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发言稿的格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言稿的格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言稿的格式

第1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吾尝疑乎是。(乎: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 【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5.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6. 【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第2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这是中国普洱茶第一次国际性的临床健康实验,该实验的结果令当时的国际食品界震惊,它让云南沱茶(普洱熟茶)第一次在欧洲大地上赞誉频频,也奠定了未来几十年关于普洱茶功效研究的基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艾米尔实验报告得出总结,“总体上,根据我们的说明,如果饮用云南沱茶对体重的影响因自相矛盾而不作考虑,那么其对脂代谢的作用则令人惊喜。它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毋庸置疑,从统计学上讲,此项结果十分令人振奋;对总脂及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效果则依次减弱。我们希望强调的是,此项研究是在不改变以往饮食习惯且无治疗性添加物的条件下进行的。鉴于此,我们强烈建议将云南沱茶加入高脂水平人群的饮食中,作为其他必需疗法的一种辅剂。以更大的样本量来完成这项初始研究十分有必要也同样有益,但我们希望尽快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来关注这种简单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治疗可能。”

自《普洱》杂志创刊以来,曾多次寻找“艾米尔实验报告”,由于种种原因,这份报告文件隐匿于时空三十多年,直到2015年夏天,才被本刊找到,翻译成中文后独家全文刊载,尘封多年的艾米尔实验报告在国内媒体上的首度公开,引起茶界不小的反响与震动。很多读者和茶客反复问我一个问题,既然研究对象是云南(下关)沱茶(普洱型熟茶),作为原产国、原产地的相关机构为何没有研究关注,而是法国人率先开始研究普洱茶。其实,在同一年,这个实验也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同步进行,云大医院的实验报告早就在国内媒体上刊载过,但是当时并未在国内引起什么反响,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

普洱茶的功能在于解油腻、刮肠通泄、降三高,相对以前中国人面临的温饱困境及营养不良,普洱茶显然不适合那个时代大量的品饮需求。艾米尔实验报告横空出世的时期,正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富裕的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大多是以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橹鳎是“三高”症的多发时期。精明的甘普尔先生深知欧洲人属于实证主义者,对于普洱茶带给人体的神奇功效需要确切的科学分析才能证明,于是委托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法国里昂大学医学系两所法国高等医学权威机构对云南沱茶(普洱熟茶)进行临床研究实验,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主导实验全过程,实验选择了18岁到60岁之间的高血脂人群,做对照组实验,一组喝云南沱茶,一组服用降脂特效药安妥明,一个月以后检测两组人的血脂,实验结果显示:云南沱茶的降脂效果好于安妥明,这个结果令法国的很多医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震惊。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法国里昂大学从理论层面,对云南沱茶进行全面的理化分析,出了一本专著,详细阐述了云南沱茶的化学成分,认为云南沱茶对人体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项研究被列入法国医学大词典中。

第3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学法 “专题式”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将所有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进行掌握,并最终用于音乐基础教育之中。对于师范生来说,只是掌握专业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由于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认识不足,许多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注重个人技巧的展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样的学生是无法胜任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在认清这个点后,我们知道音乐教学法应该居于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中核心地位,从而有效地提升音乐教法课的作用和地位。但是,音乐教法课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课时安排少、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导致教法课形同虚设,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中还是无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而开展“专题式”音乐教法课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高师教法课的教学质量。

一、专题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想

首先,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为目标,以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基本点;其次,寻找并确定课堂教学的主题,解决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再次,在案例实践教学中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多看、多想、多思考,让学生尽可能带着任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学生有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从一个接受者变为参与者,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进而为将来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专题式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包含了教学对象、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载体和教学效果几个方面。而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可以理解为“为准教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则是教学效果的反映;教学操作策略的范畴包括课堂教学的形式、载体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则决定了课堂主题的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这样理解:专题式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快速成长,教育理论知识扎实,主要是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所选择的教学主题,经过合适的教学活动载体、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流程中展开,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题式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专题式课堂教学的核心点,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针对性强

音乐教法课的设置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当下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我国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思想,把新的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现实状况清醒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明确的认识是专题式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保障。如果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缺乏这样的意识,教法课就失去了意义。

(二)目标单一

所有的问题并不能在每节教法课中得以解决,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好主要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某一项教学技能或教学理念?如在课堂中求得面面俱到,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三)螺旋式上升式目标

教学过程的展开是达成共识的过程,并在行为跟进中体现“螺旋式上升”这一特点。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快速提升学生教学技能,持续的、螺旋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关键,促使专题式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目标能够达成。

四、专题式教学活动的主题选择

对于专题式教学活动的主题选择,需要从四个层次来考量,即目的性、典型性、可能性、实效性。 例如,《音乐课程标准》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划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又由若干方面的内容组成,每一个方面的内容又按不同学段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对音乐教学具有明确的规范与指导意义。我们可针对每一个教学领域展开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教学领域的理念及教学策略。又如,随着新课程的不断革新,许多国外的教学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可专门设国外教学法为一主题,主要介绍奥尔夫、柯达伊等国外教学方法。在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上,可专设如何进行导课、说课、撰写教案等具有实效性的专题。

五、专题式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

(一)课时主题系列

教学主题确立后就要着手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落实研究主题,以教学反思、小组教学、职业指导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以理解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为目的,这些需要全方位研究一个特定的主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子课题。

围绕一个主题精心策划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大主题下的小专题,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与反思,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笔者所在学校音乐教法课专题式教学活动为例,主题内容见下表:

(二)整合课堂教学过程

为了确保课堂的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过程,这些对于专题式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专题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具有针对性强的内容,又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师生是双向开放的,从而共同进步提高。

笔者以“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具体操作过程和要点:

(三)提高参与意识

在原先的教法课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讲台上不辞辛苦、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昏昏欲睡,积极性不高。实施专题式教学后,以虚拟成执教者的角色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加快学生职业角色转变,提高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在课堂上设计“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的“听课记录”:

在这节课之前,已对“感受与鉴赏”教学概述进行了讲解,具体活动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此表在学生听课过程中边观看课例边做记录用,重点关注这节课例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教学方法上的运用,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课例结束后,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出课例的亮点并加以阐述。鼓励学生谈出自己新的教学设计,然后再进行小组间交流。

第三,由教师将学生的讨论意见进行梳理,使学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为后续练习提供依据。

第四,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8―10分钟的片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评价。

六、专题式教学策略的体会

(一)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有效提高

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仅是上课认真听讲,更重要的是深度参与。一直以来我们遵循着陶行知先生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原则,从开始交待目标与内容,到观看课例,再到微格训练、修订教案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圈,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操作中教,学生在操作中学。

(二)关注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能否帮助学生解决最根本、最急需的问题。实效性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又都是建立在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基础上。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教法课教师,还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90.

[2]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第4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摘要】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实验室,是为广大基层医院检验科输送合格高素质,满足新形势下临床检验科发展需求的唯一场所,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素质高低。因此新形势下探讨如何改革现、创新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临床检验科对人才的诉求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高专 检验专业 检验科 改革创新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又与循证医学关系密切的检验科显得尤为重要。医院检验科提供的各项化验检查的结果将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的客观依据,在一些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推广,释放了大量的医学需求,各家医院尤其是广大基层医院的业务量和工作量激增。高职高专检验专业作为为基层医院检验科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临床检验科对人才的诉求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够培养出新形势下医院检验科所需要的检验人才,就必须不断改革高职高专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模式,现就以下几点改革与建议进行探讨。

1.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BM)近年在医学领域中的迅速兴起。循证医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循证检验医学,是检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是新世纪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将改变检验医学的现状,而对循证医学检验带来的挑战。为此作为培养检验人员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实验室,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循证检验医学就是按照循证医学“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基础”的原则。循证医学要求今天的检验工作者要更多地关注检验方法的评估、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以及检验结果对健康结局的影响。而对循证检验医学带来的挑战,检验人员要有循证的意识,不仅注重检验技术的提高,更应该善于发现和提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善于利用循证医学的现有成果,并积极开展循证实验室的医学应用研究,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应用价值的检验结论,即最佳医学检验“证据”,切实使检验医学为临床和患者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循证意识,检验医学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义的医学应用技术科学,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实践循证检验医学将会把检验医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境地。

2.医学实验室体制发展的综合化模式

现代医学已成为一门建立在实验检查结果基础上的实验性学科,现代医院检验科已成为广泛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呈现高度综合趋势。对从业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知识量、操作技能、计算机水平等各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往往一人多岗。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要求,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模拟医院检验科,建立以功能相同、学科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室。长期以来,各学校的单一性实验室常常各自为政,成为“小而全”的格局,以致造成结构相似、功能雷同、重复建设、人员冗多,资源无法共享,对有限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建立起职业思维与习惯。虽然各地的实验中心如雨后春笋班纷纷建立,但真正高仿真的已医院“检验科”模式的实验室还很少。因此作为为基层医院检验科输送人才的“造血单位”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3.医学实验室认可

2003年2月,ISO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成为医学实验室认可的专用准则“医学实验室”在ISO15189国际标准中的定义为:以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现代医院检验科的认证工作已迫在眉睫,为适应未来认证工作的需求,在我们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技术方面。IS015189对检验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检验工作不仅仅是接受标本发出报告这样简单的内容,还要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起的重要作用,显示出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上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的变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②质量管理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IS0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适当的标本收集与运送以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如何从临床那里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临床的诊治工作提出建议是检验医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校期间,在我们的每一次实验课中都要让我们的学生树立质量概念,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时刻牢记质量无小事的概念。③服务意识。当代医学模式的确立已使得检验科不再是微不足道的辅助科室,临床检验的各项数据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分子生物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检测成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检验医学越来越来越凸显起在临床上的作用,向IS015189所描述的“以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日的”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同时也为健康人群的体检做出正确的评估。

4.提升网络教学与管理

第5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对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日益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基本上属于知识积累型人才,往往实践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工作的要求。为此,高校不仅要加强基础理论的讲授,还要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的人才,是摆在我们实验教学人员面前新的课题。

1 创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调实验结果,而忽略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满足于记住教师所教的知识,“照方取药”做出实验结果,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质疑,不能积极探索实验本质和动手设计实验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要求的。只有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才能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立足确定“只要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做出来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设计、做实验”这样培养能力的基本思路,为实施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2 优化实验知识结构,更新实验内容

从本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调整相关学科知识配置。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日益频繁,以专业为单位的单科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创新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根据“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原则,进行学科为基础的整体化的能力培养,吸收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同时适当精简传统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筛选、取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应用中提取素材,从创新应用成果中吸取题材,替代过于陈旧落后的实验内容。使实验内容更加具体、实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实验内容要趋于“综合、 多样化”,实验教学不要局限于某一局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等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现代测试技术和物理思维方法,通过“实战”性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消除对创造发明的神秘感和自卑感,激发学生搞创造发明的自信心。

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目前的实验内容大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指导书详细,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实验报告按固定格式填写,学生的能力培养受到限制,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3.1 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引导和个别辅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将书本知识变为自己能够应用的东西;一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只会模仿,不能创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设想,结合实验予以探讨;实验指导书要进一步改进,只需把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基本内容讲清楚就行;实验准备可在学生完成方案设计后按要求提供;实验前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有些问题可在学生实验时以点拨,提问和探讨等方式加以解决;实验结束后要留有思考的空间。总之,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归纳式教学法,是通过观察、分析零乱的现象,得出抽象的规律或原则,归纳法不同于演绎,可能会使学生多走弯路,但它符合认识论原理,可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它是一种探索性学习法,符合实验“探询未知”的原则,应在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为此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多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安排上,也应更新观念,由学生通过实验自行总结分析,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对设计性实验,实验题目要灵活,可包含多种设计或实现方案,以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4 革新实验教学手段

4.1 加强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育不是个人的灵感、顿悟与直觉,而是集体的创造和智慧的集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此创造了条件,可自主地选择学习条件从而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4.2 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实验。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经济的方方面面,高校应尽可能应用计算机控制、检测等技术改造传统实验,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4.3 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验教学要求,自制实验装备。为了让学生掌握适合社会需要的技术知识,实验教学装备也不断换更新,大量外购实验设备,学校财力难以承受,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自制既能满足实验要求,而且费用相对低廉的实验设备。

5 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开放实验室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实验,可以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其次,由于开放实验室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突出了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特点。项目选择、方案讨论、设计实施、总结报告等都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仅起指导和监控的作用。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尝到了创造性工作的成就感,培养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决断能力。最后,由于开放实验室在充分信任和放手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责任心、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也是一个锻炼。

6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第6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1 引言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新的时期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也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加大东部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力度。在此背景下,研究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异、综合评价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探寻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国内外研究回顾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差异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来研究。闫坤、卫婷婷(2011)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层次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学科发展不均衡三方面。韩海彬(2010)揭示了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以及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扩大或缩小的机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学者开始着眼于利用多元统计方法来探寻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均衡的影响因素。李娟、黄健元(2009)通过对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规模的省际间比较,对全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东中西各个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回归分析。毛盛勇(2009)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

1.3 指标的选取及理论依据

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差异或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差异的影响结果。这里的多方面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持力度、社会平均受教育程度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等。所以,在研究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选取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这些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2009年全国31个省市的6个指标来分别反映上述各个影响因素。分别是: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教育支出(亿元)、本年度普通高校招生数(人)、普通高校教职工数(人)、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比(每十万人)

2 模型的实证研究

2.1基于快速聚类法的实证研究

2.1.1快速聚类的结果分析

最终分类结果如下:

表1-1 给出了各个类的分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的高等教育强省被分在了一组,高等教育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被分在了一组。这样的分组情况和我们现实中的分组情况比较一致。说明快速聚类法对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分类是比较合理的。

2.2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

2.2.1 因子分析的本质

因子分析的核心思想和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是人们根据多个变量之间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通过线性组合的方式,从这些指标中尽可能快地提取信息。该方法可以用于提取指标之间的公因子,寻找和归纳“潜在”的影响因子。对于全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要对其公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名并主要研究重要的因子。

2.2.2因子分析模型的结果分析

提取出的因子如下表所示:

2.3基于因子得分综合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2.3.1因子得分综合评价模型的本质

因子得分综合评价模型本质上是一个对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综合的过程,而因子得分的权数是根据它们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因为方差贡献率反映了各个因子得分的信息含量的多少。

2.3.2因子得分综合评价模型的结果

通过表1-3可以得出,因子得分综合评价及排名的情况与快速聚类的结果大致一致,广东、江苏和山东分别排在综合评价榜的第一、第二、第三名,说明这三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通过对“政策因子”得分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个地区的“政策因子”得分具有绝对的优势,分别为2.37、2.62和2.04.说明这些地区的公共财政对当地的高等教育支持力度非常大。再对第二公因子“社会素质因子”分析可知:北京、上海、天津这3个地区的得分具有绝对优势,分别为3.72、1.94、1.99.说明这3个地区的高等教育社会背景较好,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社会素质普遍都高,高等教育在这些地方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最后对第三公因子“师资因子”分析可得:甘肃、海南、安徽这3个地区的得分具有明显优势,分别为:1.48、1.33、1.32.说明这3个地方的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较强,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和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待遇良好,吸引大量的人才到当地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如安徽和海南;二是国家鼓励优秀人才到中西部地区支教,使得大量人才扎根于当地从事高等教育事业,如甘肃。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快速聚类和因子得分综合评价模型可知:广东、江苏、山东为综合得分最高的3个地区,这3个地区属于分类中的一类地区。这些地区的一般预算收入、教育支出等与政策相关的指标都有绝对的优势,而且通过因子分析也得出“政策因子”是影响各地区高等教育差异的第一因子。

一言以蔽之,要想缓解地区间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就要首先从政策方面着手,尤其是高等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应该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率先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其次,要在“社会素质因子”得分较低的地区加大对高等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最后要加大对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支持,提高这些地区的高校教职工待遇,引导更多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到这些地区工作,提高当地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申新鑫: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09.206-208

[2] 闫坤、卫婷婷:公共财政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研究[J].经济与管理科学.2011.10.78-85

[3] 韩海彬: 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收敛性研究[J]. 社会科学II·高等教育.2010.7.1-141

[4] 李娟、黄健元:区域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II·高等教育.2009.05.9-12

[5]毛盛勇: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J]. 统计研究 2009.05.84-87

【基金项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2012104)

第7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大家上午好!(鞠躬)

又是金色的季节,又闻果实的清香。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个主席台上,和老师们共享收获的喜悦。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雕塑家”等闪闪发光的词句来赞誉老师,也许,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有的只是一颗做好份内工作的平常心;也许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党委、政府却给了我们这项荣誉,我们的心情万分激动。在这里,我代表xx镇全体老师最诚挚地感谢xx、xx,感谢党委、政府对xx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全镇师生的深切关怀!(鞠躬)也感谢社会各界对xx教育的支持,谢谢你们!同时,祝全体老师节日快乐!(带头鼓掌)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是农村小学教师,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和努力。人们都说讲台只有三尺,十多年来忙碌在讲台之间,才发现那是一个浩瀚温馨的世界。一丝丝渴望的眼神,一缕缕眷恋的柔情,一声声温柔的叮嘱……铸成了教书育人的无穷乐趣和桃李芬芳的成就。我们崇拜讲台的高尚圣洁,因为站在那里会生出一种无言的神圣与庄严;我们景慕讲台的淡泊宁静,因为站在那里会生出一种摆脱世俗喧闹的踏实与坦然。

双手捧着这个奖项,心中思量着它的分量。每一次孩子清纯的眼眸,每一次领导关切的话语,每一次同事支持的微笑,给了我们不尽的力量!也许,我们不是栋梁,但是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栋梁。让我们继续下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第8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一、PBL模式:一种新领域的尝试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协作学习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为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与方法,最早于19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的Barrowsand提出并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实行。PBL的核心是“学”而不是“教”,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从课程或教材的内容出发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获得在具有挑战性的实际工作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1]。PBL模式的典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学习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2]。可见,在高师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的教学中运用PBL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笔者在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的尝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首先,将学生分组,要求是每小组男女比例均衡,学习能力有差异;小组长1名,要求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强;组员4名,组内进行编号1—4;其次,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任务,每个小组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完成任务;再次,选取其中一组进行中学物理课堂实验的模拟教学,充当“小老师”,指导由剩余小组扮演的“中学生”,轮流模拟经历小老师和中学生,解决各种教学实际问题;最后,交流评估与反思总结。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笔者以PBL模式的理论为指导在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研究,以下用“平抛运动”的案例予以说明。

1.PBL模式在“平抛运动”实验教学研究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的规律》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内容,中学阶段的平抛运动作为一种典型的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是,本研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取“平抛运动”这一专题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师范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见下表)。

根据教学法实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PBL模式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中的具体实施,笔者协助师范生进行恰当分组并针对平抛运动实验进行教学设计,推荐最符合PBL教学模式理念和要求的小组进行模拟教学,充当“小老师”,其余小组同学充当“中学生”,师生共同谱写了基于PBL的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的教学案例。

2.案例描述

(1)情境创设,确定问题

通过背景音乐配文字图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激发起师范生的兴趣,然后投影“动漫”,进而引导师范生说一说自己童年印象深刻的动漫有哪些。当有人说柯南的时候,放映和平抛运动相关的柯南动画片片段(《通往天国的倒计时》第一集),利用动画片中的情境引入课题,确定问题。

(2)职责分配,分析问题

小组成员自愿选择特定角色进行自由分组后,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并尝试确定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即提出研究主题的层级问题,并列出任务计划书;“小老师”融入“中学生”之中,观察小组学习过程;随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及时启发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3)资料搜集,解决问题

在初步确定需解决的问题后,小组成员依照分工进行检索、搜集资料。1号负责搜集纸本文献资料,2号和3号负责进行网络搜索。一段时间后,他们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小组组织交流讨论,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于出现的新问题继续查阅资料进行解决,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由4号请教教师进行解决。所有初步发现的问题得以解决后,小组成员再次汇合,确定初步方案。

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在物理教学法实验教学中应用PBL模式,就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师范生为主体,教师为实验探究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激发师范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导师范生在实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师生研讨确定的问题串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的问题,包括平抛运动的概念、平抛运动的简化及依据、如何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结合图像说明平抛运动的速度及位置规律、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由什么因素决定、落地点的远近由什么因素决定、解释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的曲线等;二是拓展深入的问题,如何利用小钢球、带斜槽的水平导轨、挡板设计实验得到做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4)师生汇报,成果交流

小组成员选派代表将实验构思、实验数据、实验收获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与教师,不完整的地方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汇报过程中,不时有一些同学进行提问,在“问—答”过程中,更多同学加深了对平抛运动的认识,尤其是对学习难点——如何进行平抛运动分解的理解。教师在听取汇报过程中,记录学生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活动参与积极性等的依据。

(5)相互评价,积极反馈

评价形式包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等,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各个方面对师范生进行整体评价。另外就是对所有师范生前期准备阶段所做工作的客观评价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决定了PBL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与成败。

(6)总结回顾,拓展应用

为了提炼学习所得,师范生有意地回顾了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解决问题的感受,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并就“小教师”引申中的内容进行补充性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成意义建构。

三、应用PBL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1.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师范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在绪论部分通过实例和师范生讨论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课目的,但在实践教学中师范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性并不明确,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往往学习时间过半,问到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有些人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将具体的分析任务布置给师范生,将问题抛给他们,所布置的任务也是和师范生实际有关的。这样就激发了师范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这门课程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提升了师范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就要学会查阅文献并能对文献资料整理归纳,然后提出实验方案,探索实验条件,选取相关实验仪器完成任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而在模拟教学中还要体验并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整个过程的实质是让师范生掌握科学家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技能,并锻炼师范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模式引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后,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教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师范生相互交流讨论,然后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其他师范生指出问题或操作不规范之处,教师更正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要点。通过上述教学互动过程,潜移默化培养了师范生的团队学习理念,并且有助于师范生建立合作观念,这对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很重要。观念影响人的行为,唯有具备了相关理念,才有可能在真正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成功实现对中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2.应用PBL模式的局限性

基于高师院校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现状,教师教育研究者应清楚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足的时间保障比较困难。让师范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可能要花上几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教师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创设情境、整合知识、调整课程等。

第二,足够的资金投入不易。PBL模式对教学场地和实验器材有较多的要求,对图书和信息的获取有较高的要求,所有这些均需投入足够的经费,而教育的总经费有限,很难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到物理实验室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中。

第三,构建合适的问题情境比较困难。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既要联系实际、融合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又要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PBL教学模式对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还不强,学生已经习惯了由教师将知识呈现在自己的面前,对由自己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

第五,PBL教学模式对教授教学法课程的教师提出挑战。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如何做能更好地激发并引导师范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师范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能力和快乐,是值得教师教育研究者进一步思考和实践探索的。

四、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启示

教师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3],有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基础物理教育的重大变革必然会引起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职前教育应紧跟甚至走在基础物理教育的前面并成为其改革的理论策源地。然而,对教师教育的质量和特色的质疑与诟病却在与日俱增。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师范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4],从课程设置、培训目标定位、学习的切入点、师生关系及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给我们以诸多启示,确实为教师教育改革开启了一条新路!

1.教师教育课程应突出师范特色

师范院校的课程是培养未来教师的蓝图,是师范学校的教学内容、学科结构、顺序、时限和范围的总体方案,因此,课程设置应突出师范特色。模拟医学教学中的PBL模式,在教师教育整体课程设置上,做到基础性、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辩证统一,尝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改革,对原有的师范教育模式进行修正与补充,完善教师教育的内容,保证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以培养学术水平高、师范性强的准教师。例如,高师物理实验教学应研究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有师范特性的教学模式,让师范生在没有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对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了然于胸。

2.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教育实际问题

PBL模式提倡从实际问题展开教学的理念非常好,高师院校最主要的实际,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见习、实习、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师,建议每学期都定点联系几个不同类型的学校,采取校际合作的方式,帮助教学一线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深入掌握基础教育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在充分掌握中学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及时改进高师院校的教学,从根本上扭转师范教育滞后于基础教育实际的状况,从而缩短师范生入职适应的周期。

3.充分发挥教育实习的育“师”功能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清晰教育实习在教师培养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尝试基于问题的教育实习。基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师范生教育实习这一黄金时段,开展校际合作,调动高师学科专家、中小学教师和实习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建立伙伴协作促进教师教育研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实习在连接职前与职后过程中的育“师”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实习能够缩短师范生成“师”的周期;其次,教育实习可以提升中学教师为“师”的研究能力;第三,教育实习定会丰富高师教师为“师”的实践知识。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知识优化的教师教学行为改善研究”(课题批准号:JG12CB178)。

参考文献:

[1]Dolmans HJM,De Grave W,Wolfhagen HAP,et al. Problemˉbased Learning: 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ical Education,2005,39(7):732-741.

[2]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73-77.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第9篇:发言稿的格式范文

摘 要 围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确定项目式教学改革目的与依据的基础上,以学校自主研发的适合高职教学的FPGA硬件开发平台为载体,将FPGA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FPGA;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32-02

FPGA是一门新兴的电子设计实现手段,FPGA器件因其高度灵活性,应用越来越广泛,是未来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趋势。为了将新知识、新器件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FPGA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理论抽象、枯燥,教学资源的有限使学生感到实践困难。教学团队在FPGA的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

1 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为主线,分散理论学习难点,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与本专业领域的企业专家和近几年的毕业生共同探讨,汲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结合本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理论高度、实践能力及素质目标,以学生所掌握的数字电路知识点为基础,选择基于FPGA器件的门电路设计、选择器设计、计数器设计及抢答器设计等由浅入深的多个项目。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分散理论学习难点,采取“先实践―分析总结―技术提高―理论引入―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将基于FPGA器件的数字电路设计与制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2 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对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不照搬全国统编教材,而是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压缩、删减理论课内容,大量增加实践课内容,从而保障学生能学到真技能、真本领,成为既懂理论知识更擅实践操作的有用人才。为了给本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学团队自主研发适合高职教学的FPGA硬件实验平台25套,该课程的教学全部在实训室完成。

理论教学穿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FPGA是一门新兴的电子设计实现手段,是用软件编程来实现硬件电路,实践性很强,只有多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它。理论教学安排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实践中要求深入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独立操作的能力。开始时以学生所掌握的数字电路的知识点为基础,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项目任务用简单的集成门电路芯片完成电路搭接、功能验证,然后让学生分析此电路,深入了解此电路所涉及的内容,提出自己关于此电路的想法,引导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对相关电路的想法,引导学生用新兴的电子设计实现手段来实现电路功能,引入电子设计实现的新型器件FPGA。在学生了解了新型器件的特点及应用后引入理论,为了让理论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先进行基于FPGA实验开发平台的简单的数字电路设计实现的“演示验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给定的项目进行设计、编程、下载、功能验证。如设计、编程、实现四选一选择器的项目,学生要根据给定的实现功能的多种参考程序和实验开发平台进行编程、引脚分配和功能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分析研究实验过程和内容。教师引入编程语言与此项目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能力。

后期的学习采用探究的教学方法,根据前期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改变思维模式,将每个项目涵盖的知识点专门列出,让学生有目的地认知发散思维。循序渐进,从模仿教师的设计,到自行设计、编程、硬件引脚分配、功能验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能力。如完成数字钟的电路设计,学生要整合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实验开发平台提供的FPGA最小系统电路、按键电路接口、数码管电路口、蜂鸣器电路接口设计硬件电路连接,编制实现功能的源程序,分配硬件引脚,验证所设计电路的功能,提高他们的设计创新能力。

工程素质培养贯穿在综合项目实现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独立分析、设计、解决项目实现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工程素质,需要对其进行实际应用项目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合理优化组合,组团队完成小型实际课题的方案论证、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仿真、调试、设计报告、答辩等。在综合项目实践训练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鼓励学生自学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面对项目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靠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际应用项目的实现,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按照项目要求制作出实物,初步掌握用FPGA器件实现电子线路设计过程,培养工程素质。

3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开拓师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检验和巩固实践教学的成果,学校按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理念,将日常教学和技能竞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拓师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在坚持开展“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大规模地开展系内及全院性技能竞赛,奖励技能尖兵,树立技能榜样,引领技能教学方向。同时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全省、全国的技能竞赛,在不同层次的技能竞赛中,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激发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教师通过对赛项的了解、跟踪,可拓宽自身视野;通过对学生的赛前实践培训,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可将比赛中涉及的新知识、新器件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增强教学效果。在2012年,教学团队自主研发适合高职教学的FPGA实验开发硬件平台,学生经过赛前使用该实验平台进行实践培训,在2013年参加的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FPGA项目”中获省一等奖。通过参加竞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年的实践证明,FPGA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团队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积累经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兰清.数字电路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究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95-96.

[2]赖建辉,邱永渠.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10-11.

[3]孙雷.单片机教学及考核方式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