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范文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语故事画蛇添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第1篇: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范文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同韵词】大简车徒、懋迁有无、乌舅金奴、烟波钓徒、华冠丽服、社鼠城狐、修饰边幅、一民同俗、雄飞雌伏、老牛舐犊、......

【年代】古代

【灯谜】巳

【日文】蛇足(だそく)を加(くわ)える

【俄语】перестарáться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示例】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画蛇添足,为此奇谈。 《花月痕》第五一回

【成语例举】

一九六三年,觉得这个闭幕不好,改成了参加游行的学生上场和常四爷送水的场面,虽然也不能令人满意,但那时不那样画蛇添足地加"红线"也不行。

表现佘太君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战斗场面不宜于再发展了,现在有些情节如佘太君释放俘虏等等,就显得"画蛇添足"。

第2篇: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能力 语言发展

要发展幼儿语言,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只有给孩子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一、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感性认识,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范围,加强了感知深度,而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强必然会丰富幼儿的语言。

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了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萝卜挖空后,又在里面种蒜,上水后撒上小麦,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不用我去要求,他们就能自己说出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这些好词语。

在下雪天,我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户外,我们一起去看雪景。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发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我会向孩子们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不知不觉中就丰富了词汇。

二、创设情境,在锻炼思维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入式。可是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但智力却没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我让孩子们用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孩子们边演边讲,教室里面其乐融融,好不惬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指导鼓励,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的作用,需要教师作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刺猬树》是由6幅画组成。我先让孩子们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看完(一),看(二)……接着让他们看里面有谁?第三步让孩子们看图中的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完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讲述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多鼓励:“没关系,继续说吧!讲得不错,有进步。”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敢说、想说,经过练习,一定能会说。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四、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成语教学

如学习成语“盲人摸象”。先进行游戏:我请几名幼儿上来扮演盲人,然后再拿出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体,请他们摸一摸。在幼儿摸的时候,我让他们摸的部位是不同的,结果他们在说摸到什么的时候,他们说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于是我就提问幼儿:“为什么他们说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他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导入,对幼儿的印象特别的深刻,而且活动中,幼儿们活动的氛围特别的浓厚。于是我再让幼儿们通过看看、听听、说说、故事学习成语,理解成语的意义,从而让幼儿明白观察事物、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的道理。

第3篇: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范文

一、胸有成竹,面向每一个的学情调查

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对班级每个学生具体情况的充分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因为家庭情况等多种因素,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等情况不尽相同。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情况。

1.获取学习基础的一手资料

在进行信息技术第一课的教学前,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中通过对浏览器的使用、文字的输入等计算机基本操作情况的询问,初步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技能基础,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合理的座位安排,选拔小组长。在教学过程中,制作学习情况记录表,重点关注零基础的学生,及时记录他们的学习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安排结对帮扶,以强扶弱,共同进步。

此举在其他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适用,因为信息技术每周只有一课时,如果学生课后没有机会去复习巩固,很可能会遗忘部分知识,技能方面也会有所生疏。课前充分的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班性的集体回顾,或是进行个别的辅导。

2.寻求家长的学习支撑

我们的调查问卷除了涉及学生学习基础方面的问题,还包括了学习基本条件等方面的情况,比如家中是否有电脑、父母是否允许使用电脑、父母能否每天陪伴一起学习、家中是否有IT人士等等。一方面可以为合理安排后期课外的亲子探究活动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家长资源,让部分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甚至将家长请上班级讲台。在《认识计算机》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就邀请了在南京珠江路电子一条街上班的家长给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电脑硬件发展情况;在教学物联网相关知识时,邀请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家长为学生讲述通过物联网进行安全保卫的实例等等。

一个班级一般有40多个学生,上百位的家长,这就是一个人力资源库。而资源的价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合理地使用,让这些资源有效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3.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

因为在信息技术课的大部分课时中,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电脑,因此这门课程往往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如果学生的喜爱仅仅是因为上课可以玩电脑,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失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引导学生真正爱上信息课,乐于深入探究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就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内容。比如班级有小军事迷,在教学浏览网上信息的内容时,就可以让他尝试精准地搜集到自己所需的军事信息。一些小游戏迷喜欢“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就可以安排在Scratch学习中进行挑战,以此为主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类似的小游戏,鼓励他们有所创新。

除了技术层面的差异,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特长爱好等情况也各不相同,在课前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必将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靠船下篙,创设贴近班情的主题情境

主题式学习往往是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一个主题,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各种知识,经受种种锻练,实现多方面的发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主题式学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一般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情境,活动主题的设置尽量体现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已有经验,活动过程的安排要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理解技术,将技术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同时,通过组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他们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症下药的故事情境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故事,还有的爱讲故事,选择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来组织教学自然是必要的,可是如果仅仅是讲故事,那还停留在低层次上。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让情境有着更多的教育意蕴。

在学习演示文稿这一版块前,笔者发现已经有一些学生掌握了“WPS演示”的基本使用方法,经常在制作班级的晨会、班会演示文稿时应用到这些技能。但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图片过多,动画效果设置不合理,过于花哨,常常是一个幻灯片内容比较少,但图片和动画效果却使用了好多种。于是,我在设计演示文稿版块的教学时,选择了“成语故事会”的形式,要求利用“WPS演示”制作一个成语故事,最后汇报时看哪一个小组结合演示文稿说故事效果最好。其中,将“画蛇添足”这一成语故事的演示文稿作为学件,提供给学生去对比、参考。通过适度的引导,学生领悟到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动画效果的设置要合理,不能“画蛇添足”。

2.心系班级的真实情境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学生而言,班级就是他们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家,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是每个班级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建设好家园呢?可以挖掘的相关主题也不少。比如针对班级生态角的植物总是枯死的现象,让学生根据生态角里的植物种类,分组搜集网上信息,再让学生用合适的方式呈现、表达信息并进行分享;结合班级的“亲子共读”活动,设计并制作“亲子共读”电子刊物;开展“我理想中的教室”创意电脑绘画主题活动,活动后将学生的作品打印张贴,既美化了班级的环境,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获得了成就感。

3.来自学生的主题情境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一些他们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比如,在前期的调查问卷中,有一题是对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类型的调查,给出的选项有:科学(科技)类、动漫类、历史类、军事类、文娱类、体育类、游戏类、植物类、动物类、环保类、其他(学生可以自己补充)。一般教师会认为大多数孩子会选择游戏类,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一些共性,比如各个班选动漫类和动物类的都比较多,其他类型则较分散。我们在设计主题情境时就可以参考学生的选择,在探究活动中根据他们相应的选择进行分组。

适切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帮助他们迅速抓住学习重点,有效突破学习难点。教师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努力创设贴近班情的主题情境,和学生一起探究,让他们能够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形成一种集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意识。

三、静候花开,面向未来发展的学习评价

虽然在课程实施方案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必修课程,但是一般没有统一的学习结果的检测,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评价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更强调实践性,尤其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每一课的四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放眼未来,关注班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1.注重过程参与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每个班的学情都不一样,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可避免。这些差异主要是学习起点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往往会直接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有的学生因为从来没有使用过计算机,对课堂上的操作练有畏难情绪,能让别人代劳的就不愿意自己动手。即便是同样的学习起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大相径庭。比如同样是操作技能较强的同学,有的在课堂上不仅不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在一旁干扰别人的学习,而有的则好为人师,乐于跟别人分享经验,并努力更深入地探索相关的问题等等。因此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根据班级学情设计分层的任务,进行分层评价,另一方面,也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部分。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的,自评、师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等,但要给学生一种导向,让他们知道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进步,有更多的收获。

2.注重能力提升的评价

“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小组合作能力、质疑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等。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如果信息技术课程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掌握几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要为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打下基础,真正提升信息素养,就要让他们学会学习。

第4篇: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范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交流对寓言这一文体的初步认识,可回顾自己学过、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词句段运用

这一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并思考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然后照样子写出类似的词语;可通过读例句,体会人物说话时描写神态、动作的语句的作用;先读范例,了解通知的格式,明确正文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

3.书写提示

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结合示例进行范写提醒,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同学互评。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中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一个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用自己的话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点。

课件出示:

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忘。

(2)课件出示分享方法。

课件出示:

分享时应注意说清楚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2.寓言有道理: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交流。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二点。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交流。

(4)小结: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多读寓言故事,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3.寓言如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1)学生交流讨论。

(2)师小结: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了寓言的特点和对寓言的认识。

板块二

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发现构词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语,学生先结合拼音自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lǜ)

无边无际

(2)学生自读,检查认读。

(3)同桌互查,指名读,教师正音。

(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师生一起梳理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明确前两个是“AABC”式词语,后两个是

“ABAC”式词语。

(6)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同桌互说。

(7)仿写词语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依依(

)(

亭亭(

)(

斤斤(

)(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①补充填空。

②说说写写:学生自主说词,并试着写一写。

2.感受人物描写。

(1)读一读,比一比。

①学生自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加点的词分别写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l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juē)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l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②全班交流:加点的词能去掉吗?(预设:不能,因为第一个句子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鹿对自己细腿的不满)

③学生讨论:这些词对句子有什么作用?(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2)说一说,演一演。

①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把加点的部分表现出来。

②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3)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②再读一读,读好人物语气。

③讨论不同位置的提示语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一说,练一练。

①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完后将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恰当。

③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总结方法:运用动作、表情等描写可以让提示语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

3.学写通知。

(1)学生读通知,说一说,一份完整的通知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课件出示通知)

课件出示: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部

4月7日

(2)全班交流总结: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四部分组成。

(3)学生观察通知格式,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间,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落款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下面。

(4)学生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有什么特点。

(5)学生交流,归纳。(通知正文简洁明了;写清时间、地点、通知对象、事件;还应注意人物称呼的正确使用)

(6)学生根据提示试写通知。(课件出示通知内容)

课件出示:

通知内容: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领取时间:4月10日下午4点。

地点:学校图书馆。

通知人:学校教导处。

通知时间:4月8日。

(7)完成后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构词规律、人物描写方法和通知的格式及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完成书本练习、师生评议、修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2.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笔精墨妙,体验书法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8个字的特点。

课件出示:

2.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要点。

(1)横画较多的字要注意各横画之间距离要合适,不要太挤,也不要太开。

(2)竖画较多的字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重复、拥挤。

3.教师结合示例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一个字如果横画或者竖画较多,写之前就要想好这些笔画的长短和距离,这样写出的字才好看。

4.学生自主练写这8个字,教师指导个别难写字。

5.同学互评。将写得好的作品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明确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书写目标。教师通过范写难写字,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加深理解。

板块二

品读寓言,积累成语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掩耳盗(dào)铃

自相矛(máo)盾(dùn)

刻舟求剑(jiàn)

画蛇添足

杞(qǐ)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指名读,教师正音。邯郸(hán

dān);滥竽(làn

yú);杞(qǐ)。

3.开火车,全班读。

4.交流讨论:通过预习,你能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并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5.指名上台交流。

6.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明确这9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读,熟读成诵。

7.将成语摘抄至积累本中。

【设计意图】对于从寓言故事中演化而来的成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交流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落实词句积累与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有较多的词语认读与积累,如AABC、ABAC类型词语的积累以及寓言成

语的理解与积累,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交流中理解这些成语,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到自己的词语宝库里。

第5篇: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语文;精教多学模式

语文学科是我国母语体系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我国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精教多学模式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探讨。

精讲是指精要提示、拨难解疑: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各个环节把握并巡视全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习小组和学生个人要及时给予提示与指导,也可以走到学生旁边指示,为迷失方向的学生指点迷津。拨难解疑,关键是在学生展示汇报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这一环节大约要十分钟

多练是纵横训练、巩固兼清。它在学生充分自学、探究、研习、展示的的基础上,教者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编写和本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一题多练、一题多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训练过程中要以小组为单位兼顾当堂的知识当堂会;当堂的内容当堂清;当堂的作业当堂完。坚决不能留课后累。这一环节最好用12分钟左右。 “新课标”确立了综合性阅读、探究性阅、整体性阅读、自主性阅读等多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为了落实这些新理念,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探索建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不同课型与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模式。所以对于不同文章要有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可谓精品佳作、丰富多彩。尽管课文体裁各异、表现手法纷呈,可仍有规律可寻。如果我们能探索总结出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情感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一部分记叙文、诗、歌、抒情散文属于这种类型

教学策略:教这类课文,教师就要像一位导演,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进入“角色”。在这种强烈的感情氛围的作用下,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师可先用深沉的语调,怀念的感情,简介总理的丰功伟绩和在人民心中的地位,然后一边放哀乐,教师一边如泣如诉地朗读课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就很容易通过文字来理解“向总理永别”的感人场面,激起学生对总理的无限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模式:《雨点》是一首诗歌,分别写了雨点落进池溏、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姿态,并用四个拟人化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来;课文的插图形象的再现了雨点的不同样子。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要设计以下模式:“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层层递进,引导初读创设情境,读好课文凭借扳书,复述课文创设情境,运用语言。”古诗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情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的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到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为提高古诗的教学效率,我们可用以下模式:了解背景,理解诗意,启发想象,体会感情指导诵读,体悟情感拓展学习,积累语言。

二、哲理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寓言、童话、成语故事,一部分文言文属此类课文

教学策略:教学这类课文,关键要讲清“事”,使学生通过“事”悟出其中的“理”,然后再伸延、扩展,明白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意义和指导作用。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要让学生理解“那个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喝不到酒”这个关键问题,从而明白“做对了,又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升华理解,促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做到:事情做好了,决不做多余的事。

教学模式:①《滥竽充数》教学模式:谈话引入,理解题目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感悟,揭文寓意,畅所欲言,各抒已见。②文言短文(《学弈》,《两小儿辩日》等)教学模式:听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韵味节奏通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审美对象研读,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审美意象美读,指导学生深入体验艺术境界诵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形象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小说一般属于这种类型课文

教学策略:教学这类课文,关键是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心理以及环境等方面去分析、推测,让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时一定要贯穿雨来被敌人抓住前后的语言、行动和雨来家乡的景物描写等来丰满雨来这个热爱祖国,英勇顽强的小英雄形象,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

教学模式:《小年闰土》的教学关键是使学生认识小年闰土知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特点。例如,要学生重点理解闰土“知识丰富”特点的教学模式:找“事情”,理解“知识丰富”之一(知道得“多”)品词句,理解“知识丰富之二”(知道的“详细”)体会“三个不知道”理解“知识丰富”之三(以“少”衬“多”)。

四、观察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部分散文(特别是写景状物类)属于这种类型

教学策略:教学这类课文,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定点、换点、比较、反复、全面等多种观察方法,运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等多种观察顺序观察事物,并可以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处理,协调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要使学生明白作者采用了定点、反复、全面等观察方法,按日出的顺序观察的,从而理解“向往光明,奋发向上”这一主题,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教学模式:《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以轻松、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与小艇作用的广泛,描绘了异国他乡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文意读来让人怦然心动,能让人涌动起前去浏览一番的欲望。这种教学模式可设为:展示风貌,引发读书兴趣,对比品读,了解小艇特点自读自悟,感受技术高超读中填表,感受用处很多回归全文,整体感知威尼斯。

五、事件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一般的记叙文(特别是记事为主的)都属于这种类型

教学策略:教这一类课文,重点要让学生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三个基本要素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基本环节,从而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事件是如何体现人物品质及文章主题的,如《舍身炸暗堡》一文,教学时除了弄清三要素,三环节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炸暗堡”这一事件是如何体现的高尚品质的,弄明白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模式:《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的教学模式:激情深入,引发阅读期待初读课文,感知文本大意精读课文,体悟人物精神总结全文,生以崇敬之情。

六、线索类课文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一部分记叙文(特别是记事为主的)属于这种类型

教学策略:这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抓住线索,“顺藤摸瓜”弄清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地理解文章关键。如教学《一个苹果》一课。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苹果”这一线索,理解“传苹果”“吃苹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传的原因:大家都舍不得吃,每人吃了一小口,吃的结果;还剩下大半个苹果。这样,战友之间的阶级友爱就好理解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