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本运营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资本市场因素
资本市场是影响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效果的主要因素,虽然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是依靠主板市场为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虽然二板市场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但是其要求条件比较高,企业很难从中获得融资;二是我国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缺乏规范性管理。针对对当前中介结构的调查发现,中介机构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多半是参杂为企业提供虚假包装的服务,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的上市,最终结果是不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
2.金融体制因素
首先我国金融信贷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比较倾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虽然我国近些年出台了系列关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是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比,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其次金融管理机制的影响。一般企业要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可抵押物,而且进行融资的程序时间也比较长,这样对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另外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利用信用担保的实际案例还不成熟。
3.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的诚信状况不理想。在资本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困难,因此金融机构在与中小企业合作时不得不考虑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盈利能力等因素;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比较落后。由于中小企业采取的家族史管理模式,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风险防范意识都不健全,这样对资本运营而言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具体对策
1.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我国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首先我国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我国政府部门要积极跟进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领导作用,引导中小企业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富有“含金量”的政策,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次我国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要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放松对中小经济内生性金融创新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金融机构改革中,组建有中小企业形成的金融机构,以此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最后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要深化信用担保体系,以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所遇到的无担保物的现实问题。
2.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要重视中介机构的作用,因为中介机构具有专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其能够将企业资本经营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中要广泛的借鉴中介机构的意见,让中介机构参与到企业的资产重组等活动中,以此提高资产运营的效率;另外中介部门应该加大创新力度,从事企业并购、重组等相关业务,为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培育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评级活动。
3.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与管理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金融机构、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管理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也正面临这前所未有的考验,许多的广播电视同行们都在积极的探索。
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起到“喉舌”作用,因此它属于事业单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增加,广播电视事业经费,由原来国家全额拨款逐渐改为差额拨款,直至自收自支,而且还要向国家纳税和向有关部门上缴利润,因此广播电视行业的产业性质也越来越明显。我认为要使广电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健康发展,不断壮大,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广电产业的资本运作。
1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概念
所谓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就是将广播电视行业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广电业有关的广告、传输网络、信息、视音频制作、广播电视报等产业,也包括广电集团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视为可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资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扩展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稳步将广播电视业推向市场,科学规划和配置广播电视资源的大趋势下,广播电视行业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广播电视业要想完成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资本运营这一长足的发展空间里大展拳脚,尽管这种管理意识和经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2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制约因素
在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下,从总体上说,我国广电产业存在着产权结构不清晰、受行政干预多、经营范围小、浪费大、产品质量低、在生产经营和人事管理方面存在腐败现象等弊端,其影响概括地说就是:制约了广电产业的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我看来广播电视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2.1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属性,致使其产业性质得不到重视。
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作为宣传部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功效,有其特殊的政治(社会)属性。也正因为如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广播电视部门。为了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了党管干部,党管媒体的原则,提出了政府必须掌握干部的任免权、企业的控股权、节目的终审权的要求。其次广播电视媒介所拥有的巨大的和潜在的可经营性资产。如视音频产品的生产设施、视音频节目的播出权、用以广告的节目时间段、传输信号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等等,都是广电媒介的资产。它有自己的价值,有作为价值转化形成的价格,其产品具有商品的性质,因此广电媒介又具备了产业性质。就决定了它要通过资本运作以追求更高的利润为目的,讲求经济效益的特性。然而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属性的要求的确对媒体的发展和正常成长产生着积极的作用。但却与市场化经营产生了差距。具体到工作实际中诸如:①哪些资源能够拿出来跟资本进行合作以及如何合作等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实践中就难免形成困惑。②有些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按照上级要求投入人力、物力,还有大量资金来制作。但往往因为这是宣传任务,不能带广告及其他营利色彩,所以在资本方面基本是没有回报的。那这项活动只有投入根本谈不上经济上所谓的产出。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四级办报台体制,这种体制使广播电视业始终处于严格行政管理之下,资本结构随之形成了投资主体单一、筹融资结构单一、资本主体单一的局面,几乎完全无法按照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的规范准则开展活动。因此也就丧失了经营自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2.2广播电视业在资本运营中的主导地位,制约其资本运营的发展。
根据目前的政策规定,行业外资本投资传媒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和国家认可的传媒产权,不能拥有传媒的品牌。诸如此类的政策性法规确立了广播电视行业在资本运营中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所以资本运营主体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的力度。并且可能会出现一旦双方合作出现问题,投资方就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的结果。这也就是许多关注广电行业的社会资本投资商驻足观望的主要原因。由于政策的限制导致目前,广电行业苦于资金缺乏急需资本投入来加快发展,而大量的业外资本虽然看好广播电视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却不敢轻易投入。
2.3广播电视行业自身的制约因素。
2.3.1管理权与经营权不明晰。我国目前大部分广播电视行业都没有将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致使广播电视长期以来一直以新闻宣传单位定位,着重强调其政治属性和宣传职能,普遍存在着“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重导向、轻经营,重喉舌功能、轻产业功能”的现象,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广播电视的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是独立但又相互依托的。只有创作出质量上乘,受众喜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才能带动广播电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厚重的经济积累,也可以更好的为广播电视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3.2经营模式单一,资金来源有限。由于政策局限、观念束缚以及现行体制等多层面原因,绝大多数广播电视媒体没有切实的尝试产业资本经营,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拨款以及广告收入。但今天的广播电视业已发展成为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不是有限的广告收入就可以支撑和维持这个庞大产业的,媒体产业要做强做大,参与国际竞争,多渠道开拓资金来源成为必然。
论文关键词:转型 跨越 煤炭企业 资本做活
一、资本做活是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转型跨越、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资本是现代企业正常运营发展的核心,只有合理利用融资平台,不断拓宽渠道,强化融资功能,实现资本运作手段灵活化,才能有利于我们的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资本做活,意味着企业要打破既有格局,走创新发展之路。单一的支柱产业,传统的积累方式,发展资金的不足,曾令大同煤矿在市场经济中屡经波折。放眼转型跨越中的集团公司,煤、电两大主业蓬勃发展;煤化工、煤机装备、冶金等新兴产业链相继成型。随着跨行业的横向扩展、产业链的纵向延伸,集团公司不断增长的发展项目对资金的刚性需求与本企融资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已浮上水面;集团要保证充足的资金来源,就必须走资本运营之路。利用资本市场、开展资本运营可以促进企业加快实现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推动煤炭工业的市场化进程。同时,煤炭产业作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资本运营,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也是其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我们虽然生产规模大、资产总量多,但是原有资产的盈利能力偏弱,仅靠企业自身积累难以快速、高效发展,不能及时满足集团公司对巨量资金投入的需求。因此,以资本运营的形式优化资源的配置,利用市场平台,以资源为基础、以融资为手段发展实体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资产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走好资本做活的路子,可突破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融资能力不足的困局,是转型跨越发展、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
二、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资本做活的战略思路
集团公司应该走出去,走向资本市场,活跃在资本市场,开放自己。从行业及自身特点来理性地选择资本运作方式,以煤炭主业为基础平台,以既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内部重组和外部并购、引进资金为手段,通过对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扩张,实现多产业经营发展的格局,使同煤最终发展成为拥有不同领域核心竞争能力和资源优势的大型国际性综合企业。集团公司资本做活的首要任务,就是围绕重建扩源战略的实施,加快低成本融资步伐,重建扩源战略推进到哪里,资本运营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保证重点项目资金到位,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存续企业的生存发展,保证集团公司管控能力,保证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从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两个公司、两个市场”的优势,即发挥上市公司、财务公司两个融资平台的优势,发挥煤炭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优势,加大资本运营力度,以资源引资金,以存量带增量,以市场换投资,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以资本扩张强力推动资源扩张,为重点战略项目建设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三、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资本做活的具体实施途径
1.借助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渠道。要借助集团公司、大同煤业融资平台,通过发行非公开定向票据、信托计划或中期票据,定向增发、配股、现金收购(出售资产)等股权融资方式。中期票据的发行效率、流动性和融资成本上相比股权融资更有优势,也被认为更具市场化的产品。发行中期票据,发行机制灵活,通过单一发行计划,多次发行期限可以不同的票据,这样更能切合公司的融资需求。发行中期票据的审批期限较短,时间周期可控,易于成功。
2.成立财务公司,扩展金融功能。建立集团公司对内、对外“金融储水池”,统一资金结算、统一资金运作、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风险控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实施资本战略,实现多元融资。聘请国内外投融资专家和机构,借助于外脑,做好企业战略、结构优化、财务管控,特别是收购、兼并、重组上市等工作;要集中研究母子公司的股权、市值、资产、投资、融资等问题,盘活存量资产,理顺产权关系,加大融资力度。加速大型设备折旧,规范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加快资金周转。要不断提升大集团资源资本化、资产证券化、产权多元化水平,使资源和资本成为助推发展的“双动力”。
4.培育上市公司,广开融资之道。抓紧培育新的上市公司;争取1-2年内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
5.其它融资途径。在传统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开拓多种融资渠道,降低投融资风险,实现低成本“扩源”。
(1)金融租赁。金融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融资方式。对于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制造需要的大型设备,可委托金融租赁公司出资购得,以租赁的形式交付所需单位使用,边生产边还租金。这是下属企业在资金紧张情况下,规模投资、扩大生产的有效途径。
(2)通过国家“并购”政策,解决融资和减免税。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并购活动中企业的并购资金最多可向银行贷款50%,贷款期限最长为5年。此项贷款可以用于集团公司资源整合收购煤矿和其他企业,应深入研究“并购贷款”操作程序,与相关商业银行商讨具体贷款办法。2009年5月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对企业合乎规定的股权收购等行为将免税。这对集团公司实施“重建扩源”战略,收购相关煤炭资源企业十分有利。
(3)密切关注国家、省的相关扶持资金的使用。密切关注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基金、能源投资基金的募集、使用,力争为我所用,积极多争取已有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
【关键词】 投资控股;企业;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在多年的资金积累后中国经济到了一个增长转型、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的转轨必定带动体制和企业的转轨,这就要求企业由传统企业制度转向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来说是改造传统企业制度,发展公司制度,其中就包括控股公司制度。控股公司制度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或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一种组织制度形式,它的特点是一个公司持有另一个公司控制权的股份。
中国的投资控股企业主要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国有控股,国有投资控股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这段特殊时期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也向世人证明投资控股这种公司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公司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只存在个别行业,也不仅仅是国有控股,它应该在今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投资控股企业在的概念界定
在商业意义上,如果一个公司享有任命另一个公司多数董事会成员的权力而控制了其公司的董事会时,该公司就被认为是另一公司的控股公司,另一公司则被认为是该公司的子公司。“控股公司”的英文原文是“holding company”或“proprietary”,如果一个公司拥有其它公司的股份,其持股的目的在于获得控股权和进行投资,以及达到控制该企业经营管理目的的一种企业结合形态,这个公司就被称作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不是泛指两个以上公司的一般持股状态,而是特指某公司的持股量能实现对其它公司控制目的的格局。本文所指的投资控股公司,是指通过持有所投资的公司的股权,控制和影响所投资的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及运营决策,获得股权经营活动收益的投资型控股公司。
二、投资控股企业的定位、特点
控股公司是其财产完全属于或者相当部分属于对全部财产具有控制支配力的公司。它同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相比,在股权结构、资产结构和经营业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少量的资本投资控制巨额的资产控股公司最本质的特征是以少量的资本投资控制巨额的资产,实现规模效益。
2.职能主要是资本营运多数控股公司自身并不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业务,控股公司既不制造产品,也不提供某一类服务,其职能是在股权运作和加强对子公司管理的基础上,聚集资金,按企业发展战略方向投资,进行资本运营。
3.股权集中程度较高。从股权结构上分析,企业在创始阶段都是一个出资人持有全部股份,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种种原因,都开始或准备将部分股份上市,但主要股东仍持有大部分股份。即使是在大部分股份分散上市的情况下,主要股东仍然通过公司章程中的特殊条款和设立“黄金股”等方式,保持对控股公司一定的控制权。
4.风险相对独立。控股公司下所有各个子公司、孙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每一个法人实体都有其独立的权利和义务,同其它公司互为独立、互不相干。控股公司对被控公司也只是以投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5.平静实现控股。一个控股公司试图对其它公司实施控制,可在平静而谨慎的状态下,通过购进其它公司足够比例的普通股份,既可以实现以较低的代价控制其它公司,不必经公司其它股东的同意。若发现控股并无益处,也可在平静的状态下卖掉所持有的其它公司的普通股份,结束控股关系。
三、投资控股企业的优势
投资控股公司是一种高效的资本运营组织方式,投资控股公司设立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控制子公司的股份,从事股权投资活动。它通过私募形式筹集资本,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再以其资本为保障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形成资产,把资金注入到各子公司当中,以持有它们的股份并获得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权、经营决策权及人事任免权。控股公司把经营资本和产业资本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了子公司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投资控股公司内部的资产以股权投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投资等纯价值形态为存在形态,资产流动性强,不同投资之间基本无连带关系,风险隔离性强。控股公司与子公司以股权为纽带联系起来,当某一个公司发生经营危机时,控股公司可以迅速出售其持有股份,回避风险,以保持其资产的安全、健康。
投资控股公司以投资和投资管理为主要功能,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实现子公司的战略性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与子公司的资产管理、实业经营相结合,共同促进集团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投资控股公司的经营目标在于通过资本运营,实现集团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本的增值最大化,这个经营目标是通过其职能实现。
简而言之,投资公司可以用少量自有资本控制支配大量社会资本,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能够通过产权经营促进企业集团化发展,能够分散市场需求风险和经营风险,还可以最大化的集中力量促进了技术创新与应用。
四、投资控股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积累需要在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上努力的关键时期,发挥投资控股企业的积极作用是必然选择,投资控股企业可以用少量自有资本控制支配大量社会资本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分散市场需求风险和经营风险,促进了技术创新与应用。也应该看到投资控股企业都是集团化的大企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就要练好内功,国家也要加强立法和监管,这些对我们的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挑战,都有很多功课要做。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组织结构涉及[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2]陈秉正.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
[3]芮明杰.国有控股公司运行与管理.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6)
[4]张冀湘,汪异明,王保喜.国有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
[5]张晓峰.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组织结构涉及.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6]陈春艳.控股型集团公司“金字塔”风险新论.改革与战略.2006(6)
1、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周鸿铎:《传媒产业资本运营》,2003年8月第一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3、周鸿铎:《传媒产业经营实务》,2000年12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1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1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1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1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1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2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3、欧阳国忠著:《中国媒体大转折》,2003年8月第一版,团结出版社。
一、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财务战略管理是上市公司为适应公司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金,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运用这些资金的方略,是上市公司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写作论文从总体上做出的一种客观而科学地概括和描述。上市公司财务战略要确定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确定公司资产结构、确定负债与权益资本构成。
(一)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筹资战略决策不当首先表现在盲目扩大规模,负债比率过高。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思路。一般都是以同一笔资金,根据某种需要,辗转注册成数家公司,形成一个集团的构架。然后,集团为了做大,常常不计成本、不择手段的进行融资,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规模。在开发市场的同时,利用这些公司的不实资产和业绩,以抵押、担保、甚至重复抵押、提供虚假资料等方式进行融资套现,维持公司的经营运作。而在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发生的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吞噬着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使上市公司不得不以新的、更大的融资来维持还本付息和资金消耗。其次是筹资方式选择欠佳。债务资金利息能使
资本利润率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即所谓的“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既可以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也可以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由于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筹集资金的渠道日益增加,使得许多上市公司更容易利用财务杠杆及灵活的财操作在短期内迅速扩充规模。然而这样的运作方式相对隐藏了许多风险,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安全。
2.投资行为不规范
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l)频繁更改募资投向,投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都有特定的、符合国家政策并在募集说明书中已经公示、经股东确认有投资前景
的项目。但是,不少上市公司并没有履行募资承诺,不是将资金投放在募集说明书中注明的投资项目,而是频繁更改募资投向。(2)多元化投资缺乏理性,盲目贪大求全:我国相当多上市公司往往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跨行业投资,盲目贪大求全。
(3)依赖外援融资投资,呈现过度投资行为: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经济前景盲目乐观,往往在缺乏系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事一些自不量力的投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不顾自身承能力,片面、单一的依靠银行融资,尤其以短期融作为资金来源进行项目投资。
(4)资本运营盲目跟随潮流,缺乏应有的理性:“业务经营是企业经营的低级形态,资本运营是企业运营的高级形态”,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这种口号的鼓励下,盲目的从事资本运营,结果走人投资误区。
3.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从理论上讲,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上市公司在筹资战略决策上必然以追求最佳资本结构为前提。然而,纵观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结果并非如此。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3)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小:资本结构的调整弹性是指企业资本结构状况对理财环境及财务目标变动的适应程度及相应调整的余地和幅度。资本结构弹性主要表现在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比例的速度和数量。但在我国缺乏畅通的筹资渠道和多样金融工具的情况下,加之公司理财人员自身的局限,致使大多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很小。
4.资本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股利分配政策波动大,缺乏连续性。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说是无章可循,有些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更是朝令夕改。(二)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经过认真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上述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问题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扩张的多元化战略近几年,我国有些上市公司采用多元化战略以增强其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他们不断大规模筹集资金,涉足众多产业,但在现实中,不少上市公司却吃了大规模跨行业发展的苦头。
2.投资缺乏有效管理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行为失范的因素很多,一是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匾乏和投资者结构失衡为上市公司不规范投资行为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二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是产生上市公司不规范投资行为的基础;董事会成员与大股东代表或高级管理人员同构化的治理机构,限制了其他股东对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监督。
3.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和公司股东监督力度偏资本是企业融通资金的场所。资本市场发育的完善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筹资风险与资金成本的高低,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从我国资本市场来说,论文写作它的发展是被动的、滞后的,具有明显的非市场化的特征。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较股票市场相对缓慢,筹资方式单一制约了公司对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调整。我国上市公司在上市以后的权益资本融资多数是通过送股、配股、暂不分配股利等形式进行的。目前由于我国各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在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条件下,市场和股东对人(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的监督效率较低。
4.经营者失控
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股控股的,因持股人身份不同,同股往往不同权、不同利、不同价。持股成本最低的国有股以一股独大的优势,造成了公众股东不能有效对经理层施加控制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因此,企业的经营者会较多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决策,会倾向于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自己的股利分配政策,而不会在乎二级市场的股价,甚至,损害企业利益,而不怕受到流通股股东的制裁。这是我国股市每况愈下、上市公司经营效益不断下降的原因,即经营者失控。
二、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存在问题的优化对策分析
(一)制定合理的筹资决策筹资决策是否合理会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上市公司在制定筹资决策时应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方式两大因素:企业筹集资金需要付出成本,筹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筹资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负债过重,偿还困难,增大经营风险;筹资不足则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必须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自身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分析风险,量力而行来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同时,企业筹资方式的不同,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差别。如股票投资,通常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竞争力获得极大提高。
(二)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已成为规范市场、推进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
1.尽快实施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法律法规以约束和规范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促使上市公司“善待股东”,从而打造市场的投资者回报机制,使回报投资者成为上市公司的自觉行动。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市和破产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根本问题是转变政府监管概念:首先政府的监管目标应从以保市场高价位、保公司高溢价发行为主,转向以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和保护市场机制正常运作为主;其次,政府的监管内容应从政府直接对证券的投资价值进行把关为主,转向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证信息披露真实性和全面性为主;第三,政府的监管方式应从行政控制和审批为主,转向更多地为市场正常运作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目前最重要的是健全上市公司的退市和破产制度,强化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外部制约机制。
(三)优化资本结构一般而言,资本结构优化的标志是:功能强、周转快、增值多、抗风险,我国上市公司只有按照资本结构优化的标志,对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不断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进行资本运营,不断提高公司价值。主要措施如下:
1.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比例我国企业债券发展落后的原因,首先是政府近年来,重视国债与股票的发行,忽视了企业债券的发行;其次是对企业债券实行额度控制,债券发行规模受到严格控制。债券市场的落后已影响到企业资本结构。在重新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中,企业债券的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国家发改委将不再对企业债发行拥有审批大权,核准后,只需在证监会备案。政府淡化了计划规模管理,同时,在企业债券利率方面也给予较大的灵活性,使企业债券利率能够尽快市场化。
2.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硬化财务约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公司经营者的约束通过对出资者的财务约束及资本市场、经理市场、银行机构等多种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来完成,我国现有治理结构下,公司内部责权利不明确、出资者财务约束软化,经营者存在短期行为等都造成了上市公司结构的扭曲。所以应建立资本结构的优化机制,硬化公司预算约束,强化出资者对公司的监督,建立利润分享计划,使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使经营者敢于有意识的负债投资。
(四)调整股权结构,规范股利分配的法律法规借鉴国外的股利分配政策,要解决我国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人手:
1.尽早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机制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可以通过让售、回购、缩股和转化优先股等形式对国有股进行“减肥”。只有如此,才能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不合理现象。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经理竞争制度作为辅助支持,即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经理层,废除职业经理行政任命制度,采用聘任制,引人竞争,形成市场化职业经理竞争机制,为股东选择合适的人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以符合国际惯例的高度,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法律法规目前首先是遏制不分配现象,对于那些有累计盈利而又不分配的公司,必须强制其披露不分配的具体理由,同时制定公司必须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的有关标准并加以实施,将配股资格以及配股比例与分配比例直接挂钩,这样既能促进企业尽可能利用好募股资金,提高分配意识,也使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得到了保障;其次是适当降低股本扩张的最高比例,应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送股的比例不得超过股票年度利润增长率水平,如增长率为20%,则最高送股比率为ro送2。上限送股有利于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的稳定增长,即使公司来年业绩平平,也不至于使每股收益稀释很多。
一、营口港简要情况
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营口港,股票代码600317)是200
0年3月由营口港务局(后改建为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发起人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000万元。2002 年1月公司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亿股,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上市后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25,000万元。2004年5月,公司发行7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后累计增加股份98,785,813股。2008年5月公司向大股东营口港务集团定向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亿股,股本总额增加至548,785,813元。2009年12月公司以资本公548,785,813元转增股本,股本总额增至1,097,571,626元。公司现属港口业,主要经营港口装卸、堆存、运输服务等。
二、营口港并购重组战略
港口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内部扩张和外部并购两种方式,前者存在进展缓慢、成本高和不确定等弱点,而后者则能达到低成本快速扩张的目的。因此,并购已成为当前港口物流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以下是营口港采取的主要并购战略。
(一)通过合资控股实现对盘锦港的并购 合资控股一般是由并购方和目标企业各自出资组建一个新的法人单位。目标企业以资产、土地及人员等出资,并购方以技术、资金、管理等出资,占控股地位。这种方式严格说来属于合资,但实质上出资者收购了目标企业的控股权,应该属于企业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以少量资金控制多量资本,节约了控制成本,如果目标公司为国有企业时,让当地的原有股东享有一定的权益,同时合资企业仍向当地企业交纳税收,有助于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从而突破区域限制等不利因素。2007年2月,营口港就是通过合资控股方式合资组建盘锦港有限公司,营口港集团持有该公司80%的股权,成为盘锦港的控股股东,使两港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大大促进了营口港迅速地做大做强步伐。
(二)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实现整体上市 按照《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非公开发行的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市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募资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违规行为,除此以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非公开发行无盈利及其他要求。由于非公开发行可募集资金,也可直接购买非现金资产,因此,近两年来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手段。其优势体现在:上市公司可通过非公开发行引进投资人(包括外资)成为上市公司的战略股东,甚至成为控股股东,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和管理体制;通过非公开发行购买大股东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也可以定向其他投资人购买盈利性强的资产,增加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甚至是实现企业行业的战略转型;通过非公开发行融资后去进行并购,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营口港自2002年上市以后,前后共进行过两次非公开发行式并购重组,具体情况如下:
(1)第一次非公开发行。2008年6月,营口港通过非公开发行向大股东定向增发2亿股购买大股东价值合计29.1亿的泊位资产,发行价格为14.55元/股。由此,公司总股本由3.49亿股增加到5.49亿股,增幅达157.3%,使公司规模大幅度增加,增加国有资产的证券化率,扩大了公司再融资规模和能力;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由36%增加至57.33%,巩固了控制权,减少了关联交易,同时,将大股东盈利性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2)第二次非公开发行。2011年6月,公司董事会通过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购买大股东合计60.43亿元的泊位等资产的方案,拟发行价格5.75元/股,增加股本10.51亿股。本次发行完毕后公司的股本将由10.98亿股增加至21.48亿股,增幅达195.6%,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将达到78.2%。公司拟通过此次非公开发行解决”小股份,大集团”问题从而初步实现公司整体上市。
三、营口港融资战略
(一)首次公开发行融资战略 企业上市是港口物流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上市的港口企业有16家。一些中小型港口,例如营口港、锦州港和南京港通过上市不断做大做强。企业上市不仅可以募集到建设资金,保证港口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使企业拥有了融资平台和资本运作的孵化器,同时,企业上市后知名度将会大幅度地提高,市场地位也将不断增强。营口港是我国中小型港口物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典型代表。2002年1月,营口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1亿股,募集资金5.9亿元,企业实现了上市。经过近十年的资本运作,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按照吞吐量计算,营口港1995年仅为1000万吨,企业上市后,2004年达到5000万吨;2007年达到1.22亿吨,成为中国沿海第10个亿吨港口。2010年营口港吞吐量更是达到了2.25亿吨,增速全国第一、港口集装箱比例跃居全国之首。国务院2009年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指出:“辽宁省要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主要港口的分层次布局”, 充分体现了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营口港在辽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二)再融资战略 再融资战略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根据债券合同规定可以在一定期限之后,按规定的转换比率或转换价格转换成发行公司股票的债券。对发行方股份公司来说,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在股票市场低迷时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同时,可转换债利率较低,可以减少利息费用。由于可转换债既有权益性质又有债权性质,公司筹资可进可退,因而受到很多上市公司的欢迎。2004年6月,营口港发行可转换债券,共募集资金7亿元,截止2007年底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共有6.9亿元转股,共增加股本9897万股。可转债因为可转换的特征使得营口港在当时市场融资困难的情况下筹集了大量资金,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发行公司债券。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年以上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如果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达到AA级,发行利率比市场利率能够降低20%甚至更多,从而可以节约财务成本;近两年来,监管部门非常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融资,同时,监管部门对于发公司债的募集资金用途也未作出特别限定,并允许上市公司根据需要一次核准、分次发行。此外,企业发行公司债所支付的利息作为财务费用可在税前扣除,从而具有减税效应,因此公司债已成为国外许多先进、发达的港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融资工具,如纽约港、新泽西港等世界著名大港都曾采取这种方式筹集了大规模的建港资金。港口企业尤其是港口上市企业应极使用发放公司债券方式融资。2008年12月, 营口港发行公司债券,共募集资金12亿元,期限10年, 从而减少了公司融资成本,改善了公司债务结构。第三,发行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依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在我国,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是企业筹措短期(1年以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 其主要优点包括筹资成本较低、筹资数额比较大和可以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等。 2009年6月,营口港发行短期融资券, 共募集资金24亿元, 分2次发行, 每次12亿元,此次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大大拓宽了营口港发展的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了港口建设的资金成本, 同时还填补了营口市短期融资券市场的空白。
营口港在发行上市后,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定向增发)、合资控股、发行可转换债权和公司债等并购和融资战略增强了自身活力,初步实现了资产、经营业务及经营策略的整合,提高了公司的竞争能力,其具体并购和融资策略及其效果如表1所示。
四、结论
综上所述,港口物流企业应通过并购和融资战略,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使企业发展符合多元化、立体化、综合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只有如此才能扭转港口物流企业(尤其是国有港口物流企业)主要靠国家投资、企业投资以及企业自我累获取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这种原始途径的被动局面。另外,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战略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资本增值之路,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重新配置。最后,国内企业可以联合国内外资本市形成战略联盟,向国际大港迈进。
参考文献:
[1]金卉方:《港口企业资本运营的探讨》,《商业经济》2009年第5期。
[2]柳欣亚:《连云港港资本运营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3]高闯、孙宏英:《新形势下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外源性融资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3期。
[4]胡可果:《股权性质与外资并购――基于巢东股份和珠海中富案例的比较分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第5期。
[5]李雨德:《浅谈港口资本运营》,《中国水运》2000年第11期。
[6]石玉彪:《电信运营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7期。
[7]陈艳:《浅谈港口企业并购中资产评估方法选择》,《财会通讯》2010年第9期。
【论文摘要】:文章在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取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指出目前国有企业面临集团化、信息化不断加强的趋势,分析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监控方面的财务造假、资本运营和内部人控制等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理念指导、制度安排和流程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监控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中央企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迅速提高,2007年7月13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6年度全球500强企业名单,内地企业有19家,其中中央企业就达13家。但是,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集团的组建,国有企业的发展又面临新的问题:即集团化发展趋势下的财务管理模式、风险监控和管理等,探讨如何在目前经济日益发展、业务日趋复杂的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 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资源整合,国资委于2006年12月颁发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其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推进国有企业强强联合,强强联合要遵循市场规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形成合理的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2. 集团化趋势加强
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就强调加快国有大型企业内部的重组:通过简化企业组织机构,对层级过多的下属企业进行清理、整合,通过关闭、破产、撤销、合并、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等措施,完善大企业的母子公司体制,强化母公司在战略管理、资本运作、结构调整、财务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对业务和资产的调整或重组,发挥企业整体优势,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
国资委2007年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大力建设集团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系统和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集中控制能力。充分运用集团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所属企业的战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党建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决策与执行效率,支撑集团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 财务造假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为了在考核中过关或多拿奖金,一味粉饰经营业绩,做假账,虚报利润,导致资产不实,恶化了企业的资产质量,不断滋生潜在的财务风险。从管理上看,由于企业集团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衰变程度严重,导致集团公司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
2. 资本运营问题
资本运营是企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的分配。目前,有些企业集团采取非关联性的多样化经营,存在着相当的盲目性和投机性,而企业集团自身管理能力又较差,导致企业资金回报率低,甚至出现亏损。一些企业投融资管理混乱,乱投资、乱担保,或只投不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损失;有的企业不严格执行有关会计核算制度,该提留的不提留,该调整的不调整,该入账的不入账,或私设小金库,违规操作资金。
3. 资金管理问题
有些企业集团公司的资金流动与监督控制严重失调,出现大量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资金管理失控。一是部分内部人员利用权力擅自挪用转移资金,使企业集团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闲置;二是子公司都掌握一定数量资金,而这些资金大部分由母公司贷款获得,如果母公司对贷款难以及时调回会影响母公司的财源和资信;三是集团公司内部整体资金调剂无序,资本经营意识不强。
4. 内部人控制问题
有的企业经营者相互勾结,通过多种渠道向外转移国有资产,或披着合法的外衣,肆意将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国有企业的财务监控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出资者职能不到位或者虚置,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监控的对策
1. 创新理念,提高风险监控意识
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应当将国有企业集团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各项基本制度保障、风险监控工具、风险监控机制、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解决措施等。其核心思想是"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风险监控--通过采用合适的风险监控制度安排和工具应用对各个领域的财务风险进行监督;风险管理--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和管理活动来实现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由此可见,风险监控在集团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提高风险监控的意识。
2. 注重财务风险监控制度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对一个大型企业集团而言,要实现对整个集团财务活动的有效监控,单靠一两项制度、措施是很难达到的,必须要设计一套完整的财务监控制度体系。国外大型公司都十分重视监控体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譬如一些跨国公司,其内部的财务监控,审计委员会、财务总监、委派会计和内部审计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制度安排。通过多种不同层面和角度的监控制度的设计,形成了互相牵制、互相补充的体系,发挥出了较好的整体效率。
3.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监控机制的运作效率
通过大力建设集团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系统和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同时快速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从而保证监控机制的有效性。
4. 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设计
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的重要部分,需要对风险监控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职能和流程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方面,结合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具体来说应该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五大步骤。内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集团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所处行业状况和企业经营环境;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的分析,制定与企业愿景相适应的战略目标,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各项财务或经营报告目标以及指导企业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制度的合规目标;通过内外环境的分析和企业制定的各种目标可能或已经实现的程度,动态的对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评估主要是分析评价潜在风险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程度;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包括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共担风险和接受风险等。
另一方面,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它需要确立明晰且被企业全体成员认同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级;需要系统的组织体系和明确的职能来保障执行;需要相应的工作流程、制度、考核、信息管理等进行支撑;并需要通过文化的培育、人才的培养形成一套企业内部的长效机制。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参照国资委2006年6月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关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等主要内容,规划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