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

物质

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星云。

宇宙物质

组成(举例)

特点

恒星

炽热气体

质量

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星云

气体和尘埃

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

金星、地球等

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

卫星

月球

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流星体

尘粒、固体块

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

冰物质

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

云雾

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天体系统

组成

特别说明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太阳系

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数以亿计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4)层次结构示意图

4.

行星(地球的普通性)

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1)

结构特征:与太阳系其它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都不特别)

(2)

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5.

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

原因

影响

外部条件

安全的

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中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

稳定的

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条件

适宜的

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适合生物

呼吸的

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原始大气的演化

有液态

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6.

月相

口诀: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

反应。

(2)对地球影响:a

.直接为地表提供光和热资源

b.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太阳能的利用、煤和石油资源)

2.

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

厚度增大,亮度减小

温度增大,密度减小

大气层

日冕

光球

(1)概念:太阳_________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耀斑

11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_____层、B色球层和C_______层。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层上为太阳黑子、B层上为_____,其周期平均约为_____年。

(4)太阳活动现象: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

(5)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日冕物质抛射

(6)影响:a.导致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产生“磁暴”现象,导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甚至使信鸽迷路

c.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d.对天气、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诱发地震、水旱灾害)

(7)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因素:纬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地形(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天气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1.地球的历史:约有

46亿

年。

2.认识途径:研究

地层

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1)含义:具有

时间顺序

的层状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a.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b.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遗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分布规律: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

相同

或者

相似

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

低级

、越

简单

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1)含义: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

宙、代、纪

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

5.41

亿年,包含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

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冥古宙(只有有机质,无生命);太古宙(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

成矿

时期。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

5.41

亿年—

2.52

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包括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和晚古生代(包括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

运动剧烈

,形成

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

生物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动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植物

陆上低等植物

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

成煤

期。

3.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

板块

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含义:地震的能量以

波动

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类型和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共同特点

纵波(P波)

体、液体和

体中均能传播

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

横波(S波)

只能在

体中传播

(3)应用:获得地球内部

物质

结构状况

的主要依据。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一个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

(2)两个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

、地幔和

地核。

位置范围

地震波传播特点

特点

地壳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

体外壳

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稳定

;到了莫霍面,传播速度突然

增加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

;海拔越低,地壳越

薄。

地幔

地球内部介于

地壳

地核

之间的圈层,在

莫霍界面

以下到

古登堡界面

以上

能传播

横波

①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

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

增加

;②分为上地幔和

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的

软流

层,是

岩浆

主要发源地

地核

地球的

核心

部分,即

古登堡界面所包围的球体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波

①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镍。

②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

液态

熔融

状态

3.

岩石圈:

地壳

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

岩石

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大气圈、

圈和生物圈,对应要素是大气、

水体

生物。

4.

大气圈

(1)组成:包裹地球的

气体

层,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密度变化特点:

①近地面的大气密度

大。

②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

减少

③在2000—3000千米高空,与

星际

空间情况很接近,视为大气圈的

上界。

(3)出现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雪等)

5.

水圈(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2)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主体)、

陆地

水、大气水和

生物

水。

(3)陆地水:①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②分为

地表

水和地下水。

6.

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

(1)

含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的总称。

(2)特点: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

第2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1.主动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的课程都逃不了思考这个关卡。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个人的思考是少不了的,对课程的思考、对内容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都是学习高中地理的思考方向。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从自己出发,去努力地理解和记忆高中的地理,也才能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和透彻。

2.主动总结

思考之后,便是总结。而高中地理的总结又是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总结中寻找着自己的不足,在总结中才能看到自己是否真正的学到了知识,高中地理既是社会科学的延伸又是自然科学的补充,只有在总结中才能使自己在思维上的想象有了载体,也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在学习后更具体、更直观。

二、方法篇

1.文理区分

高中地理由于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文理交融,也就是具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人教版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也就是必修一,其中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些属于理科内容。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用理科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按照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练习,以便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融合与记忆。在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也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些属于文科内容,在没学习这些内容之时,应该在有了自己观点和认识之后以记忆为主,把握住书本知识的脉络和走向,以达到在学习中记忆,做到高中地理的轻松学习。

2.实际与理论结合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高中地理在某些方面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的紧密。众所周知,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有其一定的路线与规则,地理的学习也不外乎其中,首先便是眼睛直观地看到某种现象,进而寻找现象的起因而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验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进而推广展开。高中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所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学习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要联系实际,要努力地将其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我们所学的地理非常实用而且非常有趣。在拥有学习兴趣之后,我们难道还怕学不好具有生活气息的高中地理吗?

3.图与文的结合

何为地理?那就是“地”和“理”。“地”就必有图,而图是高中地理学习必有的一个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学习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能够运用图来完成“理”,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手段。以图来记忆和认识高中地理知识是现在看来最准确和最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高中的地理课程内容极其杂乱,但这些知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其相应的图来解析。所以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一定要做到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做到由知识点能想起图,由图能够联想到知识,从而达到图文结合的目的,能够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记忆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以及地理规律和原理。

4.知识结构的融合

第3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方法 新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21-01

1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尽管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得以更新,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模式仍有需要提升之处。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方面

很多中学地理教师年龄较大,尽管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所提升,但已然有一部分学生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没有发言权,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一些教师对新教学理念不够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抑制;另外,教师教学前,教学规划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容量,课堂学习的时间也不能合理的分配。加上一些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弱,课堂教学氛围不够热烈,甚至会导致地理课堂十分枯燥,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对学生学习、教学发展都造成极大的阻碍。

1.2 学习方面

目前,高中生地理学习目的过于单一,其学习地理主要是满足高考,这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目标。同时,很多高中生地理学习具有被动性、盲从性,在课堂中往往低头看出,从来不参与任何教学活动,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导致地理学习效率不高。另外,现阶段高中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上不够刻苦,不能主动地进行课后探索与学习,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2 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

2.1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所谓的求异思维就是开放性思维,是新课程理念中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与指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发表学生的不同见解与意见,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分析角度,思考地理问题。在现如今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用于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素材到处都是,从地球公转到气候气象,从水资源到煤资源,到处都可以用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当然,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并不代表让学生进行浮想联翩,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总结,找出万千事物中的规律,采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各种现象。可以说,假设是必须的,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地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相对于真理来说,与其直接的告诉学生,还不如培养学生获取真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挖掘真理、探索真理、验证真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习与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会学地理知识。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切实的挖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加强地图学习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地图是地理学习中十分关键,能够对地图活学活用,才能将地理学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图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学会对地图的整理以及查看地图。通过地图进行联想,对相关的知识加以整理。地图中的图形十分复杂,包括地质图、地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地理等值线图等。通过这些地图的学习,让其结合地形,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

第二,熟悉读图。在地理题目中,有很多关于地图的,学生在看到题目后应该首先对地图主题进行分析,观察地图的比例尺,关注任何关于地图的细节,很多细节中包含着题意。之后,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读图,地理知识都是实际的,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还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读图过程中,应该进行图形结合与变化,更便于理解图文的意思。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都可以采用这一读图方式进行学习,这对于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4 注重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一节地理课短短几十分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一路紧跟,对本节内容能够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该苦下功夫,在讲授地理知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各个地理知识点的关联性,进行多方的联系,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点,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另外,知识内容还需要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注意引导。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升课堂及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也应该脱离课本,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地理知识,有时通过直观观察的方式,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点,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中地理教学涉及内容范围较广,学习起来有所困难。但是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也不能迎合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因此,新时期必须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从学习地图入手,注重地理知识的关联性,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洪霞.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5,17(8):144-145.

[2] 朱瑞国.新课改对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3(8):32-33.

第4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微?n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背景

(1)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遇见的难题: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初中地理教学生是的理论知识,而高中地理教育学生是怎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问题,分析问题,是对初中地理知识的一个升华,简单的说初中地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过程,高中地理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高中地理区别于其他高中学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重复教育,因为高中地理教课的内容让高中学生产生这些地理内容初中阶段似乎都学过的错觉,高中部分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失去了新鲜感,造成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怎么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去运用似乎“陈旧”的地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是摆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重大难题。

(2)微课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优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特别是地理教育更是如此,例如简单的给学生讲解高原、沙漠等地形的概念特征,远不如直接播放一段高原、沙漠等地形的微课视频,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微课正是以给高中学生这种最直观视觉感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这是微课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以短小而又丰富的视频内容引导学生“行万里路”,将课本知识和具体实践融合到一起,注重学和用的结合,这是微课和教育领域最天然的结合。

(3)微课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必要性:高中地理教育考察的是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把一个时事热点怎么分解成为一个个知识点,然后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分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微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多样化,能很好的契合现代高中地理教育的这种需求,着重培养学生怎么去分析、怎么把知识更快更好的运用到分析问题中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1)把握特点,把学生的心里特征融入到微课课堂教育中:高中学生处于15、16岁的青春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厌烦说教,更是对传统灌输式的课堂失去兴趣,这个阶段的学生关注时事热点、体育、娱乐新闻等,高中地理老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个心里特点运用到教学中去,例如讲解地中海气候特征,可以制作一段2017年NBA总冠军视频加上冠军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的风景视频在课堂播放,然后采取引导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如“刚才我们播放了最近大家关注的NBA冠军赛,今年的NBA冠军是金州勇士队,那么大家如果要去当地观看比赛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夏季的加利福尼亚州的气候是怎么样的呢?它和地球上那个地球的气候是一样的?”,引导学生从时事热点转移到用知识来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中海气候特征中去,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地中海气候特征这个知识点。

(2)突出重点,多方位、多角度突破知识难点:微课可以通过视频、多媒体等方式能帮助高中地理教师更好的解决教学难点,如传统的高中地理教育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时区的变化和推算,传统的讲课模式往往是教师高举一个地球仪来为枯燥的学生讲解这种融合三维立体的学问,煞费口舌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以微课制作一段三围立体视频,给学生充分展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时区差异,可以帮助学生以最简洁的方式找到正确的运算出正确结果。

(3)紧扣考试热点,巩固知识训练:地理知识多而又分散,复习知识难度大,微课能帮助学生紧扣时事热点,系统融合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多样化、灵活多变的把握考试内容,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一段“一带一路”的视频,重点突出路上丝绸之路穿越的地理环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以及包括的航线等,运用一段简短的视频,加上针对性的编辑来分析陆上丝绸之路穿越的路线、运用的交通枢纽、穿越的气候带等,也可以来为学生讲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附近的洋流特点等。帮助学生多方位的查漏补缺,更好的巩固所掌握的地理知识。

第5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提升;方法;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很容易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提升。目前,高中地理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存在很多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资源有限

高中地理教学的性质比较特殊,是基于图形、方位以及数学思维集于一身的教学课程,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时需要诸多的辅助教学资源才能够开展。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形式单一,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尤其在很多偏远的地区,在教学上的设备更加的落后,学校中的缺乏与教学相匹配的硬件系统,因此导致教学上的灵活度比较低。同时在教学设备比较匮乏,简单的实验难以实现。

2.教学方式不正确

地理课堂教学并不是单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而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理解地理、并对地理知识产生记忆。以上不同的阶段是在不同教学方法下实现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不同。而不同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是比较重点的教学方式。由于高中地理教师对科学的教学方法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能力难以提升。在培养学生思维环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多维的学习目标是教学中的关键,但这也正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所缺少的。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对策

1.在地理细节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比较多,重点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深刻,这些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难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需要在特殊的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着重强调才能够促进教学。在细节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并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比较热爱地理知识之后,才能够对在实际学习中具有强的积极性。而细节的教学就像是教师将地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图像,在讲到哪个地方的知识点,就将该地方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这样的图片式的细节教育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在讲到我国的地形与地势时,教师可以从战争角度分析地形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与历史相联系,并向学生展示什么样的地理地位是最佳战争位置。当学到洋流知识时,学生对于洋流运动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势与洋流运动方向结合,学生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洋流运动理论,将抽象的知识转化。在学习到海洋环境污染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近年来游轮触礁,对海洋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样的碎片式教学模式中,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事实教学中,在保持学生头脑清醒的前提下将地理教学知识的重点突出。

2.优化教学课程设计――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

【情境创设】:

在进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课程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投影我国的地貌图片,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视频观察中,我们发现是地表呈现出了起伏不平的情况,这是为什么,请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得地表呈现出这样的问题?在视频中,教师将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山川列举出来。是想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教学活动】:

在完成课堂内容到入之后,教师将地球内力的概念引出来,向学生解释地壳运动实际上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接下来向学生播放视频,在视频中,喜马拉雅山不断的升起,诸多地区发生地正与火山爆发。然后在学生观看完视频 之后再向学生设置问题:请问题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教师引导,能够简单的回答出是由于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热量的结果[4]。

教师在介绍地球内力时,向学生解释除了内力还有外力的存在,随之又引出风化岩石被轻轻碾碎的事实,向学生提问,花岗岩变松软的原因?此时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回答出由于外力作用,并逐步接触自然风化、侵蚀、堆积等地理知识。

【教学总结】: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并没有对高中地理课堂进行较大程度的逆转,而是将地理知识分解,并采取逐步设问,步步分析的形式将地理知识加入到情境中。这样的教学形式虽不新颖,但是却能够引导学生不断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分析问题。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问题创设,在学生自学模式下,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一方面提上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再将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比较深刻,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中,通过投影、图片分析等形式,将教学主体知识逐层深入的向学生展示。学生能够在教学问题中感受到大自然万物的变化,因而教学有效性就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地理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学实验难以开展。其次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方法选择不合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在本文中提出了细节教学的办法,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婷月.基于“同课异构”比较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第6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下,高中地理教学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然而,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地理教学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的重心仍放在课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的要求下,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一项任务,更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其主要活动内容。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就必须充分的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令其在掌握课本知识之外还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为其实现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的探究和运用知识、领悟知识奥秘,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指导和监督参与过程。使学生能够调动各个感官,有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主动的观察、思考、总结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地理原理、总结地理规律。教师通过赋予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不仅能够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力,更加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其综合全面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或提出趣味性问题供学生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令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例如,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红绿灯的作用及设计原理”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而总结出三种颜色在大气中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同,来引出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够提高地理知识对学生的亲和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强化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

高中地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其独特的地方,即内容复杂且非常零碎,容易造成学生的混淆,不利于他们的记忆。就像盐度分布规律、季节变化以及年际变化规律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等。教师应发挥其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对各种规律进行深入地了解,同时,还要教授知识梳理方法,强化他们的知识梳理能力,促进他们思考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不难发现,学生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的最大困难就是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虽然,他们能够对每章的知识点进行熟练的掌握,却无法有效地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串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比如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在通过旧的知识来进行新知识的导入,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有机地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连贯的地理知识体统。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中促进了他们地理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进行了有效地培养。

三、结语

第7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培养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因此,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因此,为了培养兴趣,建议大家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挂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地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刻入我们脑中。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区时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算得上文科中的物理,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应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多思索,多比较,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学习时要以书为主,重视教材。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会答题思路与答题逻辑。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评价优劣利弊,找到相应对策办法。

三、图文结合,“人在图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多看地图,“图不离手”、“人在图在”(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并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在培养自己的地图技能时首先注意的是图与图之间的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其次是图与文之间的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学会图形与知识点搭桥。比如拿到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递变规律中读出地形,坡度,进而了解该地发展农业的方向。另外培养地图技能还要特别注意经纬网定位,在训练中常常要求自己能准确找出主要经纬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学会在地图上分析气候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进而了解农业生产与交通区位。经过这样的训练,将地图埋于心中,在地图上应对知识点,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脑中的知识就可以在地图上随意地舞蹈。

四、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忽视初中地理的知识的学习。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同时,要想学习好这一学科,建议大家多接触一些课外知识,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思路,达到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境界,获得天马行空,恣肆的效果。

五、举一反三,每分必得

高考不仅考查考生上述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阶段保持清醒头脑,在平时的训练中既保证做题适量,又要争取每道题做对,及时查漏补缺,向预定目标稳步前进。有的同学也做过很多的题,但是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常犯一些相同的错误,题做得越多,犯同样错误的机会越多,虽然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习却没有多大的起色,这样就好似被题海所淹没。我们应该在题海中畅游,每一次训练题做完后,我都会认真总结对与错,并把不会的知识点在书上及时找到,一一凿实,以便做到“错过的题不再错,做过的题要会做”。同时在冲刺阶段加大作题量来说非常有用,概念也好,图形也好,通过一次次的训练总结,零碎的知识点得到了强化。但更要注意在做题与看书二者之间找到平衡,二者决不可偏废其一。

六、掌握技巧,沉着应试

第8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的基本阐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作为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教育。其主要形式为引导教育和象征教育,可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记忆的同时持续积累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影像,并凭借科学组合和生发方式实现有效因子的有机融合。持续学习的过程中,相关性和必要性知识还会不断补入,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图。(2)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拥有诸多优势。这得益于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包括:第一,可实现信息到图表的转变,将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富有趣味性、易于记忆、组织性强的知识;第二,可实现知识的有效归纳,使学生可以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对宏大课题进行把握;第三,可实现大脑数据处理功能的优化,使大量信息的获得和掌握更为容易。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以自己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听课,并对比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尽量在课堂上消化和掌握当堂的知识。②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重点突出,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3)对以往的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4)增强学生对地理习题的解答能力。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并有效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从问题本身出发,通过逆向思维、举一反三等方式,糅合了多层次的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最终将问题快速解决。

3.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思考

(1)思维导图运用于每个地理教学环节。由上文分析可知,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图所示),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2)思维导图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还需注意两点问题,一是思维导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无层次性、段落性的问题,很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呈现。二是思维导图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进行正确的引导。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给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积极应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飞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第9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教学研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要求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传授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身积累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时,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生活体验,通过生活元素与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地理生活化、生活地理化,进一步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

目前,大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并未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该现象在所有学科中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以被动形式参与学习,并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甚至还会产生抵触心理。另外,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极度缺乏真实感与生活感,导致学生很难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模式刻板、无趣,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思维模式严重受限。部分教师虽然学习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也意识到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分析认为,造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不高,地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各类教学手段难以实施;二是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自然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一)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并非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禁锢学生思维,而是通过引导,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章节时,可结合学生生活常识与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构建情景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学生开辟多种感官学习渠道,在此教学背景下,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间的关系,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具体实施过程为:在正式开始传授知识点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浏览各种水果、粮食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知晓各类水果与粮食主要产于哪些地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奖励方式,给予积极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一定嘉奖。然后,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图片,并进一步设问,要求学生判断各图片中的地区适合发展哪种农业。最后,通过师生交流,共同得出初步结论: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果蔬生长特点,选择对应地区进行种植,均可称之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观察不难发现,采取这一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其实由老师直接说出来的知识点很少。老师始终扮演引导者角色,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点逐步清晰明朗的整个过程中,并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密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也严重违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则应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法。

举例来说,“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真实的天气现象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总结出相关的地理原理,并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课后反馈练习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如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等等。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之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又增强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态度。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显然已成为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有必要积极转换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实现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为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生活化教学在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学生学习特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蓓.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04):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