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企业安全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安全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安全文化论文

第1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1.理念和策略。(1)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柔性的文化渗透与刚性的制度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以“制度作保障、文化作引领”的安全管理体系。(2)策略: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按照分布构建、同步实施、持续完善的原则,积极开展相关研讨、推进、反馈和完善工作,最终形成了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向的分支分化,并且建立了11项文化建设支撑机制确保安全文化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2.范围和目标。(1)范围:涵盖企业公司生产经营所有部室和单位各专业各项工作开展的全过程。(2)目标:保证公司整体的安全,不发生任何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

3.指标体系和目标值。(1)定性指标:干部员工安全责任全部落实;安全培训教育有效开展;安全管理有效覆盖生产经营所有专业;干部员工全部达到安全准入等级;现场标准化作业制度有效执行;安全设施完备齐整。(2)定量指标:实现安全年;六级及以上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发生率为“0”;设备缺陷隐患排查治理率达到80%以上;供电可靠性达到99.9%以上;“零违章”作业现场比例达到80%以上。

二、主要做法

1.主要流程说明。电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流程共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梳理工作流程,提炼经验做法;二是搭建安全文化建设总体框架,构建三个分支文化体系;三是建立11项文化建设支撑机制;四是组织实施,持续进行完善。第一阶段:结合多年安全生产工作经验,梳理工作流程,提炼经验做法,并进行归纳分类,积累安全文化建设第一手资料。第二阶段: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充分的多层面的研讨,进一步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目标、任务等,重点确定安全文化的分支文化、支撑机制内容。最终确定公司安全文化构成。第三阶段:建立11项支撑机制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包括: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全员覆盖机制;建立等级准入机制;建立到岗到位机制;建立现场管控机制;建立违章督查机制;建立设备维管机制;建立设施规范机制;建立工器具管理机制。第四阶段:按照体系、机制建设具体工作内容,积极组织相关部室单位开展文化落地工作,将体系、机制建设具体内容有机融入到生产经营实际工作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意见建议反馈。自下而上认真总结分析安全文化建设与现行的安全生产管控模式不相适应的盲点和误区,反馈至安全文化建设主管部门,由其组织开展调查研讨,深入查找问题症结所在,判定原因存在于哪个模块中,并结合实际梳理完善,以达到持续改进、发挥实效的目的。

3.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为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层次,公司结合实际,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总体负责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研究决定安全文化建设重大问题,审定审查安全文化建设构架内容。同时成立安全文化建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质量部,具体负责安全文化建设相关事宜,全面推进体系、机制建设,督促相关部室、单位统筹协调的落实文化建设具体任务,保证文化建设顺畅进行。

4.绩效考核与控制。企业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否决项为:发生七级及以上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绩效考核检查与公司安全生产季度、年度等检查一并进行,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文化建设问题一律记录在案,统一汇总到季度、年度检查中,并进行打分排名,形成档案,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

三、评估改进

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1)安全文化的分支文化体系及支撑机制的完整性、适应性和科学性。(2)安全文化的11项支撑机制的具体措施执行、反馈、完善、创新情况。(3)干部员工对安全文化接受、理解、执行程度。(4)安全文化建设检查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检查考核结果的运用和作用发挥。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1)各部室、各单位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上开展的还不够平衡。(2)部分干部员工没有形成自主、自发、本能的行为。(3)安全文化部分支撑机制仍然显得较为薄弱。(4)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安全文化建设检查考核力度还需加强。

3.今后改进的方向和对策。(1)通过召开宣讲会、推进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2)通过开设专栏、编印简报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安全文化思想理念、思路举措等内容的宣贯。(3)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吸纳安全文化建设好的经验做法,确保文化建设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4)通过主管部门牵头召开意见建议反馈会、说明安全文化建设方向的形式,引导干部员工反馈意见,并于主管部门调研分析结果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5)通过加大对安全文化建设检查考核结果在评先选优中的比重,进一步督促各部室、各单位开展好此项工作。

四、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按照安全文化建设三个分支体系、11项支撑机制具体内容,采取“十法”推动文化落地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人员的精神状态、作业的施工环境和设备的健康水平电网三个方面:

1.人员的精神状态方面: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将安全生产工作中一切有益的因素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使企业员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部员工的思想理念,从而保证了干部员工安全意识、安全能力的显著提升,工作期间的精神状态得到极大地改善,为保证作业安全、保障企业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现场的作业环境方面: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对作业工具、安全生产工器具、安全警示标牌等相关设施进行进行标准化配置、改造和管理,其安全防护能力、安全警示作用更加明显;对变电站、线路周边等社会机体建立起“联防”工作机制,极大减轻了干部员工的工作量。

第2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通过资料查找和实地研究,笔者认为民航运输企业的安全文化可分为4个层次:价值观、理念、组织领导、规章制度、操作实施,其中价值、理念观是其他3个要素的决定性要素,是安全文化的根基;组织领导是价值、理念观的实现方式和载体,是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保证;规章制度是领导组织决定的结果,是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操作实施是规章制度的完成状态,是安全文化的具体形式。可以看出,下层要素取决于上层要素,同时又对上层要素有反馈调节作用。

2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构成要素的具体研究

安全文化的每一个要素是由众多小要素组合而成的,这4个层次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所以要划分为4个层次主要是为了方便安全文化实施的操作和分析,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下面将针对这4个层次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安全文化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价值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文化最主要指导思想。民航运输的安全关系重大,因此民航运输企业所有工作的前提都是安全问题。民航运输的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于预防。

2.2安全文化的组织领导民航运输企业的组织领导是安全文化是否可以实施和形成的关键所在。在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应当建立一个安全文化部门,专门从事安全文化的宣传和建设工作。将重点放在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建立上,为民航运输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2.3安全文化的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是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用制度约束行为,提供安全保障。安全文化的相关规章制度需要围绕飞行安全进行,涵盖签派、机务、飞行、飞机等与运行安全密切相关的环节。

2.4安全文化的执行实施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的最终实践就是执实施,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体现安全文化的内涵。

3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总的来说,民航企业应该从3个方面建设安全文化。①建立和谐的安全组织。②加强安全文化管理。③民航企业领导的带头作用。一个和谐的组织可以促进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该组织应该具备知识型和学习型的特点,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都应该恪尽职守,不隐瞒问题,公正地处理问题,营造一种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氛围。在民航运输企业内部,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方式等都与企业的安全文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引导,进而提高他们对安全文化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领导班子作为民航运输企业的核心,其文化素养和业务素养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他们的价值观、管理理念对企业员工产生很强的影响力。所以,领导班子应当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领导员工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4结语

第3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1.1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境外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

探求安全事故的成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安全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经统计表明,其中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据了事故总量的绝大部分,某些行业可能达到了80%左右,那么如何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问题,从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人的不安全行为来自人的思想和行为,归根结底是安全素质的体现,而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在人员安全素质的提高上正好可以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和导向力,在依靠现有技术、管理和制度手段等常规方法还难以控制或消灭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必须从安全氛围和文化熏陶的角度展开对人员安全管理的更新和改造,以弥补常规方法的不足,预防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

1.2安全文化建设是建设“本质安全型”境外能源投资企业的主要措施

人是安全生产效益的创造者,是操作设备的劳动者,是制度的执行者,是本质安全“人、物、制度、环境”四要素中的最核心的要素,因此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系统中各种要素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思想无懈怠、制度无缺陷、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安全零事故,是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建设成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必由之路。

1.3安全文化建设是“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走出去”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境外能源投资企业便肩负着国家“走出去”战略执行的义务,那么境外能源投资企业怎样才能平稳、顺利地“走出去”,关系到安全的两个层面:一是安全地“走出去”;二是让安全“走出去”。

1)所谓安全地“走出去”,是指境外能源投资企业要保证所承担项目的人员安全、资金安全、财产安全、设备安全、设施安全等,概括起来也就是人、财、物的安全,这是“走出去”战略的最基础的层面,只有保证了人、财、物的安全,才能保证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平稳、顺利地“走出去”。试想,如果某一境外能源投资企业连自己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怎能在境外立足,更别说实现“走出去”战略了。

2)让安全“走出去”,则是指,国内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做出了经验,产生了较多较好的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技术规程,为了推广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加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决策权,特别是境外工程企业,有能力、有义务,在输出资本的同时,积极推广安全管理标准、技术规程,推行安全经验。

2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当将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单从安全文化方面来说,我们可以采用“纵横结合”的方法,先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形态与层次机构的内涵和联系,横向结构体系包含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纵向结构体系包含安全文化的形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

2.1正确的安全观是安全观念文化建设的基础

安全观,即是对安全的作用、地位、价值等总的看法,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位对安全的作用、地位和价值的看法总是表现的千差万别,但安全观总有一个趋向性,那就是“安全第一”,即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看作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看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义。对境外能源投资企业来说,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局势、地区动荡,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企业“走出去”的必要前提,只有建立了“安全第一”的安全观,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确保企业的平稳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

2.2明确的安全责任是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保障

境外能源投资企业都比较重视安全,也会经常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来时刻提醒自己,但对“责”在哪里,“责”与“责”的区别是什么确无从答起,实际工作中就会引起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使安全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安全事故就会不断发生,这不是一个具有良好安全管理文化的境外能源投资企业所应有的局面。因此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应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建立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安全责任制,并确保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分工合理。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以及项目所在国安全管理要求,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安全事故就会减少。

2.3遵章守纪是安全行为文化的良好表现

在我们重视安全的同时,也经常听到和看到一个个不安全的消息,在我们身边也时常有不安全的事故出现,追根究底,不难发现,很多事故的根源在于违章违纪,在于没有很好地落实规章制度,这一点可以从安全理论上加以证明。安全管理学认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要、直接的原因,这其中的主要表现就是不遵章守纪,可见遵章守纪的重要性。

2.4本质安全的构建是安全物态文化的全面提升

第4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煤矿企业在推行的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它是以提升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新手段。

0引言

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煤矿企业在推行的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它是以提升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新手段。煤炭企业发生的各类工伤事故,据统计so%是由于矿工的安全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也就是由于人的失误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突出了煤矿行业的特色,本质要求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近两年来平煤股份十矿在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安全管理新思路,提出“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安全理念,把“以人为本,本质安全”确立为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基层各单位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该矿安全工作的根本好转。

1安全文化的作用

1.1安全文化塑造安全生产力历史证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信息流,人类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都是由相应的文化培育成的。正是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才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理解安全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出“伤亡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这一观念的深刻涵义认识到自己在生产安全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总之,没有具备现代安全文化素质的人作为现代企业的安全生产力,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1.2安全文化的功能①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安全的责任和安全道德,从而自觉规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行为,②组织及协调企业安全管理机制;③使企业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企业生产,安全第一。而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五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安全责任、安全法规、安全科技、安全投入都在安全文化的统领下进行。平煤股份十矿在屡次血的教训中深刻明白了这一道理,在全体员工中确立和培育安全文化成为各级人员的共识。

2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活动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2.1健全制度,创新思路,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真正从认识上重视起来,把它纳入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下大决心去抓,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才能使职工从被动服从管理制度向主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转变,该矿创新思路,遵循“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为指导思想,提出“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理念,在安全宣传教育的时效性、连续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采取电视、广播、宣传专栏,井口板报、活动简报、挂图、彩旗、分发安全知识小册以及在矿区显著的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在作业场所设置安全劝导牌、警语牌、提示牌等各种手段、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二是在井口、区队学习室、家属区设置安全文化长廊、安全用语,亲情嘱托等宣传牌板,扩大宣传面;三是根据各专业、各工种的特点,制作安全警句牌板,悬挂在会议室、井下工作地点等,营造氛围,让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安全弦。

2.2重视区队、班组安全文化,做到点面结合区队安全文化和班组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区队安全文化是执行层。要结合区队工作性质、生产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在全矿井的安全文化共同愿景下,结合本区队的特点,制定出本团队安全文化共同目标,创造性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以丰富整个矿井安全文化内涵,其目的是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这是区队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其主要任务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层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求,从区队管理入手,在生产、安全、经营以及区队建设等方面提炼出安全管理理念,用于指导班组文化建设。同时,不断推广过去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创新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增强安全文化宣传的渗透力。

班组安全文化是最基层、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直接作用点是班组的每一个成员,其文化建设不如全矿井、区队那么全面系统,但其产生的功效都远远大于它们。班组长作为这一层的主要领导,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作用,班组长的责任就是通过管理和沟通,使组员产生正确的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就是文化建设的无形体现,最终在班组内形式交流的工作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探索的工作态度。

第5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一、安全文化及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依次为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价值和行为文化。优秀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有着重要的导向、激励、规范、凝聚和协调等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并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意识、作风、管理机制、行为规范、生产目标、价值观、安全心理素质和安全风貌等各种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企业安理论研究全文化创建途径

(1)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企业安全理念包括核心理念、责任理念、管理理念、作风理念、投入理念等,回答的是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怎样去做的问题,是安全价值观的具体化。只有确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才能制订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2)整合、规范、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和内容。制度的建立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固化的形式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管理制度的过程。文化形成制度,制度强化文化。只有制订出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严格执行,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制度文化,才能整体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运行机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机制,来保证安全文化的实质性运转。一方面要逐级建立安全文化检查、考核、讲评及奖惩激励制度;另一方面要制订从干部到职工个人的安全精细化管理考核、评分、排名、讲评及奖惩制度和标准,并严格执行和落实,调动全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确保安全文化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4)建成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必须有广泛的职工基础,以企业安全生产为重点,使广大员工参与进来,在广泛调查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发展、创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采用各种方式辐射到企业职工中去,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相关建议

(1)安全文化建设要尊重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工业和农业都不发达。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建设安全文化是一个追求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过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2)安全文化建设要大胆创新安全文化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对发现的“无章可循”的新问题要及时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使其“有法可依”。对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五严”把关,即严格遵循,严密实施,严谨落实,严厉检查,严肃奖惩。

(3)安全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安全文化的时代内涵是科学发展观。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保护人实际上就是保护了生产力。只有搞好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持社会的繁荣稳定。

(4)安全文化建设要与法同行利用国家的劳动安全与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依靠政府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内部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对企业的新、改、扩建设工程项目及安全生产状况等进行监督与检查,避免“三违”行为,实现安全生产。

四、企业安全文化创建的关键环节

(1)理顺思想,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思想境界。思想观念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摆在首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载体,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明确“安全第一”的深刻含义,牢固树立“不安全不生产”、“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思想,明确实现安全生产是为职工办的最大的福利,形成“人人管安全,人人关心安全”的格局。

(2)加强安全教育,提升职工素质,夯实安全基础。人的安全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的保证。

(3)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将人本管理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健全制度,靠制度的强制约束逐渐养成职工安全行为习惯,最终上升为安全文化理念,使安全制度更好地延续和落实,杜绝习惯性违章。

(4)坚持科技进步,推动安全管理手段的升级。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以改造企业传统的、陈旧的管理手段,从设计、工艺、技术装备上保障安全生产,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

第6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一、 安全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很多,我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我国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文化”一词时,一般是指狭义文化。

与文化概念一样,安全文化也有广义安全文化和狭义安全文化之分。

1、广义安全文化。

广义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安全精神财富与安全物质财富的总和。

2、 狭义安全文化。

狭义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人生观、安全习俗等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安全制度、组织网络等精神财富。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 企业安全文化

基于上述对安全文化内涵的认识,企业安全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企业安全文化。

广义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或经营实践中,为保障人的身心安全健康,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预防事故,抵御灾害所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企业安全文化。

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创造和应用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的总和。它属于精神范畴,其本质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美国杜邦公司等多数跨国公司持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的观点。

3、两者关系。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虽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两者有一定联系。广义企业安全文化包含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是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强调的是精神方面的,但并不是不要物质作为基础,任何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都离不开物质条件。不能抛开物质基础讲精神,精神因素要通过物质层面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三、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所处的历史阶段

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总量与伤亡事故是密切联系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会出现事故增多和伤亡人数增加。特别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往往会出现事故频率高、工伤死亡人数多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2004年,三类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7∶42∶31调整为15∶53∶32,第二产业提高了11个百分点。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面临安全生产问题的严峻挑战。

在企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工业化国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自然本能阶段,这一时期企业安全管理只是一种被动的反应,没有严格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是法制监督阶段,其特征是国家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的安全管理依赖于政府强制执法监督,管理者由于惧怕法律制裁而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三是自我管理阶段,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和应负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四是安全文化阶段,其特征是企业把保障所有劳动者安全健康作为与企业生存和效益密切相关的高级价值观,企业都以关心爱护他人安全为己任。

借鉴工业化国家企业安全管理所经历的这四个阶段的特征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总体上处于第二阶段――法制监督阶段,但也有部分企业进入第三阶段――自我管理阶段,有部分企业如海尔集团由自我管理阶段进入第四阶段――安全文化阶段。

四、科学应用企业安全文化理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部分企业如海尔集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但多数企业还只处于第二阶段――法制监督阶段。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从有利于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有利于员工接受和有利于同国际社会开展学术交流的角度,并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不同的员工对象,科学应用企业安全文化的有关理论,切忌一刀切,一个模式。

1、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的应用。

(1)安全管理处于第二阶段的企业,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安全工作。

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证明,处于第二阶段,即法制监督阶段的企业,做好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动力不是来自企业或管理者本身的需要,而是依赖于政府强制执法监督,管理者由于惧怕法律制裁而依法管理安全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严格执法监督,这就要求把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和督促企业遵章守法作为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工作基础和内容,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树立正确健康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作为最重要的手段,而这些正是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概念所反映的内容。因此,安全管理处于第二阶段的企业,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对操作层而言,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操作层员工是企业创造财富的主力军,但他们只有服从管理,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职责,没有安全投入的决策权,工作条件的选择权也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操作层员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职责是遵章守纪,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报告等。提高操作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这些正是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概念所反映的内容。因此,对操作层员工而言,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2、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的应用。

(1)安全管理处于第三、四阶段的企业,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建设。

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还证明,处于第三阶段的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和应负的社会责任,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处于第四阶段的企业,把保障所有劳动者安全健康作为企业最高价值观,每个人都以关心爱护他人安全为己任。企业为了实现所追求的安全价值目标,必须在努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软件”的同时,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硬件”设施,实现本质安全生产条件。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则包括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软件”和“硬件”这两个要素。因此,安全管理处于第三、四阶段的企业,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对决策层和管理层而言,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决策层处于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地位。企业的一切安全生产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在企业决策层的决策指挥下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决策层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投入和实施,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工作条件等;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管理层一般指企业中层和基层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他们既要充当普通员工的角色,服从决策层的管理;又要履行管理者的职责,管理基层的安全生产,在企业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基本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安全生产条件的创建等企业安全生产的“软件”和“硬件”两个要素。因此,对决策层和管理层而言,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第7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安全缓冲文化是安全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安全行为规范起着最直接、最明显、最根本的作用,体现为个体、团队对安全的认知和践行,如:工作前通过开展班前会、安全交底等,确保作业人员心态回归至工作状态,科学、谨慎地对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项操作前应先确定安全工作程序后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即使发生很小的疑问,也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通过上级指导、同事讨论等方式,待疑问解决后再继续工作,杜绝主观决断而酿成安全事故。

2安全缓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企业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机对话作业已成为当前工作的普遍模式。这些自动化系统本身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可能发生人为误动或系统失控,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80%以上的事故主要是由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且越简单、越小型化的操作越易发生事故。究其原因,即发现多为人为因素酿成事故,并可归纳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作业行为不合规范、遇事不够冷静,爱面子思想严重等。安全缓冲文化正是解决以上顽症的良方,它强调“缓冲”,即无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都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平和的心态,沉着应对,做到安全缓冲文化教育应着重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3个方面入手,通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使员工抵触违章;通过开展法律法规、规程制度、影像案例等方面的警戒教育,使员工畏惧违章;通过开展专业技能、业务知识、安全文化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使员工杜绝违章。只要员工从思想深处真正认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安全理念,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就一定会将制度中的刚性规定自觉转化为行为中的柔性遵从。只有这样,规范化流程、标准化作业等规定才会发挥最大效能,从根本上杜绝人为事故。

3安全缓冲文化建设的误区

(1)认为安全缓冲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安全缓冲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延伸和补充。它对于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提升管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决策层要重视和执行,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更要履行和遵守。(2)认为安全缓冲文化建设是多余的,只要工作细心就可解决问题,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细心”只是安全缓冲文化中的一项内容,并不能代表全部。“细心”固然重要,但只是广义的概念,并不能指导员工如何去做、采取哪些防控事故的措施等。安全缓冲文化可规范操作行为,并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采取超前预防措施,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3)认为只要加强企业管理,严格规程制度执行的强制性,就能完全遏制事故的发生,这种观点是主观的。企业强化规程制度执行的刚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效果,但制度总有局限性,会存在疏漏和空缺,且员工极难做到对所有制度完全记忆和理解,工作中总会出现有悖于制度的偏差。安全缓冲文化则以柔性的人文关怀方式,弥补刚性管理的空缺,通过多渠道的引导,使员工能够自觉养成防微杜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从而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第8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1.1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生产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由于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还没有真实的列入到国家立法当中,所以虽然国家也通过一些文件精神表现了对标准化生产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和员工认为这一建设既然不是国家的强制性要求,就没有必要将其列入到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日程,对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最终对标准化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不但致使建设效率相对较低,建设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企业安全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1.2企业内部管理部署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企业领导层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思想认识误区,所以在真正的开展建设工作时,企业领导层一般不会对其认真部署,甚至将这一项目分散到各个部门中进行独立管理和部署,部署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强,造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于分散,管理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进行标准化建设时也会受到各部门集体建设氛围的影响,例如在企业相对重视这一项目建设时,员工就会热情高涨,建设进程也相对较快,反之,员工就会情绪低迷,建设效率低下,非常不利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3标准化建设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我国部分企业危化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企业能够在生产经营中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也相对较低,再加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并不会对这一建设项目投入适当的资金,人力资源的体验如也相对较少,致使标准化建设不具备足够的基础建设资源,极大的限制了这一建设项目的发展和深化。

2强化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2.1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进行分级评审

一般情况下,危化品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可以具体的分为三个等级,对危化品安全生产的评审标准也应该按照这按个等级来进行。首先,企业应该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国家相关文件以及经营许可条件等,按照等级评审的要求将每一个文件要素划分为三个等级,并针对每一个等级提出相应的评审方式并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构建具有标准化特征的三级评审体系。其次,在建设了较为完备的三级评审标准体系的前提下,再根据国家对危化品企业制定的安全许可条件中的相关要求,制定更为具体的一二级达标标准。这样在实际的分级评审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危化品企业的监管就可以转变为监管企业对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贯彻落实的状况上,既能够有效避免管理中走形式的现象,也方便管理人员加大监管力度与检查执法频率,进一步督促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2.2适当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评审人员的职业技能

由于现阶段,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评和考评人员之间存在员工职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的状况,所以为了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建设的考评管理,充分发挥出考评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实际作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际发展概况对企业自评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为监管部门的考评人员创造实践考评空间,在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工作业务技能的同时,逐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其在工作生活中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进一步明确危化品安全生产在保护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意义,全面提升评审人员的评审水平。

2.3整合各体系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对于已经通过国家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在实际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积极寻求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和企业各部门管理工作之间的整合之路,对企业内部进行全局性的管理和控制,逐步实现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在管理上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生产上规避事故的发生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首先,在企业内部为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设置相应的中介机构,在企业外部也同样为小企业与大型成功企业之间的学习发展设置中介机构,通过中介管理,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之中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实现企业各体系之间的整合;其次,加强交流沟通平台建设,国家可以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一个危化品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为危化品安全生产经验交流提供一个宽广的网络平台,促进各项信息资源的整合的发展;第三,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小企业创建更多的标准化建设学习机会,提升小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3结语

第9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 : 建筑企业 ; 安全文化;对策建议;

一、明确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原则

由于安全管理的内在规定性,人本原则自在其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和理性,将“安全第一”的概念渗透到从业者的潜意识中,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习惯,使之逐渐融入从业者的思维和行动中。在塑造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要在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保护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权力为最优先考虑,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体现人文关怀。

企业领导在企业安全文化塑造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领导在企业中的地位,使他有可能熟悉和了解企业问题之所在,明白企业需要塑造怎样的安全文化模式,他们可以运用所掌握的权力,集思广益,把个人意见变成企业集体意志和群众意识,倡导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开展;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威望和员工对他的信任,扮演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员和鼓动家的角色。他通过对员工的宣传、培养、灌输,使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行为方式与其所倡导的安全文化融为一体;企业领导的个人理想、信念、性格、气质乃至言谈举止都会对企业员工产生模仿效应,当企业领导重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率先垂范,并表现出一抓到底的精神时,员工必然会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而努力。

由于各建筑企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同,所属产业的任务不同,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的心理气氛不同,企业的规模、技术特点不同,企业人员构成和素质、地位及承担的社会义务不同,各个企业所塑造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也不同。

虽然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于不同建筑企业,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但在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模式时,除了共性以外,还应坚持本企业的个性特征原则,即要抓住本企业的特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塑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

二、突出工地安全文化创建的全过程性

工地文化是建设者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是人文环境的外在表现,是建筑行业特有的文化气质与文化资源。常言道,建筑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文明施工,就是对诗的写意,对画的描绘。如何将创建文明工地活动进一步深化,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工地安全文化建设要体现继往开来、扬弃旧义、探索新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工地安全文化建设应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着眼于对建筑职工的感召力,融知识、娱乐、艺术于一体,以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为己任,调整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关系,增强职工的认同感、归宿感,提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企业在进行工地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时,一方面,可以在工地建起“职工之家”、文化活动站、体育健身场所,配备电视机、VCD机、报刊杂志、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职工宿舍应实行单人单铺,做到宽敞明亮,整洁卫生,提高工地文化活动场所的档次和品位;另一方面,可以文化阵地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各级部门、各企业应把工地文明阵地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地,成为职工读书学习、岗位练兵、专业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的课堂,并以文化阵地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三、在项目管理中实现系统化安全文化建设

工程项目经理部是企业基层行政组织,是从事施工生产的基层单位,是职工参加安全管理的主要场所,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广大职工分布在各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企业的机械、设备、材料都在工程项目掌握使用,要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必须依靠工程项目经理部来组织实施。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工程项目。应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落实项目经理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完善项目安全管理体系。项目开工前必须经过安全验收,施工中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项目安全员的日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四、以安全文化宣传作为改善员工意识的重要手段

加大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是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时,首先要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运用一切方式和手段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道德和安全行为准则,养成安全习惯和崇尚安全行为,使“我要安全”成为职工的追求。第二,要确立企业安全文化的标识,包括图案和文字,按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设定反映出本企业的特色和个性、具有感召力和安全哲理的标识。第三,要制定发现和树立最能体现企业安全文化特点的模范人物制度,以及激励、宣传模范典型的机制和办法。第四,要对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企业的行业规范,具有强制性和奖优罚劣的职能,这对形成安全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发展企业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