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论文范文

新媒体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论文

第1篇:新媒体论文范文

1.全方位的传播渠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给新闻传播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传播渠道得到了海量拓宽。在全方位的传播渠道方面,新闻传播不再只是平面、广播、电视这样的三维空间传播,有了互联网“万维”的空间载体,新闻传播的渠道更宽,效果也更好。

2.全流程网络化生产网络化制作、网络化存储、网络化播出也是新闻传播“全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数字化的网络平台中,一条新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出去,即可以提高效率,也有利于节省制作成本。

3.全时空多维互动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只能单向传播的方式,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再只是“说”和“听”的关系。一条新闻线索可能只是普通用户终端的一个点发出,经过新闻单位发散之后得到大众传播。但在传播的同时,普通的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媒体之间还会形成交叉式的多维互动。通过互动,传播的信息更加丰富,传播的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全媒体”传播对从业者的新要求

首先,完成战略观念转型,适应全新传播生态环境的挑战新闻从业人员要深刻认识这种发展趋势,有效构建用于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码方式、解释框架以及传播模式,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强化引导力。在此过程中,新闻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澎湃如昨的热血,还需要勇于创新的意志,热情拥抱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其次,学习互联网环境下生存模式的挑战在新闻传播的全媒体时代,新闻从业人员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新闻业务素养,还要积极补充最新的互联网技术知识。传统的新闻规律、新闻实践和新闻经验一旦跟因特网有机融合,传统媒体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等,再结合网络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到网络上,必然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总结

第2篇:新媒体论文范文

当受众面对具备大量信息的网页或者广告电子屏时,设计师对信息的归纳与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受众不希望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那样会给自身造成一种负担,会觉得浏览信息很累,从而拒绝接受设计师所力图传递的信息。在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会采取一些技巧,比如以功能强弱、构图层次、主次关系、图像外观来进行分类,遇到一堆图片时,可以利用摄影的构图来编排,比如远景、近景等。同样的在新媒体中,设计师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门别类,比如一个以特色菜为主题的网页,设计师将需要展现的信息按照食材进行分类,分别为葱爆肥羊、咖喱嫩牛、豆瓣石碇鱼、霸王鸡等,然后将图片、文字、声音等信息按照上面的4个菜品进行分类,最后布置在主页和子页对应的位置上。在布局的设计过程中,无论载体是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最好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采取组别的形式,将需要的信息进行分类,然后放在相应位置,到底要分多少类,这取决于载体大小,一般来说,载体越大,分的种类就越多,一般来说屏幕的物理尺寸大小和像素大小都制约着信息的容量大小,这与传统媒体排版是一致的,只要在载体上控制适当的规格,对信息进行精心组织,都会让受众觉得舒适。

2信息主次关系的合理布局

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不管在哪里,低头看手机,抬头看电子屏,设计师要想让所设计的内容抓住受众的眼球,最好的办法就是简洁明了的内容。设计的精髓在于既要传递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要让受众有美的享受,所以在设计上给予受众一定的空间,才能互相碰撞出火花。对信息的主次关系必须进行合理区分,主体信息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现,在传统的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会有目的地留白,利用留白来减轻页面所造成的窒息感,利用留白也可以扩展设计的空间,利用留白使形式产生一些变化。面对新媒体时,设计师同样会用类似的技巧来处理画面,不过由于是新媒体,信息的主次关系与传统媒体还是会有一些区别,它会更为复杂,信息的主次将以累加的形式呈现,逻辑和结构关系的要求更高,比如一本电子杂志,首页会出现主要内容的信息,每个子页面又会有独立的内容,这些子页面可能还会分出下一级的独立内容,因此将所有的主体内容抽取出来,再按照层级的关系来编排。

3图片信息的优势

第3篇:新媒体论文范文

一、主持人的定位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高度的互动性,使传播越来越大众化。主持人面对的不再是毫无区别的大众,而是一个个具体、独特的个体。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像面对面的交流一样与每一个独特的受众进行沟通,才能引起对方的足够重视和参与。在人际传播中,讲究谈话技巧、提问技巧、倾听技巧、反馈技巧和非语言传播的技巧,这些技巧将成为主持人的必备素质。受众的短信或者网络参与已经成为新节目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受众的参与,节目就会给人以对牛弹琴的感觉。主持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选择什么样的话题,通过什么样的声音传达给什么样的受众,然后通过什么样的感性或理性引导,激起受众的共鸣,最后选择什么方式反馈给受众,尤为重要。主持人的每一句话,既是针对大众的,更是针对每个听众,让听众感觉自己不是局外人,而是节目中的一员。

二、注重主持人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利用

如果受众希望得到更加详细的节目背景资料,主持人可以通过自己储存的资料库,检索出受众需要的相关情况介绍。节目的播报会越来越简约化,更多的是提供节目的背景资料,帮助深入理解各类节目的价值。如新闻的发生、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环境的影响等等。这时的主持人已不再是只会打趣逗哏的“串场人物”,而已经高度专业化,并享有较高的威望。新媒体技术下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大,可以填补的空间越来越多,可以去填补空间的人也必然呈几何式增长,跨领域合作成为必然。新媒体在给电视带来挑战与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主持人的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主持人应善于利用新媒体与新技术,增加传统媒体的魅力。“欢迎我们的新老大——电脑”,当IBM超级计算机系统watson在美国的智力问答节目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它的两位人类选手后,人类选手ken在自己的题板上写下了这句话:今天,如果一个主持人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来进行编辑的话,他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明天,如果一个主持人不能有效利用MAM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来为自己的编辑工作服务,他提供的信息的鲜活度和厚度就会事倍功半。让电脑帮人脑检索主持人需要的个性化的信息群。随着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步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联度和依存度不断增强,节目效果可能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议程。新媒体赋予了受众开放的话语权,其中对传统媒体的评价是受众热衷的话题之一。电视可以通过新媒体提供的开放平台获取受众的反馈意见。新媒体为传统媒体的节目设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播音主持艺术的实践中,所谓迎接挑战,是要求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主体能够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各种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体系,把变化与不变的因素结合起来,使播音主持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经济快速增长,文化不断改革,主持人应提高综合素质、更新理念,多学习现代化知识,掌握现代化传媒工具,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第4篇:新媒体论文范文

(一)传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对于新媒体的出现,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变化,与传统的电视新闻相比,电视新闻由于对人们的舆论和社会生活能够带来更多的信息。因此,受政策、传播理念以及各种体制的束缚,给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巨大的限制,尤其是不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下像网络一样与观众实施互动,只能通过电视直播和网络形式进行播放,并不能够对于某一新闻某一话题针对观众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而是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才能够得到信息的反馈,这种传播形式的单一性限制了电视新闻的传播。

(二)国内外新闻报道内容不平衡

新闻报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对于网络和手机电视都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传播。而对于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电视新闻主要侧重于国内的新闻报道,对于海外新闻、国际新闻缺少评论和各种报道,尤其是在互联网速度发生之快的状态下,电视新闻对于国际新闻报道的欠缺造成了观众缺乏对国际新闻的了解,从而使得国际化之间的交流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还应该加强海外新闻的针对性和包容性。从新闻报道上更多地了解国际新闻,国际新闻也成为电视媒体传播的内容,从而使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三)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新闻最重要的特点

之一是对于新闻内容的“快”。但是电视新闻由于具有固定的播放时间,并不能够将刚发生的事件通过电视及时地传达给观众,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的爆发,使得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播出时间产生了时间差,这有可能对于观众的预防措施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应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能力不如新媒体的更新快,直接失去了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基本特点。

二、加强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措施

(一)加强电视新闻的互动电视新闻

在为观众提供重要的新闻内容外,还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元的话语空间。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发达和普遍的情况下,能够使数字化时代下实现多元化的舆论形式,在于观众的互动和舆论的发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新闻变革的理念实现社会的创新,从而加强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发展,使得电视新闻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事实上,互动理念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是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革新,是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变革的必然结果,只有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才能使电视新闻节目更真实、更体现民众的思想。从而将大众的声音反映到新闻节目中,能够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社会舆论压力大的情况下,民众的声音最能反映新闻的真实程度。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中文在国际上也得到了普遍,有更多的人去学习中文,我们在关注世界母语的同时,国际上也在关注中国的声音。在互联网日益迅猛发展的今天,这需要电视新闻改变传统的媒介环境和新闻的生产模式,才能呈现给观众以新颖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社会大众在新媒体的情况下,会从报纸、电视台和网络进行多方面的接触新闻,但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互联网更多的是以手机的形式进行传播,这对于传统媒体的应用造成了严重的挑战。因此,这就需要电视新闻针对社会的发展在新闻的节目安排上能够给予国际新闻更多的空间和播放,只有共同发展,才能使得更多的人继续关注电视新闻节目。

(二)及时更新内容新闻的及时性

能够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动态,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新媒体不断冲击着新闻传播格局,新闻信息过载和传播渠道过剩使电视新闻频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空前的挤压。因此,在对于电视新闻进行安排的情况下,要将电视新闻的播放时间尽可能缩短,或者设置专属的新闻电视节目,才能将新闻及时地反映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同等重要,而不是等待播音员进行时间上的整理后才能播出,这样的效果远远落后于网络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结语

第5篇:新媒体论文范文

[关键词]视觉传播;新媒体;创造性思维;知觉的尖锐化

Abstract:lateof20thcentury,theappearanceofdigitalmediahascontinuouslychallengedandfulfilledthetraditionalvisualcommunicationmodel.Thecompetitionofvisualcommunicationbecomesmoreandmoreseriously.Ithasbecomeacommonsenseanderatrendtosurvive,develop,andadvancewithinnovationinthedevelopmentofvisualculture.Thethesisanalyzedthetimebackgroundofvisualinnovationwhenitproducedasasocialphenomenon,andtalkedaboutitsexpressingform,essentialmeaningasvisualsignalandspecificwordmodelandgrammarregulation.Creativethinkingwhichisthemainbodyofvisualinnovationhasfounditspositioninthebigjointingenvironmentofthenationalandworldculture.

KeyWords:VisualCommunication,NewMedia,CreativeThinking,QuicknessofSense

引言

视觉传播竞争日趋激烈,以变革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已经成为当今视觉文化发展的一种普遍意识和时代潮流。从过去到现在,视觉在人类接受资讯及心智活动上的影响力,并没有因时代推移而有任何减弱的迹象。尤其从目前多元化传播手段不断涌现,色彩化、大量化、数字化印刷及数码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事实,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是更趋视觉符号化和更有赖于视觉沟通的世界。

视觉传播(VisualCommunication),就是以视觉可以认知的表现形式传递信息的过程[1]。不可否认,我们当今的时代已进入了一个视觉传播的时代: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传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2]视觉传播是以人为起点,通过媒介把信息传达给人为终点的过程。视觉传播是运用视觉符号和符号系统来构成独特的视觉语言,用来传达有效的信息,其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可视性。人们通过视觉的认知,在瞬间便可对信息做出解析。同时,视觉传播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信息传递方法。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学会了用火、岩画、象形文字等可视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当今信息化日益发展的社会中,视觉传播已经成为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它以文字、色彩、形象、空间等作为视觉基础元素来进行表现,它力图将一切已经完成、存在的传统文化艺术的语言文字代码和印刷媒介重新熔炼整合,从而实现人类文化艺术全面视觉化的宏伟目标。视觉传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将特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在现代社会,这种全新的视觉文化在各个领域发展并运用。

一、新兴媒体造就视觉样式的丰富性

随着20世纪末期数字化媒体出现,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数码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新兴科技不断地挑战并充实着传统的视觉传播形式。与此同时,也使视觉传播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媒体语汇极大丰富。

200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艺术与科学——国际数码艺术交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互动作品《吹皱一江春水》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互动情境:观众向输入设备吹气,悬挂在墙面上的一幅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塘便会随气流的长短、强弱泛起阵阵涟漪,观众在与作品的互动中得到了巨大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理解和创造的愉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展厅门口打了一口“井”,这口“井”把数码艺术展览现场和上海城隍庙连接起来,两边的观众可以通过这口“井”进行面对面的实时对话。[3]新兴媒体的应用不仅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感受,在视觉样式的扩展和应用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无止境的可能性,还导致了人们不同于以前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以及时空观念等。人们把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称为新媒体,而将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称为新媒体艺术,例如三维动态图像、多媒体、数字电影以及其他的视频领域所进行的创作。正如右图是数码艺术家法亚兹·雅弗瑞的一幅作品,他用平面和3D电脑软件为我们创作了一幅奇幻美妙的超现实主义情景。借助电脑强大的图像制作功能,熟练掌握其技术,创造出人类的一种新型的虚拟性的审美体验,带给人们不同以往的视觉感受。

自从1995年皮克斯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纯三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以来,几乎每部三维动画影片都是“票房炸弹”。从《玩具总动员》的1.92亿美元,到《怪物史瑞克》的2.67亿美元,再到《海底总动员》的3.39亿美元——三维动画影片的票房可谓节节攀升。《怪物史瑞克》中那浓密的森林、绿油油的草地和《海底总动员》中那奇幻的海底世界,三维动画所带来的惊人的视觉效果,是二维动画无法比拟的。三维动画依赖的CG(computer-generated)技术通过电脑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模拟现实,需要完成建模、动作、渲染等步骤。除了视觉效果“逼真”之外,与传统的二维动画相比,三维动画还具有许多突出优势:它不受帧数的限制,在模拟动作灯光都设置妥当的前提下,渲染程序可以自动产生足量的画面,使影片看起来如同现实一般流畅自然;在着色方面,三维动画的渲染步骤是一次性的过程,不必再像二维动画那样逐帧着色,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

矢量绘画在广告中的运用使得设计师们不再依赖图库或者是摄影技术,并且它可以任意倍数的放大或缩小画面且不影响画面品质。同时夸张的色彩组合,恰当营造了时尚、前卫的氛围,很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眼球,既体现出了原创性又有很强的表现力。下方左图是carven2004最新产品的时尚插画设计,这样的设计作品在色彩构成细节处理以及信息的传递方面都给人以时尚的气息;右图是人物插图,凭借数位板加上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制作出有质感和深度的人物图像。

国际著名的设计公司Tomato对于当前的视觉表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创造一些人们从未见过的东西,并使它独具审美。”他们希望改变传统观念中,例如将品牌这样的一种形态视为静态展示形象的做法,希望通过尖端技术来呈现设计概念,并创作出动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与时代及世界相对应的新形象,他们认为静态的媒体时代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世纪的需求了。而其为Nike、Sony公司设计的推广短片更进一步证明了视觉传播的新走向。

上图是两幅有关Sony的音像产品的平面广告。广告中以卡通式的音符陪着广告人物跑步、林间休息这些非常常见的生活片段来显示Sony的音像产品使随时随地的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突出了其产品携带方便的优点以及Sony公司注重消费者感受,“消费者第一”的企业经营理念。无处不在的广告为了获得特定的功利而孜孜以求于所谓的“即时结论”,即让人们立即明白刺激的意图,所以须用释放信息的形式来追求视觉刺激的即时效果。

再来看看“大地艺术”的兴起。虽然国内有许多批评家对于张艺谋的电影往往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张艺谋在运用各种手段对艺术的表现上有着独特的天赋。从电影色彩的追求到《图兰朵》现场表演的现场环境运用,他无时无刻不在动用各种元素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屏幕有限、舞台有限,而天地无穷。自从张艺谋找到大地这个巨大的画布后,他一定会对于可调动元素的丰富而沾沾自喜。江水、远山、树林、渔船……都可以作为道具供组合出不同的画面。加之强大的灯光辅助,一切色彩的运用都是那么有条不紊,激动人心。当我们把视线从漓江拉开,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国内众多的现场活动中开始运用更多的视觉效果塑造独特的大地形态。比如上海APC会议水幕电影开幕,2004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等,其背后都是各种高科技手段的支撑。

二、对视觉传播的的本质特征及规律的再思考

科技的进步,人类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孕育着各种新的视觉样式的形成,视觉表现方式也将更加生动和更具有参与性。怎样造出完美而又不同与以往的视觉样式呢?怎样重构新鲜、实在的视觉阅读方式?怎样应用新手段和新技术条件创造新的符合人们新审美精神的新图像?怎样制造“知觉的尖锐化”,来最终引导人们的行为?这都需要对视觉本身及其传播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视觉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最主要的途径。

人类之于世界的直观面对式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人类与世界的感官联系的必然性,决定了感觉经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在获取感觉经验方面的作用地位又存在着巨大差异。黑格尔早就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惟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视觉就是听觉,抑或视听同时动用。科学实验表明: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占人类获取信息总量的70%,听觉占20%左右,其他感觉器官的获取量仅占10%,视觉在整个感觉器官中显然居于主导和基础地位。这不仅因为“看”的感受和方式是人衡量现有生存环境,寻找新的生存环境的主要标准和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而且人类一切有目的而非盲目的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经验的获得都必须有视觉的指引。

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从认知开始的,没有认知就没有一切。因而认知是决定视觉传播的第一关,也就是说成功的视觉传播必须是首先易于认知的。日本庆应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小谷津孝明指出:人根据感知处理信息的种类和程度,进而左右记忆。也就是说感知决定人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和接受到什么程度。[4]不同的视觉传播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它可以强化或减弱对事物的认知度。成功的视觉传播可以使信息快速、准确、完美地被受众接受,取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任何视觉传播必须以接受者的注意为前提。高信息量的视觉符号会比低信息量的符号更容易引起接受者的注意。低概率的视觉形象比高概率的视觉形象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视觉传播中,如果要获得目标受众的关注,就需要以与外部认知环境相对而言的低概率外观形态来实现这一意图。通常说来,新奇性是信息量大小的标志,它往往与接受者的关注程度成正比。以报纸为例,与文字传播相比,图片在传播中的最大特点是瞬间性和直接性。因为图片可以在一瞬间让读者直接地接受到相对完整的信息。美国韦伯州立大学的希乐·约瑟夫博士,所做的一项关于读者浏览图片时眼球运动轨迹的实验表明,读者在看一个报纸版面时,首先看的是图片,然后是标题,最后才是大块的文章。而且读者浏览一张图片所用的平均时间只有0.71秒。根据图像在传播中的视觉、感觉、知觉三个认知阶段:1.视觉阶段。读者对图片的感受是从眼球开始的。按人的生理规律来说,大的、鲜艳的色彩、线条有纵横感的照片,显然更容易抓住人的眼球。这就是我们选照片时所强调的视觉冲击力。2.感觉阶段。读者的注意力从图片的形式转向内涵,图片的信息量越是丰富,图片中蕴含的具有情绪感染力的人性因素越多,吸引人阅读的时间也就越长,传播效果越好。3.知觉阶段。这也是读图的最高级阶段。在获知图片的内容之后,读者结合自己的文化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对图片展开深度理解。而能够让人过目难忘、再三回味的照片,总是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含有某种象征的意味,拥有一些可以跨越文化差异的、属于人类共性的因素。随着报纸越来越厚,事实上,0.71秒的读图时间也许还将进一步被缩减,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报纸在发表图片时,就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能够在0.71秒内抓住人眼球的图片,否则就是无效的。因此,注意是信息与人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视觉信息的信息量与注意程度成正比。

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的视觉形式日益显得麻木,而对于具有高度视觉刺激的表现形式则表现得更为灵敏和易于接受。视觉艺术不再是特权阶层的精神盛宴,也不是传统美学价值观的再现。视觉创新已成为联接理性与非理性、己知与未知的形质各异的桥梁,成为了一种边界更模糊、材料更新颖、手段更综合,在视觉经验上直接挑战极限的实验性生活方式。

三创造性思维主导视觉创新手段的运用

视觉传播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赋予的特殊的思想空间,但有一条思想脉络似乎是自古至今一直延续着的,这就是创造性。它在不断变化和渗透交融。形式---反形式;目的---游戏;有意---无意偶然;等级秩序---无序状态;整体化---解构;距离感---参与;选择---组合;形而上学---反讽;确定性---不确定性。每一种都有存在的可能,而其间的正是视觉创新手段的无限空间。好的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5]

创新,体现着创造能力,超越意志和追求变化的愿望。所谓“新”,有着相对于历史的、传统的、过去的不同的和变异的涵义。创新,具体而言是对所要传递信息的主题内容、表达形式所进行的创造性构思,它并非哗众取宠和故弄玄虚,而是将美与实高度凝炼,达到利于视觉传播的目的。因此,创新将显示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活力和视觉传播者个体的智慧才能。在这个意义上说:视觉传播多样化的体现,除了其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打上现代工业文明、信息网络文化烙印的丰富性之外,不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不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艺术形式自身在当代的丰富性,三者是重合的。

视觉创新需要整合传统资源,融入当代观念,并把时尚文化贯穿其中。当前,传统文化在视觉表现中运用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特别是书法应用在视觉传播中,从而使整个视觉作品调古朴典雅、含蓄深邃,既具现代感又有浓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此相应,中国式吉祥图案的运用也获得了大家的视觉好感。传统纹样蕴含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适用于传播现代人的美好愿望。最著名的是北京2008年奥运的标志,运用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全新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也使当代视觉传播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视觉创新,不在于与众不同,因为杂乱无章的与众不同实在没有意义,也不会有好的正面效果,可取的创新意识在于一种能承受某种主题的与众不同。不依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各个可能性,在大量的可能面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可能,提炼、挖掘、深入、完善,找到回答问题的最好答案。高质量的视觉传播形态应该是扎根于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的适当创新,或者是激发受众的潜意识,提升其审美能力。在广告传播中,当商品具有独到的特点时,更需要依托好的表现形式,由于商品本身已具有竞争上的优势,若创意表现杰出,便能一举成功。例如微软公司的一系列的平面广告,用卡通式的笔触在原来的画面上添加几笔,从而使原来的画面展现出不一样的意境。不仅凸显了微软在电脑上的优势,还表现出微软让你随时随地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你的能力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视觉创新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寻求独特、新颖的意念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以独特的阐述方式说明信息内容,引起人们关注、产生兴趣,从而对该视觉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新,能使我们的视觉形象避免平庸,或与别人类似而不能有效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同时,视觉传播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视觉创新不仅指观念上有所创新,并且在使用媒介和材料上也有所创新。

在视觉形象的创造过程中,对贯用材料的表现运用上进行思维与观察方法的转换,从而达到对以往熟悉的材料转化到一个陌生新异的视觉理念上来。许多视觉形态开始运用声、光、色、人体等媒介来重新构置自己的创作,以表达目前人类业已存在的焦虑和不安。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在1993年完成的《电子高速公路:比尔·克林顿偷了我的想法》一共用了313台电视机,使之排成一面墙壁,充分调用的闪烁不定的霓虹灯和管线,充分展示“当代生活图形的数据库,从政客到街景、流水线、时装展示、明星作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甚至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将电视媒介文化的各种碎片无序地编织在一起,似乎作者叙说的不是媒介泛滥的社会现实,而是面临生存的危机和社会灾难”[6]。新媒体的运用所带来的视觉奇观至此已经非常清楚地展露无遗。2003年12月13日、14日两天,台湾著名影舞表演印象团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上演了一部新媒体艺术作品《非爱情故事@梦》,它以时空穿插的方式安排剧情,描述人生追梦的过程与必须面对的现实,整场演出以舞蹈和电脑动画影像为主体,并在真实的舞蹈与虚拟的影像飞驰共舞的那虚实相加的超现实背景之下,让舞台下的观众犹如身处梦境;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情节的串联都充分凸显了新媒介的作用和角色。再来回顾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激光投射的DNA影像和美仑美涣的场景。上述事例虽然远远不能概括新媒体使用所带来视觉感官上的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媒体艺术审美趣味的特征。它往往将众多媒体的艺术元素有机整合,产生每一独立媒体单独所不具有的新的意义。其次,新媒体将不同媒体及其造型及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产生更为强大的综合艺术功能,例如,将多媒体的虚拟现实功能与互联网的远程传播、实时互动功能有机整合,如远程现场演奏会、互动式展览会、全球化的网络舞蹈等等。再次,新媒体改变了艺术存在的环境模式,并将导致人们审美意识的深刻变革。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们现阶段在关注“城市的视觉创新”这个新话题。而城市视觉的改变也是城市策划的主导因素。从现在城市视觉创新的发展阶段来讲,整体而言,中国现在城市的视觉创新我觉得正是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也算是一个初级阶段。单纯从绿化的角度来衡量城市的视觉并不是一个万全之策,视觉创新的内涵是多样的,视觉的概念也是宽广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的范围将更广,更辽阔。

注释:

[1]何洁等著:《广告与视觉传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第120页

[2]引自孟健著:《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文

[3]参见《美术观察》,2004年第2期,第28页

[4]何洁等著:《广告与视觉传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9页

第6篇:新媒体论文范文

1.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媒体指的是一种传播信息的介质,也可以说是一种进行宣传的载体、平台。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媒体形式,其主要是以现代网络媒体技术为前提,借助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多种方式为传播渠道,给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

2.特征

关于新媒体的具体特征,笔者认为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互动性。互动性指的是媒体和用户之间信息的传输具有双向性,用户和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互相的表达、沟通和信息交流。二是随时性。这主要是针对信息的者而言,信息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新媒体上即时发表心情、言论,而且随时可以获取新信息。三是多样性。网络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种类繁多,而且整个表现过程也十分丰富,视频、图片、文字以及音频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让新媒体的特征展露无疑。四是无形性。以网络媒体技术为主的新媒体,它所代表的世界是虚拟的,而且其媒体形式大多都是无形的,只能是将电子文本作为自己存在的形式。五是共用性。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个体差异,在信息主体的对待上秉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信息最大程度地传播给了每一位接受主体,达到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共享,使得信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用效果。六是多量性。就目前现状来说,网络多媒体基本囊括了各类资讯、社会信息以及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自由表达或者的多量讯息,极大地丰富了网络新媒体的资讯信息库。

二、网络新媒体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利弊

1“.利”

(1)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沟通

现下网络新媒体的沟通渠道多种多样,微信、微博、QQ、MSN、飞信等沟通渠道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良好选择,或者可以建立QQ群进行多人讨论、多人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彰显了网络新媒体的强大优势。与此同时,这种沟通交流的方法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班级的决策也更加民主、公开,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呈现出一片大好态势,班级的整体荣誉感、凝聚力都大大提升。

(2)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

网络新媒体将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和高效,达到了一种信息即时性传播的状态,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利用新媒体工具,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情感状态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捕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为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3)提供给学生信息获取的大平台

这点优势主要体现了新媒体的多样性特点,正是因为新媒体的多样性,才使得交流的平台更大、更有效。传统媒体时代的学生工作开展,基本上都是通过文本传达或者通过一些组织群体传递信息,而如今的网络新媒体时代完全摆脱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局限性。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方式的选择,已经逐渐成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大平台,使得信息的了解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2“.弊”

(1)错误引导学生产生信息迷茫选择

网络新媒体每天都会更新大量的资讯,新媒体的强大触角伸展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海量信息的感染,极为容易在这些信息中迷失自我,产生一些迷茫选择的现象。学生相对于社会上的人民团体来说,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不谙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条件,所以在面对一些是非问题时难以做出有效抉择。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十分浓厚,所以学生在大量信息世界中丧失自我、迷茫选择的现象并不少见,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容易引发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改变

处于网络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资讯,虽然说这么多的新鲜资讯广为传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和认知,但是对这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学生辨认是非的能力较弱,而且自身的意志不够坚强,在新媒体的广大平台下容易遭受错误思想的干扰,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认可、赞成甚至推崇某些歪曲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直接造成学生生活空间的虚拟化

网络新媒体所营造的虚拟世界,间接给学生展示了另一个虚拟世界的各类事物,将学生放在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两种环境中,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空间的真实性。在虚拟世界中,学生个人的言谈、行为不受任何规范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使得某些学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严重者会影响到学生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变得紧张孤僻、丧失自我,有些学生傲视他人、自大狂妄,甚至出现了一些人格问题。这就是学生过多接触网络新媒体所产生的恶劣后果,是学生生活空间虚拟化最直接的表达。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策略

1.有效利用新媒体的渠道,发挥网络沟通平台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日渐扩延和成熟,与新媒体相关的渠道和平台也变得十分丰富,类似QQ、微信、易信、微博、论坛等等即时性新媒体沟通形式已经渗透到学校生活的角角落落,学生也已经娴熟地掌握了此种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从上文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内容就可以直观理解这一点。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万不可小觑新媒体渠道和平台的强大作用,反而更应该将这种渠道和平台归为己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有效应用,以此促进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在平时的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工作者可以尝试建立属于自己校园的网络平台,设置专门的公告处和意见建议窗口,第一时间通知最新的校园管理工作形态,及时高效地传达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和通告,再者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提意见的窗口,这对于师生管理工作的完善与监督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全面展现新媒体互动性

上文已经提及到,互动性是网络新媒体的一大显著特征,尤其在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以后,网络新媒体的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媒体也日益朝向中心化的方向发展,每一个使用网络新媒体的用户都是一个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形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线上交流的态势。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和IT技术的日渐普及和发展,线上和线下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迅捷。因此学校也应该结合时势,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新媒体活动中来,提升学生和老师、管理工作者、学校之间的互动,全面展现新媒体的互动性。比如,学生管理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开设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公众账号,随时更新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直接传达给学生,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反馈;也可以设置在线讨论、在线问答的方式,及时并快速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再者,班主任老师也可以配合管理工作者设置班级QQ群,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辅助管理工作者完成高质量的管理工作。

3.管理者尽快适应新环境,确保新媒体环境的高质

处于当下这一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状态下,学校如果想要尽快将网络新媒体应用到自己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不但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拥有较强的网络技能,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新环境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新媒体环境布置的合理、科学并高质。网络新媒体引领下的媒体环境,充斥着丰富的“互联网化语言”,与传统媒体环境相较之下更显新潮,这些新媒体内容略显夸张、短小精悍、意义颇深、图文并茂,经常会衍生出一些网络新潮语词,新媒体似乎在经历一种新的蜕变。在此情状下,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加快充实自己的速率,强化自己的新媒体气息建设,善于汲取网络新媒体中的长处和优点,尝试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推行,营造出新的媒体环境,并将媒体环境建设得更高质量。

第7篇:新媒体论文范文

近几年世界上的新技术、新媒体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广告界对于新媒体的追求出现上升趋势,并逐渐将广告信息与传播媒介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行转化。由于新媒体广告的规模不断崛起和壮大,正在深刻的改变我国广告的传播方式与效果。

在当前广告信息与传播媒介生态环境下的传统媒介已显生存困境,其传播渠道正在受到诸如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最大,这也是新老传播技术差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新时代广告信息与传播技术对人们信息理念塑造后的必然结果。传统的广告信息与传播媒介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读者构成与数量、信息传播的主要通道的地位及其影响力等诸多方面。介于传统传播媒介的这些困境,其既有世界媒介格局的改变,也有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

新的媒体广告信息与传播与传统的相比较,其传播具有的互动性、规模性及针对性都是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是通过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述与研究。但是由于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并且具有多样性,所以就新媒体环境中的广告信息与传播经营问题仍是人们争论的热点和焦点,尤其是对于在新媒体下广告的传播方式及效果评估仍然是广大广告企业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意在通过对现有的媒体广告信息与传播技术及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对于在新媒体下广告信息与传播的定义、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在新媒体下广告信息与传播的发展策略。

二、在新媒体下对于广告信息与传播的界定

对于新媒体技术的界定,其实很多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用三句话对新媒体做出了新的阐述:“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三是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部分的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也有其他专家对此做出了新的不同阐述:新媒体技术是基于传统的媒介基础之上,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新的手段为主的媒介,主要依据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及数字化的卫星通讯等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新型广告信息与传播媒介,具体的途径主要包括互联网络、手机、文字音像的电子出版、多频道有线电视及卫星广播电视等。

本文主要对新媒体定义进行探讨,将新媒体下的广告信息与传播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发展概念,其“新”不仅仅是体现在时间上,而更在于对当今社会来说有“新”的发展意义,以及给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带来“新”。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广告信息与传播时代的由点到面的单方面的传播方式,呈现出新的点到点、点到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发展格局。在目前的新媒体环节中,其主要以即时性、交互性、信息的海量性及融合性等特性来区别于传统的广播、杂志、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的新兴媒体形式,其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移动电视媒体、户外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

三、新媒体下广告信息与传播的特性

其新媒体的特性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其属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才叫做新媒体,不然做多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的改进与变形,而新媒体的广告信息与传播是专指在新媒体上所进行的广告信息与传播。

(一)新媒体下广告信息与传播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广告信息与传播企业提供了更加直接的面对消费者及受众传播信息的新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更具价格和传播优势及精准性,已经得到广大的广告企业、投资者及营销机构的一致认同,使得大多数的广告企业消减了对传统媒体的投入,从而转向新媒体的开发。如:诺基亚、欧莱雅等国际品牌都逐渐减少对传统媒体(电视广告等)的投放力度,不断在新媒体(如:手机网络媒体、互联网、户外及卖场视频等)。

作为新媒体广告信息与传播的直面市场的广告公司也面临着更加大的压力。其中一方面是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传播媒介具有多样性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紧缩,这样使得在企业广告预算上也出现紧缩现象;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广告界正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及消费者属性。因此,广告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广告效果,把企业的利益做到最大化,最终迫使自己将其广告业务范围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展,以此来适应目前复杂的广告环境和消费者属性。

(二)新媒体下广告受众显著的性化

由于新媒体的普及,其传播形式越显丰富,使得消费者的群体悄然的发生着变化,由以前的大众化向目前小众化转换,也就是将从前的大众的消费群体分解成了单个的小的部分,而每个小的部分则是一个小的消费群体。虽然消费群体产生了变化,其规模相对于以前变小了很多,但是在同一消费群体之间的相似度却相对增加了。

目前的广告消费随着传播途径的变化,大量的新媒体广告充斥在消费群体的周围,这样使得消费群体的选择性注意、阅读、接触的特性显得更为突出。广告消费群体在多媒体电子设备上进行浏览海量的图片、音频、文字及视频类广告,再根据消费群体的意愿进行有效性的选择交流、浏览或者做二次传播。消费群体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表现的越来越强,使得其求新求变的心态也越明显,但是也使消费者的阅读性正在逐渐降低,将原来的阅读习惯由现在的浏览所替代,并且广告中的娱乐化变得日趋明显,快餐式的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三)新技术给广告信息与传播提出新要求

广告信息与传播媒介的变革,首先应该是传播媒介技术的创新改革,传媒理论家麦克卢汉预测媒介发展时认为:“对媒体而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媒体本身,是媒体的形式规定着媒体的内容,也就是媒介技术的进步。”倒过来看广告信息与传播媒介内容也是一种模式,只有将这种媒介技术和模式相结合并形成互动,使得新媒体才更具吸引力,也才会被大众消费者进行再次推广,如网络、手机视频等新媒体广告正是如此。

目前新媒体技术正在进行数字化的变迁,其为广告信息与传播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也为消费者带来丰富多彩的海量的信息资源。而广告的消费群体选择的主要标准正在向着精准、动感、动态、新颖、创意、视觉冲击等方向转变。广告信息与传播者如何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成功的抓住消费主体的阅读喜好,以此达到传播的目的,这已经成为广告信息与传播未来发展的新的研究方向。

(四)新旧媒体间广告信息与传播的竞争与合作并存

对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并且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影响范围,它的发展不仅为广告信息与传播在功能及质量上提供了更好、更多、更加多样化的传播载体,同时也扩大了社会对于媒体产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消费群体的对于广告产品的消费方式和习惯。由此传统的媒体正在受到新媒体强有力的积极挑战,其一方面是借自身长期积累的优势资源和传播内容与新媒体在广告市场上展开激烈的博弈,另一方面传统的媒体也在不断的寻求与新媒体的之间展开合作,以此寻求共同体来一起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因此,新旧媒体间的相互合作与竞争已经成为目前广告信息与传播媒介中新的发展主题。

三、新媒体下广告信息与传播的发展策略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信息与传播给现实生活带来的新的变化是所有人共同鉴证的,我们不仅要正视这些变化的存在,还要充分的利用好新媒体改革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面对这些新的变革。

(一)融入受众的新特征,锁定目标受众

对广告信息与传播的革新,它不会受到媒体环境的改变,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其始终坚持对消费群体进行准确的定位与细化。新媒体广告信息与传播主要是针对消费群体的多层级、移动性、个性化的新生活形态,积极采取新的媒体传播手段全力打造具有个性化、定制化、互动性的服务等优势,将消费群体的特性与广告产品和品牌进行更好的有机结合,以此来针对不同的特性的消费对象,不同的生活规律。

广告企业的传播必须要精确的寻觅到消费者的所在,以此来降低广告信息与传播的支出,如:超市卖场液晶电视广告、公车上的流动广告、电梯内的平面广告、写字楼的电梯口液晶电视广告、企业办公室内的互联网广告、车站和机场内的广告、户外和侯车亭LED广告、休闲娱乐场所的液晶电视广告等。网络广告信息与传播最具代表的是百度、腾讯、新浪等网络搜索引擎中的广告信息服务,他们依据用户的网络信息需求,按照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去投放广告信息,对消费群体进行精确的定位,让网络广告的传播能够迅速的转化为市场消费。

(二)采用创新营销方式,加强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广告事件营销对促进广告信息与传播活动的有效进行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现代的广告信息与传播需要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特性、所处的环境特性及消费群体对于新媒体的关注度,以此来让消费者在互动中去体验更加有效接受媒体所要传达的广告信息。新媒体的广告信息与传播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参与性与互动性,尤其是手机和网络媒体的出现,它们充分的激发了消费者的互动积极性,使消费群体在新媒体的互动中去更深刻的认识品牌及产品。

例如在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让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奇观:1915年的世界博览会见证了我国茅台酒的“一摔成名”的传奇事迹;在1982年的实践博览会上“魔方”引发全球的“头脑风暴”,使其在全球的销量超过一亿只;2005年的日本世界博览会让“丰田机器人”吸引力了全世界人们的视线………!

积极借助当前最为俄日热门的世博会进行广告信息与传播,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品牌理念瞬间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也凸显出与世界博览会的高级合作货币身份,从而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这就是以此非常成功的事件与互动相结合的营销案例。

(三)将广告的创意与艺术加工融入媒体

媒体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广告,而广告在消费者眼里却是多余的。比如当电视中的插播的广告消费者普遍会感到反感。在当今新媒体的环境下,如何让广告留在消费者的视线中的方法具有的有以下几种:

1、增强广告的艺术性,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在广告中增强艺术性其目的是能够实现留在消费者的视线以经济效益的目的。例如:联想集团在最新的机型的市场宣传时,通过在视频网站和电视上设计制作的“斑马人”视频以及设计专题网站,这样的设计将企业的品牌与卡通人物相结合,将消费者的视线牢牢的吸引住,以此达到广告信息与传播的目的。

2、将广告的创意融入到广告媒体。把广告的创意加入到广告媒体中,使之成为新媒体的有机构成部分,这样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及其感兴趣的娱乐和咨询,将广告融入到文字媒体中,如:《一起来看流星雨》、《微笑在我心》等影视作品中的广告植入,还有游戏、电视广告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在广告信息与传播中的运用。

(四)推动媒体间的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目前的广告行业几乎都面临着势单力薄的资源短缺问题。这已表明广告界靠独自打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广告媒体之间的发展主旋律将会向着把业务、品牌及资源将会进行有效的融合方向延伸。

媒体之间都各自所具备不同的传播特性,它们对消费群体的行为及观念的影响力也是具有差异性的,正是这些差异性成就了它们独有的传播优点。

1、新媒体之间的有效整合

目前市场上的新的媒体种类繁多,其传播的途径和效果也有不同,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发挥媒体资源的整体优势,这已经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在2010年5月11日,腾讯与中国联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它们将在市场开发、行业应用、联合营销及基础通信服务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化的战略合作。这次的战略合作将开辟我国互联网市场上新的营销模式,促进了互联网科技与通信科技的有效融合。

2、新、旧媒体之间的有效整合

新的媒体利用其传播优势占据着渠道资源的优势,而传统的媒体以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如果能够把两者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各媒体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一起发挥更为强大的媒体力量。2005年7月18日,美国时代华纳投资5.8亿美元收购MySpace,这个收购案的成功标志着传统的新闻集团正式进军互联网,新闻集团希望能将新、旧媒体之间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以此来创造出新的媒体发展空间。

四、未来新媒介广告信息与传播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力

(一)未来新媒介广告信息与传播的发展趋势

新的媒体技术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其具备互动性的传播特性和数字化的技术特性。目前的新的媒体形式具有互动性、内容丰富、全球化、跨文化及信息量大等优点。新的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广告信息与传播的形式与内容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处在消费型的社会经济时代,信息化的互联网消费是带动其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的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从理性到感性、从同质化向异质化的转变。于此同时做为商品时代的最具代表性的媒体广告,其传播方式从本质上已经变化成一种纯粹的商业促销方式,它的出现说明了其已经具备后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未来的广告发展趋势正在向着情感化、娱乐化、休闲化、图形化的方向延伸。面对新的广告形式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下新媒体的广告信息与传播正在快速发展,其传播优势也得到了多数广告企业的认同。

在面对新媒体广告信息与传播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积极考虑或探索未来新媒体的发展新趋势及新特点,充分运用新的媒介技术及新的理念开发出更为贴切的媒体广告的发展,让新兴的媒体广告能够将自身的优势永久的保持下去。

(二)未来新媒介广告信息与传播的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随着手机、网络、楼宇电视及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它们的出现及不断的发展改变了整个广告信息与传播媒介的格局,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新媒体的广告信息与传播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比如在网络媒体方面,根据中国的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9年的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2.98亿,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已经达到22.6%,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的年增长率一致保持在40%以上,已经超越了全球网络普及率及增长率的平均水平。

在新型媒体行列中的另一个强势力量——手机媒体。目前我国的手机网络普及率在2009年也突破性的发展,在2009年1月7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就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发放了3张3G网络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手机正式进入3G网络媒体时代。所谓的3G就是第三代的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它的成功运行标志着将手机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种新兴媒体进行有效融合的新型移动通信服务。目前手机3G服务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使其影响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第8篇:新媒体论文范文

网络信息多元化对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则加剧了这一过程。新媒体提升了信息传递的节奏,让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人人等成了一个又一个更新型,更快捷直观的宣传板。这种环境下,发传单,印条幅等传统文化活动宣传形式发挥的作用变得越发有限,真正愿意到现场参加文化讲座,观看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少。部分形式内容相对单调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甚至难以吸引更多观众前去参加,因为他们更愿意在空闲时间利用新媒体去搜索观看相关文化活动的视频。其次,信息的随意性及互动性使得新媒体中充斥着大量重复、无效甚至不健康的信息,也使得高校学生更容易接触到类似内容,从而对他们的思维观念产生不良诱导。新媒体视野下,校园文化很容易受到源自网络的消极情绪,错误舆论,非主流价值观念,不良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它在学生不断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断累积,进而导致传统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也是现下校园文化传播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归根结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增进群体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文化交流学习为目的的。新媒体的广泛使用,让学生们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向网络,让面对面的交谈变成了互动平台上的聊天。不少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次数少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少了,泡在网上的时间却多了。部分学生开始在闲暇,吃饭甚至课堂上使用新媒体,而忽视了正常的交际。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将获取信息的渠道局限于互联网络,对新媒体产生极强的依赖,从而成为手机依赖症或电脑依赖者“患者”。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使校园文化成了平台上的文化———即只在移动终端商观看录像、图片,而不去参加现场活动的文化,导致交流环节的缺失。

2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新媒体

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新媒体可以分为新媒体环境与新媒体应用两个方面。新媒体环境的形成得益于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实现和网络通讯工具的广泛普及。因为大众传播媒介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影响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走向。是以,传播速度快捷的网络成了校方消息的最佳选择。不难发现,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信息传递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变得越来越小,信息的更新、传递与保存也变得越发容易。这样的大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构设自身的新媒体平台:如查询各类通知的教务信息公开系统;查找各类文献书籍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反映问题的信箱;校园电视台等等。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凭借互联网时效性强,共享信息量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优势,大大节约了原本只能通过口头转达、信函通知等方式所需的时间。校园文化中的新媒体应用建立在网络平台和手机平台之上。近几年,我们可以在人人网、新浪微博、豆瓣读书等平台上看到各大社团的公共主页,并从上面及时获取相关活动的最近通知。这类平台改观了传统宣传方式覆盖面窄,关注人数少的缺点,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交换意见,分享经历的互动空间。微信大概是手机平台上应用最广的新媒体之一,不少文化社团都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来完成活动信息的。手机的高使用频率实现了接收信息的时效性,保证了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的高效及时。

3新媒体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

3.1构建信息化平台,信息传播更迅速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为各类信息的征集与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的平台。各高校开始在继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宣传文化特色的同时,借助新媒体实现校内、校际、社团、学生组织之间的文化交流。利用互联网跟新媒体实现不同地域的校园文化的相互学习,以此积极促进不同思维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通过构建微信、微博、豆瓣上的公共平台,校园文化不仅实现了更为快捷直观的宣传,也通过平台的转发分享功能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信息传播。随着相关信息在新媒体上的,关注人数不断提升,可以明显看出,信息的传递将呈现出更快的速度。相较于印刷传单、张贴海报等方式,这种辐射式传播在提高实效性的同时还能通过活动参与人数的增加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平台,使信息的来源范围、反馈速度、更新速率等得到保证。

3.2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正确引导学风舆论

校园文化活动对丰富课余生活,充实课余时间起到很大的作用。以新媒体技术为媒介的校园文化信息传播,既能让学生更及时全面地了解校园文化活动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当中,起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的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将学生的关注重心引入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当中,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课余生活都与新媒体息息相关,而他们对校园文化的接触也大多源于相关网站上的图像、音乐、视频以及文字。BBS的建立让校园文化得以通过浏览新闻,分享经历,自由论坛的形式得以被更多学生分享。部分社团则在网络平台上开辟了吐槽、找茬、反馈意见的板块,这使校园文化活动不再止步于活动本身,还延伸到了活动参与者在事后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意见。新媒体让校园文化活动成为集前期筹备宣传,中期追踪报道,后期回顾反思于一体的完整体系。与此同时,新媒体还使得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紧贴时代,更富创新色彩。通过引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各类综艺节目中的真人互动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贴近大学生的文化兴趣,实现文化活动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还通过定期举行对时下热门话题的讨论,邀请文化名人,创建兴趣小组等形式的活动让舆论学风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进行校园文化宣传,让学生们意识到如今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再是传统形式的讲座与报告,从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3.3培养校内新媒体人才,推进校园文化向外传播

第9篇:新媒体论文范文

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能够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广告的本质是为了追求互动性,在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的互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期的广告与传统的广告不同,其更多的是由目标受众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检索而获得的,与商品信息有着良好的互动。新媒体广告本身还具有信息服务连接的功能,能够实现对商品信息的整合,保证我国广告发展质量水平。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因人们职业、性格、爱好、年龄以及性别的差异,广告需要结合商品状况来制作,从而更好体现商品的性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提升商品的市场份额。因此高校在进行新媒体广告教学时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制订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新形势下广告设计的认识。

二、广告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媒体广告设计的理论研究及课堂导入滞后新媒体出现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显著特点之一是理论研究滞后。而将理论研究广泛地转变为教学内容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部分高校新媒体广告设计教育的突出问题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而稳定的理论指导,这直接影响到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2.新媒体广告设计的技术领域广、更新快、学习难度较大广告设计复杂性较高、系统性较强,特别是新媒体广告在技术上门槛高、关联领域多、更新快等特点加大了教学难度。在新媒体广告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依照当前复杂的广告市场对内容进行全方面把握,需要对各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进行全面了解。学生除需要学习广告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等相关内容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网络应用技术、影视编辑技术、摄影技术等新媒体关联技术,学习难度大幅提升。

三、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体系

高校广告设计教学应该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体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广告设计教学体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新媒体广告设计能力,让学生带着目的研究相关问题,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还要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到电视台、广告公司等参观实习,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学校还要不断强化广告的关联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创意类课程、视觉表现类课程的学习效果,从而全面夯实广告设计课程之前的基础关联课程,为学生学好新媒体背景下的广告设计提供保障。

2.加大新媒体广告设计相关技术的课程比重

在新媒体广告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提升广告设计相关技术的课程比重,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新媒体广告设计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对新媒体广告技术的认知及应用效果。在进行新媒体广告设计教学时,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提升教学中的广告技术比重,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设置新媒体广告设计技术分析内容,提升新媒体教学质量。教师要全方位讲解新媒体广告技术,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从技术上保证教学质量。

3.加强广告设计教学体系的辅助手段建设

高校要加大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教学人员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加强院系之间的合作,提升自身的师资力量。同时学校还可以聘任新媒体领域的优秀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将自身的技术和经验讲述给学生,提升学生对新媒体广告设计的认识,积极推进高校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广告设计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它需要团队的合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只有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新媒体时代所需的广告设计人才,进而促进我国广告设计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