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第1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WebQuest;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01-02

1 前言

WebQuest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资源支持进行操作的一种新教学手段,在当前多个国家都有进行课堂实践尝试。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虽然也有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WebQuest技术,但是仍然存在设计上偏离学生思维能力的状况,从而影响了WebQuest的实际教学效果。因此,要充分熟悉WebQuest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特点,把握其核心内涵,进而将WebQuest这种技术真正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2 WebQuest技术概述

WebQuest这一种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探究性的教学。WebQuest包括的基本的教学模块有操作程序、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WebQuest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形成的网络模块化学习,会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调整,依靠互联网上资源调动,以此促进教学的实现。WebQuest不排斥非网络资源,如各种纸质读物或者实地考察等,但是其日常的教学分配方式特别是教学操作程序是以WebQuest的在线操作来实现的。因此,WebQuest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革。

WebQuest教学技术分为短期性WebQuest和长期性WebQuest两种不同的类型。WebQuest如果以短期的教学计划为基础,则一般是1~3个课时,重点是将大量的新知识信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认知这些新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而长期性的WebQuest,一般是以一周或者一个月作为教学周期,也就是当学习者已经完成一些短期学习计划之后,要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对这些知识进行转换,促进知识的巩固[1]。

3 WebQuest技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模块设计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明确的流程可以帮助WebQuest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提供给学生,学生也有一个固定的学习方案,将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进行加工和掌握。就一般而言,WebQuest技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流程模块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在WebQuest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课题与目标 在WebQuest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课题与目标,需要对课题进行选择以及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实际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虽然有课本的内容作为引导,但是仍然需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明确WebQuest的教学选题。WebQuest的选题应该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选题,而不是课本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只有鼓励学生在WebQuest技术下进行主动探究,才有教学价值。此外,教学目标也应该确立下来,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希望学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这些都是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启动WebQuest教学程序之前进行明确的内容。

WebQuest上让学生理解和分析教学任务 WebQuest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任务进行理解和分析。WebQuest是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和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学方式,教师设计的信息技术选题也必然包含了互联网的元素。因此,教师在相关问题后,学生不要急于采用电子计算机对问题进行解决,而是要充分考虑这一个选题中所包含的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于选题的理解和分析是否到位,要鼓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使用电子计算机搜索和解决问题,对于基本掌握电子计算机基础操作的学生都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一些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具备效率,而一部分学生处理问题的效率相对不理想。从WebQuest的视野上看,一部分的学生虽然已经能够用Web的资源解决问题,但是仍然没有采用更加便捷的方案解决该问题。因此,WebQuest技术的推出,正是针对学生实践性思考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所提出的课题的时候,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和理解,以此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并且纠正学生错误的解决方案[2]。

WebQuest的学生自行搜集与加工资源模块 在WebQuest技术推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源。教师对于刚刚接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可以根据选题的要求,提供一些互联网上的网址,让学生自行登入和搜索有关资源;而对于已经接受一定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训练的学生而言,可以让他们根据选题的要求,自行在网络上搜索有关的资源。对于学生而言,WebQuest既然是一种网络提问模式,就应该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学生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搜集以及加工能力正是在这个阶段进行训练的。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而言,重点是培养学生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自行搜索和加工资源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将答案交给学生,让学生重新演示答案。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可以更强,如在一些办公室软件的基本操作上,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搜索有关资源,观看网络上对于某一具体办公室软件的操作手法,自行进行上机实践。这种自行搜索和分析的方案,能够让学生记忆得更为牢固,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WebQuest中评价功能模块 在WebQuest支持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自评,或者让学生进行互评。教师最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分析这些问题客观存在的状况,以及应该如何改进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通过WebQuest进行点评,所有的学生实际上都可以看到全部学生各自完成的信息技术作品,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邻居等平台观看并且点评同学的作品。通过互相观摩学习,让优秀的学生到WebQuest的总控制平台上操作一遍,让全班学生观摩,以此学习他人的处理方式和思维方式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在评价模块尽可能引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成为整个点评阶段的主角。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而WebQuest平台能够运用自身的一对多演示平台,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现,以此激发学生努力完成优秀作品的心理,更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3]。

4 结束语

我国已经确定了通过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校教学方式发展的战略,而面对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的课程教学也应该广泛地加入信息化技术,才能够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发展。WebQuest技术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不仅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培养。初中学生的可塑性强,通过WebQuest技术可以让学生逐渐调整思维方式,以互联网的思维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通过观摩和学习,特别是依靠WebQuest进行课题资源搜集、分析以及解决,能够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从而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艳,宋书楠.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3):109-112.

第2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注意

【中D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3―0110―01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利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不仅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作图时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他们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开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此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画图,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学“图形的平移”一课,可以先选中平移对象,之后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代替教师、学生做这些工作,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能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计算、作图、数据处理的工具

在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繁琐的计算,需要作出复杂的图形或者图象,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可以完成这些基础性的数学活动,从而使得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对数学规律的探究与反思、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思维学科,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当我们在抽象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对象,而且还可以展示数学对象的构造和变化过程,反映出数学本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信息技术使得数学对象形象化,使得数学关系明显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更高层次的数学对象,开展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3.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方便的教具。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库,并选择能够揭示所需问题的数学本质的资源组织教学,形象直观地演示数学对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忽视先进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有的教师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远胜于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

2.应与传统教学方式优势互补

第3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一、提升趣味性

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偏重于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也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没有进行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他们实际的信息技术知识也比较有限,实际教学中讲解的知识都比较基础,现阶段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重要工具之一,许多学生在小学时期都已经开始接触计算机,教师的基础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因此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开小差、睡觉、做其它学科作业的现象频繁发生,课堂教学效率自然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此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部分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学校及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不重视等等使得上机教学沦为形式,很长时间才能够开展一次上机教学,上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难以监督到所有的学生,部分学生就会利用机房的计算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比如打游戏,上机教学基本达不到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应用游戏化的方法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充分利用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更加轻松,学生对于课堂的抵触心理自然有所降低。此外游戏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竞赛,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作为竞赛的主要内容,以抢答计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十分有帮助。此外,在上机课中,教师还可以让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比较稳固的学生进行演示操作,以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利。

二、提升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的学了靠家长及教师的督促,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真正的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够有效地T提高学习效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信息技术并不是中考的必考学科,这就给了学生一个错觉,让他们觉得信息技术学习并没有多么重要。加上课业紧张、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学校不重视、家长反对等等因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并不热衷,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钻研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更没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导致教学质量差。因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大多数初中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烈,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将知识内容融入到游戏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游戏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例如在学生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及操作流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将自己掌握的有关资源管理器的知识内容总结出来,然后进行面对面提问,最终选择出错误率最低、抢答用时最短的小组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竞答完成后,教师可以将每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点评,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认识资源管理器相关的知识,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这种学习方法比较活泼,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三、提升创新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工作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学习思维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一个教学形式多变,思维活跃的老师必然会带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引用游戏教学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课本,提倡创新,鼓励学生创新。如,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等等。其次,日常学习中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想法,允许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同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开展游戏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学习排版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编排电子板报,并选择出图文和谐度较高、版面分布比较合理的板报进行讲评,初中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教师及家长的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会积极的开发想象力,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十分有利,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第4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一、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只是会打游戏,却忽略了怎么制作游戏,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做适当的引导,可以进行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学会利用电脑中已有的一些工具,简单的制作一些游戏,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信息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全班同学来寻找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转变教学的思路,不要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阻止学生玩游戏,要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对游戏设计过程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5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我国正在加速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中小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的一个重要表示。在基础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中学化学是联系实际,考察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根据的要求和实际教学中的体会,我在教育改革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从开始的幻灯片的制作,到教学课件的制作,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新软件的出现,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机会。我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国实验校,在这个前提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购买大量的硬件,在整合这一新兴技术做了些尝试。下面仅将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做法提供给大家:

一、信息技术为我们创造了条件,将它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可行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重视实验是每个老师和同学的共识。目的是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有能短时高效,体现教学三高(即高质量、高效率、高密度)。因此,我根据学科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的功能制作了有关化学实验的整合课件。课件主要分为实验问题、实验仪器组装、过程、合理组装及留言簿等几部分。

实验问题部 分概念的检验多是通过客观题来考察的。根据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多个选项,学生必须掌握非常严密的知识,认真做答才能通过,在这种题的解答中使学生了解的严密性,让学生周密思考之后填上所选的选项,若正确就能得到相应的提示并给以肯定,继续下一题,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若不正确则给以鼓励,要继续努力,若是还不行,可双击相关,看有关的提示或者可以看以下合理答案,使学生达到自学目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课件考察学生严密的思维方式,使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仪器组装部分 实验事端连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佳途径。仪器组装应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在实验室中操作,作为一个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在组装中可能将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若是想要同学们看下一他的组装是否正确,有时其他同学无法看清,无法为其找出错误,而且在实验室中仪器易碎,这也是一个浪费,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任意组装,若不正确可随时重装,其他同学还可以为其找出错误的原因,与其进行交流、讨论。若是自学还可以看到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结实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6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展现了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使教学过程变得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活跃思维,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起到传统化学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给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素质化奠定了基础。

1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优越性

1.1信息技术促进了化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化学是二十一世纪的核心科学,它是医药、材料、能源、环保等学科研究的基础,并越来越多地与人类的社会活动相联系。传统的化学课程资源是相对封闭、陈旧的, 缺少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联系,缺少与化学发展史和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联系,这与课程呈现方式的手段有密切关系。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等,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开放性的课程建设理念对化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超文本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化学学科逻辑结构;⑵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化学教学信息资源;⑶多媒体技术优化了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信息资源提供”和“情境创设”正是需要这种开放的课程资源来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2信息技术促进了化学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

信息技术全面引入化学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将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催化剂”。⑴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变为探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可通过上网查询、模拟实验、交流研讨等手段解决某些化学问题。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⑵教师教学方式由讲授变为辅助,变成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协助者。⑶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和个别化。信息技术使建构主义理想中的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成为现实,使每个师生都能平等交流、和谐共处。

2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化学现象的显示效果

化学实验一般都是试管实验,尤其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可见度很小,很难使每位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而且有些实验速度太快,学生远距离无法看清,利用信息技术能将实验的过程放大、重现、减慢实验的速度,让学生能观察清楚,有些耗时长、成功率低、污染严重,对师生健康产生危害的演示实验也能用多媒体来演示,如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过程很容易造成空气的污染,甚至伤害学生的健康;还有些错误的实验操作,如点燃不纯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爆炸,加热装有液体的体积大于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试管,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到浓硫酸稀释时,液滴飞溅等等,这些实验不可能在课堂演示,只能用多媒体演示,还有些工业化的生产过程、 溶洞的形成等学生不可能一一去亲自参观,这些我们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例如在讲了铁的冶炼的实验原理后,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参观宝山钢铁厂,把炼铁炼钢的生产过程以录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把课本的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3设计和使用课件,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刚开始制作课件时,老师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制作了精美背景的幻灯片、下载了动画模拟、配上悦耳的音乐、连解析过程都详细打上去了,整堂课“一鼠走天下”,不再用粉笔和黑板,自我感觉良好,课堂容量很大。课后的教学反馈,学生说看不清记不住,学得头昏脑胀,知识掌握得不牢。教后反思,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功能的展示,没有注意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如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互相干扰的规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动画模拟和花俏的画面音乐上,而应掌握的知识、方法、能力倒被忽视了。一张张的片子放过来,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有时看都没有看清就放过去了,由于前后干扰,结果整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学生一片茫然。在我听过的其他教师的一些化学课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问题,其实质就是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没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设计和使用课件时,我们主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如分析、推理过程、演算过程、方程式的配平,在黑板上板书比用多媒体演示效果好。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主干知识也要提纲式地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对整堂课的脉胳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还应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变化,用口头提示,鼓励的眼神,体态语言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如当学生答错时,屏幕上出现的是满含期待的“请你再试一试”,充满人性化的设计。感情的交流也能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总之,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整合,应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富含教师人格魅力,教学风格的教学经验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无缝结合,适合教学实际的产物。

4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空气污染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空气污染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 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 邮箱、班级校友录论坛等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

5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几种模式

5.1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CAI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如原子核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溶解和结晶、原电池、电解池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

5.2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 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5.3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6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误区

6.1模拟实验来替代化学实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危险的化学 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了许多烦琐的讲解过程。然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都无法取代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6.2用屏幕来替代传统板书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把各种媒体信息加以整合,展现给学生形象、富于启发、促进思维的画面。但这决不意味着传统板书被淘汰的时代的到来,相反,传统板书的某些作用是屏幕无法替代的。

6.3用人机对话替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随着教学手段的网络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交互型的网络教学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机会。然而,人机交流仍然无法完成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能力的发展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合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为提高我们的化学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2003.6

[2]齐群《浅谈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化学教学》2003.6

[3]李美强《用信息技术打造学生主体性课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3

第7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一、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㈠、使用电教媒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在化学课堂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其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比如,在讲“煅烧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的缩影作用,把开发、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谦的名诗《石灰吟》,用图像、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讲“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将课本中古画放大复印,上课时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模型的展示、挂图及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些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媒体。

但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无需都被电脑取代。如讲“煅烧石灰石”和“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只把煅烧石灰石的过程和古画作为教学情境在教学前引入,达到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中去就可以了。

㈡、使用电教设备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投影是在投影仪上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经过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实的实验现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演示的实验效果。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师中远离展示台的同学也能清楚的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不太明显,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楚的展示在屏幕上。一般我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都是从侧面观察实验现象,而有些实验则需要俯视仪器内部才能较全面的观察到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使用投影仪竖直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侧视观察到的现象,投影仪水平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俯视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不同的角度观察,方便快捷。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一般是在烧杯中进行,水面与学生的视线持平,学生从侧面很难观察到完整的实验现象,我采用投影仪水平投影,学生可俯视水面,能很好的观察实验现象。计算机可以对有毒害物质出现的实验或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模拟,可以避免毒害物质对师生身体的损害,减少实验消耗: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创设教学情景, 可以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 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动画来模拟: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发生装置的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水倒吸试管炸裂; 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 的试管时, 液体冲出管外等。学生看了错误操作的动画演示, 对错误操作的原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这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

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但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

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

㈢、电教设备辅助学结

在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 ,九年级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㈣、利用电教设备可以深化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把试题审核一下,试题不仅要包括化学课程标准的全部知识点,而且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帮助,这样,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可是,现在许多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在使用计算机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如问学生期望的问题,用赞美的信息肯定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容易接受。

二、使用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九年级化学教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九年级化学教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利用电教媒体自身优势,把电、光、声、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质之间进行转化,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第二章《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我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通过投影解题,学生饶有兴趣,急于学到新知识。如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

但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既要注意画面的设计,不追求过分刺激而忽视教学效果;同时又要注意,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片面追求化难为易,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敏捷和深刻性的培养,应在丰富的计算机表象基础上,给学生思维设置一些坡度,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如讲授《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和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我先让学生想象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和“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等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以后,再出示投影和电脑动画。

总之,我只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化学教学和教学难点突破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向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不论是中小学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相关配套的软件资源,都相对不足,因而不能很完善地为实验课程改革服务。因此,要实现在多媒体环境下对化学教学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并真诚地献身于这场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52-1

一、课前准备,重视差异,尊重个性

个性化教学要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如:学力、学生的兴趣差异、学习风格、学生生活经验以及原有信息技术水平等的差异。尤其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相差较大。有的学生熟练掌握课内外的各种软件,建立自己的网站;有的学生在信息学竞赛或其他电脑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很少有机会接触电脑,甚至是没用过电脑。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

教学中应将学生差异看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只有当这种差异性被考虑时,教学才是有效的。因此课前应将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信息技术原有水平分为A、B、C三个层次,为分层分组协作学习做准备,也可以按学习风格等分类。但这些分类应是动态的,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学章节进行调整。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个性

1.任务驱动。兴趣是学习的良好开端和无穷动力,而任务驱动法正是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任务设计中应注意:(1)任务不必一定是教材上的,而应是学生感兴趣的,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2)任务设置不能过大过难,容易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失去信心,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3)能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并且小任务之间应环环紧扣,学生在探索中层层突破,激发维持学习兴趣和动力。(4)任务驱动不能完全代替教师讲解,可以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穿插在各个小任务中。但每个任务不能超过两个重难点。

2.分层教学,分组协作。分层教学是重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较好的教学方法,而信息技术课程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在分层的基础上分组协作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很多任务需要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协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种分层教学、分组协作既有组内合作又有组间竞争,充分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是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1)课前准备阶段,按学生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给学生分层分组。(2)教学目标分层。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达到不同的目标。(3)教学评价分层。要看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及时肯定鼓励。

3.自主探究。当前社会信息瞬息万变,信息技术课不能只教会学生使用几个软件,而应教会学习软件的方法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要变教师主体为主导,将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资源,让其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个性飞扬在信息技术的课堂。自主探究时应注意的问题:(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保证自主探究需要的资源和时间。准备好这节课所需要的素材和相关教学资源网站,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和教学演示录像供他们温故,也可以是教师单独辅导或小组内同学互助。时间上既要保证拔尖生的自主探究个性创作,又要保证薄弱生能跟上节奏完成任务。(2)自主探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在教师引导和任务的驱动下,由易入难、由简入繁的自主探究。(3)探究要和任务结合好,任务不能太大太难,使学生失去信心;也不能太简单,使学生体验不了成功的喜悦。(4)探究要和分层分组结合好,要学会互相学习,合作双赢,避免单打独斗,处处碰壁。

三、综合评价,激励学生,张扬个性

个性化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应是个性化的综合评价,不能只进行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价,还要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时应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长处,得到成功的体验。在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课堂中的师生评价,作品显得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学生在作品评价中得到了交流和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

第9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政治 多媒体信息 利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77

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教育技g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思品课上始终演泽着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

1.化虚为实。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教师只作单纯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道德观点,很难激发起道德情感。教师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情境,化虚为实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使教学达到情理交融的目的。

2.化静为动。思品教材中有很多插图,但它的画面是静止的。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就能起到刺激感官、形象逼真、激趣的作用。

3.变抽象为具体。思品课中的道理或观点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条文,有些道德观点甚至表现得空洞、干巴。若通过信息技术,把空洞、抽象的条文化为具体、生动的事例,就会激发学生的欲望,便于学生理解和尊重。

二、具体应用

(一)信息化扩展学生视野

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自然相关的内容时,学生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内容,直观了解相关内容,直面现实。然后教师再通过网络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走到学生中间,参与组内学生互动,用这种方式进行知识探究,做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在讲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我播放了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破坏的短片,学生很是震惊,尤其是看见雪白的海鸥变成乌黑的样子翅膀被乌黑的石油坠的无法飞翔,最后痛苦死去的情景,学生们都激动地站了起来。当看到由于石油污染导致海洋鱼类缺氧而大面积死亡的画面时,他们张大着嘴,都不知如何是好了。再没有这样的直观的画面更让他们感觉到人类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了。我继续引导学生对环境保护自己应该怎样做。他们纷纷各抒己见,切实从个人从个人生活出发,甚至有的学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举止。比如有的同学说以后不再用塑料袋了,不嚼口香糖并乱吐了,不乱扔垃圾了等等。整个一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愉悦情境之中,上课情绪积极而高效,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远远不能实现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教学的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片的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人在活动,是师生双边的交互活动,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个中介作用。要避免让信息技术牵制教师的教学进程,避免信息技术引领教师的思路,牢牢控制着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在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努力创设情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或相互讨论,或网上查询资料,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让投影屏幕、网页等信息技术完全替代教师板书。

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黑板教学媒体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有即时展现力强、现场表达及时、语言文字符号意义强化的特点,科学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对学生思维具有“纲要信号”的功能。运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板书取长补短,是传统课堂教学工具的延伸,二者不可偏废,要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与传统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设立师生交流平台,增强师生情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