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材料作文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训练 体系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一直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然而对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内容却设略甚少,同时,教材也缺乏对作文教学全过程的系统指导。没有系统的教材指引,小学作文训练未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沦为语文课堂讲学的附庸,导致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流行着“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僵化的教学训练模式。[1]在这种训练体制下,学生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缺乏创作的主动性,也缺乏教学过程的参与性,不利于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小学作文训练新体系。
小学作文训练新体系的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训练到主动参与训练,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开展创作交流、建设评价机制等途径去突破创新,建立积极、开放、主动、激励的训练体系。
一、激发学生热情是构建小学作文训练新体系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写作兴趣,那么他自然会刻苦去钻研学习。提高学生热情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实物教具的展示,如进行《我最喜欢的明星》作文训练时,拿出刘翔、姚明等人图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生具体动手、操练等,提高学生兴趣,如进行《我最喜爱的游戏》作文训练前,组织学生玩游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学生对电脑多媒体往往兴趣浓厚,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我们作文训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的演示,让学生立体地接触所要写作的题目,比如进行《学雷锋》作文训练时,可以在讲述雷锋简介时候配以多张人物图片,在讲述雷锋事迹的时候可以播放电影片段,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可以播放“现代雷锋”的事迹,侧面宣扬雷锋精神永存的主题。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训练,让他们对事物初步产生整体的感知,同时也诱发学生的创新的热情,让学生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由“无话写”转变为“有话说”的状态。
二、拓展学生思维是构建小学作文训练新体系的目标
思维是创新的源泉,学生“文思如泉涌”,自然会“轻车熟路”。拓展学生思维,要先放开写作体裁,让学生自己发觉体裁特长,然后从立意入手,教授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立意,再从选材进入,教授学生从不同角度组织材料,扩展作文发散性思维。体裁的开放了,学生面对同一题目,有的擅长议论、有的衷于抒情,有的喜好叙事,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喜好进行写作,凝聚自身的写作特点。立意方向广了,学生就能从多个角度挖掘事物的特质,打破小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的局面。选材的角度多了,学生可以从多个方向组织材料,让文章整体布局更加出彩。比如:训练《日出》这个题目的时候,既可以选择记叙文,组织材料讲述看日出的全过程,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可以选择议论文,组织材料对比新旧事物,议论新生事物的伟大力量。小学生刚刚进入作文写作的起步阶段,写作思维正在形成之中,不宜用条条框框去束缚,只有通过各种角度的思维拓展,才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表达真情实感。
三、开展创作交流是构建小学作文训练新体系的手段
交流是进步的手段,通过学生之间的写作交流和共同创作,能够实现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作交流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互评互改,布置作文后,随机调换,在老师讲评中让学生发现对方写作的不足和优势,同时联系自身作文,给出自评,促进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此外,还可以将交流与合作结合,比如,对全班进行分组,布置写作题目,要求在10分钟之内推选组长,讨论确定作文题目,30分钟内完成作文,组长读出作文进行汇报。这就要求学生小组充分交流讨论,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组织成文,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学生的优势最大化,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和组员的优缺点,明确自身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建设评价机制是构建小学作文训练新体系的动力
激励是学习的不绝动力,目前的小学作文训练点评现状,一般只对优秀习作进行通篇朗读点评,而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中下水平学生获得点评激励的机会较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遇到,时间一长,这部分学生会对自身写作能力产生怀疑,导致自信心的逐渐缺失,产生厌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批改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每位学生每篇文章的优点,打破传统的“只指出错误和提出改进要求”的评价模式。同时,在班级公开点评中,要扩大点评面,尤其要加大对平时写作能力不高但是,取得阶段性进步的学生,给予他们肯定,提高学习热情。此外,还应该进行片段点评,从整体得分不高的作文中发现片段亮点,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通过激发学生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开展创作交流、建设评价机制等途径,构建小学作文训练新体系,教师们才能够鼓励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作文中才能迸出个性化的语言,才会抒发真实的情感,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参考文献:
小学毕业考试,作文占的分数比较多,因此,毕业班的教师非常重视作文教学和复习。那么,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应如何抓好作文复习呢?下面谈几点意见。
(网整理)
一、要按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训练和复习。新课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因此,对这几种文体的训练我们要抓好,尤其要写好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和想象文。对看图作文、扩写、续写等作文的基本训练,也要扎实抓好。
二、要充分重视教材的习作。第十一、十二册教材是复习的重点,在每组课文中,都有一个围绕读写训练项目进行训练的一、二篇习作,复习时,这些习作要引导学生归类。先把自己写过的习作找出来,按写人、记事、想象文、应用文等分类,每一类选二、三篇,然后认真读老师的作文评语,找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
(网整理)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创新性;写作素材
一、注重激发小学生作文的思维独创性
小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刚开始作文时,内容空洞,枯燥乏味,总习惯于某一种思维方式,容易产生一种定势心理。我们在训练作文时,应该培养他们的作文独创性,切记随意编造和抄袭,树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的作文理念。如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写起来自然感受深刻,这是写得出、写得好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事实性材料,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反映生活。当然,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开始阶段能把一件事情的基本过程写清楚就可以,当达到这样一个预期目标的时候,就要启发学生思考事件的细节,求异寻新,写出新意,把文章写深。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参加了清明扫墓活动后,引导学生从活动开展的意义入手,让学生联系当时的心理活动和亲身体验,写所见所感,结果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既丰富多彩,又充满个性。所以,激发小学生作文的思维独创性是突破思维定式的关键,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坚持训练,相信学生会喜欢作文,写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二、要创造性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尤其是结合教材编写故事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有效形式,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又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这样他们写得快乐,想得奇妙,作文质量也大有提高。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来吧,这里有温暖》的作文题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大家乍一看到这个题目,就兴趣盎然。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卖火柴的小女孩随着奶奶飞到上帝那儿,她向上帝诉说自己的愿望,上帝对她十分同情,并对她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美丽的国度,那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现在我赐给你一双神奇的翅膀,你快飞到那儿去!于是小女孩飞到空中,来到我们中间,同学们像对待亲姐妹一样对待她,让她应有尽有……”同学们的构思虽然各不相同,但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温暖是主旨。当然,结合教材文本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采取“情节扩展式”“文尾续写式”,又可以采取“多向迁移式”等,这要根据文本内容性质决定。
三、全面提高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
没有丰厚的积累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与写有着紧密的联系,读为写提供了知识的积累和表达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内外的阅读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性,以提高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尤其要指导学生多读经典的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要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可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还可以组织读书班会,让学生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作文材料,并在这样的读写互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坚持训练,相信学生写作文不会是“无米之炊”。
四、作文评价要以正面评优激励为主
据心理学家分析,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面的批评往往会使人的情绪低落。情绪越低,对所关注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注意力就越低,其完成的效果就会越糟。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应重视作文讲评环节的激励,通过对学生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增强作文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反之,则会使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正面鼓励引导为主、负面批评为辅的原则,避免因评价使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
总之,小学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的文本资源,对小学生作文进行创新性训练,激发小学生作文的思维独创性,提高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从写作训练的源头抓落实,方能全面地提升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找真”
小学生怕写作文,苦于“无米下炊”,感到无话可写。“无话可写”主要是因为他们受阅历、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多渠道捕捉信息,学会贮存生活素材。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时机,指导学生张眼、用耳、开口、动脑,采取“总体和局部”、“横向和纵向”、“远眺和近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让学生填写观察记录,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如学校开展的庄重的升旗仪式、活泼的班队活动、激烈的体育比赛、精彩的联欢晚会等,学生每次参加的活动,都是很好的习作素材。平时,要求学生要经常与亲人好友交流,多浏览报刊,多留意街头变化,听听音乐,参观艺术展览等。要求学生有一个专用小本子,及时记下事情的梗概,每人一周至少记录一个材料,鼓励多记,存储写作的材料。教师还可以“投学生所好”,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活动,与孩子们同喜同悲,同欢同乐,以获取更多的活生生的写作材料。久而久之,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米”,建立了自己的写作资源粮仓,就能在写作时做到“厚积而薄发”。
二、自由交流,放胆表达“说真”
“童言无忌”是小学生所特有的童真表现,小学生找到“米”后,就要教会他们“下炊”。先口头表达,叙事说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做到自由自在展示自己说话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说“童言、表“童心”,用“小天使”个性化的话语表达情感。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学生说事交流的平台,在作文指导课上,要创设开放、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交流为主,教师倾听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习作话题和素材,选好一、二件自己认为最值得说的事,“说”与“写”的训练有效结合,先“说话”,后“写作”。
要让学生无拘无束,敞开思维,自由自在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做到敢想敢说,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没有提纲,没有框框要求的氛围中“面对面”交流倾吐,真正做到怎样想就怎样说,说真话,吐真情,畅所欲言。这种作文指导课一般可分三步进行。①组织讨论。学生前后桌四人组成一小组,每个人都把自己想说的材料说给小组其他同学听,每位同学至少先说一个,听完稍发议论。②教师导评。学生分组讨论到一定程度后,每组指定一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材料,教师再让全班同学谈材料是否真实,哪里说得好,哪里说得不够等。③畅言实说。导评后,教师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营造热烈的气氛,让同学们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新鲜事,把自己的好材料说给大家听,发由衷之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效调动了学生“说文”的积极性,学生有话可说,生怕失去表达述说的机会,都能大胆倾吐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达到呼之即出,产生要用语言文字倾述心中激情的写作欲望。
三、实录整理,绽放个性“绘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99-02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依据本班同学的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作文教学。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作文状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进度,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语文教学状态中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提供作文的能力。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教会学生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懂得如何写作。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文状态选择作文教学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作文能力比较差,就要选择适合学生情况的作文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懂得如何写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懂得观察和实践是作文的源泉。而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加强平时对事物的感性认知,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练习。教师要教会学生解决作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源泉。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进行各种课外活动,在生活中加强感悟,并做好及时的记录,确保作文时有材料可写,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文练习。
2.从阅读中训练写作,教会学生作文方法。教师要从阅读课文入手,训练学生从阅读中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方法。精选到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都是切合学生实际的能够作为学生习作典范的作文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认知到思维是语言活动的基础,不同的作文内容可以选取不同的表达方法进行表达。如在北师大版第六册《亲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过程,并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是如何表达亲情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说一下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力求在更好的状态中表达亲情,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亲情。这样,从阅读到写作,学生再进行亲情作文的表达的时候就会感觉容易很多,作文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二、以生为本,读写结合
1.以生为本。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以及对作文的感兴趣程度。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上作文,喜欢上作文教学,喜欢上作文训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要从情感教学入手,要把握学生的感情波动。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训练,首先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和其他同学做一个认真的比较,再让学生和名师名家的范一个比较,让学生感知到自己作文的差距,这样学生才会以更好的态度进入到作文训练的过程中。
2.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教师要正确处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让作文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不仅表现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掌握教学方法之后,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关的小练笔,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练笔掌握语言。教师要结合单元训练重点,从学生感悟作文的写法,到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感觉到有话可说,能够不断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
三、以学定教,确定不同的作文训练方法
1.以学定教,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作文训练方法。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不会作文的孩子学会作文,让对作文讨厌的孩子产生对作文训练的兴趣,就要把握学生作文教学的兴奋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作文能力分层制定作文教学目标。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把握教学环节,开展写作训练。这不仅体现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说话训练,而且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场景对话。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愿意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高年级写作训练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作文训练目标布置学生完成口头作文,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升作文能力。
2.拓宽作文视野,丰富写作语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从读和写的角度讲清如何写的问题,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教师要利用课文材料让学生们进行练笔,要从怕作文渐变为“乐作文”。教师要进行系统训练,帮助学生言之有物。如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某些情节进行插叙、补叙,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拓宽学生视野,教师让学生将在生活中目睹的各种事情转化为文字记录下来,并引导学生丰富他们的见闻,让学生有意识去体验,提升学生写作认知。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针对学生的实际作文能力选择作文教学策略。教师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进行思考讨论,给学生制造各种交流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文训练中获得质的提升。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选择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还要让作文训练从课内过渡到课外,让学生从每一个语文学习的环节中都能喜欢上作文训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景物描写;作文教学;分析
有一定阅读量的人们都会发现,一段好的景物描写能够良好地展现出一个画面,有效地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让人们很容易接收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对春的描写,选取了春天最吸引人的特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在小学作文中,我们几乎不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把一些有助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一、训练学生的感受观察能力
景物描写中,无论是对所写事物粗略地描绘,还是细致地刻画,都要抓住事物特征,这是关键。如果没有真实、准确的把握住所写对象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空洞甚至是错误的。小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喜欢跑跑跳跳,往往没有耐心停下来好好观察、感受什么。所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观察感受能力是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得到了训练,一旦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这样在生活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训练,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来源于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景物描写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
二、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表达的都是感情,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没有血肉的。所以,对于事物的观察,都要落脚到情感上。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多想法,这时就要利用这种天性加强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准备一幅风景画或者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让同学们在观察和阅读过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应该请不同同学发表感想,这时的感想不要求文字优美,只要能正确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这种训练应该和观察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在观察过后就能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
三、加强阅读,模仿写作
有的学生观察到位,想法丰富,但是到动笔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自己丰富的想法反映不到纸上,这说明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加阅读,才能慢慢体会到别人是如何把感情通过一支笔描绘出来,如何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效果,但是依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读书也要求读好书,只有读有益的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推荐书目的工作,在语文课本之外,老师应该给学生留阅读作业,将对学生景物描写写作有益的文章或者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根据某一段进行模仿写作,这项工作也可以偶尔放到课堂中进行。在进行长期训练后,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语感,能用一段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者烘托出某个气氛,这就达到了目的,而学生的内在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综合训练
前面一些训练都是基础工作,属于准备材料,只有前面一些是不够的。有的学生会观察、有想法、能写出一段不错的景物描写,但是全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这也是不行的。
第一,老师应该教授文章的条理顺序。无论是文章还是观察事物,顺序都是重要的,有序的观察和结构能让文章表达清楚,让读者清楚明了。所以,在进行观察训练时,老师要加入对观察顺序的引导,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老师也要时刻提醒描写事物的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作习惯。
第二,老师应该教授修饰方法。没有修饰的文章写的好叫朴实,写的不好叫平淡。而小学生几乎达不到朴实的效果。在进行模仿写作时,学生往往会不经意地掌握几种修辞手法,但这对于他们是模糊的。在对修辞手法进行系统地讲解和专项练习过后,学生们才会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这样会对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在小学作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服务于记叙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应该多加强调景物描写的运用。在作文批改时,对于用的好的景物描写要给予鼓励,不恰当的景物描写给出修改意见,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小结
小学作文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起到奠基作用,不能忽视,所以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当学生把景物描写成功的运用到文章中时,说明他对写作已有了初步的感觉,对于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努力会成功,老师努力一样会成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先导式;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小学生对作文进行写作的自主能力能够得以培养和提高。而“作文先导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就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探讨。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1. 充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第一,小学老师要选择那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小学生尽可能的展开他们的丰富想象力,使小学生能够轻松自然的表达出自己在所进行的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所感。第二、小学语文老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经常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让这些学生能够毫不保留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肯定他们在进行语言表达过程中的最大闪光点,此外,评价他们的口语表达时,要以夸奖为主[1]。第三,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将句子进行由浅入深的表达通顺与完整,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思维条理性,确保他们语言交流的能力能够不断提高。第四,小学语文老师要严格要求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小学生在对一段话进行表述时一定要尽量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晰以及态度端正。
2. 充分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第一,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老师要在在上学期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字典,同时,在进行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指导小学生对拼音查字的学习,而在二年级下学期,则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汉字的部首进行字典查字。第二,为了保持学生思路的连续性,将那些不认识的汉字用拼音来代替,完成之后在用查阅字典的方式将其拼音更改成汉字。第三、小学语文老师对小学生在词语运用上的要求是:语句通顺、准确以及内容完整[2]。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年级比较低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作为先导模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作文能力和知识指导的进行提前训练的一种现代化语文教学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作文,它是一种对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训练的辅助手段。以“作文”为导向,使学生在阅读、识字、拼音方面的学习能力得以带动。即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不但要让学生对拼音、识字以及阅读等内容进行熟练的掌握,而且还要将培养其作文写作能力作为改革重点,进一步打破那些以内容序列和教学程序为主导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3]。用写作和说话的方式,对作文常识教学与思维活跃训练进行灵活穿插,提前对学生的交流及表达能力进行开发。
1、加强训练学生的写说能力
“作文先导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训练小学生的写说能力。这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看图写作、仿写儿歌、观察日记、活动作文、观察作文、编写故事以及体验作文等。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学生能比较完整的表达出一句或者几句话,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则转变为一些文章中片段的训练,在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要能书写出字量在三百-四百的小作文。训练小学生说写能力的模式通常可以设计成五种类型,即:a.玩耍说写。小学语文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游戏时间或者课外活动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b.绘画说写[4]。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要求学生先涂画一些花花草草等,再让他们学习与了解这些图画中所对应的颜色和正确的作画顺序等;c.动手写说。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激发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并让这些学生制作的过程与大家分享;d.听听说写。这种类型就是通过听一些音乐或者一个故事,展开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用写作的方式将其感受表达出来;e.背诵书写与阅读说写。通过让学生阅读或者背诵一些优美的片段、诗歌、名言以及一些成语等,积累学生对文章进行写作的素材。
2、以开放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开放式的教学引导活动为基础的。这种引导性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a.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开阵一些具有意义的、比较丰富的活动,确保小学生在对语言文字中的独特魅力进行感悟的同时,能够获取一定的知识,而且还能有一些素材的积累;b.使学生课余生活尽量丰富,让孩子们多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培养这些孩子认真观察自然的能力,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不仅能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还能使其视野得以开阔;c.小学老师要对学科活动中现有的资源予以充分利用,并更好的应用到作文教学中,像美术课绘画、体育课做游戏以及音乐课听歌等;d.小学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浅显易懂。尽量多使用一些视频片段或者故事性比较突出的图片等来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对其观察后能理解对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用所看到的阅读材料作为参考来进行作文写作[5]。
三、结语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小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得以锻炼。所以,“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低年级小学生作文写作的水平,而且对今后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鲁会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120-121.
[2] 刘申.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79-80,.
[3] 刘永丽.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B版,2013(5):156-157.
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在表述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表述不清,词汇贫乏,句式单调,语病量多,即描写叙述能力差。女作家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一语道破了小学生作文的主要困难:有话写不出来。所以,克服写作语言障碍,提高学生表述水平,是当前优化小学生作文的第一要务。要突破学生语文表述这个难点,我觉得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发展丰富学生的语言,促进语汇量和句式的迅速增长,以提高语言表述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12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性思维,这一时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儿童语言的发展,效果比其他任何时期都要好!而儿童分析概括等抽象思维充分发展一般在12岁以后。”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发展学生必要的分析理解等抽象思维能力外,还应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1.严格控制讲读分析的深度,压缩分析讲解的时间。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年级,许多教师习惯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而很少用于记忆和训练运用课文语言材料上,使学生对学过的良词美句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甚至淡忘。久而久之,语言材料贫乏,作文时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有话也写不出来,即使写出来了,也往往语病百出、平淡无味。因此,对课文的讲解应注意把握时间,讲究实效。对于一些谋篇布局技巧只强调感性积累,对含义深奥的不做过多的分析,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学生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2.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精心设计练习,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的能力,通过练习积累,发展学生的语言水平。训练的方式有:运用书上词语写景写句,造句、改句、仿句、写句,模仿写法写片断,各种形式的复述,等等。如教学《猫》一文,可让学生用“丰富……”、“……不同”、“……各异、变化多端”描写事物,也可用“说它……的确……可是……”的句式写一个人的矛盾性格;教学《西门豹》一文,可让学生创造性复述“西门豹巧治官巫、为民除害”的经过;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可要求学生仿照“等灵车”一段的写法,运用文中语句写一段“追灵车”的场面。
3.课文或课外儿童读物的语言是最精彩的语言,最适合儿童的语言,多读多背文中的语言,对丰富学生的内在语言和语言的规范化是很有好处的。因此,多采用朗读、默读、背诵等各种有利于学生记忆语言材料,积累词汇、句式的练习形式,将使学生的语言不断发展、逐渐丰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蕴含着上述道理。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有远见卓识。
实践证明:注重语言材料口头和书面运用训练,有利于学生吸收书中有生命力的词语和句式,将书面语言化为自己的内在语言,学生的内在语言丰富了,书面表述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在加强各种作文训练时就提倡学生多写短句,减少语病,循序渐进地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长句可使文章句意周全、逻辑缜密,甚至使文章语调低回婉转,情意深长。而这些恰是小学生不易做到的。长句写不好,反而使句意笼统,多出纰漏。小学生因为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局限,书写表达多半自动化。所谓书写半自动化,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是“在写东西时,不再去考虑每个字词怎么写,要遵循什么语法准则”。这样学生写长句时难以一气呵成,往往写到后边,忘了前边;句子越长,纰漏越多。所以,小学生作文提倡短句表达,可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使学生作文克服写“大人话”的毛病;短句表达,便于阅读、修改,减轻教师批阅负担;短句表达,能有效减少语病,提高表达水平。
三、抓好作文评改工作,努力根治各种语病,使学生的表述逐步规范,从而提高表述水平。
1.批后自改。教师对学生的作文采取只批不改的方式,把改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指明的方向进行自改。方法有:(1)写批语,赞优点,给鼓励,指缺点,明确需改的地方。(2)面批辅导,帮学生分析优缺点,启发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应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老师复查,落实修改要求。
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优生、学困生区别对待,提高学生发现和修改语病的能力。
2.比较修改。指导学生作文,可用例文引路;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也可用例文引用。通过比较,认识差距,加以借鉴,取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例文有两种,训练方式也有两种:(1)同规范的文章比较,明确修改方向。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之相比较,明确如何表述。(2)和同学的优秀作文比较。分析这些文章的优点,再把自己的文章与之比较,进行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述水平。
3.互评互改。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多向交流,集思广益,从而提高表述水平。可以让学生结成对子,互相修改;也可成立修改小组,互帮互学。选几个人轮流读各人的文章,找出叙述上的毛病,然后加以修改,老师作必要的评判。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蒙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乐学善思,具有极大的积极性。
1、引导学生交流。小学作文教学要注意让学生学会观察,将所得的材料加以辨析,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要经常召开“材料交流会”,把各自获得的好材料在班级中公开讲述,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交流时要注意如下要求:(1) 交流的材料一定要独立新颖、有真实感; (2) 简单说明自己是怎样获得这些材料的,目的是让大家从中获得启示;(3)听讲者可以评议,对材料生动的可以称赞,对材料平淡的可以提建议,有不当之处或不解之处可提出质疑。
2、运用电教媒体。电教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形、光、色、声的传递,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对学生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的全过程进行适当的启发、点拨、引导。
二、重视示范作用,自主构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示范作用的过程可以产生创新,它能直接促进风格的产生,可见模仿对于创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支配着创造性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训练。
1、读中感悟。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小学蒙语文教材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怎样观察生活,怎样选材、确定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从中学习一些写作知识和修辞手法。课上要有计划地加强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听写训练,让蒙语文课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语言的作用。讲课题,要联系审题;读课文,要联系立意选材;说段意分层次,要考虑编写作文提纲。这样,学生不仅在语言上获得了营养,而且在写作上也掌握了方法,能够由仿到创,使范文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
2、充分讨论。出示作文内容后,要让学生对如何谋篇各抒己见,以便互相启发、扬长避短,借助于提问、点拨等方法,激活学生的思路。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促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多样性、观察活动的多样性、示范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库就会不断得到充实,当他们开动脑筋时,就会迸发出创作的火花。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现代教育论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为了使学生能够喜欢作文,可从多侧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小学作文教学中,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培养和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在作文指导中,要突出重点,做到从审题立意到开头、结尾不面面俱到,而是紧扣训练点,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不加掩饰地、原汁原味地倾吐、表白,真实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尽情地抒发自己的快乐和苦恼,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不断地鼓励那些思维敏捷、有创造意识的学生。
2、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愿望。”基于这一认识,教师要坚持鼓励为主,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要及时宣读和赞扬。如在班报上开辟优秀的学习园地,组织学生向校广播报刊投稿,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已发表,成功的喜悦会溢于言表。要根据学生的作文基础进行分类要求,实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后进生,要提出“低起点、严要求、实训练、上台阶”的要求。
3、培养良好的作文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写作时虎头蛇尾,有的对自己的习作不愿意推敲,不想修改,也有的学生作文品质和内容表现不吻合。针对这一情况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品质,捕捉有利时机,通过专题讨论、佳作欣赏渠道,运用自改、互改等方法,教育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如果能把握住情感的变化,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就能促进学生作文与做人有机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向最优化发展。
四、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积累,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