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履行管理职能,严格实行人员、制度、药品、建设标准、业务、财务“六统一”管理,、两个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分别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卫生院)扎口实施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由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命,并报镇政府和市卫生主管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严格按上级规定,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二、站点的设置和布局
根据上级规定和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镇计划建设的15个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已逐步建设到位。对目前村民居住相对分散,人口相对较多,原辖区乡村医生人员相对充裕,或者人口不足3000人的行政村(社区),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批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根据需要下设分诊点开展巡诊,以方便群众就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下属分诊点挂牌运行后,原来的村卫生室一律自行解体并停止就诊。未经批准的诊所、诊点均按非法行医论处。
三、人员的配备、聘用及安置
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原则上按每1000个服务人口配备一名卫技人员的标准,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具有乡村执业医生资格的人员中择优选聘,统一调配。具体条件和要求如下:
1、目前在岗在册并具备乡村执业医生资格;
2、年龄要求男60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
3、本人申请,并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批准;
4、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好相应的养老保险。进站之前的养老保险均由个人一次性趸交,进站以后的养老保险金则由其个人和聘用单位按上级规定交纳,不愿办理养老保险者一律不予聘用。
5、对超龄的乡村医生,由所在村委会按照镇对一般村干部清退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具体补偿标准为,按从事乡村医生的工作时间,有一年工龄折算一个月基本工资(650元/月),补偿时间最长不超过12个月。一次性补偿金由所在村委会承担。
6、业务专长突出的超龄人员确需返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严格控制,返聘人员不享受一次性补偿金。
7、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相应的用工合同。
8、以后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人员,一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依据上级相关规定,公开择优选聘。
四、时间要求
目前设施已经到位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在今年六月底前挂牌并投入正常运行。凡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必须办理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后方可受聘。
随着各级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高度重视,市、区二级卫生局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社区居民的日益信赖情况下,我站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健康、稳步的发展,在2009的一年里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越性,让群众深刻感觉到社区服务的好处,几年来我站开展以诚信为宗旨,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做到“五心”服务(热心、关心、耐心、虚心、放心),对来就诊的病人主动热情、亲切关怀、悉心照料,如有的病人,由于很多原因不能来我站就诊,我们都上门为他们就诊。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我们在形式上做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比如电话联系、发联系卡、下乡走访,为病人送医送药上门,使患者感觉到我站的方便、快捷的优越性,让社区的居民真实感受到我站的存在和服务的宗旨。
二、“帮助困难群众,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使贫困居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是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即定方针,也是金昌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为解决社区特困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我站作了大量卓有成就的工作,如从我站成立之日起,就对我站管辖社区群众承诺:下岗工人和困难户来我站就医的,一律只收成本费,特困户到我站就医的,医药费全免,根据市、区政府、卫生局领导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传染病与实发性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全站医护人同集体努力,完善了传染病报告制度,设立了传染病报告小组,并设立了奖罚制度,每月做疫情报告,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市卫生局传达的上级指示精神。
三、抓好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生指导工作实现社区六位一体的功能,基础免疫事关国家的未来,我站始把这一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由专人负责。但任没有打到理想的效果。
计生指导是社区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我站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为止,由于条件限制,我站和居委会一起不能很好地对围边地区的育龄妇女进行优生、优育指导,对孕产妇例行检查,帮助其做好产前、产后的自我保健提供卫生咨询,解决孕产期心理、生理上的一些问题。
四、我站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一向很重视,因为只有让群众认识到疾病的预防观念,才能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此,我站每月出宣传栏一期,每季一次健康讲座,还不定时为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同时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讲座。
五、医学理论的学习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搞好社区服务的条件,今年,我站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全科理论知识,参加市、区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培训人次数达15次以上,岗前次数达20次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素质,为搞好社区卫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智能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
我站目前有两台电脑,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高血压病等慢性病、50岁以上的老人及孕妇进行系统管理,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管理打下了基础。
2012年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一年,是锻炼队伍的一年,是表现我站全体员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一年。我站全体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每次都积极响应上级领导部门的号召,热心宣教工作,逐门逐户深入居民家中核实健康档案,进行耐心的说服解释工作。锻炼了队伍,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在这一年里我们切实按照卫生局要求来开展工作。经历两次创建活动后,不骄傲、不自满,扎扎实实弥补不足,要无愧于“全国中医药卫生服务示范区”和“省卫生服务示范区”的称号。在接受创建活动锻炼后,无论在人员素质上,在设备、设施上,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在营销策略上,全站内外焕然一新,及大的促进了,我站公共卫生基础工作和中医药进社区工作,质的飞跃。使我站在正规化、标准化、服务系统化建设上又向前跨了一大步。在卫生局领导的指导下,根据我站的实际情况,以“抓改革,更观念,转职能,改作风,狠抓实干”为重点。通过全站医务人员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区卫生工作
我站为促进社区工作,进行硬件的提升,新增配备了2台笔记本电脑、2台打印机和1台血细胞分析仪,在软件上,我站除了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培训,还按
上级要求继续对辖区落实责任医生制度,进行了全年的上门访视工作,计随访28760余人/次,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健康干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医疗业务工作
1、在这一年中,我们坚持 “服务小区居民,倡导健康第一”的原则,加强对“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认识,规范了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加强职工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医务人员树立起“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
2、巩固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为加强我站的中医科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增添了神灯2台,开设了中医专用诊疗室,提高了患者的就医环境。补充了中医药人员,同时保证了中药的药品质量,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使辖区居民得到方便、经济的医疗服务。
3、提高医疗质量。在当前人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站在培养人才上加大投入,积极派出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医疗业务水平和同患者沟通的技巧,并尽快将所学的先进理论、经验、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受到患者好评。
4、加强站长检查制度,每周不定期对各科室的工
作进行检查,包括处方书写、门诊登记、传染病报告等。今年我站根据要求,克服经济困难,安装并运行了管理系统、药房盘点系统,使财务报表、社区卫生服务资料、防疫统计、办公文档、收费制度等得以更加完善和规范,同时也提高了办公效率。
>
5、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杜绝院内感染和“二次感染”,建立了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对医疗废弃物采取专业处理,并派专人进行监督管理,坚持每月开展至少一次的院内感染控制培训。
(三)以“疾控进社区”为契机,完善卫生防疫工作
1、传染病管理
在这一年中,我站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坚持门诊登记和疫情自查制度;建立建全了疫情报告制度,使我站的传染病工作的登记、报告及时和准确率均达100%;积极配合区疾控中心对社会影响大的群体暴发疫情的防治工作,加强死因调查和传染病的访视工作。
2、计划免疫工作
认真坚持了儿童计划免疫的冷链运转工作。做到了儿童基免的“五苗”接种率达100%,卡证符合率100%,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以上,按时认真上报了各类报表,坚持了脊灰、麻疹的“0”病例报告制度,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全年无“五苗”接种相关疾病的发生。同时我站也顺利通过了由区疾控中心组织的计划免疫工作的检查。完成了脊灰糖丸疫苗的补接种工作,配合疾控中心对辖区内的流动儿童进行了补、接种工作。
(四)、妇幼卫生工作
我站在区妇幼保健站的指导下,加强和巩固了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管理,使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达100%以上,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了100%的管理,儿童的系统管理覆盖率达100%,管理率90%以上,体弱儿管理达100%;
(五)、其他工作
1、认真加大普法和综合治理工作。增强了职工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处理能力,全年无违法犯罪。
2、加强了对职工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发学习的形式,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职工参加各类学校的学习和进修。通过几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继续强调持证上岗。
3、健康教育工作。为了确保“服务小区居民,倡导健康第一”原则,我站积极主动开展了各类健康教育工作。发放各类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几千份,实施了逐门逐户深入居民家中进行卫生咨询和宣传专栏的上墙工作等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站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基本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
我们准备在新的一年中,总结经验,改正缺点,扬长避短,发扬吃苦耐劳、能征善战的优良传统,以公共卫生工作为主体,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科技兴站,人才强站战略,转变观念,树立“诚信品牌”意识,增强我站综合实力。在新年再创辉煌。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优越性,让群众深刻感觉到社区服务的好处,几年来我站开展以诚信为宗旨,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做到“五心”服务(热心、关心、耐心、虚心、放心),对来就诊的病人主动热情、亲切关怀、悉心照料,如有的病人,由于很多原因不能来我站就诊,我们都上门为他们就诊。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我们在形式上做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比如电话联系、发联系卡、下乡走访,为病人送医送药上门,使患者感觉到我站的方便、快捷的优越性,让社区的居民真实感受到我站的存在和服务的宗旨。
二、 “帮助困难群众,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使贫困居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是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即定方针,也是金昌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为解决社区特困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我站作了大量卓有成就的工作,如从我站成立之日起,就对我站管辖社区群众承诺:下岗工人和困难户来我站就医的,一律只收成本费,特困户到我站就医的,医药费全免,根据市、区政府、卫生局领导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传染病与实发性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全站医护人同集体努力,完善了传染病报告制度,设立了传染病报告小组,并设立了奖罚制度,每月做疫情报告,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市卫生局传达的上级指示精神。
三、抓好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生指导工作实现社区六位一体的功能,基础免疫事关国家的未来,我站始把这一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由专人负责。但任没有打到理想的效果。
计生指导是社区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我站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为止,由于条件限制,我站和居委会一起不能很好地对围边地区的育龄妇女进行优生、优育指导,对孕产妇例行检查,帮助其做好产前、产后的自我保健提供卫生咨询,解决孕产期心理、生理上的一些问题。
四、我站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一向很重视,因为只有让群众认识到疾病的预防观念,才能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此,我站每月出宣传栏一期,每季一次健康讲座,还不定时为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同时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讲座。
五、医学理论的学习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搞好社区服务的条件,今年,我站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全科理论知识,参加市、区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培训人次数达15次以上,岗前次数达20次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素质,为搞好社区卫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智能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
我站目前有两台电脑,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高血压病等慢性病、50岁以上的老人及孕妇进行系统管理,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管理打下了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更好地为全镇广大居民健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结合我镇村级卫生机构的实际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省卫生厅《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健全设备、运行规范、服务到位的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为全镇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总体目标
在200*年底与任杨村部联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200*年,新建和改建完成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镇共建成5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达到设置合理,设施基本满足需要,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社区居民能在社区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原则、资源配置和工作职责。
1、设置原则:
按照行政村或3000-5000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对此,我镇将在任杨、古虹、走马、沈杨、马路等村域内设置建设五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2、资源配置:
①土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建设选址由镇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确定,原则上设在覆盖范围的中心位置,所需建设用地原则上由所在村无偿划拨,同时做好证地的协调工作。
②房屋: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所需房屋原则上由村委会提供,也可由学校闲置校舍或原村卫生所改扩建而来。
③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严禁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由所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配。
④资金:采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乡村医生个人借资、辐射村居帮扶投资、政府补助资金等多渠道筹资办法,共同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3、工作职责:
①综合运用机构门诊、健康咨询、定期巡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措施,为农民就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并及时转诊急危重病人。诊疗行为规范,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药收费政策。
②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和管理覆盖范围内和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访视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③按照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通过上门服务等形式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④掌握覆盖范围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等。
⑤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覆盖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传染病和外来人员等信息,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看病程序和补助办法;定期公布覆盖范围内合作医疗住院及报销情况。
⑦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来源:文秘站 )⑧协助开展覆盖范围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管理。
(二)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建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设全科诊断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预防保健室)和计生指导室,七室分开;基本设备包括耳鼻镜、紫外线灯、清创缝合包、组合治疗盘,空调、身高体重器、电脑和打印机、电话、电视、vcd等(具体标准见附件2)。
(三)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站人员继续教育。到200*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全科医学知识转岗培训率达80%,鼓励已取得资格的卫技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学历层次。新进人员统一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关执业资格。
(四)加强标准 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服务责任,在责任区域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社区诊断并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五)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严格按照县卫生局制订的一体化管理办法执行。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工作是解决我镇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镇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分解见附1)各村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将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考核,要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落实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创建任务。
(二)严格标准,规范建设。
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照《__镇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认真细化,逐项落实,按序时进度做好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镇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对创建工作不力,动作缓慢,措施不当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创建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在全镇予以推广。
(三)因地制宜,杜绝盲建。
根据辖区卫生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建设计划。尽量充分,合理利用原有卫生资源,切忌盲目新建,造成资源浪费。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租用房屋或用房尚未达到标准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新建、改扩建。目前初步决定在任杨村范围内进行新建;古虹村、走马村、马路村范围内进行改建;沈杨村范围内根据实际再进行新建或改建的决定。
(四)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86-01
过敏性休克临床上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也可出现Ⅱ、Ⅲ、Ⅳ或混合型变态反应。现将我校社区卫生服务站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以来发生的10例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作回顾性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发生在我校社区卫生服务站过敏性休克10例,其中中药注射液4例(脉络宁1例、香丹加低分子右旋糖酐1例、清开灵2例),西药注射液6例(头孢菌素类2例、低分子右旋糖酐1例、青霉素1例、克林霉素磷酸酯1例、林可霉素1例)。
1.2 临床表现 10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其分布情况见表1。
1.3 急救处理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报告医生,遵循就地抢救的原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遵医嘱给药。(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保暖、吸氧,备好急救药品及急救物品,启动抢救患者应急预案。(2)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l,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3)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抗组胺类药物。(4)发生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复苏抢救,给予生命支持技术。
2、护 理
2.1 心理护理 当患者突出胸闷、气急、心慌不适时,会感到恐惧紧张,我们应安慰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能配合积极抢救。
2.2 用药护理 用中药制剂之前一定要认真询问病史、用药史,过敏体质患者慎用。输液前仔细检查有无浑浊、沉淀、漏气等现象,如有异常不能使用。静脉滴注时,初始速度要减慢,静滴过程中注意巡视,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2.3 病情观察 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抢救工作,并及时详细地做好各项抢救治疗的记录。
2.4 健康宣教 告诉患者要记住用药过敏史,加强健康宣教,如增加高维生素c含量食物的摄入,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
2.5 结果 发生过敏性休克10例,所有病例经过纠正休克、抗过敏性治疗及对症抢救,均救治成功。询问患者有药物过敏史者2例(不是同种药物),无药物过敏史者4例,药物过敏史不详者4例。
3、讨 论
(一)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目标任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目标:到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60%,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70%,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80%,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6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达到90%,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入、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目标:到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85%,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5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达到95%,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及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地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促进卫生资源向社区倾斜,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其他具有社区特色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上按照每3至10万人口或街道(乡镇)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按每个建制乡镇政府办好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3000—5000人口或行政村(联村)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农村居民步行15—20分钟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与此同时,进一步规划好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每3—5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好一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原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区级医院、街道(乡镇)卫生院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实施重组、改造或功能转换,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加以补充和完善。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推进社区卫生多元化发展。
(四)明确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职能。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为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受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所辖范围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根据居民健康需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康复床位,但不向医院模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开展一般常见病治疗,提供家庭病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和咨询等服务。进一步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分工,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到社区,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中医医师,提供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养生保健咨询等特色服务。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五)改善社区卫生机构设施条件。严格按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标准》和《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标准(试行)》进行建设。各地要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区和中心村建设时,按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50平方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于2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80平方米。未按规划标准预留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规划和施工许可证。全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常规设备齐全、就医环境良好、服务质量一流。
(六)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总数,可按6—8/万的比例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有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每1万农村居民全科医师数不少于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师达到30%,每个中心至少有3—5名公共卫生医师和1名中医师,根据需要配备适量护理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法定的执业资格,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必须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并逐步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应有1名女乡村医师或女执业助理医师。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至少配备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步伐。要利用现有卫生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市和各县(市、区)要确定一所综合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作为社区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学习进修基地。
(七)积极开展医院支持基层社区工作,提高医疗能力及管理水平。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卫医发〔〕244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及《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城市医师晋升主治和副主任医师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创新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效率
(八)改革管理体制,依法实行准入制度。制定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符合设置规划,由县(市、区)卫生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注册登记,报市卫生局备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独立法人机构,中心、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经济运行独立核算。严禁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在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技术活动,对违反有关规定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法取消其执业资格。
(九)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执业,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充实医疗卫生技术力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依据。完善辞聘解聘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调整其岗位;不服从岗位调整或无法胜任新岗位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与其解除聘用关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十一)改革财务核算办法。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纳入单位预算,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计核算工作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
(十二)改革药品采供方式。以市为单位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治疗常见病和慢性病,以配供价格销售药品,取消药品加成率,直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十三)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按照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要求,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大中型医院要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对转来的患者及时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及安排住院等服务,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转回社区,并提供跟踪服务。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方便群众就近看病。
五、落实社区卫生经济政策
(十四)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新增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辖区政府不再投入举办医院,着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安排经费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员培训,切实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市、区和县(市)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按城镇常住人口每人不低于4元的标准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到年达到10元/人的标准。市市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市、亭湖区、区、市开发区按45:3:15:1的比例分担。各县(市、区)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年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6元的标准补助(含省财政补助),并逐年有所提高。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同等标准补偿。政府办二、三级医院药品收支结余的10%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之前,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的人员费用,根据离退休人数和国家统一规定的离退休金、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核定补助。
(十五)制定相关医疗保障政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大重病患者康复治疗、慢性病患者日常治疗到社区就诊,符合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个人自付比例应分别比二、三级医院低15%、20%以上。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慢性病人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的医疗费用,符合当地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纳入补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个人支付比例比二、三级医院低5%、10%以上。积极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严把住院关。劳动保障部门要按规定及时结算医疗保险基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十六)实行积极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应符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管理,市、县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主管部门制定服务项目价格,其标准不高于《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现行有关规定。对个性化服务,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服务时间、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原则自主定价,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其价格可根据运行成本适当放宽。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多发病、常见病推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定和完善价格管理办法,落实价格公示和收费清单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价格行为。
(十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政府规定收费价格取得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对非医疗卫生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在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向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捐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扣除。
六、努力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道(乡镇)要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落实专人联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3月,我们对宜春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了解的情况,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现报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宜春中心城区自2003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到2008年底,城区共有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张运行的时候,锣鼓掀天放鞭炮,领导剪彩上电视,造就了较大的氛围,事后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有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点还被评为全省示范社区服务中心。但是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点有时一天到晚都没有一个门诊病人,严重亏损,时间不长又“缩回”医院里去了,究其原因如下:
1.1 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上存在误区 群众认为大医院专家多,设备好,感觉更可靠,而社区卫生服务点规模太小,设备更差,药品不全,对医生的技术不敢相信。社区在群众心目中没有位置,所以社区卫生服务点“患者稀少门前冷”。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上存在误区。
1.2 房屋破旧,设备不全 宜春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公立医院分院“换牌”的、有社会和厂矿,事业单位医院机构“转型”的,这些机构对比二、三级医院,大而全的老牌医院差距太大。他们有的是租了人家的破旧房子,有的是临时装修了一两间店面,由于开张经费不足,也没添置新设备,房屋破旧,设备落后,药品不全。宜春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被评为全省社区服务示范点,因长期租用人家的破旧房,看上去还不如一个乡镇卫生院。
1.3 服务单一,功能不全 目前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没有完全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即全面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康复六个方面的服务,80%的仅是开展了基本医疗服务。只有20%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服务,所以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实是功能不全,称不上群众心目中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4 设置不规范、环境欠宽松,制约社区卫生发展 (1)医疗机构过剩。宜春中心城区人口只有32万,但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的全科、专科医院共有25家,加上个体医疗诊所上百个,还有不少药房,社区服务站的服务对象非常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远远过剩。(2)上门管理、检查、收费的多。据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反映:到医疗机构去检查的部门大大小小共有37家。东方社区负责人说,“我们买的一台设备只花了4000元,但为接待一个部门来检查就花了上千元招待费。”
1.5 服务模式没有改革,社区卫生机构缺乏活力 一些公办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由区级医院或其门诊点“变脸”而来,有的是公立医院改革分流或轮流的医护人员办起来的,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服务模式都还沿袭着大医院的管理模式,公立医院的“等病人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远不能适应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需求。
1.6 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服务职能急待协调 平时我们讲是“小病上社区,大病进医院”,但实际无论大病小病,人们更喜欢上医院,并且尽可能上大医院,比如市人民医院每天的门诊病人500左右,其中70%都是来看小毛病的,但他们就是不去收费低廉、程序简便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就诊。为解决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社区点“门可罗雀”问题,过去对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也曾作过布置,但是如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利益共享和信息互传的机制还急待研究。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向大医院输送病人,但医院从未向社区卫生机构转过患者。
2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2.1 提高认识,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发展环境都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是解决“看病贵、就医难”的重大举措。对此,总书记、总理都作了重要批示,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并下发了[2006]10号文件,决定“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支持”。鉴于当前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还不太了解,不太信任的情况,建议要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加大宣传;要像重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那样,树立超前意识,提前做好工作,使居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上级领导看到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和所取得的成绩,从而给予更大的支持。
2.2 搞好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进 (1)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要逐步推进,全面铺开。六位一体的服务特点是贴近群众,解决广大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六位一体”服务项目都是要在社区完成的。过去我们的社区大部分只搞了基本医疗,少数搞了医疗、健教和康复,至于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基本未开展,这样功能没有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地位也就不高,人们就瞧不起。国务院《指导意见》中提出,要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只有这样,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2)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软件条件。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定好“入场券”,防止鱼目混珠,采取“建、调、并、转”四大举措,重新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形象。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加大人员使用、奖金分配的改革力度,让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群众“病时是医生、平时为亲人:康复当助手”,实现医患“一家亲”,要基本实现一个电话,服务就到居民身边。要让居民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家门口的医院”、“自己床边的大夫”。(3)明确服务重点和职责,协调好“双向转诊”。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协作关系,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医院和社区要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如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2.3 改善环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要协同配合,为社区卫生服务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比如鉴于社区卫生服务除医疗有费可收之外,其余5项功能都是只有服务没有收入的公益事业,财政部门可否象支持合作医疗一样,国家出大头,财政、社区出中头、居民自己出小头,给予一定财力支持。
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到产科挂号的人排着长队,排在队尾的黄女士不停地掏出手机看时间,等了约30分钟后才挂上号。记者注意到,有几个病人等得不耐烦,中途离开。自治区人民医院目前实行分楼层分科室挂号,每层楼都能挂号,分流一部分病人。此外病人还能通过“114”进行电话预约挂号,也能免去现场挂号排长队之苦,但是存在部分预约病人不按预约时间候诊等问题,也对现场挂号的病人造成影响。记者当天在门诊看到,在上午的就诊高峰期,多数科室的挂号处还是排着长队,妇科和儿科尤为火爆。排在妇科的林小姐向记者抱怨“排了一个多小时了”。儿科这边,的士司机卢先生上午8时不到,就带小孩来看病,看完病已快中午了。他说,因为来得早,挂号的时间倒是不长,但候诊时间太久,从挂上号到走进诊室,中间等了一个多小时[1]。
来到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完全没有大医院的繁忙景象。市民唐先生因扁桃腺发炎来看病,一分钟也不用等,直接走进诊室就看上病了。该中心负责人坦承,在社区医院,很少能看到排队的场面,通常都是随到随看,有时候是专家在诊室里坐等病人。有社区医院的医生笑称这种现场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1]。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坦承,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但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原本是公益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很多心思放在经营上,而忽略了预防、康复、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南宁一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透露,目前政府购买的仅是公共卫生服务,没考虑到房租以及人员工资。例如社区医院的房子问题,除了一些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自己的门面,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要解决租房问题,设在市中心地段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房租更贵。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2009年,政府购买他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是10万元,远远不够维持服务站的开支。“光人员工资一个月就要1.5万元,房租水电每个月支出0.8万元左右,一年下来这些开支就达到了27万多元。”这位负责人说:“有时候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贴,当年不能及时拨付到位,经营者就不得不自己先垫资。这样一来,能不想办法在看病方面增加收入吗?”[2]。
2研究方法
SWOT分析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H.weihric)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其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s)从而选择最佳的经营战略的方法[3]。SWOT分析方法已经广泛的适用于企业并得到认可,SWOT同样适用于公共管理发展策略研究。在把握南宁市CHS体系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应用SWOT分析对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外部条件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其中,优势、劣势分析着眼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的职能、实力,在解决居民“看病难”能力上与大医院的比较,机会和威胁分析则注重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可能影响。
3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
3.1优势①获取便捷,方便居民就近医疗。至2010年年底,南宁市共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2个),其中政府举办的有67个(中心31个、站36个)、社会力量举办29个(中心3个、站26个),覆盖服务人口约19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160万人[4],城市人口覆盖率约70%。相比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群众来说更易获取,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职能突出。②医疗与保健相结合,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具有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上采取的是防治策略,即以一级预防为主,以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为目标,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手段,二、三级预防并重策略,在疾病控制和预防、群众健康保健上有重要作用。③医疗费用相对较低。由于医疗药品的进货渠道不同,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药价上有差别,大医院进货过程经过一步步审查,药品质量有保证,但是药价比药房和社区医院高;社区医院进货渠道单一,但南宁市实行社区诊所药品“零差价”销售后,价格绝大多数都要比药房便宜,不足是药物种类固定为基本药物,种类相较大医院少。
3.2劣势①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简单,工作环境较差、技术力量较大型医院薄弱。目前南宁市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的是少数,多数由二、三级医院或下属卫生所和企业医院或企业卫生所转型[4],普遍存在着环境差、房舍缺、设备不足的问题。②人才资源短缺。工资低、福利待遇问题使医务人员流动性快,同时由于全科医生的培训、职称晋升制度尚不完善[5],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职业发展的高层次需求,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留不住高素质人才。③医疗技术水平薄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受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法律知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局限,医疗技术水平薄弱。④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目前青秀区、西乡塘区、高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较高,但江南、兴宁、良庆、邕宁各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较少。近年来,南宁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尚未同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任务难以落实;凤岭南、相思湖、五象新区等区域,尚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3机遇①政策支持。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广西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桂财〔2007〕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7〕16号)、《关于建立全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桂卫妇社〔2007〕19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及标准(试行)>的通知》(桂卫妇社〔2007〕26号)等文件。这些政策的制定,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并使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②大医院医疗资源拥堵。南宁市区有二级以上医院20所,大部分集中于老城区域,而新建城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部分居民就诊不方便。三级医院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治工作,出现看病长龙,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③群众对健康保健的重视。随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增多,群众对疾病的预防、健康保健方面重视程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一线医疗机构,相较大医院,与群众联系更紧密,更具亲和性,可及性。
3.4威胁①存在医疗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其主要对象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服务对象具有复杂性,对医疗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医疗设备水平相较大医院较低,由于社区卫生机构小,服务对象复杂,对医务人员全科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医务人员素质与社区医院职能要求仍有差距,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存在医疗风险。②行业竞争性。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面、改善设备、医务人员待遇等资金大多数通过自筹解决,因此受经济利益驱使,仍然存在无证经营、挂靠经营、违规经营现象。诸如无证经营的所谓“黑诊所”,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开展超范围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屡见不鲜。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会导致公共卫生体系底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益作用难以实现,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③群众认同感低。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较大医院方便,在费用上也相对便宜,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可度较低。很多病人担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备、医务人员的资质、药品配备等方面都不如大医院,在社区医院看病会不会出现误诊、延误病情,因此在可能情况下,群众都希望到医疗条件好的大医院就诊。
4对策及建议
4.1SO策略建议制定优惠政策,用经济杠杆引导群众使用社区医疗服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扶持政策,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费用的个人支付比例。使社区卫生服务能够以较低的诊疗费用和药费自付比例吸引群众就医。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逐步实现群众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实现普通病患与疑难病患分流。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
4.2WO策略建议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议社会力量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个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把社会资金吸引到社区卫生服事业上来。以南宁市区内各个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中心点,一家大型医院辐射周边若干社区医院,负责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人力上的支持。在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的同时,大医院的医生还可以成为社区医院医师的指导医师,提升社区医疗人才的素质。制定医务人员输出制度,大医院可以有计划地输送初晋中、中晋高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定时间。这样可以使大医院的医师了解基层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社区患者的实际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更加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可以带动、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队伍的基本水平。一方面使大医院医师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
4.3ST策略建议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发展中医特色医疗服务,加强知识宣贯,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测量机制、过程控制机制、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评估和持续改进机制。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面向对象、面向过程的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可控性。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功能,因此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广、接近群众的特点,积极开展居民乐于接受的特色服务。发挥广西本地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服务,例如中草药和针炙、按摩、刮痧、药缮、食疗等中医传统技术疗法,为居民提供健康和形式多样的服务。同时在服务中加强医疗知识普及,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