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

第1篇: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

有这么个笑话。一位老师把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布置给了学生,并鼓励大家说:“如果谁能做出这道题,我就奖励他10颗糖。”几个调皮的学生挤眉弄眼,不一会儿,就笑着问老师要糖吃。老师拿过答案来一看,气得鼻子都要歪了,大声质问道:“你们谁做对了,还敢要糖吃?”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你只要我们做出来,并没有说要我们做对呀!”老师一愣,转身把一袋白砂糖放在桌子上:“拿去,每人100颗!”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啊!这突然加码的“每人100颗”的奖励,无疑是对学生强词夺理的惩罚。

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在的生活中,相似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当老师耐心地劝说我们不要偏科时,很多同学都觉得小题大做,向老师“抗议”,你可知道:这样的“说理”不仅不能让你的成绩有任何提高,反而会影响你对功课的理性认知;当你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心急如焚的老师、父母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事理来启发你时,你却常以韩寒的事例来“说服”他们,你可知道:个体的成功并不一定适合于你,你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来搪塞时,其实你正拒绝了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当爸爸妈妈以“一屋不扫,何扫天下”激励你打扫房间时,你却大言不惭地认为拘泥于小节,何以扫天下?此时的你,早已忘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诡辩只会害了我们自己。当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执著”地进行辩护时,其实已经迷失了明确的方向。诡辩只是遇事退缩的“借口”,自我解嘲的“谎言”。诡辩不等于说理,凡事斤斤计较,遇事先想着退缩,久而久之,不仅阻碍你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还会使你戴上“不可理喻”的帽子,这既不利于你和同学友好相处,也不利于你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时间长了,会使自己局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天地里。

同学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冷静地分析,辩证地看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他人提出建议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地倾听、虚心地接受正确的提醒;在困难来临时,我们应知难而上,与困难抗争到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第2篇: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

光阴逝如飞,也许更多的人依然沉浸在这难忘一年里的许许多多的刻骨铭心中,而新的一年离我们只是寸步之遥。回眸即将过去的一年,可以用感慨万千来形容,我们沿着时光的隧道,回到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事情,我们不会在去评判这些曾经,但是它已经被记载下来,成为了见证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事例。

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实现自我价值,奋发努力从而实现愿望的同事的离开,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因为,他们对我们事业发展曾经付出过心勤劳动和心血,他们是这项事业创办时期的“元老”,与我们的事业共同奋斗了十年的原财务部部长w同志,原业务发展部长f同志。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他们为我们共同事业发展做出的一切。

不仅如此,还有被调往上级工作的原办事处办公室主任的w同志,也有因种种原因主动离开我们的队伍的w同志,他们同样为我们的事业做出了贡献和努力,在这里我们同样也要向他们表示敬意,祝福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生活就是这样有离开也有加入的,在这一年里我们的职工队伍中又增加了新的面孔,增加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青春的活力,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就是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年轻有为,前途不可估量的l、w、z三位同志的加盟。

当然也有走马上任,履行职责的部门长们,他们是办公室主任s同志,理赔稽核部部长t同志,财务部部长l同志,业务发展部部长j同志。可以说这种变化和调整是办事处历年来最大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混乱和不协调,我们看到了有条不紊,看到了业务的稳步发展,看到了一个团结一心的集体,这说明什么?这体现了员工的素质和水平。

在这一年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业务目标的实现,我们确保了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构想的完成和实现。我们知道这里面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心血和付出,在此我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座的各位同仁道一声:谢谢!

当然,我们要细细地去梳理一年来的工作,那时三天三夜也无法绪说完的事情,我们只能这样的简明扼要。

毕竟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岁末年初的关口,一味沉浸在往事的自满之中,我们便会偏离了我们发展的方向,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和业务发展水平还远远满足不了更多职工的需要,满足不了上级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还要加大管理力度,还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发展的策略,还要探索更好地为职工服务的举措和办法。一句话: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金融海啸带给我们的冲击尚未过去,也许在明年会波及到更多的单位,更多的职工,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险恶的经济形势,面对感觉越来越麻木的部分办事人员,以及有着个人想法的部分“思想活跃”分子,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就像一位哲人说到的那样:当周围的一切似乎平和爽朗,你看不见一片乌云像一只巨手在威胁着你,千万不要忘记事物的轮回。

我坚信在全体同志们共同努力下,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协作下,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够实现明年我们提出的“保稳定、抓管理、增效益”的总体工作思路,一定能够完成我们向上级提出的2010年业务总量稳步增长的实现。

我们不要有奢望,不要好高骛远,立足于脚下,致力于身边,从小事做起,从实际出发,干好每一件小事就是为做大事夯实了基础。我在这里引用一位文学大家的一段话来描述这些,它是这样写道:欢迎你,生活!我要千万次地与经验的实在相遇,并在我灵魂的火炉中冶炼我们族类缺乏创造力的良心。

在这里我要特意向我们的年轻人提出希望,希望你们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抓紧自己宝贵的时间,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经验,要知道办事处的未来属于你们的,改变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错过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第3篇: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

在经过了将近两个车程的颠簸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服务地点——凤凰镇白石坑村白石坑小学,一踏进校门,小朋友们和校长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对本次服务充满了信心。我们本次服务的主要内容有:义务支教,利用我们的一些所见所闻激发孩子们的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他们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爱心捐赠,将在校同学捐的一些物品捐给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学会感恩。亚运宣传,通过派发亚运知识小册子,让农村的孩子们了解亚运,关注亚运,培养他们关心外面世界的意识。走访调查,深入农户,调查白石坑村有关经济、教育方面的一些原因,并且用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提出我们的建议,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

支教的第一天,我们所有队员都充满着期待,在经过与孩子们一下午的游戏互动后,我们渐渐的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并对每一个同学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也对我们接下来支教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义务支教是我们服务内容的重点工作之一。很荣幸的我在本次服务中主要负责支教工作。每一天的课程,都是我们所有队员精心准备挑选的,有时为了能够让同学们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满足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调整了教学方案。而在平时跟同学们的谈话中,我们也了解到有一些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因此在学习上没人对他们进行监督指导,这也导致了小孩子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氛围不强。

虽然我们对这种现象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在课余时间我们会找他们聊天,希望能够以自己的事例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农村。支教的工作,虽辛苦但却让我感触颇多,可爱的孩子们,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的原因,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本应该学习的知识,失去了更多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能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真的是杯水车薪,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引导他们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团队都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们尽力了。

而对白石坑村下面的三个自然村进行走访调查,也是我们本次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共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走访了竹高岭村、村子村、四排村。我们所有队员冒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的对村民进行走访。我们组调查的主要是竹高岭村,在调查之前我们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现实的情况还是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竹高岭村只有一百人左右,其中还包括了外出打工或读书的人员,因此实际呆在本村的人口是少之又少。

在我们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竹高岭村实际只有八户人家左右,这也给我们的调查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因此,为了能够让数据更加真实的反应白石坑村的情况,我们又走访了邻近的另外两个自然村。这才让我们的走访调查工作顺利完成。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白石坑村下面所属的十三个自然村地理位置分布过于分散,每个村的人数也较少,而这也对白石坑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当地村民的收入主要是靠外出务工、或者依靠一些农副业,而经济收入也直接影响到了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都要外出打工,因此很多小孩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疏于教育,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不过让人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家庭表示无论家庭经济如何都会供孩子读书,无论对于男孩或女孩,读书都是改变命运的道路。而在调查过程中,有另外一个问题是大部分家长都很关注的,由于白石坑小学的条件有限,因此,五、六年级的学生将在下个学期到镇上的中学读书,在这方面很多家长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们认为学校应考虑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如:派校车对学生进行专程的接送,以减少学生在校住宿和生活费对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也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白石坑村家长们对下一代子女教育的关心。

在支教过程中,我们还尽量的丰富同学们的第二课堂,让他们体验到课本外的知识乐趣。我们教他们画画、手工艺、唱歌、手语等。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外,还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加强彼此间的感情,同时也教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队员自己心灵也受到涤荡,找回了内心最真的情感。

在这次三下乡过程中,我们纺织系的所有队员都十分注重纪律和言行,服从组织的安排,以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社会形象、展示自我才能和学院风采,给孩子们和当地群众留下良好的印象,给孩子们带去了他们想要了解的东西,不辜负学院领导对我们的期望,达到此次三下乡的目的。

走上讲台为山村的孩子支教,在简陋的宿舍里休息,自己学会烧火做早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我体会到的是全新的生活。虽然各方面的条件与原有的生活条件差距甚大,但是当看到那一位位拿着作业本的小学生、那一位位用微笑回应我们的朴实农民。从他们那信任的眼神和开心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青年志愿者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与荣耀。

第4篇: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是现行教育体制内特殊的一类群体。从初中到职业学校是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人格个性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这部分学生情绪和情感方面稳定性差,具体体现在易产生不良情绪、旷课逃课甚至恶劣违法事件,以上大学为目的的动力消失、青少年阶段自控力较差以及易受外界干扰等因素往往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对中职院校的教育培养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和挑战。中职生教育作为中等实用型人才教育的主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加薄弱,所取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和成果也相对较少。中职院校往往以招生和就业为教育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忽视,甚至还存在敷衍了事的认识问题。因此,在中职院校有效地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心理问题。多数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不强,易受外界事物影响。中职教育的特点是知识面比较多、课程进度较快,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导致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难以应付中职学习生活。(2)择业心理问题。中职生学习的首要目标是要掌握专项操作技能,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而很多学生都未做好毕业走进社会的思想准备,在就业压力面前,中职生会带有焦虑、紧张等复杂的情绪。(3)自卑心理,没有较强的意志力品质。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80%都是住校生,上大学作为改变命运的唯一选择破灭了,形成了很强的自卑心理。不能吃苦,意志不坚定,缺乏耐挫力。(4)浮躁心理,不能有效开展人际交往。上不了大学,对学习没兴趣,对自己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想在学校混3年。有问题和困难不向老师和同学吐露,一意孤行,人际关系冷淡紧张,难以沟通。(5)叛逆心理。叛逆是他们青春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经阶段,自我约束力差,对前景感到迷茫、恐惧,对学习毫无兴趣,有的厌学、逃课,消极逆反非常严重甚至违法。(6)情感困惑。由于青春期身体发育的变化,情绪不稳定,对性、情感、道德、责任等问题产生许多的困惑,常常处于内心的矛盾状态。

二、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社会教育及自身的因素。学生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精神状态等,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施加影响。影响学生心灵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观点及家庭成员习惯、品德,家长的心理品质、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等。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同时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结构的失衡及教养方式的不正确,会直接导致孩子的自卑、少言寡语、性情孤僻、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较强等心理问题。

(二)学校教育因素。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单一,效果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很多中职院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生源的招募上,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注重专业课程的研究,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当前中职院校的心理教育过程中,很多学校没有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没有完善的培训计划,教师能力有限。

三、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创建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投入其中,不断地完善各项文化建设,为他们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场所,陶冶他们的身心。作为教师不仅要热爱和尊重学生,还要和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习上严格的要求学生,努力扩宽他们的视野,提高文化水平;在生活中给与他们最大的关怀和信任,使他们树立起基本的自信心,并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

(二)完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高度重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学校内部要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做到有总体规划、有实施过程、有经验总结。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要加强认识。要求全体教工时刻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身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心理基础的需要。

(三)在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针对学生特点,分年级有选择、有规划的进行有关心理知识的讲授,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心理知识,使他们能够重新认识到自己,强化自我的意识,辅助他们树立起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建立心理咨询站和心理宣泄室,心理宣泄室可以给压抑的心理提供一个宣泄的途径,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积压太多而积重难返。

(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因为自信心能激发人的兴趣,使人产生动力,走向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注意抓好学生的自信心教育,点燃学生的希望火花。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要努力挖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当学生努力挖掘出每一个闪光点时,认为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相信自己有自己的优点,也就点燃了自己的心灵之火,逆反心理也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五)帮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为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增加感性知识,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让学生逐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信心。利用现身说法,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家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上职业学校,学好一门技能,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同样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从他们参观时专注和羡慕的神情中,我读懂了这些身边的榜样深深地鼓舞了他们。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在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开展多种活动,比如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板报、宣传栏,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媒体优势,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心理咨室,拓展训练等等,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瑶.新时期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探索2013(2)

第5篇: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

关键词:教育学;教学改革;学习共同体

作者简介:左媛媛(1988-),女,山东日照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96-02

一、“教育学”教学改革之切

“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的必修课,是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讲授好这门课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教师的重要问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次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很难想象一位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墨守成规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的特色课,是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可以说,这是师范教育真正具有师范性的体现。因此,对于将要在不远的将来走上讲台、成为人师的师范生而言,“教育学”无疑是他们的一门基础性专业技能课。而“教育学”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成为影响高师学生教育素养获得和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影响到下一代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和发展,因此,“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育学”教学改革之需

“在未来社会,衡量教师素质不仅仅是教师是否拥有广博的文化修养或精深的专业知识,更在于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教育素质。”①

“教育学”作为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到师范生的素质,为此,理性认识和分析“教育学”教学的困境及其根源,提高“教育学”的教学质量,在当前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时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观念误导,主体缺失

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它带有的科学特征有多大,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复杂个体的结合,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特别高,甚至教育成为人们眼中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然而,教育学的概念非常模糊性,也不能立刻显现教育效果,这与人们的厚望形成很大偏差,于是关于“教育学”的“无用论”、“非科学”等思想开始蔓延,严重影响教育学的发展。

在“教育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教师的说教、知识的传授成为主旋律,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因此不能感受到教育活动带来的主体性参与的快乐,更不能形成对教育的正确认识及对自我的适当的评价。“公共教育学教学人为地割断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联系……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成长性被遗忘了”,②教师仅作为“教育学”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现实中作为整体的人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失落了。

2.教法陈旧,模式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而把学生摆在课堂客体的位置上。即使事实上大多数教师都认可“教育学”不仅是教学生一些教育知识的泛泛之论,可到了课堂上仍沿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究其原因,有教学时空的局限性、学生单一学习方式的影响、学校的课堂教学传统等,可见要转变单调乏味的“教育学”知识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倡对话教学,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使教育学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良好平台,更好地引领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增强“教育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此外,教学模式的单一和陈旧也影响着教学实效性的发挥。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鲜活的案例,学生感觉到公共教育学与现实的教育生活相距甚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效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教育现状,审视教育现象,从特定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教育原型,亲自调研、搜集、整理、选择特定的情景,用教育的理论分析、解构生活中的事例,展现“教育学”应有的功效,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教育,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3.重视理论,轻视实践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经验科学,是“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对于没有任何教学实践经验的师范生而言,从试教和观察别人的体验中理解并获得全面知识和必备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实践在教育学教学中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学”的理论传授与实践实习相互分离,教育学的学习没有与教育实习形成良好的互动,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割裂导致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书本理论,难以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情境中,使学生无法感知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对解决实践问题有何价值,从而致使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处于被动境地,甚至出现厌学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师范生教育素质的提升和师范技能的培养。

4.体系庞大,考评简单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进步,“教育学”的内容也愈来愈多,学习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厚,庞大的理论体系竭尽所能地达到“大而全”,较强的理论性大大消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历来对“公共教育学”的考评大多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内容主要涉及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较少,学生主要依靠机械记忆的方法来应对考试,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无益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由此,迫切需要探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寻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以达到提升师范生教育素质的目的。

三、教育学教学改革之路即构建学习共同体

“无论是社会学的解释还是教育学的理解,共同体其实就是一种真正的共同生活,一种归属精神,一种可以信赖的权威结构,一种来自大家的互惠互利的意识,一种作为共有、共享的精神指引。”③在大学这一学习共同体里,大学教师之间、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交往与对话等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分享各种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结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

1.构建学习共同体,崇尚学术自由,实现师生互动

学术自由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实质,是大学人得以顺利进行研究活动的基本保障。正如耶鲁人所认为的:“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名扬四海,不是因为它只传授一种‘正确的’思想及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因为它是交流思想的‘自由市场’。”④创建平等交流的学术环境,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自由,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的自由,师生之间围绕问题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激发智慧的火花,真正达到思想的碰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另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给人们更快更多地获取资源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得师生交流和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另一方面对传统的学术研究环境也提出了挑战。电子信息化、多媒体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打破了原来的学术研究空间,师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高效、快捷的网络获取更加简便的信息检索方式,很快搜集到各种观点;广大学术工作者也能够在辽阔的网络世界里发表各自的观点,阐述各自的思想,交流传播的速度远远快于纸质时代。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换不同的意见并查阅资料支持、论证个人观点。但是,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凡是会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自己的观点,这使得网络成为一把双刃剑,目前就存在一些研究资源获取受限,或是受到恶意攻击、审查监督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2.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对话与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对话与交流是学习共同体的实质体现。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广泛开展对话是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大学教师通过与他人(教师、学生等)持续交流才能不断激发内心的火花。在对话过程中二者互为主体、平等地开展对话,建立自由、宽容、批判、民主等关系。在对话的交互关系中,教师不是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者,而是通过对话启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和获得智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自己仅仅定位于知识传道、授业者的角色,还要注重凸显解惑者这一身份的价值,使自己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要做研究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只是一味地以讲授为主,使学生成为被动者,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唤醒学生独立探索的意识,与学生一起讨论,尊重不同意见和思想,匡正偏激想法,使学生努力做到自主学习,而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应付。

3.构建学习共同体,主张,实现和谐共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些有着自己成熟或是半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年人。他们看待事情不再依附别人的观点,也不迷信教师的教导,能够对问题提出独立见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思想总会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更需要教师的包容,所以教师要允许不同思想的共生共存,因为只有践行、和谐发展的理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批判精神和独立个性的人才。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具有的批判精神这一特质,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思考和判断,提出独道的见解,引领学生在理智上对话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真正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应有作用。

4.构建学习共同体,完善评价方式,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也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是外部强加给学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而是需要受教育者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知识量为标尺,学生成为装备书本知识的“机器”,单凭对所学知识内容的书面考核,分数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是很片面的,容易导致学生的“畸形”发展。另外,传统的评价方式一贯采用横向比较,给学生排出名次,不注意或是直接忽视学生自身相比较的进步,压制了学生发展品质的提高。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比知道学习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只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考量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和提高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全面发展,这也是新世纪对学生成长的要求。

注释:

①邓志伟.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育素质的提高与教育课程改革[J].外国教育资料,1998,(4).

②李军靠,高延龙.高师公共教育学的价值追寻与意义重构[J].高教探索,2007,(1):108.

③王成奎.中国大学:期待学术共同体的回归和重塑[J].南京社会科学,2009,(8):108.

④张金辉.耶鲁大学成就一流学府的经验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9.

参考文献:

[1][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