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第1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完成了第六单元至第八单元以及实验部分,中考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

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三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这一学期来,初三化学学科在期末考和泉州市质检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考试热点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2   2010年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物理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度术科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第2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应用并进式实验教学方式

并进式实验是在配合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是学生实验与教师讲课(包括学生讨论)协调活动的一种课堂实验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对每个学生来说,实验中的每个细微现象的清晰度都达到了最高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演示实验无法相比的。

并进式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做,跟看教师演示的效果很不一样。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并用感官和手脑。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由于客观事物常常是包含多种属性的复合事物,因此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也经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而实现的。教学上同时有多种分析器参加对直观现象的感知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产生深刻的印象。有关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看到的要比听到的印象深。单纯靠听觉只能记住15%左右。如果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20%左右。假如使两者结合起来,又听又看,获得的知识能记住65%左右。在感知的活动中运动分析器的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在运动分析器的参与下,有些对象的某些特点才有可能被感知。因此,对于既能听能看还能动手进行的化学实验实际操作活动,肯定有助于提高感知的准确性并加深记忆。

并进式实验教学中多应用探索性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先讲知识再让学生做实验这种验证式实验可以印证、加深知识,但由于已知结果的实验,引不起学生积极性,甚至不去认真做。探索性实验开始时教师只是结合实验提出问题——设疑,由于教师的精心设疑必然激发学生急于解疑的积极性。激疑、善问、讨论是启发思维的最常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实践证明,此时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活动都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状态。学生靠自己实验后在讨论——综合——解疑的师生共同活动中,获得了理解的巩固的知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也学会了实验方法。

并进式实验对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验操作练习机会,必然利于培养和巩固操作技能。

知识、技能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是相辅相成。学生经过多次以知识和技能运用化学实验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必然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培养了实验能力,而不断提高的实验能力和技能又有助于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并进式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需要精心安排

(一)改为并进式实验首先应处理好以下问题

要根据学生水平(例如年级不同)和实验室设备条件;

要有全盘计划,注意三种类型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与并进式实验)的配合,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注意选择属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对典型物质性质性状的认识有重要作用的实验;

要注意课堂时间,一堂课做的实验数量不可过多;

要注意选择简明易做便于实施且没有刺激性气体或有毒气体放出的。

(二)要选择好边讲边实验的实验内容

演示实验中有些属于试管实验,远处观察效果不好,有些现象甚至根本看不清的,可改为并进式实验恰能弥补不足。

以初三化学教材为例:讲氧气实验室制法时,催化剂的三个实验;讲分子概念时,将密封在玻璃管内的碘加热和冷却的实验;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讲二氧化碳化性时,二氧化碳跟水、跟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的实验;讲铁的化学性质时,铁跟酸、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至于讲到酸、碱、盐的性质时,多数演示实验都可改为并进式实验。

还可以从学生分组实验中选择。

例如:初三化学讲结晶时,可将选做实验二中硫酸铜小晶体的制取改为并进式实验。其做法:试管中加5毫升蒸馏水和2克研细的硫酸铜粉末,加热至全溶。稍待,将试管置于盛冷水烧杯中,冷却,很快有美丽的蓝色小晶体析出,5分钟完成,可巩固溶解度和结晶的概念。初三化学讲溶液浓度时,可将百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改为并进式实验,以加深理解百分比浓度概念。高一化学教材里元素周期表中讲同周期元素性质递交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中,镁、铝跟冷水、热水反应的实验及氢氧化铝的两性的实验等。高中化学实验中可改为并进式实验的较多,不再一一列举。如将学生实验改为并进式实验,为基本保持进度,可在分组实验时不重做。如进度允许也不要完全重复做,可在原实验原理上安排变换的实验内容(例如换试剂)。

也可以增补一些教材中没有而教学中很需要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讲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学生对可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而却不能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不理解记不住。针对这一难点可补个实验。讲到此处时,先实验用盐酸可以,能不能用稀硫酸呢?让学生做实验:在盛有大理石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稀硫酸,在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看到大理石表面开始有气泡但很快就停止,通过实验对比,教师解释了反应很快停止的原因,学生很容易接受,很少学生出错。

(三)要精心设计并进式实验的教学过程

应用并进式实验对教师说,备课更需下大功夫。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讲什么、结合实验问什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实验(包括重点练习哪些基本操作、怎样观察、及时简要记录等)、怎样根据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新课,确实需要很好的考虑。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很重要。学生对观察实验现象认为就是“看”现象。要教给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都是有目的的观察,是思维指导下的观察。思维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结合思维的观察才能获得知识。观察越仔细,思维越深入,对事物本质理解越深刻。总之,只有设计好教学全过程,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主动学习状态中,才能取得突出效果。

三、并进式实验,要做好的思想与组织工作

加强化学实验把某些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自然与教学整体改革紧密相关,所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工作。目前,并进式实验的实施存在很多实际问题,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思想的阻力及当前各级升学考试的冲击;还由于实验教学本身的特征,要求教师要付出较讲授教学大得多的辛劳;此外,学生实验的增加,学校费用开支势必相应增加,更给化学实验员增加了可观的工作量,所以一定要取得学校领导和化学实验员的大力支持,化学教师要和实验员密切配合。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和实验员为坚持素质教育而付出的辛劳,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帮助和鼓励。

要求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对并进式实验确实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也会出现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不同程度的“做实验好玩”的心理;少数学生不听要求就急于动手做造成实验失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商议声音过大,影响教师的指导或及时提示等。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要求学生要有好的纪律,否则无法进行。第一次并进式实验课前要讲,以后的实验课上仍要强调并要求学生切实执行。教师要注意及时总结,表扬好的纠正差的,不断坚持就能使学生适应而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仪器、药品及教室要安排好。有的学校班多实验室不够用,可以在教室上并进式实验课。建议把每组学生所用药品、仪器都放在一个专用塑料盘里(盘子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高约6厘米,盘中可放试管架、酒精灯、试剂瓶及简单仪器),若邻桌两个学生一组,全班约需20多个盘。教师和实验员要做好充分准备,所用仪器药品课前按要求放好,上课前由学生拿到教室。如果有同一实验内容的连堂课,课间十分钟由学生取送到下个班的教室中,实践证明并不困难。

上个班用过的试管或其他仪器,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组织学生洗刷,以利于培养学生自己用过的自己整理的良好劳动品质。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在课间刷洗,一定要先准备够连堂用的或课间及时撤换。

四、并进式实验课堂教学实例

氯气的性质(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氯气跟水、氯气跟碱的反应并进一步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2)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氯气跟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复习:

[演示实验一]向一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约1/5水迅速塞紧橡皮塞后充分振荡。

问:氯气瓶里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液体呈浅黄绿色,液面上空间原黄绿色变浅。说明氯气属能溶于水的气体,氯水中有氯分子)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部分化学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氯气的另两种重要化性。

[学生实验一]将试管中的氯水均分两半,一半留用,向另一半氯水试管中,小心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提示:①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②不要振荡,要及时观察液面附近颜色的变化)

[设问]:①液面附近溶液什么颜色?说明什么?

(颜色变红,说明氯气与水有反应发生并且有酸生成)

②根据留下的一半氯水颜色,请分析判断溶在水里的氯气是全部跟水发生了反应还是部分?为什么?

(因为氯水显氯分子颜色所以是部分反应)

[板书]三、氯气跟水的反应

1.氯气跟水的反应

Cl2+H2O=HCl+HClO

师生共同分析:新制氯水的成分。

[设问]:当我们改变反应条件时,氯气跟水反应进行的程度会不会发生变化?请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二]氯水见光被分解(按课本课前2-3天做好,放置在会教室见光处)

讲:①有氧气放出,是次氯酸不稳定分解生成

讲:②改变反应条件(见光或其它条件)使次氯酸分解,因而增大氯分子跟水反应的程度,使反应趋于完全,所以,久置氯水的成分跟新制氯水不同。氯水应保存在暗处或棕色瓶中。

学生观察:[学生实验一]滴加过石蕊试液的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板书]2.氯水的漂白作用

[设问]氯水中的石蕊有机色质被漂白褪色,是哪种物质的作用?

[演示实验三]氯气不能使干燥红色布条褪色,但能使占蒸馏水后的红色布条褪色。

[演示实验四]滴入氯水中的蓝墨水褪色(可在课前请一位同学带蓝墨水)

[讨论并小结]:次氯酸有漂白作用,因此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当新制氯水遇到能被漂白物质(或能被氧化的其它物质)时,也使氯跟水的反应程度增大而趋于完全。

[设问]能跟水反应的氯气能不能跟碱反应?如能,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学生实验二]向留下的另一半氯水中,加入几粒氢氧化钠固体,振荡。(提示:注意氢氧化钠固体的取、放,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比较溶液上方气体气味的变化)

(观察到氯水褪色溶液上方气体气味消失,说明氯跟碱能发生反应)。[讨论]: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板书]四、氯气跟碱的反应

1.氯气跟碱的反应

Cl2+H2O=HCl+HClO

HCl+NaOH=NaCl+H2O

HClO+NaOH=NaClO+H2O

总Cl2+2NaOH=NaCl+NaClO+H2O

讲:①氯气跟碱的反应,碱量足够时,也能使氯跟水的反应趋于完全。

②生成的次氯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次氯酸,所以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都用于漂白。次氯酸盐较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成漂白粉。

[板书]2.漂白粉的工业制法

2Ca(OH)2+2C12=Ca(ClO)2+CaCl2+2H2O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漂白粉的成分、制法及漂白原理。

问:我们本节开始时说,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是活泼的非金属,用哪些事实说明?

[总结]:(投影)

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跟绝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外)

②跟非金属的反应(氢气、氯气混合,当见光或点燃时发生爆炸)

③跟水的反应

④跟碱的反应

⑤(本章第四节学习)

所以,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

巩固:请观察下面实验有什么现象?并解释。

第3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三;化学;创新

当今社会,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力保本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优势地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创新教育的步伐,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时展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性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切实落实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地推进创新教育。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

我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压抑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只是关心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应树立积极的教改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做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师。

二、尝试情境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初三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零散、繁杂,比如,关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反应规律、反应现象等,学生很容易混淆。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通过引进情境教学法,设置合理、有趣的化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来,进行意象化、生动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去,而且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初三化学的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往往是抽象、枯燥的,如果用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乏味,效果极差。例如,对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为什么PH≠9,理论讲述,计算推导都十分复杂,但如果让学生思考“甜水无限稀释,能变成苦水吗?”这样启发,学生就会在哈哈大笑中会迅速理解。

教师应根据初三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通过类似的情境模拟、创设,改革过往单纯的授课模式,生动展示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活动氛围中,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心理学家克拉克研究表明:讨论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和主动发展的最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讨论式教学的氛围,当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马上公布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每个学生认真地独立思考,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别出新裁,标新立异,发挥创造性思维,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学生经常处于学术讨论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

四、开设探究性的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异等特点,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初三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一般都有按部就班的详细实验步骤,虽然熟记这些实验步骤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熟练操作程度,但是不能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三学生普遍对化学实验课很感兴趣,如果教师把实验内容设计得巧妙灵活,把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就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中,教师准备好食盐晶体、蒸馏水,启发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试验两种材料的导电性,结果有些学生直接测试食盐晶体、蒸馏水的导电性;有些学生把蒸馏水缓慢倒入食盐晶体中测试导电性;有些学生则把食盐晶体缓慢加入蒸馏水中测试导电性,教师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如氯化钠,在干燥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昵?”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比较并总结出溶液导电的原因。

五、创新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单纯依据一张试卷的成绩高低来进行,这种“一刀切”的单一性评价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大部分学生因成绩排名不靠前而失去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极大地打击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他们长期无法感受化学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久而久之,索性就不愿意再努力学习化学了。新课改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时要多几把衡量的尺子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

如何将“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评价理念,更要有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和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找出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共性和特性,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从而激励每个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越差的学生,其可能进步的空间越大,怎样认可和评价他们的相对进步,使他们看到和相信自己的进步和潜力,始终以一种饱满高涨的情绪去继续努力学习。

总而言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已是国家、社会和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化学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坚决摆脱以往那种“填鸭式”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散性的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淑田、王俊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

2.景成文,《论化学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途径》 [J],《高等函授学报》,2006.S1

第4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三化学;创新教学

一、为什么要进行创新教学

那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实施创新教学呢?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动力,如果说国家是一辆汽车,那么一个国家的创新力就是它的发动机,而国家未来的发展就是靠我们的这些未来的工作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这就是创新教学实施的原因。

二、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一)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打破规矩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禁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坚决服从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越雷池半步,学生们只能按照教师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学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造就了我们很多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考试成绩很高,却没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想实现创新教学,首先就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向老师提出疑问,敢于挑战权威,只有让学生愿意去思考,敢于去发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举例而言: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会告诉学生物质反应前后总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学生可能这个时候就会有疑问“为什么物质都已经发生反应了,已经不是原来的物质了,为什么质量就不会发生变化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就会明确告诉学生“没有特殊的情况,这是化学家研究出来的,你只要记住就好了”,不允许学生提出疑问和自己的想法,必然也就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发展之路,如果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但是目前并没有质量不守恒的发现,你可以多做一些化学实验,把你的结果记录先来,指不定会有惊人的发现哦”,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才能得到开发。

(二)引导学生去对知识进行探索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的习惯就是直接按照答案进行讲解让学生记住解题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起到了相反作用的,学生习惯了把老师给的方法和答案进行记忆,自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懒得去探索了,而是直接等待老师进行讲解。如果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或者是与其他同学成立合作小组进行探索讨论,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就能被开发出来了,学生愿意自己去对知识进行探索,谁能保证学生自己所探讨出来的解题方法不比老师给出的答案更简单呢,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被开发出来了。举例而言:在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学生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很少见的化学反应的时候,学生们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教师往往这个时候会直接把题讲一下,把答案告诉学生,然后在学生下次遇到新的方程式的时候依旧不会书写,那么,教师在教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或者与同学一起去探索遇到这一类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解题的方式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多多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创新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创新不只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变化上,动手能力的创新也是一种创新的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动手,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最不按套路出牌”的年纪,这个时候教师要放任学生去进行实验,学生可能会不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谁能保证学生自己试验的过程不是对实验步骤的一个创新呢,谁能说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按照教科书进行实验就会失败呢,所以,教师可以经常开展实验教学的形式,既让学生动手探索出了知识的来源,又有可能得到更简便一些的实验操作步骤,对于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都是一件好事。

总述:创新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被磨灭殆尽,只能按照教师所设定的方向和思路进行发展,导致了学生考试成绩很高而独立思维的能力却很低,那么究竟如何来改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去获取知识而不是等待老师的讲解。以上的几点仅是个人在教育中所总结的一点经验教训,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也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时时提醒自己究竟是想要高分的学生还是高能的学生,这样我们的创新教学才能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1.1由初中直观教学法到高中较深、较难的化学原理教学法过渡。高中化学知识逻辑性和抽象性相对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多运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和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解释高中化学的一些化学原理。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标准时,列举生活中的火柴、小米等;在感知粒子数即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多大时,可以列举若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个麦粒分给全世界的人口,每个人应分得多少。通过这些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理解概念的能力。

1.2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从学科教育目标出发,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体现了更强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尽管高中课改尚未完全实施,但为了不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脱节,在教学中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演生看的实验教学方式,依托化学实验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把握好从慢到快的过渡节奏。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其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高中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大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的知识,但可用于课堂上练习消化的时间较少。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转好轨。

2.多方设疑,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演示实验,以便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加深印象,强化教学效果。但在做演示实验时,不能拘泥于原教材,应根据实验中遇到的异常现象进行多方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学习乙烯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发现烧瓶内液体变黑,应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提问学生:液体为什么会变黑?所得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是否可证明该气体一定为乙烯?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可知浓硫酸把乙醇碳化变黑,生成的碳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因此使溴水褪色的气体也可能为二氧化硫。沿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问如何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如何检验气体中一定有乙烯呢?有的学生设计让混合气体进入石灰水后通入溴水;有的设计出让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溴水;有的让混合气体通过两次品红溶液,两次澄清石灰水,再通入溴水等多种方案。依学生思路进行设疑,由学生回答、学生评判,使学生在讨论中求新知,在教师启发下把知识提炼、升华,以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书本直接发展到求新创新的过程。通过这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利用社会新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通过电视、报纸等关注与化学相关联的社会新闻,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现象、产生问题、深入思考、积极讨论、得出结论等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手机生产车间的“中毒”事件,中毒物为烷烃家族中的“正己烷”,让学生感知物质的毒性,树立绿色化学概念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关注每年11月份评选出来的物理、化学等诺贝尔奖事件。2010年物理诺贝尔奖颁给了石墨烯发现者,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认识石墨烯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运用化学方法对石墨烯这种材料进行改造,如石墨烯和氢气进行部分加成反应,使之成为半导体,氟化石墨烯使之失去导电性等,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海啸引发的核电厂核泄漏事件,在处理核危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硼酸物质吸收快中子,以阻止核裂变;在核污染通过大气层扩散后,人们因怕辐射伤害而引起恐慌,出现购买大量含碘食盐的现象,一度造成缺盐局面,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科学上讲,吸收一定浓度的碘元素可以阻止I一131的核辐射危害,但含碘食盐中碘元素含量少,无法满足摄入的碘元素处于饱和状态,若过量摄入碘元素则会引起不良反应,伤害身体,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科学指导性的重要性。

4.用投影演示实验以增强观察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配备了很多演示实验,但由于现在的班容量一般比较大,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所演示的现象,这个时候,可用实物投影仪将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投影,如:钠与水的反应,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能清楚地看到反应的多种现象,还可以通过投影观察分析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反应原理。

5.实验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实验是教师用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学生只能在台下看、被动地听,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教师把知识“验证”了、工作完成了,但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动手渴望和现象疑问没有得到满足,时间久了便会对实验失望,失去学习积极性。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尽量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从而有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时做出补充和调整。

第6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亦不例外,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包含“智·能·情”三个维度,为了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出具体的任务。

关键词 学生;教学目标;任务;主体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落实和体现,是目前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探究的实践内容。教师在制定实验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在“生本”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衡量课堂的好坏。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尝试在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最重要的要明确教学目标,基于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实验教学。本文选择“实验教学的目标设计”为切入口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时,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在分析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这一主体的分析,这是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基础。教学目标不是教师凭空制定的,也不是故意施加给学生做表面文章,而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感悟体会到的知识。在这个任务意识上制定教学设计,才能不走弯路。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学习”被定位为教学目的的对象,这与过去把“教师教学”作为对象定位截然不同,更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教师的一切行为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1援提高学习兴趣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一开始就注意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学习初三化学“过滤”这一部分内容时,采取任务驱动的模式让学生通过任务学习。首先上课时教师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向学生介绍实验过程的注意点,这个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让学生完成“模仿实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完成模仿和探究,并要求完成具体的实验操作,记录具体的实验现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还有了一定的加工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学习积极性提高,也产生了获得知识的。

2援培养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相对比较简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教师不能要求过高,要有耐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完成最初的实验探究设计和操作,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和总结。那么教师一开始设计的化学实验任务就不能太难,比如在“探究人体吸入气体的成份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中,学生对这个实验任务很熟悉,操作又十分简单,那么得出结论也就比较容易。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形成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安排稍难一点的实验任务。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化学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明确指出希望学生达到何种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有怎样的操行表现。所以目标的制定需要紧密连接新课程理论这样的理论基础,渗透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同时结果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笔者建议制定实验教学目标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理论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对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作了新的规定,不再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是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初步的化学技能;通过逐步深入的化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探索的精神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以实验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式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精神的源泉。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征,并且构建了以此为基础的教学总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实验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分目标。这三个维度也是教师制定实验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2.实践要求

教师在制定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认真研究实验教学内容,考虑教材中的要求究竟是否适合当前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对实验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设计出学生能达到的目标。

三、教学任务的设计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参考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组织和选择课堂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理解帮助对任务设计的重组和调整。将文字的实验要求转变为学生需要完成的课堂任务,是教师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此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任务场景和任务途径。

1.选择任务场景

教师在明确任务内容之后,还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任务场景。场景的引发可以利用的素材很多,但是好的情景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真实且生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具有这些特点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自己并不陌生,很多化学知识隐藏在自己身边,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长期下来,能够将一开始的这种学习兴趣转变为一种愿意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驱动力。

2援落实任务途径

化学的很多基础知识可以依靠动态的实验教学来完成,而具体完成任务需要依靠任务途径。途径的选择就是教学活动的选择,按照活动的方式可以把任务活动分为实验类、调查类、交流类等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通的活动方式,当然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本身的设计里面以及学生的基本学情也限制了其选择。不管制约因素如何影响,课堂的活动方式都应该多样化,且适合课堂教学。学生通过活动的体验发挥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黎良枝,吴俊明.探索“任务驱动”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J].化学教育,2004,(01)

第7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化学 素质教育 能力 实验

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浅显的认识:

一、九年级化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一开始就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指导思想,切实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

二、九年级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以及节约是美德的意识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包括诸多方面,对初中生来说,主要有: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大纲所要求的初中化学知识的思维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尤其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做实验,个个动脑想办法去完成实验。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老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纲,深入领会大纲,使新教材的实施得到保证。新大纲制定得十分切合实际,内容具体而翔实,便于教师实施。每个初三化学老师对新大纲的学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不仅要通读、细读,更要结合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去学,才能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于新旧大纲中有所改动的地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常常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认真领会,要充分理解义务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是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最终要求,教师若按照大纲,结合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思想,制定每章每节的目标,并达到各项目标,最终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并不难。这里要强调一点,学纲,研究大纲是每个教师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不学纲、不钻研大纲是不可能用好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的。新大纲对每部分知识点都点明了教学要求,这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考试和评估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素质 科学素质 培养 策略

步入21世纪,教育改革更着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改的形势下,对初中生进行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对学生进行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有相应的策略。

1.初中化学科学素质的涵义

化学科学素质的内涵比化学科学文化素质的内涵窄, [1]化学科学素质主要由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意识和化学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

2.初中生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

2.1 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知识。

化学科学知识是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基础要素,[2]没有掌握一定的科学事实,所谓科学素质也无从谈起。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体会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概括反映。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

2.2 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方面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能力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2.3 培养学生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3]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2.4 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意识。

科学意识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然科学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要有科学意识的进行对待、处理或解决。

2.5 培养学生的化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4]它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因为这些品质具有强化学习过程的驱动力的作用,又对学生学习化学科学具有控制调节的反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些品质称为化学科学品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对发展学生化学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

3.培养策略

3.1 认真学习化学科学理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5]学习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树立化学科学素质教育观点。

3.2 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能力,为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 ――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4 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把一些知识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实验质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总之,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初中化学科学教育内容应该是最低限度的、为适应社会需要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它的内容也是科学的、有序的,但不追求逻辑严密和系统完整。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生,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尽可能的按照新教改的要求使21世纪的初中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治国.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57-58.

[2] 解守宗,师雪琴.中学化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2-15.

[3] (苏)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

第9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兴趣 方法指导 策略

一、问题

1.学生化学成绩分化严重

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以后,学习知识量突增,而此时学生的分析理解接受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太高,机械的记忆较多,学习本身就较困难。已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相混杂,学习兴趣受到挫伤,信心有所动摇。还有许多学生只对实验感兴趣,而对化学理论感到乏味。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这种情况从中考成绩上就可以看出来,整体情况也是如此。

2.许多学生对化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学生对学习化学似乎应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兴趣,而事实并非如此。化学成绩并不高。我观察和询问了一些学生,并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课并不很感兴趣,学生只愿意看实验现象,不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内涵,对化学概念更是厌倦,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动力,自然就学不牢,成绩就提不高了。

3.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差

初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做实验时基本实验操作错误,步骤紊乱,丢东落西,药品浪费。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做题时,不善于思考,知识迁移运用不会,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方法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此时放弃学习化学,极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削弱他们应对世界和挑战世界的能力。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现状。

1.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创新之本,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验是验证发现新东西的直接的可靠的手段。也是化学教学的优势。它集声、光、色、态、美于一身,通过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它由两个相互协同的小系统组成,一个是操作系统,另一个是动力系统。变对实验的好奇心理为化学实验知识的探究心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我需求感。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因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成绩也就好。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还可做些兴趣实验,以此诱导学生向往奥秘神奇,变化无常的化学王国。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古人云:“学贵有方。”以求达到最佳的化学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渗透强调学习化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1)强化学生识记

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由于难以从理论上进行理解,记忆起来难度大而且容易遗忘。尽管化学中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而且容易遗忘,在学习中要克服呆板的死记硬背的模式。记忆要联系物质的性质;记忆要联系实际,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而且要定时的巩固记忆。

(2)及时归纳、总结

逻辑学上把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形式称为归纳。初三化学知识点多,相对比较零散,记忆比较困难。运用归纳的方法效果较好。把具体的,相对独立的事物加以中和;把性质相似的物质归纳到一起;把颜色相似的归纳到一起等。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3)教会比较

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比较,找出这些概念、性质、实验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综合分析,找出异同,加深理解,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如把气体的制备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检验方法,放在一起去比较学习,这样就容易多了。把酸碱的定义、物理特性、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效果就好多了。

(4)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活中化学现象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你就会挖掘生活中素材,使神秘的化学变得平常。这样就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讲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时要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纸张很容易点燃,而煤炭却不易点燃,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等。

(5)分散教材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对教材中有些有些安排比较集中的部分可以采用分散难点的方法组织教学。例如元素符号,在开学初教学任务不重的情况下,先联系生活中的物质,如铁、铜、铝、木碳、氧气、氮肥、磷肥等物质中出现的元素给出元素符号加以记忆。又如化学式的记忆可以在学习物质性质的过程中,从涉及的文字表达式中给出物质的化学式加以记忆。

4.突破教材难点,扫除障碍

学生不会理解教学难点就会产生畏惧情绪,就会逐渐丢失学习化学的情趣。在教学中或用贴切的比喻化难为易。或设阶梯层层推进。例如,教学时要突破微观与宏观的思维模式,分子与原子的教学。还有数字与符号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既要明确数字的含义,又要会找其中巧妙的记忆方法。同时把没有生命的数字变得鲜活起来,把它们分别放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看它们能代表什么意义,这样会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

5.面向全体学生

在化学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抛弃后进生,使大部分学生跟上来,这样才有学习的气氛。才会形成探索,创新的学习之路。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有的学生成绩差,但我们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后进生机会,给后进生信心,经过一段时间,是不同的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