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田园风光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当春风吹绿大地时,万物都复苏了,满城的花儿红了,千里的杨柳青了,燕子的翅膀给乡村带来江南春播的信息。太阳公公不知啥时跑到天空上去了,照亮了大地,让休息了一夜的人们重新打起精神。
斗折蛇行的小溪是乡村的特景之一,她蜿蜒曲折,犹如一位身着素服、身材修长的窈窕淑女,侧卧在青草地上休息。欢乐的小溪,经风儿一吹,水面就波动起来,鱼儿成群结队的游到水面,呼吸清新空气。偶尔,能看见鱼儿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微波,是水中倒影晃成一片。
河边,能看到许多鸭子在水中嬉戏,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小鸭子,一会儿排成队一齐游来游去,像在举行游泳比赛,一会儿,一个个把头扎进水中,然后抬起来,抖动全身,把水掀得浪花四溅,可真活泼呀!
一天,我在夕阳下爬上爷爷厂里的传送带,在高处看田野,呵!太美了!
极目远眺,麦苗绿油油的,充满生机,形成了绿色的麦浪,和夕阳的东晖融在了一起,好像副水粉画!
田野两旁的花儿,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如雪,黄似金它们就是一个大的调色板,让只有绿的草地有了几份生机。
[HTH]一、学习圆明园辉煌的历史[HT]
(一)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殿堂的华丽、楼阁的精巧、买卖街的热闹、村野的幽静)
同学们,圆明园的建筑景观如此的美,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美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幻灯出示任务单)
1.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作者具体写到了哪些建筑、景观?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些建筑景观的美?
3.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请你用“”在文中标出。说说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HTK]
生:本段是围绕“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句话来写的。
生:“瑰宝”是指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指最重要最好的部分,这一段作者都是在围绕这个中心句写的。
师:我们写作文也应该这样,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或一个意思来表达,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HT]
2.说说作者都写了哪些建筑?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些建筑景观的美?
生答,师出示四字词语:
[HTK]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
田园风光平湖秋月诗情画意[HT]
生齐读这些词语。
[HTK]师:如果作者这样写,你觉得好吗?为什么?[HT]
(出示句子,生齐读后,指名说感受)
圆明园中,有殿堂,也有亭台楼阁;有“买卖街”,也有山乡村野。[HTK]
生1:“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热闹街市”“田园风光”这些词生动地写出了这些建筑的美,充分体现了圆明园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如果没有这些词,则显得比较单调,没有美感。
生2:这样写只是简单地罗列,没有美感,到底这些建筑怎样,就不知道了。
师:是呀,我们同学平时写作时是不是也是这样简单地罗列呢?比如,写《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有花,有树。如果能像作者一样用生动的词语来写:我们的校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有高大的树木,那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是不是呀!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文章里的这句话吧![HT]
(出示句子,生齐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作者不光在用词方面巧妙,在句式上也很独特。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请你用“”在文中标出。说说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指名读,师出示句子: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3)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读读这三个句子,指名说说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HTK]
生:第一句是排比句,读起来很顺口。
师:请你读一读,感受一下排比句,用了四个“有”。(生读)是不是像唱歌一样?(生:是)请你也来读一读。(生读)是不是节奏感很强?(生:是)好,全班再来读一读。
师:第二句还是排比句吗?
生:不是。
师:请你们自己读一读,看看句子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读)
生:都是先总写,再举例,用了两个“如”。
师:好,请你读一读,看看又有什么发现?(生读)
生:句子很整齐,对仗工整。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
师:第三句呢?(分男女生来读)
生:朗朗上口,有音乐美、韵律美。
师:再读读看,是不是这样?(生边读边感受)
师追问:作者用了整齐的句式表达,富于音乐感。可是作者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句子,而不是一个句子就可以了?[HT]
(出示句子)
圆明园中,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安澜园、狮子林……[HTK]
师:自己读一读看,少了些什么?
生:太单调了。
生:少了变化美。只用一个句子就没有韵律感,在句式上显得单调,没有变化,自然不能体现圆明园的美。
师:作者在句式上,不光讲究工整,在工整中又有所变化。这三句话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写了建筑景观的美,第一句写了建筑的种类,第二句举例来写,第三句写了作者的感受,三个句子,反复地写了建筑的美,从而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增强了语势。
师:是呀,作者在好词上的运用,在句式上的排比对仗的独特运用,把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表现得栩栩如生。请同学们再读读,读出圆明园的建筑景观美吧!(生练读后,指名读)
师: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播放课件]
师:小结: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迥异,怎能不让我们流连忘返呢?
……[HT]
[HTH]二、拓展延伸[HT]
课后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突出了它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可这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越是美好的东西,失去就越觉得痛惜,也更能反衬出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这就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巧妙之处。
[HTH]三、小结学到的表达方法[HT]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一课,都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指名说)
师小结出示幻灯,生齐读:[HTK]
1.用上好词佳句。
2.围绕中心句来构段。
3.对仗工整又富于变化的句式的运用。
4.巧妙的布局谋篇。[HT]
关键词:作文教学;乡土资源;乡土情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每读到朱老先生的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中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写作题材比较狭窄,他们在写作文时,总会觉得无话可写,内容空洞,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进而害怕写作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其次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其实,他们生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从小就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绿水青山、村落炊烟、花草树木……这些都能带给他们美的熏陶,并为他们描写优美的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只要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农村事物入手,他们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了,也就乐于写作了。因此,我认为,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教学的特定优势——乡土性,努力地培养他们的乡土情结,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乡土”二字,农村作文教学就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新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之急就是要强化课程资源和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在这里,“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主要指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秩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因此,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合理充分地利用乡土资源,实行一套切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欣赏自然风光,激发乡土情感。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园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自然风光中寻找美。例如:水稻、油茶、小麦、桑田、菜地……各见风韵,随着农村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去发现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因此,我在作文命题时,让学生能从自己熟悉的、有兴趣的题材入手。例如:我要学生写《故乡的春天》,于是学生们便在作文中写进了绿芽、绿叶、柳枝、春花、春草,有些学生甚至把春水和蝌蚪带进了作文中,这些实物也就造就了作文的素材,他们的作文写出非常形象生动,不失为成功的作文,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领略民俗风情,增进乡土情结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情浓、趣浓的题材,很多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俗寿礼、买船造屋、庆贺开业的规矩等等,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清明挂青”、“冬至祭祖”、“做寿庆礼”、“母女哭嫁”、“上梁唱彩词”。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些都在学生的作文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增进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
三、搜集民间故事,深化乡土情结
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我们丰城市的许多民间故事,“铁牛镇水压邪”、“孝子捞金钟”、“丰城剑气”、“九子十尚书”、“牛高军助守衡阳城”、“熊佛西的故事”等,并在作文教学中加以渗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的优良品德,在“我爱家乡”征文活动中,他们一个个都立志要为家乡而努力奋斗,要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
是啊,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富庶的江南水乡、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写作文,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成功标识。
参考资料
《丰城民间故事选》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进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成为了教育界人士关注的重点。据此,微课教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关于微课
微课以微型视频及幻灯片教学为主要形式,记录了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与传统教学一样,也会具有教学目标、内容、环节以及评价等。但是,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教学主题单一,只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时间短,仅5-10分钟;运用相对灵活,适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等各环节;教学内容精,与教材联系紧密,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深挖。总之,微课是一种动态的教学形式,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
二、巧用微课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巧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高中语文教材涉及散文、小说、文言文、古诗词、戏剧等多方面体裁的内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涉及面广,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入选其中,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深入解读文本主题及内容,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需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因此,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运用灵活等特点,获得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及学生的喜爱。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能分开解读课文的疑难点及重点,还能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为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通过微课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雷雨》的视频,并于重要之处同步插入解说词,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深化文章主旨。
(二)借助微课,体味诗歌意境。微课借助信息化技术实施教学,能将声音、文字、图像以及视频有机结合,将静态的文本解读转变为动态的视频教学,将抽象的概念教学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教学,使晦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打破语文课堂教学之时空限制,创建良好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味文章中所营造的意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提升学习质量。
如在教学古诗词《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可通过微课展示古诗所描绘的美好田园风光,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宽阔的住宅,整齐排列的茅屋,前庭屋后的柳树郁郁葱葱,桃花开得煞是好看,整个村庄显得十分安静,家家户户都在生火做饭……视频所展示的诗中的田园风光美好,田园生活闲适,静景与动景有机结合,远景与近景交叠呈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得,体味诗的意境之美。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更能理解诗人热爱田园的心理,领悟诗人的人生志趣及人生境界了。
(三)利用微课,提升写作兴趣。生活是创作之源,写作因生活而活力四射。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因阅历所限,缺少对生活的观察,而难以下笔成文,或所写文章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难以打动人心。究其原因,皆因学生埋头学习而忽略了生活,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在写作时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自然难以写出好文章。对此,教师可灵活运用微课辅助作文教学,通过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的播放,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之感受生活,有话可写,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如在指导学生以“母爱”为话题进行作文创作时,教师可在学生写作之前播放一段央视的公益广告视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视频中出现三个画面,并伴有一位母亲的独白:画面一:母亲蹲在儿子身边,一边帮他整理衣服,一边念着:“等你考上大学,妈就享福了。”儿子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母亲远望儿子背影,满脸的慈爱与期待;画面二:母亲站在已长大的儿子身边,说:“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就享福了。”儿子终于成家,母亲还是满脸的幸福与期待;画面三:奶奶坐着,孙女紧靠在奶奶怀中说:“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您享福。”透过母亲和蔼的笑容,我们看到母亲已渐渐老去。三个画面以时间为轴,表达了母亲常年的付出与期盼,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呼吁人们行孝需及时。这段微视频的播放,使学生深受触动,个个有话可写,写作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三、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注意事项
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虽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还需教师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明确微课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不能喧宾夺主,应谨记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起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很强,需要教师加以关注和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并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而不可过分依赖微课。二是,微课的视频制作应以内容为主,不需要过于追求形式美。微课应以服务语文教学为主,而目前一些年轻语文教师过于追求微课的形式美,致使本末倒置,忽略了内容的设置,不利于教学的高效进行。因而,高中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把握好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教学模式;任务;交流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提出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当中.常规的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灌输知识内容,学生依葫芦画瓢似地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当然是要被淘汰了。
计算机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具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
这种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模式
1.首先要确定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环节。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是发展性的教学.因而课堂应是自主学习的课堂。由此决定的任务的提出,应是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任务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胜需要。这种教学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才能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
任务设计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能丰富自身的知识。
2.然后要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由教师再适当启发和引导。而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
3.接着就是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选围绕任务展开,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样以画田园风光图为例,对于农庄这一图案,就涉及了如何画圆角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如何倒颜色,画瓦砖;对于太阳、树、牛这些图案,就涉及如何导入图片,并如何对图片进行大小、位置的调整;对彩云这个图案,又涉及到如何将在WORD中编辑好的图片剪切过来。除了这些操作知识以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操作,都是需要学生去处理,去解决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先去查有关的资料、书籍,当然,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学生通过操作,能够画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4.最后注重及时交流,这是知识的巩固与提高阶段。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完成了田园风光图后,教师可选出三、四幅作品,由大家一起来评论。说出可圈可点之处.并由学生本人来说明画这幅的意图及本人的操作重点。另外,其他学生对这幅的操作有何疑问之处,也可提出来,由画图本人来答疑。最后,由教师指出这幅图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之处。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模式和程序。现在,再以“虚拟购机”为任务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的实现过程。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教师向学生布置“虚拟购机”的任务,并提醒购买前后要考虑的问题;说明任务要求:以组为单位,七天完成,将机器配置及选择理由制作成演示文稿。
2.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学生以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组,由组长负责.根据计算机用途和有限奖金.讨论买一种什么配置的机器;然后进行分工并制定小组的购机活动计划。
3.搜集信息,调研市场。学生通过网络访问网站,从“硬件DIY”、“评测与导购”中了解硬件的性能指标、品牌结构和如何选购等相关常识;通过网络及期刊等掌握市场行情。
4.分析信息,确定配置。面对搜集到的大量信息,学生根据需要对它们的性能、价格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比较满意的两、三种产品;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确定本组机器的配置。
5.制作文稿,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将本组所选择机器配置及其理由制作成演示文稿: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演示文稿.讲解机器配置.其他小组同学针对这个组的机器配置提出不同建议.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愉快 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一般做法是:在作文课上读几篇范文,接着就出一道题目让学生自行写作,课后又埋首于案上,呕心沥血地精批细改,待到下一节课上,把浸透批改心血的作文本发还学生,再简要地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讲评几句之后,又布置一道新的作文题。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无疑是缺乏生命力的,学生的写作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机械性的运作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十多年的农村初中教学实践,在作文愉快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1.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之一”。(捷克・夸美纽斯语)写作是一种组织语言、训练思维、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性活动。如果学生对写作本身不感兴趣,那么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文字顺畅的文章。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们不喜欢作文,却非常喜欢看作文选等课外书,每人至少有一两本,形形,种类繁多。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传阅。班里形成了看作文、谈作文的好风气。另外,学生们大多有笔记本,多记录的是流行歌曲,上面贴了不少影视歌星的照片,有的还自己配上插图。我及时引导他们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记录成读书笔记,定期收上来,并评品其优劣,使学生们养成了读书必动笔的好习惯。
2.设置教学情境,提供写作条件
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教学中一项很好的方法。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写作条件,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写作。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较单调,往往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写作文时自然会感到材料匮乏,无话可说。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写作条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文情境的创设可通过如下方式:
①活动展现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共有的天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②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能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我的家乡》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小桥》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三八”节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觉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等曲子,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溢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③多媒体再现情境。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写《野炊》一文前,请另一位教师事先将野炊活动有选择地从旁摄录下来,课堂上播放录像,再现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学生欢乐无比的野炊场景,引导学生细心、有序地观察,唤起学生的记忆和想象,结果学生从无法下笔到迅速写出内容既生动又充实的文章来。
事实证明,作文情境教学,可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自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3.开辟第二课堂,丰富课外生活
汽年开出城区,先是在高速上行驶,后经过几个乡村,田园风光尽在眼前,最后来到了仪征市西北部月塘登月湖边。岸边青草绿茶,鸟飞鹊鸣。水上野鸭、白鹭、灰鹭成群。水库堤上,穿红着绿的赶集人,谈笑风生。同行的朋友们被扬州市最大、蓄水量千万立方米以上的登月湖水库的景点深深吸引。
“咱干嘛来啦?快捡石头吧!”
对呀,捡石头来的却忘记了捡石头!于是大家分开去,漫山遍野捡石头。上到高高的山顶,下到干涸的沟渠,都充满我们的笑声。几个钟头下来了,大家举着“战利品”回来。“看这一道道纹路”,“我这块石头造型多像埃及的金字塔!”“我这块石头多像两只雪白的小鹦鹉!”“我这石头好像鹌鹑蛋!”“我这石头更像蓝天缀满星斗!”这群知识渊博的朋友,这群成名成家的朋友,捡到这些石头,一个个竟高兴得像个孩子。
当地捡石人给我们介绍,月塘到处都是宝,地以水名,山以石美。月塘人几乎家家户户收藏雨花石。有的放在金鱼缸里,有的放在水仙花盆中,精品美石还被拍成图片,供人们观赏。也有人为其写诗、作文、绘画、办雨花石展,兴雨花石文化。高档雨花石已作为收藏、赠送贵宾的高级礼品。其中,稍作加工的五彩石,不仅销往国内,还远销欧、美、亚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显然,月塘的石头已变成了财富,变成了旅游资源。
一、植根农村生活,开发农村作文题材,厚积乐写
开发农村作文题材,是作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入手,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让他们真正从“作文难”的阴影中走出,彻底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困苦。其实,农村不是缺乏新鲜的事例,而是我们没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当今的新农村建设,有着很多的素材可供学生去思考去写作。比如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可指导学生现场观察,状物写景,感受自然的奇丽和家乡富饶的特产;可写农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农事活动等;可写身边忙碌的劳动场面,可写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等。教师要让孩子们平日里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撷取反映农村特点的人事景物,写自己身边的事,熟悉的事,有感触的事。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再是胡编乱造的空洞无味的东西。
二、树立大语文观,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架起阅读和作文教学的沟通桥梁
要使学生乐于习作,就必须重视说话和写话训练。让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主动告诉父母一天当中觉得最新奇、高兴的事,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学生的说写材料都是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只要是新近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说、可写,不必要求一定要有意义,只要孩子感兴趣就好,逐渐使学生懂得把想说的话通顺地写下来。这样开始习作训练,学生不仅毫无压力,而且真正把记录生活当成了一大快事,我手写我口,既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了说写能力,又为中高年级的读写打下了基础。只要教师正确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就会变得清晰明确,真正让学生次次有所得,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就能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旨在教给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体做法是:首先做好书刊导读工作,调动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其次是做好读物的评析、欣赏课。通过让学生诵读、评析、欣赏摘录下来的名言、佳句,更好地理解和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从中感悟的不仅是篇章结构、层次段落等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