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代文学作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代文学作品

第1篇: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民俗文化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世界上民俗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内涵能全面提高文学作品的底蕴。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居行民俗、礼节民俗、生活民俗、乡土民俗等几个方面,在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作为诺贝尔奖的获奖者,莫言是我国文坛上为数不多的成功者,而莫言的作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可以说民俗文化是帮助莫言登上文坛的重要力量。莫言用他独特的文字语言描述,将民俗文化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莫言的众多作品均得到了东西方的共同认可,如《红高粱》、《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等,莫言的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他独特的精神向往及民俗文化内涵。

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民俗文化各局千秋,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文学是读者经验的产物,而文本则具备互动性及不确定性,对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做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阐释,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力度,以此加深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感受。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一)莫言作品中的l土乡情民俗文化体现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莫言的《红高粱》被广大读者评委“我最爱的作品”,《红高粱》中“真刀、真枪、真性情”的语言进攻性,使其刚发表不就,就广受欢迎,面对挑剔的发行商,《红高粱》还能大受欢迎,不仅仅在于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还在于民俗文化的生动表达。在《红高粱》中充满了浓郁的“乡土乡情”,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使得国内外读者叹为观止,如姑娘坐花轿出嫁,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花轿”是特有的婚礼用轿,正所谓“上错花轿,嫁错郎”,这主要是描述对礼俗、民俗的忠诚,《红高粱》中“花轿”的设置,将乡土乡情的民俗文化形象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同时酿酒、饮酒也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乡土乡情,作品中血气方刚的少年对新时代、新思想充满了向往,憧憬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由此大碗喝酒,可以说在中国人心理,酒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读者之所以感觉血气方刚的少年有力压群敌、以一敌百的气势,就是跟喝酒有很大的关系。在《红高粱》中,作者强调酒的重要性,就是希望读者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味道,《红高粱》中对民俗文化乡土乡情的深刻描述,使得作品的民俗色彩、政治色彩更加丰富。

(二)实作品中的礼仪民俗文化体现

对于文学作品,在传递某种价值观时,就需要设定这种价值观 特有的礼仪性,实的《白鹿原》就是一部民俗文化十分浓厚的作品,《白鹿原》充分描述及定位了礼仪民俗,特别是在描述长子白孝文、长女白灵的诞生礼时,更是将礼仪之道描述的活灵活现。在实的作品中,集中将“有礼志士”的宽广情怀和“礼仪”引起的民族气节展现出来,凡事礼当先,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公共规则,礼是中华文化的内涵,对我国而言,治国安邦的关键就是礼。实在作品中,用礼对生命进行了诠释,整个作品中,始终贯穿着礼的存在,因此,《白鹿原》被海外读者评为最具中国味道的文学作品。

(三)莫言作品忠、勇、毅精神民俗文化体现

在莫言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寻找到一种中国人独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于中华民族固有的性情、心态,可以说莫言的作品中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感官效果,同时每一个感觉刺激后面都有一个不清不楚的内涵,而这个内涵会对读者的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这就是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毫无疑问,《红高粱》是一部充满了励志性的作品,也是一部展现中国忠、勇、毅精神的作品,作品通过对青年余占鳌的成长进行描述,以此让人明白一个“忠、勇、毅”的道理。年少轻狂,为一时之快,做出很多啥事,多年闯荡后,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国人的身份却没有改变,面对外辱,余占鳌意识到,丢什么也不能丢了民族气节,这也是中国人民最质朴的品格。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与民俗文化是一个不可分离的部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民俗文化的体现是升华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作品底蕴的最好方式,也是彰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独特魅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东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3):123-124.

第2篇: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关键词:当代藏语;作者;题材

一、作者队伍和年龄结构

就作者队伍和年龄结构而言,目前,老一代作家(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步入文坛的、并有一定创作实力的群体)逐渐淡出藏族文坛,这是藏族当代文学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举例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涌现的作家群中,著名诗人居格桑,如今专注于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很少有文学作品问世。其他还有桑吉、热贡多吉卡、恰嘎多杰才让、恰嘎旦正、南色、角巴东主等,几乎以集体缺席的方式与藏族当代文学渐行渐远,各自忙活在科研活动和教学工作中,少有文学创作活动。

根据世界性的文学创作经验来说,大多数作家都是在自己的晚年才完成伟大作品的。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藏族当代文学很难出现具有跨民族、跨地域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的原因之所在。至于出现作家们集体缺席的如此局面,作家个体的生存压力和外部体制性的缺失,恐怕也是他们放弃继续文学创作的主要原因。

中青年作家仍然是藏族当代文坛的中流砥柱。像小说作家、一届“骏马奖”、三届“章恰尔文学奖”获得者德本加,小说作家、新一届“骏马奖”获得者,同时也是两届“章恰尔文学奖”获得者扎巴,藏汉双栖作家、电影导演、“章恰尔文学奖”获得者万玛才旦等,仅从他们的获奖情况也能窥见其创作水平了。更加可喜的是,他们目前仍然活跃在藏族文坛,笔耕不辍,成为中青年作家力量的楷模,他们的作品也日趋成熟,得到广大读者高度认可。

新一代作家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使得藏族当代文学后继有人,储备力量让人感到欣慰。比如拉先加、赤桑华、云才让等80后一代,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为新世纪藏族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的学历比任何时期都高,其中硕士生居多、博士生也不在少数,并且所学专业也与文学相当接近。因此,他们的文学自觉性较强,手法独到新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与审美追求较之前人有很大的不同。

二、文学体裁和作品质量

就文学体裁和作品质量而言,藏文小说创作渐入佳境,无论是与本民族的纵向比较,还是与其他兄弟民族间的横向衡量,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近年来,以《章恰尔》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涌现出一大批母语原创性作家,无论是创作风格、技巧,还是审美诉求、理论觉悟,都趋于成熟、多元化。

诗歌方面,就其表面看似繁荣,实则多而不精。有这么一种说法:目前,从小学到中学,从农村到城市,几乎每一名藏语言文字掌握者,都喜欢写诗,尤其是自由诗。但是,作者层次良莠不齐,其中多半文化水平不高,文学造诣浅薄,写出来的诗作,其质量无从谈起。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些诗歌中坚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良知和高度责任感,坚守着母语诗歌最美好的家园,书写着祖先史诗般的最宽阔胸襟。尖梅达、仲、格萨、那若等等,他们是藏语文坛诗歌版块的有力支撑者。

藏族当代散文创作的现状比较乐观,其发展势头良好,形式多样化。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藏族启蒙话语强势介入的影响下,杂文、随笔类文章空前盛兴起来,打破了以往一味追求叙事、抒情类写作的单元格局,为藏语散文注入了一股强心剂,开拓了大散文时代的文学疆土。

三、文学评论和作品翻译

藏族文学评论工作环节较为薄弱,翻译工作严重滞后,无法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藏族当代文学的发展,普遍以《章恰尔》(1981年)等杂志的创办为标志,距今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仅以《章恰尔》为例,截止目前,已发表1000多位作者的8000多篇(首)作品,体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评论等各个方面。但我们发现,其中评论一项是最薄弱的环节,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相对较差。写评论的作者队伍非常不稳定,处于游击状态,从事评论工作的人士几乎为零。这样,藏族母语文学生态出现了失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文学创作的积极引导和健康发展。

作品翻译方面,近几年有所改观,有些作品翻译成汉文、英文等语种,散见于国内外各种报刊,也有结集成册的(如《当代藏语小说译选集》)。藏族母语写作的繁荣发展,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民族政策优越性的有力证明。但是,通过作品翻译,介绍本民族母语创作的实际羁觯与其他兄弟民族进行文学交流的角度而言,完全没有形成规模和影响力,这与藏族母语文学日益发展壮大的现实不相符。

参考文献:

[1]恰嘎.多杰才让,吴钰,多旦,仁青诺日等编著.藏族文学史[M].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

[2]马学良,恰白・次旦平措,佟锦华等编著.藏族文学史[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9月版.

第3篇: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关键词:迷恋影视;积极;消极作用;教学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01-02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影视作品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种享受。而伴着迎合需求的各种影视作品的涌现,其带给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带给教育的冲击也日渐显著。作为语文老师,笔者深切感受到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兴趣远高于对语文的学习,从影视作品中获取信息的效率也远高于课堂等。许多学者认为老师应重视并有效应对该影响。笔者以为接受知识的主体是学生,从学生角度分析或许才能真正做出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益的选择,找到破解改变语文教学尴尬局面的捷径。

一、中学生迷恋影视作品的原因

1.教育观念和教学设施落后。与时俱进和现代教学设施对多数农村中学只是奢想,电视、电脑等进教室很难落实,粉笔和教本仍是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学校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落后让学校在与传媒的竞争中被动失机。

2.发达的大众传媒及影视强烈的观赏性。电脑、智能手机帮学生连通了外部世界;低廉的资费、便捷的功能更开启了望世界的窗户;丰富多彩的节目,直观形象有趣,使学生感受到有别于学校教育的新奇,更愿花时间观赏喜欢的影视节目。

3.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①对一直生活在家乡的中学生来说,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同龄人的生活,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②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兴趣,影视作品是他们获取知识、感受现代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影视作品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影响

1.影视作品的传播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大量中外名著被拍成影视作品,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感受,远比阅读文字有趣得多,且观剧比读名著更省时省力,现在学生熟知的武松、孙悟空、哈姆雷特、卡西莫多、冉阿让、赤壁大战、哪吒闹海等中外作品、神话中的人物、故事,多是借助影视了解、熟悉的。

2.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中获取的知识印象深、效果好。过去我们认识世界都是通过书籍,今天各类影视作品通过鲜活生动的画面拉近了学生和世界的距离,让学生获得比语文课本多得多的见识。影视作品寓教于乐,改变了学生因传统教学而产生的疲倦心理;克服教学条件的限制,声情并茂的画面活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综艺节目《婚姻与迷信》,利用区分男人和女人在中国的地位差异,在娱乐中把“大”和“小”字的不同用法揭示出来,生动有趣。

3.利于学生借鉴模仿。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台词使人物形象丰满、有个性,加之语气方言特点,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方面极富借鉴意义。如《地道战》鬼子山田被打伤后和伪军司令的一段对话,鬼子恼羞成怒,汉奸的奴颜婢膝,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播出后被广为模仿。另外经典影视作品对学生写作、鉴赏的影响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4.培养高尚情操,传承文化,教育感化效果显著。对比欣赏中外影视作品,可了解东西方文化异同,“开拓视野、培养健康的审美观”(见中学语文大纲)。如美国影片《地火熔城》中,消防员为救被困司机不顾烈火焚身,似曾相识的镜头让人感动,可见尽职守责正义善良等美德不只为我国所推崇,影片能帮助学生改变夜郎自大的偏见,在潜移默化中取长补短。

三、影视作品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消极影响

1.影响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认为教本内容少而重教化,时代感弱,课堂容量也有限,多看影视能更快地熟悉现代社会,跟上时代的节奏,故有轻视语文课的心理。

2.改变了一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弱化了中学生应培养的学习能力。纸质书阅读减少或不看,以看影视作品代替;抹杀了中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降低了阅读、写作借鉴能力和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现在影视作品几乎都配有字幕,虽方便观众,却易分散其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听的能力较差,而依赖字幕会影响学生听讲时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连贯,甚至书写能力。影视作品心理描写和想象等大量缺失,直观的画面只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知识,缺乏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编导个性化解读导致原作的人文性、真实性等缺失,误导学生,不利于文化传承,会遗祸无穷。如《新白娘子传奇》、《新版红楼梦》等在文化传承方面负面作用太大;更有甚者,歪曲历史,模仿演绎,手法拙劣,毫无个性,语言粗糙,商味浓烈,如今泛滥的抗战剧多属此类。

四、如何帮助中学生在学语文时利用好影视作品

1.重视影视作品不能只停留在论文交流上。经典影视作品作为中学生语文学习重要且必需的补充,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故改变轻视影视影响的现状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①政府加强管理。对影视作品的拍摄和传播,应基于有益于社会和学生的目的,明确相关的政策规定,严格审查监管;政府应正确引导宣传文化历史,不应回避历史,还学生一个纯净真实的欣赏求知空间。②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为语文课利用影视作品提供方便,配备专门资金、师资为教改服务;加强影视作品的介绍、宣传,播放经典作品,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

第4篇: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文学经典能给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稳定的人文情怀、高尚的道德信仰、宝贵的人生经验和非凡的审美趣味,经典文学作品的力量无穷无尽,能够撑起人们的精神世界。现当代文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先理解阅读作品。学习者对于那些贴近生活,与自身经历有着直接联系的文学作品感受和理解会尤为深入。现当代的许多作家的作品都描述了当代中国人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样一来,大学生读起来就有一种亲切感,进而愿意去接受和感知作品精神思想和文化内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如果引领大学生们体味贴近其生活,靠近其精神乐趣的作品,大学生必定乐于接受,继而能使大学生开始对现当代文学的学习感兴趣。在优秀文学作品中大学生们可以从作品发现自己和社会以及自然的影子,进而将影子变为形象,开始进入作品理解、认识和欣赏的程度,文学作品所承载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会逐渐扩充学生的精神世界,开拓学生文化视野。这样一来,学生也会逐渐从中国文学作品的殿堂进一步迈向世界优秀文学作品殿堂,开始将视野放大到对于人类历史的感受、欣赏和理解上。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发掘出现当代作品的独特精髓,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接触和理解这样的作品,并与学生交流阅读理解后的心得,不但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更能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内涵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强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措施

(一)注重启发教学

现当代文学的思想与当今的大学生的思想已经渐行渐远,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学者及相关教育者们对现当代文学也进行了诸多改变。比如对现当代文学课程名称进行更改、增加现当代文学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等。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忘记文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加强,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提升思想境界。虽然现今教学环境恶劣,但是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并没有改变。现当代文学不是技能,是文化思想和精神力量,文学教育应该与时代情况相结合,但不应过多从技能处寻找突破口,教师应使现当代文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或当今时代思想文化紧密相连,而不是沿着作家介绍,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传统教学套路讲授枯燥乏味的课程。对现当代文学进行作品分析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将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中结合现今时代思想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进而引起学生对于历史的追问,发散学生思维,借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学历史来引导学生对当下这个时代进行思考。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学和时代精神结合,教师应带动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展开对生命的思考,加强与当今践踏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3]。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要用过多时间讲解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不要在作品的艺术风格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这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而应该将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结合,加强文学与历史的契合,使学生在作品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激起大学生对于现当代文学学习的乐趣,在现当代文学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情趣,最终实现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应与中学语文教育接轨

师范院校承担培养未来初高中教师的任务,师范生的教育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初高中教育。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能作为师范院校标准的现当代文学教材出现。这种教材建设的缺失导致现当代文学教育与师范培养的特性不能很好的结合,毕业的师范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在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施展,甚至直接会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脱节的情况。因此,应该及早出版具有师范特性的现当代文学教材,这对于师范院校现当文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高等师范院校在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教学内容上不能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这当中教材占了很大原因,师范院校选用的教材与当今中学语文教育脱节,直接导致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脱节,这种脱节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困惑,而且会加速教学内容上的巨大差异。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中学语文的教学对现当代语文教学进行多方面阐释,让学生把握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体系,理解两种教学的差异性。师范院校教师不能轻视中学语文的教学难度,对中学语文的解读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对文本的浅阅读。高等师范院校应在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上与中学语文教学接轨,如今,为了加强现当代文学教育,教育工作者们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关于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却不多,高等师范院校对中学语文和大学现当代文学的衔接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笔者认为,想让中学语文与大学现当代文学教育紧密相连,必须改变当今中学语文课堂对知识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教育者应学习和运用科学先进教学理念,对中学生实现性化教学,增加其创造性。在电子时代中,应注重中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文本分析能力。

三、结论

第5篇: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关键词:翻译逆差 语言鸿沟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2

在如今学界高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文学的责任也愈益突显。因为“文学和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形象、最生动的反映,通过文学和文化了解其他民族,也是最便捷的一个途径”(谢天振,2011)。美国学者桑禀华一直致力于在美国传播中国文学,为此他撰写了一本《中国文学简介》,并寄望于这本书能帮助美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关注也骤然增加。那些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反映中国人民生活情感的文学作品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广大国外读者渴望第一时间欣赏到第一流的中国文学。因此,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例如:是谁翻译了莫言作品?这些译本的海外影响究竟如何?未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翻译传播之路又当如何规划?

中国每年引进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但中国介绍到海外的文学作品总量依然有限。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的译介要走的路程还很远,而且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文学作品译人与译出失衡,中外文学互动不足;外国主要语种的翻译分布不平衡,英文翻译明显偏少;中国当代文学译介和传播的渠道不畅,外国主流出版机构的参与度不高;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外的影响力有限,翻译质量尚需提高。

因此,如何使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仍然是中国文学界、出版界和译学界在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中国文学作品在美国的“翻译逆差”

美国出版界长期存在一个“3%”的怪圈――外国翻译作品占美国图书的总量从来不超过3%。“美国人不爱读外国文学”成了美国出版商的共识。另据美国翻译家白睿文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美国只出版了8本中国小说,仅占美国外国文学出版总数的4%。而且能够登上欧美畅销书排行榜的中国文学作品数量极少。

从语种分布看,中国当代文学有25种语言的翻译,但各语种之间明显不平衡,英文翻译明显偏少。据统计,外译中和中译外的总体比例大约是10:1,与欧美的比例更是达到了100:1的逆差。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美国的译介效果

外译中和中译外的数量差距悬殊,然而这少数被译介至美国的中国文学作品的命运如何呢?哪些作品受到了美国读者的喜欢,哪些作品受到了冷遇并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呢?

一方面,有些在中国成为畅销书的作品同样也会受到欧美出版界的青睐。例如,余华的《兄弟》、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阿来的《尘埃落定》、姜戎的《狼图腾》、艾米的《山楂树之恋》等作品都在国内热销后实现了版权的大规模输出。

还有“熊猫”袖珍系列丛书也为一些作家获得了国际性声誉,最成功的是古华。他的小说《芙蓉镇》(A Small Town Called Hibiscus)和《浮屠岭及其他》(Pagoda Ridge and Other Stories)引起了国外读者对中国式悲剧的关注。此外,高晓声的《退婚》(The Broken Betrothal)、茹志鹃的《百合花及其他》(Lilies and Other Stories)、陆文夫《梦的世界》(A World of Dreams)也开始逐渐在海外获得名声。

还有,如今在北美最为人所知的莫言(译者葛浩文)和苏童(译者杜迈克),更是因遇到了绝佳的翻译者而获益。

而另一方面,对美国出版商而言,出版外国文学作品差不多是一件无利可图的事。出于财务安全,很多出版社并不愿意冒险出版外国文学作品。只有一些独立的小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在坚持出版外国文学。莫言小说的美国出版商Arcade出版社就是一家独立的小型出版社,他们坚持出版外国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公司创始人的偏好。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在接受上海一家媒体采访时曾说,商业出版社绝对不会长久地卖销量很少的作品,目前美国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每年大概出版三五本的样子。

此外,曾翻译过余华《活着》等文学作品的美国翻译家白睿文说,在海外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拥有很高知名度,但很少有人了解丁玲、莫言、王安忆、余华等作家以及他们的反映中国文化深层信息的作品。直到今天,对现代中国文学有着深远影响的鲁迅以及其他中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在国外也仍鲜为人知。国外对现代中国文学感兴趣的渠道,只是通过小说被改编拍摄的电影,比如张艺谋根据莫言小说《红高粱》拍摄的同名电影。

三、中国文学作品在美国所遇到的障碍和挑战

然而事实上,中国并不缺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仅以长篇小说为例,从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到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部部可圈可点;从贾平凹、莫言,到苏童、毕飞宇,人人才华横溢。深厚的历史传统,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的当代生活,再加上一批既有实力又不乏雄心的写作者,中国当代文学没有理由输给别人。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更是对中国文学作品实力的有力证明。

但是,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与出版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原因何在?原因可能不在文学本身,而在于语言鸿沟和文化差异,在于中国当代文学未被世界真正理解与认识。

就目前而言,中国文学的翻译在美国面临着许多障碍,其中包括:

第一、美国读者的偏好,不爱阅读文学翻译作品

首先,美国读者偏爱阅读英语文学读物,而不太喜欢阅读其他语种的读物。从销售量、出版商的选择等方面来看,美国读者看有关中国的书籍,似乎宁愿看一个华人自己用英文写的回忆录或文学作品,却不看文学翻译作品,这也使得这些美国读者很难了解中国文学的全貌。

根据亚马逊网上销售公司对各国读者阅读偏好的调查结论,美国人喜好励志类图书。从亚马逊网站(世界上最大的网上书店)和巴诺书店(美国最大的图书零售商)、《出版商周刊》及《纽约时报书评》上相关评论文章来看,目前的美国畅销小说可分为惊悚小说、女性小说、成长小说、宗教小说、科幻(奇幻)小说、历史小说、恐怖小说、军事小说、西部小说等。这主要和美国工业社会急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生活压力加大以及居高位的美国离婚率有关。因此,美国读者喜欢紧张刺激的情节和充满吸引力的开头,不喜欢缓慢铺陈的中国式开头。美国读者也十分偏爱结合美国历史文化与现实故事的文学作品,从而希望在轻松的环境下放松地区温习美国传统文化。

姜戎的国内畅销书《狼图腾》从社会学观点创作人物,除了探讨汉人与蒙古人的互动外,也关怀人类与环境,某些部分有纪实小说的特色,故事相当动人。甚至美国销路最多最大的刊物《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评其为年度最佳图书,但据报道这部书的英文版销量不好。(王建开,2012)

其次,美国人对作者的忠实程度很高,很多读者看过作家的名字才决定是否购书。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更多其他作家的小说的上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说的质量。对国外书店的调查显示,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当代文学作品,除了像余华、王安忆、莫言、苏童等具有国际声誉的作家作品,以及一些言情、武侠等通俗小说,其它则很难为美国读者接受。这一方面可能由于翻译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可能由于中国小说所体现的文化特色还没有引起国外读者的兴趣。

第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整体低下

目前,中国作品译介主要由一些汉学家承担。而遍数欧美文坛,从事翻译工作、够水准的汉学家不到20人,例如,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精通汉语的瑞典翻译家陈安娜。不少国家翻译中国文学作品都不是直接从中文翻译,而是从其他语言的版本转译,这样往往使译作与原作相差甚远。在西方能够从事翻译的人群最初很有限,现在虽有发展,但是大部分还是在大学里教中国文学的或者研究中国文学的学生和学者。而实际精通中文的外国翻译家与学者人数十分有限。

第三、以美国为中心的出版过分商业化

一些在美国大学图书馆能找到的书籍,在美国图书市场上,也就是说主流的连锁书店,却基本上不会出现。相当大一部分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的中国文学作品(主要是古代和现代的作品)在美国商业市场是没有销路的。出于赢利目的,出版社更加偏好在美国图书市场需求多的作品,在宣传造势上也十分偏爱这类型作品,进而从图书供应商的角度促进了某些作品的流行和流失。

此外,缺乏当地人做当地语言的翻译对图书的发行与营销也十分不利,因为只有当地人才能掌握当地语言的深度内涵与读者心态,而外地人则无法做到很好。

第四、美国读者普遍对中国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缺乏了解

我们说,翻译本身是语言的问题,也是文化传统的问题,这也是数百年来一直影响中西方交流的很大的问题。如果中国文学里面包含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过于深厚,那么,没有注解的情况下,美国读者就很难读懂。

第6篇: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把握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进行文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反之,进行文学教育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

1.1进行文学教育的意义

文学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所以文学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阅读主体通过阅读感受文学的审美方式,从中受到熏陶,也使得文学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文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作品发现作品中的自然美、艺术美和人性美,达到唤起潜藏在学生心中的美感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对美的感受、鉴赏以及创造能力。文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领略语言的魅力。语言造就了文学,文学的魅力源自语言的魅力,而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锤炼成就的艺术语言,能够经受学生的反复思考与琢磨。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总是对其中的语言美寄予深厚的期许,希望感受到文学作品中通过语言所传递出的情感与人性的力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进行文学教育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对各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进行了解,使他们能够对各个阶段的文学进行思考,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学艺术是一种诉诸人的情感的精神产品,所以文学教育又为学生提供一种精神价值观。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一般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而情感教育的作用,又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形成感情上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1.2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进行文学教育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进步,也是为了完善语文教育和促进文学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所在。文学教育从实质上说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因为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强调“人”的作用,满足人的精神世界。而使学生了解当代文学,学习当代文学,能够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学生在文学中获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塑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就要重视文学事业,促进文学的发展、繁荣与兴盛。

二、当代文学启蒙意义下的启示与策略

文学与教育的关系是天然的、相互作用的。文学的教育功能需要借助语文教材来实现,教育的教学目标又要通过文学来获得完善。文学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文学教育也推动着文学的发展。在文学繁荣的当代,文学的启蒙话语与当代文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21世纪的当代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让我们不禁想,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2.1重视文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审美

文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单纯将文学作品用来进行读写训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让文学作品成为传播爱与审美的源泉。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净化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享受到精神世界的愉悦,情感得到慰藉。文学教育的审美功效就是让读者以审美的眼光阅读文学作品,获得这些精神上的感受。审美的属性让文学教育成为真正的人文教育,它让学生沉浸在彰显人文性的作品中,获得对人文知识的感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境界,让文学教育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体现文学教育的价值。

2.2以人为本

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要求文学教育以人为本。文学本就是人学,它的价值追求就是以人为中心,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也要具有人文关怀的情结,要将人文关怀的情结作为自己的社会职责。但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以人文精神为主,寄予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从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的主体是人这一角度来说,文学教育的主体也应该是人,所以文学教育实质上是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文学教育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是文学接受的主体,要充分调动文学的本体性与师生的主体性。文学教育以课堂为进行活动的场所,将文学作品作为师生共同欣赏的对象,使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从而实现文学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解读作品中的人性的光辉,感受其中的情感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获得情感的愉悦与精神的享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想境界。以人为本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体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第7篇: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1文学教育的意义与必然性

1.1进行文学教育的意义文学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所以文学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阅读主体通过阅读感受文学的审美方式,从中受到熏陶,也使得文学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文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作品发现作品中的自然美、艺术美和人性美,达到唤起潜藏在学生心中的美感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对美的感受、鉴赏以及创造能力。文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领略语言的魅力。语言造就了文学,文学的魅力源自语言的魅力,而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锤炼成就的艺术语言,能够经受学生的反复思考与琢磨。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总是对其中的语言美寄予深厚的期许,希望感受到文学作品中通过语言所传递出的情感与人性的力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进行文学教育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对各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进行了解,使他们能够对各个阶段的文学进行思考,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学艺术是一种诉诸人的情感的精神产品,所以文学教育又为学生提供一种精神价值观。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一般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而情感教育的作用,又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形成感情上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1.2文学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文学教育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进步,也是为了完善语文教育和促进文学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所在。文学教育从实质上说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因为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强调“人”的作用,满足人的精神世界。而使学生了解当代文学,学习当代文学,能够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学生在文学中获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塑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就要重视文学事业,促进文学的发展、繁荣与兴盛。

2当代文学启蒙意义下的启示与策略

文学与教育的关系是天然的、相互作用的。文学的教育功能需要借助语文教材来实现,教育的教学目标又要通过文学来获得完善。文学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文学教育也推动着文学的发展。在文学繁荣的当代,文学的启蒙话语与当代文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21世纪的当代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让我们不禁想,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2.1重视文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审美文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单纯将文学作品用来进行读写训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让文学作品成为传播爱与审美的源泉。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净化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享受到精神世界的愉悦,情感得到慰藉。文学教育的审美功效就是让读者以审美的眼光阅读文学作品,获得这些精神上的感受。审美的属性让文学教育成为真正的人文教育,它让学生沉浸在彰显人文性的作品中,获得对人文知识的感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境界,让文学教育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体现文学教育的价值。2.2以人为本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要求文学教育以人为本。文学本就是人学,它的价值追求就是以人为中心,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也要具有人文关怀的情结,要将人文关怀的情结作为自己的社会职责。但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以人文精神为主,寄予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从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的主体是人这一角度来说,文学教育的主体也应该是人,所以文学教育实质上是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文学教育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是文学接受的主体,要充分调动文学的本体性与师生的主体性。文学教育以课堂为进行活动的场所,将文学作品作为师生共同欣赏的对象,使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从而实现文学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解读作品中的人性的光辉,感受其中的情感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获得情感的愉悦与精神的享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想境界。以人为本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体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文学教育随着文学的产生而逐渐发展,它作为一种精神形式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文学的最终目标是使人变得更好,因此在当代文学的启蒙作用下,文学教育应该更加人性化、全民化。今天,文学教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绩,文学教育也在逐步展开,我们应该看到文学教育在当代文学启蒙下的光明前途,期待文学教育的美好未来。

作者:许华顺单位: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8篇: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1.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以及文学感悟能力差中文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并非对自身的专业感兴趣,他们为了就业也不想学习中文。以及受到应试教学的制约,中学时期很少接触到文学作品。在大学时期,学生不仅仅要忙于考试、作业、听课,还要进行各种级别的考试,这样,学生的精力不济分散,缺少专业观念,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的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等的影响下,“快餐文化”充斥着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就缺少阅读原著的时间。鉴于此,学生缺少足够的文学想象与感受能力,他们对文本的反应常常是缺少感觉、默然、麻木,不可以争辩和讨论,不可以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如此,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从而丧失了把握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探究现当代文学的兴趣。

2.体制化的学术研究导致了文学教育的死板化目前高校的分配制度以及学术制度导致文学研究只是享受待遇津贴与获得职称的一种方式,它并非属于人们心灵与精神的一种要求。一是它跟人的感性体验相背离,二是它跟人民的生活实际相远离,仅仅成为了一种知识性的操练。如此的学术制度导致大学讲解现当代文学的教师丧失了感知文学的能力,像是目前的文学教学愿意在一些西方和本土理论的影响之下,构建一系列的知识理论视野,然而,文学本来所具备的生存世界、生命理想、审美观念、原创力、道德感、个性、经验,指挥等等却越来越消失于建构的知识体系中。可以说,空洞的文学性话语充斥在高校的教学课堂中,如此的文学教学不可以将文学固有的美感与特点显现出来,也难以实现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方式

1.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作为高校的教师来讲,不仅仅应当具备较强科研能力,还应当在教学上受到学生的青睐,不然就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常常错误地认为科研跟教学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和互相推动的,倘若教师能够处理得当,那么就有利于教育和科研的良好发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作为核心,而应弱化教学的讲解功能,尽量地让教师从演讲者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上,能够对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像是写作练习、多文本比较阅读、实训实践、话题探讨、分组探究、课堂讲解等等,有效地统一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实现实践学习、讨论学习、参与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同步学习的完善与补偿,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兴趣。

2.凸显分析作家的文学作品,精减“史”的线索在减少教学课时的影响之下,倘若不减少讲解的知识,那么仅仅是太过肤浅。为此,对讲解的知识精减至关重要。而如何精减呢?这就需要使通常作家文学作品的讲解,以及文学论争、文学思潮、文学史知识等的讲解减少,凸显关键性的文学作品、文学论争、文学思潮、文学现象,如此教授不仅仅能够使课时减少,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获取感性认知的过程中清楚地把握当代文学的流变历程以及整体风貌。、

第9篇:当代文学作品范文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版权

自改革开放以来,将中国介绍给全世界已经成为最 为主要的任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让中国文化“走 出去”,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发展成为极其重要 的国家战略。党的十同样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 全世界,不断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文化在世 界上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1] 。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外接受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 焦点,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且决定 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所以需要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 问题加以分析与探究。

一、从多重视野看中国当代文学接受问题

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认为在近几 年的发展中,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现象得到了有效 的改善;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在社会舆论以及媒体的 导向下,往往会带给读者夸大奇谈的印象。有部分媒体 在宣传的时候会形成特定的倾向,即中国当代文学已经 在海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然而现实则是在诸多海 外书店中翻译过的中国当代文学少之又少 [2] 。如果在海 外书店中能够找到中国书籍,大多是政治类与古典类, 正因为如此,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外版权呈现出贸 易逆差现象。 根据分析,对中国当代文学接受造成影响的因素 众多,就像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同,所引起的海外接受情 况不同是一致的。著名作家贾平凹个人认为对于自己的 作品海外接受情况是比较清醒的,在一次采访中他谈 到:在20世纪初,有一位外国人前来找自己,并表明非 常喜欢《废都》这部著作,且将这部作品的海外版权所 购买,但是因为当时所选择的翻译家中英文水平比较 低,导致该部作品的英文版在翻译一半之后停止,版权 一直在外国人手中。直到前几年,才被其他翻译家成功 译出。如此一来,便可以清楚了解到,中国当代文化在 海外传播离不开优秀的翻译家,且因为受到国情、文化 的差异,如果翻译家的水平过低,则导致翻译出的文章变味。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之所以导致中外版权交易 形成逆差,且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 比较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美国为例,具有文化 孤立主义,按照“百分之三” [4] 的报告(百分之三是针 对全门类译作而言),小说与诗歌领域译作的比例只占 0.7%,从2010年之后,美国出版的汉语文学作品接近百 种,其种类少,销量低,并没有在当地引起中国当代文 学的浪潮,且出书最多的便是莫言与毕飞宇,而两者的 排名也在10万名之后。然而根据调查,中国当代作家的 一部作品在海外的发行量十分惊人,即在2005年由英国 企鹅出版集团买下的《狼图腾》,可以说这是我国图书 严格按照市场规则第一次进入欧美主流图书市场,其该 出版集团以10%的版税以及10万元预付款买下了英文版 权,是版权贸易税收入最高的一次。除此之外,《狼图 腾》版权贸易后续输出到其他国家,包括法国、德国、 意大利、西班牙等26种语种版权,而西方主流媒体,比 如《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等进行了报 道,做出了评论。《狼图腾》版权贸易成交总额达到了 100万元以上,其不同的外文译本在全世界的100多个国 家同步发行。由此可以得知,《狼图腾》的成功在一定 程度上说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已经走向了国际,走向了 世界。除此之外,《三体》作为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 故事获奖作品,在海外出版、发行,并受到海外读者的 喜爱。在2012年《三体》第一部由著名翻译家、作家刘 宇坤所完成,第二步与第三部分别由马丁森与亚布拉罕 森进行翻译,且在2013年中教图公司完成了《三体》三 部的海外电子版权交易,所带来的影响力重大。 所以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均可以清 楚了解到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情况不容乐观,而造成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是缺少优秀的翻译家,第 二是缺少成熟的文化机制,其文化包括优秀的 翻译家、正规的出版机构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 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二、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受到国内创作的影响

从整体角度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接受中同 样也受到生产的制约,其中以哈佛大学图书馆中的中国 文学信息作为案例。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学府,其图书 馆数量众多,中国当代文学资源比较集中的图书馆包括 了哈佛燕京学社、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根据相关报 道,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之中可以得到有关中国当代文 学的宏观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中 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情况。根据分析得知,在中国当 代文学中,小说、诗歌、戏剧三种类型,其小说在整体 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但是诗歌所带来的影响力是最大 的,其表现不逊色于小说,由此可以得出诗歌在海外独 特的传播特征 [5] 。另外从出版时期分析,在过去的三年 内,小说与诗歌的总体数量是相差无几的,翻译的比例 也比较接近,戏剧却存在欠缺,由此可以得知在近几年 海外翻译中戏剧不如小说与诗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 是莫言的《红高粱》《丰乳肥臀》,在莫言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之后,在海外引起了一股中国小说的潮流。截止 到今天,小说、戏剧、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 主要类型,但是在海外翻译中会受到翻译语言等因素的 影响。所以总结得知,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造成影 响的因素与国内创作有着关系,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国 际文化是制约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主要因素, 但是从某个角度分析,国内创作情况也在潜移默化的影 响其中国当代海外文学海外接受情况。在国内文坛中小 说、诗歌、戏剧、散文是最为主要的四大类别,但是缺 少研究与翻译出版,难以占据海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且 国内戏剧也相同,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还可以得 出结论:一是作家的知名度以及写作水平对海外传播与 接受造成影响;二是作家的语言、作品风格等流通环节 会造成不同的海外接受情况。

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海外接受的发展对策

第一,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重视中国当代文学作 品海外接受问题,并对翻译等因素加以考虑与分析,开 展有效的翻译出版计划,并进行资金的支持。在近几年 的不断发展下,中国作家协会推出了中国当代文学精品 翻译工程、国务院新闻办也开启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 划,其中王安忆的《长恨歌》在法国翻译后收到当地的 赞扬。 第二是开展会议以及书展 [6] 。我国作家协会在诸多 地区开展了“国际写作营”,并举办了相关的研讨会, 德国汉学家曾经还专门主持与召开了王蒙作品国际研讨 会,在2006年法国所举办的国际文学书展中邀请莫言与 王安忆共同参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当代文学作 品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第三是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毋庸置疑,在当前科 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主流媒体已经成为现阶段十分重 要的组成内容,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奠定了基础与保障。在国内有外文版的《中国 文学》《世界文学》等媒介载体,在国外也有专门的中 国文学特刊,包括《中国季刊》《翻译评论》等,且这 些报刊中经常发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甚至与国外主流 的出版机构出版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比如美国的霍特 出版社、英国企鹅集团等 [7-8] 。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国际 中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其文化 大国的地位需要继续增强,要将中国当代文化传输到海 外,让海外读者感受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近 几年,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已经成为文学界以及学术界 的热门话题,尤其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输中,其接 受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积极分析其接受问题, 能够帮助我们规划中国当代文学走向海外的目标与战 略,能够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耀武.论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J].才 智,2013(5):228.

[2]熊修雨.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因素分析[J].文学 评论,2013(1):131-138.

[3]姜智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方法及存在的 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2013(3):146-150+156.

[4]曹文刚.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J].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2015(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