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下经济论文范文

林下经济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下经济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下经济论文

第1篇:林下经济论文范文

1、彰显文化特性

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地域形态、地域风貌的不同或产生不同类型的石景,代表着当地的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的象征。石景是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结晶,将其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其意图主要是让游客在观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其中蕴含的神韵,从中解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宣传与传承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其积累了丰富的石文化,将传统的石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技术相融合,实现文化的衔接,注入新鲜的文化特色,将现代社会中的网络元素、信息化元素、艺术观点融入其中国,实现了新旧文化的碰撞,对园林景观中石景的设计更具人文性和特色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不断升温,其艺术造诣和境界在不断完善,通过对文化与艺术的欣赏,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实现人与园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此,在选择石景时,应选择该城市的石景,其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也能降低在石景上的成本,相较于引进外来石景更具优势。

2、遵循美学性原则

装饰性是石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功能,注重体现其美学性原则,通过石景的创新性设计来完善园林景观的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石景的设计应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了解现代人的欣赏视角和审美观,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运用艺术性手法的基础上,融入新鲜的现代化观点,充分体现美学性原则,让游客从内到外都能感受到石景设计的魅力,以吸引游客,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设计师应根据石景的实际情况,利用其特有的优势进行创新性和个性化的设计,从石景的色彩、造型等方面着手,利用“象形”的特点对石景进行雕刻、打磨,最终创造出理想的石景形态[3]。一般情况下,石景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牛、狮子、人物等,不同的石景设计形象具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充分体现石景设计的美感非常关键。另外,由于原有的石体表面相对粗糙,应运用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表面进行光滑处理,以增强石景的美感。

3、注重生态性设计

石体来源有大自然之中,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将构建生态型、环保型社会作为重要目标,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基础,主张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当然,对于园林石景的设计也不例外。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点融入到中融入到石景设计之中,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主题,以植物造景为主,选用当地自然性较强的石景,并注重对绿植的选择,进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石景的设计应结合具体的设计环境,适当的减少对硬景的选择,崇尚自然性和生态性设计,会让游客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二、结束语

第2篇:林下经济论文范文

摘要:由于林业资源可利用周期长,可利用资源面临枯竭等因素导致林业整体经济快速下滑。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改善林业经济局面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林下经济的意义,指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注重林下经济发展。

一、林下经济及其意义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人工森林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军,因为国有林场是林业企业的主体,并且有很大的企业属性优势。

不论是国有的、集体的还是民营的企业,同样是人在管理,国有企业出现的问题绝不是权属问题导致的,国有企业发展的障碍在于管理层及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发展国有企业经济必须建立针对管理层的,可监控的、有问责约束、民主的制度来给予保障,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前提。国有林业企业更是这样,否则国有林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都将会被损失殆尽。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

(一)便于政策的执行

不论是哪个行业,对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国有林业是林业的主力军,拥有相当多的优势。比如,拥有较大面积森林资源,并且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有稳定的行政关系、兄弟单位关系、技术信息关系和市场关系,对于各种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有利于统筹林地整体经营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利用林地或改变森林群落结构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既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不适合私人随意的点状,相互无联系的布局,它的设计应该根据林地整体群落结构、林分、面积、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调查和设计,如果按生态群落的角度经营,一般来讲不必密植,不必集中,尽量仿原生态进行种植。这样的整体设计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或者整个林业局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大力量才能够快速实现发展。如此,只有以国有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才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调度。

(三)有利于信息的利用

信息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前进方向的航灯,没有足够的信息就没有足够的分析和预测,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视觉、听觉和嗅觉,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由于国营林场有本行业多层、多种信息的渠道,比如政策的、上级单位的、科技的、市场的。所以在国营林场基层上很容易建立和完善信息渠道,并得到信息支持。这是国营林场的又一个优势。

(四)有利于技术扶持

国营林场拥有自己的技术资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术网络,对于发展林下经济中获得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基础。技术是维护和发展企业的重要因素,没有技术,没有更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没有了营养,没有了营养的适时更新。

(五)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场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很容易调度利用人力资源,所以,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国有林场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一个优势。

三、多方向发展林下经济

(一)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人类一些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人们把能源开发的对象无奈地转向了植物,玉米等农作物做了首选,但是这又严重地威胁了粮食安全。而能源草类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有望极大地解决能源危机,比如有荻、芦竹、象草、柳枝稷、草芦等。能源草一般为禾本科多年生高大的丛生草本植物。从化学组分上来说,能源草富含碳氢化合物,炭活性高,灰分含量低,热值高,适用于作燃料原料。因此,能源草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之一。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伴随石油燃料被新能源取代的趋势,短周期柳树矮林的栽培被引入瑞典。瑞典曾进行大量研究,寻找可通过集约经营生产能源的速生树种,结果表明以矮林形式经营的柳树是最适合用于生产能源的。瑞典通过栽培短轮伐期柳树矮林获得生物能源,其造林地主要是农地,所生产的生物量在地区供热厂中用于联合热电生产。可见,在林区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将是大有前途的举措。

(二)发展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旅游、绿化产业随之兴起,园林苗木业做为城市绿化、美化、环保的重要构成异军突起,发展强劲。而林区有大量的林地资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给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桦、油松、忍冬、山桃、刺楸、兰草、刺玫蔷薇、三叶草、珍珠梅、紫丁香、绣线菊、芍药等。那么,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引进外来园林植物进行种植则更有前途。

(三)发展畜牧业型林下经济

发展牧草地,池塘生态养殖,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养鸡、鸭、鹅、雁等禽类,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畜牧型林下经济的首要模式。

(四)发展林药型林下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人参根等。也可以种植五味子、天麻、沙参、党参、玉竹、贝母、灵芝等等。技术比较简单,收益可观。

(五)发展菜果型林下经济

草莓、西瓜、甜瓜、菌类、蕨类、刺五加、刺老芽、大叶芹、山菠菜、薤白(小根蒜)、蒲公英等都是可以在林下种植的品种,应该以点带面形成特色和规模发展经营。

最后,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村、农民的支持,所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佰顺.林下经济植物栽培技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

[2]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生命经纬

第3篇:林下经济论文范文

从广泛角度来讲,生态一般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的生存状态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紧密的、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关于定义生态的范畴,也变得越来越广,比如,更多关于健康的、和谐的以及各种美的事物等,也逐渐被纳入生态的范畴。而对于生态设计来讲,它一般就是指我们所说的绿色设计,或者我们也可以称其为生命周期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通俗来讲,就是将环境因素考虑到设计当中去。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我们也可以把生态设计理解为是对生态、或者是对自然的一种有意识的保护以及回归等。对于生态设计来讲,它必须要求在进行设计、策划的同时,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它的设计范围之中,主要是包括设计以及规划、执行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要有环境因素的参与,因此,只要有设计产品存在,环境因素就会相应的存在,而且,设计产品存在多久,环境因素就会相应存在同样的时间。当然,如果设计被得到广泛利用,或者说是当设计可以产生社会价值的时候,这就能够很好的称其为环境其中的一个部分,并且,其还可以在环境允许的范围里面,不断地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循环。从这个方面来讲,生态设计必须应该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的和谐共处以及共同的发展,因此,作为设计者或是当今的园林学科专业的学者来讲,我们必须要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和调控,达到不断减少资源严重损耗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世界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

2园林景观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定义的角度来讲,园林学科指的就是一门具有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等关系的科学与艺术。而对于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来讲,其主要是由传统园林学、相关的城市园林绿化以及大地景观规划三个主要方面所组成的。在我国,园林作为一个学科的形式已经具有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历程。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至少有100多所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园林专业,但在园林更加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隐藏着的种种矛盾与危机。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在现在教学制度不断改革的形势下,部分高校往往将大量师资以及学生的教学、学习时间,都集中地安排在了对重点学科的学习及其他研究上,而将很多园林以外的基础学科只是简单的作为设置、调配。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形成一种不好的教学结果,其主要不足就是虽然学生在园林基础方面的知识、园林方面的技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但是,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并没有对和园林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学科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或者是学习等问题,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出现专业素质普遍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策略

增设有关生态设计理念的课程,以及将生态设计理念不断地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是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的措施。因为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对关于生态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要求,应该是非常严格,少量的专业课及少量的专业课程时间的学习的并不能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合理正确的应用,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园林专业学生眼高手低的状况。因此,作为学校来讲,必须要根据学校师资力量等现实状况,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合理安排。

第4篇:林下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共薪柴林地;购买机制;伦布岗村

农村公共资源始终是备受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领域。长期以来,“公地悲剧”的阴影一直笼罩 着公共资 源的供给与治理,似乎无知与无助的农牧民终将无法避免囚徒困境悲剧的发生。但是,现实 世界上,公地悲剧的程度并不如预计的那样严重,而是找到了自己的治理方式。对此,经济 学家们提出了 自己的解释,最为常见的是农牧民在重复博弈中建立起了合作的机制。近年来,随着“社会 资本”理论的 发展,以及制度经济学家对世界范围内许多农村的大量案例调研,认为农村公共资源治理还 存在着其他的有效机制,例如公共资源治理的购买机制。

正是这种机制的存在,才得以解释我们2008年7月在伦布岗村所观察的一个现象: 村长为村里办事时,除了获得上级政府的工资之外,还单独收取村中每个村民一年 20元的 费用;同 时,村长协调公共林地薪柴采集与分配。而这些协调活动,并不在上级政府规定的“村长职 责义务”之内,村民们则对这 20元的费用,并没有提出多大的异议;从而在村长与村民之 间形成了一种交易。

村长与村民间就公共资源治理形成的交易机制,被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 斯特罗姆(Elinor.Ostrom)形象地称为“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机制。[1](31- 37)本论文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机制为基础,构建农村公共薪柴林地治理的购买 机制,并借此解释伦布岗村薪柴林地的治理。

一、公共薪柴林地使用面临的问题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依据消费的排他性和使用的共同性( common)两个标准,将经济物品 分成私人 物品、公共物品、收费物品及公共池塘资源( common pool resources,简记为 CPRs)等4类,如图 1所示。使用的共同性理解为,“当一个人排除另外一个人使用或消费时,就不 存在使用的共同性 ……使用的共同性意味着个人使用一项物品并不阻止其他人的使用或享 受”。[2](34-36)并沿此分类,发展出系统的治理机制。[3](249) 正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公共资源治理方面的卓越贡献,使其最终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

按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对物品的分类标准,伦布岗村公共薪柴林地,属于典型的公共 池塘资源(common pool resource),不仅排除村中他人的消费是不可行,而且还可以为村 民个别使用。①

公共薪柴林地面临的问题就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陷入公地悲剧而无法自拔,如图 2所示。

薪柴林生产薪柴的数量有其生物规律,通常当年(t期)薪柴产量受到上年(t-1期)薪柴林 数量的影响,并且当年(t期)薪柴产量受到当年薪柴林木成熟程度的影响,如果过早砍伐 则会因林木不成熟而导致薪柴产量减少,尤其是生长年限短的低矮灌木。

与此相对应,图2A和图2B分别代表了公共薪柴林地资源公地悲剧的两种类型:

图2A代表的是过度砍伐类型。过度砍伐是从砍伐数量维度来分析的,它是指给定时间点上每 个村民都担心其他村民砍伐更多的薪柴,从而自己也砍伐更多的薪柴,但结果导致来年薪柴 林的产量极大降低,甚至消亡。这是典型的不可持续性、林地退化的根源。

图2B代表的是过早砍伐类型。过早采伐是从砍伐时间维度来分析的,它是指给定数量棵数的 薪 柴林,每个村民都担心其他村民提前砍伐,从而自己也提前砍伐,但结果导致当年薪柴林生 产薪柴量的下降。前一种类型被研究较多,而后者则相对少。②

无论是哪种类型,只要满足下列参数条件,则构成公共薪柴林地资源的公地悲剧:(1)T> R>P>S;(2)R>(T+S)/2 ,即“对合作的奖励”大于“对背叛的诱惑”与“对笨蛋的报 酬”的平均值,从而使得村民A和村民B不能通过轮流背叛对方来摆脱困境。[4](88-9 8)③

二、公共薪柴林地治理的购买机制

公共薪柴林公地悲剧的结果将是长期来看所有村民薪柴获取量的下降。[5](85-87)④ 对于这类自然资源的公地悲 剧的治理机制,私有化通常被作为首要的选择。但是,私有化本质上是一种产权界定及随后 的保护活动, 如果产权界定及保护的成本超过所得到的收益,那么私有化将是不适合的。因此,寻求其它 机制以弱化公地悲剧的负面影响是必要的。

(一)关键议题

从博弈论角度来讲,一次性静态囚徒困境所导致的公地悲剧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便是两 个囚徒在被审问之前被允许进行一次事前交流,但只有博弈是一次性的,那么最终结果仍然 不会改善,都会选择背叛。[6](15-17)因为,他们事前交流所达成的“都不背叛协 定”,会面临 着如何被监督、如果被违反又如何被惩罚的问题;并且当参与人较多的时候,还面临着“协 定”如何达成的问题。

如果将这些从囚徒困境博弈内含的问题,应用到公共资源的治理方面,那么避免资源使用的 囚徒困境局面出现,就需要克服达成、监督、实施那些“合作性协定”过程中的集体行动困 境。也就是说,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议题。

1.村民们间能否达成“少砍晚砍”的协议

村民们实现合作的协议,至少包括“少砍伐薪柴”和“晚砍伐薪柴”等数量与时间两个维度 的要求。

在没有外部强力维护下的自愿谈判协议要能被实施,那么这个协议一定是可以自我实施的( self-enforce),即全体成员都同意。因此,薪柴砍伐数量及时间的协议,也必须是所有村 民一致同意的结果,否则就会有村民不遵守这个协议。

2.监督村民们是否遵守“少砍晚砍”的协议

如果村民间达成了限制砍伐数量和约定砍伐时间的协议,那么随后的问题就是监督各个村 民是否遵 守这个协议,包括村民是否按协议约定的数量来砍伐,以及村民是否按约定的时间来砍伐。

监督村民是否遵守协议过程中,村民存在着“搭便车”的激励。因为监督村民是否遵守协议 的成本由这个监督村民来全部承担,而监督村民以限制砍伐数量所带来的收益却被所有村民 所享用。

3.惩罚违反“少砍晚砍”协议的村民

惩罚是否可信,是克服集体行动困境所面临的三个问题中最重要的。如果惩罚是不可信的, 那么就没 有村民会遵守这个协议。惩罚力量可以来自于村民群体内部,也可能来自于外部力量,如政 府或法院或市场仲裁机构或某个自然人。

(二)购买机制

村民是克服集体行动困境的直接受益主体,他们知道如果有某种机制来帮助他们摆脱公地悲 剧,实现合作,那么他们将会实现帕累托改进。而且,这种机制必须能低成本地解决前面叙 述的三个关键议题。

村民群体自筹资金购买仲裁者机制,就是众多机制之一(其他机制包括重复博弈的机制、外 部政府强制机制等)。村民自筹资金购买仲裁者机制,是指村民群体通过购入仲裁者来帮助 他们实现合作,克服集体行动中的困境,摆脱公地悲剧。从博弈论讲,自筹资金购买仲 裁者的机制属于一次性博弈。

博弈论认为,要摆脱一次性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囚徒困境,就必须要改变博弈的结构。通过 引入仲裁者或惩罚者来改变博弈支付结构就是一个解决办法。将外部仲裁者引入到囚徒困境 博弈结构之中,可以通过参与者主动购入一个外部仲裁者(如村中的长者、或村里的干部) 来实现。这个仲裁者是村民群体内部通过协商之后花“钱”聘请来监督村民合作协议的执行 情况,以及处罚那些违反协议的村民。村民自筹资金购买机制,是在奥斯特罗姆(1990)“ 自筹资金合约博弈”基础上修改而来,如图3所示。⑤

步骤一:村民A(也可以是村民B)提出协议(不妨称为协议E),这个协议包括:规定砍伐 的薪柴数量及砍伐时间、建议聘请一个仲裁者来监督协议E的执行和惩罚那些违反了协议的 村民、平均分担聘请仲裁人费用c1。

步骤二:村民B,决定是否接受与村民A提出来的协议E。

步骤三:被聘请的仲裁者,决定是否尽职地履行职责。

利用博弈论的逆向法求解,可以得到图3表示的“自筹资金购买仲裁者博弈”的结果:当仲 裁者履行职责时,村民A和B都采取合作行为,按规定的数量和时间来砍伐薪柴。

如果进一步考虑c1对博弈结果及效率的影响,那么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只要向仲裁者支 付的费用c1

(三)影响因素

村民自筹资金购买仲裁者的机制中,仲裁者的主要职能并不是提出薪柴资源的砍伐数量与时 间的具体方案,也不提出仲裁费用在村民间的分担方案(这些方案是由村民间自己协议而成 )。这个仲裁者的职能是监督村民间业已达成的协议E的实施,以及惩罚那些违反协议的行 为或村民。因此,村民自筹资金购买仲裁者的机制能否实现,就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村民间能否达成一个协议E,协议E是关于薪柴资源的砍伐数量及时间、聘请仲裁者成 本的分担等活动的安排。村民间能否达成协议,受到村民数量及村民规模差异的影响。如果 将达成一个协议看作是村民间的集体行动,那么依据曼瑟尔•奥尔森(1995)关于集体行动 的逻辑的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村民公司数量越多,达成协议就更为困难。[7 ](28-29)

其次,仲裁者是否能激励与能力来履行其监督职责与惩罚职责。仲裁者履行职能的激励,受 到其机会 成本、村民支付给他的仲裁费用、以及潜在仲裁者竞争程度的影响。依据信息经济学理论, 仲裁者与村民 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经济效率的实现要求满足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参与约束 体现为村民对 仲裁者的支付不少于仲裁者的机会成本,即仲裁者从事其他活动的可能最大收入。激励相容 约束就是要激 励仲裁者认真履行监督与惩罚职责。激励相容约束的实现,受到仲裁者执行监督与惩罚活动 的成本、所能 得到的从村民合作行为与非合作行为收益差额中的份额的影响。如果仲裁者所能得到的份额 越多,则越有激励来监督与惩罚;反之,则越少激励。

最后,仲裁者履行监督与惩罚职责的成本。仲裁者监督与惩罚的成本,受到资源物理特征的 影响。通 常静止的并且边界清晰的资源,其使用情况的监督就容易实现,例如对静止的森林使用的监 督,就比对流 动的地下水使用的监督,更为容易。此外,仲裁者在那些具有良好社会资本的群体中实施惩 罚,比缺乏社会资本情况下,更为容易。

三、案例研究:伦布岗村薪柴林地治理

伦布岗村位于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它是一个自然村,有49户,262人。伦布岗村 ,不仅处于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而且其霜冻期还比较长,因此,农牧民对生活能源的需 求量大。村中农牧民生活用能的主要途经是电力、牛羊粪便以及薪柴。由于伦布岗村背靠河 流,因此在其山边与河边有成片的薪柴林地,从而薪柴在当地农牧民生活用能中占据重要地 位。

(一)伦布岗村薪柴林地治理机制

伦布岗村薪柴林地并没有陷入传统的“公地悲剧”,而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特点的治理机制, 这套机制整体上与前面的“村民自筹资金购入仲裁者机制”类似,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砍伐薪柴的时间被规定。一年一次,并且只能在薪柴成熟的季节砍伐,从而避免了薪 柴林因过早砍伐而降低薪柴产量的问题。

第二,砍伐薪柴的方式被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村长组织村民统一到薪柴林地进行砍伐,从 而节省了在分散砍伐情形下砍伐数量难以监督问题。如果有家庭有事没能参加砍伐,则今年 就不会被分配到薪柴,当然他可以雇佣其他人来帮他替工。如果家里没有劳动力例如全 是老人小孩病人,那么他们仍可分配到薪柴。

第三,砍伐薪柴的分配被规定。不仅规定了整个村里大致今年可以砍伐的薪柴数量要求,还 对被砍伐来的薪柴做出了公平的分配方案:依据家庭人口数量来进行分配,每人一捆,并且 每捆薪柴数量大致相同。从而避免因分配不公而导致协议无法实施的问题。

第四,村民每年会给村长20元钱,作为一年中为村民服务的劳务费。当然村长为村民办的事 情,可能不止砍伐薪柴这一项。

(二)村长成为村民仲裁者的解释

伦布岗村这套机制得以实施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村长成为村民仲裁者,以及村里的社会资 本禀赋。

正如理论分析所指出,只有仲裁在能够有效地解决“监督与惩罚”问题的前提下,这套“ 购买机制”才能顺利实施。

相对于选择一个“外来的异乡人”充当仲裁者而言,伦布岗村村长在监督与惩罚方面具有如 下优势:

首先,村长具有弱化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一是,村长是本村人,他了解本村村民的许多 信息,例如每家有多少人,从而确保公平地分配薪柴数量;二是,村长是干部,经常与村民 打交道,因此他比本村其他村民更了解整个村的情况。

其次,村长具有惩罚违反协议村民的优势。村长是村级行政干部,不仅比普遍村民具有更高 的威信,而且手中还握有一定的行政资源与权利,从而村长可以通过更多方式来惩罚那么违 反协议的村民。

最后,村长有激励来监督与实现惩罚。一是,协调村里的公共事务,避免争夺资源的群体冲 突,从而可以获得连任和上级乡政府的认同;二是,村中每人支付20元,一年2000多元的收 入,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三是,村中其他潜在村长人选的竞争,迫使现任村长增强激励, 否则就会被替代。

(三)社会资本与村民合作的实现

公共薪柴林地治理的村民自筹资金购买机制的实现,除了要求仲裁者具有在监督与惩罚能力 之 外,还要求村民能够达成聘请仲裁者的协议,以及遵守协议。这就要求村民们具有较高的公 德心、保持共同生存环境的责任心、遵守诺言的诚信等。这些风俗习惯、道德文化被归入了 社会资本范畴。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将社会资本理解为共享的知识、理解、标准、规则以及对有关个人群 体进行周期性活动的互动模式的期望。[8](217-272)正是社会群体相互信任中形成 的共 同标准、习惯、风俗等,使得他们在合作中降低了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节省了交易成本。

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宗教观念影响下,伦布岗村农牧民中存在着大量积极的社 会资本。

首先,沟域的地理地貌特点,使得农牧民长期以来在相对稳定的人群之间交易,相互之 间在不断重复交易中建立了长期的互惠关系,相互帮助。例如村中由2个70多岁老人构成的 家庭,即使不出劳动力到山上砍伐薪柴,也能分到按人口数量计算的薪柴。其次,商 品经济意识并没有内地显著,这使得农牧民相互之间较少的相互计较,更加注重邻里关系。 最后就是,农牧民的宗教观念中,存在一些有益的约定,例如偷窃是被认为可耻的行为。

伦布岗村凭借这些积极的社会资本因素,不仅使得村民们更加容易达成合作的协议;而 且还因为存在较大的违约心里成本而降低违约的动机,进而节省了村长的监督与惩罚成本, 促进了伦布岗村公共薪柴林地治理购买机制的实施。

注 释:

①其他经济学家,例如斯蒂格利茨,曼昆等,则将公共池塘资源称为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等 。它们经济性质基本一样。

②与此第一种类型相类似的还包括经典的公地上放牧案例。与第二种类型相类似的,不包括 “路边没有成熟的水果就被摘光”,“为了抢购商品而导致排一夜的队”。

③对于第二个要求,是否必要,博弈论领域仍存在不同观点。如果只考虑一次博弈的话,只 需要第一个条件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囚徒困境博弈。但是,著名的博弈论实验领域的专家罗伯 特•阿克塞尔罗德,则认为第二个要求是必要。

④如果从更宽泛角度来讲,还存在另外类型公地悲剧。一类是,如果气候变得干燥,薪柴林 需要进行必要的护理,例如浇水和病虫害治理,那么这些维护活动将是一种收益不能排他的 活动,从而最终无人承担。另一类是,如果依据现在林地资源,再进行一些人工种植或养殖 就能产出其它有价值的副产品,例如“林下产品”的种植,但是由于这些林下资源的种植无 法监督保护以防止别人偷窃,从而导致最终无人种植,林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没有充分挖掘。

⑤这个仲裁者的功能,在其他研究中也存在。例如,张五常提到的“江边拉船的纤夫们自愿 雇佣监工来监督和鞭打他们”。

主要参考文献: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0.

[2]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M]. 载 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3]Elinor.Ostrom. How type of goods and property rights jointy affect c ollective action[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of politics. 2003(3).

[4]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合作的进化[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5]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

[8]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社会资本:一种时尚还是一个基本概念?[M].载于《 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帕萨.达斯古普塔,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编.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5.

Study on Purchase Mechanism of Rural Common Firewood land′s Governance:

Lunbu gang Village Case in Ti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