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音方法范文

发音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音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音方法

第1篇:发音方法范文

一、韵母

a(啊) 嘴巴张大,舌位最低,舌身后部微微隆起。

o(喔)嘴巴圆圆,舌身略向后缩,舌身后部稍微隆起。

e(鹅)嘴巴扁扁,舌位高低与o大体相同,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

i(衣)牙齿对齐,口形扁平,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稍微隆起。

u(乌)嘴巴尖尖,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ü(鱼)发音与i基本相同,舌尖抵住下齿背只是嘴唇撮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齿背。

二、声母

b(玻)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声带颤动。

p(坡)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但是气流较b强,声带颤动。

m(摸)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f(佛)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d(的)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颤动。

t(特)发音部位与方法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n(呢)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

l(勒)舌尖顶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ɡ(哥)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 声带颤动。

k(颗)发音部位与方法跟ɡ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

h(喝)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j(机)舌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颤动。

q(七)发音部位、方法跟 j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

x(西)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z(资)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声带颤动。

c(次)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思)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 声带颤动。

zh(知)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舌尖稍稍离开,让气流从狭缝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ch(吃)发音部位、方法跟zh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h(师)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端,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 声带颤动。

r(日)发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但是发音时舌的两侧要卷起。

三、复韵母

ai 先发a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发a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的舌位时停止。由a到i有一个滑动的过程 。

ei 先发e的音,然后向i滑动。发e时,舌位要比单念e靠前,发音也更响一些。

ui 是u和ei的结合,发音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型由圆到扁。

ao 先发a,比单念a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 口型收拢,变圆,发出近似u的音,要轻短。

ou 先发o的音,接着嘴唇逐渐收拢,发出u的音,o念的长而响亮,u念的短而模糊。

iu 是i和ou的结合,发音时,先发i,然后逐渐把声音过渡到u。u要比单韵母u的口型开一些,舌位低一些,u的响度比i大。

ie 发音时,由发i开始,接着发ê,口腔半开,中间气不断。ie中的e读音与单念的e不同,这里的e念ê,口半开,嘴角展开,舌尖抵住齿背,舌头靠前, 嗓子用力。

üe 发音时,由ü开始然后向ê滑动,口形由合到半开,中间气不断。这里e也念ê。

er 发音时,e表示发音时舌头的位置,r表示卷舌动作。在发出单韵母e的同时,把舌头卷起来对着硬腭,就成了er 。

an en in un ün

由母音和鼻尾音组成。鼻尾音是-n,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

ang 先发a,然后舌根顶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eng 先发e,紧接着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第2篇:发音方法范文

关键词:早期同步悦读;双语有声绘本;理念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74-02

学前期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儿童通过早期阅读可以形成有益于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自主阅读能力;绘本是最主要的早期阅读材料,绘本阅读是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主要内容。[1]一些研究表明,睡前的亲子绘本阅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幼儿早期阅读方式,可以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提高阅读理解力、表达力和记忆力,通过汉语绘本或英语绘本的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游戏和娱乐中让孩子轻轻松松地提高了汉语或英语的口语和阅读能力。[2,3]能否通过阅读双语绘本同时促进学前儿童中英双语的同步发展呢?

一、ESBR教育理念

本人学前期曾阅读过几百本中文或英文的单语绘本(当时还没有双语绘本),不经意间认识了许多常用的汉语词汇短语,中英文同时得到了发展(虽然双语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汉语的发展快过英语),并且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中英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认知发展超过同龄儿童许多,在上幼儿园时老师就让我在阅读课上给其他小朋友读故事书。后来11岁上大学,18岁读博,早期家庭双语阅读教育功不可没。同时本人至今已有超过5年1000学时的儿童英语兼职教师教学经验,指导过许多学前幼儿通过阅读双语绘本同时促进了中英文的认知发展,因此提出一种早期悦读双语绘本(ESBR)的教育理念:学前儿童在家长指导下阅读优秀经典的中英双语有声绘本,可以在快乐中感受神奇的故事和双语文化,以准习得模式发展标准的中文普通话和英语的听说能力,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兴趣与习惯。而且通过视听跟读、扮演朗读、故事改编等阅读模式,可以在游戏和娱乐中提高思维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入学准备水平。

二、ESBR的阅读材料

目前市场上有普通纸质图书配CD光盘、点读图书配点读笔、电子图书配MP3三种类型的双语有声绘本。外研社引进翻译出版的《世界经典童话双语绘本》分级幼儿读物,是早期双语启蒙较理想的阅读材料,每套包括《白雪公主》、《丑小鸭》、《小红帽》等10-15册经典童话英汉双语对照简写绘本。每册约30页,有100余句中英文简短对话,包含千余个常用中英文单词,并有标准的双语朗读配音,很适合3-6岁儿童阅读。点读绘本和普通纸质绘本都为纸质书,每本人民币10元左右,但点读绘本要配几百元的点读笔才能点读发音。

三、ESBR阅读方法与技巧

本人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的亲身经历和儿童英语教学的经验,总结ESBR阅读方法与技巧如下:

1.每天进行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双语绘本早期亲子表演式同步朗读,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双语阅读兴趣与习惯,让缺乏英语生活环境的幼儿以“视听跟读”模式自然习得一些绘本中高频出现的汉英常用词汇短语,练就双语标准发音,并通过对汉字的认读来促进相对应英文词汇的同步认读。阅读时间要相对固定,比如每天的晚餐后或睡觉前,让孩子逐步养成到时间就要阅读的习惯。家长的亲子阅读心态要平和,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把双语绘本的阅读当成学习,要求孩子每次阅读要认识多少中英文词汇,理解多少句子。应该以不影响孩子游戏和运动为前提,不追求识字的多少,抱着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习得心态,把阅读当成游戏和娱乐,给孩子大量双语绘本的输入,孩子终将会用标准的中英文输出作为回报。

2.双语亲子阅读并不要求家长要有多好的双语水平和标准口音,家长的作用主要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合适的双语有声阅读材料,陪伴孩子在固定的时间阅读双语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等到孩子有所输出的时候,把亲子阅读逐步向孩子的自主阅读发展,把阅读变成悦读。英语好的家长给孩子读英文书,经常用英语交流,可以在生活中让孩子习得英语。英语不好的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听音跟读,做孩子的阅读伙伴,并在阅读中不断鼓励赞扬孩子,实际上孩子对英语的吸收能力和发音会比家长更好更准。虽然孩子是同时阅读中英文双语,但毕竟生活在汉语环境中,中英文的认知不会完全同步,中文的认知能力会超过英文,同时中文的认知又会促进对相应英文的认知。

3.亲子阅读中家长要指着相应的中英文单词、句子教孩子读,或同孩子一起听音跟读,这种“指读”方式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听到和跟读的单词长什么模样,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通道建立单词“音”与“形”的对应,把图画情景与相对应的中英文单词短语及其标准读音三者的有机联系在大脑中建立起来,在阅读中自然记住一些高频出现的中英文词汇短语及其标准发音,这一习得过程也符合由听到说再到读写的儿童语言学习发展规律。中国各地方言的语音与标准普通话相距甚远,这些地区的儿童通过ESBR阅读教育,完全可以在学前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练就一口标准的中英文语音,摆脱乡音普通话的尴尬。

4.双语绘本中虽然每页有相互对应的中英文句子,但其句法、词汇的翻译并非一一对应,有些还相差甚远,所以在阅读中不要追求中英文句子、单词一一对应的对比学习,有时逐字逐句的翻译反而会让孩子糊涂,孩子的大脑可以同时习得英文和中文而且不会混淆。

5.不要在阅读中去教汉语拼音、英语音标和中英文句子的语法时态,引起孩子对阅读的反感。幼儿对经常出现的汉字和英文单词有整体记忆(照相记忆)功能,阅读中也不要去分析汉字的笔画写法和英文单词的字母组成。

6.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阅读经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年龄较小刚开始阅读的孩子,一般采用朗读法;当孩子有了一些阅读经历,可以在故事讲述中采用提问法、角色扮演法;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年龄也大一些后,采用改编情节、延伸想象的方法更有利于孩子想象思维的发展。

7.3~5岁的中国幼儿汉语已经说得很流利,而英语启蒙往往还没有开始,开始听双语绘本的英语配音时,有的孩子可能会排斥。这个时候,可以先阅读汉语,让孩子理解图画情节,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英文配音,孩子会慢慢地把英文的单词、短语、句子和图画情境进行对应,以后听到英文脑子里也会反应相应的图画情景,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逐步增强,这就是汉语促进了英语的习得,母语与外语一起相互依存发展。孩子听音跟读比较容易,但要能自己朗读英文,可能会出现几个月至半年的沉默期,家长不要着急。孩子学习母语和外语都要遵循先大量输入储存,再逐渐尝试输出的过程。孩子能同时跟读或默读最好,但在孩子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也不要强迫孩子跟读、朗读,让孩子感到压力。适当的阅读教育心态、阅读材料选择及阅读环境创设是早期双语阅读成功的保证。

四、ESBR理念与方法的理论依据

在ESBR阅读过程中,孩子同时在聆听标准的双语配音,并在多次复听-跟读中习得双语口语和文字,这一习得过程符合由听到说再到读写的儿童语言学习发展规律。同时习得是自然的、潜移默化的,习得需要大量幼儿可理解的、足够的持续输入,包括故事内容、中英文标准语音和文字的输入,通过孩子的理解吸收后,才会产生有意义的说和写的输出。在输入过程中不需要专门去学语法,孩子会在听和读的过程中自然吸收语法,这其实就是二语习得理论[4]的应用。幼儿模仿能力极强,发音器官和大脑细胞发展比较有弹性,在语音习得上优势突出,容易练就中文普通话和标准英语的地道发音,因此ESBR教育理念遵循了语言关键期理论。[5]ESBR是让幼儿在阅读中习得中英文的听说读写,而不再把中文、英文、阅读作为独立的课程科目来学习,以扮演朗读模式进行亲子双语阅读,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中英文启蒙教育,为了解更多的故事内容去认识文字,符合Goodman“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整体到部分,让幼儿因为需要而听说读写”的全语言教育理念。让缺乏英语生活环境的中国儿童在双语绘本的阅读中,习得汉字的同时,也促进相对应英文词汇的习得,同时发展中英文双语能力,ESBR的理念同样遵循了Cummins“一定条件下母语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深层共享迁移到二语学习中,儿童的母语越好,就越有可能获得与母语水平近似的第二语言概念能力”的语言相依发展理论。ESBR阅读材料选择有声双语绘本,图画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动画情节干扰,也符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及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双通道假设和容量有限假设;绘本吸引幼儿快乐阅读和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认知,并在认知中得到满足,同样符合该理论的主动加工假设,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认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7.

[2]黄晓苑.家庭幼儿英语教育模式的个案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04):133-137.

[3]冯侠.幼儿早期阅读个案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02):104-106.

第3篇:发音方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语音;教学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259-02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如果人们要更好地进行社会思想交流,达到使对方正确无误的把握你所要表达的意思,首先你必须正确发出语词的语音,通过语音的传播,让对方清晰明白你的意图;其次,如果你所发出的语词的语音偏离原音,就会使对方感到含糊,无所适从,无法与你建立起交流、对话。特别是当我们进入到英语世界,就感到茫然,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更多地重视词语的机械记忆,而缺乏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情景,无法建立起英语语感,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从心里无法亲近他国语言,很难再短时间消除其心理上的认同障碍。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缺乏一种学习英语的文化背景。诸种原因使得我们很难在学习英语上有所突破。但不管怎样,我们在学习中国汉语、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等方面,总是有一些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我们掌握一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学习一门语言,最好就是能够深入到语言使用的地方,通过与那种语言使用区的人们进行亲密接触,这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而且能很好把握他们使用他们语言的规则,通过对语词语音强弱的辨识,能够更好地区分语词的一般使用和特殊使用。然而,当我们没有条件进入我们所学语言使用区时,我们就只好通过音响、传媒和其他方式和途径,学习某种语言。就我们所学英语而言,传统教学仅局限老师的传授,这种传授受应试指挥棒的影响,只是强化了学生的语汇,通过题海战术,更是巩固了机械记忆的词汇,而对于真正掌握英语则差距更远了。

我认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使用“游戏”营造学习英语的语境,使学生在“游戏”的游戏中,强化口头发音,识别词义,辨别语音的语调,准确地把握语词的读音,突破传统英语教学对英语语音重视不够的局面。可以说,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部分构成。语音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更是学习好英语的第一步,如果你跨不出这一步,那么要实现英语交际便是空中楼阁。

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语音在英语语言的教学中所具有基础性作用以及它的重要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语音,这就既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又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学好英语语音,比较准确流利地拼读单词和朗读课文,顺利地听懂语音材料,自信地开口,这就会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语音学习影响其他语言项目的学习,诸如词汇、语法等。语言( language)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语法(grammar)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而词汇(vocabulary)则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通过语法而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它所传递的信息首先是通过语音系统表达出来的,所以语音是语义的物质媒介,是语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良好语音有助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技能。如果学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语音感,那么他的听力与口语汇一定很差。当然,除良好语音外,影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还有其他的,如词汇量、语法基础、相关的背景知识、听力策略等等。

4.学好英语语音是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前提,是实现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与人交流的途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在使用英语的不同的场合恰如其分地使用这门语言与他人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

从上表明,只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音,他们才能在英语交往中,正确地理解别人,以及表达自己;只要学生学好语音,他们才能建立和增强语感,在交流过程中实现正确接受信息、正确传递信息的目的。与此同时,英语语音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方法,搞好语音教学,已成为当代英语语音教师共同的责任。这对推进英语教改也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兴趣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如英语学家张士一先生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一旦学生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他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去进行大量实践练习。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他们对学习英语语音将很难坚持下去。所以 我认为,“兴趣教学”是英语语音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方法。

所谓“兴趣教学”法是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除应用了一些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式及方法如:演示法、对比法、手势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等外、还增加使用了录音法,对镜发音法、英汉绕口令练习法、教唱英文歌曲和模仿电影对白等一些新方法。并使用了电视、VCD、电脑、录音机等音响、影像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限于教材的内容知识安排,而是更多地利用网络、图书手段等搜寻一些适合教学的、实用性较强的影像资料与教本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说,英语是国际语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学习英语,语音是第一关,纯正的语音和语音教学所包含的诸多内容是首先应该弄清的重要环节。以模仿、说明、比较和对比为主要手段的语音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具体实践中奏效明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作用的。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取“分阶段,多手段”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包括以下内容:音素和单词音节、句子节奏、音变和语调。就音素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可以采用对镜发音、口型传递、学绕英汉绕口令等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彻底掌握该部分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音素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引起重视。音素是英语中最小的单位,掌握音素的正确发音,是我们改善语音面貌的基础和关键。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结果。其次,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即在课堂上应用对镜练习,传递口型。接着也可以使用学绕英汉绕口令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对镜发音法,它意味着要求学生通过在镜子中观察自己的唇形、口型及发音部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发音习惯。因为中小学生在开始学英语时,只是习惯在课堂上简单跟读于英语老师,这样,英语语音不像语法那么受重视。由于学生缺乏对英语语音系统地学习,以致学生很难掌握发音技巧,导致发音错误。

2.传递口型法,通过做一些传递口型的游戏,这会使学生对音素之间口腔张合度、唇型、舌位及舌位高低的变化和差异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背景嘈杂无法听音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口型能辨音的能力。

3.英语绕口令法,根据英汉语音中许多押韵和相似的发音,通过拗口的压韵和辨音,让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器官更加灵活,更有助学生辨音和发音。

通过绕口令的发音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发音有明显改善,那些/ n /和/ l /不分的学生学会了克服这一不良发音习惯。通过采用纸张或手掌检测气流的强弱,用中指触摸声带检测声带振动强弱等方法,使学生中那些单词词末清辅音送气强,浊辅音声带振动强等不良发音习惯得到了基本的改正。

在解决学生音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便被突现出来,即连读问题。 这对学生而言是个 “老大难”,学生提到“连读”就皱眉, 不但难学, 而且害怕学它 。针对如何正确掌握句子节奏中的“连读”,我认为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掌握了与“连读”相关的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唱英文歌曲来解决“连读”这一 “老大难”问题。

1.演示法,通过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连读的类型及典型例句,同时还可要求学生跟读录音带进行模仿,即要求学生跟读教本中的连读短语、 句子。这就构成解决“连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教唱英文歌曲,“连读”可以说是学生相对陌生、难以把握的。因此我们使用教唱英文歌曲的方法让学生们掌握“连读”。然而,就在教唱歌曲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注重选择一些旋律优美且他们熟悉的汉语歌曲的英文翻唱,因为这些歌简单易学。这样做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唱英文歌曲的兴趣,最终达到掌握“连读”的目的。

3.模仿对白,为了解决在“连读”时所体现出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我们就不得不转向对语调的研究,因为语调能帮助我们表达喜悦、忧伤、惊奇、懊恼、愤怒等不同的情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语调。我认为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电影,了解电影内容,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因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应用语调的关键,人物的性格特征决定着语气语调的应用。然后让他们模仿电影中的精彩对白,这样,使学生在模仿对白中把握了语调的运用,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我认为这种“分阶段、多手段”的语音教学方法,首先解决了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兴趣问题,使学生可以始终兴趣盎然的学习和练习英语语音;其次,通过大量的教程外语音材料的补充和学习,也增长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再次,通过对一些英语语境中人物对话的语言的学习,提高了学生正确把握语言情绪和语音表达的感彩;最后,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张必刚,夏宏钟.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新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3) .

第4篇:发音方法范文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教学;语音感;培养方法

相关语言专家们认为,要想不断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人们的语音感。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在如何克服方言语音感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普通话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不断促进普通话教学水平提高,在此,选择普通话语音教学中语音感的培养方法深入分析。

一、语音感的形成过程

在普通话语音形成过程中,将语感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语音知觉;二是语音理解;三是口语的生成。可以说,第一阶段即语音知觉是其进行语音感培养的基础。利伯曼(A.M.Liberman)认为语音知觉指听者利用隐含的发音知识和关于如何发出声音的知识来帮助知觉。利伯曼通过对相关实验进行研究发现,语音知觉是范畴性的。所谓范畴性知觉(categoricalperception)是指我们只能分辨属于不同范畴的各个刺激,但不能分辨同一范畴内各个刺激的区别。同时,合成分析学说还认为,人们语音知觉主要形成过程如下:人们对所接受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抽出其中关键提示,并将这些提示放在相应的部位进行记忆,神经内部产生一系列的数据将这些提示进行连接,并将这一过程形成的语音与记忆里的语音进行分析对比。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语音知觉其实就是将所听到的语音逐渐转化为音位。之后,若是将这一合成的语音发送各相应的器官,那么人们就可以产生相应的声音,这就是口语形成的过程。在儿童发音早期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对于语音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儿童在发音早期,可以使用自己所能发出的声音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同时,外界声音也会对儿童发音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语音知觉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音位知觉,二音位组合知觉。

二、方言语感对普通话语音感的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人们,虽然在实验中能够区分语言中的不同音位,但是不能分辨在该语言中同属一个音位而在其他语言中属于不同音位的各个不同的音。若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个一个地区,那么这个人就对这一方言中的音位分辨的比较清楚,但是对于其他的音位就不易分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语感的感知度。

1、音位因素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音感的培养,相关研究人员将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与南方一些地区的方言进行对比发现,普通话语音系统与方言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特备是在音位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音位缺失。音位缺失是大部分方言中较为常见切较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方言中,缺少某些必要的音位。例如,在普通话中,n与l是两个不同的音位,然而在一些南方方言中,这两个这属于同一音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能较好的进行相关词的语音形式;二是音位混乱。音位混乱也是方言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部分南方人在进行相关词语发音的过程中,并不能较为正确的进行发音,虽然并没有将这一个音位阅读成另一个音位,但是,其发音不标准,进而导致这些人再说普通话的时候并不纯正。

2、学习者自身原因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任何方言区人们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人们都已经习惯于自己说话的方式,同时,发音器官也形成了习惯。这导致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对于某些语音的发音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语音敏感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三、语音感的培养

在进行学习者语音感培养过程中,训练是其最好的方法,因此,相关教师一定要重视训练方法的改变,进而不断提高人们语音感培养水平,其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培养人们的音位知觉。首先,教师要积极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语音的辨别,并不断改变学习者的方言习惯,掌握普通话语音发音模式。教师可以采用相关对比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方言音位与普通话音位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理论上提高人们对这两种音位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践证明,当人们通过视觉看到其他人发音的口部动作的时候,人们可以快速的辨别出音位。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方法进行教学;二是重视汉语声调的区别,在进行普通话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要重视汉语声调的教学,声调在整个发音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学习者不仅仅要进行单音节词语的训练,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朗诵;三是提供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要想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其学习管理也十分重要,学习者要尽量在普通话的氛围内进行学习。

四、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方言语感对于人们语音感的影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因此,相关部分要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要想不断提高人们的语音感,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的差异比较法以及重视汉语声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进而不断提高人们的语音感,从总体上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

作者:郭圣希 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发音方法范文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枯燥的符号,拼音字母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直观、形象以及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汉语拼音的口型对照教学方法

教师在对汉语拼音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进行准确的示范,然后让小学生对其唇舌的位置和口型的变化进行仔细的观察。在具体的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动作适当地做得夸张一些,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老师唇舌和口型的变化看清楚,然后可以跟着模仿。采用这种对口型的方法进行拼音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将发音的要领充分地掌握住,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发音时出现含混不清的情况。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不厌其烦耐心地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强化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正确地将音节读出来,并且掌握正确的读音方法。

二、汉语拼音的口诀儿歌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儿歌本身具有耳熟能详以及朗朗上口的特点,属于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可以对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标声调的规则、音、形等进行整理,并且编成一些儿歌形式,这样就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更好的记忆。比如,在进行声母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教给学生:“右上半圆ppp,右下半圆bbb,两个门洞是m,朝上的伞柄是f。”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掌握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

三、汉语拼音的实践操作教学方法

小学生往往具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喜欢动手制作各种东西,所以,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将良好的游戏情境创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将自己喜欢的字母捏出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将自己喜欢这个字母的理由说出来,这样除了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字母的印象,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真正的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根据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发音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拼音教学;教学方法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集中注意力。新教材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如果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怎样使一年级的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会拼音呢?

一、根据记忆规律,反复巩固

学生学拼音学得快,忘得也快,这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记忆规律,分散难点,先记住音,后认读形。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反复巩固,在学生还没有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巩固。如:先把拼音和字写给儿童看,读给孩子听;要求儿童在拼读的同时重复描写;要求儿童按照样本写拼音和字,同时边写边读。学生们对每个字母的发音和写法大致有印象了,再分批强化巩固。拼音教学是从听录音开始的,每天两次10分钟播放汉语拼音录音带,同时将汉字拼音字母表挂在黑板前,让孩子们边听边读。每节课花10分钟认读3-4个字母的音和形,教师再适当正音。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就是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哪两个(几个)能组成老师要求的音节,他们就是好朋友。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遗忘率低。

二、寓教于乐

1.儿歌。儿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一特点,把大量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强化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oe的发音,小人砍树eieiei,小人倚树睡一夜。再如:“bbb听广播,ppp把水泼,小马快跑ddd,气球上升qqq,拐棍加横fff,伞把撑开ttt,小鸽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利用歌诀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识字。

2.游戏。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教学“aieiui”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uiui,我是小ai你是谁?”“uiuiui,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常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板画(简笔)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

3.图片。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让教材内容为教师的教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些图画是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听、说、想象与拓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比如:教学“dtnl”一课《小兔追马图》时,我先问学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直接看画面就说出有一匹小马和一只小兔。我说:“借助音节再看看,还有什么?”学生就会借助音节说出,还有一片土地,小马身上驮着一袋大米。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复习新学的拼音。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袋漏了但小马没发现,小兔一边追一边喊,累得满头大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营造放松的学习环境

在拼音教学中,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将学习拼音与识字训练和听、说、阅读结合起来。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把声母、韵母和新学的带彩图的音节贴在墙上,随时可以见到,防止遗忘;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yǐzihēibǎnzhuōzichuānghu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之际,把祝贺语和相关的诗文如:《静夜思》等用拼音抄贴在墙上,进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shīhǎo!”、“duìbuqǐ!”、“xièxie!”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的墙角,天天学,天天用。总之,学生一进教室,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获取。

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一年级教学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组织一年级教师参加了市、区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小学生心理健康培训、班主任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在培训中,注意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思考与实践,以主体身份主动投入到培训中,增强培训效果。

五、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常规性的拼音验收以外,我校每年举办拼读拼写比赛,表彰拼音学得好的学生,激励学生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我们还鼓励学生订阅《小学生拼读写》杂志,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阅读。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用拼音学写简短的日记。尽管学生还写得不好,有许多写错的音节,而且只能写一句话,但通过写日记,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学拼音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巩固了学习效果。

第7篇:发音方法范文

关键词:方言;语音;负迁移;对比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提出了语言迁移的概念,我国国内相关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应用语言学家以及二语习得方向的研究者主要将赣方言、闽方言、吴方言等与英语语音系统进行了尝试性的对比。本文则主要对湘方言元音部分的负迁移做集中、有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重点对元音部分的混淆进行对比,并以结果分析的方式给出混淆的原因,以引起二语习得者的重视和关注。

一、负迁移与语音对比

语言的迁移作用指的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二语的作用,即在二语习得过程当中,把母语的语言形式、发音方法、文化背景迁移到目的语中。对二语的积极影响称作正迁移,消极影响称作负迁移。中国幅员辽阔,语言种类繁多,不同地域的方言也会对二语习得者的语音学习产生干扰,从而形成语音学习的困难。

湘方言指的是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湖南方言,使用人数约为456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5%。湘方言有声母23个,韵母41个,而英语有辅音音素28个,元音音素20个。通过文献查阅整理、实际调研和二者对比,湘方言主要存在两大特点:一是湘方言的韵母数量大于英语元音,且无明显的长短之分;二是湘方言的复韵母发音滑动较快,导致一些湘方言使用者发双元音时不完整、不饱满、不到位。由此,我们通过湘籍学生英语语音状况的调查,尤其针对其元音的发音错误,找出其学习语音的难点和语音负迁移的规律和特点,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参考。

二、语音负迁移的研究与方法

此次研究的主题为:湘方言对英语元音的负迁移,调查及分析方法方法如下:

1.调查对象

此次研究以长沙一本高校2012级湘籍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挑选了其中56名背景相似、普遍使用方言、家庭及朋友组成来自长沙本地并且主要受当地教育的调查者进行语料的采集。

2.研究内容

以湘方言对英语语音负迁移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重点是元音的负迁移。

3.研究方法

(1)设计测音文本:查阅相关文献,对湘方言特点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易混元音,设计包含所有英语元音因素和易混音对比的测音内容。总长446个单词。

(2)调查问卷及语料采集:通过120份调查问卷,挑选了其中56名学生进行语料的采集。

4.语料处理

制作语音混淆评判记录表格,将录音笔采集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记录,找出发音错误,归纳出主要的元音误读、错读现象,将其数据化。

三、元音负迁移的结果分析

经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受调查者元音负迁移的现状如下:

1.[i:]&[ei]和[i]&[ei]

这两组的元音负迁移情况非常明显,分别达到了17次/56人和16次/56人。前一组的负迁移主要发生的错误来自单词week,we,he等。而后一组则产生于listen,accomplish,beginner等单词。

2.[?藜u]&[?蘅:]

这是元音混音中最为严重的混音音标之一,频数达16次/56人。把[?藜u]混淆成[?蘅:]或[?蘅]主要体现在your,joke,alone等单词上。反之,小部分二语习得者把[?蘅:]或[?蘅]用[?藜u]来替代,主要错误来自long,only等词。

3.[ei]&[e]和[ai]&[ei]

音标[ei]与音标[e]混淆现象明显,频数分别为13次/56人和12次/56人,出现的错误主要来自mainly,say,celebrate等单词。同样,我们还发现,在my,said,sky这三个单词发音中存在比较集中的将[ai]发成[ei]的现象。

4.[u:]&[?藜u]

这组高频错误主要来自于发音时肌肉放松,自行添加[?藜]的发音,使得单元音的发音变成了双元音。错误主要有:fool,pool这些单音节的词。此外,由于长短发音不区分,导致音标混淆的有[i]&[i:]。其中不少学生简单地把[i]发音为短促的“一”或者开口过大,使发音变异成[e]。还有些二语习得者发音过于放松,把[i]拖音成为了[i:],主要错误来自accomplish,sit和Britain等。

由上我们不难发现,调查者的元音负迁移主要来自发音时肌肉较为放松,长短音不辨、自行把单元音拖长或加音,双元音发音不到位的情况。测音者用方言中的相似韵母来替代元音的发声。不少学生只有在朗读段落时才出现负迁移现象。

四、结束语

通过湘方言对英语元音负迁移影响的研究,我们分析了受调查者在元音负迁移中的现状。我们建议二语习得者利用录音机记录自己的发音进行听读对比,训练正音,利用绕口令、模仿标准音来强化发音训练等方法强化并改善自身的发音情况,以提高语言交际功能。

参考文献:

[1]乐眉云,凌德祥.湘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调查及常误分析――汉英语音对比系列研究(之二)[J].外语研究,1993,(04),

第8篇:发音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音教学;方法

语音是语言的外壳,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词汇和语法都要通过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表现出来。在英语学习中,语音好的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就强,课文的熟悉时间也短。语音差的同学听说读都困难,课文的记忆就受到影响,英语水平也相应较弱。因而语音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重视。英语的语音体系包括音素、语句重读、连读、语调、节奏等等。高中阶段的英语语音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整个语音体系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夯实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的语音体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学生听说读的英语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音。

一、加强模仿

英语语音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辨音、发音的能力。只有通过模仿这一方式,才能增强学生的语音实践能力,才能帮助学生达到英语的教学目的。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不仅包括听音和发音,还能通过学生的发音过程训练学生英语的语感和思维能力。

听音是发音的先导,听准了才能模仿的像、才能说得准;发音是对听音的检查和巩固,不能准确的发音,则说明学生可能不能听清听准。因此,教师就应当从听入手,指导学生先听教师的发音,并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以便在头脑中形成听觉的表象,将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视觉分析能力,通过对视觉表象的把握,再加之多听录音(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零散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听觉表象,这就能帮助学生熟悉纯正的英语语音和语调,这就为学生的语音学习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二、适当讲解

在英语中,常常有一些相近的发音,还有一些在汉语中找不到语音的发音,这些语音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单纯地依靠模仿,就可能使学生因为听觉表象而搞错发音。这时就需要教师由必要的讲解来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教师要切记讲解要适时、适量、适度,抓住关键讲解,简明扼要,不要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学生对于专业术语既听不懂又不能理解,还浪费课堂黄金时间)。例如:对于元音/?/和/e/的发音,区别在于牙床的开合度;辅音/s/和/z/,//和/?/的发音,区别在于发音部位的不同,/n/和/l/的发音区别在于发音方法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抓住语音的发音关键,这样学生对于舌形、唇形、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问题便轻易地得到解决。有时,通过外部表象无法让学生理解时,可以借助图片来说明问题。教师要先学会熟练地画发音的器官图,边听边画,学生边听边模仿,效果会更好。必要时,也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

三、注意对比

学习英语时,学生的普遍特点便是将英语汉化,即有意无意的将汉语的某些发音代替英语中相近的发音、用汉语的语调来读英语的句子(重读、节奏、语调不自然)。例如:将/i:/读为汉语的“衣”(发音较短),将//读为拼音中的“x”。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的对比、分析,排除汉语语音对于英语语音教学的干扰。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

(一)备课中做好准备

教师要在备课中根据教学难点与重点将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进行比较,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既要分析汉语中哪些语音现象是学习英语语音的有利因素,要发挥其正迁移作用。如某些发音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音素,汉语中以声调区别词的意义,而英语中以重音来区别词的意义。这是就需要教师既帮助学生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也要将汉语中断句和英语中的停顿区别开来。同时,也要找到汉语中哪些语音对英语的学习起干扰作用,避免其负迁移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种语言中大同小异、小异大同的地方。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学中正确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容易混淆的语音现象适当利用汉英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音的某些特点,将负迁移转化为正迁移。例如:学生容易将/h/读成汉语中的“h”。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指导学生注意二者的发音部位,告诉学生虽然两者都是摩擦音,但是/h/气流在声门处摩擦而发出,而汉语拼音中的“h”是气流在舌根软腭出摩擦而发出的,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作图,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发生的部位,并亲自指导学生发音,从而使学生明确的了解英语语音的发音特点,避免与汉语语音的混淆。

要注意的是,教师备课时的对比分析和课堂教学中的对比分析是不同的。备课的对比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通过分析教材,确定教学重点,从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而课堂的对比是教学的手段,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揭示教材的难点所在,才能使学生熟悉的掌握英语语音的要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四、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在学习中受到的干扰因素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看影响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影响因素,还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其中,地方方言的影响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有些地方的学生/n/和//分不清楚,而有些地方/n/和/l/分不清楚,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方言中容易混淆的地方。还有语调方面的区别也是巨大的,就这需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汉语发音来了解学生的发音方式,从而在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克服汉语对英语的负面影响。此外,学生在语音方面的素质(包括音色、音感、发音器官等)是有区别的,这些都可能影响学生英语语音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仔细观察,避免以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语音水平。

第9篇:发音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音教学;问题;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在英语语音上必须达到如下要求: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字母名称的读音;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单词有重音;语音清楚 ,语调自然。并且“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以及“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语音不过关是难以达到这些要求的。但是,不少小学生受资源条件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语音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用汉语的发音方式来处理英语音素的发音

小学英语基本没有系统学习音标的教学要求,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靠学生的模仿能力。学生记忆单词的读法和意义虽然有chant或者英文歌曲辅助记忆,但大部分凭借死记,对于模仿能力较弱的学生很难记住字母发音,因此他们就用汉语来代替英语。例如,用“阿”代替[a:]、用“衣”代替[ i:]、用“日”代替[r]、用“摸”代替[m],用“喔”代替[w],这样不利于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还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后天英语思维的形成。

2.在辅音后加元音,辅音复数等变音念读不准确

由于辅音和汉语拼音的相似性,辅音相对元音较易被学生接受。然而学生因受中文和地方音影响,常在 [p]、[b]、[t]、[d]、[k]、[g]、[m]、[n]等辅音后常常加上一个元音,比如把present,book分别念成[presente],[booke],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

3.误听导致误读

学生在上课时会因不看教师口型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影响导致听音不准,于是乱读单词,如把“you”读成“药”,“train”读成“唇”,把“bus”在念升调时读成“巴适”等。

4.教师的语音语调不够规范

每个人的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发音难免有差别。大多数英语教师也是在国内学习的英语,教师发音要做到完全等同于外国人的发音很难。再者,有的教师习惯美式发音,有的习惯英式发音,而目前的教材则是英式发音。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没有英美发音的意识,但却能听出不同和差别,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困扰。

二、解决方法

1. 在语音教学过程中渗透音标教学,可以简单地介绍元音音素,如/a:/, /i:/, /e/, /^/、/ai/、/ei/等教材中常见的元音音素。可以教给学生简单的拼读规则和发音方法,例如元音发音要饱满,响亮,尤其是/ei/,/au/等双元音;短音要短促有力,如/e/, /i/ /^/ ,/u/等单元音;辅音可以通过和汉语拼音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如:b 发/b/,s发/s/,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就可拼出“bus”,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还能让他们意识到英语与汉语的不同,纠正学生对汉语的依赖性。通过教授简单的音标和读音规则,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为记单词打好基础。

2.辅音后加元音是常见的一种语音错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新授单词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发音,及时指正纠错,鼓励学生多听多模仿,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虽然农村教学条件较差,但教师的科学的引导和示范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3.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模仿磁带语音语调并做示范,利用课外辅导时间增加听力时间,并培养学生课后听录音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预习、复习的学习方法。

4. 科学安排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是小学生接触英语最多的场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笔者认为,全程英语授课非常必要。小学生在初学阶段会遇到听不懂的情况,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等手段来表达意义。足够的输入才会有合理的输出,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保证英语的不断输入,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才会有合理的输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