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信息技术;法律基础;学习平台;艺术生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40-03
1 信息技术与法律基础课程整合概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经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过程。根据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关注技术应用的层次,把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层次,以及关注学生素养形成的层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相关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对传统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各高等院校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多媒体教学,期望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扭转传统教学的被动局面。然而高校艺术生受专业影响,文化课知识欠缺,其公共必修课――法律基础和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及最终成绩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笔者通过与几所高校的法律基础教师、学生的访谈了解到:信息技术辅助法律基础教学已经普及,但对学生的法律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的提高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却收效甚微。
2 高校信息技术与法律基础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法律基础教学,全面反思当前法律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笔者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宁夏大学的200名相关教师及艺术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产品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调查中有95%以上的师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播放PPT课件,多媒体教室已然成为PPT课件的放映厅,学生和多媒体设备间的互动几乎为零。有些教师没有把握好符合艺术生特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节奏,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贪多求快,频繁滚动播放屏幕上的内容,使得法律基础知识差的艺术生只能走马观花,无法做笔记,更无法内化所学知识。久而久之,学习热情便荡然无存了。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总体偏低 先进的工具只有在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手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威力,否则再先进的设备也只能是一堆摆设,只是渲染时代气息的道具。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好的想法、策略无法用软件实现;甚至有些教师的各类参赛课件竟然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理论相悖,而校方既没有对各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也少有对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和各专业任课教师合作项目的支持。因此,教师很难熟练地制作与所授课程相关的优质多媒体教学软件。
班容量大,学生差异大,却无法做到个别化教学 笔者调查的法律基础公共课班容量在70~200人之间,学校为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设置了不太合理的班容量进行学,而事实上学生之间(尤其是艺术生和普通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显著,教师却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加之艺术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相对较差,教学难度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大学法律基础学习平台,以此作为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学生课后练习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的平台,以期提高艺术生学习法律基础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3 大学法律基础学习平台设计与制作
法律基础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公务员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中都有很大比例,因此,法律基础学习平台的实用性就更强了。笔者设计的学习平台一则是为课堂教学做补充、强化及检测;同时也普及法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及信息素养。该平台特别增设了学生“上传试题”的功能,艺术生可以将生活中看到的和法律相关的情景用手机拍下来,或用文字描述出来,提交到学习平台,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法律知识问题,给出答案,生成一个新的选择题。该题若通过任课教师审核,就会添加到题库中,上传者看到自己的题目被录用,付出得到认可时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因此,笔者相信该创新必将大大提高艺术生学习法律基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台的使用也非常简单,学生只需要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网,输入学号和正确密码即可登录,登录后选择“测试”或“上传资源”等功能。测试题的题型为选择题,内容为随堂检测。测试后系统会自动评分,并比对学生本次答题所用IP是否为常用IP,尽可能减少他人代答的情况。同时系统会将学生的答题及得分情况返回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次课前即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下面笔者具体阐述法律基础学习平台的设计细节。
后台数据库建设 该学习平台的后台数据库用ACCESS2003关系数据库建设,数据库中的表有用户表、试题类别、试题库、学习资料、成绩表、待审资料。
具体表结构如下:
1)用户表(账号,密码,身份,姓名,性别,专业,班级号,所属院校,常用IP),其中账号为学生学号或教师工号,身份为教师或学生;
2)试题类别(试题类别号,类别名称),其中类别名称包括基础知识、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聘练习、生活中的法律练习;
3)试题库(试题类别,试题编号,知识点编号,题干,正答选项,干扰选项1,干扰选项2,干扰选项3,优秀作答时间,分值,上传者);
4)学习资料(资料编号,知识点编号,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
5)待审资料(资料编号,知识点编号,题干,正答选项,干扰选项1,干扰选项2,干扰选项3,上传者);
6)成绩表(学号,试题编号,作答时间,所用IP,成绩)。
试题的三种类别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艺术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因为是自主学习,学生心态放松,不会因害怕答错而回避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测试的信度更高;再加上学生可以上传和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生活或学习中的法律知识测试题,艺术生学习积极性势必会提高。
学习平台的算法描述 该平台的建设工具是Dream-weaver8.0,和大多数学习平台类似,该平台的登录窗口用于身份验证,学生和教师经过身份验证后分别进入不同的界面:学生可以选择“查看得分”“上传试题”“进行测试”和“退出系统”四项功能;教师可以选择“查看学生得分”“上传资料”“审核试题”和“退出系统”四项功能。其中“审核试题”界面,教师先审核学生上传的试题内容、答案及对应知识点,如果合格,则将该题添加到试题库。具体算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
4 前测后测数据比对
笔者分别在艺术生学习法律基础课程前后各进行了一次检测,并计算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各项平均分,具体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5 结束语
笔者设计的法律基础学习平台对艺术生学习法律基础课程及应对公务员、教师招考中法律常识试题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对提高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也是大有裨益。在实验结束时,实验班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但学生对常用的具体法律条款内容的准确记忆还比较欠缺,若能将法律学习常态化,并配以相应的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那么学生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的意识就会更强,在他们结婚生子后,他们的法律意识也会感染到下一代,如此,也可以为建设法治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彼此交流,并考虑到论坛中言论的合法性检测及安全,暂不创建专门的论坛,只是利用腾讯的QQ群进行交流互动。
参考文献
[1]李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2]韩大元.中国宪法学应当关注生命权问题的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课程总目标是提高优秀运动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及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本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激发优秀运动员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拓展优秀运动员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优秀运动员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甄别不良信息,对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2课程内容框架
课程内容的设计结合优秀运动员学习时间有限、不能系统规范化学习等特点,按照专题、模块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简单、实用、够用”的原则,考虑到优秀运动员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从信息素养培养角度,选择的学习内容尽量浅显易懂,又是今后学习工作必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优秀运动员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在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选择上,尽量选择目前主流的、耳熟能详、简单又适合优秀运动员掌握的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三个专题,有“信息技术入门”、“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不同专题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其下又设有若干个模块。信息技术内容框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入门(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信息加工与表达(培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网络与信息交流(培养网络生活生存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入门”专题让优秀运动员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组成,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培养优秀运动员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等。“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是培养优秀运动员获取传输信息、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侧重信息的创造过程及利用过程,能够编辑多种媒体信息,能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简单表达。“网络与信息交流”专题培养优秀运动员网络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让优秀运动员通过常见的网络体验,感悟网络魅力,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交流,能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安全责任意识。
3课程内容描述
3.1“信息技术入门”专题
“信息技术入门”专题有四个模块,分别是介绍信息的表示与存储、计算机硬件与常用数码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等。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通过“信息技术入门”专题学习,优秀运动员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有了全面了解,能够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这些都是信息技术的入门知识,将为学习后续课程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3.2“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
“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有五个模块,分别介绍对文本、表格、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如表2所示。文本、表格、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常见。掌握对这些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信息社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也是优秀运动员信息素养培养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都是目前最主流、简单实用的工具软件。学习并使用这些多媒体工具软件,运用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灵活地表达想法和创意,对优秀运动员来讲,很有吸引力。
3.3“网络与信息交流”专题
“网络与信息交流”专题分为信息网络、信息获取、信息交流等三个模块,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网络与信息交流”专题三个模块的学习,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网络生活生存的基本能力。让优秀运动员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学会在网络中与人沟通交流。
4总结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 契合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发生了改善,人类全面进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环境之下,国际形势也为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了广阔的l展空间,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国家竞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也是现代化科学主流技术之一,若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有效地契合在一起,应用在各个领域当中,将会对我国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将通过本文阐述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契合方式以及联合应用途径,希望有不足之处能予以指正。
1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况
1.1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一九四六年,人类的信息化发展征程也是从这个时候正式开启的。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以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首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下,我国在一九五九年首次研发并制造出了国内首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意味着我国正式开启了电子计算机的大门。
在历经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后,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所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包括传输、制造加工以及信息采集领域。因此,我们可以将电子信息技术概括为利用计算机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利用科学化手段将图文声像各类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传输以及应用等操作的总和。
1.2电子信息技术的特征
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既包含一般技术的常规特征,同时也存在于一些自己特有的特点,如技术性以及信息性。
首先,电子信息技术具有技术性。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科学的产物,因此它的应用方法也是极为科学的,应用工具也是十分现代化的,它的技术性可以总结为经验丰富、操作简洁、工作效率高等几个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技术性为人们创造了极大的便捷性。
其次,电子信息技术具有信息性。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与常规技术具有一定区别的技术,它将信息作为自己的服务主体,并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以及利用效率作为自己的核心功能。此外,在信息加工、采集等多个程序当中,信息技术还具有共享性、常规性、客观性等特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力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2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现代化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甚至是国家发展的作用是决定性。纵观电子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历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应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较我国更有优势。相对来说,我国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晚,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滞后性,并存在各种问题。
2.1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更为缓慢,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人才也较为匮乏,其中有很大原因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投入力度薄弱而导致的。在最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战略,而这些措施在我国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在人才培养战略的督促下,虽然专业人才数量确实有所增加,但是专业人才的类型仍然较为单一,缺乏充足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因此目前全球范围内一些领先的信息技术基本都是由西方国家所掌握的,这一局面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说相当不利。
2.2缺乏有利的发展环境
除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之外,发展环境也是阻碍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市场环境因素以及法律制度环境两个方面。
2.2.1市场环境因素
受到我国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一直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宏观方面来说,我国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导致电子信息技术的恶性竞争极为明显,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常常存在各种不良现象,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夺得更多的发展计划,不惜使用一些恶性甚至是违法的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
2.2.2法律制度环境因素
法律制度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知识保护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目前尚不完善。且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并未针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制定专门的规定,特别是在新型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呈现出严重的空白现象,这也是导致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之一。
3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
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覆盖了我国的各个角落。从最早的数据统计直到现在的现代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它的快捷性、实用性等优势。而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主要还是表现在两大方面,分别为数据处理功能以及网络运用功能,下面笔者针对这两大核心功能进行一一介绍。
3.1数据处理功能
数据处理是计算机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计算机中的数据处理功能涵盖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等功能,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自动筛选,使用户在数据搜索过程中获得了更便捷的体验。用户只需要在计算机存储器当中输入对应的数据,预先编制好的程序代码便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相应的自动化操作,计算机则按照程序命令来执行相应的任务,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全面、有效处理。此外,数据处理功能具有极大的兼容性,能够应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当中,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用户需求,同时也能够面向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同时满足个人用户以及企业用户的需求。
3.2网络运用功能
网络运用功能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延伸,它在数据传输以及资源配置方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极大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网络运用功能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社会中,几乎任何一家企业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里面不仅包含着大量有关企业自身的信息,同时也记录了很多头行业信息,供客户进行查询和对比,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网络运用功能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不仅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功能,同时也是确保其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4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契合路径
4.1在自动化以及集成化方面的契合
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在集成制造背景下能够实现有效的契合。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原材料技术充分地整合在一起,使有关技术应用程度得到提升,同时可以对企业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集成电路的制造一般来说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前提而实现的,在经历过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发展阶段之后,集成电路的产业升级又实现了进一步地推进。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数控系统的集成度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LED平板显示技术也在持续创新,使显示器的整体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将互联网技术与目前现金的封装技术联合在一起,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封装技术中安全性不足以及效率不高等问题。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契合,极大地推动了集成化水平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机械自动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4.2在多媒体化以及智能化方面的契合
纵观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它正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以及多媒体化方向不断地发展。现阶段,大部分网络计算机技术都正在往这一趋势不断靠拢,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开始显现出类似的苗头。多媒体技术从出现一直到如今的普遍应用,经历了上百年时间,它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发展历程。当今的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拿教育领域来说,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都已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模式,并取得了理想的实践结果。此外,在医疗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给不少患者带来了福音。
计算机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范围,它主要由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几大关键技术所组成,目前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分支技术基本都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但是其中隐藏的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全球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智能化设备的热衷度也越来越高,在现代人的理念中,以高价购买智能化设备产品,无论是在丰富业余生活、还是在提高生活便捷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站在宏观角度看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已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契合实现了良好的智能化应用。
4.3在全球化中的有效契合
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频繁,多个企业针对行业中的热门话题进行探讨解决已不再罕见,例如近几年探讨较多的话题为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营销模式的改革、战略合租手段等。相对于我国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更早,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比我国更具优势,因此现阶段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都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而中国鲜少推出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大部分电子信息技术仍表现得相对落后。电子信息技术具有高度共享的行政,它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也逐渐迈向了全球化,但是受到各个国家经济水平、文化理念差异的影响,电子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仍然呈现出极度的失衡性。对于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战略合租关系,站在国际化角度共同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能发展到如今这一水平实属不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高度不仅要依托历史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同时也离不开人们坚持不懈的创新和努力,而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环境,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不得不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我们必对以往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与革新,并对各个时代的生产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盛行的大环境下,应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契合,并与其它学科技术进行适当地结合,以多学科技术带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国家建设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葛笑通.针对计算机信息来源的电子物证技术探讨[[J].移动信息,2015 (10):75-75.
[2] 齐龙,肖素梅,汤放鸣等.面向信息设备的电子密级标识技术研兄[J1.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01):122-125.
[3] 叶茂华.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J].移动信息,2016(OS): 66-66.
[4] 程妮娜.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5 (16):123-124.
[5] 德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上教学初探团[N].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6(10).
关键词:信息系统工程;监理;问题;建议
一、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标准的缺乏。信息工程监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信息技术标准,然而该标准一直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给监理工程带来了很多问题与困难[1]。信息技术标准在现阶段是监理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当项目双方签订工程建设合同时,监理人员便需要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进行信息工程施工的监督,并客观解决存在于信息工程中的问题。现行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软件质量和工程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等,而这些标准头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技术需求。
(二)管理机制的缺乏和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由于信息工程监理业务发展的时间较短,在管理机制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制约了监理业务的发展。现阶段,信息工程管理机制的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与完善的市场机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所出现的问题更为明显。另外,监理业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国有关监理工作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时候所采用的法规制度都是建筑行业的法规。这种不同行业制度的挪用,不仅不利于规范信息工程监理工作,还会给其带来更多的问题,使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
二、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的几点建议
(一)拓展与创新工程咨询业务。针对于信息系统工程中的监理,具有咨询性质的业务将会变得越来越多,其在工程立项、实施、评估、设计等方面也含有大量的咨询业务,使得咨询业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因此,监理企业在发展自身的监理业务时,还应当拓展和创新咨询业务,同时借鉴国外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形成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策略。要想使咨询业务得到良好的发展,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并加强行业自律,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运作。此外,还应当成立咨询协会,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收费标准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实施咨询行业的审核制度和资格等级考核制度。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信息工程本身的特点,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且信息工程监理也是在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属于新兴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工作人员对于监理工作的具体业务内容都较为陌生,不了解该工作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在进行工作业务的划分时,常会出现各种纠纷。所以,政府相关人员应当根据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性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信息工程的监理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并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促使监理行业的良好发展。监理机制的完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在国家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之前,根据当地监理行业的发展制定地方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以使得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处于正确的发展轨道,充分发挥信息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总结
总之,信息工程监理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虽然获得良好的发展,但如果想要其得到更快的发展,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还应当对监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作用进行宣传,使更多的监理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通过向其介绍以往成功的监理案例来获得客户的认可与信任。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当制定完善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使得信息工程监理行业能够向规范化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呈欣,于鑫,顾建荣,等.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9,01(02):46-48.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 运用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职的一门基础课程,帮助中职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但限于课时和篇幅,目前无论何种版本的中职《法律基础知识》教材都偏重于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的阐述,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宣传法律的同时,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以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提高其思想觉悟,因为它是法律基础知识课的生命力所在、魅力所在。实践表明,法律课越能紧密联系实际,就越受学生的欢迎,效果越好。这就要求中职法律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
一、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1.中职法律教材现状要求。
当前我校法律课程主要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在编写中讲究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知识阐述,但案例素材、情景设计、实践操作等几乎没有涉及,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一定困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当前中职《法律基础知识》教师教学手段普遍陈旧、原始,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为主。教学方法也非常单一,都把讲授法作为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少尝试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唱“独角戏”,已经习惯照本宣科,一讲到底,不喜欢采取其他的教学方法。
3.中职校生源现状。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基本上是经过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的层层筛选而落榜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的学生。其中有少数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及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都有所下降。进入中职学校后,他们又不能很快地调整落榜的心态,导致学习上缺乏目标,缺乏动力,学习进取心不足,严重影响到中职校的教学质量。
这些现象都给职校法律课教师提出要有创新意识,授课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有的素材,如法制教育片、实时案例来补充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课堂吸引力。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理论性强,法律定律条文枯燥无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交流、讨论、实验、合作、探究、表现、创造等形式引进课堂。注重实例教育,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等内容的课程,比如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举办有奖征文、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播放法制教育片等内容的方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积极参与到师、生的互动中;生、生的互动中;主动实践中;健康发展的教与学过程中,从而得到体验、感受、经历,最终有所收获。
2.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资源能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有利于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如在教学“制裁行政违法,维护社会秩序”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幅“根深叶茂”示意图,学生很快就了解并掌握行政违法的涵义;行政违法的构成;行政违法的制裁;行政法律责任。还给学生播放一些案例介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
3.克服了职校《法律基础知识》课时不足的困难。
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板书通过幻灯片形式出现,复杂的图形、表格或总结性的文字,事先制成多媒体的幻灯片、动画或网页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可以加快学生的感知的进程,而教师则省去在课堂中讲解、绘图、制表等时间。
4.加大练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法律基础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学科,但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信息技术的应用,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并由于其快速反应力强的特点增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强化。
5建立师生交流的平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律方面的信息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其修改和变化的速度也同样是日新月异。网上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越来越多,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法律知识,把握社会热点问题,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讲解,讲清讲透,并引导学生讨论,培养法律意识。但是,网络同样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方便,解决了任务重而课时少,学生有问题但不愿当面问的矛盾,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如论坛、留言本、邮件列表、常见问题回答等形式,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帮助,创造平等自由的交流空间.
三、信息技术运用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精心选择视频案例,加强有针对性。
视频案例有别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学举例,在视频案例教学中,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案例的选择要尽可能选择积极向上的视频案例。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讴歌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
2.案例选择要通俗易懂,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
①引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资料;②有典型意义的案例;③教学难点中难以理解的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知识点;④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信息。如讲到犯罪,可引用具体数据说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八十年代后却突增到70%以上,从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总之,要适时,适当,适度,发挥最佳效果。
3.引用案例要和学生的生活和将来的职业有关联。
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不是遥不可及,还可以选择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或者生活相关的案例。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确实有帮助。
4.网上与网下、课上与课下的双结合。
互联网具有及时、互动、灵活、形象等优势,为法律教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网络不是万能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堂上面对面,有利于感情交流的优势,进行超前性教育、及时性教育、警戒性教育,充分利用网上网下、课上课下各自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链接。
总之,法律基础知识课除了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参考文献: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虽然是必修课,但是有很强的地方特色,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 我任教的学校是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这里的家庭配备计算机的不多,大多数学生接触和使用计算机的机会仅限于学校每星期开设的一节信息技术课,对网络的认识局限于网络游戏、QQ聊天工具,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较少。农村中学资源有限,配备的计算机配置较低、数量较少,只能让两三个同学使用一台,不能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而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不同,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主要的学习途径就是通过上机操作获取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没有足够实践时间会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中把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内容确定为基础性内容,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内容、培养目标,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
1.信息技术简介
(1)信息与信息社会。(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2.操作系统简介
(1)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和文件夹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3.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修改。(2)版式的设计。
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数据的表格处理。(4)数据图表的创建。
5.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的基本概念。(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
6.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介绍。(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7.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计算机安 (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
(1)使学生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2)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3)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夹、保护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通过比较和实际体验,感受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存储和管理的优势,认识到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4)学会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信息 写作,在学会常用文字处理功能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文字编辑、版面设置、剪贴画、艺术字、绘制图形、插入图片、制件文字表格等方式,增加文档的表现。
(5)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如E-mail、因特网等),浏览、查找、下载和保存远程信息,以满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其他问题解决的需要。 学会使用在线讨论工具或已有的学习网站,讨论课程相关问题或开展持续深入的主题研讨。
(6)能根据任务需要评价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适切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差,甄别和选用有价值的信息。
(7)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信息保护方法。
2.情感目标:
(1)学会运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共享信息、获取支持、表达观点或开展合作。
(2)能观察和讨论网站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在使用网络与人交往时,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礼仪;能结合实例,讨论网络应用对个人信息资料与身心安全的潜在威胁,形成网络交往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恰当的网络应用和网络交往可能产生的后果,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三、教学设计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为起点,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玩中学”。比如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倡导新型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3.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被广泛的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去,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电子信息技术当中,智能技术、仿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辅相成,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逐渐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本文当中,笔者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使用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应用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开始步入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形态和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当中,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电子信息术的发展及应用对推动整个科技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电子信息技术的概念是一个较为宽松的概念,包括众多的子学科。如: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计算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等。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因此,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这也是导致当前阶段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各方面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起步较晚,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也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存在。当前阶段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1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其短缺,一个方面原因是经历过“”时期,对于教育事业比较放松,知识匮乏。另一个方面是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对于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力度,导致无法培养出大批专业技术超前的人才。也有可能与教育背景有关,我国的初级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创新人才短缺。随着教育部的重视,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有所提高,但是很多都是单一性人才,复合型人才比较少。目前很多信息技术都是欧美国家遥遥领先。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复合型人才的欠缺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1.2 缺乏良好的环境
当前阶段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产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 市场环境问题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因为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需求,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当前阶段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整个产业的发展遭受到了严重的恶化,一些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
1.2.2 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例如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中的关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是很全面,特别是在新技术保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2 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1 在自动化和集成化方面的应用
在计算机技术集成制造概念的带领下,电子信息技术将现有技术,原料及资料集合起来实现技术的优化与提高,以此来带动企业的发展与创收。集成电路制造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集成电路经过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发展阶段。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速度,LED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显示器性能。应用先进封装与互连技术,消除了先前存在的安全性与效率低得问题。在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后,提高了集成化的程度,从而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
2.2 在多媒体化及智能化方面的应用
从目前趋势来看,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向着多媒体化,智能化发展。现在众多的网络计算等模式也已经逐渐向着该方向靠近,标志着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也向着此方面发展。多媒体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就教育方面来说,从大城市到小农村的学校,基本也都普及了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企业方面也更是使用得更为广泛。
而计算机技术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技术概念,其中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等多种不同的技术形式。当前阶段关于计算机硬件的技术已经较为发达,但是在只能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便利性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智能化设备开始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总体来看,我们西方发达国家在智能化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谷歌公司开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基本完善并能够投入使用。根据谷歌的相关实验数据表明,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安全行驶了500万公里。
2.3 在全球化中的应用
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需要各个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关于技术创新、新产品设计和销售合作等是务必需要沟通的问题。由于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起步早,发展快,所以目前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基本上都是停留在欧美国家,而技术相对落后的则停留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是电子信息技术是共享的技术,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全球化,但是由于各国之间关于信息技术、经济不平等问题,也表现出层次化的倾向,这种趋势有利于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全球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如今处于计算机网络化、全球化的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已经不再属于某一国家的专利,而是属于全人类的科技财产,对于促进人类科技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意义。
3 总结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以及不断的进取,并且必须随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唯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才能够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化的时代下,唯有结合各种科学技术,取长补短,才能够取得进步以及各种成果,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贵忠.浅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新趋势及科学发展规律[J].无线互联科技,2012(01).
[5]方静.试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1).
1.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德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堂成功有效的思想教育课,总是需要大量的材料、信息。当前的德育存在信息量少、视野不够开阔内容不够丰富,只有教师的空洞说教,因此很难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缺乏说服力,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在当代信息量超大的网络条件下,德育的内容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网络共享德育资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存储量。
2.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德育更具灵活性和互动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工作,传统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活动不仅是文字,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动画、视频、微电影、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去感受和理解德育,从而解决思想上、情感上的障碍。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德育的手段、方式、效果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更加强化了学生对德育的感知,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德育内容,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加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模式,对传统、封闭式的育人方式进行了变革
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网络上搜索各方面的德育资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德育中“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
4.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以推进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长处,为他们搭建一个合理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自尊。教师给出相关的探讨问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搜索相关的资料,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的潜能,改变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学校德育方面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德育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德育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考 考试目标 试卷结构 信息素养 应试技巧
自2010年开始,唐山市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到中考科目,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分数以20分计入中考总分。这不仅为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奠定了基础,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毕业与升学考试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评价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且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规范使用相关技术和软件的能力,检测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五年信息技术中考试题,总结试卷结构和出题思路,不仅有利于把握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更能够指导以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法。笔者对如何应对初中信息技术毕业与升学考试,怎样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行了以下归纳和总结。
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对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一、考试范围
唐山市初中信息技术毕业与升学考试范围是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考试包括“选择题”和“操作题”两大模块。考试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考试目标和要求
1.知识性目标。考查学生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2.技能性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能够掌握网上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能够真实、准确识别和评价电子信息来源。
3.情感性目标。结合知识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和责任,能够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上机考试的方式,每场30分钟,考试成绩20分。
1.试卷结构按试题类型分类。
(1)选择题:40%。
(2)非选择题(操作题)占60%;Windows基本操作题占10%;Word文字处理操作题占15%;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占10%;Excel电子表格操作题占10%;Flas制作占5%;Internet网络操作题占10%。
2.试卷结构按知识内容分类。
(1)信息技术基础:信息与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应用初步、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的结构和软件、计算机硬件及其基本原理、计算机安全、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2)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3)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文本的编辑修改、图片表格的插入、版式设计。
(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数据的处理。
(5)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多媒体文字的编辑、各种媒体资料在演示文稿中的使用、效果处理。
(6)制作动画:舞台大小和背景色的设置、动画中的帧、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动作命令设置、文件的导入和导出。
(7)网络基础及应用:网络的基本概念、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简单的网页制作。
四、根据考纲和考题调整教学思路
1.夯实基础,概念清晰。信息技术中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学生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死记硬背的方法使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而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具体技能操作来理解、记忆基本知识,以操作代知识,不仅效率高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操作中,学生乐于学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扎实又牢固。实践操作与基础知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操作时才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如中考中的网页下载题,要求进入“盘点冬季国内10大绝美旅游胜地”栏目,打开“推荐一:南迦巴瓦雪山”网页,将该网页以保存类型:Web档案,单一文件(*.mht),并以“推荐一.mht”为文件名保存到NETKT文件夹中。这道操作题要求学生进行的操作是保存网页。一道题考查了四个基本知识点:(1)会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选项,保存网页上的全部信息。(2)能够正确选择文件保存的路径。(3)不要忘记给文件改名。(4)保存类型改为Web档案,单一文件(*.mht)。本题要求要对网页下载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扎实。学生要掌握保存网页的方法、会更改路径、改文件名和选择保存类型,这些基本知识点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练习“保存网页”操作时,要将路径、文件类型等知识点掌握的全面到位,概念清晰,并通过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2.注重细节,规范操作。操作不细、不规范是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确,有些操作题的结果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如Word中的字体、字号、字颜色的设置,既可使用菜单栏中的字体命令,也可以使用快捷菜单中的字体命令,还能使用格式栏中的相应命令来完成。但也有些考题做完之后,虽然结果看上去与正确答案没有两样,但评分系统不给成绩。这是为什么?就是细节和操作规范上出现了问题。
如历年考生常错的一道演示文稿制作题:在第三张幻灯片中插入一个横排文本框,文本框内容为PPTKT\倡议书.txt中的内容。学生完成操作后,能在第三张幻灯片中见到一个内容为倡议书文本文档中文字的文本框,但练习系统评分没成绩。错误原因有两种:第一种错误操作是学生从文本文档中复制文字后,在没有插入文本框的情况下直接了执行了粘贴命令,粘贴后,第三张幻灯片中虽然有倡议书文本文档中内容的文本框,但由于学生没有执行“插入文本框”的操作,所以系统不会给分。第二种错误操作是学生在插入文本框的过程中没有拖动,而是在幻灯片上轻点了一下,结果在粘贴时由于文本框太小而找不到了,于是又重新插入了一个文本框,造成在第三张幻灯片中在两个文本框存在而不得分。细节决定成败。没有注意细节,虽然会操作但不得分。所以,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反复强调细节、规范学生的操作,理清概念,重点难点反复练习,才能帮助学生克服不细心的缺点。
3.信息素养,情感养成。历年信息技术试题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注重联系社会实际与时俱进。如演示文稿试题中的内容包含我们关心的时事话题“是中国的”、我们美丽家乡唐山的历史新貌“唐山抗震纪念碑简介、故居、曹妃甸新区”、贴近我们生活的“保护环境远离雾霾”等题都和我们的生活、时代紧密相关。通过信息技术考试,不仅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做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在平时授课和中考复习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极强的实用性,学生平时应多关注与社会、生活、自然等相关的热点问题、重视生活实例教学和情境教学,加强信息技术知识与方法跟生活事例的联系,充分挖掘跟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教学题材,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并让学生深感“学以致用”。
五、针对性复习与冲刺
信息技术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考试时间早(每年三月份),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重点。
教师应精讲精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习题量”是相对而言的,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教师可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应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误点设立专题。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重要处要狠下工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不能急于赶进度,要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免得学生产生“糊涂阵”现象。模拟中考的综合演练,查缺补漏。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学生要有错题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还要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六、考场发挥与应试技巧
考生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定层次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后,中考时还应掌握科学的应试策略。所谓应试策略就是科学的应试方法,这对于实现中考目标是十分重要。
1.认真对待。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对仅20分值的信息技术重视不够。教师应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足够重视。有的考生“容易的题丢分多”“会做的题做错了”,这实在是可惜。“慢做会的求全对”,这是个基本策略。教师应告诫学生千万不要一看会做就马虎,而要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地操作,确保会做的题全做对。
2.仔细审题。既要抢速度,又要求细心。30分钟的考试过程中,审题不认真,操作不仔细,这也是每年中考都要发生的问题。要静下心来,至少看两遍再作答。马虎也是常见病,把会做的题答错了是考场上最大的遗憾,所以要认真审题。
3.选择题谨慎。信息技术选择题是四选一。试卷给了四个选项,其中一个是正确的,三个是错误的。但是这三个错误选项要对正确的选项构成干扰。教师应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概念清晰,审题仔细,完成选项后要复查。
4.做完要检查。许多优秀的考生,在答完试卷后,完全有时间再检查一遍。如何“检查一遍”?就是打开操作题中与考题相对应的文件夹和文件,一道一道审题的同时对照检查相应的操作结果或文件是否正确。要查看有没有漏答的题,在细心审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对答案。
总之,在信息技术总复习中,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2]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3]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