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6901
当今世界,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的及时性、开放性以及可交互性等特点对传统的单向线型、平面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而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客观面对,积极变革。
传统职教教学主要面临四个教学瓶颈,分别是资金投入、教师队伍、教学手段、学生素质。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很难和发达国家相比,而且在以后10年内都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投入水平;职业教育既懂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又掌握理论知识,能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机地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又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国家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目标;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以及三维空间想象能力,这恰恰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软肋,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不适应书本学习,在文字理解能力、逻辑推理以及空间三维想象能力都较差;在学生方面,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有很好的潜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他们身上总是表现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纪律较差。短期内无法改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职校学校及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造教学环境,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参与和分享学习中的快乐,更多的学习些知识文化。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数字技术教学可以改变职业教学环境。虽然目前职教学校的硬件条件还不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最理想状态,但在现有条件下,教师积极开发应用,学生积极配合参与,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正逐步改变着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方式,课堂效率也得到了大量提高。
1做活教学形式
网络教学的环境下,班级制的授课范畴已经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改进与提高,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一方面,网络环境的交互性为个人学习、小组学习提供了新的模式。它突破了座位的地域限制,使学生可以任意选择班级里的其他的同学作为小组学习伙伴,一起来研究讨论问题,体验“网上邻居”的真实含义;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为多渠道学习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教学资源按照难易不同的等级呈现,因材施教。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更加体现出趣味性、自主性、内容鲜活等特点,对知识能自主地选择和甄别,个性化学习课堂明显。学生可以免费获取最权威的中、高考相关知识,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2革新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将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实物投影及网络等手段恰当地应用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的认知从丰富的情景开始,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学过程中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则可以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互动的环境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更容易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用探究法去探究问题的究竟,促使学生在网络世界、数字海洋中去主动探险,教师则可以借助网络倡导学生们合作学习甚至提供个别指导,做到激发兴趣、明晰问题,活化知识。
3信息整合型课程创新
随着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日益普及,职校老师对教学课件的使用是从不会到会,再由简单的使用课件转变为多元化设计课件;快速适应和驾驭和创造新的教学环境与模式,以前是简单的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再后来发展为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教师们经过探索和实践,很快将现代教育手段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运用新思路创造出崭新的高水平、高效益、个性化的教学课堂。用数字信息技术解决了课堂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很好的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激励并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了多元、活跃的教学氛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高效拓展教师、学生综合评价的新形式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保障。职业教育在新课程评价中,广泛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完成了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评价,提高了评价效率和效果,减轻了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负担。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评。评价指标庞大,评价过程复杂。而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实施学生评价,每名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只需要时间大大缩短,所有的等级合成全部通过计算机完成。极大地提高了评价的效率,而且能够保持学生自己的真实意见,确保了评价的保密性和公平。
5数字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快速方便地提高个人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特别是专业化能力。教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继续教育;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师自主研修。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网上学习和研修的多样性。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功能的多样性恰恰适应了教师多样性的需求。互动式网上研修、网上教育反思、视频案例研究等模式都是很好的网上研修模式。
总之,数字化、信息化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生活,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使“关爱每一名学生”的目标得以落实,数字化、信息化为职业教育带来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克松.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2]张小斌.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评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3]杨志国.中职学校《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一、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院校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摇篮,要实现信息化条件下人才跨越式发展,就要不断更新院校教育理念,适应信息化特点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素质就是竞争力,院校领导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校园创建一种信息化教学氛围,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方法。在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过程中,院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观念,认真分析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的合理发展。继承科学合理的内容,改变落后的观念、方式和机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
二、大力建设基础设施
要围绕教学力量建设的要求,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立足现有条件,改建、扩建和新建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立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教学训练场所;规范建设各类教室、实验室、研究中心等。二是加强各类教学场所的信息化建设。要大力加强对现有设施器材的信息化改造,建设高效集成的控制系统,实现设备器材的自动化控制。教育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图书资料馆实现全面数字化,为教育实施提供强大的智力和技术支持。三是加强网络化手段建设。要抓好以网络设施、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化条件建设。进一步抓好各类教学信息系统研发和推广运用,建立教学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开展网络化教学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三、提高教学人员信息能力
教师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力量,为了保证院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成果推陈出新,对教师信息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信息能力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教学、科研的过程中,能够以自身的信息素质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一种综合能力。
培养信息化人才,要突出科技素质的提升。信息化建设既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更离不开人的科学技能和信息素质,二者都是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能间断,要把信息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深入课程、深入课堂、深入学习的全过程。必须从各方面做好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提高,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一是利用院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师资力量培养教师的信息知识。教育技术中心拥有信息知识丰富、信息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员,院校可以利用教育技术中心开设培训班,对教学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教学知识的培训。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校园局域网,把授课所需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传送到网络上,授课时直接从网上打开进行教学。还可以采用和学员开展网络互动、在线答疑等形式,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实时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三是充分利用各院校的资源联合进行优势互补。扩大教学对象的范围,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和各具特色,更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普遍性,使信息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效果更好。
四、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信息化时代,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创新性。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日益重要。
(一)教学方法的改进
现代教学的发展,使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把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作为突破口,结合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多样教学方法。其次要以能力的培养完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实行启发教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将科学研究融人教学过程等途径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再者要注重教与学的统一,突出学习方法。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在改进教法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培养。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将学习方法问题放在突出地位,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针对教学手段的改革,一是要注重新老手段的高效结合。教师的讲授、教科书以及其它传统的直观教具和教学设备的运用作为主体,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及推动因材施教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辅助,二者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手段的全面化、现代化。二是要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精心制作教案和课件,严密、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设计中,通过图片资源理解教学难点、重点,通过视频录像、动画等导入学习项目;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声像教材同文字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三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校园。要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图书馆、校园网、互联网,建立精品网络课程,开展网上学习。通过多种手段,使传统的教学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教学 教育 信息化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157-01
1 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中,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手段、还是教师角色,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现有教材,教学模式也要由单纯传授知识改变为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一切都要依靠先进的教育手段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水平和应用信息知识处理问题的信息技术技能等信息素质。在学校中主要的信息技术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学校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差很多,信息化意识不强,学校对这方面的重视也不够,很多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停留在“电子讲稿、屏幕演示”的效果上,并没有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因此对学校教师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信息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帮助教师提高信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教师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应该建立长期的、有效的培训机制,对教师有计划地进行有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的培训,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身边的信息工具(网络、计算机),收集信息、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
(2)教师在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的组织多媒体教学实践课,课堂教学变静为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要求。
(3)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条件,教师可以实行教学无纸化。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学期授课计划及教案编写在网上教学检查部门指定的目录下,教管部门可以对教师授课进展情况随时通过网上进行检查,也可以在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课程回顾、经验沟通等,从而达到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培养教师信息素质的目的。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
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为学生提供了如鱼得水的学习机会,大多数的学生对网络的学习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根本性的改变,使教的过程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将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保持下去,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更好地的在信息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教与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在充分理解、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将课题转化为学生愿意动脑思考的问题,根据设计的问题通过网络、电子光盘等信息载体查找相关资料,按照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要求整合成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其方式可以是多媒体课件或网页的形式。
(2)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单机或异地网络化教学,在教学平台上实现教与学的讲解、操作、问答的过程。同时设置考试系统与评分系统、教学问题诊断环节、教学任务分配,建立储存教学档案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教学过程评价等,都在信息技术平成。教师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着重帮助学生搜索解决问题的资料和方法。信息化教学则会通过信息技术循环演示教学内容,适时总结、强调、解释,强化学生的往复记忆,加深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3)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信息化实践平台,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问题,经过教师指导,学生整合,最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将自己的电子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全体学生共享成果,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进行有效探索的途径,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化设备基础建设的进一步改善
在信息技术为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将极大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教育信息化建设包含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网络、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设备、教育信息产业、教育信息管理、教育信息政策、教育信息标准、教育信息应用、教育信息人才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设方向。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是必要的。社会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更新,相对于其他方面来说,硬件设备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就是设备的要求,生均计算机占有率逐步提高,校园网络建设也逐步健全。目前很多学校都配置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了校园网。开放了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所有计算机都能联入互联网;学校也相应成立了网络中心,购进了大量的软件和教学资料,逐步完善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同时也在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使得教与学充分结合得以发挥。当然,还有一些学校限于客观条件,经费不足,发展较为缓慢,条件还是有一定差距,学校对校园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各项制度表面化,这就需要学校提高认识,想办法争取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打造坚实软、硬件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信息化。
今天,在网络走进我们身边的时代,信息的交流变得易如反掌。信息化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只有不断探讨研究,才能使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络信息使教师的知识更加丰富,更加充实。也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多种途径。
参考文献
20xx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使学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网页式课件。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通过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谈话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页浏览,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究,可以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中产生的,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涉及到方法论且充满了探究精神的研究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0xx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2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及朗读
教学难点: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具:小鸡图、小鸭图、小狗图、小马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教室里有什么不一样啊?这么多老师想知道哪位小朋友今天表现最棒呢!想不想好好表现啊?(想)真好。那老师们要先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坐姿最美!我们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后面的老师好不好?
生: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老师边收集,边肯定。并建议自主送给后面的老师。
师:大家画得真棒!你们真是小画家。(边说边板书课题:小画家)
请大家读出来:并自豪的说:我是小画家!
老师也想做个画家,想练习画画,可是没有颜料也没有笔。怎么办呢?嗯,办法有了。(老师手蘸白粉在黑板上作画)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挺神奇吧?像不像魔术师啊?
师:(过渡句)孩子们,又一个魔术师来啦!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冬天雪景,一、二、三张。(贴四张动物图片)他们说他们也是小画家,他们在雪地里作画,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雪地里的)齐读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配乐范读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
(课件出示)
这首儿歌好听吗?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的p123页里呢。大家赶紧去找找看!(生找老师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2、我们也想读读它是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注意要读准字音哦。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a小鸡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字词卡呢。我们一起试着认认它们好吗?
课件出示:字词卡
b小狗说:这样还不算识字大王呢,要把生字娃娃单独认清就送给你神秘的礼物呢。想不想试试?好!
课件:带拼音的生字苹果树(读拼音,想记法。)
小鸭说:要把生字宝宝送回去,苹果就给你吃啦!
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苹果树(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小马说:大家读得多认真啊,这样吧,我就请你们这些小画家们一起去欣赏欣赏我们小动物们雪地作画吧!愿意去吗?那好。咱们出发吧!
三、学习课文
1、过渡句:这天我们在动物们的家推开窗户一看:呀----下雪啦!下雪啦!
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抓住朗读指导、感叹号的认识来教学)
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抓住一群来讲。引出成语三五成群
口头练习:老师一人站在讲台上。
后面有一听课的老师。
3、学习第三、四句他们都是谁呀?画了什么画呢?课件出示四种动物在雪地走过的图
4、学习第五句这些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出示第五句这些小画家真了不起啊!在雪地里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来,它们可开心了。都在互相欣赏着这一幅幅美丽神奇的画呢
5、学习第六、七句
师:呀!突然小狗想起来了:咦!好朋友青蛙去哪了?
课件出示六、七句大屏幕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我们去叫醒它,让它和小画家们一起画画好吗?生:(不好)
师:为什么呢?(了解冬眠)课件出示冬眠的两幅图
四、小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动物们雪地作画,可漂亮了!小画家们不但能画画,还能写诗呢!我们再去读读它,好吗?
课件出示全文的内容。要求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复习巩固:帮小画家找作品
1、小画家们回家了。它们的作品还在呢。可老师忘了谁画什么了。谁愿意上台来帮帮老师啊?(生上台贴画)
2、大屏幕检查是否正确
3、为什么它们能画那些画呢?谁最聪明来告诉大家?
20xx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3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 基本措施
信息化教学模式要求“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重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情境氛围不够。信息化教学能够借助自身信息技术的支持,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将学习任务和“真实的”现实条件匹配起来,为学生发现、探究、实践和建构知识提供更多、更广的情境化机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借助信息手段创设的学习环境不足。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在大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础之上,教学媒体设计应提供“协作学习”、“交互学习”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该环境尚未充分建立,从而影响了学习者利用“协作交互”环境发挥学习个性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其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情境创设不充分。部分网络课程内容的表现基本上是文本和静态图像、讲稿的简单呈现,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程作统一的规划,没有给学生设置模拟真实的学习情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三是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网络资源存在部分教学资源泛滥与专业资源相对缺乏的巨大差异。一方面,学生面对网络上涌现的“爆炸”资源显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一些专业性强的学科资源较为缺少,最终造成教学低效的后果。
(二)教学设计方法单一。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返回到学生手中,同时把学习的趣味还给学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仍然存在系列“误差”。一是创新定位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创新教育机制,缺乏创新教育的教学环境。二是教学内容更新少。教师不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怀疑、去思考、去突破前人、去开拓创新。三是媒体设计少。教师缺乏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多元化风格体现不够。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体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目前的情况是:一是学习模式单一。教学中只是将信息技术当做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并未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融入课程的学习中,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为空谈。二是教学风格单调。有些课堂教学摆脱不了过去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较少运用多元化资源呈现策略,片面强调教师“教”的风格,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对如何针对学习者信息感知风格的不同,呈现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供学生学习的认识不足。三是教学效果评价“唯一”。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教学还是“一本书、一张卷子”,针对教学对象具体工作实际的具体引导不够,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不管其基础好坏、能否接受,统一布置作业,统一复习考试,这样的结果是成绩好的继续好,成绩差的还是差,甚至距离越拉越大。
二、推进教学创新的基本措施
信息化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关系的重建,主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这就需要从教师、学生双主体出发,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创新、问题求解、思维发展、自我发展等方面深入有效发展。
(一)加大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力度。信息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就必须通过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一是要通过学习,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在信息社会中,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学习形态由传统正规的单向式转向多元式,教师也从主要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设计者。教师必须适应这些新发展,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素养。二是要建立稳定有效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专家保障和日常保障等多层次的保障制度,以长期化而不是救急性的硬性制度的建立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根据教师能力的差别,需要确定合理的并经常更新修订的培训内容,内容要根据形势需要常变换,以创新引导教师的能力素质与时俱进。三是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应以教师的长期发展为重,多以肯定、激励的方式予以引导,以培养其对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在合理的范畴内,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大胆应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中职 语文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73-02
一、开展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当下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也将改变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中职语文教学有着不同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职业素养、语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选文方面,更注重与社会的联系。中职语文教学往往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结合行业性质及特点设置课程,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课上乃至课后的运用,对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处于基础性教育的位置,与专业教育不同,语文教育涉猎的范围更大、应用领域更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承载更大的容量,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二、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方法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授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理解后再展开讲授,把教材当做唯一的载体。在现代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平面化”的语文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由多媒体展示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以及更为系统和突出教学目标的课件,使学生更加乐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在讲授《雷雨》时,可以播放影视片《雷雨》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在讲授《永远的校园》时,可以播放北大宣传片并通过课件系统性地讲授课文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对课文中“永远的校园”的实质进行更深入了解,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
(二)建立服务专业的语文交流学习网络平台
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创建教师、学生的语文交流学习网络平台,在平台中,由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彼此交互和合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平台中可以通过交流讨论、集体参与等实现协作学习,并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也可在交流平台中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协同方式的协作教学模式,学生在处理问题的周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合作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师生之间通过互相的协作,相互启发,使得教学真正变成既教又学的过程。
(三)利用现代媒体以及科技通信工具强化课后学习
中职语文教材在选取课文时增加了提升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表达和交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仅仅通过课内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除在课内对学生进行指导外,还可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实践操作,并利用微信、微博、手机视频等手段,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记录和点评,强化课堂教学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飞信、QQ等联系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把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外,乃至学生的生活中。
三、开展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一)转变师生角色和课堂行为
1. 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知识“权威者”、信息资源“垄断者”的角色,其作为语文知识的复制人和传授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信息化教学的条件下,教师应从“权威者”、“垄断者”转变成课堂知识的“导航者”和“指导者”,学生则应从一名“从属者”、“附属者”转变成为“参与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其他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应把学习活动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过程中,双方处于平等对话的关系。
2.改变师生课堂行为。信息化教学使得传统教学中单一媒体、简单教具的使用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为工具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改善教学软环境,重组教学信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探索研究和讨论交流,并适时加入学生的互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的摄取,实现单纯的知识学习向综合的认知行为转变,以此来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学生则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已有学习经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运用文本资源和信息技术取得所需知识,获取独特的体会和感悟,在小组的交互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对知识深层次的掌握,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并在学习中,使自身的创造力、理解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二)师生要具备良好信息素养
语文信息化教学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对信息要有敏感性,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辨别出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适合教学的有效信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此外,深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并调动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掌控课堂气氛,也是教师信息素养之一。
在学生方面,由于中职学生相比高中学生来说,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完成。面对教学环境的改变,学生应具备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对信息需求的阐明能力,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评估能力、批判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及知识信息交流能力,等等,才能完成个体真正意义上知识的构建。
(三)要有一定的硬件环境
语文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前提条件的,在此基础上需要一定的网络和多媒体应用设备来支持硬件环境,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一般来说,要有高效运作的小型局域网、校园网或因特网等,以及播放增强课文整体感知所需的视频、文档、课件、音乐等基础性设备,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此外,学校对于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的支持以及学校整体教学目标中对语文信息化教学的重视,也是促成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四、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没有具体的评价体系,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对教师以及学生的教学、学习成果的评价,应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一)教师评价体系
与传统的教师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成效的评价体系,应该打破唯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对知识信息的传播广度以及交流与反思,等等。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学生有效地经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此外,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
(二)学生评价体系
扭转传统的以卷面成绩评定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成绩,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评定,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跟踪、作业分析等方式进行评定。改变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做法。同时,教师在评价中职生语文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其他科任教师、班主任、家长等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 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5]张隽,张筱兰.Blog技术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J].甘肃科技,2006(3)
[6]王道俊.信息技术教育——中职学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7]徐寅伟.教育信息化在中职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施[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5(1)
[8]郭长君.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浅析[J].职业技术,2008(6)
[9]李文琪,解月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0(11)
[10]杨满福.专题学习网站的内涵与应用[J].广东教育,2004(9)
[1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26)
[12]王坤.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2)
[13]曾少玲.试论素质教育的大语文观[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2)
[14]王萍.怎样转变职高生的学习动机[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1)
[15]成汗青.中专语文教学的美育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2)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相应的配套硬件,更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且学校的管理部门、 业务部门和学术机构也要密切配合和参与,最后还要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组织和管理整个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工作 。
1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现阶段发展状况
然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现实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缺乏信息整体化的布局结构
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各个学校的各个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但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一些高校没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而是由各部门各自为政,因此就建立各种分散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的高校按照企业管理中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规划,构造的是部门业务流程电子化建设,都不是从全局、全面、全程、全员的战略角度,去规划、设计、构建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案,就可能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长期缺位。
1.2欠缺对大数据时代带来变革的足够认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都受其影响,发生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而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实有很多未被我们注意到的巨大金矿 。
2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方法
2.1整合学校内部及学校之间的信息资源
在高校内部设立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机构部门,根据各个学校实际的教育规划、教学特色、办校宗旨,从全局的战略角度,去规划、设计、构建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案。使学校信息化的总体方向一致,避免重复建设,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的保留各自信息化特色,从而做到总体布局统一,但各专业特色化。
另外,高校的专业虽然种类繁多,但中国高校也多,有很多高校都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高校都是自己教师独立教学,而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都鲜有交流,但如果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够在各高校之间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高校教师可以推出自己的精品课程视频,其他教师就可以有机会借鉴其他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专业技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2以大数据为背景推动个性化教育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二者的大数据技术正推动教育发生着变革。未来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的越来越个性化,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个性化教育,标准化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组织学习,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师由教学者逐渐转变为助学者。在逐步到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将逐渐分离,更多的交往互动、个性化服务和灵活的学制将使学校获得新的生机。
正在发生的教育革命并不是要把传统的课堂搬到网上,而是让新技术解放人们本来就有的学习能力和天分。建立教育的信息化服务公共平台,开展数字化校园的实验工作,设立各种“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开发“微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一对一的“E课堂”教学实践等举措。要充分做好“螺旋式”上升的准备,最重要的是顶层设计和理念超前。学校里更少的课堂与更多的实验室,更多的交往与更少的讲授,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将是未来学校得益于互联网教育得到新生的机会。
2.3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B-learning):网络课堂预习教学+课堂多媒体辅助讲授+网络课程辅导+远程学习平台交流互动。在网络课堂预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在网络中寻找,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对相关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了解到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借助于课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的讲解,以及熟练的操作和应用,最后提出更深层的难点。
课后学生可以登录本校教学网,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查看相关视频资源。如果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的,可以查看教师上传的本堂课以及以前的课程视频,进行回顾和复习。教师专业课视频网站就是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最好载体。如果学生掌握的很好,需要了解更多的知识点或进一步提高,可以到网上去查看提供的慕课和微课等视频课程。学生对于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习难点等无法自己解决的,可以通过远程学习平台和教师进行交流。远程学习平台的开放既可以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学生能及时解决知识上的疑问,也能让教师在第一时间获得学生自学的情况,既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课堂培训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互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 E-learning结合,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结合 ,将课程实践与课程理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这种培训方法灵活、开放 、高效,能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90
[中图分类号]G434;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索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实际特点及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还要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很好地融入其中,以保证科学合理地完成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过程和完成的高效率。
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与教训,进而总结出一套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进行不断的教学实践,完善相关的信息技术,形成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现代教学技术。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已逐步在各大校园得到普及与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适应教学工作的需求,就要将传统的教学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时代内涵的信息化教学技术。
1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选择与使用
从教学的价值层面来看,任何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的最终价值都是为了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信息技术的选择与使用也要遵循这样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的加快,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综合评估,最终决定是否采用新的教学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选择与使用主要应遵循以下2方面的原则。
1.1 要有足够的媒体观念
具体来说,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教师、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互联网多媒体的角度出发,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媒介,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能,构造良好的沟通平台,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帮忙,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1.2 要有一定的工具观念
即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媒介和工具所能够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并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思维锻炼、成绩提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3 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多重功能
为促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要保证在进行信息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地发掘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多重功能,从拟人化和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调动教学场景的生动性、逼真性,把信息技术的功能充分地运用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采用的周期探索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索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与教学的融合还不够深入。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都能够很好地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在信息技术的引进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选取。经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可以看出,在引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对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总结信息化教学方法,这个过程不仅包括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过程,还包括教师形成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过程,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适应和调整。
与此同时,在进行信息化教学周期的探索过程中,可从学生和教师的接受程度来进行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过程和效果的反馈。一般情况下,年轻教师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对新兴事物的渴求度也比较高,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前端地位,要鼓励青年教师接受更多先进的技术并逐步推广。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形成探索
在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索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活动融合的各个阶段,并根据各个阶段的实际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规划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保持原有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将信息化技术的优点融合进教学中,保证信息化技术和教学的有机融合。
信息化教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教师接受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初步形成信息化教学的理念;第二个阶段,教师开始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辅助完成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初步探索;第三个阶段,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开始尝试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信息化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第四个阶段,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开始全面的课程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全面地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阶段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在每一个阶段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此同时,作为教师群体,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也要不断加深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詹艺,任友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J].远程教育,2010(4).
[2]焦建利,钟洪蕊.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0(1).
[3]俞树煜.从单一媒体观到环境资源观:一个信息化教育隐含前提的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6(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双边互动 生物统计学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02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3-01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1]提出的,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2-3],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这种改革和变化是把教与学的互动作为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指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笔者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做一份努力。
一、让学生拥有课堂自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进行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而忽视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就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独立创造性的发挥。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为了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和学校的机房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听课的同时可以随着老师的演示自行操作、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环境,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传授知识,发展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堂生动活泼,教学事半功倍。
二、构建双向通道,实现有效教学互动
“师生互动设计”变传统的单向教学信息传递为双向传递,教师重在引导、启发和点拨[3]。如“方差分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设计”为:①教师请学生先说明当样本数较多时t检验的繁琐;②教师进一步引出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③教师使用相关程序演示利用宏分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的快速获得;④学生自行操作,熟练程序,此时学生会好奇结果如何得到的;⑤教师再分解方差分析的每一个求解过程,也就是总体方差的各个分解过程。显而易见,这样的师生互动设计中,教师没有将较枯燥的原理强加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的实验经验入手,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由表达、质疑、探讨的机会,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师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效果及意义
近两年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机房,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引入了Origin和EXCEL软件的实验环节,师生的反映效果都很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本例题提供的数据来进行实践教学,采用相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课本的结果进行比对,以加强学生对软件分析结果的接受度;而且课堂上当场进行练习,学生直接上机操作和课后学生在电脑上练习相结合,对课后习题进行统计分析,加深对统计方法应用条件的判断和认识。而且在学生平时参加的校级科研立项或大四毕业设计论文的数据统计处理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得以深刻理解和应用,使得论文数据更有说服力,论文质量水平也明显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严谨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德亮. 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2002, 1: 5-8.
[2]刘桦. 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优化, 新西部, 2012, 18: 160-163.
[3]李倩.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