,否则,食堂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授权经营、宏观管理、接受监督
1、分公司工会对机关食堂以授权经营责任书的形式,授权分公司办公室经营管理。分公司工会负责按照总经理室的安排,从宏观上以总的收支账务管理的方式和加强本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对食堂进行管理。分公司办公室按授权经营责任书和本制度落实食堂日常的收支、运行、账务、经营管理等事宜;每年年底对食堂物品进行一次盘点登记,同时对账务手续按年度接转。
2、食堂收入及其相关手续的办理
食堂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员工就餐所交的伙食费;二是会议、培训班和来客接待用餐,由公司行政按预算拨付的伙食费;三是客房收入;四是公司行政拨付的用于零星客人就餐的伙食费、员工就餐的伙食补贴、炊管人员工资等。
(1)员工伙食费由出纳以早餐费收缴表、饭票出售登记表的方式收取后,在三日内将所收早餐费和销售饭票的现金交银行入账;然后开具收款收据,将收款收据、进账单连同早餐费收缴表、饭票销售登记表交会计入账。
(2)会议、培训班和来客的伙食费,由承办会议、培训班的人员或接待人员,在接到会议、培训班和接待任务时,应及时与食堂管理人员协商,并以书面形式做出预算报告,报总经理审批。待总经理审批后,将预算审批资料交出纳到财务会计部办理拨款手续,出纳到银行转账后,将相关手续交会计入账。正常情况下,预算审批手续应在会议、培训班和接待客人开始前办理完毕。特殊情况下,最迟必须在会议、培训班和接待客人结束后五日内办理完毕。否则,将由食堂主管对承办人员以完成工作不及时提请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对其进行处罚。
(3)客房收入,由客房服务员依据客人实际住宿天数和收费标准,以出具收据的方式收费,客人离开后,要在次日内将所收现金与记账联收据一并交出纳。出纳要及时存入银行,然后将进账单、记账联收据交会计入账。省分公司客人住宿的,由办公室负责出具住宿结算单。
(4)零星客人就餐的伙食费、员工就餐的伙食补贴、炊管人员工资等,由食堂主管依据实际情况,以书面形式做出申请拨款报告,报总经理审批后,将审批资料交出纳到财务会计部办理拨款手续,然后由出纳到银行转账,再将相关手续交会计入账。
3、食堂支出及其相关手续的办理
分公司工会对食堂日常费用支付实行备用金管理,即在备用金数额内,由采购员凭报销凭证到出纳处办理报销手续,然后由出纳将报销凭证转会计并进行结算。备用金每年年底需结清。
食堂日常支付票据应在次日内报销,特殊情况下最多不得超过三天。食堂支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食堂购买物品支出;二是客房用品支出;三是炊管人员的工资、补贴支出;四是其他方面支出。
(1)食堂物品的采购及支出:食堂所需物品由采购员按照《饭菜供应单》和实际供应需要进行采购,不得积压浪费。凡是公司统一批量购买的物品,按有关规定领取;需要购买的,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物美价廉。能够开具正式发票的,必须开具正式发票。所购物品必需先由采购员在发票或《食堂物品购买单》(样式附后)上签字;然后由主厨(物品使用人)对照发票(购买单)逐项过秤、清点验收,验收无误后签字;发票(购买单)上的采购员、验收(主厨、物品使用人)不得为同一人。凭采购员和验收签字的发票(购物单)和作为附件的当日《饭菜供应单》,由食堂主管签批后报销。
(2)客房用品支出:接待客人所需的水果、饮品、香烟、洗涤用品等,凡是公司统一批量购买的,按有关规定领取;凡需购买的,由采购员购买并在发票(购买单)上签字,交服务员提供客人使用,由服务员在发票或购买单上签字确认后,再由食堂主管签批报销。
(3)炊管人员的工资、补贴支出,由办公室按公司的制度规定、标准和岗位职责考核情况,按时制作工资、补贴发放表,经食堂主管签批后,由出纳负责发放。
(4)其他方面的支出。在公司食堂之外就餐等其他方面的支出,须请示总经理同意后方可实施,并由总经理负责签批后方可报销。
4、监督管理
(1)由分管办公室和工会的分公司领导、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财务会计部经理、办公室主任、食堂主管、出纳和会计组成食堂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听取一次食堂收支运行管理情况的汇报,分析研究食堂相关工作事项,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向员工张贴公布一次食堂收支管理运行情况(汇报、公布的内容主要有:收入情况,分别列出收入的项目、金额和合计等;支出情况,含就餐人数/餐数,并分别以正餐、早餐列出员工、客人、会议和培训班人数/餐数;其他收支情况,同时分本期、累计情况),汇报、公布由食堂管理人员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做出,与会计核对无误并分别签字认可后进行。汇报或公布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在每季度次月15日前完成,特殊情况下最迟不得超过每季度次月月底。
(2)由分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主任负责,除平时不定期对食堂的账务设置、票据合规、收支签批等管理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外,每年至少以书面形式将审查监督有关情况向分公司工会委员会汇报一次。
(3)由分公司分管审计的领导安排审计特派员,每年对食堂进行一次合法、合规性审计,同时以书面形式将有关情况向总经理室汇报,并依据总经理室的意见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考核办法
凡是不按本制度实施管理,有下列行为者,由分管领导、部门按下列金额对其予以处罚。
1、不按规定体检或使用没有健康证人员者,每人次处罚50元;2、炊管人员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每次处罚10元;
3、环境、设施卫生不符合要求,每次处罚20元;
4、发生失火、失盗、食物中毒等事故,损失在1000元以内并无人员伤病者,每次罚款100元;损失在1000元以上并发生人员伤病者,视其情况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5、不按规定办理收支、采购、供应、报销、账务处理等手续,每次处罚20元。发生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每次处罚100元;情节严重者,按员工违规违纪办法处理。
6、发生不按时供应饭菜、提供劣质食品或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每次处罚50元。
7、不落实炊管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的制定、检查、考核,不按规定汇报、公布食堂收支运行管理情况,不及时落实对食堂的审查、审计工作,每次处罚50元。
8、员工发生浪费粮食、酗酒、不按规定就餐或不采取正当途径提出意见建议等违规行为,每次罚款100元。
五、制度落实的保证措施
为确保本制度的顺利有效实施,分公司办公室要依据本制度,负责制定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并做好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岗位职责落实的检查、考核等工作。
六、制度适用范围
关键词:信用风险;内部控制;预警系统;财务风险;成本管理
一、引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要想发展好企业,必须加强并改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当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时候所要求的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和目标。那么,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为了预防风险的制度,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者最急需解决的企业问题之一。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部分组成。是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保护财产的完整和安全,确保各项方针政策的遵守和执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称。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资金周转方面有影响的风险,还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在未来出现资金流动困难、不能够及时偿还债务、对企业带来损失的一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管理。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方法、实行合理的预防措施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并且能够有所控制。而企业管理者也可以从财务风险的表现中来反映出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参考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二者相互融合,但也有内容和结构上的差别,只有让二者以一个协调的关系对企业进行指导,才能使企业更好的成长。并且,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财务风险的表现进行反映,关键处是财务风险的防范。所以,我们要想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就必须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上。
四、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在现今的企业管理体系中来看,已经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了。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激励力度不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不具有独立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不合理方面的问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不均衡。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财务部门的职能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在约束和监管方面发挥的职能是相对较多,但在支持业务发展方面发挥的职能也相对较少。企业财务部门使用的职能单一,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事前、事中的参与程度较低,这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得不到拓展。
五、基于内部控制下解决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企业增强激励力度的对策
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能很好的解决对于企业基于内部控制解决管理激励力度不足这一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该建立或者完善相对的激励制度。使企业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未来的发展相联系,这样才能激励管理者的激情,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企业增强风险管理独立性的对策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础上建立完善第三方控制制度,这一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下解决财务风险管理独立性这一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制定规则和制度,并对各部门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应该设立一个独立的控制部门,对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监督,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活动及高风险事项进行监督和控制。
(三)企业完善财务风险机制的对策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观念落后的对策。
明确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政策,这一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内部控制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可以相对的确立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的之后,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提高管理效率,也能够保证重要环节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企业在每一个项目上的内部控制都是合法的都是适合可行的,制度的合法合理,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
第二,企业的信息管理不完善的对策。
有效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的防御风险。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事前、事中、事后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收集和管理,形成一个完整且通畅的信息渠道,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达到最好,降低财务风险。
(四)企业内部控制下解决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在财务风险上必须建立和完善一个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预警系统的作用机制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完善信息管理,建立独立机构,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收集资料,通过利用专业财会、金融、管理学、市场营销理论等知识,分析企业在经营开始前的经营计划书,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应的财务会计资料和企业的财务报表,由此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适当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并且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经营风险,并能够在财务和经营风险发生之前及时的向企业的管理者发出警报,从而可以使企业能够及时的调整或者改变经营方向,让企业整体有了更安全更好的发展。
(五)企业均衡财务部门职能的对策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下财务部门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不均衡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完善一下内部控制的职能机制,而不单是只注重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监督,对于其财务部门的服务职能也要落实到位,加强重视。把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合理分配,规定好哪些属于监督职能的范畴,哪些属于服务职能的范畴。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以企业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稳定快速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晨.财务风险管理与公司内部控制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6).
[2] 张孝堂.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1(8).
[3] 战松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实践[J].现代企业.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