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效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最初是美国教育界对教学的“科学”属性强烈追求与认同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工业化社会的“求效”特征,其内涵与我们现今的概念界定相去甚远,一直以来研究者对于“有效教学”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研究者认为:“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依据这个观点,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解、学生有效接受。依此观点,则可以看出:“有效教学”包含教和学两个环节都要有效,然而该观点中并未提出“有效”的评价标准,是否有效则很难判断。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教育界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系统回顾与总结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深入审视与反思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大的方面有助于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顺利发展,可以促进自己及同仁的具体教学工作,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所在。
二、我国英语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1978年至1985年是恢复阶段,1985年至1993年是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阶段,1993年至2000年是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转型时期。应该说,改革开发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严格意义上讲,从1993年才开始注重教学质量,即有效教学,也就是说起步时间比较晚,时间还不长。加之,英语教学理念的落后、我国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并不是非常理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语言的本质是一种用于与别人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说者能说,听者能懂”。英语教学必须遵循这一法则。而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似乎还不够重视这一原则,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这一弊病体现得尤为突出。虽然有些学生精通英语语法,能背诵大量单词,能够考试得高分,但无法听懂简单的英语会话,无法表达自己观点,即不能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严格地说,这种人没有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2.英语学习语言学习的环境不够好。这个问题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农村高中及部分偏远地区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备、优质教师等)的不平衡与不协调发展,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由于传统英语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基本上很少注意语言环境的创设,这制约了学生的语言习得。
3.学生母语文化的表达能力严重不足。有关人士曾经对高中学生母语文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调查,反映出学生母语文化的表达能力严重不足。试想,母语文化的表达能力欠缺,又如何学好第二种语言?英语不同于汉语,但是它同样也是一门语言,英语的习得必须建立在对母语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母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理解与习得。
4.许多高中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差。在校学生渴望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我就此问题作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都有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需求和极大热情。有句俗语:有需求就有市场。在此,我们可以换个说法:有问题,才有需求与热情。正因为学生们在这方面巨大的不足,他们在这些方面才有强烈的提高欲望。
5.英语教学方式枯燥、效果评价手段单一,学生厌学心理严重。许多的英语课堂还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采用教师“一言堂”。考试依然是教师和家长对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手段,这使得学生很难从心理上接受。似乎每天的学习就是为了一次次考试,学了几年、十几年英语就是为了一场高考。
6.英语教学效果和社会需求发生矛盾。近几年来,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之后,社会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出较高英语水平的毕业生,但是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提高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1.加强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之一,要提高有效教学就必须加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邀请名师和专家对他们经常开讲座、出外或出国考察、举办专业比赛、理论学习等多样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文化涵养、更新教育理念。
2.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立体交叉式培养。通俗地讲,是否听懂日常会话,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能读懂简单的英文报刊杂志,能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好文章,这些才是应该培养的能力。
3.加大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营造真实的语言训练环境,因材施教,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4.活化教学时间,鼓励自主学习。英语学习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45分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英语、多预习、多探讨。这样既可以延伸教学范围,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改变英语教学模式,灵活使用现代技术。英语教学改革要在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结合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探索构建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教学的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体现英语的适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结合教师课堂讲授、课后指导和考核是未来教学的基本模式。
6.改革单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我们应完善英语教学评估制度,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方式,公平、公正、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业成绩和英语水平,逐步取消或完善考试制度,坚决杜绝一考定终身。
四、结语
以上是我关于提高有效英语教学的一些看法,由于经验所限,以及所处的是教者的单一角度,这些看法是否正确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检验。英语有效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地、深入地研究的课题,对于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还依赖于自身今后理论的加深和经验的累积,也依赖于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宜芬.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3).
[2]冯翠饮.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5).
[3]顾海兵.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思[J].中国教师,2004,(2).
[4]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5).
[5]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35.
关键词:有效教学;模式;方法;《植物病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228—1
1 现状的分析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手段、教学模式已经太陈旧,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效果明显下降。而且中专生的底子比较薄,对学习方面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加上对该专业认识的偏执,很难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市场对农业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求。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分析得出强化实验、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助于改变教学效果。研究中提及的有效教学的实践归纳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对中职学校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2 教学要素的分析
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材、学生以及教师:
教材:《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其内容丰富,直观性强。它是课堂教学与有效教学效果达成的关键,是教与学活动的纽带。《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是植物保护专业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本课程的结构特点是涉及面广、内容系统全面、症状相似不易区分,实践部分比例大,有些疾病会因环境的变化,所表现特征也会发生变化,对于疾病准确判断带来影响,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学生:学生不是想当然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由于现在的中专生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严重不足,怕吃苦,懒动脑,学习方法呆滞,缺乏创新意识。要解决此问题,我们专业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技能比赛,步步诱导,不但增强了专业学习的能力,还提高了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养成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有效教学的发展。
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延续着过去的旧模式。二是惰性,创新意识不强,借助别人的老方法。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反思少。
3 实施有效教学的步骤
3.1 组织教学内容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教材是《植物病害防治技术》,这是一门系统结构性很强的课程,涉及面广,但有些内容并不适合我们当地的实际生产,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进行合理的提炼,尤其实践内容。虽然理论是基础,不开展实践就无法真正掌握这门课程,但没有技术的支撑,只能停留在表面和过去。要想进行有效教学必须一改过去的组织安排,要由原来的实践与理论为1:2安排为2:1的重新规划。
3.2 设计教学模式
对于本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农业人才。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设计教学模式上,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考虑,如校企合作可以融实践与理论为一体;加强实验室操作;我们学校还有七十亩地的苗木基地和四十亩地的高科技示范园,根据实习要求分组进行,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相互学习,分工合作,共同分析探究的能力,还促进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加强了有效教学的开展。
4 采用现代化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水稻稻瘟病为害农作物时,传统教学无法在课堂上再现稻瘟病的类型与发展过程的动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稻瘟病的类型及发展过程,而且能了解稻瘟病侵害的特征及发病规律,引导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加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中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及一般认识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真实而生动的感性认识,还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于生产的能力。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技能水平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专业课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清侧重点讲解当地一些栽培品种的病虫害,并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有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习内容。比如在讲解水稻的三大病害时,因为水稻的生育期正好在暑假至刚开学,我们就调整教学结构,把水稻的三大病害教学放至开学初讲解。在讲解水稻三大病害中的水稻白叶枯病时,我让学生到田间寻找白叶枯病的病株,采下叶片,直接到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有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病叶叶脉中有混浊的烟雾状物体溢出,问我这些是什么,为什么和书上的有差别,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技能操作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种方式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使他们提高了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友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构[J].教育科学,2002,(4).
[2] 范启华等.浅谈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职教论坛,2005.
[3] 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8):57.
(一)关于有效性教学的研究
有效性教学:教师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心理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
有效性教学理论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思想。无数外国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导致的“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与共识。直至20世纪70年代,争论双方才摒弃偏执,达成一致:教学即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科学性。两者再不是非此即彼对立双方。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种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效教学主要以学习的情境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有效的教学应该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来考虑其学习与发展,统筹考虑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各种要素。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有效教学研究的始由单一地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主体、客体和媒体向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涉及的方面有: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有效教学技能的研究、有效教学风格的研究、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艺术研究等人们创建了有效教学标准评价体系,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而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大多是各个环节具体的教学行为的研究,如如何评价学生、备课、时间管理等方面。针对有效性学习的理论性系统性研究仅有部分。钟启泉、崔允激在《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一文中指出,有效教学最终的标准是学生的成长。一是要求教师具有“对象”意识。二是要求教师形成“全人”的概念。三是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需要教师具备“反思”的意识。四是要求教师能关注教学效益。五是,提醒教师关注可测性和量化。细化可测量的环节和因素。与“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不同的是,一些学者沿用经济学的观念来结构化地解读有效教学中的“效”。学者程红、张天宝、姚利民在《论教学的有效性》等文章中,阐述了其“三重涵义解析观”。强调它包含效果、效益、效率三重涵义,进而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一问中提出: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 体验。一些学者针对有效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一轮教改的过程中,为名师培养提出了个性化的有效教学理论的见解。龙宝新和陈晓端在《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一文中,从层次解构的界定方式加以界定,从概念重构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将有效教学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来进行剖析和界定。其认为,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和主动调适;从深层次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体现着教学主体对教学的执著追求和永恒超越,显示着教学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而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有效性教学研究早已开启。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在80年达到高峰,出版了大量专著,如克里斯‘基里亚库《中小学的有效性教学》、伊丽莎白*佩罗特的《有效性教学:提升教学实践的指南》、劳伦特‘德罗兹《有效性教学与指导》等等。
以教师教学为切入点的有效性教学,研究方向、思路:有效性教学必须通过效能型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管理来实现;有效性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的改革;反思性教学理论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完善;有效性教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二)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
对于中国人来说,语文是一项非常受重视的学科,因为它不仅仅联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的母语,还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以及阅读的重要工具,但是这样一项重要的学科却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难以攻克的课题,尤其是小学语文。小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最不能集中注意力、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段,他们不仅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新鲜感,还伴随着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所以他们对待新事物一般会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纳语文,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教学行为的研究。理论行研究比较少。
应英《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中首先提出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首先没有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其次语文教学答案总有一套标准,最后讲授方式趋于死板。同时作者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包括利用学生相互学习帮助的机会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依据新课改内容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添人文情怀。
王刚《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微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提高有效性可以通过:深钻细研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最后,把握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面对当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而言,以微课为基础的教育形式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使用,而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给我国更多小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课堂体验,同时也丰富了传统形式下小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面应用的背景下,立足于小学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研究在当前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目的是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化发展,为构建属于现代化背景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做出贡献。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教学形式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也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工作使用的工具,而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占据了各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表现模式,实践表明,通过微课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教学设备进行更加合理的应用,投入到高效、自主课堂学习当中。基于此,本文接下来将主要对微课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利用微课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平台,发挥微课自身的高效性、畅通性和开放性,吸纳更多的小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吸收知识、平等交流和良好互动的高效课堂,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根本目的。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微课
微课最早出现在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60秒课程,还有纳皮尔大学T.P.Kee一分钟演讲中。当前热议的微课概念则是在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DavidPen-rose所提出的。微课最早是佛山教育局胡铁生先生带到国内的,他以原有教育资源应用率低的现状为基础,最先提出微课这种围绕微视频的新型教育资源。胡铁生针对微课提出了三种定义,其一为微课将视频作为主载体,记录教师在课程教学时以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作为中心而展开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其二为微课是按照新课标与课堂教学具体情况,其主要载体为教学视频,记录教育人员课堂教学时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集合体;其三为微课也叫微课程,为微型的视频网课的简称,其主要载体为微型的教学视频,结合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等所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满足多种学习模式在线视频型课程资源。凭借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种说法至第二种说法的变化包括:增加按照新课标与课堂教学具体情况;拓展微课内容,除视频外,还包含各种教学资源有机集合体(比如习题、作业等),仍旧为资源包形式。而第二种说法至第三种说法的变化包括:删除第二种说法当中添加通识性词语按照新课标与课堂教学具体情况;注重将微型的教学视频当作载体;声明知识点与教学环节的实际内涵,以及微课资源存在情境性,还有其可以支持众多学习方式特点。综合胡铁生先生的观点,可以发现其认为微课是中心为微型视频资源包,当中资源可以一起形成特定教学情境,实现特定知识化教学,同时满足不同教学模式。而我国其他学者也从自身视野对微课做出了解读。比如张一春老师指出微课指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收获最理想效果,凭借教学精心进行信息化设计,通过流媒体方式展示以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为中心而开展的完整、简短教与学活动。通过以上两位学者观点的总结,我们发现张一春与胡老师定义比起来,其把学习方式更具体细化成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课程与视频要通过精心设计完成。还有,国内部分微课大赛对于微课内涵也予以了说明。比如首届中小学的微课大赛对微课下达如下定义:微课全称可叫作微型视频课,将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围绕知识点、重难点、习题与实践操作等教学过程与有关资源的集合整体。经过分析有关微课各类定义,可以发现众多专家针对微课所下定义存在下述共同点:一是以视频形式作为主要载体;二是时间约为五到十分钟的短视频,有些甚至在一分钟左右;三是一堂微课讲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通过总结上述观点,本文把微课定义成:微课为带有短小精悍特点,其主要载体为教学视频,围绕知识点(重难点、考点、疑点等)、各类题目(考题、例题与练习题等)、实践操作等开展教学过程与相关资源集合体。
2.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角度讲,小学生还停留在认知发展时期具体运算的阶段,此阶段小学生对于自身行为管理能力偏差,在学习的时候专注时间并不长,也就几分钟而已,但三年后学生对于知识记忆会存在一定策略性,而且可以对学习内容依据自身记忆策略加以理解与记忆。由儿童心理学层面出发,小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学习自身感兴趣内容,而这也正是他们更加愿意学习带有趣味性知识的原因;而从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角度来讲,相较语文与数学等科目来说,距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对更远,但是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是十分重要的,而也只有这种教学才可被称之为有意义教学与高效率教学。所以对小学生来讲,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的信息技术课程未免显得枯燥乏味,没办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但需注意的是,作为21世纪国家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是必须的,也会对学习者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将信息技术课程学好不但是给未来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处于信息时代下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向
所谓微课,指的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音频、视频、Flash等多元化形式的工具为载体,通过如实记录教师整体课堂的教学侧重点、优秀教学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的精彩时刻等,为学生展现更加人性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从而打造符合现代学生学习需求和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高效课堂。
1.远程教学的应用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利用互联网中的远程操控技术,为了更加细致和充分地动态展现信息技术情景再现和信息技术对话语境,因此微课教学模式下会通过远程教学的应用形式,来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之中[1]。
2.实时互动的应用
微课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日常信息技术沟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微课这种传播速度快、信息含量大以及公共交流便捷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展现出实时互动的应用形式,其能够大大减少信息的流通时间,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信息交流速度和频率,使更多学生在微课的影响下提升了信息技术学习效率,调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可以较为自由地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和交流水平。
三、将微课带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途径
1.翻转应用模式
在微课的基础上,信息技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模式更加注重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流程的掌握程度。这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体现在微课平台上的“互动性”更为广泛,也正是微课软件自身的良好自由性,为信息技术学习平台打造了基本框架。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其借鉴的工具多为网络终端内部的软件,而微课作为软件行列的其中一种,在小学生群体中具备了很高的普及程度,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微课”。基于此,微课软件作为覆盖性极强的应用软件,为构建属于小学生群体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技术支持。在信息技术学习平台中,教师不是作为领导者,而是作为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者和点拨者,融入到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以此利用高度覆盖性和促进性的学习应用模式,来带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2]。
2.引导应用模式
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建立的微课教学模式体现了更具自由性和开放性的应用特点。这样的教学行为区别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脱离了教师作为单一教育者的操作模式,而是教师与学生可以实现双向互动、实现良好交流并且教师对学生又发挥引导功能的教学应用模式。在微课构建的教师引导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其展现出来的教师引导性教学应用模式,更加提倡教师以“理性教育”结合“感性文化”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语言进行深入性的教学,来达到满足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心理需求,丰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交流层次,使教师的单一性教学工作转变成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课堂,体现出微课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引导。
3.自学应用模式
以微课为基础构建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推动了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将整体教学工作由“教学”转向为学生的“自学”。微课作为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为现代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支持,以此构建出的外向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其全面提升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语言的掌握技能和信息技术语言的掌握水平。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这种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多角度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语言的掌握熟悉度和成熟度,从而全方位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此同时,微课的教学模式下,通过让班级内部学生组建成不同观点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更具公平、公开和公正理念的小型辩论会,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自学潜力[3]。
四、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1.立足于彰显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延伸性
使用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立足于彰显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延伸性。针对小学校园里的课堂形式而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由于课时有限,会使得很多发散性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有必要详细讲解的内容无法全面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那么对于微课创造出的教学模式来说,就可以构建属于小学生群体的开放性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在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立足于属于每名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实际学习水平的信息技术课堂内容,达到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为了充分体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高效性和全面性,在微课形式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其他相关技术,与微课形式充分结合起来。比如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微课作为每个信息技术章节的主要讲解模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视频以及同声传译的方式,使小学生能够对视频中的每个信息技术语句都能够从汉译、语法、语境等多方面进行解读[4]。这种建立在微课基础上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能够使得既定范围内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内容得到充分的延展和引申,同时更提高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充分地彰显出现代互联网应用的现实意义,突出微课自身的应用价值。
2.立足于体现新媒体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
微课自研发使用开始,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利用精湛短小的视频作为传播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和途径,这样能够以传递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动态讲解信息技术知识。与此同时,微课作为新媒体形式之一,也能够通过应用视频的方式对教师以往教学工作的精彩课堂以及优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视频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达到对小学生“点拨”的作用。因此,微课实现了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流程,以此来构建出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互动式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语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语言的多元性,从听、说、读、写各个角度来对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微课集合了互动环节、动态讲解环节、课外交流环节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在微课这种展现新媒体形式先进性的引导下,也体现了新媒体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优越性,这样才能够发挥信息技术自身的语言特点,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从更加实践性的角度带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3.立足于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
微课具备了较为显著的特征,其实现了实时性的双方信息的沟通和传递[5]。那么作为信息沟通对象和进行信息交流的主体———小学生而言,在微课形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同时更要突出现代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地位。微课能够使每个小学生更加自主和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程和学习内容,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了小学生对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选择性。基于此,在应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下,积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流,通过利用微课的多元化形式,将带有信息技术信息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综合的方式插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多方的互动式交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环境中,为了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相关教育人员便需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以此带动整体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事业实现高效化发展。本文以上通过将微课这一应用程度极高、使用范围极广的新兴教学方式科学地结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中,使二者无缝对接,形成更具创新理念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通过思考微课对现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的推动作用,以及微课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存在的可行性,站在微课作为信息化技术集合体的视角来进一步思考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目的是促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地利用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工具,从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以此来真正达到我国素质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聂凯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
参考文献:
[1]乔敏.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9):26—27.
[2]常艳伟.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9):105—106.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关键词】 有效教学 高中政治
1 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1 按照新课程理念,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1.2 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2 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2.1 有效“讲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充分地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如果内容过多或过长,就极容易使那些注意品质不佳、记忆力差的学生少有获益。传统的教师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源于某种过度的、不恰当“讲授”。但是,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并不完全排斥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有效“提问”与“倾听”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和“倾听”。有效教学还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许多课堂中生成的亮点,就是教师在有效倾听的时候发现并运用个人的教学机智实现的。
2.3 灵活教学方法。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四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改善措施
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上的偏差及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经验,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形式化和教学低效的问题.因此,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有效性研究,对于每一位中学物理教师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定位于促进学生发展,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并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是对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的有机整合[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中学物理作为一门主要学科,要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就需要将物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2].
1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活中的现象、生产技术中的问题、生活经验中的事实等都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上还存在着一系列形式化和教学低效、无效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
虽然现阶段我国强调开放式教育,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仍旧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对教材内容缺乏深层次研究,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生搬硬套灌输给学生,未能很好的将静态的教材有效的与学生的动态学习相结合.
1.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仅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挖掘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
1.3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仅注重了知识的讲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教育注重较少,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2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
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指每一位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授之后,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学有效与否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指定教学内容或授课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教学是否有效,既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表现,又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有效教学的指标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综合的体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是课改关注的热点,也是每个物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当面对基础相对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时,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大兴趣,并迫切希望展开探秘,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往对物理世界的奥秘探索,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需要将物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个性有机结合在一起,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改善措施.
2.1细化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目标的设立,制定科学良好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针对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从了解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求心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挖掘教材潜在的教学价值,逐步细化分支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特点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如以“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课题为例,其教学目标可表述为:一是知识与技能.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会应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与电磁感应现象有关的问题、通过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实验———分析———猜想———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本质的过程中,学习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合作的快乐,同时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2.2理论结合实际
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将社会实践元素注入教学内容中,将物理教学与生活、技术、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运用,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社会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牵引学生的思绪,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3].问题的发问方式可以由教师根据社会实践和教材中理论设计引出,可以由教师提问,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提问.例如,在课堂上讲授“地震与物理”这一概念时,就可以结合牵动人心的“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实例,向学生发问:汶川和雅安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遇到地震时该怎么预防等等;又如讲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这一概念时,可以向学生提问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如何进行音乐创作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并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2.3提升师资队伍
中学物理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素养,同时也要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科学地组织实施教学、积极地促进学生学习、有效地反思评价教学的基本技能[3].因此打造中学物理高效课堂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提高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理念,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要实施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理解我国新形势基础教育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含义,掌握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使自身能够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开展教学工作[4].同时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现代化设备娴熟的运用能力,不断开拓视野和更新技术知识,从而对物理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改革活动,教师在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同时,很好地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有效教学教学研究
源于20世纪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有效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该理念的实质和核心[2]。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医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具有内容复杂、名词多、难记易忘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虽然有的学生死记硬背,在考试时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时间稍久便会遗忘,不利于临床实践。因此,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牢固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并能在此后的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实施人体解剖学的有效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俗语说:“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对于初入医学殿堂的学生而言,人体解剖学是其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因此可以说,人体解剖学教师是医学生漫漫求学途中的第一位领路人。这样的领路人,其综合素质,不但直接影响学生本门课的学习效果,而且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兴趣的培养,甚至影响到其今后的从医历程。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用高尚优良的品格感化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在学术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尊敬、爱戴教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能否顺利进行有效教学的首要因素。而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要时时注意,持之以恒。
2.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3]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标教学法,布卢姆认为,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效的优劣,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在学习中有无目标,学习效果的差异会很大。具体、明确而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自从上世纪末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扩招以来,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接受和运用解剖学知识的能力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对解剖学各部分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对所要教授的学生有明确的了解,根据他们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人体各系统的主要特点;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则应侧重于口腔解剖学,而人体其他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则可大概了解。再比如,对于本一、本二层次的学生,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本三层次的学生,则要求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但无论制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独自面对日新月异的医学知识,这就要求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会学习。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师作为医学生的第一位领路人,在实现本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将教会学生学习纳入教学目标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能让医学生受用终身,也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学生只有对人体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学习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出来。那么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强烈的动机。比如在讲解循环系统时,笔者这样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治疗肺炎的病人,从手背静脉网输液,药物如何抵达病灶区域吗?”学生立即就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心:“是啊,输液是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儿,药物是怎么到达病灶部位的呢?”于是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认真听老师讲解,甚至一些同学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不断产生好奇心。当循环系统讲完时,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心中往往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啊,原来如此,解剖学还是挺有趣的。”此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就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来,学习的效率自然明显提高。
4.重视实验课的授课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直观性强、理论描述抽象、十分注重实践的医学基础课。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达到教学目的,除了上好理论课外,实验课的教学也不可忽视。在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尽职尽责地把标本或模型上所能看到的结构一一给学生看,但这种模式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上能懂,课后就忘,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很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这种教学方式,变“示”教为“导”教,在上课过程中侧重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结构,教师在旁提示即可。比如,在观察脑干内部结构的模型时,教师可以提示,舌下神经核位于舌下神经三角中,发出的舌下神经在锥体和橄榄之间出脑,学生就会根据提示,寻找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核,并发现舌下神经果真从锥体和橄榄之间出脑。再比如,教师提示,副神经核在脊髓的上六个节段,发出神经纤维构成副神经脊髓根,疑核在副神经核上端,其下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颅根,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去寻找,会发现副神经确实由两个根构成,这就把脑神经和脑神经核两部分的知识相互贯通起来。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到结构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小小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则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继续动脑、动手,于是本来的被动学习自然而然地转变成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人体解剖学有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一个繁杂、系统而又多变的工程,教师因时、因人制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晖,郑玉中,吴晓华.试论基础医学课程的有效教学[J].西部医学,2012,24(1):202-203.
[2]巴哈提·哈立亚,艾尔肯·阿布力孜.医学影像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6):774-775.
论文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信息技术课程“键盘学习”的有效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进行键盘教学,提高学生键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有从理论上不断丰富认识,更新观念,并在实践中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大胆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打字,成为打字小能手。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计算机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汉字输入和计算机文字处理日益重要,并已成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信息技术课程“键盘学习”的有效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进行键盘教学,提高学生键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必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从理论上不断丰富认识,更新观念,并在实践中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大胆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打字,成为打字小能手。
一、 研究概述
1.键盘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王相东教授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开设小学计算机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以及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游戏为重点,如键盘指法、汉字输入、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绘图、唱歌、益智游戏等。” 并在《关于中小学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中提到:“学习电脑首先要学的是键盘指法,运用正确的指法来击键,提高英文打字的速度,从中灵活双手,促进手‘击’眼‘看’脑‘想’的同步发展。”可见对“键盘学习”的有效教学研究,既是时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计算机的发展来看,键盘输入仍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文字录入最快的一种方式之一, 打字成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要求。笔者十几年专职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所教过的学生以千数计算,学生们最感谢笔者的不是教会他们的电脑使用、电脑作品制作等,而是一手漂亮的键盘指法。在键盘上娴熟地打字,既让他们赢来了同伴的羡慕,也给他们在学习、工作上带来了很多优胜的地方。以学生的话说:“标准、娴熟的键盘打字,让我们终身受益。”可见,掌握好键盘操作这项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2.键盘教学的难度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平时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许多同学在使用键盘打字时,手指依然还是在键盘上无法无章地按,甚至还有同学用一两个手指戳键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过键盘指法,但要掌握它并不容易,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应多下一点工夫。
键盘教学,其实质就是键盘指法的教学。为了了解键盘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笔者与不下十位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大多数教师认为,要想取得键盘指法教学的真正效果,不是易事,还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学习难度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仅是记字母键的键位就可能让过半的孩子丧失信心;(2)学习内容十分枯燥。记枯燥的字母键位、每次成百上千遍的机械击键、长达数月甚至更长的训练时间,几乎让孩子们感到打字是最无趣的一件事;(3)信息技术课时少,教学密度不够。每周一课时,这对于需要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指法教学来说尤其困难;(4)打字姿式不好矫正。学生一旦形成了不良的坐姿和指法习惯就很难矫正过来。
面对教师们在键盘指法教学方面反映的诸多困难,笔者就自己多年的键盘指法教学研究和实践,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二、 有效教学的策略和实践
“键盘教学”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键盘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电脑打字。学生掌握得是否牢固,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效果。掌握了电脑打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水平,而且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1.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学
在信息技术上机教学中笔者一直倡导的是快乐学习。对于小学生特别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才不会觉得有压力,学习效率才会高。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最大的特点。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次可以玩电脑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总是利用小学生爱玩的这一特点,尽可能挖掘教材或学习的内容,将玩的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在玩乐中开心学习。
例如,对已学习过的基本键A、S、D、F、J、K、L进行复习,笔者就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把26个字母卡随意地摆在白板上,看哪些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字母卡中把基本键找出来并以键盘的排列方式进行摆放。由于复习是以比赛和玩的形式进行,所以学生学习的劲头很足。后来随着学生认识字母键越来越多,为了让学生记住每个字母键在键盘中的位置,笔者在课中常常就采取这种“找朋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复习。实践证明,这既避免了学生枯燥地死记硬背,同时也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形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形式多样,让学生在自主中学
小学生学习,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的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注意形式多样,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并能采用多种方法去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键盘学习中,记键位是指法教学中的基础,也是最难的一关。许多学生在打字时手指分工错误或不能盲打,都是因为没有过好这一关。那么如何让学生过好“记键位”的这一关呢?笔者是以讲故事记键位的方法来实现最初的记忆教学,把左手四个基本键位键A、S、D、F,加上G键,根据字母键的形状编了一个故事:金字塔“A”的里面藏着一条瘦瘦的千年蛇“S”;这一天它终于醒了过来,到处找吃的,吃饱了肚子也胀成了大肚子“D”;然后它慢慢地爬到外面去吹吹风“F”,结果被吹得骨碌碌(“G”像一个带箭头的圈)滚下了金字塔。而对于右手负责的H、J、K、L四个键位,则又编成了另外的故事。这样虽然是花了些时间,可在教师边讲、边画、边写字母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了主键盘区的中排键位。
中排键位记完后,笔者起初也是通过编故事让学生记上排的Q、W、E、R、T键。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种按横排顺序的记忆方式的打字效果不如按竖行顺序记忆好。以手指击键的分工方式来划分键位记忆更有利于学生打字的掌握,而且最好是从小指开始,先记左、右手小指负责的Q键、A键、Z键和P键、分号键、斜杠键。然后才是无名指、中指、食指负责的键位。让学生一开始就练习最难的键位,以后就不会形成用灵活的食指、中指帮其它手指击键的不良习惯。
同样在记忆键位时,笔者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大胆想象按四个键一组编成故事来记。比如,一个学生曾这样来编左手小指负责的1、Q、A、Z键的故事:有“1”只松鼠“Q”站在金字塔“A”的上面好威风,而在下面的千年虫“Z”却在睡懒觉打呼噜。还有学生在编左无名指所负责的2、W、S、X的识记故事是这样的:有“2”个小朋友手拉手“W”来到森林玩,突然看到一条大蛇“S”,连忙爬到树叉“X”上去躲起来。学生们丰富的想象以及所编记键位的故事各式各样,有些甚至是古灵精怪,但不管怎样,通过编故事记键位的活动却能使学生把枯燥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并能自主地学、快乐地学,从而很快地就记住了要掌握的键位。
此外,在键盘教学的适当时候,还可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打字的竞赛。通过竞赛,在学生的你追我赶中,既激发了学生要学好打字、争强好胜的心,也促进了学生键盘操作的熟练程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3.严格要求,让学生在规范中学
要教会学生学好打字,提高打字速度,达到盲打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和正确的打字指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严格和耐心,规范和有序。
在“严格”方面,笔者主要是抓住两点:一是从学生开始接触键盘、打字练习时,笔者就强调在打字的过程中不能看键盘,因为这是实现盲打的基础和关键。为了使学生在打字练习中不看键盘,笔者特意对放键盘的抽屉进行了特殊处理,使学生在打字时手能够放进去打而不用把键盘拉出来。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为盲打创设了非常好的硬件环境。二是要求学生在记熟了要练习的字母键键位之后才上机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在“耐心”方面,笔者主要抓住两点:一是由于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时间,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们反复记熟键位,千万不能贪图教学进度。二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对每个学生进行键盘指法的检查,看他们在打字时有没有用错手指击键或击键时手指是否规范等等。
在“规范”方面,笔者认为只有规范才能发展,规范是发展的基础。所谓的规范是指操作上规范(规范的击键指法及坐姿、健康要求等)、动作上适宜(没有不好的习惯)、行为上适合(动静总相宜)。所以在对学生规范键盘操作上,笔者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手指分工明确,键位熟;第二,打字姿势正确,错误少;第三,键盘打字先强调准确率,然后才能讲究速度。至于“有序”,指的是在键盘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通过较长期的研究,笔者总结出如下的键盘练习训练步骤,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基准键位;
(2)基准键位加G、H键;
(3)小指分管键位;
(4)中指分管键位;
(5)食指分管键位;
(6)简单英语文章练习;
(7)加数字键和各种常用标点的英语文章练习。
为了加强学生键盘练习的规范,笔者还把指法训练的要点编成了一首儿歌:“手指分工键盘熟,姿势正确少失误。坚持训练进步大,眼疾手快心不读。”通过教学实践,只要学生能坚持做好这几方面,一个学期下来,对于简单的英语文章输入,学生的打字速度大多能达150字至200字每分钟。
4.轻讲重练,让学生在追求中学
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才能从中体会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成就感和荣誉感。键盘练习是一种技能性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的是“轻讲重练”的策略。
轻讲,例如对于键盘的介绍,以及键盘的区域划分、键位的位置,这在键盘中都是固定的,就没必要多加解释,这就是轻讲。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轻讲,例如手指的分工、如何有意义地识记、功能键的使用用途、组合键的操作技巧等内容,就要重讲,是轻讲中的重讲。这里说的“讲”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讲,它包括教师的引导,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交流,师生、生生的讨论、分析,实践后的总结等等,是一个宽泛的交流概念。
重练,是重在练习的时间和质量的保证上。重练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练习的内容广、时间足、容量够。作为一种操作技能的训练,必须要有“重”的保证。并且要有刻苦、耐心的精神才能取得较大的进步。二是训练方法多。听打,笔者说键名或是字词、短句,让学生听着打;看打,按照电脑屏幕上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输入;默打,把语文、英语要背诵的古诗、短文课文打出来,看谁打得最多最快等等。练习形式多,学生在练习中采用单独练习、分组练习、单人比赛、小组比赛等等。练习内容难度层次多,在学生具有一定键盘打字能力后,不同学生之间也显露出不同的水平,笔者所设计的练习内容就有了多少、难易的变化,使能力强的孩子“吃得饱”,弱些的孩子能完成,增强其信心。
还有,笔者从学生一开始进行打字训练时,就为每个学生设计了“快乐打字,争做高手”的活动。每个学生只要能按质按量完成了每节课的练习内容,就可以得到一面“胜利完成任务”的红旗标志,并把这标志印在自己的记录表上。所有学生的记录表都贴在电脑室的“我能,我最棒”的墙报栏上。让已完成本节课打字任务的学生标上“胜利完成任务” 的红旗标志的做法,激励了学生打字的兴致,而且成功感会更加坚固了他们争做打字小高手的信心,同时也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程度了如指掌,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安排教学。
5.多方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学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被肯定。”表扬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产生欣慰、幸福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学生进行键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激励,尤其是对那些“手慢,领悟慢”的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此外在对学生学业评价中,要给与学生积极的期望和鼓励,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心理气氛融洽,学生的心理就会更健康地发展,学生有了积极学习的心态和动力,就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检测键盘教学的成效,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评价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也是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例如在键盘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指法训练后,笔者就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评,对学生某一阶段的打字速度、正确率进行测试。测评的软件有些是笔者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自己设计的,有些是借助打字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对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笔者还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教师来说,在记录书面评价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辅以适当的口头激励。此外评价还包括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评价的活动是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三、 反思与总结
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从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笔者深感“键盘学习”的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下面是笔者对“键盘教学”的几点建议:
1.慎用游戏软件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打字的趣味性,许多教师会使用打字游戏来激励或训练学生。其实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键盘指法时,使用打字游戏软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学生刚开始学习,还没掌握键盘指法,还不能熟练地进行打字,而此时让学生进入打字游戏,学生又想在游戏中获胜那就只能 “偷”看键盘,手指乱按键盘,这样就不能养成盲打的良好习惯。
2.巧用打字软件
在电脑打字的练习中,教师都习惯借助一些现成的打字训练软件。目前流行的电脑打字软件有很多,有“金山打字通”、“英文快打”、“快快乐乐学打字”、“弹指神功”等等,教师在使用这些软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先充分分析这些软件各自的长短处,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习的进度和需求注入一些需要补充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活用软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避免满堂枯燥的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电脑打字水平,并不是要求学生满堂对着打字软件枯燥地、毫无生气地练习就能收到成效,这无形是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扼杀掉。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鼓起了学生要做一名打字高手的愿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收获就会非常明显。
总之,电脑打字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掌握了它,每个人都会终身受用。所以键盘指法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这不仅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多开动脑筋,注重教学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学上的困难,高效地完成键盘指法教学。
从初中升入高中,这是一个极大的台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教学内容变多了,难度变大了,学习目标和要求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同了。许多学生难以适从,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困惑。作为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尽快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实现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要促成有效教学首先要“有效备课”,其次是“有效课堂”,再次是“有效激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有效备课,制定好教学计划
处于衔接阶段的教师要使学生顺利适应高中英语学习需要考虑几个问题:衔接阶段是直接进入高中教材的教学,还是应该单独进行1-2个月的或更长时间的专项衔接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问题。教师再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确定衔接阶段的教学目标重点,制定落实目标重点的教学计划,并就计划与学生沟通,使学生在开学初就对高中英语阶段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期待的学习方式有所了解,并尝试规划自身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本人作为高一英语备课组长,通过与备课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制定了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结合案例,提出高中英语课的整体要求,学生填写“新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第二课时: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交流学习经验,明确高中英语学习的各项常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堂笔记、错题集、书写规范、使用工具书、朗读等,同时针对不良的学习习惯提出建议。
第三――四课时:语音教学,包括国际音标、辅音元音、基本发音规律、重读与节奏、爆破、连读、语调等。
第五――六课时:句子结构分析,包括词性、句子成分、简单句的基本类型、并列句与复合句、标点等。
第七课时:组织初中词汇竞赛,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意识到词汇学习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与学生一起讨论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给他们表达和分享的机会。
第八课时:英文自我介绍,学生相互从语音、内容、仪态等角度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勇于表现的学习态度。
第九课时:将学生带入图书馆,自由阅读,表达阅读感想,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的热情,布置学期阅读任务(2-3本文学作品),同时让学生明白初中阅读与高中阅读的差异。
第十课时:总结衔接阶段心得并确立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一年的学习规划和目标。
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本人在开学一个多月与学生的磨合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过分关注细节,缺乏整体阅读意识。于是,我在10月之后的教学计划中侧重培养阅读技能,按照教材内容规划进度,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以及在阅读中合理判断、寻找依据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学期阅读任务,辅以阅读周计划,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如摘抄好词好句,写故事梗概,写读后感等。印发美文资料,让学生阅读背诵。
二、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课堂”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要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人在复习句子成分这节衔接课时,利用幻灯片,配上形象的卡通图片,将每个句子比喻成一个家庭,通过家庭中的不同成员来介绍句子的不同成分。主语是一个句子所述说的主体,它就像家里的丈夫,是这个家的顶梁柱。谓语是表述主语动作或状态的成分,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担任。谓语就是家里的妻子,夫唱妇随,通常放置在主语之后,构成主谓结构。儿子就是宾语,儿子总是跟妈妈(谓语)亲,所以宾语接在谓语后面,构成主谓宾结构。表语是女儿,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最像爸爸,最得爸爸疼,用来说明爸爸(主语)的身份、特征和状态。但女儿同时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跟妈妈形影不离,于是表语一般位于连系动词后,构成主系表结构。间接宾语是大儿子,直接宾语是小儿子,弟弟还小,妈妈要直接照顾他,构成主谓双宾结构。宾补是家里的保姆,保姆被请来照顾儿子,所以保姆(宾补)随时跟在儿子(宾语)的身边照顾他,关注他的情况,构成主谓宾加宾补结构。状语就是家里的各种宠物,比如狗狗,为家庭增添乐趣,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同位语是工作、休假、或其他状态下的爸爸或儿子,用于补充说明主语和宾语的情况。定语是爸爸、儿子身上的衣服,对主语和宾语起装扮修饰的作用。这样一节生动的语法复习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学生们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牢牢地记住了这样一个大家庭和它的家庭成员,也就是句子的各个不同成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然而,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还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能够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衔接阶段的教师更应该充分地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抛出好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教授、提问转化为“倾听”, 而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三、有效激励,激发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