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1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关键词:指标体系绩效指标政府采购

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能够加强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督促,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财政资产的使用效率。构建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我国公共财政力度体系改革里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政府对我国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的一种主要手段。

一、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我国政府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已正式提出财政效益的概念理论,政府提出并推行该制度后,我国有许多学者针对我国政府的采购绩效评价行为进行了研究。然后,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能构建一个统一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种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政府的财政资产使用效率,严格监督采购部门的落实情况以及政务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程度。随着我国政府的采购部门与采购规模逐年增大,对其管理转向制度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实际行动上与相关理论上急切的需要成立一项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的且行之有效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我国社会主义的国情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发展进程来看,对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施行有效的指标体系建设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1]。

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与完善我国政府的采购工作,从而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公共资金使用率不高与透明度低的问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科学有效的标准体系可以严格、客观的反映出我国政府进行采购行为时的基本情况和结果[2]。

二、施行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指标体系建设的核心,也是整个绩效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政府采购体系可以反映出政府采购的状态与采购的绩效,并且可以有效的对政府的采购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测,对预测与计划我国政府采购行为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合理且全面的对我国政府的采购活动进行综合监督与测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应该遵守以下四个原则:第一,统一性和代表性的原则,第二,可控制性和可比性的原则,第三,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第四,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效结合的原则[3]。

1.经济性原则

是指政务在完成了采购目标的同时又实现了采购的财政资金最少,也就是指在获得指定水平的投入时,怎样使使用的成本降低到最低的水平。经济性原则追求的目标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的前提下获得最大范围与最科学比例的投入。政府需要攻克采购支出分配不平均现象以及资金浪费严重的现象。

2.效率性原则

我国政府的采购效率主要体现为政府在进行采购行为时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政府的最佳采购效率所追求的是用最小的投入达到想要的目标,即是一定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产出效果。效率性原则不仅在我国政府的采购效果评价中尤为重要,在世界各国的政府采购绩效考核中也具有相当高的评价,这是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中的首要原则。

3.有效性原则

是指政府的采购结果能够达到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预期指标的程度。有效性讲究的是采购的效果,这包括相关政府采购的质量与成效是否能够满足单位与公众的社会需要,以及是够到达到预期目标,其重点在于目标与结果。有效性原则主要体现于政府采购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些效益不仅需要考虑近期效益,更需要权衡长远效益与间接效益。

我国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3E”原则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政治理念与相关理论知识后,添加上公平性原则(Equity),从而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E”原则。我国政府在进行采购行为时应该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提高政府采购行为活动的透明度,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社会公众,提高我国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因此,在构建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时应该加入公平性指标。

三、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的采购行为逐年增长,这将直接影响政府的采购支出占GDP与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使得我国政府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逐年上升,同时也见证了我国政府采购活动的公正性。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来加强与完善我国政府的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可以通过由国务院先来制定政府的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以用来约束评价人与被评价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可交由相关部门来制定一个详细的采购评价实施准则,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与评价工作,使得工作得以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陈相富、盛荣永,政府采购绩效评审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政府采购,2010,04(3):14-15

[2]朱立言,张强.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历史演变[M].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

第2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石油企业 绩效评价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如果你不能评价,你就无法管理。”科学、全面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无论对指导企业寻找差距、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还是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国现行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作为一种指导性文件,在指标选择等方面明显缺乏对行业特征的考虑。另外,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高碳排量的石油企业应主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低碳因素的影响,对现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创造价值。

一、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评介

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以2006年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与之配套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为基础的。

这一套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因素分析和多层次评价指标递进修正的方法进行设计。指标体系由评价指标和评议指标构成。其中,评价指标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及经营增长四方面选取了8个基本指标,并通过设置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评价进行调整。评议指标则概括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社会贡献等方面的非计量因素。

客观地说,这一评价体系摆脱了单纯依赖财务指标的评价模式,综合考虑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一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等重要因素。因此,它只能作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而各行业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绩效评价时应进一步充分考虑行业特征。

二、结合行业特点的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石油行业特点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要求

石油行业有着显著的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科学评价石油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选择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要考虑行业特点。

(1)石油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这一方面是说,石油行业的经营绩效除了由其自身表现决定外,还会受外部因素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因此,在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时,应注意设置风险控制、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修正指标,以充分反映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石油行业在生产经营尤其是上游勘探开发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沉没成本。因此,在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时,需要我们关注与之相关的成本水平,应考虑设置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修正指标。

(2)石油行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要求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受生产成本、经营绩效显著影响的石油行业是规模经济效益十分突出的行业。石油勘探开采的高投入、高风险,都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庞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设置相应的指标以评价企业的规模业绩。

(3)石油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是影响石油企业成本、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石油勘探、开采、集输等业务的复杂性,使石油行业对科学技术及相应的装备、工具、手段等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技术与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效果等。

(4)石油行业的社会影响显著。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经营绩效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而且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选择反映社会贡献的指标。并且,石油行业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人员和财产都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因此,安全生产、员工健康等指标应被纳入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国资委颁布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石油行业的特点,笔者构建了石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在评价指标中添加“企业规模实力”项,基础指标设置为探矿权面积、储量。修正指标可以选择探矿权面积增长率、探明储量、可采储量等。在评议指标中添加“安全生产”项,具体涵盖企业在事故发生率、事故损失等方面的绩效。在评议指标中添加“创新能力”项,用于反映企业在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绩效。

三、低碳经济下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整合

1、低碳经济给石油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低碳意味着对石油企业传统业务的颠覆,要求石油企业由高碳行业向低碳行业转型,这对于石油企业是一种机遇,同时又是一种挑战。

在发展低碳经济大趋势下,国内石油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实施“特色项目”,从多方面抓住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加大天然气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发展油砂、油页岩、页岩气等新型替代能源;加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力度,生产高清洁的油气产品;进一步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研究碳捕获和封存及利用技术,充分发挥石油企业的地质研究技术优势,加强碳封存和碳利用技术的开发,增进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相关指标设计,势必会更快地引导石油企业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确保经济效益稳定的同时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而石油企业低碳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对推动整个低碳经济发展也极具意义。

2、构建低碳经济下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时展不断对企业绩效评价提出新的要求。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石油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改进,以体现低碳经济时代对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和业绩考评的新要求。

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是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以及再利用性,就如废水中石油类排放量,废水中COD排放量以及废水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同样,企业的节能减排也非常重要,节能节水都是低碳的小举动,但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讲求以人为本的员工发展,对于偌大的企业而言,员工的发展就是企业的发展。注重员工权益、员工的培训培养,为员工提供成长道路,关心其健康发展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企业的社会公益是企业的社会价值,不仅使员工发展,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石油企业更是应有典型的公众形象和国际象征性,比如,扶贫助困、捐资助学、赈灾捐赠,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是其良好的社会贡献。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构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含有低碳效益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建立,有助于在行业内形成对企业节能减排、生态绩效、以人为本评价的统一标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低碳绩效水平,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低碳绩效管理,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绩效评价工作指南[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 殷冬青:石油石化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经济管理,2007(4).

第3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电大绩效;评价指标

在西方国家,平衡记分卡理论研究以及相关运用已经进行了十余载,这种理论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积极推动着西方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由于这种实用价值较高的理论技术在实际的运用中取得了斐然的成效,我国近年来逐渐将这种技术理论引入到教育绩效的评价管理环节中,继而更好的推动高校的自我评估,并最终实现高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电大推行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电大是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大学。不同于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广播电视大学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并借助印刷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媒体,面向全国各地实施远程教育。由于这样的模式,使得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难以对绩效形成合理高效的管理。加上实际管理过程中多种现实情况的局限,使得电大的绩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对于资源的利用、课程的反馈等方面无法进行定量的考核。而不能合理开展绩效管理,就会导致电大在实际运行管理中难以科学地、客观地对于相关人员的考核以及评价,从而无法推动后期工作的有效进行,滞缓了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为了更快更好地推动电大事业的有序发展,需要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于电大的绩效管理。

二、平衡计分卡应用于电大绩效管理中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绩效管理环节中来。由于高校是非营利性组织,在该技术理论运用的过程中,对于其相关的理论环节作出了调整,即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成长这四个维度出发,将高校的战略和使命转化为教职员工的日常行动。由于电大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校,这也就使得其绩效管理存在着更为特殊的地方,诸如在实际的绩效考核过程中无法对资源利用、教学的反馈等诸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考核,继而不利于广播电视大学的相关绩效的评价和管理。但随着在这一管理环节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技术理论进行管理,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量化相关数据信息

电大通过多种现代媒体技术以及媒介的依托,建造一个精品课程的传输平台,在这一教育平台的构建中,存在着投入、产出无法具体量化的问题,从而促使得在这一环境下的绩效评价的科学性较差,不利于后期的相关发展战略的制定。基于这一因素,平衡计分卡项目被引入到电大的绩效评价中,在通过相关的技术进行指标维度的制定,进而能够定量描述电大数字教育的建设与应用效果。这种技术思路的使用,能够推动相关的评价过程朝着主观客观化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得出一个评价结果,进而反映出当前电大的数字教育的问题,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平衡计分卡的适应性强

在实际的运用中,平衡计分卡理论往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主要归功于该理论的四个维度的框架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被限定住,而是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建立合适的四个维度,继而形成一个评价指标框架,推动了相关绩效的评价管理。

三、平衡计分卡在电大绩效评价中的运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以及相关网络授课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如何加强相关的绩效评价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平衡计分卡项目被逐渐引入,但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导致了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电大网络授课绩效评价的差异化

电大网络授课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这也就使得外部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从而无法对其绩效进行科学的评判。此外,电大在网络授课过程中往往设置了多个学科内容的教学,而这些门类不同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内容、条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差异性,有的甚至相差甚远。这就使得对于电大网络课程的绩效评价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不利于电大的绩效的评价与管理。

(二)电大网络课程的投入及产出难以度量

由于知识课程的产出不同于一般企业产出,电大的网络课程不能像企业的产业那样可以进入市场的交易体系,形成一个货币价格。在实际的电大网络课程的编制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实际供给程度对绩效的高低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劳动的投入往往难以量化。此外,电大网络课程提供的服务均是无形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导致了电大网络课程的质和量都缺乏确定性和可度量性。

(三)电大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水平存在很大差别

由于电大网络课程平台在构建过程中,容易受设计人员专业背景,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在学习授课平台构建过程中,其差异性较为明显。而在一环节中存在种种差别,都会在电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被当成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考量,无形中增加了指标体系设计工作的难度。

四、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个维度进行相关的逻辑调整之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电大绩效评估体系的四个维度可以规划为学习者、网络教学过程、学习与成长和建设资源。

(一)学习者

在实际的评价体系中,学习者作为相关的评价指标,表明了其在整个电大的评价指标体系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习者这一个维度中又可惜细分为学习者获取率指标、学习者满意度指标、互动性指标等多个二级评价指标。1.学习者获取率指标由于电大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采取网络授课,因而相关课程的点击量可以采用绝对数或相对数来进行衡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电大授课的绝对数指标可以选用网站点击量来衡量,相对数指标则可以使用新学习者增长率指标来衡量。2.学习者满意度指标所谓的学习者满意度指标是指学习者在通过相关的网络授课教学以及服务之后,而做出的主观综合的评价。一般来说,学习者对电大课程的满意度越高,说明学习者对电大的认可度越高,学习者就更乐意通过这种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关于实际的调查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在线调查满意度,即采用主观的打分方法设计进行在线的调查问卷,其次就是学习者意见数量进行相关的考核,即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投诉的数量越多,说明学习者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越差,反之则反。

(二)学习与成长

学习与成长描述的是学习者参与了相关的网络学习之后达到的学习效果、个人的收获和成长。学习与成长维度作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电大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其主要包括教师队伍指标、授权与写作指标及创新能力指标等相关评价机制。关于师资队伍指标的评价,主要通过课程主讲人职称、高素质人才比例以及网站管理人员平均处理事务量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课程主讲教师的职称往往能够反映出相关课程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讲教师的职称越高,说明精品课程的质量越好,继而能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此外,在教学团队中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比例越高,能反映出相关课程建设的综合实力。

(三)网络教学课程

对于电大的课程教育来说,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须立足于使命和策略重点,进而选择对学习者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流程,为其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在实际的网络教学过程中,主要的评价指标为教学资源指标、教学质量指标以及安全性指标。

(四)建设资源

在实际的评价指标中,建设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于电大的后续建设以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主要着重对于投入比重、建设成本以及资金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评价。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大对于课程以及相关建设的投入的比重越高,说明电大的整体建设就可能建设得越好。此外,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资金利用率越高,说明电大在实际的建设环节就能够物尽其用,使得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为了有效加强电大的绩效的评价与管理,相关人员在这一环节中引入了平衡计分卡的技术,虽然该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相关改进措施的不断实施,必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推进我国电大的绩效的评价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蕾.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2]李恒.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精品课程网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浙江师范大学,2011.

第4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内部预算; 绩效评价; 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 评价标准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是指建立一定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笔者认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以高校年度内部预算文本为框架进行设计。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校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后勤保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指校办产业及附属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其中,各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合理建立,是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开展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中心环节。

一、校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分三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第一层次,按照综合评价法,从财务管理实质出发,为校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置经费筹集绩效、经费使用绩效、可持续发展财力绩效等3个一级指标;第二层次,按照一级指标的管理属性,结合高校工作及业务需求,设置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人员经费使用绩效、教学经费使用绩效、科研经费使用绩效、后勤保障经费使用绩效、校产经营绩效和经费增长与资产增值绩效7个二级指标;第三层次,根据二级指标的各自业务内涵,结合教育、财政等部门的有关管理要求,设置了42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建立是做好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

(二)三级评价指标的建立

1.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指标。包括:年度收入预算完成率、财政拨款占总经费比率、生均财政拨款额、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比率、学杂费收缴率、资产负债率、累计信贷资金占年收入额比率和债务化解率。2.人员绩效指标。包括:年度支出预算完成率、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率和人均工资费用。3.教学经费绩效指标。包括:教学经费占总经费比率,生均事业费,教学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及图书资料费占公用经费支出的比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生均图书资料费,师生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预算完成率和博士、硕士点建设经费完成率。4.科研经费绩效指标。包括:科研经费收入预算完成率、科研收入增长率、人均科研收入、科研支出与总支出比率、教师人均论文奖励费、教师人均科研奖励和人均骨干教师再奖励。5.后勤保障经费绩效指标。包括:后勤保障费占总支出比率、生均水电暖费和水电暖费节约率。6.校办产业经营绩效指标。包括:校企上交收益占总经费收入比率、校企经营收益增长率、职工人均校产收入和资产增值保值率。7.经费增长与资产增值潜力指标。包括:经费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总收入与总支出比率、“一卡通”资金沉淀率、设备招标资金节约率、应收账款清欠降低率和发展性支出占总支出比率。

(三)指标权重的建立(指标分值的设立)

根据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结合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重点,笔者认为,多渠道筹集经费是高校开展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学科研活动及后勤保障是经费使用的主渠道,经费增长点及资产增值是财务管理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便于顺利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可将校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总分值界定为100分,并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分值为30分,教学、科研、后勤经费绩效分值为60分;经费增长及资产增值为10分。三级指标分值的界定主要根据所属二级指标的分值及各指标在本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而确定。例如,在三级指标中,财政拨款占总经费比率、生均财政拨款、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比率、信贷资金占经费总收入的比率、生均事业费、人均科研费、生均水电暖费等系列指标,总体上反映了一个高校的综合财务实力和管理水平,是校级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评价指标,分值应适当提高。分值确定后,如何判定各指标具体得分情况,笔者认为应根据以下原则评判。1.行业标准原则。例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规定,综合大学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师生比1:18,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0%、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 000元、生均图书80册等具体标准;再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高校信贷资金的规模不得超过当年经费收入总额等具体规定。若指标得分高于行业标准,则为满分;若低于行业标准则视具体情况而折扣取分。2.计划标准。主要指学校年度预算、工作计划等确定的各项具体绩效目标。如,债务化解率计划降低10%;学费收缴率计划达到98%以上等具体工作计划目标,达到计划标准则为满分,达不到则折扣取分。3.历史标准。主要指某项指标历年取得的最好绩效水平,一般为近三年内的数据。在取值时,应把评价年份的指标数据与历史最好水平相比较确定得分。如,生均水电暖费、生均事业费等,指标值优于历史标准则为满分,劣于历史标准则折扣取分。4.其他标准。主要指权威机构、专家学者认定的评价标准。如高校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对高校的发展不利)等认定标准。指标值在此区间则为满分,不在认定区间则视具体情况折扣取分。

(四)评价标准(绩效结果认定)

评价标准是按照指标体系的总和得分判断高校内部预算绩效高低、好差、优劣的依据。根据简便易行的原则,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可确定为:90分以上(含90分)为绩效好;75至90分(不含90分)为绩效较好;60分至75分(不含75分)为绩效不明显;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绩效差。

二、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后勤保障、专项经费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建立

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后勤保障、专项资金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建立,原则和方法上与校级层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指标权重划分、评价标准的建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专项经费、后勤保障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根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服务的业务对象和不同的绩效目标而在总体目标相同的一级指标框架下设置了不同的二级、三级指标。由于其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建立与校级评价体系相同,以下重点探讨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后勤保障、专项经费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因此评价管理部门的预算支出绩效应当从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出发,一级指标的建立主要从人员绩效、办公效能和管理效益方面着手,二、三级指标的建立重点从日常办公经费绩效方面展开(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省略)。

(二)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博硕点数量、科研水映了它的综合实力。教学(教辅)单位是高校学科、博硕点建设、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其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应是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从收入预算绩效的角度出发,与之相关的二级指标主要有学杂费收缴率等指标;从经费使用绩效和可持续财力绩效方面来看,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二、三级指标建立应着重从学科、博硕点建设绩效以及教学日常经费绩效、日常科研经费绩效等方面着手,以便对各教学(教辅)单位的预算支出绩效进行集中评价(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三)高校后勤保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高校后勤保障的根本任务是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力保障,为教学、科研及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后勤服务,同时通过自身的科学管理,不断壮大和发展整体实力。因此后勤保障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应重点围绕人员绩效、日常保障绩效和节能减排绩效等方面进行安排(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四)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高校专项经费是高校安排下达的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经费。由于其数量多、投入大、影响广,因此,在建立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主要从教学专项绩效、科研专项绩效及后勤保障专项绩效等方面进行考量(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五)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其他预算绩效主要指行政上归学校领导,经济上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的预算绩效。建立完备的校办企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规范校办产业经营行为,提高其经济效益和资产增值保值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校办产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应围绕两个重点:一是上交学校利费水平,主要对学校贡献方面;二是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纵观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提纲挈领,总揽全局;二级指标界定范围,明确方向;三级指标服务于二级,是绩效评价之根基。三个级次,循序递进,构成了严密合理的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指标权重取值而论,应以标准原则评判,重要性为先;就评价标准而言,应以可操作性为上,坚持避繁就简。总之,严密合理的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辅之以适当的指标权重和明确的评价标准,是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做好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文利.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研究,2009(23).

[2] 李红民.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8(6).

第5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1.高校财会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深化财政分配制度的必然要求目前,由于高校财会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不完善,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资源优化配置只能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现,这就要求一套完备的财会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保障高校正常财务工作的运行。但目前高校在其利益分配上依然遵循平均主义,工作上论资排辈。这不仅违反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要求,而且严重的打击了高校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高校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2.高校财会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财力对于高校而言是保障高校经济正常有序高校运行的先决条件。学校要根据具体的财政情况来制定高校发展与规划的预算方案,因此必须明确高校的综合财力状况,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预算方案,这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个人来说,由于绩效评级体系直接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绩效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从观念上促使人员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在整体上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高校财会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合理科学性首先,在对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之前,要确立绩效评价的各种指标,而且指标的确立必须符合考察人员的日常标准,比如政治思想、政策水平、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各项考核指标,必须在被考察对象的合理范围内。2.比重性原则各项绩效考核的指标确立不仅要符合科学合理性的要求,还要有所偏倚,这是因为绩效评体系当中的各项指标在绩效考核当中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因此,各项指标之间在总体评价当中的比重要有所倾斜但要在合理的均衡范围之内。3.动态评价原则高校财会人员的绩效评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次的综合考评只能说明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要想得到公正合理的综合考评,就要在考评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绩效评价指标,更要不断的在考评当中反映被考评对象的近期表现,准确、合理、动态的反映各高校的绩效水平和综合财务管理水平。

三、高校财会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对绩效评价体系认识不彻底在当前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我国各高校并不是以工作成果或者效益来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只是一味的重视改革的规模和影响,导致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最优配置,造成了高校财政体制改革中政府各项资源的浪费。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完整高校财会人员绩效评价的各项指标没有具体统一的实施方案,在考核的过程当中不能合理科学的反映出绩效,也不能完整的反映出被考察对象的各项指标。由于其评价的标准的不一样,在具体实施的评价方法步骤更是多种多样,使得高校的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绩效指标基础数据。在当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人员更多的是依靠以往的工作经验,依据此统计的评价指数则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四、高校财会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对策

1.根据合理科学性原则,设置财会人员绩效评价的各项指标,而且指标的选取和确定必须做到符合财会人员的工作特征和实际情况,如高校被考察对象的职业道德、政治思想、政策水平、工作效率、荣誉奖励等因素。而且因为绩效评价的各项指标在绩效考核当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要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各项指标在总体评价当中所占的比重。使得绩效考核既能做到全面的概括被考察对象的各项指标,又能在不同的层面上做好比重分配,能够合理真实的反映出高校财会人员的近期工作总体情况。2.根据被考察对象的总体情况,划分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总体采取百分制,依次将四个不同的等级确定分数,然后将第一步中的各项指标按照比重性原则分配合理的分数,从而确定绩效考核的层次和等级,进一步提高高校财会人员绩效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3.最终将考核小组的打分统计到考核表中,依据计算公式将所有指标在总体评价当中的比重通过百分制体现出来,再依据统计的实际得分进行等级评价,最终使每一位被考察的对象得出合理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五、结语

第6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战略性绩效评价 平衡积分卡 指标体系

一、基于平分积分卡的国有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目前西方各国的专家学者先后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绩效评价模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EVA评价体系和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

1.EVA以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 EVA的主要优点是考虑了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避免高估企业利润,真实的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通过对财务指标的调整,设计出更接近企业经济现实并能反映出企业未来价值创造的指标,但是EVA终归是一种综合性财务指标,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有效计量和放映。

2.而平衡积分卡的主要优点是纳入了非财务指标,一方面平衡积分卡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三方面非财务指标,这不仅克服了财务指标以单纯数量指标计量的缺点,同时它又能反映出导致财务指标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平衡积分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连续地对所要控制的指标进行跟踪监视,使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但平衡积分卡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缺乏反映企业目标的指标。

3.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EVA评价体系和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的优缺点互相补充,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将对评价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很有益。即主要采用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同时可以对财务层面评价指标设置采用EVA理论。

二、基于平分积分卡的国有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平衡记分卡与EVA两种评价体系构建了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反映“新经济”时期管理特点的企业战略性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内部绩效评价和外部绩效评价两部分。

(1)来看内部绩效评价

①财务目标是一个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其他目标的核心和落脚点;其他目标都是为实现财务目标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并且最终要落实到财物目标上。

②企业是一个组织,为了满足它的正常运营,需要输入很多要素比如人、财、物、信息等,而人力资源在组织追求卓越绩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是企业组织运营和不断进步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提高组织学习能力,保持组织持续竞争能力的关键。

③业务流程体现了企业的价值链,是构筑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战略的基本,例如它决定着产品的生产周期、成本及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客户对产品及服务不断变化的要求。

④创新是企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要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被认同,企业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能够不断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2)对于外部绩效的评价而言

①“顾客就是上帝!”这是企业历来奉行的服务宗旨。企业所有的绩效必须通过客户方能实现,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没有客户对企业所提品和服务的青睐,企业就无法实现其产品的价值,无法获取利润,无法实现其财务目标,最终无法生存。

②战略联盟的目的是改变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实现企业之间从竞争关系向伙伴关系的转变,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当今企业竞争模式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③任何一个企业在当前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给予的支持。因此,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慈善捐款、关心公益事业等。

2.基于平分积分卡的国有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大概框架

(1)内部绩效评价的四个层面指标设置为

财务层面 :①反映资产运用状况的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周转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②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③反映资产运用与盈利能力:修正后的经济增加值,总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员工层面:①员工能力:员工的知识水平,员工的建议能力,员工的生产效率。②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费用率,员工的保持率。

业务流程层面:①经营能力:产品生产周期,效率产品合格率,安全生产率。②售后服务:产品保修期,产品故障及时排除率。

创新层面:①技术创新层面:研究开发费用率,新产品开发能力,新产品投资回报率。②管理创新层面:管理咨询费用增长率、管理咨询方案或合理化建议采纳率。

(2)外部绩效评价的四个层面指标设置为

顾客层面:①顾客满意度②市场占有率或相对市场占有③客户保持率④客户服务成本利润⑤客户利润率

战略联盟层面:①战略协作效应②供应链运营能力:供应链敏捷性,生产柔性,产销率,产需率。

社会责任层面:②社会生态环保:能源消耗强度指数,环保投入率。②企业社会贡献:人均GDP,上缴税收率,提供就业,社会公益服务。

企业外部形象与其他无形资产:①企业外部形象:经济信誉度,企业美誉度。②其他无形资产:商标与专利权,地理位置。

以上为本人给出的对国有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性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这一指标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5

第7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指标;项目设计;实证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33

1引言

11研究背景

绿色营销作为企业全新的经营活动,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运营及发展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品牌形象,全面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整体形象。而且,在产品项目设计中,需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在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企业的成长速度会相对缓慢,而且大部分产品也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当利润达到顶点时,该产品也就会逐渐呈现下降缺点,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产品项目逐渐衰退。通过绿色营销活动的构建,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并充分展现出企业的资源优势,推出全新的绿色化产品内容,从而扩大企业的营销渠道,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12研究意义

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一种可持续性的项目发展内容,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企业为了实现这种绩效评价指标 需要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的构建,满足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企业服务的基本需求,并充分保证企业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及项目生产的合理性认知,通过对定价项目的营销优化,维持企业生态化的发展需求,并将生态背景下的环境保护作为基础,完善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而且,在企业营销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社会中的基本观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满足企业的运营理念,从而为企业发展中绿色化绩效评价指标的确立提供有效支持。

2企业绿色营销的优势及特点

21企业绿色营销的优势分析

211增强企业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

绿色营销作为企业全新的经营活动,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运营及发展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品牌形象,全面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整体形象。通过绿色营销活动的构建,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并充分展现出企业的资源优势,推出全新的绿色化产品内容,从而扩大企业的营销渠道,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基础。[1]

212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由于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模式,属于社会中的一部分,因此,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将用户需求作为基础,充分满足绿色消费的基本理念。企业需要通过绿色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进行G色服务需求的项目构建,从而使消费者形成绿色意识,明确绿色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满足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基本需求。

213绿色营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营销理念构建的背景下,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方向,同时,也可以使消费者在该种背景下形成绿色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因此,在该种背景下,通过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构建,可以逐渐改变传统营销的运行模式,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认识到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短缺问题,将绿色营销的绩效评价作为基础,构建生态化、协调性的绿色营销发展理念,从而为企业的稳定运行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2企业绿色营销的基本特点

221项目内涵的多维性

通过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将企业绿色经营活动的实施效果、企业资源的配置效果作为核心,通过对消费者影响需求的分析,提高对绿色营销项目的重视,提升企业的自身条件,从而促进企业绿色营销理念的发展步伐。

222结构的多层性

在企业绿色营销活动构建的过程中,其项目内容的构建存在着一定的丰富性以及内涵性特点,在活动项目设计中,通过对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问题分析,可以充分展现出绩效营销的多层次性,并在企业绩效、社会绩效以及生态绩效评价分析的背景下,形成多层次化的企业营销模式,从而为企业绩效评价的策略优化提供稳定支持。[2]

223企业绩效评价的长期性

在企业绿色营销评价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绿色营销活动的项目实施,可以满足企业的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需求,从而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绩效评价模式,并维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24内容评价的丰富性

对于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管理工作而言,其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在绿色营销评价中需要将其分为内部绩效以及外部绩效两种,企业中的内部绩效包括了财务效果、绿色效果以及流通效果等,而企业中的外部评价主要包括了社会效果、产品效果以及绿色消费营销因素等。因此,在企业长期及短期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定量以及定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分析,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3绿色营销评价指标间的关系

231绩优度与企业绩效、生态绩效、社会绩效的关系

通过对企业绿色营销评价管理方式的分析,其基本的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为了实现企业的绩优度管理方式,需要将企业绩效、生态绩效以及环境绩效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提升企业绿色营销的基本内涵,并通过对企业发展关系的分析,构建以下几种运行结构,如式(1)、式(2)所示。公式中的P是绿色营销绩效,Pen是企业营销绩效,P ec是生态环境绩效,Px是社会环境绩效。

P=f(Pen,P ec,P s)(1)

或是P=Pen∩P ec∩P s(2)

232企业绩效、生态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关系

在企业运行及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企业环境因素的分析,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方式的确立,在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创新中,不仅需要实现对绿色经营环境的创设,而且也需要通过对环境运行现状的分析,进行企业绿色营销活动的绩效分析,从而为企业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提供稳定支持。通过对其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完善,可以满足企业运行及发展的基本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3绿色营销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31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指标的目标层

绿色营销活动不仅关系到了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社会生态等内容。在绿色营销理念构建及发展中,由于其作为一个综合性、集成性的概念内容,是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理念下的层次化内容,通过对多层次、多因素以及多目标的集成分析,可以实F绿色营销理念的核心效果,充分满足环境影响、资源利用以及社会导向的相关内容,实现绿色营销绩效内涵的科学评价。

32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指标的准则层

对于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中的准则层而言,主要是指企业绩效、生态绩效以及社会环境绩效等因素,通过对企业绩效的分析,其绿色化的营销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绿色营销目标的构建,可以满足企业生态发展的基本要素。在生态绩效分析中,需要将绿色营销活动作为生态环境中的核心影响因素,实现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合理评价,从而为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构建提供稳定依据。

33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层

在绿色营销绩效评价内容分析中,绿色营销绩效指标作为较为核心的因素,可以实现对信息内容的及时收集,完善基础性的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理念。通过对社会环境因素的分析,其主要包括了观念、道德等多种艺术,企业在该种营销背景下,不仅需要提高对绿色营销理念的认知,而且也需要将功能社会效果作为基础,顺应企业的发展服务需求,完善企业的项目设计理念,从而为社会导向的引导工作提供有效支持,实现绿色营销理念的基本需求。

4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

41满足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评价要求

在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绿色绩效评价管理方式的创新,可以营造绿色化的绩效评价管理指标,因此,在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背景下,其基本的评价需求需要满足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通过对企业评价对象特点的分析,按照企业评价问题、评价指标的综合特点,选择合适性的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企业评价指标特点的分析,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满足企业评价内容的基本需求,明确企业的运行及发展方向,从而为企业绿色营销方法的确定提供稳定支持。

第二,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分析,企业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中的评价对象相对复杂,所以,在系统研究中,需要将绿色营销评价作为基础,通过对活动的管理创新,营造生态化的评价环境,满足企业财务评价的基本效果,实现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核心需求。

第三,在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中的决策人员需要通过对不同层次管理目标的分析,进行各项指标的确定,满足专家意见的不同需求,并在管理工作项目完善的基础上,满足企业客观性及准确性的发展需求,所选择的决策者也需要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从而为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提供支持。[4]

42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企业绿色营销评价方法确立中,需要通过对营销评价方法的分析,构建分层次的评价管理方式,具体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层次分析法。在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其作为一种复杂性的系统模式,需要在营销绩效评价的背景下做到综合性的分析,通过对各个阶层存在限制因素的确定,进行工程项目的计算,并通过对其结果内容的分析,进行系统规划。

第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对于模糊总结评价分析内容而言,其作为一种全新性的项目研究以及评价社会的方法,在社会经济学、科学管理中存在着复杂性的问题模式,所以,在模块综合评价分析法构建中,需要通过对模块问题的界定,运用层次化的项目分析方式,实现对评价项目内容的科学确定。

第三,综合评价指标。在综合性系统评价指标确定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的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作为基础,完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并通过对综合性评价过程的分析,保证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及系统性,满足绿色营销绩效管理的核心需求,充分保证项目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43企业绿色营销绩效指标的权重确定

43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对层次法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绿色营销指标确定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性的决策管理策略,通过对项目调查及工作研究问题的分析,明确决策的范围及核心目标,合理解决企业运行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将性质分析方式作为基础,构建完善性的项目评价管理机制,从而为总体项目评价目标的设计分析,提供科学化的指导依据。明确绩效指标层次结构的核心内容,从而为指标方案以及指标措施的优化提供支持。

432构造判断矩阵

在判断矩阵构造中,需要对上下层之间的隶属管理进行科学界定。在判断矩阵设计中,其具体的形式如表1所示。通过对不同层级之间的分析,可以确定判断矩阵。

5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企业绿色营销的基本理念,及时转变原有的发展观念,通过绿色营销文化的构建,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企业管理者需要在顺应时展的基础上,及时转变原有的经营模式,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基本需求,在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收益。而且,企业也需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感,承担企业中的社会责任,并通过企业社会组织、企业社会需求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明确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避免制约企业长期发展因素的出现,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及绿色营销理念的构建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鄢庆涛微博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5

[2]黎娟基于网络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品牌:下半月,2015(4):29

第8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企业技术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联盟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对企业联盟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客观、科学、有效地评价企业技术战略联盟效果,对于进一步总结技术联盟经验,加强技术管理,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采取合理的技术联盟战略,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网络分析法对企业技术联盟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活动的关键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 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想

联盟动机和目标决定了寻求合伙企业的类型、台作的方式和所选择的联盟绩效评价指标。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如下:

第一,以联盟伙伴为评价主体。通过联盟合伙人来评价联盟绩效的优点在于它突出了联盟是由合伙公司组成的事实。联盟的成功与否不能仅仅由被组建的联盟来评价。更应该考虑联盟合伙人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应从联盟合伙人的角度出发设计联盟绩效评价指标。

第二,评价指标与联盟的目标和动机相联系。绩效评价结果应该能够反映合伙人战略目标和动机的实现程度。合作伙伴往往有着不同的战略目标,绩效评价就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如果联盟的战略目标是产生直接的效益,其绩效的考评就可以使用诸如利润、销售收益或产品单位成本等标准的财务考核指标。如果联盟的战略目标是产生间接的战略利益,其绩效评价就不虚以财务收益指标来评价,而是更多地使用一些为联盟带来间接利益的标准,如渗透到高风险的市场、了解新市场或学习新技术、开发新技术、扩大市场知名度等等。

第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主观指标主要是通过评价人对这些指标的主观判断来评价对联盟的满意程度、企业联盟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企业能力的提高程度和企业风险的降低程度。缺点是评价结果受评价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较大。然而,与主观指标相比,客观指标虽然误差较小,但也有很太的局限性。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联盟目标的不同结合使用。

2 联合研发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不同的技术联盟形式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不同。因此,设计联盟绩效评价指标时应立足于企业。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进行。在技术战略联盟具体的形式中。以联合研发较为常见,研发技术战略联盟是企业为了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分散风险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战略联盟形式。本文主要研究联合研发技术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通过分析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得到研发联盟绩效的评价指标,图1列出了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间的关系。

开发市场:组建研发技术战略联盟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加快成员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和数量,扩展市场范围。市场开发程度的高低主要由联盟的集体力量决定。联盟集体力量决定该联盟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和顾客满意。这3个指标构成了开发市场这一准则的细分指标。

获得技术:联盟的集体力量。相互依赖性和伙伴间冲突相互作用形成的联盟状况决定了该联盟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会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研发能力:组建研发技术战略联盟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开发新产品,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通过分析该联盟的集体力量来决定所要开发的新产品,并预测新产品的研发时间和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其中,新产品研究开发时问是指从立项开发研制一项新产品或提供一项新服务至达到预定的研究成果,可以进入试制阶段时止所需要的时间。该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科研技术因素、资金情况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联盟的集体力量。产品投放市场时间是指从产品试制到产品市场销售时所需的时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联盟的生产和组织能力。新产品的特性会影响新产品的研发时间和该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

分散风险:联盟通过整合各成员企业“核心优势”来分散风险。从产品研制到大量上市,一般会遇到三类风险,技术风险:是指技术能否成功地转化为产品;市场风险:主要由市场需求、上市时机、产品竞争力等因索引发的风险:财务风险:由于资金短缺引发的风险,这三类风险的大小由联盟状况决定。

第9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关键词:静脉产业;境绩效;糊综合评价;改进

0引言

静脉产业已经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风向标,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美国环境保护厅早在1995年将静脉产业定义为对废弃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制造—再利用的产业,日本以构建法律体系为基础促进静脉产业的发展,德国则以静脉产业技术开发做先导,以上国家在推进静脉产业的发展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静脉产业”一词近年才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张咏梅、张士强(2011)构建了工业静脉产业横向体系结构。张士强等(2012)认为发展静脉产业应在减少污染物“输出流量”的同时,减少“污染存量”。聂永有等(2013)认为静脉产业扮演着回收、分类、再生及最终处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气物的静脉角色。周军等(2014)对废旧汽车、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轮胎等静脉产业提出了政策建议。但对于静脉产业环境绩效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从已收集的文献可知,于文良(2009)、邱少男(2012)等少数学者对静脉产业资源、环境效益进行研究,致使环境绩效所带来市场价值的研究被人们忽视。我国循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静脉产业,然而我国静脉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辽宁省有关静脉产业的研究十分缺乏。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中,以辽宁省2009—2014年静脉产业环境绩效现状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静脉产业的环境绩效的相关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辽宁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对辽宁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

1静脉产业的环境绩效

静脉产业以保障环境质量为前提,以节约资源、资源有效的再生利用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和产品的产业,其范围涵盖了社会生活、生产各方面。环境绩效是衡量静脉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企业环境绩效评估指南》将环境绩效解释为:在提供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和劳务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逐渐降低对生态的影响以及资源使用的密集度,以适应人们所预计的地球负荷能力。同时提出产品与劳务消耗材料密度最小化;产品与劳务消耗能源密度最小化;有毒物质排放最小化;废物回收与利用最大化;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最大化;扩大产品的耐用性;提高产品与劳务的服务密集度的环境绩效7原则。然而,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在遵循环境绩效7原则只侧重于某一或几个原则,而没有兼顾与其他原则的相互影响。静脉产业环境绩效在着重表现“资源化”、“减量化”的同时,其环境绩效在各原则均有所体现。本文主要结合WBCSD提出的环境绩效原则和循环经济3R原则,分析静脉产业环境绩效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

2静脉产业环境绩效的评价

2.1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早在1999年公布的ISO14031在对环境绩效评价的标准中,环境绩效指标(EPI)包含管理绩效指标和作业绩效指标。因此,本文在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选取时,既综合考虑WBCSD的环境绩效评价核心原则,又充分考虑ISO14031关于环境绩效指标的诠释及3R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指标进行选取和权重赋值。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指标体系中通常选取管理绩效指标、作业绩效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前者下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两个二级指标,后者下设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个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根据情况下设了17个不同的三级指标。

2.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变量取U={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企业个数,总资产贡献率,产品销售率,废水治理设施数,废水排放总量,治理废水投资完成情况,废气治理设施数,废气排放总量,治理废气投资完成情况,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固体废弃物排放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无害化处理厂数,卫生填埋处理量,堆肥处理量,焚烧处理量,无害化处理率}综合评价集,取V=[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辽宁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面板数据,上述模型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辽宁省统计年鉴》。

3辽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

3.1模糊综合评价

3.2辽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分析

通过分析评价,可得出以下结论:

(1)辽宁静脉产业的环境绩效从2009年的44.07提高到2014年的64.29,环境绩效水平逐年提高,显示出静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2010以后,辽宁静脉产业发展稳定,环境绩效评估结果差异小,说明其环境绩效水平、环境改善速度都有所提高。

(2)从生活垃圾的评估结果看,辽宁静脉产业在生活垃圾回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层面的发展较快,从2009年较低水平的48.57增长到2013年的74.41。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对生活垃圾、废弃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及其循环再利用能带来可观的环境绩效,是该省静脉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3)从工业“三废”的评估结果看,辽宁静脉产业对工业“三废”的循环再利用能力有待提高,2009—2014年其环境绩效水平仅维持在30~40前后,其环境绩效虽然逐年改善,但始终处于低水平,阻碍了辽宁静脉产业总体环境绩效水平的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负荷依然危害较大,应通过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等措施,实现“三废”的减量化。

(4)从辽宁静脉产业各年环境绩效结果看,2011年和2012年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迅速提高,2011年和2012年的B生活垃圾分别为60.85、66.58,说明辽宁省的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在逐步完善。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2011年出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9-2010),2011年国务院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促进了该省静脉产业的发展。

4结束语

本文在对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详细地分析了静脉产业的构成要素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将可资源化生活垃圾、可减量化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染的减量化及再利用化纳入静脉产业环境绩效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对辽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辽宁静脉产业的实证分析,辽宁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虽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污染物的排放处理以及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还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于文良.城市静脉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估算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2]邱少男.静脉产业园建设评价方法和环境效果的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2.

[3]刘媛媛,孙慧.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

[4]何平林,石亚东,李涛.环境绩效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一项基于我国火力发电厂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2).

[5]张咏梅,张士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体系构建[J].矿冶工程,2011,(12).

[6]张士强,张杰,任一鑫.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竞争关系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1).

[7]聂永有,胡傲,白洮.上海静脉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其支持系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2).

[8]周军,刘立媛,厦扬.从影响要素探索我国静脉产业发展政策的形成[J].环境保护,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