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趣味化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趣味化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趣味化学论文

第1篇: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趣味教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85

小学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相较于以往古板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而趣味教学法能够将学与“玩”很好的结合起来,生动有趣的语言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游戏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教师的上课质量,对推广新形式下教育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讲课期间,教师可以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游戏为桥梁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实施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就整个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教育部提倡将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成为以后教学任务的主导。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内容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本身的特点来制定。而小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分散,集中性和稳定性比较短暂,很容易受到其他新鲜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在刚入学期间,学生对学校周边及窗外的事物更为感兴趣。因此,要将小学生从不能自控的无意注意时期转到自我掌握的有意注意时期,就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以趣味教学的方法为桥梁,让学习的乐趣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⑺们的注意力和认知新事物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来,享受课堂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为兴趣是激发人们认知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课堂产生兴趣,就会长时间的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上来,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实施趣味教学对小学生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以及小学生对学习多样化要求的提高,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的写写背背,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枯燥的教授知识,学生在底下被动的接受,至于学生懂不懂、想不想学、学生有没有投入进来没有太多的要求。新课改之后,教学讲究以学生为中心,但如何才能让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学生参与进来?小学生在刚上学期间对学习还没有什么概念,上课也总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此时如果不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就很难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玩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一个七八岁的儿童不懂得玩才是对天性的扼杀,也是教育的失败,然而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就是我们当今小学教师在这个位置上所应思考的东西。而趣味教学正是能从小学生“玩”的这一天性出发,如《曹冲秤象》这一课文,老师可以拿一个水盆,盛一些水,里面再放一个小水盆,让学生自由准备称重的东西,如书,水杯等放在小水盆上,让学生记录小水盆下潜的深度,再将称重物拿开,放入小石子,直到小水盆下潜的深度与称重物相同,最后再将小石子和称重物测量出来,当学生看到小石子的总重量与称重物的重量一样时,就会明白曹冲称象的道理。这样“玩”的过程中,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从而让绝大多数的学生投入到其中来。这样的教学模式直观、生动、形象,超越了老师本身一言堂的局限,让学生本身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感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动力。相较于小学生,老师讲的东西即使再吸引人,自己如果不能参与其中,也很难激起其学习的欲望,只有将这种兴趣跟他们的天性“玩”结合在一起时,采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模式,才能更大限度的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达到教师本身所达不到的作用。

三、实施趣味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生是教学改革中教学的主体,但老师需要站在更高的舞台上来审视。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不至于被时代所遗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基本都是老师一人决定的,至于教学实质的好与坏,也基本局限于老师个人水平的高与底、兴趣爱好的广与泛。而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出现将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改变这一现象。趣味学习,不仅仅是给课堂增加乐趣,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减轻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表现出学生最具特色的一面。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在我实施趣味教学的一年半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班里的一名小男生,我在一年级刚接触这个班级的时候,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我们大多数老师眼中的差学生,上课总是坐不住、说闲话有时甚至还要吃东西,课后找他谈话时他也不说话,当时很令身为班主任的我着急。直到趣味教学模式的实施我才发现世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千里马奔跑的场地。记得有一次我们要讲《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而当天恰好我的u盘没有拿,所以上课迟到了两分钟,就在我进门的那一刻,那名小学生正站在讲台上给其他学生分享他们家去黄河旅游的照片,而底下的同学也在绘声绘色的听着他讲的课,全班没有因为我的迟到而乱成一锅粥。我想这就是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主人翁意识的最大体现。

如何当老师不在身边时学生也能不乱分寸,不会像溃败的军队一样阵型大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而趣味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也不是让我们放手不管,而是要登高望远,如同大海中的灯塔,为过往的船只指引方向,却不去干涉船的走向。趣味化教学可以说是新形势下时展的一个大的趋势,对于我们这些从以往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我们只有把握时代所带来的机遇,才能在改革的步伐中越走越远。

第2篇: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题。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同样会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研究,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决定作用强度、副作用等。医学领域学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殊选题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尽量避开大而复杂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容易。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也是不切实际的。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兴趣,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而暂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对"爱滋病研究"很有兴趣,但目前国内你接触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研究。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知识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研究成功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亦然。就中医与西医而言,比如中药大黄多种作用,如你从化学分析角度去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容易重点突破,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作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工作。

1.选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论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有兴趣。搜集材料的目录可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给作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文献往往是二次文献,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用追溯法查阅一次文献。

2.摘录与选题有关材料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没有遗漏,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要围绕核心问题搜集主要材料,有用材料,把它记录下来,摘写出来,对次要材料,放在次要地位处理。

第3篇: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化学;趣味实验 ;“开胃菜”

1趣味实验是培养学习兴趣最直接的方式

开展趣味性实验的目标是不断开发学生的知识体系,运用创新有趣的实验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总结经验和进行自主探究,并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学习途径【1】。想要给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便是一个可以达到这些目的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开学第一课时,我校老师常常选择以下几个趣味实验来导入:

(1)无中生有:课前在白纸上用毛笔蘸取酚酞试液写上“化学”两个字,晾干,在课堂上用喷壶往白纸上喷氢氧化钠溶液,干净的白纸上立刻呈现出红色的“化学“两个字。以别样的方式进入了化学课的学习。接下来如表演魔术一般演示第二个实验,(2)魔棒点灯: 取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在表面皿中,再滴入一至两滴浓硫酸,用玻璃棒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搅拌均匀,用这根玻璃棒蘸取搅拌后的混合物去点酒精灯,这时可以观察到酒精灯被这根神奇的玻璃棒点燃了!学生对此惊喜不已。这时又进行第三个实验,(3)镁带燃烧: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燃烧的镁带立即发出耀眼白光,照亮整个教室!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因为是开学第一课,只需学生认真观察现象,演示完这三个实验后可以对实验原理略作解释,让学生带着惊喜,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开始化学课的学习。

2 趣味实验的探究性,促进知识理解

趣味化学实验能够更好地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呈现出来。实验目的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实验的演示和操作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很多化学知识点,如果教师单纯地采用知识讲授的方法,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并不是太深入,对于知识的理解当然就不透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转变教学思路,可以以一些趣味化实验作为知识的辅助,让学生在实验观察过程中慢慢深化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这样通常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化合反应”时,我们做了“空瓶生烟”的实验。首先准备两个集气瓶,一个滴入几滴浓氨水,另一个滴入几滴浓盐酸,用玻璃片盖住,然后将两个瓶口对接,抽开玻璃片,便可观察到瓶中充满白烟。这种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可以让学生试着写成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在讲催化剂的时候,我们做了“滴水生紫烟”的实验。首先将锌和碘单质混合在一起,没有反应现象,接着我在混合物的表面滴加几滴水,立即引发了反应。由于反应放出热量,而使碘单质发生升华,学生看到了紫烟升腾。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写出反应方程式:Zn+I2=ZnI2,进一步强调水在此起的催化剂的作用。

3 设计课外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化学实验、调查与研究、开放性实践活动等。我统计了一下,光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调查与研究”就有11处,“课外实验”有9处,也就是几乎每一章节都涉及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这些环节的设计致使化学教学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科学研究性质也逐步加强,对学生的调查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为中学化学课外趣味实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老师们如果合理充分的利用这些环节的设计,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能给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提供机会。我相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定会对学到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反思和体会。

例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的时候,我们给学生设计了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课外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参与进来,选取的材料很丰富,有紫甘兰、胡萝卜、番茄、西芹、苹果、西瓜等。有人用榨汁机来获取汁液、有人用家里捣蒜泥的钵,捣烂以后用白酒浸泡,用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就是指示剂。他们用家里的白醋和洗碗精对这些指示剂做对比试验,得到紫甘兰和胡萝卜汁是比较理想的指示剂。再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了柠檬、牛奶、自来水等生活中的物品。他们将试验过程录成视频,或是写成小论文,带到学校跟同学一起分享心得,展示成果。

在学习了水的净化一节后,我们布置了自制简易净水器的课外实验。同学们把作品带回学校,我们给他们准备一些浑浊的河水,让他们相互展示净水器的效果。在相互比较中,鹅卵石、纱布、活性炭的作用不言而喻。虽然学习任务重,但同学们依然很乐意去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和讨论中收获乐趣、收获知识。

4 应用趣味实验,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也不可能所有都是安全的,只有严格按照实验的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但由于学生对此并不是很重视,导致了实验的安全教育很苍白。

比如在讲氢气的时候,每个教师都会强调,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先验纯。但是只凭口头强调,学生往往不会重视。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准备一个喝水的纸杯,大约200毫升,在杯口处剪一个缺口,杯底中间开一个小口,小口直径比粉笔略小,用一段粉笔挡住这个小口,缺口处用导管连接制取氢气的装置(简易的或启谱发生器都可以)。加入锌粒和稀盐酸产生氢气,大约过 一分钟,纸杯中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氢气这时移出导管,拿开粉笔,用燃着的小木条伸到小口处,瞬间“嘭”一声巨响,纸杯被弹起从三四米高的地方落下。没心理准备的同学都被吓到了。但就是这一吓,让他们感受到了氢气爆炸的威力!再也不敢忽视实验的安全了。在做粉尘爆炸实验的时候,我们在原有的面粉爆炸基础上,增加了奶粉、葡萄糖粉、茶叶粉、镁粉的爆炸实验。让同学们对生活生产中的安全警示予以重视。

5 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中不仅仅是“开胃菜”的作用,它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资源。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已有的趣味实验,并积极开发新的贴合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的更多的趣味实验。

参考文献

第4篇: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动机;兴趣;培养

一、运用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往往源于对科学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无数教学实践和大量教学实验也已证明:强烈的学习兴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能确保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化学史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动机。在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发现和发明创造的情景中和化学家一起经历矛盾,困惑甚至失败的情感体验,感受猜测、想象、顿悟的欢乐。使学生品尝到科学研究和探索的乐趣,无疑可以唤起学生浓厚的探索化学的内在兴趣从而能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真地选材,如化学发展史上的逸闻趣事,素材的选择应突出兴趣二字。如波尔多液的发现,染料苯胺紫的确定等。

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但现今的教材对这方面的介绍是粗浅的,根本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化学家的事迹和化学发展史。例如笔者在讲第一章“卤素”时,就介绍氟的发现过程;在讲到苯时,则介绍著名科学家凯库勒日思夜想苯的结构,后“偶然”在梦中见到苯的碳原子象蛇一样头咬着尾巴,醒后受到启示而提出了苯分子结构的假想和趣事;谈到元素周期表,必然要从德伯莱纳的“三元素组”说到迈耳的“六元素表”及纽兰兹的“八音律”。而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探索终于在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且预言了新元素及其可能的性质。化学史的内容是丰富有趣的,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发展的历程,学习化学家勇于创新、勇于超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教育,由对化学家的敬佩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产生强烈的成才愿望。

二、创造更多的学生动手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对实验的探索。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精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体会化学的精妙之处,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避免指责,而要用“你回答真出色”、“有道理”,“你一定能行”等语句进行鼓励和提示;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使用批语,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有“我学会了”的良好心态,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成功感。

四、使教学贴近生活

教师应想法设法收集资料,使化学教学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弥补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的不足。化学与生活、杜会和医学的联系是广泛的,化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在选择时,要遵循趣味性、同步性、学以致用的原则,并选择社会价值较高的一些问题。鉴于中专化学课程的特点,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

(1)专题讲题。如在学习“卤素”后,专门举办“漫谈氟和它的化合物”讲座。

(2)引导学生撰写论文。如指导学生写《醋的妙用》一文,并指导学生查阅书讨等资料,限定时间为l周,以小组为单位。最后所有的小组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写得有声有色。

(3)做趣味小实验。如醋浸鸡蛋、海带中碘的定性测定、假酒的检测方法等,学生兴趣极高,教果不错。

(4)编印资料。教师平时应重视知识积累,编印有关资料给予学生作为选读材料。

五、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教是求统一、求规范、求一律的,而动机和兴趣恰恰是要求不同凡响,标新立异。人的动机和兴趣不可以教,但却可以培养,其中的关键就是创设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适于学生激发兴趣的教育氛围。教育有培养动机和兴趣的力量,也有压抑动机和兴趣的力量。教师应造就教学的良好氛围,允许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对求知事物进行探索。教师应克服唯我独尊,闭目塞听害怕批语的弱点,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意见,鼓励创造性的萌芽。一位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观念。思维的想象力是创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想。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之一,合理的想象加上逻辑思维,再将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时,往往会有新发明。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创造失败而加以指责,更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荒谬”而加以讥讽,相反应保护其探索创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氢气用途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利用氢气密度最小制成氢气球起重机,同时又节约了能源呢?看似幼稚的想法,但却打破了常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教师不能因为书本中未提到这种用途而加以否定,更不能去挖苦。学生提出的任何新想法、思路都是其创造力的表现,教师都应加以肯定。

【参考文献】

[1]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机、兴趣的培养,潘健.卫生职业教育. 2002,(20):4.

[2]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探讨,龚艳明.学位论文.2005.

[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探讨,王成才.学位论文.2004.

[4]论情感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齐艳娟.陈丽莉-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04).

第5篇: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1魔棒点灯

方法:在蒸发皿上,放些研细的高锰酸钾晶体,向晶体上滴几滴浓硫酸,轻轻用玻璃棒将其混合均匀,取一根长玻璃棒或金属棒,蘸上述混合物,用蘸药的一端去接触灯芯,灯芯便会着火。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性极强的Mn2O7,一遇到乙醇等易燃有机物,便立刻燃烧。

2导向实践型趣味实验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可以生活应用为题材,设计一些应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作为家庭实验。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方法: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玻璃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再找2~3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原理: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3制作“叶脉书签”

方法:①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象煮树叶汤;②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③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原理:叶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的树叶制成叶脉书签。

4系列专题型趣味实验

根据一定思路,设计一组趣味实验,再附一些有趣的情节,构成一个系列或专题,此类实验适于搞集体趣味联欢。例如,身陷“地雷阵”趣味实验:

方法:称取1~2g粉末状的碘于400mL烧杯中,注入50~100mL浓氨水,用木条做搅棒,使碘能与浓氨水充分反应。反应2min后,过滤,过滤时应尽可能使不溶物聚集在滤纸的圆锥中央。过滤一次后,烧杯内仍残留许多未反应的碘,为此应将滤液再次倒回原烧杯,以使浓氨水与未反应的碘进一步反应,然后再摇动烧杯,倾出上层滤液过滤。重复以上过滤过程,直至碘与浓氨水充分反应。最后,将烧杯中所残留的固体,全部转移到滤纸上。当漏斗中仅剩余少量液体未滤出时,即可将滤纸从漏斗中取出,平辅于一块木板上。这样,“地雷”就制备完成了。用木条将滤纸上的滤饼拨撒到要进行表演的水泥地面上,晾干30~60min后,即可进行,试验者将发现,当脚踩到该药品时,会发出清脆的爆炸声,并且随着脚步的移动,这种爆炸声将持续不断,使试验者不知如何是好,犹如身陷地雷阵,正是“进亦难,退亦难”。原理:在常温时,碘跟浓氨水反应生成一种暗褐色的物质,通常称之为碘化氮(实际上带有不同数量的氨),当碘化氮干时,极轻微的触动即引起爆炸。如:受振动,碰撞或脚踩时,极易分解发出爆炸声,由于有热量放出,从而使生成的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5创新前沿型趣味实验

设计可行的前沿型趣味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今的生活相关的前沿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容易实现的前沿型实验,让学生了解新型功能材料,感悟化学中的神奇现象。

5.1“污水变纯净水”

方法:取1烧杯自来水,向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由红色变为无色透明。

原理:墨水显示一定的颜色只因为含有有机色素,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可以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发挥其自身的催化作用,将有色物质降解为无色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实现污水的处理。

5.2透明的“铝片”

方法:将1片高纯铝片洗净、抛光,在草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实验,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电解反应,经过除铝基、扩孔即可得到透明的“铝片”。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铝片”上出现了规则的孔结构,孔的直径在100nm以下。

第6篇: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化学教学;激发趣味;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从平淡中看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与增长能力的最佳心态。大凡教育行家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表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探索和创新培养兴趣并奠定基础。其次是实验教学中通过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实践,而得到意志磨练和创造性能力发挥的愉悦,激发了创新欲望。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在提高实验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当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便会把学生推向课堂主置,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其创新精神,同时我们要注意从以下三方面能力的进行具体的培养。

一是发现能力。化学现象的奥妙与无穷,本身就提供了一个魔术般的舞台,只要用心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一闪而过的疑点,总存在契机。关键是实验中时刻要保持发现的信念。

二是质疑能力。从普通的现象步骤中善于分析比较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师,向权威挑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唯唯诺诺人云亦云走别人的老路,是不会有创新的。

三是钻研能力。对认定的目标不轻易放弃,持之以恒多方求解,不怕失败,有“百发一中”方有“百发百中”的精神。鼓励学生常暗示自己: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二、激发课堂趣味的实践方法

(一)课堂以趣味实验开头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从一上课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呢?我们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实验或者自然现象来抛砖引玉。例如先演示:浸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的滤纸在空气中不经点燃而自燃、酒精与浓硫酸混合加入高锰酸钾粉末使得“水中生火”、往燃着的蜡烛撒镁粉或铝粉使得“星光灿烂”、“滴水生烟”、“滴水生火”、“不着火的手帕”、“水中花园”、“不老的金属树”等实验,这样就能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化学课堂的热情了。

带着疑问和好奇进入课堂,老师就可以领着学生去纵横奇妙的化学世界了。同时也会发现课堂中有许多学生会窃窃私语的讨论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原理分析,动手实践,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

(二)合理利用化学教材,丰富课堂活动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必须按时完成课时计划,而另一方面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开展类似于“我与化学”活动,如何抓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可行的办法是在要完成课时计划之前向学生推荐与课时计划内容有关的课题,指导活动学习小组在课后把化学教材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资料,精心选取其中一个课题给学习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或论文答辩。

下面是一场“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的论文答辩会摘要。 老师宣布论文答辩开始,接着该组组长代表“我与化学”活动学习小组作课题陈述。他主要陈述了选取课题的理由、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重要体验,研究的主要步骤,最后,他陈述了该课题目前所获得的成果:“经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是碘酸根离子。” 然后在老师的安排下,在场学生和老师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的研究情况提出质疑。

讨论和争议是对科学最好的阐释,因为像碘酸根离子这种新物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未知领域,学生怎样进行研究的呢?我们可以设置活动学习小组组长,分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还是找到了检验碘酸根离子的方法。一场讨论就是一次思维火花的碰撞,一次思想的进步,最后由老师总结碘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方法。这样的拓展活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参与化学课堂的主动性。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其特征是实验仪器、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均为已知,学生和老师只需按课本规定的步骤“按方抓药”。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探索性实验是以兴趣为先导,以实验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例如:我们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燃尽?

实验试验:把火柴点燃后,摆放成各种姿势(竖直、斜放、平放等)进行燃烧实验。

发现问题:火柴点燃后竖直向上,火柴不能燃尽。

作出解释:竖直向上燃烧的火柴,火焰对其下部(接近燃烧处)有预热作用,这样会把其中

的水分蒸发出来,水气上升使火焰温度降低,上升的水气又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最终使火焰熄灭。

验证解释:如把火柴烘干后点燃,都能烧尽。

得出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要有充足的氧气。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前提就是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兴趣,在这个探索研究的平台上,给学生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三、对于激发课堂趣味思考

(一)基于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转变

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学方法的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怎么样,二是学习方式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范围变化,过去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只看分数,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些都促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变化,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便成为了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这不但使得我们的化学课堂充满知识,更重要的把学生推向讲台,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基于教师自身的角色转变

在实际教学过程很多老师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比如我们讲到环境污染的时候,教师大多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环境污染,但没能深入引导: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原因,介绍给大家呢?如果教师加上这样的引导,就可以使学生强化他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其次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

总之,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孕育着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来看待,只有把这门艺术运用得好,我们才会培养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21―347

第7篇: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很多艺术生对化学学习方法很不正确,学习主动性欠佳,出现化学学习的兴趣不够,信心不足,化学基础不牢固。所以近年来本校化学组不断的对艺术特长生的教学进行了研讨和总结。

本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湘、黔、桂交界处,其中侗族学生占90.8%,艺术教育很有特色,艺术生都很有特点,而且个性鲜明。但在会考科目——化学学习过程中,很多艺术生对化学学习方法很不正确,学习主动性欠佳,出现化学学习的兴趣不够,信心不足,化学基础不牢固。所以近年来本校化学组不断的对艺术特长生的教学进行了研讨和总结,并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化学成绩不理想主要因素

民族地区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因为化学是非高考科目,这些艺术生早在初中阶段学习程度不够,基础不扎实,甚至放弃了化学学习,造成化学成绩普遍偏低,加上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知识衔接不严密,所以出现不会写氧气、水、硫酸的化学式,确实令人堪忧。

二、化学学习方法问题

艺术生在化学学习“理解记忆”和“理解应用”知识方面,能力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课前很少进行预习,课外练习基本不做,即使做些教材上的课堂练习也是乱做的,或者是抄袭的,这种没有目的的方法,对化学成绩影响很大。

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由于民族艺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目的的认识不够明确,化学课程不重视,积极性发挥不起来,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想方设法去解决却是心有余力而不足,所以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是必不可少的。

四、化学教学课程内容

化学课堂授课容量方面,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因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内容太少,容易变懒,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无能为力,就容易变烦,所以在因材施教内容方面,有些化学教师对于艺术生的教学,趣味性不够,实用性不强,条理性模糊,系统性不紧密,启发性不充足,也是影响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原因。

以上几点表明:要提高民族艺术生的化学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但要从艺术生的思想入手,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改变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切合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而且还要要求教师正确选用教学方式和方法。从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艺术生的科学素养。  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为艺术学生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因材施教,根据艺术生的能力和特点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深度。做到重能力,重课程,重方法,有探究,有互动,有反思,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培养科学态度与形成学习兴趣相结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抓住重点、难点,提高使用教材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科学性,才能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教师要加强学法研究,不研究学法就不能改进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方法的总称。如何才能达到教学良好的效果,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课题。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法时,就必须研究学法,只有这样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才能同步进行。

二、让艺术生在体验探究过程中,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和探究科学知识内在潜力,激发他们化学学习兴趣就要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对于艺术生,就要少而精选用与生活,特别是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把平时看到的现象在实验教学中找答案,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即解决生活现象问题,又解决化学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创新能力,比如在学脂类有机物时,就讲到侗乡有名的打油茶,有的人打得好吃,有的人打得不好吃,原因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火候不够?茶叶不好?环境问题?最后看课本以后有这样结论:要用侗乡特有的茶油把茶叶炒,油脂可以把茶碱溶解,才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当然还要有侗乡的“款”文化在里面,这才是喝油茶的境界。全体同学终于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化学也是与生活有关的知识。

三、教材注重知识条理,教学内容注意趣味性的渗透

化学式一门自然科学,必须要把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特别我们民族艺术学生教学内容,更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讲到氯化钠的性质时,笔者从家里那一块侗乡酸鸭肉到教室,全体同学顿时热闹非凡,都在讨论好吃不好吃,就叫几个同学回答酸鸭肉怎么制作的,然后全体同学讨论氯化钠的性质,这样很容易把教材内容学好,并能学会应用。

经过几年推广应用,笔者学校的艺术生化学学习修养有很大的提高,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高效才具有真实意义,使他们学习专业艺术提高到新水平。

参考文献

[1]舒元梯.李海涛.化学教育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第8篇: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定向运动;新课程研究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确保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学校体育改革的今天,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成下滑的趋势,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定向运动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已逐渐走进了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怀化学院2005级、2006级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田径教学中跳远、跳高、铅球、中长跑、校园定向、跨栏项目的综合测定,认为在高校广泛的开展定向运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质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研究的片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怀化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5级、2006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阅读国内外有关定向运动的专著和论文资料,对近几年来我国体育院系有关定向运动的论文进行了重点分析和比较。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00份,学生158份,老师30份。回收191份,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为94%。

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和测定的数据进行分类频数百分比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定向运动能有效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通过表一对田径教学中,学生参加跳远、跳高、铅球、中长跑、校园定向、跨栏六个主要项目的生理负荷、课的密度、心理负荷(注意力、兴趣、意志、)的综合测定,发现定向运动项目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高,注意集中。学生在定向运动的过程中,不但要认识地图,正确使用地图和实际的方向,合理的选择路线,而且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比赛。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空间感、方向感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定向运动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耐力素质下降最为明显,这与国家现行的学校体育培养目标是矛盾的。通过表一反映,定向运动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是最高的,分别达到了37%和128次/分。主要因为定向运动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新兴体育活动,一般在户外、公园、校园进行,学生在学习之余能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利用阳光、新鲜空气等自然条件进行锻炼,这比单纯的中长跑练习更具有兴趣性,更能自由的发挥学生自身的运动能力,学生乐于坚持长时间的耐力锻炼,全身投于定向运动之中,不会因为长途的奔跑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心肺等生理功能的发展。

(三)定向运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表一显示,学生在定向运动活动中的意志力是最好的,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具有挑战性、冒险性、知识性和竞争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参加定向运动必须按顺序找点,找全点,否则成绩无效,这就要求学生在找点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充沛的体力,更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快速判定方向和选择路线,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定向运动中寻找自信,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优良的心理品质,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促进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四)定向运动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定向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定向运动比赛。要求每组所有成员都到达终点,成绩才有效,如组内有一名成员未能到达终点,成绩为无效。所以在定向运动的教学赛中,需要组内的成员合理分工,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比赛中相互帮助配合,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情况下,团结一致,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

(五)定向运动有深厚群众的开展的基础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表二),认为在高校广泛开展定向运动“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教师为30名(占总数的100%),学生为149名(占总数的94%),说明广大师生对开展定向运动是普遍赞成的。另外,通过调查显示(表三),有135位学生对于开展这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很感兴趣”,占总数的85%,并有128名“愿意尝试并主动学习”,这项运动,占总数的81%,说明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的意愿较高,乐意接受并学习此项运动课程。所以,广泛开展定向运动是可行的。

(六)定向运动教学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定向运动是高校体育课在内容设置上的创新,它在教学思想方面,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为导向,以“育人”为最终目标,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权。定向运动不是过去单纯的学习某种技能,而是要求培养出“一专多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定向运动在教学形式上使田径课向着健身、趣味、娱乐、创新等方向发展,在教学组织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发现、去解决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普通高校田径教学中广泛开展定向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开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能,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进取的精神,养成团结合作和勇于竞争的意识。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定向运动拓展了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增强了田径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体现了田径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取向,对推动我国高校田径课程的深化改革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二)建议

1.定向运动的开展拓宽了原来田径的学习领域,体育教学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教育向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不断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

第9篇: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以板书为主,以模型为辅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落伍了。因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多重并举,即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加以多媒体的应用,使两者结合起来。比如教材中的杂化轨道,这些内容理论深奥、抽象,很难理解。我们通过多媒体的声、光、图、文地运用,使这些抽象的微观的知识变成直观的、清晰的、动态的、宏观的。如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碳的杂化过程,教师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将碳的SP34个SP3,SP23个SP2,SP2个SP杂化过程制成课件。教师上课时先讲解,板书,再放映课件,这样由静止的变成活动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再现了碳的杂化过程,形象逼真,学生们反映效果很好。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兴趣

要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兴趣,除了上面谈到的多媒体教学,还要根据所教内容把有关的一些生活素材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如防晒霜的成分及防晒原理,好玩的变色太阳镜,好吃的苏打饼干;还有冬天用的暖手袋,除了电暖宝,还有更为安全和环保的可反复使用的暖手袋。这种暖手袋除了装有乙酸钠过饱和溶液外,里面还有可以弯曲的金属片,当金属片被反复弯曲时,产生的轻微振动会使乙酸钠结晶,这是一个放热过程,袋子就暖和了。用过的袋子在沸水中加热后,晶体吸热重新溶解,回到过饱和溶液,可以再次使用。教师在教学中介绍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例子,让学生感到原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生动具体有趣的事实,使学生觉得学习无机化学用途广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实验教学

Chemistry是化学,麻省明院士把chemistry分成Chemistry,这门学科就是try!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的教与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比较抽象且难懂难记,但通过化学实验的验证后,可使学生获得具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怎么鉴别所吃的食盐是不是碘盐,只要根据我们学过的碘和淀粉的颜色反应知识就很容易辨别出来。所以通过实验不但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生活能力。

四、改变成绩评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