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有哪些职业学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哪些职业学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哪些职业学校

第1篇: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1、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集工科、文理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重点学校,隶属省教育厅,学校创办于1978年;

2、广东省林业学校。广东省林业学校创建于1953年,是一所公立的国家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属首批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教育学会课题实验学校、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试点学校;

3、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广东省物资学校,创办于1965年;

4、广东机械学校。广东机械学院是在广东省机械学校的基础上改建的省属高等院校,也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院校之一。校址在广州石牌五山。广东省机械学校创于1956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潮州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有: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与信息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社会文化艺术、美术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

扩展资料

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系潮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是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首批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和市级美丽校园,是省教育厅批准的'潮州市高职高考唯一考场,连年被评为潮州市高考先进单位。学校办学主校区占地250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实训设施3000台(套),在校生3000多人,是目前潮州市占地面积最大、办学设施最为完善,办学综合实力较强的中职学校。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1年起山西开始实施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三年行动计划”,以管理“星级学校”评估创建为抓手,解决学校内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初见成效。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惠民介绍了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情况。

《教育与职业》:新世纪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在政策力推下,近年来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哪些突破性发展?

刘惠民:一是办学规模快速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从2001年的36.3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4.87万人,10年增长了78%。二是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到2011年,全省有48个县级职教中心通过省级督导验收,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101个,省级实训基地30个,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00个,一大批市县新建了标准较高的职业学校。三是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有19所中等职业学校进入了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行列,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分别达到58所和118所。四是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广泛推行,9个省级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运行良好。在农业类职业院校实施“送教下乡”,提高农村青壮年农民的综合素质;在煤炭类职业院校实施“送教下矿”,对煤矿关键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均取得明显成效。五是免学费政策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2011年对全省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送教下乡”的学生免除学费,2012年将免除学费的范围扩大到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实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全覆盖,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人选择报考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为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与职业》:当前,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步入注重内涵式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面对这一转变,我们采取了哪些行动举措?

刘惠民:在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的情况下,职业学校因内部管理不适应而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不重视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必然影响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必然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009年以来,教育部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文件,对办好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了全面的规范要求。如何有效贯彻落实这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成为现阶段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2011年起,在全省实施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使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为实现管理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与职业》:请您简要介绍“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刘惠民: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倡导教职工上班时间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以此彰显职业学校教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强化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发挥好表率作用。二是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文明礼仪规范,目的是全面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师生现代文明礼仪养成,向全社会展示广大师生的良好形象。三是开展以学校内部管理为核心的“星级学校”评估创建活动,推动学校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四是创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教育与职业》:开展以学校内部管理为核心的“星级学校”评估创建活动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又有哪些评估指标?

刘惠民:我们认为,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大小不同,办学条件差异也很大,但对学校规范管理的要求、标准是相同的。因此,我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以管理“星级学校”评估创建为抓手。我们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8个方面的要求为基本框架,按照教育部一系列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文件的要求,结合山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具体实际,制定了《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星级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用8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和83个三级指标,明确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在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安全管理等8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其中,对学生巩固率提出了保持在95%以上的特别要求,巩固率低于85%,则该指标记零分。这些指标既是学校管理星级评估的标准,也是学校办学的方向和指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为创建管理“星级学校”指明了方向。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星级评估,最高为五星级,一至三星级学校由各市评估认定,四、五星级学校由省教育厅评估认定。2011年秋季学期,星级学校首轮评估认定工作在省属和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同时展开,拉开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序幕。首轮评估以全面参与评估、全面学习掌握标准为主要目的,要求全省职业学校严格按照一至五星级学校的不同标准,谨慎合理确认星级学校,尤其要严格控制五星级学校和四星级学校。评估认定工作是在各学校积极创建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认为,评估定级是手段,推动工作是目的,创建过程是重点。创建星级学校的过程,实际是要解决学校内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4篇: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法律知识 职业法律意识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劳动法律的适用主体,所以在给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时候,我主动增加了有关劳动法律知识的内容,并将社会上实际发生的一些劳动争议案例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法律意识。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很快,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不断攀升,但是他们的职业法律知识比较缺乏,职业法律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法律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曾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我分析了造成学生职业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观上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职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客观上讲,学生都知道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能够主动花大量时间应付技能考核,重专业轻德育是普遍现象。

2.教师对提高学生职业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用人单位不会在意学生职业法律意识的高低。

3.教材中有关职业法律知识的内容偏少,并且比较抽象,与实际生活有些脱离,不利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掌握。

针对这些原因,我认为最关键之处是要突出学生学习职业法律知识,提高职业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规范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必须遵守有关职业法律规范。试想,如果一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法律规范,那么,他怎么可能会遵守相关规范呢?所以学习职业法律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节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予以调整:

1.将职业法律定位为重点,将职业道德定位为次重点。如此定位并不意味着职业道德不重要。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法律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规范要求,而道德是对一个人较高的规范要求,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将作为规范底线的法律作为重点是合适的。

2.对教材中的内容作了详略分类。教材中主要有《劳动法》和《公务员法》两部法律,我对《劳动法》进行详细讲解,对《公务员法》进行简略讲解。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后当公务员的不会太多,因此对《公务员法》进行详细讲解就显得没有必要。

3.适当增加部分劳动法律知识,主要包括2008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

要想讲好职业法律知识,关键是要密切联系实际。法律知识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的条文,课堂气氛往往也是活跃不足,沉闷有余。要使学生真正对职业法律知识感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引入课堂进行案例教学。我在选择案例时一般都选择涉及面比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有可能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

比如,我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电视台曾经报道过的某公司与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案件视频,然后对案情进行分析。该案涉及到的劳动法律问题比较多,首先,涉及到的是公司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从这个问题引申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有哪些?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有哪些?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然后,涉及到的是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从这个问题引申出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将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最后,涉及到的是劳动争议应当如何处理?从这个问题引申出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协商?如何申请调解?如何申请仲裁?如何以及上诉?我将此案要涉及的到相关法律规定全部打印出来发给学生,然后请学生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先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宣布讨论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我最后加以点评。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由于学生暂时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对于职业法律知识普遍感觉比较陌生。为了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我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问卷调查,请他们向自己父母询问有关单位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报酬、劳动合同、规章制度、职业危害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情况,然后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判断自己父母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如果受到侵害应当如何依法进行维权。出乎意料的是每个学生对我布置的作业都相当重视,由于他们家长的配合,作业都完成得非常好。甚至有家长要求学生将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意见转告他们,因为这些家长自己对劳动法律知识也缺乏了解,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以及受到侵害应当如何依法维权。我以此为契机,对学习职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再次进行强调,只有学好了劳动法律知识,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才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职业法律知识就更加积极了。

笔者从进行职业法律知识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布置作业,都应要求学生把掌握的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事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使之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法律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焕初,符惠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5篇: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德育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障。那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该如何抓住时机,推进德育工作呢?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德育处刘宝民处长。

记者(以下简称“记”):刘处长,您好。我们看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重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现阶段,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何特殊意义?

刘宝民(以下简称“刘”):现阶段,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是多层面的。我认为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这项工作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目前,我国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需求非常迫切。我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这方面人才非常短缺。有的企业开出高薪聘请技师和高级技工,但最后也未能如愿,就很说明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是做什么的?就是培养这方面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如果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参加工作后怕吃苦,不敬业,我国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就会直接受到影响。所以,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做好不行。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还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产业大军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助于我们党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必须重视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要专门抓。

再有就是,德育工作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是质量的重要标志。抓质量,首先要抓德育,这是很多校长的共识。质量问题涉及的方面较多,有基础能力、师资、教育教学、制度建设、德育等,但应该明确德育为先。如果连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保障不了,其他很难保障。因此,德育工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和标志,必须做好。

记: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但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一个教育老大难问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也不例外。您能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支支招吗?

刘:支招谈不上,不过我可以谈谈我的看法。

重视德育工作,这不错,但是光重视就行了吗?肯定不行。还得清楚,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虽有普遍性,但也存在着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实效,我觉得首先必须抓住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中职教育有哪些特殊性呢?

从培养目标来看,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不太一样,普通高中一个重要任务是为高校输送新生,而中职生毕业后上大学的不多,绝大多数人将直接就业。所以,中职学校的定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从教育对象来看,中职生绝大部分(超过80%)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大多入学前文化课学习成绩比较差,中考失利,不太情愿地上了中职学校;有些学生还存在心理问题;一些学生法纪意识淡薄,其管理难度大。

当然,除了这两点,中职学校其他方面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也有自己的特点,这里就不细说了。

记: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必须在抓住德育共性的基础上,准确抓住特殊性,从这些特殊性出发。

刘:对,是这样。

首先,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职生毕业后,在工作单位接受的第一个考验往往不是你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技能一天两天能掌握,人品那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工作后再培养那就晚了。中职学校平时就得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章守纪,诚实守信,忠于职守,善于协作等等精神,这些都是职业道德。没有这些,即使他技术水平再高,也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其次,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大。就是我刚才说的他们比较特殊,特殊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像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还有焦虑、抑郁、敏感、封闭等等。

从国家来说,现在资助政策体系已经有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生进行资助,当然还要进一步健全;而且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改善学生生活状况,别因经济问题让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学校呢,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也是正规教育,高技能劳动者也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增强他们自信心,自立自强,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学校还要做好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一定要坚持防、治相结合,以防为主,要早发现,早处理。

再次,德育工作要与有力管理工作相结合。管理是为了实现育人任务,虽有难度,但不抓好问题就大了。怎么管?首先得理解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说到底是准确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身上有哪些闪光点,都得清楚;爱护学生就是得宽容、善待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给他们自信,让他们有成才的欲望,自己发奋,那才行。管理好学生,要软硬两手都要抓,也就是慈严相济,重视纪律教育,给他们立规矩,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什么时候“自治”,就好了。好习惯一旦形成,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最后,德育工作要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的学习压力要小得多,他们可以自由利用的时间也多一些。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道德是个实践性问题,没有实践,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就会脱节。有了实践活动,学生就可以动手、动脑,展示才艺,这既可以锻炼他们技能,又能让他们自信,还能使他们学会协作,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可为他们由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奠定良好基础。

记: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2008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这轮课改与前几次有何不同?如何推进这轮课改呢?

刘:从课程来看,本轮课改将现行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四门必修课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与学生生活联系更密切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也有了。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重了职业生涯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另外,本轮课改将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了德育课课程体系,就是要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他们阳光起来。

从教学方式来看,本轮课改也有变化,将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仪式庆典、文化艺术等活动来展开,让学生愿意参加,这就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结合起来了,在活动中就无形中达到了德育目的。我觉得这就很好适应了中职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新课改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教师。教师培训现在正在进行,秋季开学后教师将使用新教材上课。

这轮课改为推进中职学校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契机。中职学校抓住这个契机,德育工作肯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记: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下一步除了要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还应重点做好哪些事情?

刘:我认为主要是三方面事情:

一是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一个好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当前,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还有待加强。班主任队伍要精,要选聘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需要培训,工作做好了要表彰奖励,这样教师才会以从事班主任工作为荣,工作才能有主动性、针对性。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教育力量不是直接可以触摸到的,但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培养什么样的人。一些中职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目标任务不够明确,措施也不到位,校园内体现不出职业教育氛围,如此育人,怎么能行?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体现职业学校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具体来说,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加强校园人文环境为重点,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让学生提早适应;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

三是加强共青团工作。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是有优势的,大有可为。但从当前来看,中职学校团的建设和团的工作相对薄弱,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无法适应。要转变这一点,就要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使团组织更好地发挥组织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记:您从事职教工作17年,从事职教德育工作8年,是个老职教人了。您认为当前职教工作特别是职教德育工作最需要注意什么?

第6篇: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教育与职业》:近年来,浙江省如何发挥省财政引导作用,调动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鲍学军:近年来,我们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落实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责任,建立了绩效挂钩的奖补机制。为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发挥省财政的引导作用,我省实施了省财政补助与市县职业教育发展挂钩补助办法。从2011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对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县給予奖励性补助。以市县职业教育总体发展状况、年度进步率和财政教育投入等为主要依据,从事业发展成效、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实训条件建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深化校企合作、成人继续教育、经费保障等8个方面、21个具体项目,对市县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进行绩效考核,突出发展性评价和精细化管理。同时,将全省各市县分为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两类,每类地区再设A、B、C、D四个等级分别进行考核和排序,并对排名靠前的地区給予不同金额的奖补,最高給予一个地区每年750万元的奖补资金。

《教育与职业》:在调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性上,有哪些政策举措?

鲍学军:为进一步调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我们实施了重点建设项目补助机制,加强市一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针对当前职业教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设置了具体的建设项目和补助资金。项目补助不搞平均主义,而是通过申报、评审、公示等多个环节,以竞争择优的方式确定。以落实“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七项工程”为目标,推进中职学校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职教育骨干专业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体建设、特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引导各地各校在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加强改革创新,提升内涵水平。

《教育与职业》:在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鲍学军:完善投入政策,我省制定了《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形成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指导意见》还提出“实行差异化的中职生均经费标准”,各市、县可以根据专业差异、规模差异、质量差异等制定本区域的生均经费标准。同时还要求各地逐步将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

《教育与职业》:如何确保《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指导意见》落到实处?

鲍学军:为确保《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指导意见》落到实处,我省对各地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求各地力争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12年实施。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省建立起中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长效发展机制。二是对生均经费未达标的中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可扣减该校次年的招生计划。三是积极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个人等投资职业教育,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经费多渠道投入机制。我省还严格落实关于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特别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统筹作出规定: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

《教育与职业》:民办职业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跃的省份,浙江如何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

鲍学军: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跃,民办中职教育发展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民办职业教育政策激励机制。全省现有民办中职学校109所,这些学校在促进我省中职教育发展、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向中职教育,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我省实施了民办职业教育激励引导机制:一是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对企业、个人、社会团体投资举办中职教育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民办中职教育机构进行奖励。二是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三是在学生的财政资助方面,民办职业学校学生享受与公办职业学校学生同等的待遇。

第7篇: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尹伟民: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求我们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书记、总理多次强调,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总理甚至还这样说过: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怎么描绘都不过分;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我国已经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今后我们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人才仍然大量短缺。在初中毕业以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掌握过硬的技能,服务社会,致富家庭,同样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绝不是中考失败者的无奈之举。

记者:2010年江苏将招收多少中职学生?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有哪些特点?

尹伟民:在教育的总体布局上,我们国家提出,要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根据教育部确定的计划,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将招生47万人,保持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为了做好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我省一贯坚持“三项政策”。一是加强初中毕业生生源的组织,确保毕业生全部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教育厅明确规定,全省初中毕业的学生都要参加各省辖市统一组织的毕业考试,凡不参加毕业考试或中考的均作为辍学处理,纳入当地年辍学率计算。二是充分尊重学生志愿,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接受适合的高中阶段教育。严禁限制、强迫学生填报志愿,严禁未经学生本人、家长同意擅自改动学生志愿。三是建立规范的招生市场,同一类型层次的学校招生一视同仁,招生部门和生源学校不得向未经批准的招生学校提供生源信息。同时,我省还建立了初中毕业生去向跟踪制度,促进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

记者:江苏职业学校情况如何?初中毕业生应该如何选读职业学校?

尹伟民:江苏的职业教育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我省启动了100所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当年省财政一次性投入6800万元扶持经济薄弱地区34所县级职教中心改善办学条件。2008年,我省进一步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对达不到教育部设置标准的职业学校停止学历教育招生,仅2008年全省就减少条件差的职业学校81所。同时,启动职业学校星级评估,首批评定了57所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74所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全省521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75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89所,省级以上及三星级以上重点学校吸纳了80%以上的职业学校在校生。在中考志愿填报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特长,选报合适的职业学校与专业。

记者: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都比较紧张,中职毕业生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吗?

尹伟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保持着旺盛的需求,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很好。近两年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都超过了97%,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和各地骨干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更是保持在100%。在此基础上,我省还进一步引导职业学校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不断提高学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起薪就业率和稳定就业率。

职校学生就业率高,与职业教育的教学重点、培养模式有关。我省职业学校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切实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很多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取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为了突出技能培养,从2007年开始,我省连续举办了全省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比赛规模和专业种类逐年扩大。如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四个全覆盖:覆盖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专业、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的格局基本形成,专业技能正逐步转化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择业优势。

在培养过程中,我省各地职业学校大力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模块化、“订单式”培养,在落实招生计划时就与企业签订代培协议,以就业为导向,舞活招生龙头。同时,我省全面深化创业教育。2006年我省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创业行动计划,积极鼓励、引导在校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9189名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创办了小企业1356个,一大批职业学校学生走出校门即成为“小老板”,成就着自己的大事业。

记者:读了职业学校,还有升入大学进一步深造的可能吗?

尹伟民: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为学有余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渠道不断拓宽。一方面,稳步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大专层次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规模,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考试,通过考试升入高等院校相应专业继续学习。2010年有1.4万名学生报名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安排录取计划1.1万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3000人、专科招生计划8000人左右。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入学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的制度。此外,职校学生还可以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考试,获得大学文凭。

第8篇: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摘要: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期间对杨湘宁副厅长的专题访谈录。主要阐述了江苏职业教育“坚持把发展重心转到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上来”的改革思路,明确了当前江苏职教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提升;专访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2-0003-03

采访对象:杨湘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博士生导师)

采访人:沈帜(本刊特约记者)

采访时间:2012年12月25日

记者:杨厅长,您好!从沈厅长报告中了解到,“十二五”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成绩斐然,教学质量主要统计指标逐年向好,跃居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几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都取得了出色成绩。江苏职业教育正以创新发展为主题,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个关键时期,省教育厅召开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的深意何在?

杨厅长: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江苏职业教育坚持政府主导,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改革为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自己始终有个清醒的认识,时代日新月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兄弟省市你追我赶,江苏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借鉴、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经验,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才能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才有可能保持领先地位。从全省范围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还不全面、不均衡,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高;从全国范围看,我们的经费保障水平、生师比等指标还远远落后于上海、浙江等兄弟省市,当然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水平差距更大。党的十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客观分析形势,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各地各校都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工作相对于兄弟省市、相对于国家要求、相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还有哪些差距,把问题和差距变成前进的动力。在教育“十二五”规划实施两年、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省教育厅召开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牢牢抓住质量这个核心,就是要推动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转变,把提升质量作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质量提升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点或者说与其他类型教育不同的特质是什么?

杨厅长:专业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特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是加强专业技术技能教学。目前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许多制造企业发展的难题,归根到底,职业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机制还不够健全,职业教育特色还不鲜明,不能完全体现自身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必须把教育教学的重点落实到专业技术技能教学上,切实将学历教育、文凭教育、升学教育转化为技术教育、技能教育、就业教育,辅之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三创”教育等等,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首先,加强技术技能教学,可以帮助职校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成功实现就业创业。就业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技术技能是职校生特有的能力,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素养、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实践技能水平是他们实现就业、维持就业、重新就业乃至创业都离不开的看家本领。其次,加强技术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达成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来具体体现,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实训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校企合作的推进与深化等等,所有工作目标都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工作成效也最终由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来反映。第三,加强技术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增强服务能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提出“四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和具有服务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应用、工艺创新、设备调试、产品研制等方面的中坚作用,使新技术、新装备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应用和推广,才能使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才能使国家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记者:您在会议总结时重点谈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从我国国情来说,目前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职业教育率先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否具备条件?当前江苏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又是什么?

杨厅长: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它的普遍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教育信息化是各级各类教育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其实职业教育的信息化相比普通教育等其他类型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需求更迫切,优势更明显。第一,职业教育自身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本身就是绝大多数职业未来必备的技术技能之一。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和应用的优势最容易清晰体现,例如加工、数控技术专业应用仿真软件就解决了看不到、听不见的问题;建筑专业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操作平面放大,搬到课堂上来;高仿真的虚拟软件可以解决现场操作中的一些困难和具体问题。第三,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职教师资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各个学校多少都有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教师,而且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师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学习和探索。从这些因素考虑,虽然目前一些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比不上基础教育的学校,但职业教育信息化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其需求和应用的推动作用非常大。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对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批示别强调教育信息化要做到“三个率先”: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排头兵之一的江苏职业教育,必须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有所作为,以信息化引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助推全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关键在于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全面地、深度地融合。信息化工作一定要进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校长的主流业务和全面工作,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中广泛应用,营造全面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2013年省教育厅将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三个率先”的要求,广泛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意见,制定江苏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排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在日常管理中带头应用。职业教育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一是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高水平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实现“三通”,即校校通、班班通和网络学习人人通,特别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我省今年就要开始着手的一项重点工作,省里将组织一批管理干部和校长到兄弟省市进行专题学习和调研。各地各校都要对照教育部规定的校园网建设标准,普遍提高“校校通”、“班班通”水平,加快完善基础条件,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做准备。二是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网络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快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平台。大力推进江苏职业教育政务网、资源网、科研网三网合一,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信息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和一站式信息访问模式,统筹、完善省、市、校现有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使之成为江苏职业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成为江苏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积极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统筹全省职业教育中最好的专业教师,集中各个学校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特别优势,由教育厅牵头做规划,学校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共同设计和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全省130多所省高水平示范学校特别是58所国家示范学校要率先积极探索,重点开发,共建共享一批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及专业群落网站等,并形成江苏职业教育的品牌特色。

记者:这次会上印发了《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意见》首次提出,我省要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2013年在部分省辖市及专业开展试点,2015年实现全省统一测试。请问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什么要建立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它与普通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有哪些相同或不同?

杨厅长: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是新时期江苏职业教育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建立、完善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础性工程。第一,实施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有利于引导学校的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就是要引导职业学校、广大教师把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给所有的学生提供机会。第二,实施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可以明确职校生毕业资格标准,为中高职衔接打好基础。学业水平测试就是要建立中职毕业生文化素质、专业素养、动手能力、技能水平的标准,强化职校生毕业资格认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为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选拔人才提供基础依据。第三,实施学业水平测试制度,也是为了调控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大纲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加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职学业水平测试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立足基础。主要测试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公共基础课程知识、应知的专业理论及应会的专业技能。二是面向全员。经过几年试点,学业水平测试要逐步覆盖全省所有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全体学生,有效检测各地、各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部的公平教育和校际间的公平竞争。三是突出技能。根据职业学校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要突出专业技能核心,参照劳动部门和行业等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等制定技能考核标准,促进职业学校的技术技能教学。四是规范要求。省教育厅根据中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制定统一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测试大纲。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省教育考试院依据测试大纲建立相应的题库,实行统一命题、统一测试。总之,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统一职业学校基本的学业要求,保证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实训课基本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

Enhanc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 Interview

YANG Xiang-ning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Jiangsu Education Bureau, Nanjing 210000, Jiangsu Province)

第9篇:有哪些职业学校范文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德国对职业教育还在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指出: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举世闻名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职业实践,强调学生通过典型的职业活动获得技能、经验和知识。行动导向的学习工作任务使得学习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得到提高。因此,开发学习工作任务是关键。 

行动导向的学习工作任务 

有了“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这一思想,应该支持完成同一工作任务的教师,实施与工作过程相关的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德国职教界的许多大学教授、研究人员和职业学校教师对handlung一词进行了分析。根据handlung的动词原形handeln的第一涵义“行动”来看,它表达了“做”,而且是一种“互动”地“做”。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比较研究部原负责人劳尔—恩斯特(lauer-ernst)女士提出了“行动即学习原则”(handeln als lernprinzip)。鉴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定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中外专家的诠释表明,职业教育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亦即“行动”。 行动导向的特征表明,学习者并不只是简单地处理任务,而是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就如在处理一项具体的任务需要研究、斟酌、摄取知识并具有解决问题的备用方案。 

学习工作任务现代教育观和人才观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所解决的是“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把知识的提高与能力和素质发展联系起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用职业行动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学习工作任务的特征表明,把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职业学校和企业要进行合作教育。学习工作任务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别是取决于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职业教育选择合适的工作任务,在获得高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学习者的职业发展。 

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的特征行动导向的学习工作任务的基本特征是:促进学习者解决问题及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有所创新。学习者能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协商他们的行动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习者,起到引导的作用,他们的“引导”就是对学习工作任务的描述。 

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的意义学习工作任务与企业工作过程相互联系,有助于实现行动导向职业教育的目标。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只有在具有一定意义的学习场所才能实现。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培训内容一定要彼此渗透,建立教育与工作领域之间的关系,结合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培训内容。这有助于企业创新,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开发行动导向的学习工作任务 

行动导向的学习工作任务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和学校两个学习场所之间的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开发这些任务时不能采用传统的培养计划,而是要结合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鉴定企业工作任务行动导向工作任务中提出的问题不仅是典型的,也是异常的、出乎意料的。因此,研究这些问题的出发点是要形成教学工作过程或者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可在企业培训中表示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该有所选择:我们对哪种专业工作任务感兴趣(典型的还是异常的)?我们将寻找哪种专业工作任务?这些都必须充分考虑。 

审查企业工作任务当企业工作任务已确定,那么下一个步骤就是要确定哪种任务适合进行职业教育,哪种任务能够为学习任务做准备,选择了工作任务,还要为学习者提供哪些机会,哪些培训内容会让他们满意。企业工作任务的培训资格由教师共同审查。 

选择适合职业教育的企业工作任务在职业培训中,教育和学习形式的范围包括从突出的项目式培训到一般的课程形式。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应该为提高项目式学习兴趣做贡献。选择工作任务的主要问题是:介绍学习工作任务有哪些内容,达到哪些学习目标,拥有哪些学习机会,哪种企业的工作任务要为学习工作任务做准备。 

组织学习工作任务组织这样的项目问题有很多意义,因为对一定的企业工作任务作出选择,更依赖于一个职业学校的班级。它可以由一个企业的学习者组成,也可以由多个专业的学习者组成,还可选择其他的形式。一个完整的班级对具体的学习工作任务是预先规定的,或是班中多个小组完成不同的学习工作任务。 

准备学习工作任务在选择好合适的学习工作任务之后,教师为下面的工作任务做准备。目的是提供这些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并取得他们能够处理完成的工作任务,还要处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为学习工作任务作准备时提出问题,要与适合教育的检测评论相统一。 

分析提出的问题结合准备好的工作任务来分析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行动导向的学习工作任务必须到实践中去,针对独立学习过程的更多信息,学习者可能很难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问题,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长时间处理一些具体的学习工作任务,需要有书面分析。这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处理问题的重要前提,而且也给教师带来便利。 

执行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 

开发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意味着要讨论问题、收集信息、评价并作出计划、检测工作过程,并用文献资料来证明。而执行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基本上是学习者所要做的事情。教师不是对所有工作过程都要作示范,而是起行业鉴定人、主持人和顾问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检测学习者的工作及学习过程,还要作出评价,也必须要有一些反馈。在处理工作任务时,要给学习者足够的独立行动空间,以便他们能积累一些经验。 

讨论提出的问题这种讨论是由教师团队和学习者共同执行的,有助于确定急需的能力及知识、资源和信息。在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时,要让学习者弄清,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处理一切任务,而是要对学习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并建立工作小组。重要的是,学习者要理解小组工作的意义及各自感兴趣的工作任务。不同工作小组之间实现多种解决方案,以便在评价阶段可作比较。 

确定评价标准因为要考虑学习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评价标准要分开来提供。在许多情况下要征求学习者的进一步需求。如果确定了一项任务的评价标准,那么学习者就会以这一标准为依据处理问题,制定出来的标准能在后面的学习工作任务中灵活改变。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