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计划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划管理方案

第1篇: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在电力工作中,影响其有效管理的因素诸多,为了提升电力工作的效益,必须要保证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更新旧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实现其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确保电力企业整体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优化管理观念,实现管理手段及管理目标的结合,保证管理方案的优化,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1.计划管理策略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这一管理手段的更新及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随着电力企业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电力企业的资产日益积累,其内部部门不断增加,它的分工也日益精细化,这就增加了电力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项目,导致其计划协调管理工作量不断加大,这就影响其计划管理职能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需要应用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从而适应现阶段电力工作的要求.

在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中,首先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体系,落实好相关的分割式管理理念,保证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化,确保企业整体利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保证其分工的明确性,实现新型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依旧缺乏健全的计划管理模式,有些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电力工作却忽略了管理的计划性。在现阶段的计划管理过程中,分割式管理模式依旧存在,这种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管理中心缺乏统一性,管理起来比较分散,难以确保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我国电力企业缺乏统一性的计划管理体系,其内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计划管理整合方案,轻管理,重生产的观念依旧存在。

2.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作体系不断得到优化,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电力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这种不健全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比如企业内部职责分工的不明确,工作流程的不流畅,导致计划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计划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有些人员轻视电力管理,导致其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不能实现对电力企业管理编制的优化,确保强有力的管理监控。电力企业缺乏长远性的管理计划,不能实现其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优化

1.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工作要求,必须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这种管理系统结合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等的优化,是比较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实现了一强三优的建设目标,能够满足我国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目标在于进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该计划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分工负责、统一领导的原则,保证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确保管理机构的专业性、科学性,保证管理模式的分级性,这就需要进行综合计划组织管理体系的健全,由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决策管理共同构成领导班子,落实好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其内部审定环节的正常开展,确保各个工作步骤的协调,以此推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2.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发展策划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专职计划管理人员的配置,保证企业综合计划编制环节、汇总环节等的协调,定期向局长办公会议进行综合计划年度建议方案,做好综合计划方案的修改及更新工作,定期向局长办公室进行综合计划的汇报,保证企业综合计划执行报告的定期编制,做好汇总综合计划调整方案的编制工作,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的考核工作。

3.指标分管部门需要落实好自身的责任,保证指标计划管理工作体系的健全,安排专业进行负责,进行专项计划报告的制定,进行分管指标管理环节、实施环节等的协调,做好分管计划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及控制工作,做好分管指标的调整及建议工作,保证策划部综合计划的优化,做好相关的编制及报审工作,从而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内部工作的要求。

电力企业需要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保证综合计划内部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新型管理计划的应用,保证各种新型管理计划的科学性、统一性,做好计划管理的审批环节、执行环节、监督环节,保证各个管理工作的考核环节的正常开展,明确好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确保管理流程的高效性、科学性,确保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健全及完善,保证管理的科学性,这需要结合电力企业实际,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方案的优化,实现电网发展环节、供电服务环节、资产质量环节等的协调,落实好相关的资产质量、电网发展、供电服务等指标。

电网发展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环节比如电网基建工程、小型基建工程等,也涉及投资规模、开工规模、教育培训成本等环节。

资产质量涉及资产总额环节、不良资产总额环节、电费回收环节等。

供电服务指标涉及城市供电可靠率环节、农网供电可靠率环节等。

经营业绩指标涉及工资总额环节、目标成本环节、售电单价环节、售电量环节、市场占有率环节、经营收益环节等。

4.电力企业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的动态化管理方案,落实好相关的编制环节、执行环节、控制环节、调整环节等,保证整体过程的管理,保证调控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现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闭环管理体系的健全,落实好全年综合计划的编制及汇总工作,进行计划决策机构的上报及提交,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为了满足电力企业内部计划管理的需要,管理层必须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工作,特别是需要做好计划管理的相关制定工作。企业内部的相关计划决策人员需要落实好自身的综合计划审议职责,公司内部的计划决策机构需要做好相关的计划制定审议工作,落实好相关的计划管理方案的审核手续。企业年度综合计划审议完毕后,需要由相关的计划管理部门统一下达,再做好不同职能部门的细化及分解工作,保证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实施,从而满足综合计划实际工作的要求。

这也需要进行月度综合计划指标跟踪分析制度的建立,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将不同分管指标的月度执行状况上报给相关部门。也需要进行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强,保证计划管理部门管理体系的健全,针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做好相关的整改工作,保证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保证综合计划的完善,有效发挥综合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各项指标计划的顺利开展,实现考核环节、考评环节等的协调。

三、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具备良好的应用效益,通过对综合计划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年度计划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不同经济活动的协调,满足企业决策管理层的指导及控制要求,由于电力企业整体效益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环节、电网投资环节、资金管理环节等的协调。

通过对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保证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的协调,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的科学化、扁平化,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管理体系的专业化,保证其不同业务流程的协调,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保证其工作机制的统一性,保证其工作的统一编制性、统一上报性、统一下达性、统一调整性。

在实践工作中,为了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益,必须要进行电力企业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保证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及时更新,保证新型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以综合性管理为指标,保证不同管理程序的协调性,能够保证不同的工作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种管理的凝聚力。

第2篇: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乡镇或城市市区,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的18至49周岁的育龄人员。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重点是已婚育龄妇女。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卫生、税务、民政、城乡建设、乡镇企业、房地产管理、铁路、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配合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五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负责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

第六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流动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查验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对没有婚育证明或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限期补办。

(三)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并与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四)定期组织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及时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咨询和技术服务。

(五)定期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流动人口的婚姻、生育、避孕节育等计划生育情况。

(六)监督、检查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及个人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义务情况。

第七条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帮助和指导已婚育龄人口按规定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二)与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三)出具婚育证明,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四)为流出的育龄夫妻审批发放生育指标。

(五)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独生子女的父母按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过定期联系,了解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后,不得再要求其回户籍所在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八条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经查验合格后,方可到有关部门办理暂住、营业、务工等手续。

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属生殖健康检查对象的,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寄送一次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

第九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当在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证。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可以凭其依法办理的生育证,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

第十条有关部门审批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营运证等证照时,应当核查其经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过的婚育证明,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没有婚育证明的,不得批准。

第十一条与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租赁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负责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机构,应当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督促流动人口办理和交验婚育证明,督促已婚育龄妇女按时参加生殖健康检查,协助做好对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人员的查处工作。对拒不接受计划生育管理的,不得招用和租赁。

第十二条村(居)民委员会应积极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等项工作。

第十三条暂住人口管理费按规定用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部分,应当全部用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四条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由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计划生育法规、规章予以处理。用工单位应予辞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吊销其营业执照,公安机关应注销其暂住户口。

流动人口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已受到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得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

第十五条流动人口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与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租赁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拒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县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并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的;

(二)出具假婚育证明的;

第3篇: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消防户籍化管理是利用互联网建立信息库,将各单位的基本信息(如:人员信息、单位建筑情况特点、安全报告、消防器材、消防记录和各项硬件维护记录等)录入电脑系统中建立完善的消防信息网络,各单位可以登录到这个信息库中及时更新各单位的消防户籍化管理信息。消防户籍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及时更新各单位的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结构、更能为消防部门的问题处置争取时间,消防部门也能及时通过信息库中的信息更新监督各单位的消防积极性和安全等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步调不断加快,快速的处理一件事能为人们带来无限利益,消防安全管理关乎人的生命安全更应是争分多秒。消防户籍化管理就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将繁琐的信息处理转换成计算机处理,更能为救灾争取救命的分秒。

2消防户籍化管理对高校消防安全的积极作用

2.1明确高校各部门的消防职责

消防户籍化管理的重点在于自查、自检、自除和自负,通过户籍化管理的模式,各高校需要将各单位的建筑信息情况、人员配置情况、消防安全情况、消防器材配备、消防管理权责划分情况等和各种消防安全有关的信息录入到消防部门的互联网信息库中。在各高校的消防户籍化管理信息库中可以查询到各高校的消防安全负责人、管理人、消防救助教员、安全出口数、逃生通道数、各建筑平面设计图(图内包含安全出口位置、通道走向、消防栓位置、消防车道位置等)。在消防户籍化管理过程中可以清楚的找到各区域的负责人,做到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负,有效的提升各部门的消防意识。

2.2促进高校师生提升消防自查自检意识

通过户籍化的管理,有效促进了高校各部门对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的自查和自检意识,并且有效带动了高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消防自检、自查的过程中。在户籍化管理过程中,学校可以细分各区域的责任,例如对寝室不仅设置寝室楼长,各专业的教导员也对寝室的消防安全负有责任,寝室内部选举出各寝室内部的学生代表负责人,不定时间的对寝室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自检自查,一旦发现问题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加大高校广大师生对消防安全的关注,正确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真正做到消防危机防患于未然。

2.3增强消防部门对高校消防的安全监督检查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消防户籍化管理作为融入高科技的技术化管理方式,能有效的节省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消防部门可以通过消防户籍化信息管理库精确了解高校的建筑环境、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负责人、消防设施配备和消防行为记录等等。从而科学合理评价各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等级,有的放矢的针对各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弱点进行科学整改。同时,消防部门也要及时核实高校录入的消防安全信息的准确性,保证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数据的真实有效,从而确保消防户籍化管理的真实有效。

2.4有效提升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防和控能力

第4篇: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被誉为"渤海明珠"的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前身汉沽农场是全国农垦大型农工商综合经营企业。管理区区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0人,其中城区人口占20000人。

地理位置:

汉沽管理区位于冀东平原、渤海之滨,京津唐秦环渤海经济区腹地。距北京200公里、天津75公里、唐山38公里,离天津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35公里,205国道穿越管区,区内设有津唐高速公路出入口两个、京哈铁路火车客货站点三个,是联系京津唐及东北地区经济往来的天然纽带。区内道路通畅,主干道与辅道交织,形成了以205国道和津唐高速公路为骨架、环区公路及村队道路为网络的交通体系。

生态园的规划面积为237890平方米。

二、规划定位

根据管理区所在地域的环境特征和唐山市整体发展的整体要求,应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吸收西方造园技艺经验,采用现代生态园风景造园的手笔,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创造一个具有现代风格和独特个性的生态园风景区。

反映汉沽管理区文化内涵。反映人民休闲,健康的内涵。要考虑统筹全局,相互协调的总体性。

结合管理区的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

三、立意要素

在传统生态园造园手法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内涵,创造出能满足各年龄层需求具有休闲娱乐、文化气息的多元化现代城市综合性的生态园。

规划要使生态园具有可游、可玩、可赏、可经营的特性

以人为本,回归自然。

四、规划指导思想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生产的发展,交通运输繁忙,城市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在良好的环境中游憩愿望也随之增长,营造自然环境,成为城市居民在节假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园。

五、规划原则和布局:

(一)原则:

总体布局本着“以人为本”。人们渴望和追求回归自然、贴近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平坦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安排生态园的各构成要素与舒适安静景观空间。

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手法、整齐融于自然、自然中有整齐。

(二)布局::

生态园总体布局以生态休闲、娱乐为主,生态园的设计力图通过对汉沽管理区地形的改造、梳理,在生态景观上形成水生植物群落、湿地植物群落、疏林草地、使生物资源形成良好的自给循环,维持动态的生态平衡。生态园是一处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的乐园。

生态园区是为保证生活在高度现代化和物质文明中的人们既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环境,又能享受便捷舒适的生活,最吸引人们游乐的去处则是生态型园区;需要有均匀布置的公园、绿地、林带、水系等生态绿化系统。生态园的布局简洁庄重,视野宽阔。给人明显的景观感受幽恬而宁静。

设置三个景区。

天乐湖休闲娱乐区、生态观光休闲区、户外运动健身区

天乐湖

根据“人在水天一色中”的意境,规划生态园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休闲、娱乐等方式布局。体现悦动、激情、惬意、静谧、悠然、释怀不同意境的空间。天乐湖景区将真正做到休闲与娱乐的有机结合,在自然中尽情挥洒人生。

为提高人们的游憩、休闲、娱乐的质量,着意创造高品味、多功能、多景观,塑造以水为主体的景观空间,形成全园水景中心‘吸引人们游览、观赏,动静结合。,增加了游园的乐趣,营造高质量的滨水空间。

另外,沿湖岸开通了一条环湖园路,以利游人参观游览。因此,环线景观也是规划的重点部分,设计用植物景观把环路沿线装点,人们行走在湖岸边,水阔景美,远观近看各不相同,使人产生自然亲切、赏心悦目之感。

总之,园内绿地、水体、环线的总体布局充分依据适地条件,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互呼应,相互衬托,使生态园形成了新的视觉景观群。

2、户外运动健身区

该区位于生态园的中心位置,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为居民提供一个美好的健身场地,以健身为主结合绿化。该区以方形、圆形作为整个场地规划的组成元素,生动活泼,使在其中观光健身的居民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场地。其中包含大量的硬化铺装,可为居民创造一个宽敞的聚会活动区域,也是居民进行晨练等体育健身的良好场地。并在区域内设置停车场供停车。

3、生态观光休闲区;

该区为生态园的东南侧,。为提高人们的游憩、休闲、娱乐的质量,设置了高档休闲设施为一体的活动广场、其中有廊架座椅等休息设施,该区重点以花灌木为主,设计了鸢尾、曼海姆月季、金玛丽等花卉,使整个区域更加具有层次感,丰富了景观内容。休闲区的的中心是一个大花坛,花坛中间位置放一组雕塑,雕塑通过抽象、高耸的艺术造型表现了新世纪汉沽文化经济的腾飞。表现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思考和认识,雕塑采用主景升高的手法,满足了各角度的观赏效果,构成了休闲广场的核心景观。

生态园的整体设计是大面积的片林草地,平滑流动的园路穿行其中。同时在硬化场地放置坐凳,让人们边赏景边休憩。采用较耐盐碱的植物,草坪中用大量的片植乔灌木形成不同色块,有绿色的云杉、水杉、油松片林,红色的木槿片林,绛色的紫叶李片林、黄色的连翘片林,和白色的丁香片林;色彩丰富又明快大方,即自然又充满现代感。沿路而行,可以观花海,听松涛,闻花香,使人充分体会到回归自然的感觉。,形成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园休闲场地。

七、种植规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在城市建造生态景观的要求,本方案力求再现自然,以植物造景为主,作为园林的重要要素的植物,在配置和选择上要顺乎自然,适当选用较大苗木,使景观建设较快成型。因此,本方案坚持如下绿化规划原则:

坚持耐盐碱的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的合理搭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结合地形和乔灌木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各种不同的游览空间和游览景观;全园植物种类合理搭配,以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青,以符合生态景观的要求。同时依据现状和景观的要求,在疏林草地上配置树丛、树群,有水杉林、银杏林、桧柏林、栾树林、合欢林、紫叶李丛、丁香丛、木槿丛、连翘丛等;形成合理的植物群落,丰富空间植物的造景功能,创造特色景观。总之,通过植物配置,使整个生态园疏密有致,季相丰富,景色宜人,使之充分发挥出现代生态园林景观效益。使之四季常青,自成一景。

植物名录:雪松、水杉、云杉、黄栌、合欢、银杏、洋槐、栾树、丁香、连翘、木槿、垂丝海棠、紫叶李、早园竹、月季、鸢尾、剑麻、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冷季型草等。

第5篇: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1、加大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宣传培训力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的颁布为契机,充分利用中心服务窗口、中心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进行政策宣讲、开展政策解读等形式,以各种方式、从各个层面做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宣传工作。二是做好对住房公积金的业务培训,既包括对中心干部职工的培训,也包括对缴存单位经办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工作,特别是遇到政策调整或有新的服务品种推出时,要及时予以培训宣传,住房公积金工作的宣传工作。

2、加大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充分体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一是加大贷款业务的发放力度。虽然今年的贷款发放比去年略有增长,但是离中心的力争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一方面要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发放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商转公”的置换力度。二是做好提取使用工作,以方便快捷地服务尽量帮助中低收入职工解决住房困难。

3、提升对外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为提高广大职工对我们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中心将以省里提出的“两个窗口”建设为契机,努力提升对外服务水平。一是理顺工作流程,尽量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二是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素质,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及“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树立中心高效、快捷的服务形象。三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要在保证资金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不断尝试与改进我们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

4、强化业务风险管理,提高资金运营安全。

下一步,中心将严格执行已有的内控制度,一是加大内部的稽核检查力度,强化对业务风险的控制管理。二是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增加逾期控制手段,有效降低信用风险,进一步提高个贷资产质量。三是理顺中心与银行之间的各项委托事项,提高规范性和一致性,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业务办理、资金结算、数据交换等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6篇: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消防安全;户籍化;信息;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4-014-02

1 消防“户籍化”管理来源

户籍即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我国户籍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交。其工作模式即为户政部门以户为单位、登记本地居民各类社会关系的档案资料。参考我国公安、工商、教育等行业的成功经验,对现阶段消防工作的应用来看,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必然的要求也是急需向专业化、信息化发展,需探索出一种新型的消防监管模式,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2 消防“户籍化”管理成效

消防“户籍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程,不同于单纯的技术管理,而是一项管理创新,要求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要落实到“每一栋,每一户”。按照《消防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以及公安部相关要求,各级公安部门消防机构通过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功能测试,并对各类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归档,以建筑单位为“户”,将其所属新、改、扩建的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备案抽查及开业检查、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火灾事故等情况纳入管理,便形成了一个单位的“户籍”,通过将该单位的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等全部纳入“户籍”范围,并根据其任意时间、使用性质、规模等的变更及时进行登记更新,对其消防设施运行、测试、监督执法情况的全面记录,使各级消防部门直观的掌握单位从“诞生”、“发展”、“消亡”等各个阶段的情况,理顺不同建筑、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的各项信息。

3 消防“户籍化”管理存在的困难

3.1 重点单位设置复杂,信息采集难度大。由于消防“户籍化”管理工作起步时间不长,短时间内消防部门所掌握的资料信息还大多属于“零、散、粗”的点滴碎片。主要原因是部分社会单位由于人员调动频繁、产权划分混乱等原因相关档案资料丢失、损坏严重,建筑的基本信息几乎“无据可查”;个别单位还存在担心单位信息外泄等顾虑导致消防安全各类信息采集难度大。而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单位数量急剧增多、性质规模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要实现全面、完整、及时的“户籍化”信息所需采集、记录、分析的数据量较大。

3.2 重点单位组织制度不健全,责任心不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通过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统计本单位基本情况、每幢建筑消防安全基本信息、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信息,来加强管理。具体工作还是要落实到重点单位消防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员身上,但当前相关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单位缺乏对“户籍化”管理的整体谋划,找不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被动应付,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具体行动上,都没有真正进入状态,各重点单位内部推动户籍化管理运行的制度机制未完全建立,存在盲目应付的现象。

3.3 联动响应机制建设不完备、工作合力不强。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重点工作,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相互配合。要求各部门在本系统内全面发动、条块结合,但当前联动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存在推动不力,各自为战,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客观现象。

3.4 跟踪指导效果不明显、监督帮扶不力。“户籍化”管理工作要求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实行消防安全分类预警监督,并加强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指导服务。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为重点单位提供消防业务咨询、消防教育培训等便民服务,定期组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但当前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消防工作面临着面广量大的客观难题,消防监督指导服务还不能面面俱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推进。

3.5 监督警力严重不足、户籍信息更新滞后。以黔东南支队某大队为例,该大队列管重点单位300余家,辖区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约201栋,但消防监督警力仅有6人,为了将“户籍化”工作做细、做实,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反复深入单位进行检查、多次整理数据,加之单位使用性质、存在隐患、管理人员等信息的随时变更,导致单位的“户籍化”信息更新滞后。

3.6 工作成果利用率不高、指导性不强。消防“户籍化”管理的本意是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制度体系,建立一个符合工作实际的信息网络,将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基层“细胞”,使得在工作中可以准确的掌握一栋建筑或是一个单位从诞生到消亡全过程中消防方面的各类信息,更好的应用到监督检查乃至灭火救援工作中去。但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建立起来的工作台帐,各单位消防信息档案仅是停留在档案本身上,不能方便携带、取用。导致外出检查、灭火救援时难以及时准确的调取,依然需要靠我们的监督检查人员自己“死记硬背”下来的简单情况作为基础,再通过对现场知情人员一遍遍的进行询问才能了解掌握急需的信息。

4 加强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体系的对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和思考,各级消防机构认真督促、指导各社会单位开展了“户籍化”管理工作,并通过“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及时收集、更新单位的基础信息,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的将“户籍化”工作充分、有效的应用于防灭火各项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

4.1 全面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宣传是前提。各地在辖区开展“户籍化”管理宣传日,努力使消防安全教育行动转化为消防安全意识。同时,紧密结合推行街道、乡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对消防监督人员、公安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组织开展“户籍化”管理专项培训。组织重点单位管理人召开会议,集中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以及员工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等宣传教育,提高重点单位从业人员对“户籍化”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4.2 完善联动机制,强化工作合力。联动机制是保证。积极提请政府颁发责任状,督促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部门根据各行业、系统特点,开展消防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把单位消防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学校、医院级别评定、宾馆饭店星级评定等范畴,形成工作合力。提请各主管单位,根据人员岗位、工种和工作区域的不同,对法人代表、消防管理人、企业和单位保安、普通员工结合各行业工作特点和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培训,达到分类分批次培训,共同提高消防安全素质的目的。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提请各部门根据各行业、系统特点,开展消防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4.3 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工作面。在具体工作中可依托公众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为每个重点单位设置一个专用账户,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开发相关应用软件,以互联网与公安网相交互的形式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同时也方便社会单位及时更新相关动态信息。

4.4 建立科学制度,完善户籍信息。①制订户籍化管理月度工作方案,将工作细化到每一周,通过每周工作计划付诸执行,来逐步完成户籍化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以促进工作的稳步推进;②广泛执行动态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各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随时汇报更新单位的消防工作动态;③全面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加强各类信息的分析利用;④建立“一户一栋”的工作台帐。

4.5 加强专项培训,提高社会消防执业人员素质。在现役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培养专业的社会消防执业人员,让他们掌握“户籍化”管理的主要工作方法,了解需要进行收集的信息种类,建立起一支相对专业的信息采集队伍,从而能够高效及时的更新各单位的消防工作情况。从而达到在工作中可以准确的掌握一栋建筑或是一个单位从诞生到消亡全过程中消防方面的各类信息,全面加快“户籍化”工作的进程。

4.6 强化科技手段,信息利用效果。参考各旅游景点的成功做法,充分利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在各类建筑一定的范围内设置信号源,监督执法人员只需携带手机等类似电子设备就可以在工作现场直接读取该建筑的“户籍”相关基础信息,更好的为消防执法监督和灭火救援等工作提供参考。

5 结束语

消防“户籍化”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手工表格档案的低效管理水平上,而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信息网络,将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全面提升该项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搭建完整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公安消防部门科学部署警力提供参考,为消防监督检查、灭火救援等各项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首政.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消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

下半月,2011(3)

2 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技术指南[M].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出版社,2010,1~2

3 李俊华等.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

(10):(12)

4 刑明典等.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治与法治[J].河南消防,2002,

6(05):11~12

5 乔旭.社会学在消防工作社会化中的作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

第7篇: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1.1工程概述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库区左岸副坝位于大渡河干流沙湾沫东坝~上坝址河段,起始于上游沙湾上场口沫东坝,经许埂、三层坝、孙坝、张坝、王坝、冯坝、杨子坝等河心岛及中间主流河床、漫滩至上坝址,全长10.64km,距左岸700~1600m,距右岸约500m,沿线地面高程376~400m,河心岛地面高程一般均高于相应河段5年一遇全年洪水位,岛上大多为耕地和乡村居民点。右岸副坝位于大渡河右岸太平镇,起始于上游草坝,沿大渡河右岸布置,止于太平镇下游黑岩,全长4.7km。副坝为面板堆石坝,坝顶宽度6.0m,两侧以1∶1.6的坡度延伸至坡底,坝底高程根据实际地形确定,最大坝高28m,迎水面设置采用60~80cm厚C25砼防渗墙、30cm厚钢筋砼面板防渗。

1.2枯期临时导流方式概述

大渡河在该河段河谷开阔,河心岛发育,河谷宽度1200~2400m,河道在此段分为左、中、右三条主流,中间主流通过汊濠与左右主流相连。针对需要清理的河道,通过水力计算,采用分期清理枯期顺坝围堰束窄河床导流方案。按导流方案要求,库区副坝临时挡水建筑物共分期设置二十九道砼防渗墙土石围堰。

1.3地质情况

据勘探资料,覆盖层厚9.8~23.2m不等,心滩地表大多分布0~2.5m厚的粉质壤土层,结构松散。根据钻孔压水试验资料,风化带上部岩体渗透系数K=9.6×10-3~2.9×10-4cm/s,透水性中等,风化带中、下部及新鲜岩体透水性微~弱,一般透水率q=0.7~3.6Lu,局部段q=5.2~6.5Lu,其透水带(q>5Lu)厚度约5~17m。1.4水文情况经调查,并结合上游铜街子电站投入运行以来,福禄镇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在枯期12~4月,铜街子电站最大调峰容量仅为三台,其满发(或超发)时相应最大下泄流量为1870m3/s,因此,枯期12~4月施工洪水最小流量不小于铜街子电站最大调峰发电流量1870m3/s。

2围堰设计方案优化

2.1原设计方案

(1)导流标准。本工程为二等大(二)型水电枢纽工程,副坝为2级水工建筑物。根据《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2007)关于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的规定,副坝工程导流建筑物的级别为Ⅳ级。相应的导流建筑物的导流设计洪水标准:土石类围堰为20~10年洪水重现期。由于工程地处大渡河流域河网地带,河流水文系列长;副坝施工处于非关键施工阶段,失事后影响小,因此本阶段选定施工导流标准为10年一遇。10月~5月的导流设计流量为3690m3/s。(2)原设计体型。根据钻孔和物探资料,覆盖层厚11.6~16.4m,地表分布0.5~1.5m厚的粉质壤土层,结构松散。其下依次为松散~稍密砂卵砾石层、中密砂卵砾石层、密实砂卵砾石层,砂卵石及壤土资源丰富,作为围堰施工材料,可就地取材,成本较低。综上所述,围堰考虑采用土石围堰。砂卵石堰顶宽度7m,上、下游边坡1∶1.5;堰体迎水面采用砼防渗墙,最终采用铅丝石笼进行堰体上游侧边坡防护。

2.2优化可行性分析

(1)大渡河流域特点。河谷开阔,岔河交错,水流平缓,围堰选址区域水深0.5m~5.0m左右且洪水来势缓慢;上游沙湾电站控制下泄流量,水文预报信息及时、准确,具备足够应急时间,优化后安全风险可控。(2)结合堰体材料特点。根据物探资料,堰体采用砂卵石料天然状态下级配连续性好,试样干密度2.28g/cm3左右。(3)结合工程施工特点。截流后围堰堰顶作为施工交通主干道,须考虑双车通行条件,同时须考虑降低自行式设备临边行驶风险。(4)结合围堰布置特点。本标围堰轴线截流挡水后均为顺水流方向,受力条件较好而不须全线防护。

2.3优化后体型

考虑以上4点技术可行性,拟将标准堰体设计调整为:(1)砂卵石堰顶宽度10m~12m,上、下游边坡1∶1.5;迎水面采用壤土斜墙防渗,加固边坡坡比至1∶3,于迎水面薄弱处(主要为与水流方向存在夹角处)采用堆石防护;(2)在靠主河段侧利用河床一些土埂稍加加固为顶宽5m,上下游侧坡度1∶1.5。

2.4优化效果

(1)经济对比。通过对围堰体型优化后增加25m3/m砂卵石,减少铅丝石笼防护9m3/m,减少15.6m2/m砼防渗墙,每延米节约成本1.5万元/m,按照需临时施工围堰段总长度8953m计算,优化节约投资2.1亿元。同时减少了近5km长约50万方围堰二次挖除和填筑,减少两百多万方开挖料二次堆存,实现了挖填平衡,仅此一项至少节约投资近五千万元。(2)工期比较。铅丝石笼防护主要采用块石抛填出水位后,人工装填铅丝笼。此项施工工期较长且伴随较大安全风险,调整围堰体型后便于机械化作业,工序简单,加快工期且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并由原来设计两个枯水期完成的工序,在一个枯水期完成。

3围堰施工期风险管理

3.1重要技术措施

(1)截流前勘察。在截流施工前,业主、监理及承包商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租用当地民船对现场围堰截流位置进行实地勘察及勘测河床深度,最终选定围堰截流进占位置。(2)围堰高程确定:①估算。本标水文资料由于受水文数据积累影响,无相应导流围堰布设位置水位流量对应关系,对于技术方面存在较大风险。前期受总体施工进度安排,堰顶高程确定采用推算方式:即根据设计流量由《天然状态下安谷电站坝址上游500m水位流量》线性插入法计算对应高程,再结合河道坡降推算围堰选址处堰顶高程;②数模计算。库区左副坝Ⅱ标临主河段侧水位变化为-0.8m~-1.55m。在A-1~A-4围堰截流施工完成后,由于疏浚不彻底,A-1~A-4围堰临主河段侧水位雍高情况不能完全按以上理论计算确定顶高程。因此要求库区左副坝Ⅱ标于A-1及A-4围堰处设立水尺观查并推测2200m3/s水位,最终将主河段沿线临时挡水建筑物堰顶高程提高1.7m~1.8m。

3.2建立施工期水文观测制度

每隔约1km左右设置一道临时水文观测尺(主要为围堰及水流突变位置)观测水位-流量关系作为技术推断水情曲线,推断施工期设计流量下水位高程作为围堰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支撑数据。3.3水情预报明确水情预报机制,严格落实排班制度,对水情获取方式、传递方式予以明确。例如:(1)水情信息获取方式。值班人员应及时通过QQ群及上游电站里了解水情信息,保证值班人员做好流量和水位的观测,电话24小时畅通。值班人员应将水情和流量信息及时对项目部防洪度汛领导小组汇报;(2)当上游流量达到1800m/s且下泄时段超过2小时的时候,人员设备有组织的撤离施工现场至各施工区坝后回填地块内,每10分钟报告水情;(3)派专人观测流量与水位的关系并记录分析:水流量在1800m/s—2200m/s每半个小时观测水量一次并填写水位观测记录表。注意事项:①观测人员配备救生衣,观测时注意自身安全。②水位距离堰顶1m时,人员、设备停止施工、撤场;(4)承包商值班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发现水情异常,应及时将水情信息反馈到项目部领导并报告业主。”

4结论和建议

第8篇: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一、实施步骤

1、试点培训阶段(5月7日-5月12日):每街道确定一名系统平台管理员、2个街道代管的驻街单位和1-2个可以独立操作管理系统的驻街单位,5月10日前将人员名单和具体驻街单位名单上报到区人口计生局(业务科),由业务科负责培训到位。

2、信息采集、录入阶段(5月12-25日):在以上单位采集已婚育龄女职工信息(填写《职工信息采集表》),代管单位的信息由街道计生办负责收集并录入系统平台,独立管理的单位由单位操作员录入系统平台。

3、督导总结阶段(5月25日-5月31日):区人口计生局通过网上监控和实地查看结合督导情况,适时组织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探讨系统软件的应用情况和改进意见。

4、全面铺开阶段(6月1日-7月底):指导各街道将所有的一类、二类驻街单位及其已婚育龄女职工全部纳入系统管理。

二、信息使用

1、自主管理的驻街单位:通过网络录入、管理本单位的职工信息,职工信息录入的同时,应进入WIS系统查实职工信息是否准确,对不准确的信息应向其WIS管理方发送“质疑”并载明该职工的准确信息,以备其WIS管理方核查。驻街单位每月至少要查看一次“同步日志”,以便及时掌握女职工婚、孕、育、节育等信息的变动情况。

2、街道计生办每月收集代管驻街单位的职工信息和变动情况,由系统平台管理员及时录入或变动。为代管单位提供职工花名册作为职工管理参考依据。

3、街道计生办对“企管信息接收”和“收件箱”中的信息,须在7天之内落实处理完毕,对不属于本辖区管理的信息,要负责转发到相应的管理街道或区人口计生局,否则认定为未处理。

4、街道计生办要协调有条件的单位实行自主管理,并对管理情况进行督导,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5、对属于区内街外管理、在本辖区经营或工作的女职工(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由工作地街道计生办负责网上核实其是否在管,对漏管的录入本平台进行交流。

6、各级用户要指定专人妥善保管登录密码,不得向外人泄露。

7、所有信息未经区人口计生局同意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三、保障措施

1、区人计生局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各街道要高度重视,这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日常业务工作,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指导驻街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收集、管理代管单位的职工信息。

第9篇: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科学管理

一、建筑工程技术档案传统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分为很多种,其建筑工程规模的大小也不尽相同,而那些规模较小的建筑工程的技术档案管理,可以采用普通管理方式,而那些规模比较大且又复杂的工程,其技术档案管理则应采用多重角度思考管理的方法。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技术维。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系统。(2)、人文维。其包含了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文化。(3)、管理维。其主要包括了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4)、经济维。其主要包括了相关市场的开发、资金的投入使用以及产品服务等等。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优秀的地方是值得继承与发展的,但其老式的管理方法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其管理模式将会朝着越来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某个大型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此工程采用手工的方法将档案的目录编制成word录入到电脑中,其工作效率极为的低,如若需要寻找或分析相关的数据,都需要耗用很多的人力、时间。改传统下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只意识到了保管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利用价值,过于的对技术档案进行保管,导致技术档案与“外界隔绝”,其相关的价值不能够及时的被利用,偶尔进行利用,也只是提供有关技术文件资料的复印件或者原件,而缺乏对技术档案内容的深入分析与研究;(2)在全过程当中缺乏相应的控制,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有些档案管理处在无关紧要的地位,不会提前进入工程的文件管理,对档案信息数据的有关疑问也没有提出建议与疑问的权利;(3)技术档案在进行收集、整理资料,保存和被利用等整个过程中,也仅仅是关注到了技术档案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对技术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的关注。

二、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如何进行科学化管理的相关分析

通过上文对建筑工程技术档案传统管理模式优势与不足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工程技术档案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但是存在的不足并不会影响技术档案管理将会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技术档案科学化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重视项目管理,以促进技术档案相关价值的发挥。

(一)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档案不仅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项目,而是存在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1.为了确保技术档案内容完整不缺,就要及时收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技术文件,对此,可以采用甘特图方法,档案的收集要紧跟工程的进度,例如某个建筑工程的进度规划在以=一月至十二月,一月上旬进行编辑设计任务书,一月下旬选择建设地址,二月进行工程勘测,二月下旬和三月上旬进行组织设计,三月上旬计划进行年度建设计摘要:技术档案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工程领域中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方法一直都存有争议。所以本片文章就简单的研究与分析了技术档案管理内容,通过了解传统管理的优点与不足,进而从现代化管理的角度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科学管理划,三月下旬进行建设准备,四月至十二月进行工程施工,十二月完工进行验收。采用甘特图方法,在进行技术档案相关资料的收集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以及发展方向。2.技术档案中的相关文件。项目在进行申报的过程中,工程前期的技术文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的文件有对于项目的相关建议书、项目在批复过程中的相关文件、项目是否可行的有关报告、项目在进行评估过程中的形成的相关文件等等;在设计阶段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技术文件有:项目初步进行审批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征地拆迁以及后续安排的相关文件、招标投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等等。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以及完工后形成的相关文件,以某个工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比如该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审批开工报告,并及时记录和整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同时施工当中的有关工程的总结、竣工图、工程的验收等相关文件及资料也要进行收集与整理。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的质量控制

我国对档案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例,但绝大多数都只是进行宏观方面的规定。在实际的技术档案管理过程中,对技术文件档案提出了更高了要求与标准,如果缺乏对应的规定,其控制效果将很难实现。1.有关需求特征的分析。在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技术档案的管理都要以相关利益者的需要作为内容,并将无缝服务理念贯穿整个工程过程中,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并及时跟踪服务技术档案形成的过程,一直到工程完工。2.完善反馈制度。要想技术档案内容完善,就要及时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其相应的方法就是以技术档案使用者的需要及愿望作为依据,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档案管理。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在实现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收集和整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技术资料及文件,并以需求的特点、制度反馈及计划实行等作为出发点,以保障并提高技术档案管理的质量。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技术档案在进行科学化管理中,由于不同的工程技术档案在进行管理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上述的方法在其他工程管理应用过程中,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予以合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刘万瑞.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及科学化管理措施[J].门窗,2014,10:150.

[2]陈耀芬.基于信息化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方法探析[J].档案天地,2014,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