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变更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变更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变更管理制度

第1篇: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一、电力大客户用电管理制度的总则的建立

1、电力大客户用电管理制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供电营业中心的管理,保障中心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在进行相关制度建立的时候不仅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要做到大客户和供电营业中心利益的保障。

3、供电营业中心和大客户在进行各种业务的同时应该共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相互信任,互利共赢。

二、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的建设

我们在制定相关业务流程的时候要秉着对客户和供电营业中心负责的态度进行制定,在制定的同时要对双方的具体操作方式做出详细的说明。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十条建设基本思路

1、明确应该向谁提出新装或者增容申请,用户的申请报告的应该怎样的填写。填写后的报告应该交给什么部门。

2、在供电营业中心得到关于客户的申请后应该进行怎样的工作,是否应该进行细致的勘察工作,是否应该进行相关的申请审核工作等流程的规定。并根据这些规定对相关工作展开的规范性要求做出详细说明。

3、申请进行初步的审查和现场进行相应的勘察后哪些工作部门需要做出下一步工作的流程安排,还应该列出此项申请在完成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

4、经过部门审核后应该制定怎样的安装方案。

5、明确报告申请递交后我们供电营业中心回复大客户所需要的期限,这样是为了保证工作的效率,以防工作堆积。一般情况下高压单电源客户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双电源客户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为宜。

6、确定了最终的安装计划后我们应该对于安装计划的有效期给出一个明确的期限,一般情况下应按照“低压供电方案的有效期应该控制在三个月之内,高压的则应该控制在一年之内,若有特殊情况出现则应该根据相应的情况做出相关的调整”。

7、对应该缴费的内容作出书面的规定,具体的收费措施应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域性差异收取。

8、对相关的安装流程做出规定,对选择的安装公司做出书面规定,并书面列出相应的安装费用,做到有据可查。

9、应该详细说明在安装过程中供电营业中心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身份来负责,明确相关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10、对于安装过后的验收工作作出相关的说明,制定有效地合格验收规定和整改规定,并制定相关合同内容。

11、安装过程完成后由各方签字确认,并明确在此之后的责任方。

对于以上的十一条措施的制定是在在客户和供电营业中心两个方面入手,对双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流程规范,防止双方交涉不当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既方便了客户的办理流程又方便了供电营业中心的销售工作,可以说是提出了一个双赢的策略规范制度。

三、用电计量和收费管理

1、对于用电的计量方面我们应该是参考专门的数据进行制定,对各种大客户做出明确的划定。

2、在对大客户的认定上我们应该要明确大客户的类型和用电量。并根据用电量的多少确定相关电量计装置的标准。

3、我们要制定制度来明确各方费用的发生,对于大客户产生的费用的条款应该明确到点。

1)对于人为损坏供电设施和不可抗力造成的供电设施的损坏的费用认定方面应该详细、具体、明确,对于大客户产生费用却不承担的,应该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2)对于日常检修,维修和更换的相应的费用应该具体划分,并制定相应的明细表。

4、明确电费的收缴工作的负责方。

5、列明大客户具体的缴费内容,并应该列出相关的收费文件来表明我们的收费的规范性。

6、确定相应的抄表日期,对于延误企业的相关措施的操作规范制定和拒绝配合企业的相关的惩罚措施。

以上的用电计量和用电收费的措施主要是对用户的一系列行为做出了规定,并对更换,维修,抄表等明细措施做出了相应的细致的规范,这样做的目的是详细划分供电营业中心同大客户之间的责任问题,可以有效的防止一般的纠纷和法律纠纷的出现,对供电营业中心和大客户之间的利益作出了保障性说明。

四、日常业务变更管理的相关措施

1、大客户减容管理

1)确定相关的业务变更管理的申请办法和接受申请的相关部门。

2)确定变更内容的相关申请的检验部门和勘察部门,并根据变更的内容确定相应的费用缴纳部门。

3)确定变更内容的申请的时间和期限问题。

4)确定在变更情况下的手续办理相关问题和相关部门。

5)确定变更业务后相关客户费用改变和核算情况。

2、大客户的暂停管理制度

1)办理暂停的时间规定制度

2)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一年内的暂停时间等具体措施明细。

3)对于暂停期间的相关费用的明细规定

3、大客户暂换变压器管理制度的制定

1)确定暂换变压器的范围、时间及相关的办理流程,

2)确定暂换的变压器的检验程序和相关的费用。

4、大客户迁址管理制度的确定

1)迁址申请的相关时间要求和相关申请规定。

2)迁址所产生的费用明细规定。

3)迁址后的相关安装等规定。

5、除了以上的四点外还应该制定大客户移表管理制度、暂拆管理制度、更名过户管理制度、用户分户管理制度、并户管理制度和销户管理制度等,具体的操作流程参见以上四点操作规范。

在以上的项目管理制度中详细规定了各个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措施,明确了各个流程办理的注意事项,节约了客户的时间,提高了服务的质量。

结语:在上文中主要分析了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方向。明确了大客户和供电营业中心之间的责任关系,费用负担问题。这种管理制度的确定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各方节约成本和时间,能够起到双赢的效果,但是在制定过程中应该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不能够一概而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电力大客户用电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第2篇: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成本管理;工程预算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2-0160-02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已经成为城市民生发展的基石,关乎民生幸福与城市综合能力的提升。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投入和地方政府的筹措,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贯穿于市政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但由于繁多的原因产生造价成本高于实际预算的情形。这不仅浪费了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也阻碍发挥城市市政工程的整体功能。因此,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是通过节约成本,提高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1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特点

城市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的道路、绿化、桥梁、给排水等民生公共事业的基础建设与维护。市场投资环境的开放导致市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作为民生基础工程,政府的投入仍然是市政工程最主要的来源,工程造价控制则呈现出交叉性和多元性特点。这样的特点导致市政工程造价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繁多、协调复杂、工期紧张、政府行政命令再加之项目本身的环境等因素都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居高不下。

2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造价控制缺乏整体的规划性

市政工程造价在项目的审批、规划、施工设计等多个环节中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整体规划性。市政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最主要体现在施工设计阶段,由于目前对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系统而科学的定位,导致工程造价的控制多是停留在施工过程的成本质量控制方面,缺乏完整的施工设计管理制度导致项目施工上缺乏整体规划性;缺乏成本、质量、速度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导致孤立、偏重其中的某一个要素,不能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2.2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缺乏严格性

市政工程在政府预算的基础上往往具有一定的利润浮动空间,这就导致市政工程的招投标比较混乱,管理制度比较松懈。首先,承揽施工单位往往为了能够承接工程作虚假不实的造价预算;施工设计缺乏确定性,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随意变更,设计监督管理机制的缺失,成本的随意提高与设计的随意变更导致工程总造价的上升。其次,我国采取施工项目决算与监理分离的监管模式,施工现场签证管理混乱,施工设计和监理公司不能良好的配合与互动。最后,工程事故归责制度不够明晰健全,实践中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缺乏有效的束缚管理机制和零事故的激励制度。

2.3 施工建设造价管理制度缺乏有机的衔接

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包含建筑施工合同的管理、材料检验制度的管理、施工标准验收管理等制度。在实践中,工程合同管理的混乱、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缺失、施工现场杂乱不堪、建筑成本损失责任厘定不清等现象时有发生。

3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市政工程造价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管理过程,与工程预算与审核是工程造价控制核心的目标,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提出如下建议:

3.1 完善工程造价控制制度

市政工程关系城市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善工程造价控制制度。首先,工程造价技术的提升要求负责市政工程造价的技术人员具备专业完备的造价知识,主要掌握工程土石方工程的计量工作方法。选择正规的工程造价公司,协调好造价咨询、施工、监理施工的关系。其次,做好工程招投标的造价控制,招标文件应明确规定工程造价的定额、计价方式及增加工程的结算方式等重要项目,由招标人按统一工程计量方法规定制定工程量清单;制定严密的市政工程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合同,明晰施工合同的进度、成本、效益的关系,明晰施工单位的权责利,实现人材物的有机统一。

3.2 完善工程造价的设计管理制度

工程造价前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投资制度的决策和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是工程成本控制的重大因素,应在工程设计阶段做出尽可能详细的预备设计方案,为施工后可能产生的变更预留一定的成本空间;如果不可避免产生设计变更,应该严格遵循分级控制、限额签证制度。对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和材料审核,将设计变更带来的返工和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设计变更要做到及时的上传下达,必须由建设单位现场代表、设计单位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变更增加成本。

3.3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材料费用

在项目的施工阶段,施工材料费用占预算费用的60%~70%左右,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材料控制施工用料。材料费用的控制首先是对于材料来源严格把关,选择口碑好、质量有保证的厂家,避免产品不合格造成的施工建筑后续纠纷。其次,选择聘用经验丰富的材料管理人员,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动态,降低材料成本。最后,做好材料调配使用的记录备案,避免施工建筑材料的浪费。

3.4 严格现场施工管理制度

现场施工监理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有熟练的工程造价监理知识并熟悉工程造价施工的流程。一方面,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的现场签证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制度,对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项目明细的原则,避免施工单位在签证环节弄虚作假、故意提高工程造价成本,保障施工现场签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现场施工的规范性,在人力资源方面节约工程成本。加强对现场施工人的安全知识培训,设立安全事故警戒制度,避免发生施工人员的安全事故。

3.5 完善工程竣工管理制度

工程结算是工程的竣工的重要内容,是界定工作量与合同内容的主要方式。在审核过程中应该坚持依据施工合同的基本原则,考虑工程变更量,考虑施工签证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特别是在施工阶段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投资,保障工程量的正确结算方式,降低额外工程量的成本。

4 结语

城市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管理过程,需要在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进行审查和控制。降低材料费用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机器设备成本,实现人材物的有机配合,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实现成本效益与建筑社会效益的统一,发挥城市市政工程的社会功能,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第3篇: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目前,现代企业经营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处理业务以及存储大量的数据。也迫切需要对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行全面的审计,以分析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善IT风险控制,保障各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降低信息化风险,提高业务运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IT审计虽然区别于财务审计,运营审计等常规审计,但其审计方法论仍不可能脱离常规审计所用的方法论。也就是必须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计划等等均需进行清晰阐述,并在实施IT审计后,出具具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的IT审计报告。

一般来说,实现全面的IT审计,应当从审计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领域、审计对象及组织层次来开展。

一.IT审计范围

进行IT审计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管理组织与制度;2.项目管理流程规范性 ,包括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与上线管理;3.基础设施及运维管理;4.信息安全管理;

IT审计涉及的应用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生产系统;2.营销系统;3.办公自动化系统;

IT审计涉及的组织层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高层决策者;2.中层管理者;3.技术部门员工;4.业务部门员工。

二.IT审计具体实施

ELC(entity level control)控制。关注客户在IT治理方面的相关组织架构是否合理,管理制度是不是健全,具体的审计程序就是获取客户的组织结构图,及一些比较虚的总纲类的书面管理制度如《IT管理制度》等等。

系统开发和变更。关注系统开发和系统后续变更实施中的控制,具体的审计程序首先就是获取系统开发及变更相关的管理制度,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如调阅《系统开发制度》《系统变更管理制度》,二是关注系统开发过程的合理性,如是否经过了需求提出、可行性研究、领导层审批,系统上线之前是否经过了充分的测试,获取一些内控痕迹和表单,如《××系统需求报告》、《××系统可行性报告》、《××系统立项审批单》、《××系统单元测试报告》、《××系统集成测试报告》、《××系统上线审批单》,《变更审批单》,采取抽样后穿行测试。

操作系统及数据库控制。关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控制,如登录时密码控制强度、敏感操作的权限分配、日志的保存。

应用系统控制。关注应用系统控制的合理性。如银行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有的叫核心业务系统)、国际结算系统、大小额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等,关注其安全配置和用户权限。

接口控制与信息安全。关注其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组织级的网络管理的相关制度,如防火墙的架构,内外网分离程度等。

三.IT审计依据

IT审计依据的来源基本上业界都有很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最佳实践,以下IT控制标准、法律法规、行业最佳实践都可作为IT审计的依据。

IT标准、规范及最佳实践; 企业内控框架-COSO;IT治理-COBIT、ISO 38500;IT规划与架构设计-Zachman、TOGAF、FEA;IT应用系统开发与运维-软件开发规范、CMMI、ISO9126;IT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网络、主机、安全等设备管理规范;IT服务管理-ITIL、ISO20000;IT项目控制-PMP、Prince2、项目监理规范;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ISO27002;业务连续性计划-BS25999、ANSI/NFPA 1600;IT应用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及输出控制;IT资源协同-EAI、SOA、共享中心等……

目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为银行业务正常运营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信息科技在有力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信息科技风险也愈发突出和集中,信息科技风险控制已成为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而IT审计作为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日益得到银行业管理层的关注。

IT与其他如财务审计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审计框架是否全面。审计过程仍遵循常规审计步骤,包括审计策划、审计准备、审计对象调查、实施审计、审计发现复核及沟通、审计报告六大步骤。

第4篇: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效途径

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技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注重技术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只有注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哪些途径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做一些粗浅的论述:

1 落实技术管理制度,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实行技术责任制的目的是保证各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图纸会审要求要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目的是使全体参与职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四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包括交建设单位保管的竣工资料部分和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均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测量、试验和工程变更管理。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等等。

要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解决技术瓶颈,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 优化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在施工准备阶段.所做的技术准备工作是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从而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进行,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基本任务是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而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施工的基本技术条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组织工作,对参加编写的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后汇总,修改定稿。

2.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基本内容应有统一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为项目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2.3 技术文件管理措施

2.3.1 变更文件管理。工程变更作为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后果也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施工效益的高低。工程变更与否主要应参考是否对工程进展有利。是否可以节约成本,是否可以增加施工利润,是否损害其他方利益,是否会使工程受阻等因素。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各种管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强度、稳定性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的结构构造是否合理。

2.3.2 竣工文件管理。竣工文件指在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如实反映施工过程和建设项目实体状况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图纸、录音、录象等,是建筑建设项目的真实记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养护和破损后修复的依据。真正工作的技术难点在资料的搜集上,因为问题总是出现在组卷时和移交时,组卷时东拼西凑,移交时才发现类似于同一工作实体的各种资料日期前后不一、填写内容与规范要求自相矛盾的现象。

3 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第5篇: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合同 规范化 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就要签订合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合同体现着,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1.合同管理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

2.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2.1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2.2 提升企业形象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竞争。规范的合同管理毫无疑问的将使接触企业的人感受到合同管理中体现出的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

2.3 创造经济效益

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对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加强规范化合同管理的途径

3.1 强化法律风险意识,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纠纷的大量增加是对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要进一步强化合同规范化管理,规范合同审查标准,提高合同审查质量。就要提高企业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但法律风险事前是可防可控的,要抓紧强化防范工作。以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内部法律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合同管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针对合同履行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违约纠纷事件,及时采取要求对方提供抵押担保、第三人保证、提高客户保证金等多种保全手段,尽量减少因违约造成的企业损失。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合同管理。

建立、健全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使之在合同管理中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扯皮或失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体制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规范,明确管理的范围、管理的部门、管理的人员、管理的职责、管理的程序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处罚奖励标准。

(1)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的抵押合同和生产经营合同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2)企业合同管理要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制度。例如,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调处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一整套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3.3 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规范合同管理。

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合同管理面广线长,法律要求严格,专业性强,因此要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需要,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配备一定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企业合同管理由企业法律顾问室负责,中小型企业一般由财务、审计或供销部门指定专人兼管,由专人分门别类建立档案,集中保管,才能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完整性。这样使企业合同订立、履行整个过程有人专管,并经常进行检查、过问及把关。同时制订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对违反合同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罚,对执行合同好的人员进行奖励。这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合同管理逐步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4结束语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相应要求。完善、规范的合同管理,能够使企业形成一种自然的工作机制,形成程序化的制度管理,各负其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俊培.公共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6篇: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为规范证券服务部的经营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关于清理规范远程证券交易网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机构字〔1999〕123号)的有关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证券服务部管理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请设立

证券服务部是经证监会批准并经工商注册登记后,由证券公司的证券营业部在其法定营业场所外设立的为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服务的营业网点。证券服务部是证券公司的下属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证券公司对证券服务部的经营活动负法人责任。

证券公司设立证券服务部应由总公司向拟设证券服务部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下简称“派出机构”)报送申请材料,经派出机构初审同意后,报证监会审批。证券公司申请设立证券服务部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固定合格的经营场所,经营场所的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并符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二)有符合营运要求的技术设备,交易设备要同证券营业部保持同一标准,符合《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并符合证监会对开展网上证券委托业务的要求;

(三)有必要的管理人员。证券营业部直接委派的管理人员不少于4人,其中证券服务部的负责人应取得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其他人员符合证监会有关证券从业人员管理的资格要求;

(四)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五)资金存取采用银证联网方式进行。

二、营业范围:

(一)提供证券交易行情;

(二)提供电话委托、自助委托等其它委托方式;

(三)提供合法的信息咨询服务;

(四)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证券服务部在经营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为客户直接办理开户;

(二)为客户办理资金存取,与客户直接发生资金往来;

(三)办理柜台交易和交割;

(四)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

(五)设立帐簿,保存客户资料和数据;

(六)在经营中直接收费;

(七)超范围经营。

三、风险管理

为保证证券服务部的安全运行,证券公司应制定有关证券服务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

(一)人事管理制度;

(二)设备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制度;

(四)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五)稽核管理制度;

(六)其它管理制度。

证券服务部必须由证券公司独立经营,不得联营或委托经营。

证券公司每年应对证券服务部进行一次现场稽核,稽核报告存档备查。

四、日常监管

证券服务部由派出机构实施属地监管,证券服务部下列变更事项应报请派出机构批准;

(一)同城迁址;

(二)变更证券服务部负责人。

证券公司撤销证券服务部,应经派出机构初审后,报证监会批准。

派出机构在对证券营业部实施现场检查时,应同时检查其下设的证券服务部。

第7篇: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设计管理

1.建立的设计管理作业程序

1.1建立设计管理标准作业程序及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设计管理标准作业程序和制度,主要应包括:设计单位选择制度和流程、设计品质管理制度和流程、设计费用管理制度和流程、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流程(设计阶段)、设计进度管理制度和流程、变更设计管理制度和流程等。通过制度和流程的建立,来规范设计管理人员的作业, 提高工作效率。

1.2建立设计管理人员考核制度

在设计管理过程中,为了促进和提高设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也为了评定设计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非常有必要建立起设计管理人员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一般应包括:公司考核制度、项目管理部考核制度、项目利益相关者考核制度、用户反馈考核制度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考核,既可以及时发现设计管理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也可以根据项目运行的需求,充实或调整设计管理的专业或人员,确保设计管理工作高效稳妥地开展。

2.设计单位的筛选

选择恰当的设计单位,对保证设计品质,确保工程进度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设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1合理拟定设计发包策略

一是,设计总包加特殊专业分包。此种方式优点:设计界面少,可全面进行各专业图说整合,业主和管理单位协调量少,便于统一管理。缺点:设计费用较高;幕墙、弱电等专业设计品质及成本不易控制。二是, 方案设计单独发包、初步和施工图设计(含建筑/结构/机电)单独发包、幕墙、装修、景观、消防、灯光、弱电等专业设计另行委托其他专业设计单位设计。此种方式优点:提高专业设计品质; 有效控制专业工程造价,设计费用相对较低。缺点:业主和管理单位协调量增加;设计界面颇多,如整合不到位,将增加变更设计工作量。设计管理人员应根据业主需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拟定设计发包策略。

2.2界定设计发包范围

设计单位服务范围(设计内容)一般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变更设计,具体包括建筑、结构、机电、室外总体、幕墙、装修、景观、消防、灯光、弱电等专业设计(其中部分专业设计也可以委托其他专业设计单位设计);地质勘察建议书;设计概算;限额设计范围;方案优选;价值工程等。设计管理人员应按照实际需求界定设计单位服务范围,并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如:原始设计条件、设计功能和技术要求、合约条款的初拟、各阶段设计费用和设计周期的预估、投标文件的内容要求等。

2.3选择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的选择一般采用直接指定或招标选定二种方式。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项目设计,由于一些和项目有关的设计参数以及运行数据掌握在相关行业的设计院手中,其他设计院无法参与其中,一般只能采取直接指定的方式。对于通用的工程项目,为了优化设计,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均通过设计招标来选定设计单位。且设计评标通常均采用综合评标法,尤其是对于工程技术较复杂、规模较大、专业或专项设计难度较高等情况的项目, 更应侧重于对设计单位综合实力和整体设计能力的评价。

2.4设计单位的评审

对所有设计招标项目,设计管理人员应根据与业主的项目管理合同和现行法规的要求,来主导或协助业主进行设计单位评审。设计单位投标文件的审查一般包含技术标部分和商务标部分。

技术标部分应包含:设计内涵(含工程细部设计、施工大样图及发包设计等);施工过程服务;技术人员服务计划,建安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进度保证及控制计划及设计成果评比。对于设计成果的评比,应事先确定评比标准,并对照设计评比标准逐一进行分析评价比较。对于技术、美观、使用要求特别高的工程设计项目尤其应注意设计成果评比。

商务标部分应包含:设计单位资质;类似项目设计业绩;拟投入设计项目团队人员经验及经历;拟投入设计项目的专业管理人员经验及经历;设计报价及优惠;付款方式等。

3.设计品质的管理

设计品质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每项设计产品应当符合业主要求及建筑工程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二,在满足法规和功能的前提下,造价务须合理。因此,设计的品质管理应当二者均予以兼顾。

(1)设计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专家参与设计各阶段的方案讨论和论证,及时将业主的功能需求和基础资料传达给设计人员。阶段设计成果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审查设计成果是否严格遵守有关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否严格遵守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 审查设计项目是否满足业主所需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

(2)依据项目总体投资估算建立项目造价控制目标,采取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相结合,通过方案优选、价值工程等方法来控制工程造价。在技术上,对特殊专业设计合同,务必要增加工艺专业的配合条款,以期满足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需要;在经济上,应明确关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条款,适当增加设计变更及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在合同上,增加优质优价,同奖同罚等条款。以确保设计产品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处于受控状态。

4.设计进度的管控

依据业主总体进度确定设计进度,以此作为招标文件之设计进度要求,由设计单位提出合理优化设计进度。设计单位的设计进度应包括,各阶段各专业设计进度、各专业设计人员设计进度、审核进度、评审进度及出图进度。

建设工程中项目管理对设计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出图控制,也就是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工程设计如期完成初步(基础)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阶段的设计工作,并提交相应的设计图纸和说明。而目前大部分的设计合同都缺乏对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严格约束,常有因设计进度延误导致行政审批进度或招标施工进度拖延的现象发生。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设计合同中明确表示出以项目设计阶段的可交付成果(里程碑)作为支付设计费用的必要要求。设计管理人员应和合同管理人员一道按照合同要求对设计单位的工作进度进行认真的控制。

另外,变更设计进度也不容忽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单位变更设计的完成时间滞后于现场施工进度,经常导致施工方提出误工索赔。因此,必须加强变更设计进度的控制,在合同中明确设计单位变更设计进度控制措施及窗口统一管理制度。相应的合约中应明确业主赋予设计管理的条款,设计单位应积极配合设计管理人员的变更设计管理工作,以达项目的总体目标。

5.设计变更控制

设计变更是指设计部门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设计变更是工程变更的一部分内容,因而它也关系到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所以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对规范各参与单位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控制工程造价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8篇: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变更;控制与管理

机电工程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材料;同时由于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机电工程的安装也随着扩大。因此在机电工程中经常会出现变更问题。一旦变更问题出现,就会引起“质量、进度、投资”三方面的变化,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与企业的信誉度。所以,我们需要制定工程变更管理制度,增强对变更的控制与管理。

一、导致机电安装工程变更的原因

导致机电安装工程变更的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对其进行归纳后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单位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对发生变更后带来的影响的追究制度,缺少专业人才,研究不深、管理不善等,对于安装的机电设备在功能、用途、标准、规模上没有足够的了解[1]。

(二)设计单位在工作中时间紧,经常出现一边勘察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的现象,对工程的了解不够,同时机电产品的品种又十分的繁多、安装技术及参数时常会出现变化、一旦没有及时的进行沟通,就会造成定位不准、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各专业和设计之间的矛盾,不断的修改图纸[2]。

(三)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利润,通过改变来达到造价目的。通过调查显示,一些施工单位,以较低的价位中标后,将原有招标清单中的一些高质量的设施有一些可以达到同样功能的低质量产品进行代替,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比如用不绣钢管代替铜管上水道管等。

二、机电安装工程变更的控制与管理

发生变更的原因有很多,它们之中多数还是可以预防的。为了提高效益、保证工程质量、减少纠纷,我们对机电按照工程的变更加以控制和管理,使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一)加强管理单位以及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机电工程安装过程中要有配备优秀的管理团队,建设优秀的组织机构,被对组织中的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增强管理人的管理理念。同时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与制度,加强对变更的审核。很多时候一些变更是由于建设单位本身管理制度不规范引起的。

(二)决策和设计阶段控制策略

越早进行变更,变更后带来的损失也就越小,注重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机电按章工程变更的发生。据有关资料显示,多数机电变更都是因为项目在决策和设计阶段局限性造成的,只有提高工程决策和设计的质量才能从根源上减少机电工程安装变更的发生。

1.策划和决策阶段的控制策略

项目的策划和决策阶段决定了项目的具体规模、建设地址、产品方案;同时也决定了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工艺、使用什么样的设备、工程进度安排、资金等,不论其中那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在机电安装过程中需要注重成产工艺、生产远离、参数、流程、设备选型等。有时候同一种机电设备但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那么在安装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机电工程工作中我们对这些都要加以注意如卷烟制丝设备有德国hauni公司的KLD和英国的HXD,它们的功能基本一致,但其安装工艺和对建筑尺寸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2.设计阶段的控制策略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只占总费用的3%左右,但这不到3%的费用却影响着75%的费用。机电变更产生的费用自然也受着不到3%的设计费的影响。只有提高设计质量,才能减少机电变更的发生。提高设计质量许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设计单位的选上采取招标的方式,在合理的标价内选取最具有实力的设计公司合作。

(2)采用合同制,明确责任和权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这几质量,控制变更的发生。对设计委托书的编写要规范,避免合同过于简单,避免设计出现较大缺陷,在施工中变更费用较多而无法向设计单位进行索赔。若因设计原因,使工程建设超出了预算成本,设计单位要进行部分赔偿。通过合同意识,来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机电工程暗转变更的发生。

(3)做好设计图纸审查工作,做好施工图预算。

对于图纸的审查最好是委托专业的公司,尽量的找出图纸中存在的缺陷并对设计图纸尽心优化,将优化后的方案拿给设计单位观看,并确定最终的修改;同时对投资进行估算,如果估算结构同设计概算结果之间存在较大误差,要找到误差点并进行修正。

(三)做好变更信息资料的管理

为处理合同纠纷和结算时核对、查找提供方便,为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很多情况下,变更指令不全是以正规的书面形式发出,也可能是以各种形式的往来函件、记录、报告、报表、会议纪要等形式。这些文件及现场签证、经确认的影像资料等,都是工程变更资料。工程变更资料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竣工图及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拥有充分工程变更资料,是确定合理工程变更费用和结算造价的前提条件,也是解决变更引起纠纷的有力证据。而且这些变更资料,也能为机电安装工程日后的管理与维修,带来方便。因此,应加强信息资料的管理,建立机电安装工程变更台账和做好资料的分类、编码及存档,以便于查阅、避免遗漏。

结束语:机电安装工程会出现一些变更,尤其是在一些国有资金投入的项目之中这种变更更多,这极大的浪费了国有资金。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节约资源科学发展”今天,我们应该加强对机电安装工程变更进行控制与管理的意识,减少变更、降低造价、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5):18-19.

第9篇: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预结算审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利用合同开口多算。有的业主对发包合同重视不够,仅与施工单位商定工程范围、进度和质量等条款就签订合同,开工建设。到工程竣工结算时,才发现原发包合同一无工程价款,二无结算办法,连设计变更也没有限制的条款,甚至随意开口,合同对工程结算没有具体约定,施工单位借此夸大施工难度,不断单项报告建设单位负责人签批增加工日和投资的条子;施工单位办理结算时,又利用合同开口和其它漏洞高估多算,增加工程投资。

1.2设计变更事后签证。有的建设单位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不办理设计变更的审批手续,没有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没有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与投资增减的记录,从而造成施工单位根据自己的利益擅自变更设计。

1.3工程计量不按规定。工程量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算。由于没有按规定计算,造成竣工结算工程量增加而多报工程价款

2.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于工程投资进行合理的确定、分配与利用,其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购置费、预备费、工程贷款利息和流动投资的确定与控制等。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对工程投资管理实施全过程控制,是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贯穿于决策评估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工作是一项复杂、具体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和配合,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统筹兼顾,合理管理工程投资

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对于投资的管理是其重点内容之一。工程预结算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工程投资管理的有效调控措施和方法。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既要对工程投资应用做全面的审核与调控,又要深入到工程建设项目的每一具体环节,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的实际需求,切实做到统筹兼顾,以达到合理管理工程投资的管理目标。

2.2加强对细节项目的管理

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管理范围较广,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果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是注重对重大项目的管理,而相对忽略了对于细节项目的管理,必然难以真正达到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以现代化的投资管理方法,结合先进施工工艺和技术,对工程投资进行合理的统筹与分配,最终实现降低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预结算管理工作能否真正发挥其作用,往往就是通过对一些细节项目的管理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对细节项目的管理。

2.3要有科学、合理、严谨的管理制度

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项管理内容。目前,国内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科学、合理、严谨的管理制度,这样的现状对于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及工程建设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进步都是不利的。国内现行的工程预结算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较多,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逐步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以适应时代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

3.加强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措施与方法

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不仅是对于工程投资的管理,而且也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更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中,必须积极运用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逐步提高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以利于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措施与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提高工程预结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工程预决算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多么严明的管理制度,都需要管理人员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才能确保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相对较高的,管理人员除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工程预结算管理经验外,还要有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识。同时,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相关管理部门还要不断加强对于工程预结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使其工程能力与水平同时展潮流接轨。工程预结算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还要认真做好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整理,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工程预结算管理理论研究的队伍中,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促进工程预结算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3.2完善工程预结算管理制度

传统的工程预结算管理制度普遍存在陈旧、落后以及和现代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新需求。在现代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的工程预结算管理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现行的工程预结算管理制度。科学严明的工程预结算管理制度不但要坚持“严谨”的原则,更要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严明的工程预结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对于投资管理的具体要求,并有利于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3.3吸收、借鉴工程预结算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理论

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较早涉足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具体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国内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关注世界其他国家在工程预结算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并加以深入分析、总结,结合国内的具体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逐步形成新的“中国式”的工程预结算管理理论,积极应用于我国的工程投资管理工作中,并不断完善与更新。

4.以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整体发展

在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越来越多的得到工程参与各方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下,现已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工程预结算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预决算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于工程投资引用和合理统筹与调配,进一步促进工程项目整体管理工作的有序、科学、客观的开展和进行。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急需快速发展的一项内容,因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必然带动工程项目其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只有具备足够的投资,才能保证各项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施工计划和设计图纸来进行。如果一旦工程建设中出现投资不足或投资管理混乱的现象,其他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进行也就无从谈起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各具体项目的管理都是相关联的,相互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随着国内经济建设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适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工程参与各方要认识到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其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整体发展的基础,进而促进国内工程建设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5.结语

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手段。通过对预、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使之更加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达到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保证项目目标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