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语文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学作品的描写不仅客观,还灌注着作家的主观理想和愿望。所以,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思想和精神面貌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全篇文字平平实实,渗透着一种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十分感人,不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而且增进了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这是对母亲崇高精神和母爱的伟大的颂扬,母亲不仅养育了“我”,还改变了“我”的习性,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一生的支持,是我的精神支柱。学习《合欢树》,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习《边城》,从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寻觅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踪迹。学习《书愤》,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抒发的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学习《岳阳楼记》,让学生感受到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学生学习保尔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而《水浒传》中,许多见义勇为、豪放英武的梁山好汉及见义忘利、阴险歹毒的反面人物也是体现美丑、善恶的例子。如鲁达同郑屠,林冲同高俅、陆谦等,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把英雄同恶霸,君子同小人的美丑、善恶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就体现了文学作品审美意识的教育作用,能让中职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符合中职生的现状
目前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不论是年龄上还是思想上,他们都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并且这些学生几乎都是“90后”,他们当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他们还正处在一个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够成熟。所有这些都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由于中职生一般都远离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对少了,他们又处于半成人状态,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泊,互助互爱意识不够,行为偏激,心理素质差;他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不能谦让、帮助、团结、合作共享;他们知行不能统一,虽然明白尊师敬长,而行动上却很难做到;他们随意崇拜偶像,却对民族历史知之甚少,缺乏爱国热情。中职生的德育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诸多因素造成的中职生的这种道德素质现状,使得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中职生的心灵净化、情操的陶冶、是非的明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学生知道,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通过学习作品,明确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生活在世上,要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而学习《致橡树》,理解的是作者的爱情观,并且要明白,爱,并不是狭隘的爱对方伟岸的身躯、容貌和才华,还要爱他的理想、他的追求,爱生活,爱祖国,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样,学生感悟的是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能培养他们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于完善中职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规划中职生美好的人生
现今社会,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对人生的合理规划的话,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失去主动权。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中职生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很大的帮助。
1.培养学生面对困境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发现他们的亮点,树立起他们的职业理想。自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每个人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都有未被挖掘的潜能,有自己的特有优势领域。在语文课上,教师可采用师生换位、辩论会、分角色表演等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我,找到改正不足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感受肯定中得到自信。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两位作者艰难的成长历程,启发学生“当上帝关闭你的一扇门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鼓励学生不怕挫折,让他们认识到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又如学习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时,让学生明白,在选择职业之前要为自己定一个目标,选择职业时不仅需要一份对职业的热情,更需要有冷静的研究,进而认清该职业的分量,并了解它的难度,还要结合自身的体质,不能跨越自己的体质。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此外,作为教师可以大量搜集关于成功人士、优秀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或先进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树立长远的职业理想。
[关键词]人文教育;中职政治;教学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旨在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还要善待自然,充分理解人生的意义,并把人生意义升华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起来,具体表现为追求自己的身心健康、人格完美、与他人和环境和谐相处、为社会与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把人文教育视为人性教育,首先是指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性,即使人先“成人”,再“成才”,而不是“成器”。关于“成人”的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最低要求是使人成为人;较高要求是使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之人;最高要求是使人成为一个完美之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追求。人性中有善也有恶,还有境界高低的不同,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脱离只讲物质不讲精神的低级趣味,弃恶扬善,做一个高尚之人,不断走向完美。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灵魂。我们应当把被肢解成专业教育与“人”的教育两部分的教育整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否则我们的专业教育很难成功,因为不会做人,做事也不会长远。学会做人与做事都是教育的目的,缺一不可,学会做人更是做事的基础。究根到底,人文教育教人“做人”,专业教育教人“做事”,只有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才会教育出完整的人,才能造就幸福的个人人生与和谐的人类社会。把人文教育视为人性教育,其次是指教育目的的达成过程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要符合人的身心特点。它是通过文化知识的滋养、文化氛围的陶冶和人生实践的体验而达成的。知识学习是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起着基础作用,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人文教育涉及人类文化的知识领域非常广,不仅限于人文学科,而且包括人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里所沉淀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与认识自我的思想精华,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撞击,而且所有这些,都要透过其层层外壳而深入内核去吸取其中的精神养分。所以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教学都包含着人文教育,其中,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类学科的人文教育作用更为直接,更为凸显,应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不管哪种知识的学习,都是为完善人的,都要把做人与做事统一起来。知识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必须符合人的智力技能发展与精神境界提升的规律,死记硬背人文知识绝非人文教育之道,因为这样获得的知识不能激发人的情感,从而不能内化为信念,所以就谈不上人文精神的形成及外化行动。
二、中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生进入社会后,既要为企业服务,也要对社会负责,这两个角色都离不开一定的人文精神。作为企业员工,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与语言沟通能力,还需要较强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等;作为社会公民则需要融洽的社会关系,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具有社会公德是对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企业和社会的这些要求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文精神之上。如果中职教育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和技术性教育,忽视对中职生的人文教育,就使得中职生走入社会后,只会在工作岗位上操作机器,并没有成长为完善的人。没有完善人格的中职生,就没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能力,就不会有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社会的贡献也将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会影响到他个人的生活幸福。总之,对中职生实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关系到个人工作生活的顺畅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中职政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中职人文教育需通过多途径、多方面的努力来开展,如校园环境氛围的熏陶、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体验,政治教学则是中职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因为政治是重要的中职德育课程,中职政治教材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都属于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综合性强,所涉知识面广。这些学科所包含的人文知识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内容,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没有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教育就是空谈,无所依附。政治教学所包含的人文知识很重要,但这些人文知识的传授方法更重要。要提高中职政治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就应改变我国现行“填鸭式”的政治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中职政治教学,我摸索出几个有效的政治教学原则与方法来渗透人文教育。(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身教。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老师注意自身言行,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自己,心怀对学生的关爱与赏识,追求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特别要注意帮助中职生从中考的失利中重建信心,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引导,使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进行专业学习,迎接美好的就业前景。老师的自律与宽容、尊重与关爱对学生都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人文教育。(二)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课堂的主体应是学生,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问题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都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意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热情。(三)开设课前三分钟的学生演讲活动。课前三分钟让一个学生上台自选题材来演讲,讲故事或新闻、阐述名言、分享自身经历或心里话等,虽然时间短,但可达到多方面的人文教育效果。如,增强老师对学生及学生对学生的了解,增长学生的见闻与时事感,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是非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仪态礼节修养,还能融洽课堂气氛和调动学习兴趣。(四)创设启迪思维、引发兴趣的课堂导入。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或兴趣,为知识的学习打下心理基础,让学生乐于学习。如,案例分析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生活情景导入等都能为知识的学习营造积极、轻松的心理氛围。(五)运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为一体,有着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生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心情感,从而取得更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六)实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各学科都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体现着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性和化抽象为具体的认知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政治教学尤为重要。因为通过政治教学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精神对学生的生活有着根本性和全面性的影响,而政治理论又较枯燥,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图景来阐述理论,挖掘理论对现实的指导运用作用,学生才能体会到生活时事与历史风云其实都内含着政治理论依据,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采用专题教学是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有效方式。专题教学是在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把握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特点和社会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将教材知识点用专题的形式贯穿起来,重在每个专题内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对学生思想困惑问题的回答,因为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所以更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作者:谭素桂 胡星星 单位: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参考文献: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原则
1.生本原则。中职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与职业认识时,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学习过程中缺少清晰的学习目标,对未来没有相应的职业规划。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点,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应当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基于每位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帮助其进行相应的职业定位,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兴趣与能力的职业。2.职业化原则。普通教育具有升学导向性,而职业教育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这一特性决定了中职教育过程,应当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养,以及职业素养优化。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结合中职学生的教育特征,要重点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渗透与提升学生职业意识。3.行业化原则。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与企业和行业发展紧密相关。中职学生毕后参加工作后,直接进入到企业,其职业能力的好坏,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与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必须紧密结合行业特点,通过对行业发展现状的实时关注,紧跟专业知识发展脚步,开展职业教育,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今后就业。4.系统化原则。中职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教育与专业课程,以及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等,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系统化的统一整体。而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则需要通过对各个系统部分进行有机整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中职学生更好的就业与生活。5.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之下,中职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现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中职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中职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也要关注公共科目的学习效率,为实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步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发展环境,受益终身。
二、依托中职德育课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渗透
1.依托中职德育课程渗透职业理想教育。每位中职学生都应当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基于现实基础上,拥有对未来职业生活的规划与设计,并不断朝着职业理想学习与工作。当前,我国许多中职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与目标。而通过中职德育课程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建立对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同时,清楚意识到,职业理想的建立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对自己个人能力,兴趣爱好,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识之后,实事求是,树立正确可行的职业发展理想。充分把握在校学习的大好机会,通过对自己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才会一步一步朝着职业理想迈进。2.依托中职德育课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是从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础准则,包括从业活动中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应当重点探讨的问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质上,是让中职学生树立个人荣辱与企业荣辱意识的过程,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3.依托中职德育课程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在从事某项职业活动中的态度,是从业的内在驱动力,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向往,职业价值观不仅是一种职业选择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生目标的体现。在中职德育课程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与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联系,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成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从自身实际出发,基于自身兴趣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为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依托中职德育课程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指中职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能力,分析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自己设计职业目标,并根据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与方案的过程。在中职德育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之下,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个人实际能力与特点,结合专业特色,分析发展条件,从而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督促学生在中职学习中提升个人能力,学好职业技能,为更快实现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之下,关注与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优势,为引导中职学生更明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效率,培养出优秀的新时期应用型人才。
作者:杨杰 单位:南阳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瑛.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70-173.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53-01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专的教育培养目标锁定在“要培养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开始,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走向功利主义,语文教学中大量强化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训练,并形成标准化模式,甚至原本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如阅读、写作等也统统开始标准化、公式化。蕴含在语文课程中的道德、情感、审美、及人文关怀、生命意识等等逐渐消失殆尽。这实际上是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否定,也是对其工具性的歪曲,更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错位。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进而导致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不足,这与中职教育目标还相去甚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走过了将语文课工具化、文学化以及政治化的弯路之后,将人文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获得了共识。改变当前语文教学这种状况,更好地提升中职毕业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则需要扭转当前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而作为人文教育主要阵地的语文课程尤其如此。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学育人的需要。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我们所讲的人文教育,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经济形态呈现新的并且更加复杂多变的趋势下,人应该呈现的优良文化和文化现象,它应该具有更适合于现代人类共同利益的内涵。其主要内容是人性化教育,其核心在于涵养人文精神。从学校层面讲,人文教育是人文积淀、人文体验和人文实践。对于学生来讲,其实质就是人文知识的传播、人文情感的养成、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育。
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可理解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属性,体现一种人文精神,即不把语言仅仅看作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冷峻、在形式上自足的对象,而是将其看作一个人参与其中的、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的、动态的、内容上自足的表达与音释过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一方面表现在其传授的知识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课程目的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上。
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道德修养,即教学生如何做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强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二是在道德教育方面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重视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也重视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
二、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语文课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具有重要作用”。
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语文课是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即将走入工作岗位,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语文工具使用的同时,更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近年来,中职语文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学习兴趣,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另外,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普通高中的以应试为目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了当前中职教育的实际。
总体来讲,在职教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迫在眉睫,而这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就是要增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三、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
语文课在实施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是中职课程设置当中人文精神最浓厚的一门课程,是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
近年来,中职学校发展困难,招生门槛不断降低,学生素质、能力相对较差,客观上要求学校加强对其开展人文教育。同时,“中职学生年龄集中在16至19岁之间”,正是开展人文教育的最佳时机。如果在教学中不彰显人文性教育,则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便会沦陷,这种教学的最终结果将会导致学生个人成长存在人文精神的短板, 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精神贫乏,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沉迷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与享受之中,互相攀比,人性为技术和物质所俘虏。可见,加强人文教育,须臾不可或缺。
落实好人文教育将对其个人健康的人性与人格起到积极促进作,其意义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汲取现代文化精髓,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奠定文化底蕴的基本教学科目;二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其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三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其自立自强的适应能力。
四、如何做好人文教育
(一)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既不是互相排斥的,也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体。纯粹工具意义上的语文是不存在的,也无法存在。反之,没有语法规则的,没有语言规律的人文教育也是不可靠的,没有依附性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追求科学性与共同标准性,寻求的是语言的共性,但是汉语言又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符号系统,它的变化又是与语言所生成的历史、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因而,它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伴相生,体现出一种独特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工具性的科学及理性,又要兼顾建立在理性认识上的感性悟道,二者不可偏废,只有构建良好的桥梁,才能达到美好的文化彼岸,这样的语文才是丰富的、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才是中职教育所需要的语文课。
(二)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吸纳人文精华。长久以来,语文课本被赋予政治普及读物的功能,学生得不到美的享受,自然不感兴趣。在此背景下,需要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和对未来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并针中职学生特点开展对语文教材的科学调整,增强对人文教育的关注,丰富人文精神内容,这是我们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解析人文精神的必然步骤。另外,在对语文有效教学的课程评价方面,应在达成工具性目标的同时,兼顾人文教育完成情况的考核,使得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 徐云栋.语文教改的方向[J].《教师报》,2001.5.13.
[2] 金长义.市场需求对中专学制调整的影响[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2.2.
[3] 罗瑜、如何认识语文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2002.11.
[4] 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2.
一、教师的语文理论素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以下这样尴尬局面,是不是令语文教师对自己的理论素质的低下而感到汗颜呢?如1.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语文教师自己能背诵吗?2.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语文教师首先自己可以下水示范吗?3.不看教学参考资料,语文教师还会上课吗?4.语文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假如突然断电,还能不能照常继续上课?5.语文教师有没有在课堂里说过昧心话或不懂装懂、蒙混过关的情况呢?6.语文教师是不是要把学生考得云里雾里,才算显示出自己的“水平”?7.在高考复习资料没有参考答案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做出正确的答案吗?8.语文教师是不是每次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特别是周记)9.没有现成的试题来考学生,语文教师会自己动手出试卷吗?10.语文教师是不是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也在认真学习和做试题?11.《红楼梦》语文教师看过几遍?世界名著实实在在地又看过几部?12.语文教师是不是经常在课堂上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和课文相关与无关的问题?13.语文教师的论文是否是东拼西凑、抄袭、假冒的?14.语文教师当讲普通话远非学生讲得标准之时,会自惭形秽地抓紧练习和恶补吗?15.当学生的专著或作品出版时,语文教师有不如该生的感触吗?16.当语文教师缩手缩脑面对着电脑无法操作时,会不会向学生伸出援救之手……以上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师素质的低下水平,可以说这些问题出现在课堂中是太正常不过的了,面对以上使语文教师尴尬的问题,语文教师是不是应该反思――目前要做的是尽快提升自己的理论教学素质,这绝对是不容忽视、刻不容缓的一个大问题!
二、语文教师理论素质的基本内容
所谓教师理论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一种素质。教师理论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认为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表达能力、兼顾掌握其他学科的内容、促进增强写作能力和锻造培养解读语文教材的能力。
(一)塑造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一个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水平。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师具有了专业的理论文化知识外,还需要运用一个手段和途径把文化知识传播和表现出来,这就依靠和凭借一个传递工具――语言。可以说语言是所有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而,语文教师要掌握语言的艺术和规律,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具体,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质,在不同文体时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觉效果,如状物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抒情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言志能使学生豪情满怀,说理能使学生由衷折服。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称职的“语文教师”。
(二)兼顾掌握其他学科内容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就在说教师理论专业素质的高低水平。教师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各类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作为语文教师,不仅只是钻研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到“专”与“博”有机的结合一起,相辅相成的统一,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信息时代,需要多媒体结合的人才,教师在这个行业里因受时代各方面的影响只能加强自身多元化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的多面手,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知识的启迪,做到一个博闻强识,思维活跃,逻辑严密的人。
(三)增强促进写作能力
作为一位合格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有着比其他教师优越的特点,自己是否可以写得出精彩的作品或文章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理论素质高低的象征和表现,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师却没有多少能创作出出彩漂亮的文章,而现今语文教师的现状更严峻,已经没有多少语文教师可以示范去写作了,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在批改和评论学生的文章。如果语文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示范给每一位学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起到了指导性的针对作用和效果,学生看到老师动手写作,可以激发他们写作兴趣,更好的促进教学的全过程。
(四)锻造培养解读语文教材能力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老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语文教师不仅对最新的教材有所了解,更应该全面掌握和领悟教材的精神实质,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运用教材,准确培养和锻造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拓展同学思路,引领同学完成课后问题以及共同探讨由教材本身延伸出去的课外习题等能力。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的时代下,语文教师不仅要单方面对课文的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把基础知识和高于基础知识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给予学生启迪,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特点。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一是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篇目,可以对现有的篇目体系进行增减或重组,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如导游专业,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旅游题材的古诗、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现代诗歌;餐饮管理专业,可选择有关国内外大型饭店的成功管理经验案例;计算机专业,可增加一些信息技术发展史方面的文章、科幻小说,等等。二是要科学安排语文作业。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社会需要的直接联系,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要赋予语文作业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开展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或参观学习活动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内容。如汽修专业,可以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写与汽车相关的作文、散文等,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烹饪班的学生可以写动手做菜的过程和体会;寒假期间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学到的调查报告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同时要让学生多进行阅读,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和新闻报刊来培养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及其具体环节作出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谋划,不能只扣住教材本身来学习,要进行内容拓展,如“求职信”的教学,可在课堂上模拟一场人才招聘会,既可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信息,感受就业的压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强化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讨论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讨论式教学是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学习主动性;二是通过讨论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我在讲授散文《世界最美的坟墓》时,组织学生讨论作者通过托尔斯泰墓阐述怎样的哲理?进而让学生讨论文中“最美”的含义,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审美观,什么才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幽雅宁静是美;有的学生谈到朴素平凡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奉献自己,淡泊名利是美等等。学生发言全面、深刻而精彩,教学效果异常的好。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讨论问题不能太多,而且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设计也要明确、多层,有—定的深度和难度,吸引学生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暗示、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整个系统,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说“自信其实早就失掉了的”理由是什么?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理由是什么?双方的分歧是什么?等等,在这样的诱导、启发下,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完善评价机制,确保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和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持“多维度”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评价、作业分析、语文日记和书面考试等,设置评价指标,如:阅读能力评价、写作能力评价、社交能力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等等,确保能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J],基础教学研究,2007.11.
[2]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研究,2006.8.
[3]于宗炫,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实践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4]刘丽,中职语文教学职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5]彭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认知度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中等职业学校认可度很差,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有些学生和家长宁愿多花钱也要上普通高中。即便收费一再降低,生源也较差。
(2)专业缺乏特点
很多的中职学校,经济基础薄弱,受实训基地限制,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如,有些被看好的专业,比如挖掘机,数控技术等,没有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
(3)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生源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那些在初中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主动性较差,课堂教学质量也不高。
2、原因分析
(1)就业困难
现在,很多的企业招生都在不断的扩大学历门槛,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适合社会的专业知识,导致其就业非常困难。
(2)投资不够
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资助还不够多,学校的资金不够,导致对很多专业课硬件设施的投资不到位。
(3)管理力度不够
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普遍存在散漫的现象,他们从思想上就对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力度也不够。
二、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如下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责任心,热爱教育工作的人员。其次,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在职教师要加强培训,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另外,学校还有多关心教师的生活,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家,才会真心的付出。
2、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
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作为学校,也要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改变那些错误的观念,从而选择中职教育。
3、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任何的课程目标必须要以社会需要作为导向,只有这样,中职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才能较好的融入到社会,才能尽快适应自身的工作。因此,理论课程的开始主要是为技术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各级领导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责任心,做到以身作则,这种责任心从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学校的管理工作。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在课堂和课下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要用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满足感。经常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在校期间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5、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所处位置,与当地的企业联合办学,和企业签订相关的用人合同,有针对性的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样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三、总结
当前,许多中职学生由于素质不高,学习机械制图很吃力。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入门,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开启学生兴趣之门,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思考,而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能够主动地去思考掌握知识。比如笔者讲“投影”这一概念时,大白天告诉学生们现在是漆黑的晚上,要学生们伸开手掌,若用一手灯照射,要学生考虑自己桌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学生们齐声回答有手的影子。紧接着告诉学生们这个影子就叫你的手的“投影”。这样,不管学生素质高低、成绩如何,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概念。接下来又引出“投影线”“投影面”“三投影体系”“三视图”等多个基本概念,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教师授课不仅要用优美、清晰的语言,而且还要积极主动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如创设问题情境、轻松愉快情境、直接实践情境等。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睹物生思、思中生疑、疑中生乐、乐中发思,最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提高理解能力。例如笔者在讲“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和“三视图的形成”一节时,让学生拿出一本书垂直桌面直立在观察者正前方,然后再拿出另一本书垂直桌面和第一本书侧立在观察者右方,这样“三投影面空间体系”就建立起来了。随后告诉学生“三投影面体系”中桌面位置叫“水平投影面”、第一本书位置叫“正投影面”、第二本书位置叫“侧投影面”,再后来让学生自己边观察边思考:三个投影面两两垂直相交的交线和三个面的交点分别在哪儿、叫什么?这样三个投影面、三个投影轴、一个投影原点构成的三投影面体系就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告诉学生们这个“三投影面体系”又叫“三维空间”,它是可以无限扩展的。接下来,托起一“挡块”模型不动,向学生们发问:“假想用手灯分别从正前方、正上方、正左方照射挡块会有什么现象?”学生们踊跃回答:有“挡块”的影子出现在黑板面、地面和墙面上。随即引导学生用视线代替手灯光线,三个影子就变成了“挡块”模型的三视图即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了。这样,难理解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应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思维,就能充分理解了。
三、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各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教师授课要做到精讲,把重点、难点、关键点讲清楚,用较少的时间讲清楚主要内容,在教和学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寓教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都要精心设计,令学生感到新奇、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多方面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师生间多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其思考能力。怎样才能让机械制图课程充满趣味性呢,这就在于我们如何把课堂上枯燥无味的抽象和理论知识怎样和实际甚至是生活结合起来,最好是能够多做一些使学生通俗易懂的比喻。比如讲“相贯线”画法这一节,好多学生不知从何入手,讲课时虽然带几个模型,但它们毕竟还是模型,抽象难理解。这时笔者拿出一个排气管弯头,它是用两等直径管垂直贯一起的,分别叫几个学生从三个方向看和思考相贯线形状,这样学生便能很快画出“相贯线”的三视图了。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要使学生尽快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先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投影规律和每一个视图所反映的空间方位,再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图表和模型进行空间想象。点、线、面是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鼓励学生们动脑筋由立置上找出它们的投影在视图中相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这样学生就可以跟随引导很快进入空间思维,较容易地掌握本节教学内容。同时在学生识、绘机械图样的过程中,不鼓励学生死记硬背画图方法,而是激发学生多思考、爱思考,仔细观察形体或模型,由空间到平面和由平面到空间反反复复转化、反反复复思考,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从而读懂形体、画出图形,最终使其识图、绘图能力得到更进一步提高。
四、注重课堂练习,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技术课,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结合教师精讲再加上学生由易到难多练,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学生识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遵循“讲—练—评—练”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通过“练”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识、绘图能力。机械制图是一门结合实际的基础学科,经常要结合实际的生产或生活实例来画图,关键在于要多练习,但是本来就枯燥的课程怎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去练习呢,解决办法绝对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找出有代表性的例题。比如画叠加类组合体三视图时,教师拿出一个组合体,首先“讲”形体分析,把它分解若干个基本形体,然后让学生们按各个基本几何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练”画三视图,课堂上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绘图情况当堂“评”讲,找出不足,最后让学生再“练”,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绘图能力。
五、结语
(一)转变观念,培养全面人文精神人才对于人文精神的追寻与传递,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和因素。如果教师的观念落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全面人文素质的人才。为了升学率而忽视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质内涵与人文情怀的培养以及人文熏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拥有知识而没有才华和思想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语文这门形象化、感性化的学科可以体现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掘学生的精神潜质,让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中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及价值观。例如,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教师应该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要弘扬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学生必然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并且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健康的心理的形成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尊重个性,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中职语文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教师也要寻找新的授课方式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将自己视为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多与学生交流与接触,增添一些民主的氛围,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责。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自由发展;对于学生一些个性的想法和意见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尽量发现其中的优点和闪光点,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目前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也应明白“人”是课堂的主体,切不可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变成一种累赘。
(三)扩展视野,通过阅读体会人文精神文学就像一片肥沃美丽的土地,等待大家去发现和欣赏,中外文学中有许多值得一读的佳作。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从而在阅读中享受人文的美的熏陶。例如,我国古代有“关关雎鸠”的爱情吟唱,也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文学把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包含许多民族精神和情感。课外佳作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并获得灵魂的陶冶和精神的砥砺。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进行一些美文阅读,通过美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心灵。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精神阅读。学生只有在精神上走进文章才能够算是真正的阅读,才能与作者产生思想的交流,才能辨别善恶和美丑,用正直善良的心来对待世界和生活,才能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教育中真正接受到一些人文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营造环境,通过课堂质疑体会人文精神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上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利用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询问学生的意见,善于接纳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提出了问题,说明他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疑问,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学生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样的状况肯定会让学生产生很多的疑问:古代女子都是要裹脚的,那么就不会发现吗?女人是没有喉结的,不会被看出来吗?这样新奇的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带领学生一起仔细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能够更好地融入文章的学习中,师生之间也能够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方对话。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