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架构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框架结构施工问题探讨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和类型也在发生变化,以砖混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类型正在向框架、框剪、钢结构发展,并且随着国家为节省土地资源,严禁 使用粘土砖的政策,使框架结构逐步成为多层建筑的主体。
本文对框架结构施工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基础工程中施工顺序的确定
合理的施工顺序是节省工期,减少工序交叉最有效的 办法。因此,在施工前要确定合理的基础工程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机械挖土人工清基底土方钎探验槽浇筑C10混凝土垫层弹线钢筋绑扎支柱基模板检查验筋合格拆模养护隐蔽验收回填土基 础梁垫层基础梁柱钢筋基础梁模板基础梁混凝土拆模养护柱模板柱混凝土养护基础砌砖回填土。
2、在主体施工中处理主工序和模板体系
1)主体框架工程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为主,或 划分为四个流水施工段。每段施工顺序为:放线绑柱钢筋支柱模板验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板养护。
2)框架梁与现浇板支模板要采取快拆模的体系,提高 模板周转率,划分为四个施工段,每段施工顺序为:支底模板梁钢筋绑扎梁两侧模板加固找正验筋浇筑梁混凝土板底模板支设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
3)梁支模板采用快拆文模体系,支梁底模板时,每 3cm增加一根立柱,上顶一块模板,拆模板时此立柱不拆,梁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再拆此立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时,梁底模板就可以拆除。现浇楼板混凝土也采用此办法,每1/3跨加木模板,增加立柱。
3、框架梁柱节点模板支设的新方法
对于框架模板,人们常常采用底木侧钢的支设方法,侧模板是采用组合钢模板。由于现行梁截面高度大部分以50mm为模数,与组织钢模宽度模数相同,因此在保证梁高参数等各种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钢模板的重复利用率 。
采用底木侧钢支设方法,有两个缺点:
1)组合钢模板重复利用次数过多时,模板的表面平整度变差,侧楞变形大,组合后模板之间的缝隙不易堵塞,以致造成梁的表面粗糙,局部平整度差;
2)由于组织钢模板长度大都以300mm为模数,且多为900mm、l200mm、l500mm定长,这就很难适应框架梁各种净长尺寸的要求,也给一部分工人在组织模板时带来了随意性,尤其是梁柱接头部分以木代钢,在浇筑混凝土时,该接头部位的零碎木模板很容易错位,被混凝土浆夹
接粘牢,拆模后就形成了混凝土夹渣或是吃模,影响混凝土质量。
正因为上述原因,传统的框架梁柱点中模板支设方法有必要进行整改。为此,从更改模板体系入手,详细提出了一整套具体措施 。
改进方法如下:1)在梁柱交接阴角处设定型强刚度阴角模;2)在柱帽处设灵活性胶结木模板;3)在柱角处设定型强刚度阳角模;4)在柱帽处加活式连体模板;3)梁侧模端部加可调活接头。
这种文设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梁与柱接头处采用强刚度角模后,模板结构牢固,拆模容易;拆模后的混凝土表现平整光滑,在装饰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稍作打磨而不用抹灰即可刮腻子、喷白或直接进行吊顶装饰。
2)在框架结构中,模板可定型组装化,不必用木模木板填塞零头尺寸,故模板重复利用率高,亦可提高支模工效。
3)由于强刚度角模采用定型不定长方法处理,可用于任何矩形截面混凝土柱与梁的接头,故与传统的钢模板组合方法相比,其适用范围更广。
4)框架柱预留拉结筋施工的新做法
对框架柱拉结筋施工在沿用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精心施工,做法如下:
①针对习惯做法中L形拉结筋绑扎后在模板内不易固定的弊端,可根据现场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把拉结筋加 工成整体式,或者加工成分离式。
②绑扎时,拉结筋按设计位置,上下顺直串接式绑扎 成一线,最下面第一节柱的拉结筋可由下向上绑扎。这样,最上面4根拉结筋便露在了模板外上侧。由于钢筋暴露在 模板外,就比较容易直观地紧靠模板固定了。以上各节柱 可根据情况向上或向下绑扎均可,当向下绑扎时最下面的
根拉结筋可放入已浇好的下节柱混凝土剔出的凹槽内,使 其紧贴上节柱模板,露在柱两侧模板下,但要处理好,以防漏浆。
按以上做法,由于拉结筋在柱内的锚固部分与柱截面 同宽,外伸拉结部分又上下牢固地串绑在一起,最末端头 被露出且给予可靠固定,使拉结筋在柱模内没有活动余地,浇筑混凝土时可稍加注意,拆模后的拉结筋就会显露于柱 表面,即便有部分拉结筋被混凝土隐埋,也不会太深,而且非常容易找到,砌填充墙时,可稍加剔凿,便能拉出钢筋。
5、严格质量保证措施
1)确保开始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2)现场成立技术质量管理小组,并建立以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推行目标管理。
3)严格执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规程和工艺标准施工,并贯彻 "三级"技术交底。
4)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进场 的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必须进行检验和验收,不符合 要求的,严禁使用到工程上,必须把好质量关。
5)施工中加强技术指导与检查,工程管理中实行质量否决制,加强三检制,质量不合格的工序,必须返工重做。
6)严格贯彻工程质量奖罚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并与 经济利益挂钩。
6、质量管理措施,
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副经理中间控制,质量监督基层检查的三级管理系统,从项目经理到生产班组逐一落实责任。
6.1主要管理体制措施"
1)质量标准。本工程执行国家现行相关的施工验收规范以及阳春市的有关规定。
2)质量检查
a.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按项目法施工要求,建立质量检查组织和工作制度。
b.项目经理部接受业主代表对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有关重要的施工方案、计划、决定,都必须报业主批准认可,方可付诸实施。
c.项目经理部对各工种实行监督管理。项目经理部向施工班组派出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监督施工的各个环节,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要求。
d.质检人员按分部分项工程直接对施工班组实行工序的监督、检查、复核的指导。
e.严格执行三检制、样板制,杜绝质量通病。
6.2质量保证体系
以项目经理领导的责任工程师、材料员等,对工程项目负责把关,质检员对工程原材料、结构施工实行质量检查、监督与控制。公司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工作。
6.3质量控制计划
施工人员进场前,根据该工程特点编制详细的施工质量管理计划。
6.4验收程序
1)根据合同双方规定及作业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前24h提出施工过程中间验收的申请,报送业主。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效果是由教学评价主体来评析和判定的。评价主体主要由领导、同行、自我、学生及家长组成的。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视角、能力的不同,评价角度、评价结果也具有差异性。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和发展多元的、切合于本校的评价制度,提高评价的实用性,改善教师教学质量。
一、引言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教学评价主要由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效能,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结果、评判等级、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给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信息和建议,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
与上述两种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评价制度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导致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高;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教学思想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不论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都需要评价主体来评价。教育评价具有多元主体性。而作为教育评价的子系统—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一般有: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领导)、同行、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式和结果不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考核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为学生、同事、领导;教师个人对评价的需求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时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教师自己,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最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并将经济、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的最优化。
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分析与探讨
1.管理者(领导)评价
管理者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来执行,学校领导评价中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存,其中大部分学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评价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尤其是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且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学校领导忙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教师教学,这也是学校领导疏忽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原因。
2.同行评价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教学评价应由其同事和学校教学负责人(如教导主任)来具体操作,他们在教室里听课、检查教学,更广泛更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一作为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因素如利益关系、个人主观态度等会影响同行与领导对教学工作评价的投人,以致影响对其评价的客观性,无法了解评价者的真实想法。某校在对1985年以来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评价主要或只能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么全优要么全差要么弃权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普遍性。
3.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注重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教学自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开展有效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的自我评价充满着危险。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都有盲点,有时我们看不清它们,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近。”同时不应忽视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可能会导致个人夸大自己的绩效。人们有把自己不良的绩效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4.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方式属于直观评价范畴,是以评价者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专家评价由于专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评价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上。充分发扬专家的鉴赏加评价方式,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技能,引起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理想变化,因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最有发言权。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章立早认为,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必须以严肃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师生共同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和制度,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保障。
6.家长评价
从已有的研究看,家长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学校规划上,而较少地对教师具体教学做出评价。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以获得知识的多寡、班级升学率为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结果而非教育过程来关注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排斥和反对的,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家长对参与教学评价亦不积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态,家长会是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这种单向的家长—学校交流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讨论话题,即使这种家长会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多元主体的参评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更多的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在评价方式上讲究自我评价为主,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判断反思和分析,不断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统一和具体化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要能够有效地得以开展,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和上级行政负责人要组织教师与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来,教师自评的标准采用半开放式评价,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过分细化各项指标,留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尺度,如现今流行于教师群体中间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记,引导教师详细具体的分析自我,并发现不足自我改进。再如通过教师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获得教学洞察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等等。为了使自评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避免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文过饰非的现象,必须将自我评价与教师的晋升、提拔、奖惩等各种个人利害关系脱钩,使教学自我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得以正确地体现,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建立合理的规范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建立一种规范学生参评制度是合理科学评价的必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的行动,易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学生依照参评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更能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当然,学生参评工作需要学校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参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亦不能忽视领导、同行、家长、专家等其他群体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出口产品结构;政策
1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加工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工业中又以重化工业为主,轻工业被置于次要地位,产业结构失衡。在改革开放时,恰逢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和东亚新兴国家因为收入的持续增长,工资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我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迅速增长,带动了我国轻工业部门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其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很多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将中国作为其生产基地,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90年代后,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明显提高,改变了过去初级产业占据统治地位的局面,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开始迅速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层次的提升直接带动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约90%都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完成的。
2我国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作用的实证研究
2.1研究思路
在我国出口产品中,传统产品增长缓慢,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对外贸易出口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相比之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相当活跃,由于这两类产品的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说明我国贸易总量的增长与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的发展。
从图1中看到,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科技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到2006年,两者的出口总和占总出口的85.74%,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是加工贸易出口,越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越高。(见表1)
从表1中看出,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到2006年分别为87.3%和71.2%,而且这个趋势在不断扩大,而纺织品服装加工贸易出口占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作用不可忽视。
2.2模型的建立与数据选取
通过研究上述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在各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与各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的相关性,来验证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
贸易竞争指数(TC)定义为:TCij=(Xij-Mij)/(Xij+Mij)
它表示i国j部门的产品的净出口与该部门进出口总额的比,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TCij的取值范围是区间[-1,1]。如果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则表示i国j部门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净出口部门;反之,如果贸易竞争指数小于0,则表示该部门是净进口部门,具有比较劣势。
2.3检验结果
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为解释变量,以贸易竞争力指数为被解释变量,验证加工贸易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推动作用。(见表2)
从上述得出的相关矩阵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与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之间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的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不断的增强,可以说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加工贸易在其中的推动作用,按此思路我们在二者之间建立回归方程,进一步研究其量化的关系。
选取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X)为解释变量,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Y)为被解释变量,运用SPSS软件计算,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一元回归方程如下:
Y=-3.614+0.04X
(-3.954)(3.806)
R[2]=0.617;F=14.483
方程式的拟合优度为R[2]=0.617,F检验值为14.483,解释变量t检验值为3.806。其检验结果都大于相应得临界值,说明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X)作为解释变量是显著的。其经济意义说明,从1996年到2006年期间,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会上升0.04。加工贸易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加工贸易的发展为中国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基地提供了可以利用的便捷途径。
3政策建议
3.1加大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延长国内产业链
充分利用和不断提高当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配套产业的快速增长提供微观主体。最终带动中国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延伸加工贸易在中国的产业链条。
3.2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产业发展
积极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改造传统加工贸易产业,提高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的技术含量,还要努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设立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植性政策。同时积极培养相关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
3.3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发展
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相对优势,而且地域辽阔,中国的资源性加工产业也大多数集中在这些地区。引导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沿海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贸易,从而使得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
3.4加强监管
加强海关、质检、港务等管理部门的协调,提高监管效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加工贸易管理体制,遏制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活动,适当简化加工贸易进出口的相关手续,为加工贸易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廖涵.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郭建宏.中国加工贸易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黄菁,杨三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1):41-47.
现阶段,虽然我国电能产品逐步取代天然气、柴油、蜂窝煤等能源,但是,为了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供电企业应不断对电能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与发达国家的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相抗衡,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来实现供电企业的品牌效应,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提高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的思想认识,更新服务理念,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使客户对企业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来采取差异化个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服务内容,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第三,塑造服务品牌策略,通过广播、网络、电视机及平面媒体等方式来做好企业的宣传工作,利用供电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来全面提高企业在全社会的认知度,并结合企业内部开展的相关活动来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及技术骨干等先进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展示在全社会人面前,从而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品牌形象。
2服务策略
在当今社会消费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产品质量,还需要注重企业社会服务质量,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下,只有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企业才能逐步扩大市场,才能做好营销工作。
2.1提高销售全过程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提高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中,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质量,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都会考虑售后服务情况的好坏,其中,电力产品也是一样的。因此,在电力销售服务中:第一,在供电营业厅内,应向客户提供一些相关服务流程的操作指示及意见箱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业务洽谈区域或者电能利用展示区;第二,为了方便用户进行用电查询,可以设置用户自主查询的计算机终端设备;第三,实现公开化的优质服务承诺制度,并建立完善的集约化营销标准体系和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从而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第四,为了更进一步完善电力故障处理的服务反映机制,可以通过95598网上互动平台来实现电力故障保修的在线服务。
2.2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方式,为了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并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供电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来做好优质服务,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方式,即为优质用户提供重点的跟踪服务,并建立完善的优质用户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使供电企业的业务流程更加简单化。另外,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供电企业应做好特殊优质用户的定单式服务,通过用户与供电企业约定好定单内容,让企业派遣专职人员为用户提供定单内容中的服务,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从而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产品,进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3促销策略
3.1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可靠性是促进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的基础,为了做好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工作,供电企业必须在供电可靠性上花功夫,通过提高自身的品牌效应来给用户一个可信的承诺,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用产品质量来树立企业的品牌效应,因此,供电可靠性是企业承诺的第一项内容,若经常出现停电、电压不稳的现象,用户可能因供电可靠性不佳而改用燃气或其他能源。除此之外,承诺的第二项内容则属于优质服务,为用户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其可以给用户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在提供服务中,应通过简化办事流程来提高工作效率,即采取各种方式来打开各类渠道,多听取用户的意见,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3.2开拓电力新市场:第一,注重农村电力市场的开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其中大多数农村家庭都购置了电视、冰箱、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因此,农村占有很大的售电市场;第二,注重电动汽车产业的电力市场开发,近几年,电动摩托和电动汽车已成为了人们的交通工具之一,其主要是依靠电力来启动的,为了使电力市场得到有效开发,供电企业应建立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站,通过服务站的引领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扩大电力市场。
3.3加强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工作的管理,采用精细、高效的管理模式,包括:第一,注重服务资源的整合,建立创新的服务体制机制,从而简化办事流程;第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管理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完善的营销组织体系,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第三,建立新的营销管理机制,依据营销信息系统平台来实现计量中心和服务中心的专业垂直管理,提高企业服务水平;第四,借助稽查分局的力量来实现营销管理的各个部门的监督管理,有效解决电压不稳定、电压低等问题,以满足用户对用电需求。
3.4延伸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工作,积极寻找新的市场,开发新的用户群,将营销的细节工作延伸到用户和生产电器厂家,例如采用贴心服务的方式,让用户认识使用电能的好处,帮助用户算好经济账和健康账,使用户感受到供电企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供电企业应注重间接市场的开发,即协助厂家进行电气促销,这样电器用户增多了,自然而然其电能消耗就会越多,进而使电力市场进一步扩大,例如热水电器、空调等电器的促销。总之,只有供电企业不断扩大电力市场,并做好营销工作,才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发展。
4品牌策略
所谓品牌,是指企业的一种名称和术语,其充分反映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也可以区分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力企业应建立自己的公司品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建立客户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建立客户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第一,应加强客户投入,虽然在电力市场中融入的高科技技术有很多,尤其是在信息载入、数据分析等方面,其都需要良好的技术投入,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对客户的价值需求,所以,将高科技技术投入到电力市场中,例如信用卡等产品服务,其可以促进电力市场健康发展;第二,应注重客户关系和客户价值,随着人们对电力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在电力市场开发中,电力企业应注重客户对电力产品需求的动态变化,在关注交易的同时,应注重客户关系和客户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据客户价值设计相符的产品,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营销,在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逐渐实现电力公司的目标。
5结语
【论文摘要】由于XML的灵活性和自我描述复杂性,在基于web的服务器应用中往往会消耗大部分服务器处理能力.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专用硬件加速XML处理速度的网络架构,可以极大地减少服务器解析XML的负担.
1XML简介
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识语言),是当代最热门的网络技术之一,被称为“第二代web语言”,“一代网络应用的基石”.自从它被提出来,几乎得到了业界所有大公司的支持,丝毫不逊于当年HTML被提出来的热度.
XML是1986年国际标准组织(ISO)公布的一个名为“标准通用标识语言”(standardgeneralizedmark-uplanguage,sgml)的子集.它是由成立于1994年10月的W3C(worldwidewebconsoutium)所开发研制的.1998年2月,W3C正式公布了XML的recommendation1.0版语法标准.XML掌握了SGML的扩展性,文件自我描述特性,以及强大的文件结构化功能,但却摒除了SGML过于庞大复杂以及不易普及化的缺点.XML和SGML一样,是一种”元语言”(meta一language).换言之,XML是一样用来定义其他语言的语法系统.这正是XML功能强大的主要原因.
XML使用DocumentTypeDefinition(DTD)或XMLSchema来描述数据结构.它具有自我描述的特性,例如XMLSchema本身就是XML.XML的上述特性使得:
①数据和数据的表示得以分开.
②互不兼容的系统之间传递数据有了一种标准化的模式.
③在互联网上进行企业之间的数据存储和共享更加方便.
下面的图1表示了XML在网络应用中的作用
2阻碍XML应用的瓶颈
XML正在成为Web服务的通用语言.但是,XML的灵活性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执行转换、压缩和XMLWeb服务安全等CPU密集型任务可消耗多达80%的服务器处理能力.据统计,由于XML的自我描述复杂性,计算机处理描述相同信息量的XML文档要比相应二进制文档多消耗25倍的计算资源.图2显示了结构化信息进展组织(Organiz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tructuredInformationStandards)统计的XML在网络信息流中所占的比重。
由图2可知,在网络传输世界中,XML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今后几年中将超过所有其他种类的信息流,占据统制地位.现今,XML加速作为一种为应用服务器以降低XML处理负荷的关键技术问世了,尤其是以硬件的专用设备面目出现的XML加速技术.除了处理XML数据外,XML加速还帮助执行安全数据交换和提供服务质量(QoS).
3XML网络应用架构
一台加速专用设备一般由现成的主板和现成的商用操作系统构成.由于专用设备是为执行特定任务而定制的并且可以更高效率地利用操作系统和硬件,因此它们在执行XML的解析、验证、转换和压缩时,比应用服务器速度更快.图3给出了这种XML网络应用模式的架构图.
加速专用设备一般部署在数据中心的三层架构中.它们一般安装在防火墙背后,处在负载平衡器与应用服务器或一台同时具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功能的设备之间.负载平衡器同在Web服务器或应用服务器之间分配负载一样,在加速专用设备之间分配负载.应用服务器是XML数据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因而从这些专用设备提供的加速中受益最大.XML数据流可分为输人或输出数据流.输人XML加速功能解压缩、解密、验证和传送数据来提供QoS.XML专用设备处理HTTP或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包头或XML内容,并且利用配置信息决定如何转换、验证或解压缩内容.输人负载平衡器被配置为选择将恰当的数据传送到加速专用设备上.例如,从负载平衡器到应用服务器的传送途中的附HTTP包头告诉专用设备数据被压缩了.专用设备可被配置为对数据解压缩,从而解脱应用服务器执行占用大量CPU资源的解压缩功能的负担.同样,在处理输出传输流时,专用设备被配置为转换从应用服务器到负载平衡器途中的内容.当XML内容流经专用设备时,文档中或配置中的格式表单引用被解析并被应用于文档,以将XML内容转换为HTML、无线标记语言(WML)或其他类型的XML.
此外,XML专用设备可以加快XML数据的加密和压缩,它也是通过配置负载平衡器和服务器实现的.专用设备常常可以以线速度运行,而这是应用服务器所达不到的.负责部署XM''''安全性的设计人员遇到了满足XML安全要求的管理与处理问题.XML专用设备可作为安全网关,解密、认证和批准输人数据流,执行输出数据流的加密和签名.加速也是实现QoS所不可缺少的.为了确保QoS,必须高效率地区分优先级.检查输人和输出XML数据并将内容及规则应用于XML数据,然后再决定哪台服务器处理.提供这种区分传输流的途径是必须的.XML加速专用设备将许多需要大量CPU资源的功能从应用服务器转移到网络上.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
一、专题研究类
1.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2.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3. 定价技巧的应用
4. 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5. 论公关促销策略
6. 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7. 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8. 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探讨
10.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11.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2.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13.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14.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15.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16.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17.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19.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20.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市场定位战略的应用
23. 市场渗透策略的应用
24.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25.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26. 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27. 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28. 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29.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30.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31. 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32. 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33. 从汽车销售谈制与集团经营
34. 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
35. 服务营销新模型
36. 论“名牌”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37. 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 “4P”、“4C”、“4S”三位一体的结合与应用
39. 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
40. 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41. 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42.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探讨
43.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44.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45.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改造
46.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47. 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48. 国内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9. 医疗服务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50. 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1. 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探究
52. 浅析服务企业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
53. 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54. 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 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56. 体验营销在某行业的运用
57.论服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8.跨文化营销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59.营销渠道变革的新趋势研究
60.高科技产品的营销战略研究
61.整合营销及其应用分析
62.企业危机公关研究
63.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64.论营销城市
65.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研究
二、企业、产品研究类
1. 某企业(产品)的市场调研
2. 某公司CI设计方案
3. 某企业广告案例分析
4. 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
5. 某企业销售激励机制的设计
6. 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 lw61.com)
7. 某公司营销队伍的组织与设计
8. 某公司企划案例研究
9. 某企业促销方式评价
10. 某企业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评价
11. 某产品企划案
12. 某公司或产品广告效果评价
13. 某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14.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5. 某产品分渠道研究
16.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7.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8. 某企业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19. 对某产品的市场预测
20. 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
21. 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2. 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23. 某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营销绩效关系研究
24. 某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25. 浅析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以及对策
26. 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27. 宝洁洗发水多品牌实施的效度分析
28. 诺基亚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效度分析
29. 宜家公司对我国家具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
30. 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展战略的探讨
31. 沃尔玛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 蒙牛公司企业文化营销探析
33. 海尔集团员工与顾客满意度探析
34. 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研究
35. 中国某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市场营销论文题目
市场营销专业2010届部分毕业论文题目(市场营销类) 1,中小企业产业市场营销障碍与对策
2,供应链系统中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探讨
3,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
4,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5,呼伦贝尔市旅游营销问题和发展策略
6,呼伦贝尔市保险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7,呼伦贝尔市旅游业营销策略与分析
8,营销创新——我国企业的营销创新研究
9,浅析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10,从银行业务拓展看银行营销
11,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营销整合的策划性研究
13,我国网络游戏营销策略分析——以《 》为例 14,关于呼伦贝尔市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15,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16,论营销职能是企业的基本职能
17, 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18,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19,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20,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21,论消费心理预测
22,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23,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24,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25,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6,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27,市场细分原理与企业目标市场选择
28,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9,我国服装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0,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1,我国连锁企业商品配送问题研究
32,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33,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
34,我国物流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5,浅析当前工商企业营销渠道的矛盾冲突 36,水平渠道冲突与管控
37,垂直渠道冲突管控
38,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
39, 结合行业谈企业营销战略选择
40,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定位研究
41,企业定位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研究
42,企业定位中差异性特征的选择
43, 中小企业市场目标市场选择
44, 中小企业的差异性塑造
45,中小企业产品组合策略选择
46,产品组合策略与价格策略协同问题研究 47,终端主导市场条件下企业渠道变化
48,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49,企业包装策略研究
50,差异化营销策略分析
51,产品分销中窜货问题研究
52, 论新产品开发策略
53,论渠道创新策略
54,论酒类产品的渠道策略
55, 食品企业品牌提升研究
56,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设计渠道结构 57, 啤酒企业的渠道策略研究
58,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59,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管理
60,市场预测手段研究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题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关问题 2,乡镇企业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
3,试论公关策划的几个问题
4,试论广告策划
5,创新思维在公关中的应用
6,经济全球化与公关观念创新
7,产品推销中的公关策略
8,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形象策略
9,良好的购物环境在促销中的意义
10,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公关问题
12,市场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13,试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4,组织变革的理论分析
15,试论现代管理的系统观
16,试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
17,政府公关形象的塑造
18,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19,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20,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
21,组织形象构成要素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1,国际企业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国际企业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研究 3,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营销
4,论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5,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策略
6,国际营销的两个流派: 标准化观点对适应性观点 7,国际营销: 标准化与差异化的融合
8,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
9,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营销战略新发展 10,国际营销渠道新特点与跨国经营
11,试论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12,中国企业国际营销进展: 阶段特征与战略转变 1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际营销战略
14,试论跨国战略联盟与提高企业国际营销效率 15,全球本地化: 国际营销之谜
16,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绿色营销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1,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2,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3,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
4,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5,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 6,解读女性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范式
7,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
8,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9,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 10,消费体验理论评述
11,个人消费行为模型分析
12,方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 13,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策略
15,广告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
16,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化解 17,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18,大学生通信业务消费行为分析
19,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 原因和对策 20,对从众消费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21,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行为研究
22,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服务营销论文题目:
1,论服务与服务营销
2,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4,超市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5,关系营销: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6,透视服务营销的分析框架
7,服务营销: 21 世纪企业营销立足之道 8,服务营销打造顾客满意
9,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10,服务质量分析及评价研究
11,服务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
12,论服务营销的有形化策略
1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14,服务利润链与内部营销
15,客户关系管理在医院服务营销中的应用 16,服务营销的基础探析
17,知识经济与服务营销
18,顾客满意战略与服务营销
19,企业服务营销的初步探讨
20,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及应用
21,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
22,城市超市顾客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相关文章:
1.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参考
2.2016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2016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
21世纪是法商结合的时代,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科研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商业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商业行为离不开法律的应用和规范,法律也寸步不离地在影响着商业行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创新的速度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需要,而且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所以,青年朋友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创造,又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这种需求,商科院校所培养的法律人才必须是法商结合的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法律职业工作者和兼有商学专业素质的法学人才.明确的培养目标使商学院法学教育获得自己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地位,形成商学院办法学专业的鲜明特色.培养的法商结合人才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那么,什么是法商结合,我们所培养的法商结合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高等教育应该怎样构建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法商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学院主持的国家“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大课题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校申办MBA专业学位的特色所在。商学院针对企业的战略问题、经营问题、财务问题、投融资问题、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问题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而我校法学方面针对企业的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税法、电子商务法,以及WTO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法商型人才培养就是在有机整合我校两方面资源的前提下,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同时拥有法律和管理双重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覆盖管理和法律双方面的解决方案。法商型人才培养的探索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我校在此方面的探索不仅具有前瞻性的视角,同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充分依托金融院校的现有优势: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如下:
一、制定适合法商结合教学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然要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支撑和指导。因此,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非常注重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为实现“法律为市场经济服务,法律人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构建和实现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好3类课程。要认真开好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必开的14门主干课程,同时,要开设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直接服务于企业和市场的法学学科课程。在开好以上两类课程的基础上,还要依托商科院校的强势商科背景优势,开设一组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商科应用性课程,如中国对外贸易实务、资产评估、财务管理学等,使学生扎实掌握法商结合所必备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积极开拓法律服务市场经济的实践教学。法学是一们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法商结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由4个方面组成。一是社会调查。可以分别安排在每年的暑期,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带队进行指导。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以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结合法律知识认识社会,掌握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模拟实习。为了使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配合程序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相关诉讼法知识,增强学生对法律职业的认同感,可以开展审判观摩、模拟法庭活动等模拟实习的专项教学。三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暑期社会调查和模拟实习不同,它是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实践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生主要被安排在公、检、法、司,以及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由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四是灵活的分散性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系里老师,在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开展法律实务活动的过程中,以及在办案的过程中,灵活分散地指导学生实践。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与商事思维融合的培养
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如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理念等。商事思维则是指按照商人的理念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商事思维方式的重心在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在实际问题面前,仅有法律思维或者仅有商事思维都是不够的。培养法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尤其要注重融合“法”和“商”两种思维,从而使学生不但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在合法的前提下思考问题,同时还能从商人、消费者、市场等角度去妥当地处理实际问题。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法商结合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培养出真正的法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思维、观念层面上有所突破,决不能局限于“法”和“商”两种知识的简单相加。
具体来说,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尤其是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民商、经济法律知识,还要在考虑合法性这第一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成本和效益等商事因素。而对于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要在学好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充分考虑合法性的前提下,注重成本和效益的比较。
三、解决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与培养学生复合能力之间的矛盾
培养法商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改革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充分发挥我们商科院校的学科背景,利用现有师资优势,进行法商结合办学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
完善法学教师的商科知识结构是根本。要把学生培养成法商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师具备扎实的“法”和“商”知识结构。作为21世纪的法学专业教师,要能胜任法学专业教学工作,在不断提高自己法学专业理论素养、紧跟法学前沿的基础上,还必须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商科知识结构。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引入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现阶段的重要手段。商科院校往往开设有会计学、经济学、投资学、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科优势比较明显,有一大批优秀的商科专业教师。鉴于这一现实,利用我们商科院校的商科师资优势,将相关专业的教师引入法学课堂,与我们的法学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必要且可行的。引入相关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包括实践教学)的思路,可以结合各高校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来实现。比如,以法学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平行承担教学任务的模式;以法学教师为主讲教师、以相关专业教师为补充的模式;以法学教师为独任教师、辅以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内容讲座的模式,等等。
3、项目实施的科学性
本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充分的思想,开展调查研究。在集中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走访班级、寝室等多种形式,深入师生中开展调研。发挥工会、学生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的作用,拓宽渠道,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加深对现状的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和紧迫性认识,初步查找出影响和制约我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学习调研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认识问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行为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推进学院科学发展方面深化认识,对“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进行再认识,形成共识。结合理论学习收获、调研成果和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深入交流研讨,解放思想讨论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使之成为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形成科学发展共识的有力推动。
深入聚焦提炼问题。学院对学习调研阶段汇总梳理出来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干部进行分析论证和归纳筛选。在此基础上,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的共识认真研究讨论,聚焦提炼出影响制约学校及学院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打好基础。精心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师生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学院领导班子和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就检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在推进学院发展、服务师生方面存在的差距与突出问题,着重查找影响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会要召开专题的民主生活会,分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专题民主生活会与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召开,并适当扩大列席人员范围。
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师生评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检查和分析两个环节。分析检查报告紧密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谋划提出符合学院的科学发展思路、主要工作目标和重大工作举措,同时提出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认真总结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总结和提炼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提出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校院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举措,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组织师生员工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评议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进行。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行不行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及时补充到分析检查报告中来。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公开,反复修改完善。
4、项目实施的应用性
“精商明法”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构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既要全面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力求做到“精通商学”,同时又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学知识,力求做到“明晰法学”。实验区是在中国政法大学这一全国公认的法学强校中培养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商科人才,完全可以实现依托和利用学校法学的优势资源,使商科与法科在知识体系上交叉和融合,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实施中体现法学背景和“法商”性质,以适应社会对法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已经提出了在中国同类型学院中建立起不可替代的“法商型商学院”的发展目标,实验区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把“法商结合”的办学特色渗透到教学体系、师资结构、科研项目以及学术活动等各个环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高层次的法商复合型人才。“敏思善行”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能力,这就是既要能够敏捷地思维,又要能够创新地实践,力求做到既能善于发现问题又能善于解决问题。在结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各自的特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同时,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熟悉和把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内在能力。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法商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格物致公”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素质,这就是既要形成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树立坚定的科学精神,又要不断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树立强烈的公共意识。“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理念,实验区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共同精神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商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不仅能够在能力上满足社会需要,而且还要在身心、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能够较好较快地融入社会,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在科学精神培养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也将是实验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为综合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
要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扩大活动成果,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即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长效体制机制。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切实取得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学院班子成员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针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立足工作实际,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具体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整改落实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增强针对性、注重操作性。要做到“三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领导、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
2)、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针对查找出来的学院改革发展过程中以及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抓住那些既事关大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近期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切实取得一批实践成果。把职能范围内影响制约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集中时间和精力加以解决。对解决条件比较成熟的问题,要实施集中攻坚;对通过努力有可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限期解决;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明确责任分步解决。
3)、完善体制机制。这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要高度重视做好创新体制的工作。进一步理清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制定和完善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制度和规划,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要对现有的制度规定进行系统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该变革的变革,特别是要及早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
附页
法商型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在法商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成的“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科研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经过多年对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依托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平台,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形成完备和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精商明法、敏思善行、格物致公”为培养宗旨,以“法商结合”和“知行合一”为培养支撑,通过“教、学、做、悟、思、育”的培养方式,塑造高素质的法商型创新人才。
1、培养宗旨:“精商明法、敏思善行、格物致公”
“精商明法”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构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既要全面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力求做到“精通商学”,同时又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学知识,力求做到“明晰法学”。实验区是在中国政法大学这一全国公认的法学强校中培养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商科人才,完全可以实现依托和利用学校法学的优势资源,使商科与法科在知识体系上交叉和融合,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实施中体现法学背景和“法商”性质,以适应社会对法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已经提出了在中国同类型学院中建立起不可替代的“法商型商学院”的发展目标,实验区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把“法商结合”的办学特色渗透到教学体系、师资结构、科研项目以及学术活动等各个环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高层次的法商复合型人才。
“敏思善行”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能力,这就是既要能够敏捷地思维,又要能够创新地实践,力求做到既能善于发现问题又能善于解决问题。在结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各自的特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同时,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熟悉和把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内在能力。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法商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格物致公”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素质,这就是既要形成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树立坚定的科学精神,又要不断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树立强烈的公共意识。“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理念,实验区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共同精神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商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不仅能够在能力上满足社会需要,而且还要在身心、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能够较好较快地融入社会,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在科学精神培养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也将是实验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按照学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教育理念的要求不断加强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实验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更加致力于培养以优良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为综合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
2、培养支撑:“法商结合”与“知行合一”
【关键词】 汇率改革 汇率理论 人民币汇率 购买力平价
为了缓和国际社会的压力,更主要的是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一路上扬之势。由2005年7月21日的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上升至2010年7月8日的1美元兑换6.7768元人民币。但是,本文通过对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购买力平价和市场汇率的比较发现,两者并未良好地契合,不仅出现较大差距,甚至还存在着趋势的不同,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中国汇率变动走势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原因。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综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作为最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系统地阐述完成。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当然,与任何的经济学理论一样,购买力平价理论也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由货币的供应量决定的。在商品供应量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越多,单位货币的购买能力就越低。其二,对于任一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总是成立。即表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市场上的每一件可贸易商品不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输费用等交易成本),其价格总是相等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表现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静态理论,描述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问题,即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除上述所说的前提条件之外,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还需满足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同这一前提。如此,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如上式中,ai表示第i种商品所占的权重,Pi和Pi?鄢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第i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e为直接标价法下的即期汇率。如果将这一物价指数分别用P,P?鄢来表示,则上式可变换为:P=e×P?鄢。
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对的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这是一种动态分析的理论,描述的是两个时点内汇率的变动,将汇率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物价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et和e0分别代表报告期和基期的均衡汇率;Pt和P0分别代表国内报告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Pt?鄢和P0?鄢分别代表国外报告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并求变动率,即可得:e=P-P?鄢。
这就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了国外,则本币将贬值。
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有效性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统计检验。各种验证结果表明:短期内,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的,高于或低于正常的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经常发生,并且偏离幅度很大;长期内,在高通胀、高货币增长率和小的供给冲击情况下,购买力平价成立。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决定的实证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通货膨胀率的数据更易获取,因而相对购买力平价被更为广泛地使用。本文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作为购买力平价指标。
为了阐述当前汇率中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适用性问题,本文首先对2005年汇改后历年市场汇率和依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汇率进行对比,通过图形和图表的方式进行直观分析。图1为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之后至2010年7月8日的人民币名义汇率走势图。
图2、表1为2005―2009年我国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走势。其中,通货膨胀率由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由于2010年的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还未对外公布,因而数据只到2009年且所查找到的数据资料中我国和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都是以前一年为基期来计算的。
由于购买力平价由中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决定,而购买力平价的计算又涉及基期选择等问题,所以此处采用中美两国通货膨胀率走势图(即消费者价格指数走势图)来替代中国购买力平价走势图。
根据以上两图,我们可以得出:依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的汇率并不能很好地吻合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的市场汇率走势,在2006年之后甚至出现了趋势相反的情况,这说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汇率走势并不具备较强的解释能力,并不具有对中国汇率确定的适用性。接下来我们将对这5年的情况分阶段进行具体分析。
2005―2006年末,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此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由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上涨至1美元兑换7.8元人民币,上升幅度为6%;同时国内出现通胀,但是通胀程度小于美国,可由此估算由购买力平价模型计算的汇率会上扬,上涨幅度在2%左右,市场汇率与由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汇率变化趋势相同,但是程度上相差较大。
2007年初―2008年末,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此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高,由1美元兑换7.8073元人民币上涨至1美元兑换6.8346元人民币,上升幅度超过10%;但同时国内出现严重通胀,且通胀程度大于美国,由购买力平价理论可知人民币汇率在此阶段内应贬值,但是市场汇率却在大幅上涨,两者显然在走势上相反,同时程度上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009年初―2009年末,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对经济运行各方面的影响,中美两国的通胀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但是幅度不大,且减少程度上非常接近。此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在国际压力下继续走高,由1美元兑换6.8367上涨至1美元兑换6.8282元人民币,上涨幅度仅有0.12%。同时,由于受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2009年中美两国的通胀程度都较上一年有所减轻,中国通胀减轻的幅度大于美国通胀减轻的幅度,根据购买力平价模型估算的汇率会增值,但上涨幅度不大,仅为0.3%。由此市场汇率与由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汇率变化趋势相同,但是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偏差原因探讨
从第二部分的市场汇率与由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的汇率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对2005年汇率改革后的中国汇率走势进行解释时缺乏可信的支持,存在着比较大的偏差。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
正如在第一部分理论综述中所讲,购买力平价理论需满足包括“一价定律”在内的诸多前提条件,而这些前提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得到满足,故而造成偏差的产生。同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物价指数的计算和选取上也会产生差异,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不准确性。
2、现阶段中国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
2006年之后,中国就一直居于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位置上,这在客观上给人民币升值造成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市场汇率的持续上涨,更是使得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一步加强。由另一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我们知道:e=f(Y,Y?鄢,P,P?鄢,i,i?鄢,Eef)。
其中,e为即期汇率,Eef为对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Y和Y?鄢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国民收入,P和P?鄢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水平,i和i?鄢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利率水平。对未来汇率的预期会对即期汇率产生影响,而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升值,则资金就会大量流入导致对本币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本币升值。
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十分强烈,结合国际收支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能力的弱化。
3、现阶段中国利率水平的影响
为了扩大内需抵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保持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之上,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低于美国的利率水平。而根据利率平价论:?籽=i-i?鄢。其中,?籽为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升(贴)水率,i为本国即期利率,i?鄢为外国即期利率。由此我们知道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国外利率,本币在远期将升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汇率一路走高的现象,同时也解释了市场汇率与由购买力平价计算所得的汇率之间产生巨大偏差的原因。
4、实证所选时间长度问题
由于自2005年汇率改革至今不过5年的时间,我们所能够选取的实证数据相当有限,而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又是一个在短期无效,在长期相对有效的理论,所以产生偏差在所难免。相信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多,实证所用的时间长度的扩大,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解释能力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文化建构;功能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6-0058-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来,人们一直多在价值领域里进行讨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念体系。笔者认为这种表述是不够明确的。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真正意义在于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当代中国文化铸塑“灵魂”。我们应从文化建构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铸魂”功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和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融入到国民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
一、当代文化建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 “实践性”来“铸魂”
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文化时刻处在建构之中。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文化创造,是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质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在创造性的文化建构,这就需要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灵魂”来支撑。文化的“灵魂”也就是文化的价值精神,“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1]在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就从价值观的视域反思中国的文化建构问题。从价值观入手讨论文化重建,学者们认为应该有一个彻底的怀疑,提出“能自焚的鸟才是真正的凤凰”,[2]7要求对国人的价值观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但是如何改造,并没有一个理论上的自觉,只是认识到传统价值观不能适应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甚至阻碍了发展。出路在哪里,似乎谁也不太清楚。只看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出现了许多问题,受到诘难,理性上要求改变,但是情感上根本割舍不掉。一方面,是文化上的血脉很难断掉;另一方面,走以西方价值观为指导的发展之路,又因为“文化是不可移植的”,[3]1以欧洲文化为模仿对象的“东施效颦”式的文化建构在理论上是讲不透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那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构的真正出路究竟在何方?任务只能落到具有“本体否定”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
因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建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它的生成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价值原创性,其原创性根源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只有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的实践中,它才能生成属于本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实践是创造精神价值的根本途径,是铸塑当代中国文化“灵魂”之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
实践直接规定了文化建构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与范围,决定了文化建构的实质和内容。没有“实践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可能产生。因为:
第一,“实践”是文化建构中的方法论立场和基本理念。“实践”的基本内涵体现为:基于文化整体观的视野,关注于文化建构,强调文化建构的过程性,在文化建构过程中显示出特定文化的生成机制、运行逻辑、文化指向和感染力度。在实践过程中,关于文化价值现象存在和发展的情况,以及价值观念变化的具体规律都会在主体意识中逐渐内化、积淀,经过思维的加工制作,形成价值观念和价值理论。实践是一种产生价值观念的物质性活动。
第二,“实践”是人超越于物和当下自我的根本之路。人的存在方式是不断超越的过程,目标就是成就超越的人、理想的人,而人的超越性与理想性就是在实践中实现的,人的价值、意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在这个价值和意义生成的过程中,人也就被确立为意义的创造者与生产者,确切地说,意义的授予者。于是,创造与生产成了人的最深层的存在本质,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本质。
第三,“实践”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建构新型生活蓝图的人类活动,这是实践的重要精神气质。实践的目的是不断地变革现实世界。实践生成价值的现实性在于实践立足于人类的现实需要,需要的变革才使得社会历史呈现出不断生成的画面。具体来讲,从实践中发现现实困境,以此作为价值生成的客观现实根源,进而对这种困境持一种批判和超越的态度,并通过这种批判和超越以建构和生成主体价值理想。当代中国,应立足当代中华民族的客观现实与实际状况,反思我们民族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主要问题,以此作为“共有价值理念”生成与凝聚的客观现实根源;在实践、人的生命和民族精神中,获取克服矛盾与解决问题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以此达到对现实困境和事实矛盾的否定克服和理想超越,从而形成“共有价值理念”。
因此,从应然角度上说,“实践性”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性,在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中,不断生成新颖性的、革命性的、时代性的、大众性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构,仍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观的生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实践性”是当代中国文化建构中的“铸魂”之本。
二、文化建构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铸魂”功能之表现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崇和倡导一切有利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一切有利于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精神,一切有利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仁爱的精神,一切有利于昂扬向上、开拓进取、奋发进取的精神,以全方位铸塑当代中国文化赖以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的精气神。这个“精气神”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铸塑社会主义文化之“灵魂”的功能具体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