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外媒体范文

国外媒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外媒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外媒体

第1篇:国外媒体范文

■1月15日光明日报推出《作品》副刊,以刊登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小说、诗歌、报告文学为主。

■2006年中国报业十大新闻评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遭富士康集团天价索赔、2006新京报正式向法院TOM网站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新浪网达成战略合作等上榜。

■新年来临之际,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与知名网络杂志平台Xplus合作,推出第一份合作结晶――电子文汇报;此举标志着中国报业集团正式牵手新媒体,开始进入共同经营数字报纸领域。

■据解放日报报道,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至今年1月推出上海手机报i-news一周年之际,用户已达20万,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手机报纸。同时,由用户自定义的i-news改版方案也已完成,新版内容正式上线。

■1月8日中国日报面向全球推出了中国首份专门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英文报纸――《奥运周刊》。

广电新闻

■2007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全方位改版,推出了一档奥运人物节目――《我的奥林匹克》。

■《“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近日由三联书店推出,该书是中央电视台创办于1996年的深度调查性报道栏目“新闻调查”的文字结集。

■根据央视索福瑞(CSM)全国电视收视市场分析,齐鲁电视台以全天收视率2.669%、市场占有率19.005%,在全国省市级地面电视频道中收视率、市场占有率均高居第一名。

■2007年1月1日,北京卫视频道全新改版,以“弘扬文化品位、彰显大家风范”频道定位,以“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传播理念,以“宫墙红和汉白玉白”包装色调,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1月4日,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策划的2007年新春特别系列活动宣布启动。活动主题是“广播过大年,三元合家欢”,将通过“瞧这一家子”全家福照片和背后故事征集展示等8项活动,带给广大听众一个热闹愉快的春节。

网络媒体

■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正式开通,网址是:scio.省略。

■1月4日搜房网与TOM在线宣布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搜房网将负责TOM旗下房产频道的内容建设与经营管理。

■据悉,百度公司已获得网络新闻牌照,将进军门户网站。1月16日,百度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并未正面证实该消息,但表示,百度如果要做门户,将会与目前的门户有很大区别。

国外媒介

■华盛顿邮报主编Leonard Downie Jr表示,从2007年1月开始,华盛顿邮报印刷版的编辑将同时为网站和报纸工作。

■纽约时报集团近日宣布,以57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包括9家电视台在内的广电业务,此举旨在集中精力改善报纸业务。

■瑞典Post Och Inrikes报是世界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报纸。这家报社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

第2篇:国外媒体范文

第一,电视仍是外国民众了解中国信息的首选渠道,未来五年内网络媒体将可能成为五国民众获取中国信息的第一媒介。

五国受访者在回答通过哪些传播渠道了解中国信息时态度基本一致。在列出的8种传播渠道中,电视、网络、报纸成为五国民众了解中国信息的三大传播渠道。其中,在美国、德国、日本、印度民众看来,电视是了解中国信息的第一媒介,俄罗斯民众首先选择网络。而在美国、德国、日本、印度民众心目中,网络是仅次于电视的了解中国信息的媒介。但对于文化传播的重点人群青年人群和精英人群(本调查将15-24岁的人群界定为青年人群,将获得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的人群视为精英人群)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解中国的第一媒介(参见表1)。

第二,网络媒体是四国民众最信任的媒介。

在回答对新闻出版业、电视台和互联网的信任程度这一问题时,四国民众(俄罗斯没有该数据)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位列第一。青年人群和精英人群也持相同态度。四国民众总体和四国青年及精英人群都最信任互联网(参见表2)。

第三,在互联网上获取中国信息以自主搜索方式为主。

在问卷列出包括微博客(如Twitter、Weibo等)、即时通讯工具(如Skype、QQ、MSN等)、网络视频、广播网站(如YouTube)、社交网站(如Facebook 、Q-zone等)、维基百科、个人博客、英文搜索引擎(如Google)、 中文搜索引擎(如Baidu)、本国媒体新闻网站、中国媒体新闻英文网站、中国政府英文网站、中国非政府英文网站、手机网络等选项中,五国受访者选择的前三位中英文搜索引擎和维基百科占了相当的比重,尤其是在青年人群中。具体情况见表3。这说明对于五国民众中大多数人,获取中国信息的互联网资源还不具备定读性(引起读者稳定阅读兴趣的特性),五国民众仍然以自主检索的方式查找中国信息。

第四,各国媒体新闻网站仍是精英人群获取中国信息的主要互联网资源之一。

表3显示除了印度之外,社会精英选用本国媒体新闻网站获取中国信息的比重超过社会总体和青年人群的比重。这说明这一部分人群会定期使用固定媒体的新闻网站查阅中国的信息。

第五,中国网络资源在向五国民众提供中国信息方面处于劣势。

调查中,中文搜索引擎(如Baidu)、中国媒体新闻英文网站、中国政府英文网站、中国非政府英文网站的被选频率在五国中都是最低的(参见表4)。

第六,中国政府主办的几大重点网站在国外的影响力亟待提升。

问卷还调查了五国受访者接触中国开设的重要的对外传播门户网站的情况。②我国主要的官方英文网站包括六大中央级英文网站(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在线、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日报网)。调查显示,五国民众对中国的主要英文网站所知甚少,使用频率也较低。几大英文网站的受众接触率相差不大,中国政府主办的几大重点网站在国外的影响力亟待提升。

问卷设计了测量受访者使用中国对外媒体程度的三级指标,即“没有接触过”、“接触过1-5次”和“接触过5次以上”,分别赋值为0,1,2。为了避免0对最后均值的影响,这三个值分别被重新编码为1、2、3。本研究将受访者接触中国对外传统媒体的得分值重新编码,再加总成一个新值,代表受访者对中国对外媒体的使用程度。值越大,代表使用的程度越深((参见表5)。

本研究分析了对受访者收入水平、受访者与中国的亲密程度、受访者对中国媒体的评价与受访者对中国对外传播传统媒体的使用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收入水平是以问卷中受访者的“家庭税前年收入”来衡量。与中国的亲密程度从“是否到过中国”、“是否有中国朋友”和“是否会说中文”三个方面来衡量。本研究将可信、全面、准确和公正作为受访者对中国对外媒体报道的评价标准,分别与受访者使用中国对外媒体的程度做相关分析。

在中国对外媒体使用因素相关分析中,五国受访者情况接近。五国受访者的收入水平、与中国的亲密程度,对中国媒体的评价与受访者使用中国媒体的程度正相关。也就是说收入水平越高的受访者对中国对外媒体的使用程度越高;与中国越亲密受访者越倾向于使用中国对外媒体;对中国对外媒体评价越高受访者越倾向于使用中国对外媒体。

基于上述调查,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科学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外传播。

第一,充分认识网络传播的优劣势。

网络传播在时间、空间、技术层面上最大限度的开放性赋予网络新闻传播交互性、海量型、多媒体、及时性、个人化、超文本、高速度等等诸多传统媒体未曾具有的信息传播上的性能优势。同时,网络新闻传播也有其特殊局限性。如:页面第一视觉区域有限使人们不能对全部版面一览无余;互联网是立体网状结构,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一个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残缺等。正是这些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与特殊局限性并存,对网络传播有较之传统媒体不同的特殊要求。

第二,网络新闻要适应网络阅读模式。

与在互联网上高速阅读新闻、主动选择新闻适应,受众进行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扫描式和跳跃式的阅读。这种阅读带有极大的跳跃性、检索型、忽略性。让读者逐字逐句在网络上阅读新闻只会使读者感到疲惫与厌倦,从而影响网络新闻的传播影响力。所以,我们的网络新闻稿件不能仅仅只是简单的翻译—复制—粘贴,需要根据网络手中的阅读模式撰写稿件。

第三,主动培养对外传播重点人群。海外受众了解中国信息媒介使用群体特征各不相同,应因地制宜开展多渠道、多媒体、全方位的“精准”传播,找准活跃人群,主动培养重点人群。

美国青年是了解中国信息的活跃人群,他们在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非媒介渠道的比例最高。相比总体受众,德国青年受众和高学历受众接触信源、了解中国的活动更为积极。在俄罗斯35-44岁和45-54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受众群体是使用非媒介渠道了解中国信息的活跃人群。我国的非媒体对外传播渠道在印度中产阶级、中青年和中高学历中影响较大。

华裔和地理接近地区人群是中国媒体使用的活跃人群。在美国和德国受访者中,“中国大陆媒体”最主要的使用群体是华裔。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受访者使用中国大陆媒体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与语言和媒介使用习惯有关。

另外,青年是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人群,是文化传播的重点培养对象。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问题上,我们要努力使国外青年成为解决方法的一部分。

「注释

①在下面的分析中,由于四舍五入,百分比的加总可能不是100%。

第3篇:国外媒体范文

关键词:电视外交 CNN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 话语权

随着电视媒体传播范围的扩大,电视开始成为一种宣传国家政策及国情的基本工具。电视的外交功能也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一个必不可缺的基础要素。该如何发展电视的外交功能,当下我国电视媒体对此也有一些相应的措施。通过对中美两国电视媒体外交功能的对比研究,可以预见到全球一体化下电视外交功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因为其发展,所带来的切实利益。

电视外交,英文名为Television Diplomacy[1],是近些年来由许多人提出的口号,尤其是90年代初期“CNN现象”(CNN,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出现,这样的词汇被使用的频率大增。如果按字面来理解,就是利用电视主要进行一个国家、政府的政治外交,让电视媒体充当外交代言人,设置外交议程,从而实现媒体的外交功能。

“CNN现象”简单的讲就是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代表的、以即时的电视转播和评论为特点的、几乎覆盖全球重要地区的,国际新闻报道所造成的政策和舆论影响。在60年代末的越南战场上,著名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面对电视机宣布“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随后在伊朗的人质危机和黎巴嫩的劫机事件中,电视媒体的外交功能再次引起注意。“CNN现象”与美国外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成长。这说明在外交政策上电视媒体的信息扩散已经对原本的决策过程形成了冲击。随着美国决策者和政治精英们对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他们试图利用大众传媒以制造、传播和解释信息,从而影响到群众的的努力也会进一步增加。

中央电视台国际传播已形成中、英、法、西、阿、俄六种语言和八个国际频道的格局。CCTV-4 中文国际频道主要以新闻类节目为主,文化科教类节目为支撑,以对台湾报道为重点。CCTV-9 英文国际频道是我国第一个以非母语播出的电视频道,节目全部使用英语播音,为广大海内外英语观众提供服务。

中央电视台的各个国际频道基本上都已做到24小时不间断播出,迎合了海内外观众的观看时间。通过不懈的努力,各个国际频道已经成为海内外观众了解中国的窗口,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增进友谊的桥梁和纽带。真正做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1、CNN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外交作用上的异同

1.1、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以宣传本国的正面信息为主,使这个本国的正面形象就清晰(指的是观众所感知的),在观众心中建立宣传媒体及其所代表的国家的正面形象。对发生的国际新闻、重大事件或者突发危机反应越快,报道越及时、丰富、准确,那么在国际传播竞争中越能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从而影响到媒体自身的观点乃至国家政策、政治代言的某些决断,使国家在他国或国际视野中形成良好有力的形象。

1.2、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各地的渗透程度不同,意味着两者在宣传手法上也会有所不同。因为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存在一定的差异,媒体在外交作用上也就存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相对来说CNN更加自由化,受约束力小。而中国,面临大国崛起,对于事件的宣传报道都要服从于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舆论氛围。

2、全球一体化下电视外交的发展趋势

新纪元伊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国家的话语权有多重要。为争夺全球观众,使本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各国扶持本国电视台国际频道的竞争十分激烈。2009年2月3日,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NHK)正式推出面向海外观众24小时播出的英文电视频道。全球大概有1.25亿个家庭可以收看到NHK所传输出来的节目。俄罗斯的“今日俄罗斯”英语频道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开播。2006年11月15日,第一个24小时播出阿拉伯语新闻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也推出了自己的24小时英语频道。

世界各国之所以纷纷推出自己的英语新闻频道,一个是为了对抗英美话语霸权,与CNN和BBC(英国广播公司)对抗,建立一个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利用电视媒体发展本国外交事务。

综上所述,美国和中国的电视媒体在外交功能上其实并无太大的差异。两者都是从媒体本身以及所代表国家、政府切身利益出发。各国外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媒体的报道。而媒体通过报道外交活动,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交事务的进程,也争取了观众,获得了良好的商业和社会效益。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速度加快,人们对外交事务的热衷度逐渐提高,媒体对外交领域的关注更是前所未有,其对外交活动的影响也逐渐明显和深远。

其实,不论是CNN还是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亦或是日本等国开办的英文频道,它们的外交功能仅仅是一个小部分,不是所有的电视媒体都具有外交功能。在运用电视外交功能时,也不能过分的全面依赖。不管是怎样的政府,永远和媒体存在对立的一面。作为政府官员,一方面害怕媒体,认为它们不懂政治或怀有敌意,担心媒体的报道可能会有损于国家安全,所以躲避他们。另一方面,官员们又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希望操纵公众舆论。

第4篇:国外媒体范文

【论文关键词】对外传播 电视媒体 跨文化 传播能力

【论文摘要】电视媒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方式。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具有内部性、能动性、运动性、互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发挥和提升受到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外因包括:传媒环境、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国外媒体与国外受众,内因则包括媒体的公信力、媒体传者素质、媒体信息传播艺术四个方面。

何为传播能力?美国学者特伦霍姆和延森所下的定义是:“一个人以有效而得体相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我国在研究科技传播能力的时候,学者们提出这样的概念: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就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有效整合科技传播力量、高效配置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的一种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媒体传播能力就是媒体以有效而得体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它强调用恰当的方式达到媒体传播目的。

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就是电视媒体以有效而得体的方式对本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的能力。它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以及最后产生的影响效果。

一、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特征

根据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它具有如下特征。

1、内在性

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是媒体自身所具有的,通过媒体内部的结构优化、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媒体的理念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如果把电视媒体比喻为一个人,那么媒体的传播能力就是这个“媒体人”的心理特征和掌握的各种技能,是媒体能够顺利完成一项对外传播活动的主观条件。因此,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是以媒体自身作为主要发力点来进行的传播,是媒体内在的特征。

2、能动性

所谓能动性,就是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和影响做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人的能动性称为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①。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也是如此,它是电视媒体主动的将决策、理念、战略等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外部世界进行主动的、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播活动,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相反,如果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始终服从于其他媒体的议程设置,或者是成为其他媒体的传声筒,无法单独采集并信息,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没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理念,,那么这样的电视媒体可以说不具有传播能力,或者传播能力低下。

3、运动性

运动性原理是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是动态的,其稳定是相对的。电视媒体传播能力内部的联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具体事件做出不同的并且恰当的反应。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更新,电视媒体若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从而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影响并引导时代的发展。这恰恰也体现了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运动性的特点。

4、互动性

电视媒体对外传播的目的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电视媒体要达到对外传播的目标,就必须了解受众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提供受众想要知道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传播自己想传播的内容,说自己想说的话。媒体与受众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媒体内容对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针对性,受众对媒体的传播活动做出信息反馈,两者形成互动。与受众保持一定的互动使媒体更好的为受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仅是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体现,更有助于提升这种能力。

二、影响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外因

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发挥和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在客观因素中则包括以下几点:

1、传媒环境

传媒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大众传媒的发展水平,媒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其指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发展水平,指传媒的种类、数量,传媒的覆盖率、普及率、发行量等,还体现在国家对媒体资源的利用,以及媒体在受众中的易得性。二是传媒的社会环境,指传播机构的管理方式以及传媒与国家权力的结构关系。

传媒环境之于电视媒体发展,犹如水之于鱼的生长。良好的传媒环境将有利于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电视媒体传播能力的提升和发挥。但是,传媒环境是一个较宏观的概念,其内部各项因素对电视媒体的影响也比较复杂,因此,要多方观察、仔细研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方能把握住传媒环境与电视媒体的关系。

2、基础设施

电视媒体基础设施是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建设中,我们要重视基础设施的作用。

我国曾深刻体会到没有自己的传播渠道设施的无奈。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对外传播通过向国外寄送节目,或者租用其他国家的通讯卫星来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外传播活动的开展和传播的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甚至受到不法分子的干扰。再例如媒体的数字技术。在现代传播中,数字技术是一项高质、运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技术。对于中国电视媒体来说,掌握和运用数字技术将大大提高传播效率,实现传播现代化。

3、覆盖范围

媒体覆盖范围是指印刷媒体的发行范围或电子媒体传播所能达到的地区范围。对于媒体来说,覆盖范围越广,其信息传播的范围也就越广,媒体的潜在受众也就越多,媒体的潜在影响力也就越大。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媒体的覆盖率不等于收视率,媒体的覆盖率高,并不等于其影响力大。媒体要进行国际传播,其覆盖率必不可少。没有覆盖率,媒体的信息就无法到达传播的目的地,也就无所谓国际传播。媒体若要进行全球性的传播活动,就必须建立全球性的媒体覆盖。

三、影响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内因

影响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媒体公信力

喻国明认为:媒介公信力评价是公众通过社会体验所形成的,是对媒介履行作为具有特殊使命的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体验基础上的评价,而媒介公信力则是指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②。

从公信力的概念和认识中可以得出,公信力重在“信”字。“信”体现了媒体在传播信息时的媒体精神和理念,是对受众负责的表现。同时,“信”也体现了受众对媒体的看法,是媒体在受众心目中地位和权威性的体现。

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形成,取决于电视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客观、真实的信息是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基本也是关键性因素,只有客观、真实,才能取信于民。二、信息的及时性。电视媒体的主要责任就是及时地为受众提供各种信息,以满足受众对社会变动的信息的需求。三、信息的观点和立场。电视媒体的观点和立场是立足之本,人云亦云顶多充当“传声筒”的角色,所传递的信息将无价值可言,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四、受众的态度。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如何,归根到底还是由受众说了算,而这取决于受众对电视媒体的接受和使用程度。

2、传媒从业人员素质

当今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传媒领域,人才决定着媒体的实力。传媒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全球传播势不可挡的当下,高素质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中国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对外传播的媒体从业人员,光具备专业知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还不够,还要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跨文化传播能力,是媒体从业人员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传播的能力,它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民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在了解的同时融入进去,运用其他民族和国家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来传递本媒体所要传递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国际传播能力。

3、媒体信息传播艺术

如何传播是技巧问题,是指新闻媒体在采集、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时所选择的角度、方式、分寸和时机等。能否在信息的传播中体现及时性、丰富性和服务性、能否对复杂的新闻事实提供有效的深度解读,能否提供独家的报道、评论和观点,直接影响到传播的质量和能否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在信息传播艺术上,人的传播方式和技巧受到他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相同的信息内容会有不同的传播方式,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首先是信息传播的语言艺术。媒体语言是媒体进行传播时所使用的社会语言,是媒体传播的基本元素,对媒体的信息传播有巨大影响。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其次是信息内容传播的角度问题。采用恰当的传播方式,包括叙事方式,传播者的立场,传播中的用词等使得受众容易接受,甚至是乐于接受。在跨文化传播中,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会产生世界性吸引力,但作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有效传播方式,传媒必须用国际传媒介的通用语法,用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核心价值去设置、评说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

参考文献

①百度:baike.baidu.com/

view/1286.htm

②喻国明、靳一:《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87

第5篇:国外媒体范文

英国全球广播新闻社记者施锐福曾经说:“让中国成为全球记者最向往的地方。”从今年的“两会”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记者最向往的地方。

中国对世界影响增大

关注中国是关注自身

塔斯社记者耶米扬说,他关注中国的一切,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中俄经济政治合作与文化交流,中国与美国、欧洲的关系,中国的政策等等。耶米扬说:“随着中国经济这些年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增大,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在促进国与国之间经济互补的同时,也增加了彼此的经济依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社会的读者关注中国新闻,实际上也是关注我们自身利益。”

韩国联合通讯社驻京记者说,他们也将关注“两会”的“一切”,特别是经济问题。意大利安莎・社那塔里特别关注中国的《物权法》、经济走向、政治改革、失业、人民币币值问题等。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宁文也特别关注中国的《物权法》,这作为他报道“两会”的第一重点,其他方面则要等看到“两会”重要文件后才能决定。

日本时事通讯社记者半开玩笑地说,他们关注“两会”的焦点与中国同行相同,关注农民、失业、收入差距等问题。

路透社记者毕晓雯说,他们将关注“三农”问题和中国的金融改革问题。

共同社驻中国总局局长渡边阳介认为,每年的中国“两会”的报道都是共同社中国局全年工作的一大核心,而具体的报道计划在年初就已经制订好了。“由于中国在国际社会各个领域里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因此发生在中国的大事自然也是国际上的大事。”

“召开‘两会’并不算大新闻,但它是产生新闻的平台。它给记者提供很好的机会,可以集中地采访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 两会’期间可以观察捕捉到即时产生的新闻,抓住机会与各地代表们交谈,这是非常难得的。”

第6篇:国外媒体范文

相对于中国国内比较冷静、理智的反映,国际上是一片热炒。国际社会的热炒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就是希望中国能够承担大国责任,因为中国人有一种心态就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因此在国际社会中间,我们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在穷国的行列中,但是世界上不这么看,他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中国承担更多的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像联合国的会费、维和的费用等等,作为大国要承担这份责任。

还有一种声音就是中国独秀论,它的背后的含义也就是希望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能够为全球经济失衡买单。中国人要更多的消费,而不是投资;更多的进口,而不是出口。人民币要大幅度升值,背后就是中国要为经济复苏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独秀论”、中国“责任论”,部分西方媒体弦外之声,耐人寻味。

事实上近年来西方媒体和舆论已不止一次的“热捧”中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访华期间强调:“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相反,一个强大且繁荣的中国的实力上升能够成为国际社会的一支力量。”与此同时,西方媒体开始热炒所谓的“G2”模式,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中美共治”时代。按照西方的逻辑,既然中国已经具备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就应该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09年两次G20峰会上屡被提及的“G2”概念,再次被搬到年底的气候峰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德波尔指出,美国和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40%,没有中美两国的具体承诺,很难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任何协议。但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西方国家显然居心叵测,试图用气候问题来阻挠中国的发展。

那么面对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所引发的这一轮西方媒体的“捧杀”,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世界第二”的高帽所惑。

不为高帽所惑,首先我们要明白,GDP总量固然重要,人均GDP更重要。毕竟,国家经济发展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只有拿人均GDP作比较,才能看出国家经济发达程度。今天,无论GDP总量是世界第三还是第二,从人均水平看,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仍居第一百位前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2009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不仅不到日本人均GDP的十分之一,而且不到世界人均GDP的一半。

不为高帽所惑,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有4000万人没有脱贫。虽然戴上第二高帽,但按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未达到,按照中国人均收入1300元贫困标准线,中国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这都是中国的现实。要使这些人脱贫达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有很多工作要做。即便是生活实现小康的人民,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在科技、环保领域,我们还有巨大的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社会领域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在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7篇:国外媒体范文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外界开始热议中国的“软实力”;而中国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无与伦比”的表现,也让外媒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上海世博会、“中国制造”全球广告、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等,每一次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作为中国软实力的象征,都得到了外媒的密切关注。

新华网国际频道:公共外交凸显中国软实力

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力量,感动着国人,也感动了世界。韩国媒体说,它“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格”;美国媒体说它“让中国软实力真正爆发”。

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除了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无与伦比”的评价,外媒也纷纷在开幕式后发文评析奥运所凸显出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题为《和谐与梦想》的文章。文章说,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事件,也是文化事件。和谐集体的理想或许和美国梦一样富有魅力。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坚定地向外界表明,不仅可以通过西方的自由方式实现发展,还可以通过东方的集体主义方式来发展。开幕式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但最吸引人的部分无疑是数千名中国人整齐划一的表演??整齐地击缶、跳舞,按照精确的编队快速奔跑,没有任何错误和碰撞。这是当代的集体主义??以高科技展现的中国奇迹般增长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场景。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文章,题目是《奥运会是中国成为文化大国的跳板》。文章说,北京奥运会的看点有很多,除了比赛之外,就是重新发现中国的文化力量,中国正在谋求成为一个国际性文化大国。中国邀请日本时装设计师石冈瑛子担任了开幕式的服装设计。张艺谋起用石冈瑛子的理由是,她拥有东方的DNA,并且在国际舞台上表现活跃。北京吸纳跨越国界的创造性,今后也许会成为亚洲文化圈的霸主。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等崭新的公共建筑,也体现了这一点。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发表文章,题目是《孔夫子和奥运会》。文章说,中国强大起来,儒家传统的道德力量开始重新被提及。中国主要依靠道德榜样、礼仪规范和以德服人来赢得世界。北京奥运会象征着一种视野的变化。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将自己视为一个软弱而不堪一击、历史辉煌不再的国家。现在,中国强大起来,并且开始重新争取万众瞩目的“应得”地位。理想就是建立一个关爱和同情至上的社会,狭义的爱由家庭开始,然后扩展至国家和整个世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论语》名句通过开幕式传递给全球几十亿人。我们看到的是对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所体现的温和学者生活的礼赞。

上海世博会世博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盛事,也是加强中外交流,提高和展示中国软实力的绝佳机会。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上海世博会得到充分体现,中国的软实力通过世博会得以表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在改变着每一位世博人、上海人和中国人。

韩国、印度媒体称世博会提升了中国软实力。中国在硬实力方面已经成为争夺世界第一、第二的强国。在资本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军事能力也超过防御水平。但中国一直被认为在代表精神和文化力量的软实力方面很薄弱,尤其是秩序意识更是处于不及格水平。中国政府计划以世博为契机改变这种不均衡现象。因此中国馆摆满展示中国文化的展品及影像,摆放的位置也都便于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看到屹立于世博园正中的中国馆的雄伟仪容,游客们颇感自豪;看了里面的展品,更会为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而感动。他们还通过在场馆外面排队来培养秩序意识,世博正是软实力的训练场。世博会的组织者指出,世博会的主题发展始于3个问题:什么样的城市会使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会使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会使地球变成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上海在努力回答这些问题。或许德里和印度的其他城市也应该这么做。

中国制造全球广告2009年底,中国商务部联合4家商会,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投放了一则30秒钟的广告。广告内容提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该广告有利于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也有助于凸显中国软实力。

专家认为,商务部在全球推出中国制造形象广告的行为,体现了我国政府的一种战略关切,展现了中国制造的软实力。在面临新的世界形势之际,中国的这一宣传举措,对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继去年底“中国制造”电视广告片在美国播放之后,今年6月28日至8月8日,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新闻频道再次播放,累计播放次数约400次。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用时尚、流行的元素演绎了新时期中国的自信和包容。分析人士认为,在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主动出击展示国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长度的电视广告片??《人物篇》,以“中国人”概念打造中国形象,汇聚了50多位中国名人,并于国庆之前通过BBC、CNN等国际主流媒体面向全球播出;另一部分是15分钟的专题长片??《角度篇》,用于外事活动展示,力图从更多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示当代中国社会。对此,中外媒体和学者纷纷表示,国家形象广告也是展现“软实力”的重要渠道。香港《文汇报》发文说,该宣传片的推出,是中国官方近年来旨在增强中国软实力、提升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又一重大举措。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更自信、主动地展示“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国家公关时代已来临;而融合过程还需面对诸多问题及挑战。北京奥运之后,中国加快展示“软实力”,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国家形象广告无疑成为展现“软实力”的另一有效途径。由官方主导开展国家公关,塑造良好的国家声誉和品牌形象,对于增强中国国家的软实力大有裨益。

《人民日报》:经济硬指标提升文化话语权

我国目前被列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29个,成为世界上入选名录最多的国家,这反映出在日趋强大的经济实力面前,国际社会对我们文化价值的确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认为,在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实力(硬实力)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强有力的支撑,文化的软力量不仅会失去彰显的平台,而且文化本身也会面临衰微的困境。经济的硬指标是体现文化软力量的重要标志。

现在,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普遍关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综合国力的提升。正因为此,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才有了文化的话语权,有了相对平等的谈判条件与相互磋商的议价能力,同时,我们的文化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美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是软实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根源,是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与其他认同不尽一致的地方是,文化的认同实际上具有一种“反向认同”特征。人们不会平白无故地对一种文化感兴趣,人们感兴趣的文化往往是那种能够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的文化。人们在确认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之后,反过来才会对其文化的价值产生认同。以《文明的冲突》一书而闻名于世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强调,硬实力决定软实力,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物质上的成功会使文化和意识形态更具吸引力,而经济和军事上的失败则必然导致文化的自我怀疑和认同危机。所以,尽管文化有时会成为社会舞台的重要角色,但经济依然是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基础,文化全面建设的真正实现必然有赖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华网国际频道:部分媒体评论中国软实力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青山?妙在该国《外交论坛》月刊上发表文章,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在两个意义上很重要。“第一,对中国来说,促进文化政策具有很大的培育文化产业意义,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有关;第二,作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外交手段,对外文化交流值得期待。”

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梳理中国软实力走向世界的体现: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一国两制”、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再到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出色表现。该文指出,中国从不像美国那样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强加于别国,不在别国强行推行自己的政治体制,提供经济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更不会诉诸武力解决争端。在国际舆论的视野里,中国已经是一个发展路径具有普适性的国家。中国的经验或中国模式被接受为一种“软实力”,从而对国际社会生成吸引力。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中国的“软实力”正趋于灵活》的文章指出,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政府正在对各个领域的活动家和机构投资。外交部设立了一个全新的公共外交办公室,而中央更是要求传媒“走出去”,希望在国际传媒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国内,中国正在举办举世关注的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的电影与文学也正在享有空前的世界关注。在教育方面,中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设了282个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国的语言及文化。

第8篇:国外媒体范文

一、与美国外语质量监测有关的机构

与美国外语质量监测直接相关的机构是全国教育进步评估(NAEP)的两家主管机构:“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NAGB)和“全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是美国唯一全国性考察美国中小学生在不同科目知道什么、会做什么的考试,旨在监察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是民主、共和两党于1988年联合成立的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专门机构,直接向国会负责,为NAEP制定政策,例如,谁会参加测评、什么时候测评、测评结果怎样报告等。全国教育统计中心则负责监督与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测评有关的活动及其实施(辛涛,李峰,李凌艳[2]),与NAEP有关的各项具体的工作则外包给其他机构。

除上述两家机构外,与外语教育紧密相关的机构还包括“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CTFL)和“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NCSSFL)。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是全美唯一致力于各层次外语教育提高和扩张的机构,是一家由12000个来自从小学到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家、行政人员以及政府和产业界人士组成的机构(http:///)。现今美国通用的外语学习标准也正是该委员会主持制定的。在美国教育实际主要由州政府而不是联邦政府负责,因此,州级教育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外语教育密切相关的“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是由美国各州中小学外语教育主管人员联合组成的全国性专业协会,以促进和推动那些支持语言教育的政策和做法为使命,其目的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美国各州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和做法(http://)。作为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的机构成员之一,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与其合作,致力于在美国各州和地方层面提供资源开展推广外语的活动。在“美国语言年”(2005年)开始的“发现语言”运动就是这两家机构合作开展的一项提高国民外国语言与文化意识的重要活动。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与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等机构在联邦、州级和地方层面不断推动外语教育的同时,也为外语质量把关。

二、全国外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对质量的监管首先要从标准抓起,这一工作主要与上一节介绍的“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有关。1986年,该委员会颁布“外语教学水平指南”作为外语学习评价的基本框架,将学生需要达到的外语能力分为四级的基础上,又划分出九个标准,同时还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达到的交际水平(周侠,谢利民[3])。后来外语教学委员会又负责外语课程目标的制定。1996年,该委员会“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1999年其修订版“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出版,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九种外语具体的学习目标。“标准”强调语言交际和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小学外语学习的五大目标,用五个以英文字母C开头的单词来表示:(1)交际:用语言交际,而不仅仅用英语交际;(2)文化:获取知识,体验和理解多元文化;(3)联系:外语学习应与其他学科加强联系并获取更多信息;(4)比较:通过获取更多信息和学习外语与文化,来识别其他学科独特的观点;(5)社团:中小学生能用外语参与国内外多种文化的社团活动,简称“5C标准”。为了落实“知道什么、什么时候、为什么说以及说什么和对谁说”的外语课堂教学问题,5C标准还提出了“七个要素”,即:语言系统、交际策略、文化内容、学习策略、他学科的内容、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技术。“5C标准”和“七个要素”交织成一个相辅相成、纵横交错、彼此促进的整体(李磊[4])。此后,美国各州相继参照“标准”制订出了符合各自实情的外语学习标准,具体到各地区,那些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也根据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以标准为基准的课程设置和评估模式。有了“标准”作准绳,除了可以评估学生进步外,还可对语言项目本身进行评估,比如康涅狄克州格拉斯登柏利地区学校的语言项目是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评估通过对家长、教职员工、现在和过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完成(Gilzow & Rhodes[5])。这种自上而下大规模制订全国性的学科学习标准在美国教育发展史上尚属首例,而且社会各界对它的支持度、认可度以及参与度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标准”被誉为指导美国21世纪外语课程改革的“灯塔”和“指导方针”(周侠,谢利民[6])。

三、NAEP外语测评

第9篇:国外媒体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网络媒体;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35-01

鲁思・本尼迪克特(1987)认为,文化是特定的民族、国家独有的“一只陶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的“陶杯”之间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网络媒体的国外受众大多是处在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语言差异、文化价值观、宗教、风俗习惯、审美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对外传播主体间的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根植于现实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差异并未因数字代码的兼容性而被抹平。我国网络媒体对外传播所面对的主要是国外受众,国内外受众文化间的距离,并不会因为技术进步而发生根本改变。文化间的差异也是进行有效对外传播最大的障碍。对外传播主体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价值观、、风俗、审美观、文化追求等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人民网英文版对于红色的运用明显少于中文版,而科技蓝的运用要明显多一点。

二、对外传播的侧重点和国外受众的接受习惯不一致

一直以来,国外受众、对我国媒体的总体印象,是纯粹的官方媒体,因此其新闻报道的立场和观点代表官方,不够客观。而我国的新闻媒体为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确实习惯于充当事件的“裁判’,习惯于摆“官架子”,这就造成了我国媒体新闻报道官方色彩浓厚、语言生硬的情况。尤其是我国对外报道一向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对外报道只唱赞歌、只报道成绩、回避问题,这既违背了事物规律也不符合西方受众的接受习惯。以我国的3・14事件为例,选取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中国的新华网和美国的CNN网进行对比。

对比新华网和CNN网3月份的对该事件的相关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双方的报道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双方关于该事件的关注点也相差很大,CNN关注的是骚乱分子,而新华网关注的是中国政府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3・1。关于此事件,需要说明的是:CNN之所以对3・1进行一系列歪曲报道都基于一个观念:本是独立的,而中国政府在1950年入侵了,占领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CNN的报道重点在骚乱分子,为什么西方媒体眼中达赖是一个和平使者、虔诚教徒、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而中国政府是一副入侵者的“残忍行径”。在应对CNN的歪曲报道时,新华网应基于国外受众对历史的不明晰,对的归属问题进行澄清;应通过细节对人民目前的生活状态进行报道,然而新华网在事件早期的报道中却将采访对象选择在遭受灾害的汉人,这无疑给了CNN激化汉藏民族矛盾的机会。

三、缺乏受众调查和互动意识

20世纪60年代,受众研究理论从以传者中心论转变到受众中心论,强调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重要性――受众是传媒产品的“消费者”,受众的反应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准。

网络媒体英文版与网友的互动比较少,开办的互动栏目也较中文版少。根据一项学者的调查报告,对6大网站的中英文版的互动栏目个数进行粗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还显示,对外传播网站的英文版即使有互动平台,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也不如中文版的多,如在人民网热门文章《工人工资姗姗来迟》的讨论中,有一个网友在3月9号9点29分时留言论“china has become a modem and developedcountry,Why it use‘cannot’,a slip ofpen?”,结果在12点14分得到的第一条回应仅仅一个字“sorry”。

四、对外传播网站受众定位不明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