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景作文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论文写作是所有经济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经济学家茶座》曾经多次刊登与此话题有关的文章。比如,何帆研究员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总第9辑发表《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再比如,聂辉华副教授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总第14辑发表《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又比如,冯伟博士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11年总第52辑发表《拍电影与写论文》。这些作者都从不同的侧面告诉读者们如何下手写经济学论文以及写论文时的注意事项,总体上来这些侧面或实或虚,或大或小,不一而足,但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提示和启发。我试着从不同的侧面通过五个比喻来告诉大家经济学论文的写法。为了把这五个比喻拧成一股绳,也为了给本文起一个带有比喻性质的名字,我把这些比喻称为“五步曲”.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偏废于某一方面,我想我在这里写的东西正好可以跟何帆研究员和聂辉华副教授等讲过的内容形成互补。我所讲的“五步”是指经济学论文的定位、选题、构架、成文和修改,而关于这“五步”的比喻则是论文定位犹如打靶子、论文选题犹如找座位、论文构架犹如选兵器、论文成文犹如加调料和论文修改犹如补漏子。
为什么论文定位犹如打靶子呢?
在打靶时的定位就是要瞄准靶心,即使打不中十环,也很有可能会打中九环或者八环,或者往坏里说打中七环或者六环或者更低。反过来,如果瞄准的是六环,那么,一不小心结果就很有可能是脱靶。写经济学论文的道理也在于此。我们不是要求每个经济学研究者都发国内顶级的《经济研究》或者都发国际顶级的《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但在定位上我们要瞄准最高级别的经济学期刊。孔子说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孙子兵法》里也说过,“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如果我们瞄准的是《经济研究》,即使不能在《经济研究》上发表,就算要往下掉好几个级别,也很有可能会在国内一般CSSCI期刊上发表出来。如果我们瞄准的是《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即使不能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上发表,就算要往下掉好几个级别,也很有可能会在国际一般SSCI期刊上发表出来。瞄准靶心的过程是提升我们的品味的过程,即使功力达不到,但也决不会走了一条“南辕北辙”或者“缘木求鱼”的歧途。张五常教授就特别强调品味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他能写出并发表很多具有原创性思想的论文的重要原因。品味问题在经济学论文写作意义上就是瞄准靶心的定位问题。好品位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好的学术潜力和学术未来,意味着更容易在发表上从低级别的期刊向高级别的期刊“升级”.
为什么论文选题犹如找座位呢?
同学们跑到教室去上课,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座位坐下来,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总之是要找一个别人没有坐的位子。写经济学论文也是这个道理。在论文选题的过程中,必须找到自己合适的“座位”.如果你的选题的具体细节都已经被别人研究过了,那么你根据此选题写作的论文在经济学文献中就不会有“座位”.在文献中没有“座位”的论文,学术期刊也往往不会给你发表,特别是国际期刊对这一点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选题是必须跟文献阅读和文献积累联系在一起的,杨小凯教授生前曾多次强调中国大陆的大多数经济学者在文献积累上不过关。一个选题是不是合适的选题,一方面要看这个选题本身是否具有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看这个选题有没有被别人做过。张五常教授多次提醒经济学研习者,论文选题是在文献阅读前面的,论文选题不是从文献堆里找出来的。你需要做的是,先找到一个选题并想好对付这个选题的具体思路,然后再去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如果已有的文献没有做你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了。如果已有的文献已经做了你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只能发出一声叹息了,这声叹息的内容就是杨小凯教授所讲的“英雄相见略同”,因为你想到了已经的“英雄”所想到的东西,你自己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做“英雄”的潜质了。总之,经济学论文在选题上不能坐别人已经坐好了的“座位”,不能在低水平重复中做无用功。
为什么论文构架犹如选兵器呢?
选择合适的工具是一门大学问。我经常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的一句话就是,“骑着自行车永远上不了月亮,不是人不行,是工具不行。”看看中国名着中的人物使用的那些几乎量身定做的兵器吧。《西游记》里孙悟空使用的兵器是金箍棒。《水浒传》里林冲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卢俊义使用的兵器是点钢枪,李逵使用的兵器是板斧,鲁智深使用的兵器是禅杖,石宝使用的兵器是流星锤。《三国演义》里刘备使用的兵器是双股剑,张飞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很显然,选择跟自身能力匹配的兵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自身的战斗力,正所谓“好马配好鞍,良将配宝刀”.在找好了论文的选题以后,紧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在构造框架时让思想跟工具匹配起来,也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分析工具。简单的分析工具对付复杂的问题,可能会力不能逮,所谓“杀牛用杀鸡刀”是也。复杂的分析工具对付简单的问题,可能会大材小用,所谓“杀鸡用杀牛刀”是也。在这一点上做到恰如其分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正因为很难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论文的质量。但是,就现阶段中国经济学界的整体实力来说,工具箱里的工具还不是很厚实,还不是很精良,甚至没有达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程度,所以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提升高级微观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等“三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很明显,只有拥有更多的工具可供选择,才能让思想和工具更好地匹配。
为什么论文成文犹如加调料呢?
大家都知道,美食追求的是色、香、味,而在成就美食的过程中调料的作用往往功不可没。调料种类繁多,包括咸味调料、甜味调料、酸味调料、辣味调料和鲜味调料等。选择合适的调料,那可是大厨的学问。经济学论文要求的是视角独特,论证透彻。很多经济学论文写作者选题做得不错,构架也做得很好,但就是论文整体上看起来“瘦骨嶙峋”、“面无血色”、“病病歪歪”,问题就在于作者在如何“加调料”上没有过关。经济学论文不能仅仅是数学公式的堆砌,也不能仅仅是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经济学论文需要注重自身的可读性。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甚多,专门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学者可能不懂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专门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可能不懂微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经济学期刊的主编也不是万事通,在作者文字写得不清晰且文字论证不透彻的情况下,论文的初审就很有可能通过不了,国外叫“deskrejection”.所以,作者在论文成文的过程中一样学会“加调料”,让自己的论文看起来“有血有肉”,读起来“有滋有味”,即使不能像精致的散文那样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回味无穷”,但至少也要让人读起来通畅顺溜而不至于要靠猜测作者的意思才能磕磕绊绊地读下来。
为什么论文修改犹如补漏子呢?
然而,由于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时间不长,缺乏实务处理经验,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操作仍存在误区,导致有些企业中“预算执行者未能完成预算指标”、“预算在应用或实践过程中中断或形同虚设”。2011年((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虽然近年来预算作用日益显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步伐加快,以及中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资源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我国预算管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问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z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人们对预算管理的认知程度是影响企业预算管理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预算管理人员的态度对预算管理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评价者高估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很可能会导致管理者盲目乐观,忽视企业预算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从而阻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那么,我国企业中是否存在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的现象?
由于预算管理研究属于企业内部管理问题,难以获取公开的数据,且缺少定量度量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认知偏差的工具,以往有关预算管理研究很少涉及预算管理人员是否高估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更没有解决哪些因素会导致评价者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这一问题。如果简单地假定预算参与者的唯一动机就是从预算中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对预算管理中复杂的行为过程及其后果视而不见,那么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将大打折扣。
随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流行,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预算管理研究的影响日益增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认知偏差受到过度自信心理的影响。一些学者从过度自信理论入手,找到了管理者认知偏差影响企业行为更直接的证据,例如国内外学者已经关注到过度自信管理者对企业并购、企业投资效率、股利支付、财务报告舞弊、会计稳健性等的影响。由此可见,过度自信这一现象存在于管理学领域,管理人员在作出决策时会受到过度自信的影响。预算管理评价者在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过度自信的影响。那么具有过度自信特征的评价者是否会倾向于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在我国,国家控股这一特殊的制度背景为我们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相关会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产权性质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也不容忽略。以往的研究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公司税收规避程度、公司的绩效等影响更强。那么,产权性质因素是否会影响到评价者过度自信特征与高估预算管理成熟度之间的关系?此外,预算管理成熟度被高估样本公司与未被高估样本公司在预算管理实践得分是否存在差异?
为解决好传统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提出利用建立旅游产业资源集中整合的云平台,通过云协作机制来促进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以此提高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根据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云协作的应用需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即初级应用阶段和高级应用阶段。
(一)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初级应用阶段模式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初级应用阶段,最需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建立开放式的云协作机制。在云协作机制中,各种参与实体之间可以顺畅地沟通信息,使用对方可共享的社会、经济、信息等资源,以此达到降低自我经营投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多赢和谐局面,促进整个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最终提高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样可以使得旅游产业中各方之间存在的固有的和非固有的关系巩固化和规范化。其次,引入社会中第N方参与到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中来。第N方可以是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也可以是通讯、快递等信息物流机构,可以是除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行政职能政府部门,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对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社会任何实体、任何产业。这样能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封闭半封闭状态,一跃成为开放式产业。这种第N方加入越多,整合的社会资源越丰富,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实力也就越强大。因此,开放式对云协作机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二)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高级应用阶段模式在云协作初级应用阶段的基础上,建立类似IT行业中云计算的云平台。这一云平台是参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类社会实体的信息加工处理和资源整合的中心。所有的社会、经济、信息等资源都将在这一平台进行处理和交换。以旅游专业学校为例: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法律法规设置到云平台;旅行社将切实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要求设置到云平台;旅游从业人员将工作中遇到的市场情况和问题设置到云平台;旅游者将对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设置到云平台;第N方将自身参与旅游产业的目的和存在的各种需求设置到云平台。旅游专业学校就可以通过这个云协作平台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宏观旅游产业政策、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旅游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新的市场问题和素质要求、旅游者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直接要求以及第N方所带来的旅游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依此来进行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适合旅游市场发展的理论研究等工作。旅游专业学校则不必扮演这些实体在经济中的角色,不必增加相应的参与成本,就可以得到这些有益的资源,这也是云协作的最大效用。
二、云协作机制在旅游经济中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云协作机制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既不是经济风险,也不是产业市场风险,而是如何建立健全这种云协作机制,并把这个机制落到实处。另外,要调动社会经济中其他对旅游经济发展有益的实体资源,除要有开放式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更重要的是要使参与的实体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为了应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基本手段解决:首先,通过行政机制建立云协作平台。云协作平台的建立,需要通过政府各级相关部门的主导才能实现。目前旅游经济产业中的各个参与实体,均第一注重切身利益和直接利益,各方之间的往来关系既不透明也不直接。这就导致各方即便面临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更不会在市场经济中自觉地联合产生一个可以相互沟通和利用的平台。而单靠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一方,很难协调各个参与实体以及建立协作机制,更难利用旅游产业以外的各种社会资源。这就需要政府各级相关部门主导,共同促成旅游经济云协作机制的建立。其次,商业化运作云协作平台。在政府主导建立云协作机制平台的基础上,将该协作平台推向市场,商业化运作,使云协作平台本身也纳入到市场经济运行当中。这也是保证云协作机制开放式特点的基础。云协作平台所具有的强大资源集中整合、信息处理功能,本身就蕴含着资源配置、信息经济等实现市场化的基础,因此,该平台的运营管理完全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最后,调动市场各类实体的积极性,吸引第N方参与支撑云协作平台。在市场经济运营中,各类参与方均把经济效益列为首位,因此经济效益也就是第一驱动力。而这一驱动力的来源,一是要有健全的参与机制与退出机制,二是要有盈利效益,二者缺一不可。在云协作机制的平台建立初期,政府可以出资一部分,社会筹集一部分,形成云协作机制平台引导基金,有了这个资金保障,各类参与到旅游经济产业的实体就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加之参与后会以较小的使用成本获得同质同量的社会资源,会直接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实体企业就有了一定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云协作机制运作的良性循环。
三、云协作机制在旅游经济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竞争协作非价格竞争
正确认识竞争与协作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相互关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对于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市场竞争是各种市场主体的当事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市场行为的优胜劣汰而展开的争斗和较量。市场协作是各种市场主体的当事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则的基本要求,协同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以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或既定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协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竞争与协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这是竞争与协作的内在联系来决定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上讲,竞争与协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没有竞争的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自觉参与竞争。同时,市场经济也需要协作,协作是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协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3)这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必然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途径一是改革,二是开放。不改革旧体制,难以建立新体制;不对外开放,难以形成统一大市场。
2.竞争是贯彻价值规体的客观要求,协作是生产杜会化的劳动形式。竞争与协作是一对矛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商品生产者彼此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协作的要求。
3.加强社会主义的竞争与协作,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纵然它更强调协作,但不排斥、也排斥不了竞争。深化改革不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而且要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
二、竞争与协作有机结合的意识
竞争与协作是两种经济行为,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可以通过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实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努力培养竞争与协作的意识。一方面,要从思想观念上更新竞争与协作意识。竞争不是排斥协作,协作也不是不搞竞争。另一方面,要从理论上弄懂竞争与协作的辨证关系,积极参与竞争与协作的实践。
三、广泛开辟竞争与协作的途径
我们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走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参与竞争。同时也要搞好协作。要搞好区域协作。长江流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为契机,以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为开放带,带动长江流域广阔腹地加速发展;东北三省取消一切封锁,实行跨省联合,迅速建立全东北地区的大流通、大市场,参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循环;西南五省七市利用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能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特色,联合起来,走向南亚和东南亚;西北地区协力进行能源、交通建设,通过欧亚第二大陆桥,联合起来走西口。搞好集团协作,跨行业协作,跨所有制协作。五是国际协作。在竞争与协作中,各级各部门要有所作为,特别是经协部门,要名正言顺地走上整个经济活动的舞台。
四、在竞争与协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获得最佳经济效果的。问题在于竞争的目标是否选准、竞争的手段是否正当以及联合的对象是否合适等。因此,对竞争和协作要加强引导,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1.竞争与协作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我们的竞争,不是盲目的竞争,必须在国家宏观统一调控下进行。国家应该制订长远战略规划,运用经济杠杆,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统筹兼顾,促进经济平衡发展。
2.要有明确目标,避免企业在竞争与联合中的盲目性。当人们确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应当倡导竞争和加强横向经济联合时,各企业应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专长,综合拟定出在经营战略上具有相当水平、经过奋斗可以达到的目标。
3.要重视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熟知的,非价格竞争是价格竞争的对称。它是指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生产经营者通过商品的品种、款式、质量、包装、服务等方面所开展的竞争。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除价格竞争外,非价格竞争便成为更广泛更高层次的竞争。
4.要防止横向经济联合、特别是企业集团走向垄断。当前,在横向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出现了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企业集团。与常见的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合相比,已由单个的、分散的企业变为相对集中的企业。这种联合不仅是生产上的联合,而且还包括了销售、科研、服务等更广泛的内容,使资金、人才、物资、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最佳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具有更高层次的竞争力,更大规模和更强的凝聚力。
5.要充分运用法禅手段,保护联合,维护企业正当竞争的合法权益。国家要制定出企业法、竞争法、联合法等有关法令,使企业在联合与竞争中有法可依,企业的行为受法律的监督、约束,企业的正当权益是受法律的保护,并依法调整好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l995
[2]马洪主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l993.28
中图分类号:可从学校图书馆中图分类号中查阅,经济管理类为中图分类号中F类。
单位代码:我校单位代码10425。
学 号:以《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显示的学号为准。
密 级:保密论文须直接注明密级及相应的保密期限,如系公开论文此项不标注。
论文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论文题目中所用到的词应考虑到为检索提供特定实用的信息(如关键词),一般不宜超过25个中文字,若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业工程。
研究方向:按照2008年招生简章要求。
校内导师:指导教师的署名应以研究生院批准招生的为准。
现场导师:工程硕士所在工作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
二、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的内容和格式见第三部分图示,必须由作者、指导教师亲笔签名并填写日期。
三、摘要
中文摘要内容包括:“摘要”字样,摘要正文,关键词。对于中英文摘要,都必须在摘要的最下方另起一行,用显著的字符注明本文的关键词。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应体现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论文摘要应力求语言精练准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约500~800字。摘要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想和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关键词:是为用户查找文献,从文中选取出来用来揭示全文主题内容的一组词语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英文摘要:为了国际交流的需要,论文须有英文摘要。英文摘要的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一致。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四、目录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按章、节、条序号和标题编写,一般为二级或三级,目录中应包括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致谢等。
五、主体部分
论文主体一般应包括:前言、正文、结论等部分。
1.章节标题及层次
论文主体分章节撰写, 每章应另起一页。
章节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 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论文的章节按混合编排格式,即:一级标题用“第1章”、“第2章”……。从二级标题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在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一个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例如:
第一级标题 第1章(居中)
第二级标题 1.1 (标题数字左侧顶格,标题内容与数字之间间隔一格)
第三级标题 1.1.1(标题数字左侧顶格,标题内容与数字之间间隔一格)
正文中的标题层次一般不应超过四级,四级以后可单独编号,编写作(1) (2) (3)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
2.前言
前言一般作为第一章,是论文主体的开端。内容应简要说明研究的问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方法,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逻辑结构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不必赘述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前言一般不少于3000字。
3.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作者应根据研究工作的内容,阐明研究方案和实验方法,突出自己的创新性和特色工作,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可信,与同类和相关工作的比较分析清楚。工程硕士论文重点应与相关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正文应该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推理严密,文笔流畅,内容集中简练,图表、参考文献规范。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2.5 ~4.0万字。
4.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论文的最后一章。
结论是整篇学位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完整地阐述论文的创新点。在结论或讨论中可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论文工作有关的建议等。结论根据研究内容分段总结,不必分节次。
5.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97-02
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近年来多新办有经管类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这些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过于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当前,多数高校认为,毕业论文是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这种过于强调学术性的评价标准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与学生整体理论水平是不太符合的,这导致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貌似学术论文实则学术垃圾。但与此同时,由于强调学术性,因而与实际联系更为密切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以及带有策划性质的项目报告都被排斥于论文选题之外。这使得论文的选题存在着大而空等问题,同时也使得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少了一个重要途径,而那些所谓的学术性论文也实在难以体现出其实践性来。
(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第一,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释能力较弱。经管类论文通常需要有数据的分析支撑,才能有说服力。但学生不仅无法从合适的渠道获取数据,而且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也很欠缺。虽然在大三前后修学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定量分析工具,但真正能够在毕业论文中运用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多数论文都是文字的堆砌和字数的拼凑。
第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毕业论文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尽管同学们已修学了本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但真正在毕业论文中加以运用的同学却并不多,多数是直接将教科书中的概念、原理、理论等内容直接堆砌在论文中,弄得论文好像是教案一样,并未能体现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来。
(三)指导教师队伍力量不足
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多为新建专业,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招生数却较多,致使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力量捉襟见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乏符合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第二,指导教师质量存在问题。一部分教师本身并未受过硕士阶段的论文撰写训练,自己也未曾有过完整的论文撰写与发表经历,因而难以很好地承担指导工作;一部分教师与指导的学生专业关联度不大,难以很好地承担起指导责任。
(四)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有限
一方面,就业压力使学生寻找工作的时间普遍提前,一般在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就几乎倾巢出动,没有寻找工作的也在备战各种考试、考证,而且是一个试接着一个试去考,至于毕业论文就完全成为副业了;另一方面,唯一有可能、有意愿去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考研学子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其考研工作一直要到五月份才能尘埃落定,而此时已快到论文答辩的时候了,最终只能应付了事。因此,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虽然很多学校将毕业论文工作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实际上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仍然十分有限。
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一)毕业论文分类写作
根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兼顾学术性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偏好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毕业论文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学术研究型论文,其要求学生按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去从事论文的写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该类论文主要针对那些有兴趣将来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另一类为实践应用型,主要针对那些计划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的学生。
在地方高校中,经管类毕业论文的主体当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这主要因为:第一,实践应用型论文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由于实践应用性论文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其对学生的压力并不低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第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论文抄袭的情况,因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要求学生从真实的参与工作着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其难以抄袭。第三,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学生去作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当前,大学生的实践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对大学生来说,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是任务,在企事业里打工是为挣钱补贴生活,实习是为了工作。较少有学生在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多一点观察和思考,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其为完成论文工作去观察和思考,并以论文形式表述自己的见例。
实践应用型论文可有实验报告(如,对不同促销手段的比较分析其对销售效果的影响等)、调研报告(如,调查分析某消费品在大学生市场中的消费状况等)、商业策划(如,针对某企业的战略发展策划、营销策划、组织结构变革与发展的策划等)和案例分析报告这几种形式[1]。
(二)项目组合作模式
现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基本上都是一名学生一个题目,即使题目一样,两者的撰写也是毫不相干的。但当对毕业论文实行分类时,项目组合作模式在一些情况下就变得有必要了。例如,某些调研工作、实验工作或策划工作往往依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如果由几个人组成项目组的形式去合作完成这项工作,其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同时,以项目组形式开展毕业论文工作,还可以集多人智慧于一体,通过讨论会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成员的创新欲望,产生创新性的观点。项目组合作模式也能培养成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以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弥补指导教师数量的不足。
以项目组为单位开展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是以常规毕业论文工作为基础的创新和发展[2]。它既要遵守学校毕业论文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同时又对选题、指导、答辩等许多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条件。因此,必须把握以项目组的内涵和要求,根据实际条件和教师、学生的能力水平,稳步推进,确保论文质量。项目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2~4人为一组。
(三)以研究项目为依托
1.以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依托。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团队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在参与这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以“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依托。“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可营造一个鼓励标新立异、百家争鸣的创新生态环境,使大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是高校乃至社会都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组织、指导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如何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如何使学生毕业论文与“挑战杯”竞赛及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有机结合,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方面。
结束语
对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一定要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毕业论文应以实践应用型论文为主,以学术研究型论文为辅,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培养需求。此外,对于学术研究型论文,要求侧重于独立撰写;对于实践应用型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项目组合作方式完成,也可独立完成;对依托教师课题、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挑战杯”项目完成的论文,要求侧重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的撰写。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歌词以其传达的普遍感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把流行歌词引入作文,会拓展我们的社会生活视野和话语空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作文个性、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将起到不可佑量的作用,同时会促进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街接,使写作题材合上生活的节拍,使作文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果能把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流行歌歌词开发为作文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多元化,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补,教师再进行整体性的整合,能促使作文水平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建构个性化的作文体系。这样既能为中学作文教学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又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改变学生因“无米”而难成“炊”的作文窘况。那么,流行歌曲歌词又能给中学作文教学怎样的积极影响呢?
一、利用流行歌歌词,深化学生对作文的情感
毋庸置疑,流行歌曲是深受少男少女们喜爱的一种文化载体,其歌词所承载的广泛、大量的文化信息,通过音乐的节奏,深深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触动着敏感的灵魂。《语文教育人文论》一书在谈及作文要回归生活的时候指出:“立人的写作教学,要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中引向生活,即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做生活的主人。”那么,在遵循作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把流行歌歌词“拿来”,让它与作文教学建立联系,是作文回归生活的要求。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内驱力和催化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利用流行歌曲涌动着的青春浪漫的活力,追随少男少女的感觉步伐,让流行歌歌词这一时代的“活水”激发学生的亢奋情感,将学生的情绪反应唤醒到最佳状态,从而“诱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与激情,在“爱屋及乌”式的移情效应中,学生逐步形成写作兴奋状态,忘情地投人写作当中。如学生在吟唱品味《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歌曲时,情绪高昂,心中的情感波澜被掀起,学生会从表象的感悟进人到理性的思考,自觉地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歌词带给人们的启迪,去感悟歌词的情慷,心中涌动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情感。
2.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由于中学生的经历少、阅历戈感悟生活的敏锐程度不够,其对生活的感受往往带有情绪的表层化、认识的肤浅化、思维的点滴化,很难很好地从多角度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感受和思考,因而难以写出动人的好文章。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提炼生活内蕴的本领,深化学生领悟生活的能力,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优秀流行歌歌词大都是生活的再现和提炼,凝聚着创作者深人生活品味和思考的结晶,闪耀着生活真谛的哲理性光辉,流淌着意蕴丰厚的人生意识。学生可以从《爱拼才会赢》中认识到“要善于掌握‘三分天注定’的机遇,更要自我努力创造发展的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通过拼搏争取得到的,进而得出‘只有拼搏奋斗才会成功’的人生感悟”。
3.优化学生的内在情感。当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情”的问题。优秀流行歌歌词大都是高尚情感涌动的产物,融注了优美感人、积极向上、催人奋发的真切情感,流淌着深邃的思想热流,扣人心弦。比如,学生从(懂你》、《一封家书》所表达的儿女一分孝心与感恩之心中反思:“我们自己有多少人心中常牵挂父母,能知道并记住父母的生日或其他一些重要的日子呢?又有多少时候细心关注过父母的生活艰辛和为自己的付出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又能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和怀抱责任感地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体察周围的事物,从而达到优化学生的内在情感。
二、巧借流行歌歌词.扮靓文章内容
流行歌歌词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作文的情感,而且以其构思精巧、结构严谨、韵律整齐、语言凝练、流传性广的特点,可直接作为作文的构成材料和手法借鉴。
1.借歌词扮靓“善睐的明眸’,。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近年来,随着作文考试的改革,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其开放性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自拟题目的能力也是其考查范围之一。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句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为文章的标题或题记,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或阅卷老师带人文章所创设的情境,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有同学以“飞越迷雾”(周华健)、“借我一双慧眼”(那英)为标题,文章写飞越感情的迷雾,用一双慧眼把事物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2001年高考全国卷以“诚信”为话题,就有“我的眼里只有你”(景冈山)、“没有了你,世界寸步难行”(孙楠)、“生命因你而精彩”(孙楠)、“你在我眼中是最美”(羽泉)、“一路上有你”(张学友)、“不能没有你”(那英)等诸多漂亮的命题,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所写的是“诚信”的作用和意义。 2开头或结尾引用歌词创设独特情境。元朝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好的开头,犹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结尾收束全文,要简约有力,令人回味。歌词用作精美的开头,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深思,或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用在文章结尾则卒章显志,常常会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如2005年四川卷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有人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头,来论述忘记是非成败、功名利禄,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阅卷老师)的关注、好奇和深思。再如以“拼搏”、“自强不息”为话题,有人用“心若在,梦就在,人间自有真爱。看成功,人生豪迈,从头再来”(刘欢《从头再来》)结尾,给人有益的启示,有力突现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3.借歌词让语言“华采满天飞”。“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引用或化用一些经典歌词可使你的作文语言生动活泼,魅力深厚。如:2004年高考北京卷以“宽容’,为话题,有人引用王子鸣《冬天里也有阳光》里的歌词行文:“春天风光美好,花开分外妖烧,多少恩恩怨怨随风忘掉;冬天雪花飘飘,银装素裹美妙,再大风雪也有阳光照耀。放声地笑一回,大胆哭一场,抬头望一望一片灿烂的阳光,该遗忘的总遗忘,该原谅的就原谅,所有烦恼都不要放心上,……可知平平常常的退一步,天高地宽广。”这段引文非常切合文章主旨,且句式整齐,对比鲜明,写景形象。以“张扬个性”、“自信”为话题作文,有人引用《想唱就唱》的歌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就算这舞台多么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这段引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性张扬、乐观自信的年轻人的形象。
关键词:文学翻译;形象思维;小说;诗歌;艺术
从古至今,中西方的文学大师都在强调形象思维对于文学创造的作用。从别林斯基到高尔基、法捷耶夫再到中国的李泽厚,都把形象思维当作文艺的基本特征和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
一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1形象思维的概念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在遵循着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始终依赖于具体的形象和联想、想象来进行思维的方式。众所周知,形象思维是由俄国民主主义理论家别林斯基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文艺创作的特殊概念。他在《艺术的观念》中对此定义展开论述,将“诗”改为“艺术”,即“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许多西方美学家曾经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过这个概念。我国古代的许多文论典藉中也有着大量的同这一概念意思相近的论述。
文艺不仅在描写对象上有其特殊性,文艺反映现实的形式也有其特殊性,因而文艺认识现实的思维方式与科学认识现实的逻辑思维就有所不同。一般把文艺这种特殊的认识现实的思维方式叫做形象思维,以别于科学用于认识现实的逻辑思维。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中也是以同样的方法定义形象思维的,“通常称文学、艺术家的思维为形象思维,是为了区别于哲学、科学家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而说的”,“形象思维的特点与精义在于创作过程中,思维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形象和通过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不管是哪个定义都强调形象思维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它是文学工作者进行创作时必须调动的思维模式。
2形象思维与文学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论中虽未出现“形象思维”的字眼,但是有关它的论述却自成体系中国文学创作者很早就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与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有关,单个汉字(早期的甲骨文最具代表性)便是脑海中的一个形象,甚至十几个形象组成的画面。其中以早期甲骨文最为典型,因为那是汉字的最初原始形式,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尤其是上实际的汉字改革-变繁为简。很多汉字已经失去象形特征。但也有不少保留,比如休息的“休”字让人联想到一人靠在树上歇息的画面。这种造字的思维模式运用于文学创作上便是形象思维。
中国古代有关形象思维的研究比较代表性的是“言(象)意”论,象即为形象。子曰:‘立象以尽意’,正始时期,王弼以庄解易,融二家之说而进一步发挥。其《周易略例-明象》云: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一象尽,象以言着。这一段可简化为“言”“象”“意”的认识链条,即通过言象以达意。在这个认识链条中,“意”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然而,“象”确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中间环节。“言”,只是“明象”;而“象”,才能“出意”;无“象”,即不能达“意”。可见形象思维是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固有特征。
文学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文学创作是意-象-言的过程,那么文学翻译便是言(源语)—象—意—象—言(译入语)的过程。即译者运用形象思维,调动一切感官活动,透过语言符号文本,通过想象和联想把物化的形象转化为译者心中的审美形象,再用另一种语言符号将其物化,其物化过程也必然用到形象思维。用形象思维去理解原作,解析源语文本,再运用形象思维去表达原作,建构目的语文本,形象思维贯穿于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
二形象思维与文学翻译
1形象思维对文学翻译大有裨益
运用形象思维进行翻译一定程度上可杜绝误译、死译、硬译。兹举例说明
原文:Arudenoisebrokeonthesefineripplingsandwhisperings,atoncesofarawayanssoclear:apositivetramp,tramp;ametallicclatter,whicheffacedthesoftwave-vanderings;as,inapicture,thesoildmassofacrag,ortheroughbolesofagreatoak,drawnindarkandstrongontheforeground,effacetheaeiraldistanceofazurehill,sunnyhorizonandblendedclouds,wheretintmeltsintotint.
译文1:一阵如然而来的猛烈声音,那样辽远而又那样清楚,打破了这些微妙的波浪的低吟;这确是阵阵踏地声,是金属的得得声,它将轻微的浪声抹煞了,就如同在一张图画之中,那大堆的峻岩,那大橡树的粗干,又黑又粗画在前面,把那有着碧蓝色的山,晴朗的地平线,色彩互相混合的有云的远方,给抹煞了一样。
译文2:一种粗重的声音,遥远而清晰,打破了这委婉的汩汩声和低语般的喃喃声,一种确确实实的脚步声,一种刺耳的得得声,把轻柔的水波流动声盖住了,犹如在一张画中,大块的岩石,或者大橡树的粗硬树干,用暗色画出来,在前景显得十分强烈,把青翠的山峦、明丽的天际和色彩互相渗透、混合而成的云朵组成的茫茫远景压倒了一样。
本文摘自《简爱》,简爱第一次见罗切斯特的经历,选自第十二章,这里有许多动作描写和对人物外貌了解。“rudenoise”分别被译成“突如而来的猛烈声音”和“粗重的声音”,这两种译法均未能很好的表达出rude一词的意思。这里的rude仍有“粗暴”之意,是简当时的心理感受:好端端的风景和悦耳的流水声被这声音破坏了,所以这个词仍宜译为“一阵粗暴的声音”。此段最后,blendedclouds,wheretintmeltsintotint,两种译文也均有不自然指出,不如译为:“色彩交融的云朵”。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文学翻译过程中丢弃形象思维,那么译者下笔就枯索呆滞,语言流于公式刻板,缺乏生动活泼,如同枯木一般毫无声息,与读者便觉译文艰涩生硬,惨不忍睹,原文风味尽失,意境全无。这样的译本应该是钱钟书先生所指的“消灭原作”的了。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运用形象思维,才能使译文生动,符合译入语的文章习惯。
“倒是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灭原作的功效。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者拒绝读者;他对译本看不下去,就连原作也不想看了。这类翻译不是居间,而是离间,摧毁了读者进一步和原作直接联系的可能性,扫尽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了原作的名誉。”(《七缀集》第69页)
文学翻译中运用形象思维追溯原作者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然后运用形象思维用地道流利的艺术语言再现原作的意旨,情趣,典型的人物形象,意境等等,那么译者便如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灵感如泉涌,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了。自然此种境界的实现还依赖于其他很多方面,包括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品位(taste),但是形象思维是必备条件之一,这样译文才会枯木逢春一般生机勃勃,生命力持久。
2运用形象思维生动再现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因此作者往往花大力气力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言谈举止间尽显自身特点,作品读来觉得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除了需要作者自身对生活的敏感体味,人物性格的把握之外,还需要作者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作者要握有马良神笔来塑造人物,下笔如有神,使人物在笔下活起来。因此,运用形象思维能够生动再现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小说中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比比皆是,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有人曾这样评价其中的人物:《红楼梦》有许多个性鲜明的文学人物他们仪态万千,无异于人物的艺术画廊。他们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各具特色,大多数人在性格上不能简单地律条绳墨。因此小说翻译中运用形象思维再现原作中典型的人物形象便成为小说译者的中心任务,状物叙事,抒情议论,描写均应为其服务,文章的遣词造句更需慎之又慎,力求人物如在目前,其语如在耳边。译者要把握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需先透过语言文字本身捕捉并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甚至灵魂,借助原作者的艺术手法,用地道流利的语言再现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兹比较《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来说明形象思维的运用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红楼梦》)
(1)杨宪益译:AsTai-yuentered,asilver-hairedoldladysupportedbytwomaidsadvancedtomeether.Sheknewthatthismustbehergrandmother,butbeforeshecouldkowtowtheoldladythrewbotharmsaroundher.
“Dearheart!Fleshofmychild!”shecried,andburstoutsobbing.
(2)霍克斯译:AsDai-yuenteredtheroomshesawasilver-hairedoldladyadvancingtomeether,supportedoneithersidebyaservant.SheknewthatthismustbeherGrandmotherJiaandwouldhavefallenonherkneesandmadeherkoutow,butbeforeshecoulddosohergrandmotherhadcaughtherinherarmsandpressinghertoherbosomwithcriesof“Mypet!”and“Mypoorlamb!”burstintoloudsobs.这是黛玉初见贾母时的场景,通过描写,贾母在贾家的地位和形象立即跃然纸上。杨宪益先生的翻译向来以“直译”著称,透过此例便可管窥一斑。霍克斯的翻译译语言则更加生动活泼,充分展现了贾母的形象,塑造成功。总体而言,通过短短一句话里贾母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catch,pressandburst体现出贾母所处的强势地位。所利用的动词都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包含译者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使人物活灵活现,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发读者的审美想象。3运用形象思维再现诗词意境与神韵
在诗歌翻译上,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大多认为译诗必须也是诗。译诗关键在追求神似,闻一多强调要“抓住了他的精神”,茅盾说的“神韵”还有郭沫若提出的“风韵译”都说明了这一点。中国诗歌讲究形神共济,意象融合,在对“象”的描写中追求意的深邃,神的远邈,形象思维不仅成为诗歌创作的手法,而且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往往是整首诗的眼睛,诗歌的意境和神韵皆源于此。诗歌翻译者应该作为读者感悟诗歌中的意象,进而追溯并把握诗人形象思维的过程,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再现诗歌意象,从而再现诗歌的意境与神韵。然而形象思维因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以及用以表现思维的语言的巨大差异而不同,因此光是言—象—意这一理解过程便是一件难事,要跨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鸿沟运用形象思维再现原诗的意境与神韵便是难上加难。兹例说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关雎》
短短十六字读来却美不胜收,让人称叹,究其原因在于形象思维的妙用。其一、运用隐而不显之暗比,即《诗经》常用的“赋、比、兴”中“比”这一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宋代朱熹曾在《诗集传》中这样概括“比”的艺术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197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1965年7月21日给谈诗的信的手迹。在信中,用比、兴两法诠释形象思维。诗中,用雌雄雎鸠来比淑女与君子,前两句看似写景起兴,实则与下句作比。其二、双字“关关”及双声词“雎鸠”,叠韵词“窈窕”。双字与双声叠韵两种表现手法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是我国古代诗歌运用形象思维的典型代表,看一下西方译者是如何再现原诗的艺术形象的:
(1)Theysentmetogatherthecresses,whichlie
Andswayonthestream,asitglancesby,
Thatafittingwelcomewemightprovide
Forourprince’smodestandvirtuousbride.
(CFRAllen)
(2)Ontheriver-island-
Theospreysareechoingus
Whereisthepure-heartedgirl
Tobeourprincess?
(WitterBynner)
(3)“Fair,Fair,”crytheospreys
Ontheislandintheriver
Lovelyisthisnoblelady
Fitbrideforourlord.
(ArthurWaley)
(4)Kwan-kwangotheospreys,
Ontheisletintheriver.
Themodest,retiring,virtuous,younglady:—
Forourprinceagoodmateshe.
(JamesLegge)
相比较而言,译文3和4优于译文1和2,译者更好的理解了原作是如何运用形象思维的。首先两个译文了解到原作隐而不显之暗比,保留了原作的形式,译文3用ospreys作比ladyandlord,译文4用ospreys作比ladyandprince.译文1完全是原作的改写,不仅未能领会原诗的意义,更未能领会原作“比”的艺术创作手法,译文2虽了解到这一点,可以译者将原本隐而不显的暗比在译文中将其展现出来,于是意境丧失,美变为不美。而在对叠字“关关”和双声词“雎鸠”及叠韵词“窈窕”的翻译则差强人意,“关关”:afittingwelcome,echoing,“fair,fair”,Kwan-kwan,前两个译文完全忽视“关关”是叠字且摹声的语言特征,后两个译文虽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声义相兼之美已难再体味得到。至于“雎鸠”,译文1完全理解错误,其余皆译为ospreys,“窈窕”均采用解释性的翻译:modestandvirtuous,pure-hearted,noble,modest,retiring,virtuous,young。且不说意译的意思是否与原诗“窈窕”等值,即便达意,但原诗的意境与神韵也已完全丢失。
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诗歌翻译必须对中国古诗词的形象思维的创作手法和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意象有充分的了解才行。
三总结
形象思维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诗歌,译者都需要透过源语文本,充分感知其艺术形象,深谙原作者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过程,再运用形象思维将艺术形象再现于目的语文本。即文学翻译的译者要经过言—象—意—象—言这一过程方能忠实地再现原作,读者也方能通过译作获得与原作读者相同的艺术形象和审美体验。有人曾说过:翻译实践是活跃译者思维、启动译者母语的途径。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学作品翻译者,需要不断的整合和超越,把握形象思维,才能仰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繁荣本土化文化,从而使中国文化走向全球化。
参考文献:
[1]黎千驹论文学作品的模糊性[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
[2]李智漫谈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诗稿修订版[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5]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6]傅雷著,傅敏编傅雷谈翻译[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7]钱钟书七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8]杨宪益译红楼梦[Z]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
[9]霍克斯译石头的故事[Z]英国:企鹅出版社,1973
[10]许渊冲译唐宋词一百五十首[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1]龚景浩译英译中国古词诗选[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