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南方某市一东一西两个高级住宅区――凤凰花园和凤鸣山庄同时竣工,并对外售楼。凤凰花园拿出100万元投付广告,而凤鸣山庄则将100万元资助公交事业,西线公交车由2条线路增加到8条线路。乘客们发现除车身上喷了凤鸣山庄画面外,公交车上还出现了以凤鸣山庄为背景的彩色车票,车票的背面还印有唐诗,而且是每周一换。一年以后,凤山庄楼盘销售一空。而凤凰花园却迟迟卖不出去,最终被凤鸣山庄收购。接着东向的公交线路多了,彩色车票的背面印的是宋词,凤凰花园开始抢手了。
上述案例中的营销模式称为文化营销,不难看出,这是一种通过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来提升楼盘价值的新特创意销售,通过唐诗宋词影响目标客户群,通过孩子背古诗词启动千百个家庭的购买欲望。这种以文化为楔子媒介的迂回营销,目的是借助文化渗透力传送目标信息,获取客户认知,进而达到旺销楼盘的初衷。
营销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一般的营销往往是直抒胸臆,而忽略了哄云托月的牵引作用,忽视了客户从认知到接受过程的兴趣培育,这种兴趣培育很多时候需要借助特定的文化渲染和导入。一般来说,潜在客户往往都排斥为卖而卖,没有任何文化或感彩的直觉推销,即算是有现实需要的客户,也是身不由已地被动购买,有时还免不了上当受骗之嫌,更不会为卖方、为产品叫好。所以说,没有掺杂文化内涵的营销是一种血肉分开的营销,不可能培育、启动潜在目标客户市场,不可能掘进深度销售领域。
关键词渠道渠道冲突文化环境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营销渠道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越来越被看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要素。于是,有了“渠道为王”、“得渠道者得天下”的说法。
西方学者对营销渠道的理论研究较早,主要集中在渠道结构和渠道行为两个领域,而渠道冲突是行为领域的一重要研究对象,因为任何渠道有合作也有冲突。透过国外渠道冲突及其管理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界定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体系内,或者植根于超级组织体内部来进行(Michman和Sibley,1980)。即意味着对渠道系统进行研究时,只重点研究组织和成员自身的行为,包括竞争、冲突、合作以及关系等,而忽视了宏观环境(如经济、文件、政治、法律、社会价值观等)。有的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更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以典型西方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的营销渠道理论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局限性。事实上,营销渠道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它们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运作,而这些外部环境又时时影响着营销渠道管理。这些环境因素很多,其中一重要因素就是社会文化环境。西方学者对于我国市场的具体环境研究不多,这需要我国的研究人员自己来认真研究各环境因素。
1渠道冲突的内部因素研究
渠道成员之间要进行合作,矛盾或冲突就难以避免,SternL.W.和EL-AnsaryA.就说过渠道合作与渠道冲突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企业要做好自己的渠道就必须认真研究渠道冲突。国外对渠道冲突的定义有很多,比较权威的是LouisW.Stern和AdelI.EI-Ansary(1996)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渠道冲突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某个渠道成员发现其它某个或某些渠道成员正在阻止或妨碍自己完成目标。
导致渠道冲突的原因有很多,如传播误解,渠道成员不同的目标和有分歧的专门化功能,以及联合决策过程的失误;不同的经济目标,渠道成员不同的意识形态;不恰当的渠道结构;不同的感知、领导风格、销售付款条件和目标等。许伟波总结了企业渠道冲突的根源主要来自于客观成因、直接成因、环境成因和现实成因4个方面(见表1)。新晨
2渠道冲突的环境因素研究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
最早提出文化旅游这一专用概念的,是1977年由美国出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书中用文化旅游作为一章的标题,并指出“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1]
在《浅析体验经济背景下文化旅游的内涵》中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经营者为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借助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各种能体现其文化内涵的特色个性吸引物,通过观光、学习、参与等行为媒介使旅游者体验和感悟旅游目的地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内涵,,寻求高层次精神文化享受和生活理想实现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与文化旅游相对应的是旅游文化,这是一个需要区分的概念。徐菊凤(2005)认为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对概念,文化旅游侧重点在旅游,旅游文化侧重点在文化;文化旅游研究重心是旅游活动的对象物,旅游文化研究重点是旅游活动的基础理论;文化旅游属于应用学科,旅游文化属于基础学科[2]。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通常以游客数量和收入为标准考核的社会市场背景下,旅游景区和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部分旅游景点开始注重提供景区旅游的文化层次面的水平,以求摆脱恶性的低水平的竞争。而其中,文化作为一个软实力,被称为旅游的灵魂,对这个需求而出现的旅游景点中的文化,笔者不知是否该归为文化旅游一类。
二、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而细分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娱乐休闲和吸收文化营养充实提高自己的旅游形态,某一程度上代表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文化旅游的发展十分迅速,已然具有规模产业之势。徐群(199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主要指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宗教民俗设施以及有关的风土民情、民俗?Y仪[3]。龚绍方(2007)认为文化旅游产业系统应包括三个层次:核心层是文化旅游景区企业,中间层是产业相关要素供应商,最外围是产业相关管理机构和服务企业,外层是为内层服务的。李云涛(200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指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李庚香(200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来指导产业发展。
从研究现状来看,对文化旅游产业概念界定含糊,尚无统一定论。
文化旅游业在实践中也有重大发展。Richards的研究表明, 在1970年和1991年之间, 游览欧洲遗产的游客上升了100% ,在英国上升了200%, 在法国上升了130%[4]。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留下了大批以绍兴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学、宗教等文化圣地,未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将成为重中之重。绍兴文化旅游名城,河南黄帝故里公祭,襄樊三国文化,山东水浒文化,儒家文化,少林武术文化等等。文化旅游从量到质都处跃之势。
三、文化旅游的营销推广
在文化旅游营销中,除了文化层次的软实力以外,本身的硬件条件也需要很出色。比如解说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作为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5]。成功的旅游解说系统是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旅游服务体验,对旅游区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6]。
文化旅游是旅游中一种,营销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收入。顾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对顾客的忠诚度以及口碑营销意义重大。符全胜提出保护地游客满意的定义有3层含义,即:1.游客满意是游客和管理人员都期望的一种心理状态;2.管理者可以调控这种状态;3.这种满意状态必须是以不破坏自然和文化环境为前提的,而且满意的状态可以反过来促进对资源的保护[7]。
旅游商品的开发对文化旅游营销也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商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记录、储存、认知、助识、传播、交流等功能,因此在旅游商品的营销中要突出文化性[8]。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在北京等五地针对旅游市场旅游商品需求的专项问卷调查表明:77%的人表示在旅游时肯定会购买商品,14%的人表示偶尔会买,只有9% 的人表示不买。如何推出既有创造性又能承载浓厚文化价值的商品也是文化旅游营销的一个重要思考。
四、总结
关键词:文化;文化营销;黄河实业
1文化营销浅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精神创造。文化营销,顾名思义,就是对某种文化的营销,是对某种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以达到满足消费者对特定文化需求的目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的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越来越希望精神文化产品来“填埋”内心的精神文化相对匮乏之“坑儿”。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借助特定的文化来销售自己的产品,通过弘扬特定的文化让消费者产生消费。在文化营销的过程中,产品是特定文化的载体,文化才是消费者最最看重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点忽视,但是随着近年各种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大力弘扬,我们逐渐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发心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尝试开展传统文化营销活动。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有限公司在推出九品莲纯花生油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并给文化营销的实施带来一些启示。
2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该公司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在经营的过程中,以“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为企业的经意宗旨,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重孝道讲仁爱为企业的道德核心,塑造员工“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在经营中不断践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着力做一家造福人类奉献社会的和谐企业。在2014年,面对当前消费者在油品消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黄河实业推出了九品莲纯花生油,并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营销推广,实施文化营销策略。
3广东黄河实业的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3.1从营销理念的角度来看
营销理念是市场营销的指导观念。营销是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也是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获利的过程。文化营销的理念就是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通过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黄河实业在推广九品莲纯花生油的过程中,不断弘扬“仁爱”的理念,弘扬“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油”的宗旨,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圣贤教诲和“做油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信条,等等,这一切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指导着黄河实业的整个营销活动。
3.2从目标市场选择的角度来看
营销需要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获利,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在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出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使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黄河实业在推出九品莲纯花生油的过程中,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生产出来的高质量的花生油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3.3从营销策略的角度来看
3.3.1产品策略
“花生好,油才好”,在原材料挑选环节,九品莲纯花生油,在生产的过程中,严格挑选原材料,从江西、河南、山东和辽宁等花生优质产区采购花生,然后精挑细选,剔除一些霉变的、未成熟的和破损的花生,绝不弄虚作假;在生产过程中,依靠物理压榨,绝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讲诚信”“凭良心做事”的文化精神;在品牌方面,“九品莲”是“九品莲花”的简称,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另外,莲花也会让人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牌联想;在包装方面,除了有“般若装”、“精进装”和“禅定装”等以传统文化专有名词命名的包装,同时在花生油油瓶瓶体上挂有“爱”字标签,体现对仁爱之心的弘扬,还有“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油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等传统文化精神相关的宣传口号,无不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3.3.2价格策略
在价格上看,黄河实业着重考虑成本。黄河实业推出的九品莲纯花生油比一般的花生油要贵一些,这首先是因为原材料是货真价实的,高质量的原材料需要有较高的成本,所以综合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和税收等成本费用,需要制定较高的价格,另外,较高的定价也进一步证明了产品的高质量性。在价格策略方面黄河实业着重考虑成本,力求货真价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求真务实”的精神。
3.3.3分销策略
在分销方面,九品莲纯花生油的销售主要是通过淘宝和微信等网络渠道来销售产品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降低产品的销售成本。目前,黄河实业还采用与消费者共享“感恩金”的直销模式来促进产品的销售。在分销方面,黄河实业的做法,一方面,想消费者所想,为消费者节约成本,体现了传统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准则;另外,与消费者分享“感恩金”的分销模式也体现了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感恩”的精神。
3.3.4促销策略
在促销方面,黄河实业没有对九品莲花生油进行广告促销,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节约营销宣传成本,尽可能地减少消费者的额外付出。黄河实业主要通过口碑营销的形式来达到促销的效果:有过消费经历的消费者会义务地做宣传,同时关心黄河实业发展的一些人士通过博客、论坛等网络途径义务地宣传九品莲纯花生油。在促销策略方面,为消费者节约成本体现了对消费者的“仁爱”,而消费者义务地为九品莲纯花生油做宣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文化信念。
4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文化营销的启示
4.1牢牢把握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文化需要是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消费者对文化的精神的需求日益凸显。文化营销就是基于消费者对文化的渴望,通过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来达到营销目标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人内心存在的一种匮乏感,是消费者内心存在的一个“坑儿”,这个“坑儿”需要产品这个“填埋物”进行“填埋”,这样才能够实现消费者的身心平衡,让消费者感受到快乐。但是需求有物质的需求和文化精神的需求之分,当人们存在文化精神的需求时,必须通过文化产品来“填埋”消费者内心的“坑儿”。文化营销的开展必须牢牢把握消费者对文化精神产品的需求,并用文化精神产品来满足这种需求。
4.2找准目标市场
市场营销是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获利的过程,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有差别的,我们必须将消费者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挑选适合自身现实特点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我们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这样也更能够使独特的产品被独特的消费者所关注,并激发消费者去填埋内心存在的“坑儿”。文化需求是每位消费者都存在的,但是不同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消费内心存在的“坑儿”是有差异的,我们在实施文化营销的过程中,必须挑选对特定文化感兴趣的细分市场当作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样才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提高营销成功的可能性。
4.3采用文化导向的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的实施需要打组合拳,需要整合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不同方面的力量。在文化营销过程中,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并不仅仅是文化精神产品,而是在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等营销组合策略实施的过程中都以文化为导向,实施文化导向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在实施文化营销过程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的采用都要体现对特定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5结论
文化是最有个性最富有特色的,文化也是充实人们精神信仰的需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消费者越发需要人性化的东西。文化营销就是对文化的弘扬,通过弘扬特定的文化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而产品的销售也带动文化的弘扬。正如,广东潮州黄河实业对九品莲纯花生油在营销的过程中,不管是在营销理念、目标市场选择,还是在营销策略的角度来看,都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来销售九品莲纯花生油,通过销售九品莲纯花生油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一而二,二而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文化营销实施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消费者内心存在的文化精神需求,挑选合适的目标市场,通过文化导向的营销策略来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
作者:纪峰 单位:宿迁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文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一般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实际征服自然的物质生产能力;精神文化是指人们的知识水平、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容。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包括消费行为)最核心的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消费者的需求有很大差异,企业必须重视这些差异,实行差异化营销。同时,企业也应考虑到文化的动态性和发展性,特别是当今的世界已成为一个开放性系统,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由此造成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许多产品的需求差异正在缩小,甚至变得相同或相似。因此,企业也应考虑采取适当的无差异营销,实行标准化生产。总之,在跨文化营销中,企业既要“存异”,也应“求同”。
二、“存异”———适应性策略
文化适应是指企业的决策要适应社会文化的特点。文化适应的基本前提是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并主动适应这种差异。为此,企业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知识,即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具体知识是指某种文化存在的一些显而易见的特点,如一个国家的人们信仰什么宗教,有什么清规戒律,有哪些禁忌,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这类知识是容易学习和预料的。抽象知识则是一种充分理解和体会不同文化之间微妙差别的能力,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这些在不同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如果企业确认自己的产品面对的消费者的文化与本土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而又无法改变时,就应采取文化适应性策略。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文化因素是很多的,这里主要就产品的特点、语言文字、审美观、技术标准、包装和标签等问题进行分析。
(一)产品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可能存在不同的需求特点,这是由于地理、经济、生活方式、等差异造成的。如日本人住宅狭小,欧美人的住宅宽敞,销往日本和欧美的地毯规格就应有所不同。就摩托车来说,亚洲人主要用做交通工具,美国人用于赛车或玩乐,加拿大人用于放牧。用途不同,上述不同消费者对摩托车的性能、结构等需求就不一样。日本的本田摩托很好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世界各地的销路都很好。再如,中东地区气候干燥,容易出汗,那里的消费者喜欢气味浓烈、易挥发的香水,含油脂多的化妆品无人问津。我国出口到热带国家的农机具,由于气候炎热潮湿,往往脱漆,影响了产品的声誉。这就要求企业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能力、产品用途和产品的使用环境等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以便准确地确定产品的质量、结构、功能和特点,从而非常深入地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二)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要素之一。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国际市场上语言文字的种类、使用范围、使用习惯、语言歧义、语言禁忌和语言敌视很容易使买卖双方产生沟通障碍。即使同一种语言文字也可能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涵义,如西班牙使用的西班牙文和南美各国使用的西班牙文,就有很大差异。产品外销时,一定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准确性。这方面最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错误。一是忽略一词多义。有时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文字中意思可能相差甚远,使用不当,就会闹出笑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推出“NOVA”型雪佛兰轿车。“NOVA”的英语意思是“神”,而西班牙语的意思是“跑不动”,结果该型车在南美西班牙语地区根本销售不出去。二是直译不当。我国某企业出口的“芳芳”牌牙膏,被翻译成英文“FangFang”,该词在英文中有“毒牙”之意。试想,谁愿使用“毒牙”牌牙膏!三是习惯用语考虑不周。有时,同一个字、词除了其本身的含义外,还有一些习惯性所指。如我国有些产品使用“金鸡”牌,出口时译成英文“GoldCook”,而“Cook”在英语俚语中是“色鬼”、“不正经的男子”之意。对语言文字的选择和利用,是市场营销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首先了解目标市场的语言文字状况,选择消费者容易并乐于接受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使用不当,会阻碍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和认识。如果存在语言敌视和语言禁忌,更要慎重对待,以免触犯消费者。
(三)审美观
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阶层的人们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审美意识、审美方法和审美习惯。企业不注重审美观的差异,就难以设计出适合不同国家、不同习俗的产品,也难以使广告和包装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活动既要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审美观,又要按消费者的审美需要开展营销活动。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色彩的喜好和禁忌不同。欧美人以白色象征纯洁,中国人以红色象征喜庆,东南亚人普遍厌恶绿色,因为它是疾病的象征。美国是化妆品生产大国,但其化妆品在日本的销路却较差。究其原因,是美国化妆品的色彩不符合日本人的审美需求。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皮肤略为深色或稍黑是富裕阶层的象征,因为只有富裕者才有较多时间和金钱享受日光浴,皮肤才较黑。因此美国人崇尚深色化妆品。日本人属东方皮肤类型,审美中以肤色白为美,因此也就不乐意使用美国的深色化妆品了。同样,对同一种图案、标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也不一样。我国的一些产品喜用动物或花卉等作为标识,出口时受阻,就是这个原因。大象深受印度、东南亚人喜爱,法国人则认为大象懒惰。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但在穆斯林地区不受欢迎。日本人厌恶荷花,意大利人、美国人不喜欢。企业的营销人员必须熟悉并重视这些差异。做到有的放矢,使自己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特别是在许多国家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消费动机中求美动机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况下,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四)技术标准、包装和标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不同,产品政策不一样,对产品的材料构成和技术标准等要求也不一样。如美国政府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食品所含色素、清洁剂中磷酸盐的含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尤其是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多年来是公认的上乘佳品,但近年来对日本的出口却越来越困难,原因就是因为该产品中含铅量太高,不符合日本食品卫生法安全标准。因安全和其它原因,许多国家对产品的包装和标签也有严格要求。英国排斥法国牛奶,因法国是按品脱而不是按公斤制进行包装。加拿大政府规定进口产品的标签、说明书要同时使用英法两种文字。各国对产品的材料构成、包装和标签的总的要求是安全、精确、可信,不能产生诱导现象。经济越是发展,企业越是要重视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使自己的产品既符合各国政府的规定,满足全社会的利益,又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这样才能为自己营建一个和谐的营销环境。
三、“求同”———标准化策略
适应性策略实际上是差异化营销策略。此策略虽然适应面广,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实施的难度较大,而且会增加企业的产品开发改进成本、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向消费者索要高价。企业实行标准化策略,向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提供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容易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和价格,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增强企业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实行标准化策略还可能基于以下原因:
(一)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文化具有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的民主化、自由化,文化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世界的日益开放,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借鉴。所有这些都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求变得相同或相似。典型的例子如可口可乐、牛仔裤在全球的流行,麦当劳快餐店在中国落户等。再有,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消费者总体生活水平的差距。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影响较大,导致后者对前者消费模式的仿效。美国哈佛大学的西奥多•李维特就曾指出:“世界正成为一个共同市场,不管人们居住在何方,他们都要在这里寻求相同的产品和生活方式。环球公司必须忘记国家和文化间的特殊差异,而集中精力满足世界性的需求趋势”。
(二)改变文化,创造需求
现代营销观念是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在该观念指导下,企业应适应,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面对市场,企业并非只能完全被动地去适应它,也可以主动地去改变它。事实上,企业对因文化因素造成的营销障碍并非完全无能为力。企业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促成文化的变化,主动介绍和提倡新产品、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方式和标准,促使其它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从而接受相应的产品。日本人原没有吃面食的习惯。从五十年代开始,美国企业在日本大力宣传推广面食,并最终让日本人接受了面食制品。这是改变文化创造新需求的典型例子。
第一个利用网络视频做营销的案例似乎已经不可考,但百度的“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视频宣传片,则应该属于早期非常有名的视频营销案之一。
这个视频的完成和开始传播的时间大致是在2005年的第三季度,在那个时间点,即使是Youtube也是刚刚成立一年不到(这家网站成立于2005年的2月,并在之后的一年多后,才声名鹊起),更遑论中文的视频网站。但这段视频流传得很广,当时主要的传播渠道是通过BBS。
这是一段非常草根的视频短片,主角是一个模仿周星驰路数的人,并且同样以唐伯虎作为装扮,笑声也极尽模仿星爷的那个招牌笑声。这位在视频中有点模糊不清(早期网络视频的显示通常都很模糊)而看上去甚像星爷版的唐伯虎,利用中国经典断句难题“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狠狠地嘲弄了那个只晓得“我知道”的老外,最后把老外的女朋友都勾到了手边,尼姑也动了凡心,老外当然就如同星爷版的《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对子王那样吐血倒地,从而引发出关键命题:百度,更懂中文。
这段视频,稍微接触过两大搜索引擎的人都可以看出对google的嘲弄。
百度从来没有在正式的传播渠道(比如电视)中推广过这部广告片,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广告所宣称的“百度更懂中文”有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的嫌疑,这在中国的广告法中是不允许的。更何况,百度也很难拿出简明但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事实上,百度当时的宣传片并不只有这个,还有一部“百度流量最大”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广告片,但它的传播范围,远远比不上先前提到的那一部。
既然百度自身没有发力去推广这部视频,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百度的这部仿星爷作品会有这样大的传播量,而它的另外一部,却显得相对弱小,更进一步,一年后,雅虎中国连做三部网络视频宣传片都无法企及这样的传播高度呢?
这和中国的网络UGC文化非常有关联。
两种“冲突”的文化
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大致可以看成是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一个部分不妨称为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的锻造是由各种背后有组织的水平或垂直类网站缔造的,这里最大的主力军是门户网站和垂直类网站中的排头兵。另外一个部分不妨称为亚文化,则是由上亿网民自己打造的。在web2.0概念出现之后,这个部分被称为UGC(users generatecontent用户产生内容)。而在web2.0概念出现之前,这个亚文化则弥漫于各种类型的BBS之中。
这两种文化,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冲突之中的。主流文化不断“结构”着网络世界,有意无意地去制定网络秩序或规范或标准,但亚文化则在不断“解构”着网络世界,不自觉地在试图冲破前者努力打造的秩序、规范或标准。这种解构的动作,某种具象表现形式就是:恶搞。
这也正是恶搞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特别是在那个亚文化盛行的互联网上极其容易传播的原因。比如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那可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恶搞型视频中的巅峰之作。
虽然恶搞是一种所谓“用滑稽、搞笑整蛊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心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的手法,但恶搞作品能否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恶搞对象本身的名气很有些关联。《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恶搞对象是大片《无极》,后者本来就是重金推广的电影,因此这部恶搞作品的影响范围如此广袤并不奇怪。但同样也是胡戈出品,同样是恶搞作品,《乌龙山剿匪记》便反响平平,甚至有人认为胡氏已江郎才尽。但归根到底,《乌龙山剿匪记》并没有什么太实在的有名的恶搞对象。
所以,中国互联网的解构式亚文化有着和国外非常不同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它依托于那个已经被结构了的主流文化。结构得越强,解构后的传播力度就越大。凭空制造一个恶搞作品,在中国的UGC江湖里,是传播不了多远的。
比如说雅虎中国的推广片。雅虎找来了中国的顶尖导演陈凯歌、冯小刚以及张纪中,拍摄了三段广告片,陈凯歌的《阿虎》走的是找一条忠诚的狗的动情路线,张纪中的《前生今世》则用一种奇幻加武侠的手法来表达雅虎的“找到就是快乐”,只有冯小刚的《跪族》使用了“恶搞”的手法,在讽刺暴发户的同时,也试图表达雅虎搜索的强大。在百度的视频搜索中,可以发现这样的结果冯小刚的《跪族》视频不仅排在前列,而且搜索结果也更多(可见网民们是多么喜欢去传恶搞的视频)。但比起2005年的百度广告片,它的传播效果就等而次之了。
百度的这个宣传片,同时也捧红了一个人:陈格雷,这个今天发明了“张小盒”这一卡通形象的营销人士。陈氏后来透露说,雅虎的三大广告片的投入是3000万(请动这样的大牌导演以及范冰冰范伟这样的名角,这个数字并不夸张),而百度的唐伯虎和孟姜女加在一起不过数十万,考虑到后者并没有什么大牌演员和导演,这个数字也是可信的。从市场推广的ROI角度来讲,百度的确技高一筹。
这吊诡的恶搞
我不知道陈格雷和百度是不是吃准了中国互联网盛行一种恶搞文化而去操刀唐伯虎式的宣传片,但显然这个视频是暗合中国BBS文化特征的,也正因为如此,成千上万的网民自发地去贴这个视频为百度无偿打工。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百度并没有吃准这种恶搞文化的背后还是对主流文化的模仿这一特征,不然它就不会去推出孟姜女篇。虽然孟姜女本身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但她的故事并非是BBS人群中喜欢关注的主角,孟姜女本身也从来没有成为互联网主流文化的关注点。
以Flash技术为核心的视频网站的盛行,将“视频”这个其实蛮古老的网络产物变成了UGC江湖中的一个:视频网站。也正是因为进入了亚文化之中,主流文化中的视频制作手法,是不能起到在主流文化中的作用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能在电视里播放的广告,投放到视频中,效果会很不尽如人意。不过,也许是成本的因素,也许是理念的问题,今天,在视频网站中出现的视频广告,大多都是TVC的文件形式转化而已:无非就是把电视里播放的广告,格式改一下,投放到互联网中。这种做法,失败是常态,成功了才是变态。
随着UGC的不断深入,web2.0开始风起云涌。除了早期的BBS这一UGC阵地外,又出现了Blog这样的UGC产物。不过,利用Blog进行视频宣传片的推广,和利用BBS的,还不太一样。
相对于Blog,BBS的草根性更重,也更喜欢玩“无厘头”风格。这和BBS本身的澡堂传播模式是有关联的:你可以听到很多人说话,但这些人却面容模糊。除了版主和论坛中的大虾级人物,大多数BBS中的用户只是一个ID罢了,并不代表什么。但Blog不同,Blog带有很强的个人网络自
我代入性。
当我不喜欢一个BBS时,我可以迅速地离开它:当我这个ID在这个BBS中不方便再使用的时候,我可以迅速地换一个ID。但我恐怕很难去换一个Blog,这太麻烦。以Blogger自身为核心的长期的Blog书写,所谓文如其人,自我代入性(或者说,自我披露性)是互联网诸形式中最强烈的。而自我一旦代入,所谓的“品位”就被提升了出来。因为品位这两个字,从来是和“我”希望在别人面前所展示的“我”有关。
恶搞这个东西,虽然很好玩,也很好笑,但品位却是缺乏的。同样一个人,他/她可以去BBS里张贴一个恶搞作品,但却不太会在自己的Blog里张贴同样的恶搞作品。在Btog里所能出现的广告推广片,要么和创意有关,要么和幽默有关。而这两者,统统可以代表Blogger自身的品位。
在一些Blog上,我见过这样一段视频宣传片,这是一部推广ariston洗衣机的视频,但在视频一开始,你却看到的是蓝色的海洋,和游来游去的海底生物。随着镜头的不断推进,以及影像的不断清晰,你终于发现,这些游来游去的东西,原来全部是在一台滚筒式洗衣机中的衣物:衣服、裤子和袜子。镜头在你看清的那一刹那忽然拉了回来,赫然,你看到的便是一台洗衣机。
这是一部相当有创意,画面也相当唯美的视频宣传片。在自己的Blog上张贴这样的广告视频,不仅没有那种浓重的商业气息,也可以给自己的浏览者一种美的享受以及对自身品位的肯定。组织可以利用这种blogger的特性,制作网络视频宣传片,让UGC来帮助自己完成推广。
不过,另外一种网络视频,则更容易获得Blogger的青睐,那就是幽默。百事可乐曾经做过很多这样的广告片,比如一部广告片里描述一个小孩,因为在饮料机面前无法够到最高处的百事可乐的按钮,就投币买了两罐可口可乐拿来做垫脚石。最幽默(或者玩阴谋式)的是,这个小孩够到了百事可乐的按钮而投币买走一罐后,那两罐倒霉的可口可乐被留在了那里,小孩正眼都不瞧一下。
这种有些阴谋诡计式的幽默,在正统的宣传渠道里是不能被接受的(百事这部广告片是被禁的),但在互联网的海洋里,却可以畅行无阻。因为这已经很难说是一种广告了:组织制作了视频之后,并没有证据表明用来做“广告投放”。
网络视频和电视广告非常不同的一点在于,后者的投放是组织自己的行为(也不能期望受众帮你推广,因为他们根本开不了电视台),但前者的投放,却完全可以仰仗视频观看的受众。如果足够有创意的话,只需要进行小范围的投放后,自会有大批的受众跟进,成为你的传播者。但“足够有创意”这五个字的背后,就是组织对中国互联网亚文化的一种把握,对UGC的U(user)的心态的了解。模仿主流文化的恶搞行为、极具创意的唯美行为、有点搞坏的幽默行为,都是组织制作视频时可以采纳的理念。
互动式视频广告
关键词:文化营销 竞争力 误区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及特征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
文化营销是企业在进行有形产品或服务营销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创造和传播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和目标市场消费者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来达成榭立企业形象,实现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
在文化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企业通过传达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引起消费者的价值观共鸣,提升其心理满意度,进而激发消费者正面的行为反馈,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二)文化营销的特征
1.文化营销的系统性:企业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文化理念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中,以企业文化、消费文化为根本,运用企业创新能力构制的一个复合体。
2.文化营销的层次性:依据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渠道,文化营销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初级层次,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各环节添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某种文化理念,实质是企业价值观物化于产品实体:品牌文化营销是产品文化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价值观凝结在品牌中,品牌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或文化理念的展示通道,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选择,实质是在选择自己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或文化;企业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更高一级层次,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能为消费者选择、接受的企业价值观信条,实现消费者对整个企业的认同。
3.文化营销的互动性:文化营销实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文化交流,目的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沟通消费者,降低二者文化冲突,达到价值观共识。价值观的共识,是文化信号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不断被解读、反馈的循环中实现的。企业在传递某种价值观念影响消费者的同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行为也会影响企业文化营销的策划,即企业与消费者在文化层面上相互作用。
二、文化营销的作用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营销是企业寻求个性,取得差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寻求个性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它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通,或者是对原有价值链的再造和拓展,将不同价值链加以整合的结果。文化营销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将文化因素渗透、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本企业在行业中独树一帜、寻求个性化的发展。
(二)文化营销可以建立企业与目标消费者之间共享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一个特定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愿或景象,不仅企业内部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共同愿景,而且企业还可以将其内部的文化向扩散,建立为企业内部成员与外部消费者分享的共同愿景,通过其导向、沟通、凝聚与反馈功能作用的发挥,使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上一层楼。
(三)文化营销有助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企业有无能力建立其核心竞争力。寻找、创造和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营销的核心概念在于借助于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或价值观念群来推动企业营销的成功,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所在。
(四)文化营销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遇到一些“临界点”,能否成功超过这些“临界点”,使企业跃上一个更新的台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核心专长,以致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而文化营销可以为这个过程提供动力支撑与导向。随着企业对文化营销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文化营销,更多的文化成分被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使得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营销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企业实施文化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一)全员参与。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形成企业内部伦理和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识的理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宣传、实践企业文化,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
(二)因地制宜。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仅受社会文化、消费文化、市场环境的影响,而且与企业自身条件息息相关。每个企业基本条件不同,企业文化也应各具特色。所以,企业在进行文化营销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迷失自我,东施效颦,背离了企业实施文化营销的初衷。
我们看一下营销团队激励的三大问题:
首先,营销人员普遍存在物质导向心态。
营销尤其是销售人员,往往是业绩与物质导向。很多企业的营销人员低薪都比较低,然后倡导“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营销文化,这样的结果是,大家就喜欢不择手段地通过各种方式拿客户,然后获得高额的物质奖励。一旦一段时间内没有业绩,就会人心浮动,换个地方再试试。应该说,营销人员的这种物质导向、短期效应,并不全是个人心态和价值观的问题,与企业的价值观、用人理念和激励机制都有关系,要想使营销团队稳定下来,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
其次,营销人员尾大不掉、自立门户现象严重。
培养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是很难的,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这个时候,一个对行业和产品了解、掌握核心客户资源的营销人员,往往出现功高震主的现象,当年麦肯锡兵败实达,就是源于麦肯锡的营销组织结构变革过于激进,遭到大区经理的强烈反对,进而导致大量的呆账坏账,使实达一蹶不振。牛根生原来在伊利是营销副总,正是由于总裁郑怀俊对他的担心,所以才一再削弱他的权力和影响力,最后导致牛根生愤然辞职、另立门户。所以说,如果没有很好的文化和激励机制,一个方面,企业委以重任的营销人员可能很难控制,另外一方面,优秀的营销人员由于激励机制和文化的问题又很难留得住。
最后,营销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问题,学习意愿不足。
有人说,营销最难也最简单。世界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让别人接受你的思想,另外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到你的口袋里。营销人员要把这两件事都做好,才能让顾客成为忠诚的顾客,否则就只能是短期效应而已。原则上来讲,营销人员要成为产品专家、心理顾问、销售专才,但实际上,营销人员往往是靠喝酒、拉关系致胜。不可否认,这是中国的国情,不喝酒、不办事;没有私下交易,很多事难成。比如医药代表这个职业,但国外是非常专业的工作,他必须是某种药的专家型人才,能否辅助医生做很多用药指导工作,但在中国,医药代表成为利益链条的一个环节,专业性根本无从谈起。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强化个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让自己更受各方面的欢迎。
企业的成败在于营销,营销的成败在于团队,团队的成败在于文化。培养卓越的营销文化,是建设一流企业的基本法则,根据正略钧策企业文化咨询的经验,我们认为,必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卓越的营销文化:
第一步:提炼营销文化的核心理念
成功的人除了机遇之外,关键是有好的心态和心智模式。任正非刚刚撰文表示,自己当年在艰难处,甚至想到了死,但是坚持了下来,于是他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提炼出华为文化的核心,那就是狼性文化,目标明确、全力以赴,但同时又告诫大家,不要想做个完人,人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
这些都是企业的文化,要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要能够帮助营销团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竞争观、客户观等观念,这些看似简单,其实对于营销人员的培养,非常重要。
人都需要有精神支柱,人都需要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一群有共同价值观念的人在一起,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那更容易形成团队的合力,业绩提升得更快!
营销文化的核心理念,包括三个方面:
如何看待客户
如何看待自己
如何看待工作
这是三个最基本也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必须认真总结和回答的,是每一个营销人员必须要深刻领悟的。
第二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很难。都知道物质要与精神匹配,但真的实施起来,却需要系统的制度支撑。
所谓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薪酬体系的科学性。
很多企业的营销薪酬体系都是低底薪高提成的方式,这样的薪酬结构可以使企业少负担成本,但导致了销售人员的短期效应和两级分化,客户资源逐渐集中在一些核心销售员手里,最后往往是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或者留不住这些核心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更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单打独斗,要适当建立宽带薪酬的薪酬体系,更多地体现薪酬的人性化,同时,要设立目标管理,倡导优秀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既让营销人员有业绩的压力,同时又提高了员工的薪酬满意度和归属感。
其次是精神激励的科学性。
很多管理者都有这种困惑,给销售人员的钱已经不少了,从把他培养起来到现在独当一面,工资已经翻了几番,为什么他还要走?有些人认为是别的企业工资高,虽然这可能是一种因素,但是据调查,员工离职原因排在第一位的不是薪酬,而是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就是工作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工作氛围。如果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的离职率会大大降低。阿里巴巴的马云,现在可谓成功,但当初创业时,刚到北京是铩羽而归,从北京回杭州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他的朋友们没有抛弃他,就象马云自己说的,当初他们任何一个人在北京中关村一个月拿3000快钱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陪马云回到杭州,马云跟他的员工借钱然后给他的员工发工资,而且每天都在高谈阔论,激发创意,让大家保持对互联网的激情和热情!借钱发工资,表面看起来是薪酬的问题,其实是一种团队精神的凝聚,是一种高明的精神激励。
最后是让工作有成就感。
营销人员受环境的影响,最容易形成物质导向的心态。物质的需求最容易实现,但最不容易满足,物质需求是无止境的,而且营销人员时间长了很容易对工作失去激情,往往停留在已有的关系上吃“老本”,时而久之,工作就失去了成就感,价值观也会迷失,从而导致人心浮动、业绩下降。为了让工作充满了新鲜感和成就感,可以将营销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进行变化,这样既避免了客户过于依赖某个营销员,又可以让工作更丰富化。但这样做同时要避免由于工作的变动而引起营销人员的变动,这需要领导者对下属的心态掌控和工作把握。
第三步: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理念和制度都不会自发的执行,这也是困惑很多管理者的地方。很好的理念得不到贯彻执行,都是废话而已。要让营销文化成为营销管理的一部分,就必须将文化量化、目标化,并且与考核结合起来。
对于营销部门来说,文化并不是单独作为一个职能来出现的,而是融合在具体的营销工作中,比如我们提“客户导向”,那就可以分解为两类指标,量化的关键业绩指标和不可量化的关键行为指标。
供参考的关键业绩指标:
新客户开发率
老客户满意度
新客户满意度
客户投诉率
供参考的关键行为指标:
客户拜访及时有效
客户关系的维护完善度
客户资料库的完善度
客户导向的价值观遵从度
文化创意品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文化创意品牌在国外发展时间比较长,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特色,我国的文化创意品牌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一些品牌发展还不完善,竞争力不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重视。文化创意品牌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近年来逐渐得到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对于文化需要也日益增加。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国外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形成一定的品牌,不同的文化需要不同的代表形象,文化创意品牌作为某种文化产业的形象之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品牌,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融合到市场经济中,文化创意品牌的形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二)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要逐渐增加,各国的文化资源作为软实力逐渐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众多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同时也包括国外的竞争。不同的区域有自己专属的文化,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差异很大,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化创意品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能够融合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文化内涵。文化创意品牌作为一种品牌具有一定的优势,品牌的形成是一种文化凝聚力的体现,同时也是文化精华的集中。通过文化品牌的宣传和营销可以有效地提高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形象,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发掘文化品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资源作为支撑,当前文化资源相对丰富,但是一些地区并没有完全挖掘一些特色文化,通过创意品牌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力,能够积极挖掘一些地区的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文化资源,建立新的文化创意品牌,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电影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关注,除了美国的好莱坞这一品牌之外,我国也不断发展一些城市的电影文化,形成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等电影文化,通过文化品牌的形成促进地区的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四)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品牌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创意品牌需要一定的营销策略,通过创意品牌的形成,可以带动周围的生产加工以及旅游文化发展,这不仅增加了周围城市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增加了周围地区的知名度。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逐渐寻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契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发展城市旅游业或者新的文化产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城市的竞争力。
二、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并不十分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销的水平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前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重视不足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营销工作息息相关,由于文化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十分完善,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重视营销工作,导致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不高,难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对于营销工作缺少长远的规划,缺少专业的营销人员,导致营销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文化创意品牌难以被消费者重视,影响整个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缺少创新
文化创意品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在营销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文化创意品牌逐渐增加,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逐渐激烈,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由于缺少创新,营销效果并不理想,难以促进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营销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文化创意品牌如果自身缺少创新性,或者是营销工作中缺少创新性都难以促进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
三、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策略
在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企业对营销工作的重视不足或者是营销策略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效果,甚至影响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提升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提升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逐渐受到关注。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水平逐渐受到文化创意品牌自身的影响,如果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比较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营销水平,如果文化创意品牌缺少竞争力将对营销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文化创意品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核心,应该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的优势,创造出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文化创意品牌的形成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的文化产业,比如一些近郊的农村可以发展都市农业,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需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农村文化,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舒适与自由。
(二)丰富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手段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品牌也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的难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的手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营销的手段,以往的电视营销以及电话营销,广告营销已经十分普遍,微博等网络营销方式逐渐广泛,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可以充分借鉴一些网络营销手段,增加营销的范围,提高营销水平。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企业需要对本品牌的营销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对品牌进行战略分析,找准品牌的消费主体,通过网络的互动提高品牌营销效率。文化创意品牌除了运用广告,杂志等传统媒介之外还需要运用新兴的网络技术,为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尽快实现营销目标。在品牌营销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消费主体的感受,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重视消费主体的情感诉求以及品牌的亲和力,通过这种品牌精神的营销工作,使消费主体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品牌的优势,提高其营销水平。
(三)提高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人员素质
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文化创意品牌意识的形成,提高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前需要对整个的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文化创意品牌的现状,进而分析和提出本品牌的优势,通过加强营销人员品牌营销工作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认识品牌营销工作的过程以及重要性。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中需要建立一定的营销目标,制定出一些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保障品牌优势的重要性。品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营销工作中建立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对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有损于品牌形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通过这一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保障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