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香菱学诗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语文是各学科之母,语文教学很杂很泛,这是难点,而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象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等方法可以局部应用,却不容易有机结合,而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用,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像学习戏剧经典作品《窦娥冤》、《哈姆雷特》等,完全可以把荧屏精彩对白用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古今中外戏剧语言的特点,这样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也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这是消化吸收知识的最佳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单一的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无意活动向积极主动的有意活动方向转化,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型”变成主动的“需要型”。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它能使信息发送和接收两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换,而不像电视、广播那样,人们只是被动接收节目内容。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内容。让学生参于多媒体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又是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小说片断时,安排了学生上网搜索《水浒》中有关鲁提辖的故事情节,以及像拳打镇关西这样血腥暴力的场面描写,让学生自由评价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明白了现实生活中做事不能头脑发热,要按照法律做事,维护法制社会的尊严。在教学《香菱学诗》的小说片断时,通过安排学生上网搜索香菱、林黛玉的人物介绍和香菱各个阶段的诗作,不但让学生领略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精深典雅,还动手试着学写古体诗歌,体会到了古代文人写诗的不易。通过利用多媒体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之积极参于语文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还增强了法制观念。
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多媒体教学的这种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就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常规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的观点,学生理解未知的抽象知识是在主体(学生)与客体(教材)相互作用下,通过主体活动逐步建构的过程,是外部知识向内部转化的过程。因此,知识的理解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采用动态图像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既展现了知识呈现的过程,又清晰形象,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现在中考试题中,几乎都考诗歌鉴赏,其实诗歌鉴赏一直就是中考的考点、热点,而诗里面的情感美、意境美是单纯的文字难以再现的,如果借助音乐、图片等多种手段则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例如: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可给学生放《二泉映月》等二胡音乐,再回头讲解诗词意境时就清楚多了;再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怎么体现钱塘湖初春优美的自然风光?钱塘湖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该只是个遥远的传说,除了偶尔电视见见,其他也只是想象,结合课文提示,我通过网上搜寻等渠道剪辑了一组专门介绍钱塘湖自然风光的图文,最后在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