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意外收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生成
“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作了设想,然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预设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学顺利展开,富有灵性。如教学脸部各部位单词:eye, ear, nose, face, mouth, head及句型:This is my 。由于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课也备得很熟,再加上学生的基础较好,各个环节还算流畅,学生也很快掌握了这几个单词。可是我设计的教学任务在下课铃响前10分钟已告结束,无奈之下,我又请了两个同学用:This is my 来介绍自己的五官。这样的巩固练习延长了两分钟。学生渐渐对这样的机械操练失去了兴趣,这时我发现有学生在做This is my eye/ear的动作时习惯地去指两个眼睛或耳朵,我就势将单复数引入了教学,用我的动作表示This is my ear. These are my ears.学生从我的变化中领悟复数加s的意义,也使单词的教学更完整了。学生这个无意的动作,让我精彩地完成了40分钟的教学。
二、教学契机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尽管在教学前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作了充分预设,但是面对一群具有生命力的学生,依然会有太多的、出乎意料的“节外生枝”。教师唯有从容迎变、应变,敏锐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方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如教学“职业”一课时,课前我准备了与本课有关职业的图片:singer, writer, artist, actor, actress, TV reporter等。当我教完这些单词后,我迫不及待地问学生: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这时学生开始在下面议论纷纷,开始用中文在说自己父母的职业。我这才意识到这些职业的单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太不相符,怎么让学生来介绍自己父母的职业呢?果然马上就有同学来问了:老师,公务员怎么说啊?老师,出纳怎么说啊……我一时语塞,脑中搜索不出这个单词!天哪,我从小到大压根就没碰上过“公务员”这个单词,而“出纳”这个单词我实在也想不起来了。职业的名称实在太多了 ,三百六十行确实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
我猛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我回到讲台上,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今天,我们学了有关职业的单词,可能同学们的家长的职业不在这些单词里,比如说陈一铭的爸爸是公务员,还有同学的爸妈是出纳,或经理,或做生意的。我建议同学们先回去查找有关自己家长职业的单词,明天我们就来一个职业大收罗。”“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第二天一早,王竞凡同学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颇为得意地告诉我:Miss Zhang,我知道“公务员”的英文了,是“office worker”!我一进教室,就有许多同学围着我:“我知道经理怎么写了,我知道厂长怎么拼了……”
三、教学机智
放假了,我去看望乡下的爷爷。
爷爷家的小院子里养着一只老山羊,弯弯的粗壮的犄角,一双乌溜溜而深邃的眼睛,再加上颔下长长的白胡须,俨然一副忠厚长者的模样。
一天,同村的几个小孩路过小院。他们一个个手拿树枝挥来舞去,其中一人学着哈利-波特的架势,把树枝当成扫帚,骑在胯下飞跑。他忽然瞥见老山羊在门口悠闲地吃草,便停下来,举起树枝。咿呀呀地吼着直冲山羊而去。老山羊一愣,瞪着眼睛,甩了甩前蹄,咩咩叫唤,像是在说:我又没惹你,干吗欺负我?它再三礼让,连连后退,但小男孩得寸进尺,又一次大叫着攻上前,树枝敲在了老山羊坚硬的羊角上。老山羊被激怒了,弓腰,低头,犄角直冲小男孩,箭一般奔了过去。那小男孩猝不及防,被顶了个四脚朝天,老地羊却稳稳地立在原地,白胡须在微风中拂动,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小孩儿们一哄而散,落荒而逃。我在院子里看得清楚,不由得对这只老山羊刮目相看。
我一直觉得人类才是有尊严的高等动物。一只普通的老山羊能有多大出息呢,怎能跟万物之灵的人类相提并论呢?难道,我的想法错了?
刚来时,我常常给老山羊喂嫩草和青豆,还给它吃巧克力,虽然它不怎么喜欢,但在我不断的“贿赂”下,它便跟我形影不离了,似乎成了我的贴身保镖。
一天傍晚,我牵着它去野外溜达。我坐在枯草坪上,嚼着奶油夹心饼干,唱着歌谣《王二小放牛》,享受着田园牧歌的情趣。不远处,老山羊馋馋地盯着我,大概是想尝尝我手里的饼干。我突发奇想,何不戏弄一下它?我拿着几片饼干,逗引它来吃。就在它喜颠颠地向我跑来的那一刻,我缩回手,把饼干扔进了自己嘴里。它一看,啥也没有,疑惑地望着我。我故技重演,气得老山羊傻乎乎地愣在原地老半天,白胡须似乎因为生气而微微颤动。它趁我没提防。猛然顶了我一个大跟头,然后一声不吭地走到了一边……
为表示我的歉疚,我连忙捧出一大把饼干,送到老山羊面前。谁知,它瞅了一眼,一转身走了,自顾自埋头吃它的草去了。
之后,一连好几天,我用它最爱吃的鲜豆角嫩玉米去逗它哄它,它瞧也不瞧,对我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
嘿,这个假期,我终于见识到,原来老山羊也有着和人类一样的自尊心,和不可侵犯的尊严啊!
梁斯妍讲述:保持通话
晚上,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响起一阵“月亮之上”的乐曲声,那是我家的电话铃声。我急忙拿起书桌上的电话,一听,原本在客厅看电视的妈妈已经接起来了。因为里外两部电话是相连的,只要来电,两部电话可以同时接听。
我突然感到好奇,想偷偷听一听妈妈和电话里的人的谈话。于是,我正要放下电话的手又抬了起来。
电话另一端传来很熟悉的声音,原来是远在外地的爸爸打来的。爸爸在电话里焦急地说:“我刚才看过天气预报了,你们那边明天更冷,最低到零下几度了!记住,一定要给妍妍多穿点衣服……”爸爸连续讲了一箩筐的话,而妈妈并没有打断他,认真地听着。等爸爸语毕,妈妈开玩笑似的说:“难道你连我也不放心吗?还打长途电话回来安排这些小事。”“嘿嘿,一定要记住啊!”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了。“好好,妍妍知道了,该说你比我还嗦。你也多注意身体,再见!”听到这儿,我憋住笑,赶紧悄悄放下电话。一时间感到心里暖暖的,尽管天气这么寒冷。
我站起来,打算到客厅倒点水喝,刚出卧室门,就见到妈妈又拿起了电话。妈妈会打给谁呢?满怀好奇心的我旋风似的跑回书桌前,再一次握住听筒。“嘀嘀”几声后,电话里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是外婆:“娟儿,找我有什么事?”娟儿是外婆对妈妈的昵称。妈妈赶紧说:“刚才妍妍爸爸打来电话,他说明天比今天还要冷,妈,你和爸多穿点衣服,睡觉时多加一床被子,别着凉了……”这时,妈妈像被爸爸“附身”一样,也讲了一箩筐话,而外婆也在电话那头静静地听着,直到妈妈把话说完。最后外婆连连应声答应了,可以想象得到,电话那头的她,脸上正洋溢着暖人的微笑。
妈妈刚挂了电话,不到十秒钟,屋外又传来拨电话的“嘀嘀”声。这次妈妈要打给谁呢?我又一次认真倾听起来。可过了一会儿,电话里有语气平静的女声念道“您所拔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妈妈毫不气馁,又拨了第二次、第三次,可电话里仍然是“正在通话中”。直到妈妈拨第四次,电话里才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哦,原来是姨妈。妈妈见电话通了,欣喜地说:“姐,听说明天更冷呢,你本来就感冒了,一定要多穿衣服……”不等妈妈说完,姨妈“噗”地笑出了声,说:“刚才妈已经给我讲过了,我会注意的!”“哈哈,怪不得前面‘正在通话中’呢!”妈妈和姨妈在电话里亲切地聊起了家常,我再没兴趣听下去,轻轻地挂上了电话。
每次,卢西安早早地完成了任务,看见保罗还在一边对着空白的画板发呆,便取笑说:“像你这样只有三脚猫功夫还总在磨洋工,哪里适合画画呢?”保罗不搭腔也不吭气,仍旧只顾着创作自己的画作。
一年过去,卢西安创作了上千幅画,而保罗好不容易完成了3幅画,老板却给他开出了高出10倍的薪酬。卢西安不服气,找到老板评理说:“保罗技术比我差,作品比我少,为何你却把钱多发给他呢,这不明摆着在欺负我嘛。”
老板笑了,隔了很久才说:“可是有个买家特别中意保罗的作品,他对保罗一幅画所开出的价钱,就超过了你的1000幅画。”
卢西安大吃一惊,注意到墙上悬挂的保罗的画,标价都远远地高过了自己的,这才明白绘画的价值并非取决于数量,更在于质量。
那之后,卢西安开始偷偷留意起保罗画画,研究他绘画的习惯,揣摩他的画技。慢慢地,卢西安在动笔前也跟保罗一样要凝视模特许久,细细调配出最精准的色彩,在开始作画后也不时地停下来琢磨……卢西安画得越来越慢,完成的作品也越来越少,可是卖出的价钱却不断攀升,直至画作《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被卖出天价,成为英国当代最优秀的画家之一。
卢西安的全名叫卢西安・弗洛伊德,在成名后,他曾专程去感谢保罗当年给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与邻居孩子交换玩具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经常在一起玩的宝宝一旦过于熟悉,彼此的玩具又都失去了新意。不停地买玩具来讨“喜新厌旧”的小家伙的满意,对普通家长的经济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的体会是:动脑筋、就地取材、自己动手,才是宝宝取之不尽的玩具来源。
1五色多用奶瓶
生宝宝前,我们自己买了奶瓶;生下宝宝后,亲戚朋友又送了一些;宝宝长大一点,主观意愿增加,手的技能也发展,要自己抱着奶瓶喝水,又给她买了有柄指握奶瓶。这样,家里不知不觉便积累了不少的奶瓶。闲置就是浪费。于是,我们在不用的奶瓶里装上红豆、绿豆、黄豆、黑豆、大米、玉米等各色谷物,自制了“五彩多用奶瓶”。
宝宝躺着、坐着时抱着奶瓶晃,像晃摇铃一样,兴致勃勃地观看瓶里五颜六色的豆子,津津有味地倾听瓶里稀里哗啦的声音。现在,宝宝会爬了,她喜欢把瓶子推倒在地板上滚,自己像个小猫一样在后面一边追逐滚动的瓶子、一边发出哦哦的声音。
专家说,这个玩具对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爬行都是有好处的。
2多彩泡泡
给宝宝洗澡,发现她最喜欢捉澡盆里的泡沫。我们便在商店里给宝宝买了一些吹泡泡玩具,吹出大大小小的泡泡,但10~20元一瓶的吹泡精用不了几次就见底了。于是,我们便自己动手制造:一杯水,一小勺甘油、两小勺洗涤精或者宝宝沐浴液,泡泡液就OK了。至于泡泡棒,可以找一个塑料盖,挖掉中心部分,或者用吸管代替。手捏塑料盖的边缘,沾上些许泡液,就能吹出泡泡。
专家说,宝宝看着空中飘浮的泡泡,可以锻炼追视能力和距离感知能力,大一点的宝宝通过抓停在某处的泡泡,可以理解因果关系(接触泡泡――泡泡爆炸),获取心理的满足。
3百宝盒
鞋盒、纸巾盒、奶粉筒,这些随手扔掉的垃圾,可以做宝宝的玩具收纳箱。宝宝费劲开盖取玩具的过程,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乐趣,这样的玩具由于“来之不易”,令她很兴奋。有时,她可能没有耐心去打开有盖儿的盒罐,我们就准备了完全敞口的容器,譬如装雪糕的分区间的软盒子、小的纸质购物袋,当宝宝把玩具从里面一骨脑儿全倒在地板上时,她不知不觉地就明白了“里”、“外”、“空”、“满”等初步的空间概念。
今天,我早早地起床,外出晨跑。
一路上,我发现许多动物朋友们起得比我还早:小蝴蝶、小蜜蜂、小蜘蛛……还有小鸟“叽叽喳喳”地练着歌曲,听说它们还要去参加“百灵鸟杯”音乐歌唱大赛呢,我便没去打扰她们。
跑着跑着,我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朵美丽的花苞,便走上前,凑过去闻了闻,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它可香呀!它那美丽的面容在阳光下,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始终用自己绿色的小手,遮着自己那粉红色的小脸蛋儿,不肯露面,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我出神地望了好长时间,发现花苞绽开了一点花瓣儿,中间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粉红,美极了。
谁知,天公不作美,天空中飘起了毛毛细雨,飘落的雨丝模糊了我的镜片,我摘下眼镜,用衣角擦干镜片准备回家,突然,我发现花儿更加美丽了,粉红色的花瓣加上美丽的露珠,真是美妙绝伦呀!我轻轻摘下一片花瓣,收藏留作纪念。
市民乐园广场上已有几个人在放。由于风小,风筝都没真正放飞起来。黄老看到我像久违的老朋友热情地打招呼。说风太小,不好放。又问这几天怎么没见我来。我说了摔跤的事。他指着另一个正在放风筝的老头说:“前几天他也摔了一跤,回家都不敢作声那。”我在想,平时大家都在讲“老小老小”。真的老了才知道它的含义啊。
不一会风稍大了一点,我们四个老人的风筝都飞起来了。还有几个年轻人放不起来。今天是东北风,我们都从广场的西南角开始放,放上去后,人都站在广场的东北边。而年轻人看我们在哪儿,就到哪儿开始放。我们几个老人要他们到西南角去,还不高兴。
休息时,几个老人,都在广场西南边收拾风筝。我问:“就回啊?”“不,换一个。”打开行李包,大家都有几只风筝。一个老头取出一只很长的蛇风筝。蛇头就像我们平常看到的风筝一样,红色的舌头,身子是一卷塑料布。他帮黄老放飞起黄老的大风筝。除非风大,一般情况这么大的风筝都要人帮忙,才飞得起来。我主动帮他,把“蛇”放飞。我的风筝在我看来已不小了,但在他们的风筝面前就真是个“小不点”。最后我的也放上去。大家又集中到东北边。
正在我准备收拾东西回家时,黄老叫我。我问:“怎么了 ”“你来!”到他跟前,指着地上说:“一只风筝,与你那个差不多。那个小伙不会放,埋怨风筝不好,不要了。你拿回去用针缝缝,备用吧,我家有的是。
“不好吧?”
“这有啥,他不要了丢的。”
我拿起来看了看,还可以。我一试就飞起来了。黄老说:“还挺好放那!以后,万一风筝放跑了,又不是周末,你怎办啊?拿回去吧!”
我把两个风筝收拾好,打道回府。一路上好像得了一个“意外收获”一样高兴。
风筝对放风筝的人来讲像“命根子”一样。到处购买材料,找样品。做一个风筝一般要两三天的时间。试放时,要为调试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目的一个,就是把风筝放到天上,自己欣赏的同时,供大家欣赏。他们的风筝在天上放飞时,五颜六色,有的像飞机,有的像老鹰、蛇、蝴蝶等等,好看极了,成为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落地后,你再去看,做工粗糙,到处用双面胶贴着。收起来时,就是一捆塑料布。
这时霖霖(化名)飞快地跑着,他的姿势更具挑战性。他是边跳边甩,一会儿模仿战斗士,一会儿模仿飞行员,想象力非常丰富,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总是带有攻击!这一会儿,他又开始挥舞着彩绸,在小朋友中间横冲直撞。一会儿推一下这个小朋友,一会儿冲着哪个小朋友的脸舞舞彩绸……
我非常担心!担心他自己会摔倒,担心他撞到别的小朋友!可是任我怎么喊他,他却旁若无人!继续他那肆无忌惮的疯狂举动!我开始有点着急了!就在我调动每一个脑细胞搜索着怎样制止他时,机会来了。
霖霖正在倒退着跑,边跑边舞动着彩绸。正巧,放器械的泡沫箱子绊了他一脚,他一屁股坐在了泡沫箱上,箱子烂了。我装作哭的样子喊:“箱子好疼啊!它受伤了,好难过,这可怎么办啊!”他看到我的反应后,先是一愣,接着他就蹲下来认真地修起箱子来。我一直在旁边默默地观察他,刚才的他与现在判若两人。此时,霖霖特别专注,小心翼翼把箱子的碎片,一片片安插在箱子的缺口上,生怕弄疼了它。碎片一次次被安插在箱子上,又一次次掉落下来。于是他又拿起片树叶往上贴,试图把箱子贴好,可试了几次不行!正好箱子里有一个包桌子角的“塑料角”,他又用“塑料角”试图把箱子连在一起,尽管箱子的一角勉强地连在了一起,可是其他碎片还是再一次掉落下来!
别的小朋友都在热热闹闹地玩彩绸,这似乎与霖霖毫无关系,此时他显得特别安静。“怎么样了?”我问。“老师,我要把它修好,我会修好它的。”霖霖说。“老师知道你不是有意的,但你跑得太快了!这样太危险了!下次一定要注意慢慢走,避免碰伤别人呀!”霖霖的小手还在忙碌着。“我们一起把箱子带到教室一起修理吧?”我说。
一次独出心裁的评选
这次评选活动是由一名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学生丹尼斯·布赫曼发起的,他将那些在农场里养殖的肉猪照片放在网上,让网友们参与评选,得票最高的猪将会被宰杀做成香肠等肉制品,并且将这头猪的照片贴在这些肉制品上面。
农民舒尔茨的生态养猪场位于德国东部的于勃兰登堡州布吕克市郊区农村,面积有35公顷,一共养有母猪加猪仔200头左右,肉猪约30头。农场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大致划分为四块,中间是大块的耕地,周围被分成三块,分别是猪仔区,母猪区和肉猪区。每个区域都有低矮的猪舍,里面垫有用以保暖的秸秆,一个猪舍最多能容纳两头成年猪,除了刚出生的小猪仔,其他的猪常常在猪舍外的空地上拱土、吃草、嬉戏。
据舒尔茨介绍,他从1997年开始养猪,2002年转为生态放养,猪肉主要由德国的生态食品协会“生态农场”统一收购。喂猪的饲料主要来源于地里种出的秸秆和玉米,不能有添加剂和抗生素,甚至连饲料作物的种植也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只能使用有机肥料。生态放养与规模圈养相比,猪的生长更慢,每年规模圈养可产出2.6批次肉猪,而生态放养只能产出2批次。
去年9月, 大学生布赫曼找到了53岁的舒尔茨,在电话那头表达了将猪的照片上传到网上开展网络评选的意愿,布赫曼的初衷是想提醒人们少吃肉,倡导环保的生活理念。事实上,在德国,提倡人们少吃肉早已被做成广告加以宣传,但是效果一直不佳。没想到布赫曼的这个举动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消息发出后,不仅吸引了数万网友的眼球,还吸引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德国的《每日镜报》、《时代》、《图片报》,甚至连英国的《太阳报》都找到舒尔茨,要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
2个月前,农场里的6号猪被装进了农用车,准备第二天拉到屠宰场宰杀,然后做成肉制品,当天,德国文化广播电台和欧洲文化电视台一起见证并记录了6号猪离开农场的一幕。据介绍,去年11月,1号猪首先在网上接受评定,由该猪制成的肉制品也在网上拍卖,产品在四五天内便被抢购一空。
评选活动让舒尔茨农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农场的猪已经供不应求。舒尔茨打算在农场安装摄像头,让网友在线观察猪的整个成长过程,让消费者看到他们所吃的肉是怎样一天一天长起来的。与此同时,布赫曼计划下一步将与更多的农场合作,将鸡、鸭、牛等其他牲畜也纳入评选范围。消费者看着餐桌上摆放的香肠,想着那头由自己挑选出来的猪,心情也许是复杂的,但吃到嘴里的肉却是放心的,这是布赫曼评选活动带来的一个意外惊喜。
食品安全需要建立信任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人们总是抱怨不知道他们所吃的食物从何而来,社交媒体的出现,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在最早产生社交媒体的国家——美国,农民已经意识到社交媒体可以成为建立他们与消费者之间相互信任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桥梁。
生活在明尼苏达州埃尔科的农民艾米莉,在过去十年一直帮着丈夫打理有机奶制品和肉制品业务。2007年,她开始为他们农场的牛肉、猪肉和鸡肉拓展直销市场。博客出现后,她先是利用博客发表食谱,继而开始讲述农场生活的点点滴滴。再后来,艾米莉拉着她的丈夫蒂姆一起开了Facebook,加入了Twitter,俩人还明确分工,蒂姆每天管理他们的Twitter账户,艾米莉则负责博客和Facebook。
“这就好比买卖我们种植的谷物一样,需要进行风险管理。我们希望通过社交媒体,向人们树立一个良好、正面的形象,我们不仅向大家介绍我们的绿色草场、绿色食品、先进技术,而且真实地记录我们每天的工作,希望大家了解我们的真情付出,以此建立消费者对我们的信任。”艾米莉说,“我们只是通过博客、Facebook等等这些社交媒体来诚实地展示我们的日常生活,我相信人们会明白并赞同这件事。”
据艾米莉介绍,他们农场新增加的业务中有一半左右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建立关系而发展起来的。通过社交网站,他们成交了多笔生意,有厨师专门订购他们农场的肉,美国各地的人们都打电话来咨询、订购他们的产品。目前,艾米莉家的生意订单与日俱增,除了农场原来主要经营的奶制品和肉制品以外,他们已经在思考拓展领域,生产更多的产品。
网络社交为农场业务打开一扇门
通过社交媒体,消费者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增多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来源更加明了,这为农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农场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场经营开始多元化,2000年左右,由于客户群萎缩、利润空间缩小,再加上现代化畜牧业和乳制品生产设施所需的巨额投资,使得农场的生产经营面临极大挑战。
美国俄亥俄州49岁的巴甘·比尔拥有800亩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干草、豆类、蔬菜和抗寒的农作物,同时他还建造了一个玉米迷宫,供企业参观和人们游玩。2005年,他的家庭农场有了巨大的飞跃,他用10亩地种植葡萄,并且经营起一家葡萄酒厂和一个酒吧。
在社交媒体兴起的时候,巴甘在各种社交网站上注册,通过网络向大家介绍农场的农作物、收成,介绍自己使用的设备、有效的耕作方法,新的产品、新的活动消息等等。通过社交网站,他发展了许多新的客户,如今,他的葡萄酒已销售到约300家门店。据巴甘说,他们一家五口的生计靠农场收入已绰绰有余。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与农场相关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已经成为巴甘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虽然一天到晚围着干草耙、压捆机和播种机转,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更新社交网站上的消息,或者上传视频到网络。他为他的网站和帖子建立了搜索关键字,这让他获得了更多的点击率和更高的曝光度。
教学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所做的预设,它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准确的分析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所做的预设。但是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诚交往、共同探讨、获得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所有情况。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即使课堂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意外”。在我执教的课堂中就遇到过“意外”。 我有幸担任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可能性的大小》我上了两次,在第二班上的时候就出现了“意外”。
【可能性的大小】
对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认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在“猜测――试验――分析数据”的实践活动中感性认识事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班】(教学片段)
一、猜测
师:在一个盒子里放1个红色的乒乓球和4个白色的乒乓球,如果老师从盒子里随意拿乒乓球,每次拿一个,放回盒子里再拿,拿30次。请你猜一猜,哪一种颜色的乒乓球拿到的次数可能多一些?
生1:可能是红色的乒乓球摸到的次数多一些。
生2:可能是摸到白色的乒乓球的次数多一些。
到底是哪一种乒乓球摸到的次数多一些?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吧。
二、实验
1、准备。
(1)在盒子里放1个红乒乓球和4个白乒乓球,靶∽橐环荩唬2)实验记录表每小组一份。
2、交代实验规则。
(1)将全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2)一位同学负责摸球:每次从盒子里只能摸出一个乒乓球,然后放回盒子里,每次在摸球以前必须把盒子摇一摇,并且不能看着摸球,一共摸30次;(3)另一位同学观察摸到的球的颜色,并记录下来,填好实验记录表;(4)同一组其余的同学监督。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分小组汇报实验数据。
小组 红色乒乓球的次数 白色乒乓球的次数
师:根据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A:白色乒乓球摸到的次数多,红色乒乓球摸到的次数少。
师:如果用“可能性”来说,该怎么说?
生B:摸到白色乒乓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红色乒乓球的可能性小。
三、分析
师:看来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什么白色的乒乓球摸到的可能性大,而红色的乒乓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呢?
生:红色的只有1个,白色的乒乓球有4个;
生:白色的乒乓球多,红色的的乒乓球少;
师:谁能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
生:红色的乒乓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白色的乒乓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
【第二班】(片段)
1、猜测(同前省略)
2、实验(准备、游戏规则和学生操作同前,省略)(因为我前面才上过,自我感觉还比较可以就原用前面的。)
分组汇报数据
小组 红色乒乓球的次数 白色乒乓球的次数
师:根据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红色的乒乓球摸到的次数少,白色的乒乓球摸到的次数多。
师:同意第一组的说法的举手?(有8组都举手了)
第九组:我们的实验情况和他们的是相反的,红色的乒乓球摸到的次数多,白色的乒乓球摸到的次数少。
(学生汇报数据时,我已经发现第九组的数据有一些特别。我想:第九组的学生如果不发言,就把第九组的数据作为一组错误的数据一带而过。没有想到,第九组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实验数据与众不同,又是自己实验的结果,也坚持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的观点。我当时就有一点糊涂了,怎么办呢?如果肯定第九组的说法,这与今天上课的内容和目标就南辕北辙了,如果否定第九组的的说法,没有理由,这的确是他们实验的结果,这就是事实,进退两难。这时,我突然想到:这是小组的数据,可以把10个小组的数据分别加起来。)
师:你们小组的意见不统一,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全班摸球的总的情况,你们说该怎么办?
生:计算总数。
师:看看哪一组先计算出来?(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摸红色的乒乓球的次数是84次,摸白色的乒乓球的次数是216次。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摸到白色的乒乓球的次数明显要多的多。
师:如果用“可能性”来描述该怎么说?
生:摸到白色的乒乓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红色的乒乓球的可能性小。
师:那么,第九组的实验结论与现在的这个结论正好相反,你们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