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美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欧美设计品收藏正迈向全新规模
在欧美等国家的设计品收藏市场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更趋于多元化,整个市场现在也正大胆地追求设计品的“现代感”。欧美的设计品收藏市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其消费群体包括对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家具的收藏者。该市场的出现实际上是由一小群有名无实的首脑开创的,他们照搬了典型的艺术市场策略,有效地打造出来的。随着时展这个消费群体逐步发展为对整个当代设计品的收藏者。艺术品收藏家们也将他们的收藏领域拓展到设计作品中,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一些相应的专业化美术馆也应运而生。事实上,市面上出现的原型、独一无二的设计品以及限量发行系列等设计品创造出的稀有效应刺激了收藏家的本能,也最终导致此类作品的价格膨胀,这也是设计品收藏市场能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所在。
出现在拍卖场上的这些稀有之物让当代设计作品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投机时期,并映射着艺术市场整个大环境的现状。2009年至2010年间,随着过热的设计作品高端市场逐渐降温,价格全面回落,一些作品价格甚至下降了30%-40%。虽然这一贬值是在预料之中,却并没有影响一些现代和当代设计大师的作品创下良好的拍卖成绩。如法国家具设计师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Perriand)、意大利设计师卡罗・莫里诺(Carlo Mollino)和法国设计师赛尔格・穆伊勒(Serge Mouille)等设计大师的作品,在去年的现代设计作品市场中并没有降价,与此同时,一些更多因幻想而激发灵感的作品,由于它们更接近设计作品市场的新前沿(即更具原创性、稀有性,更符合藏家们的口味及需求),也取得了良好的拍卖成绩。因此,那些制作得与雕塑相似的珍贵家具做到了和“现代感”发明者们的作品并驾齐驱。同时,欧美设计品收藏的二级市场也正向更大范围的作品开放。拍卖商已不再局限于那些被广泛认可的设计作品,而是开始挑选和推荐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因此,整个市场正逐渐迈向一个全新的规模。
2009至2010年设计艺术品喜忧参半
2009年至2010年在欧美设计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拍出的最好成绩有:法国设计师让・鲁瓦埃(Jean Royere)、弗朗索瓦一格扎维埃(Frangois-Xavier)和克劳德・拉拉尼(Claude Lalanne)的装饰艺术,埃米尔一贾奎斯・鲁尔曼(Emile-Jacques Ruhlmann)和让・杜南(Jean Dunand)精密奢华的钟表设计,夏洛特・贝里安(Charotte Perriand)的激进现代性家具设计,卡罗・莫里诺(CarloMollino)充满活力线条的家具设计以及拍卖领域的明星设计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的生物形态雕塑作品。在2009年11月贝里安设计的可展开桌子在巴黎苏富比以42万欧元成交,次月在纽约佳士得推出卡罗设计的临时茶几(0ccasional table)则拍出33.7万美元。尽管去年设计作品在拍卖场上又创下了新的拍卖纪录,但设计作品在市场的表现仍是喜忧参半。
2009年,设计作品市场最年轻的设计师同时也是卖出最昂贵作品的设计师:马克・纽森成为当代设计领域最杰出的人物,其作品在2010年5月13日拍出了可以傲视同行的180万美元。这一新的纪录再次证明了他著名的洛克希德躺椅Lockheed Lounge的价值,躺椅作品采用玻璃纤维制作,外部以铆接金属覆盖。该设计是纽森1985年制作的,当时还未成名的他艰难地将作品勉强以1000英镑卖出。过去的15年间,马克・纽森有了国际知名度,而其设计的洛克希德躺椅也就成为了象征他成功的标志(该躺椅在Facebook上甚至拥有自己的页面)。当飞利浦拍卖行打算在2010年5月组织拍卖哈尔西・米纳的部分藏品时,拍卖商根据2009年5月30日(在同一拍卖行)洛克希德躺椅拍出140万美元这一成绩而制定了150万美元的预期。然而,最后的成交价比最高估价高出30万美元。
在拍卖市场领域中,尽管纽森有着世界上最昂贵设计师的称号,但洛克希德躺椅是其唯一一件过百万门槛的作品。事实上,如果仔细比较过去12个月纽森其他作品的拍卖成绩就会发现,这一纪录难免有偶然的成分。其实,他其他重要作品还未达到估价中较低的价格,而且大部分最终都由拍卖商回购。前些年所达到过的高价在去年这些不确定的时间尤其是5月和6月里,对于收藏家们来说显然太高,飞利浦拍卖行也了解他们最钟爱的设计师正陷入艰难的困境之中。如2010年5月13日飞利浦拍卖行推出的CNET的创始人哈尔西・米纳(Halsey Minor)藏品专场中包括纽森著名的“抽屉荚柜”原型(Pod of Drawers)和活力舒展沙发(Orgone Strech Lounge),两件作品的估价都较低,仅40万美元。尽管在此六个月前另一个“抽屉荚柜”原型在佳士得拍出了38万美元(25.4万欧元),但这两件作品最终却由拍卖商回购。
2010年6月9日,飞利浦拍卖行推出了纽森的10件力作,最终却回购了估价在10万至15万美元的沃洛诺依架子(VoronoiShelf)、估价在25万至35万美元的事件视界桌(Event Horizontable)以及估价8万至12万美元的碳纤维黑洞桌(the Carbonfibre Black Hole table)。根据拍卖商的售前估价,这三件回购作品的价格仅有62万美元,缩减了40万美元。
贾柯梅蒂雕塑设计品趋势好转
马克・纽森的洛克希德躺椅与其说是一件实用的物品,不如说是用来展览的纪念品。这种表现出对雕塑热爱的设计品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在15大拍卖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克洛德和弗朗索瓦一格扎维埃・拉拉尼在排名中有3件作品、埃米尔一贾奎斯・鲁尔曼有5件,而且前十五名中排名第二的是一位雕刻家。
事实上,阿尔贝托・贾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i)排名第二的作品(落后纽森拍出的120万美元)是一件镀金的铜制优雅吊灯,该品于2009年11月25日在巴黎苏富比拍出了49万欧元。尽管该吊灯的售价远远高出售前估价,但却没能击败他在2007年10月拍出60万欧元的锥形小吊灯。
阿尔贝托・贾柯梅蒂其102件雕塑上拍的作品中有82件在过去的20年中拍出百万美元以上的价格,但其灯具作品却从未拍出七位数。虽然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价值的增长(在近10年里上 涨了340%)带动了其铜制作品的增值,但他的灯具和其他“家具”作品并没有如同其“艺术作品”般步入同等价格区间。然而他的绘画、雕塑作品仍在过去的一年中证明了其为拍卖市场带来巨大惊喜的杰出能力。2010年2月,他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在自从在苏富比拍出5800万英镑(约6640万欧元)后,连续数周成为拍卖行拍出的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品。如果换算成美元,该成绩打破了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在2004年5月创下的9300万美元的纪录。然而,毕加索很快就以他的油画作品《、绿叶和半身像》重新获得了领先地位,该作品于2010年5月4日在佳士得拍出了9500万美元。自此以后,在拍卖市场上阿尔贝托・贾柯梅蒂的艺术和设计作品都排在第二位。
拉拉尼夫妇的作品成大热门
拉拉尼夫妇的作品在如诗般颂扬自然时并没有刻意在艺术性和功能性之间做出选择。如今,对装饰和雕塑作品有着独到品味的收藏家们对他们的作品极度痴迷。从2008年起,即弗朗索瓦一格扎维埃・拉拉尼逝世的这一年,市场对其作品的需求突然激增。自2007年起,拍卖行中拉拉尼的作品数量已翻了三倍,而收藏家们也都身藏巨富,以至于佳士得2009年2月24日在巴黎组织的伊夫・圣罗兰拍卖会上拍出了240万欧元总价的纪录。一年后,巴黎的装饰艺术博物馆举行了一次弗朗索瓦一格扎维埃・拉拉尼怀旧作品展(2010年3月至7月),皮艾萨拍卖公司售出了他最昂贵的两米铜制蹼足鸭作品,价格是最低估价的3倍,达35万欧元(2010年6月18日)。
总而言之,弗朗索瓦一格扎维埃・拉拉尼创作的诺亚方舟动物雕塑系列正成为价格暴涨的作品。预计一对野猪(Sangliers deVillepinte II,2010年6月18日,皮艾萨拍卖公司)的价格为14.5万欧元,镀锌猫头鹰(由Bockquel浇铸)的价格在3.6万至4.2万欧元之间,石头绵羊的价格在4万至5万欧元之间,如果动物以真皮毛覆盖则要高出10万欧元。这些魅力无限的动物的价格在过去20年里非常轻易暴涨为原来的4倍,而某些特定的作品甚至达10倍。
由于动物类作品的成功,佳士得大胆地推出了制作于1968年,估价为50万至70万美元的“Cat!”但这个价格无人问津,尤其是佳士得2002年11月18日在巴黎曾拍出过类似的作品,价格不到2万美元(1.9万欧元)。其实佳士得早已知道为此类作品设定如此高估价的风险,因为6个月前该公司已回购过一件类似的犀牛作品,该作品当时的售前估40万至60万欧元。不过,在2009年12月8日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拉拉尼夫妇的魔力得到了完美地施展。除了卡罗・莫里诺的边桌卖出了50万美元外,拉拉尼的作品几乎统治了整个会场。此次拍卖会共拍出121件作品,其中有32件弗朗索瓦一格扎维埃的作品和18件克劳德的作品。两人作品拍出的总价超出了会场拍出总额的一半,达420万美元。克劳德・拉拉尼有两件作品都达到了40万美元(约26.948欧元):一件是银杏树叶形状的华丽矮桌(超出估价10倍),另一件是镀金的铜制鳄鱼椅(最初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
实际上,弗朗索瓦一格扎维埃・拉拉尼作品的价格从2004年至今已经上涨了超过400%,而这一突然的增值也影响到其并不著名的作品。因此,其三支蜡烛组成的烛台现在的售价是3.5万欧元,另一件类似豆科植物的分枝烛台(总发行数为8件,加上4件艺术家的样张)近期以10万欧元,即预估价的2倍成交。这些作品都以高价成交是因为它们都是纯铜雕塑,并且按照铸造厂的传统依次编号。
年轻一代设计师的作品需找寻适当价格
在当代设计领域中,诸如以色列设计师罗恩・阿拉德(RonArad)、日本著名设计师仓俣史郎等设计大师的作品表现并不出色,如2010年阿拉德14件上拍作品中只有4件拍出超过10万美元的成交价,而在2007年至2008年间则有9件。日本著名设计师仓俣史郎2010年更是没有拍出作品。在当代设计品高端市场出现持续缩水的同时,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正带着自己的作品以更诱人的价格进入拍卖领域。从而造成年轻设计师与装饰艺术和当代设计领域的大师共享同一个舞台的局面。例如,在市面上加诺斯特和博尼逖(Garouste&Bonetti)设计的价值3000欧元的小件家具以及年轻设计师朱利安(Julian Mayor,生于1976年,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的扶手椅(Impression),居然能与阿尔贝托・贾柯梅蒂创作的一盏价值12.5万欧元的灯具出现在同场拍卖。
一、木偶表演艺术与儿童审美心理
(一)木偶表演艺术
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木偶戏通常是以演唱操纵木偶来进行故事情节表演的。木偶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深层次、全方位以及系列化的特点,它的生命与中心就是表演艺术。木偶戏表演属于具有理性认知的软系统,同时又是具有智力支持系统以及提供动力的系统。能够在实际的艺术实践当中将木偶戏的表演工作做好,首先需要能够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将木偶表演艺术的意义有一个深刻的领悟。缺乏了表演艺术的木偶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木偶戏,表演艺术才在真正支撑木偶戏的存在,同时它也决定着木偶戏的艺术水准与艺术风格。对于这一点,应该要有十分明确的认知。与软系统相对应的就是硬系统了,对于木偶表演艺术而言,硬系统指的就是主体与实体系统。通常情况下,木偶表演艺术的主要内容会被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操纵,其二是演唱。操纵亦即表演本身,同时还需要呈现出多样性亦即高难性才可,主要包含了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等类别。演唱则是指的在木偶戏表演当中的演唱表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的戏曲曲调演唱,对话或者歌舞形式相对比较少见。木偶表演艺术需要遵循三个原则,艺术创造、艺术创新和艺术创意。艺术创造指的是把剧本的思想内容和要素都能够与艺术形式的要素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这便需要能够将戏里面的人物感情充分表达,以致于将观众大众引起共鸣,才能够算是达到了艺术创造的表演效果。艺术创新指的是木偶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不停创新,见木偶的形体设计与制作、操纵与演唱等方面都进行全面的创新。艺术创意是指木偶表演艺术的亮点与看点,也包括支点与力点,应该包含特色,无论是民族的特色还是地域特色都可,从而形成中国的作风与气派。
(二)儿童审美心理
由于木偶表演的可玩耍与可操纵性十分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与生理特征,因而木偶表演艺术的基本观众群便是基数很大的少年儿童。可以发现的是,木偶表演艺术与儿童审美心理存在着对应关系。木偶带着玩具属性,儿童对玩具本身就存在着游戏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这其中便等于是存在着对应关系。木偶进行表演的时候是作的,这种操纵下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形体和儿童的动作形态实际上是十分相似的,所以儿童容易对木偶有亲近感。木偶表演具有故事性,儿童对于故事通常都是热爱的,并且乐于模仿,这种心理特点与木偶表演艺术是契合的。如此,可以知道的是,木偶表演必然是受到儿童喜爱的,这其中存在着需求以及被需求的关系,即使是在木偶艺术表演的发展创新里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过,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果想要让不同年龄层的孩子都能够对木偶艺术表演有更加好的享受,就需要对不同年龄层孩子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点进行特别的研究。
二、木偶表演艺术与儿童审美心理的对应
(一)针对学龄前的少年儿童
学龄前儿童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三岁至七岁之间的少年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于外界的事物在认知方面还是被直觉占据主动地位的年纪。他们的审美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以游戏为主的娱乐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游戏当中的动物玩具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的。这便意味着,对于这个年龄层的儿童来说,动物玩具就是他们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些拥有着各自形象特征的玩具,是他们直觉神经的刺激,这些也能够让他们得到心理上或者说精神上的满足。只是与此同时,对于这个年龄层的儿童来说,注意力普遍不够集中是一个场景的现象,是以容易情绪不够稳定,而且很容易被其他新鲜的事物将注意力带走了。面对这个年龄层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木偶表演艺术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具有动物形象特征的玩具作为表演中的角色,根据不同的形象要适合分别人物属性的好与坏,并且构思出来的故事应该简单简洁,易于理解。在涉及到操纵角色时候的外部动作的夸张表演以及人物的语言上可以进行生动的处理,这样会更容易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孩子们对木偶以及木偶表演产生更多的喜爱,于是便能够形成儿童与木偶之间的对应关系顺利形成。具有夸张表演的角色和不断变化的舞台画面,毫无疑问能够对这个年龄层的儿童持续造成感官上的刺激,让他们变得兴奋,从而产生出来手舞足蹈那样的愉悦和想要欢呼呐喊的激动享受。
(二)针对学龄后的少年儿童
学龄后儿童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七岁至十二岁之间的少年儿童。在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已经能够把学习作为一个主要的活动方式了,正是如此,对于这个年龄层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在心理上会已经从自我意识阶段开始向意识自我也就是自我的意识阶段进行转换了。与本能的自我意识阶段不同,拥有了自我的意识的儿童的审美情趣已然发生了变化,他们会关注木偶戏当中的人物命运的问题,会开始评论与论判“真善美”的问题。甚至,他们会将这些心理体现在对于表达自己的偶像,对偶像的崇拜等方面,还可能会主动去模仿这些喜爱的人物或角色的行为举止。正因为如此,面对这个年龄层的少年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在木偶戏当中纵的人物角色在进行塑造的时候,便应该要有一个准备的把握。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需要根据这个年龄层的儿童会有意识进行模仿这一审美心理的特点,努力造成在艺术创造与创作中,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应该是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容易理解的,并且是容易进行模仿的,以及能够让他们产生求知欲望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对这些木偶戏当中的人物的塑造,配合上具有情趣且充满着智慧的故事情节,再将画面处理好,对于这个年龄层的儿童来说,便能够感受到充足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审美享受。而且,对于这个年龄层的儿童来说,这样的木偶艺术表演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灵感,更能够让木偶艺术表演成为他们成长当中的一部分。
三、结语
美国档案学会权威迈勒最近指出:“多少年来,档案学家认为档案手稿不能达到标准化,也不能进行资源共享,因为所藏资源都是孤本的。在图书馆技术和自动化的影响下,这种情况要改变。”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成立了一个由档案学家、图书馆学家和情报学家组成的研究“在交接点――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共同范围”的团体,旨在推行一体化管理。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由该州投资2000万美元以于1994年完成了一项庞大的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库三者自动化联网计划,使全州18个最重要的图书、档案、情报部门连成一个信息网络,读者或用户可以在网内查到所有馆藏信息。馆际互借将变得十分快捷。期刊文章、档案源、情报资料可以传真方式来传递,并可函寄给需求者,而且传真和邮寄对用户免费。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工程是美国档案学会和英国档案学会共同承担完成的。这些例证都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宗旨,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图书、档案、情报三部门一体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其中的一些先进成果,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
从美、英两国的实际做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布局方面具有一些相同之处:(1)都有权威性的文献信息资源整体建设组织机构;(2)都有明确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计划;(3)都从学科、主题方面系统收集文献;(4)都能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收集文献;(5)都能实现资源共享。
世界各国政府和部门,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把开发利用文献信息源作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拓宽光盘服务范围,在建立光盘数据库的同时相应考虑利用通讯技术的发展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这就要求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都有责任按照明确的目标,设计的统一线路建立各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1)组建用户服务网络。力争根据协作网络而产生的集团优势,早日产生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拳头服务项目,如国际联机检索、项目论证、课题查新等,来确定基本的用户对象,发展网络成员,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用户服务网;同时还应积极做好广告宣传工作,让用户能充分了解信息网络的功能、条件、服务质量和效率,并选派懂得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技术的公关人员携带服务项目,直接去需求信息的单位,上门开展宣传推销活动。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发展网络新成员,又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再辅以大力开展市场调研,及时把握信息市场动态,随时不断地调整好自身的服务方式。
(2)开展信息,提供主动定向服务,从而大力发展信息商品生产,可根据企业的委托,对用户产品进行跟踪调查,对新产品进行如何开拓市场的探索,使企业可以更加掌握商品信息、了解行业动态,为其新产品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发达的信息市场需要发达的信息商品生产来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仅能提供大量的适销的现货信息产品,而且可以广泛、公开承揽高、新、尖的信息产品业务,满足社会对信息产品的期货需要,改变信息市场客体的不完整性。
二
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实行有效的国家管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国家应该也必须履行宏观管理的职能。它主要包括:A.建立全国性的专门管理机构和相关体制。B.颁布专门的以及对其有利的法律、政策。C.制订专门的以及对其有利的发展战略计划。D.健全保护信息用户的各种机制。同时对网络信息服务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构建系统化的动态链接。
实行统一管理,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文献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问题上。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保证文献信息获取、加工、储存、传递等渠道的畅通,控制管理所必需的信息数量,合理控制信息流量,深化文献信息开发层次,提高文献信息传递效率、吸收能力和利用率,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益,必须有整体机制管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一级的、统一的集中领导机构,加快三位一体的全信息事业的现代化管理。
第二,通过现有的网络平台,建立图书、情报、档案的统一网站,在各数字化馆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动态链接,使其进一步公开化、社会化。
从具体的数字馆藏建设来说,必须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宽带高速网为传输通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给利用者。除了包括将馆藏数字化的工作外,还涉及馆藏信息资源的形成、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鉴定、统计等全过程。它是一种引入管理和应用数字化的物理信息对象的方法。功能有以下五项:(1)各种载体数字化。(2)数据的接收、存储和管理。(3)组织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和查询。(4)数字化信息的网上和传递。(5)系统管理和安全维护。
第三,合理解决图书、情报的著作权、隐私权以及档案的有限阅读等问题。
美国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技术――EAD技术,它是美国的编码档案著录文献类型技术的形成、记录结构、构成元素、相关属性及其著录方法。档案编码著录(EAD)的出现就是希望提供一种标准编码结构,EAD是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的,标准通用标识(SGML)和扩展标识语言(XML)就是EAD的两大技术基础。加州伯克莱大学、杜克大学、国家数字图书馆采用EAD编译检索工具,以测试其理论与技术的完善程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在1996年初DTD初版发行时,就开始把它应用到工作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大学成功地把EAD检索工具用于数据库的建立。
EAD二版发行后,一些馆室开始着手更改检索工具。伦敦公共文件署目前正在进行更改馆藏指南的开发战略。一经完成,此项目将详细描述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公共文件的状况。英国的一些大学,如利物浦大学、牛津大学、达拉姆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也在开展EAD项目。美国加州伯克莱着力于加州遗产数字图像检索项目,此项目旨在论证全宗级文件与EAD编码检索工具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收集从班克罗伏特图书馆大型图片集中选出的关于图片材料的25000种数字描述,来反映加拿大历史和文化。有意义的是,加州遗产项目的检索系统正应用于加州伯克莱K一12展望项目的大学互动计划中。在此计划中,由全体教员和图书馆人员组成的小组与来自洛杉矶奥克兰公共学校的K一12项目的教师协同工作,从1997―1998学年开始,利用数字档案馆教授与加州历史和文化相关的科目。
加州遗产项目同时也为另外两个项目奠定了基础,即美国遗产虚拟档案项目和加州大学EAD项目(UCEAD),后者由加州大学资助,作为一系列加州大学全面开展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起点。UCEAD除为加州大学建立了检索工具数据库,其主要目标是培训9所加州大学的档案人员在利用传统软件“32具箱”时,能够有效
运用EAD。美国遗产项目是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之间的一项合作,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在同样记录美国文化遗产但检索工具种类不同的四个合作档案馆中,EAD都可适用,并依此能够建立一个联合虚拟档案馆。当前,此项目正在研究需要解决的理论、行政、技术方面的问题,以便为众多的机构提供综合利用的检索工具;、项目的核心是在将EAD运用到现有的检索工具中时,设计一个“统一实践中可被接受的范围”。1996年11月,在伯克莱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来自四个合作机构的代表在伯克莱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工作的基础上,展开了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整理形成EAD转化方针的初稿。不久,9所加州大学的档案人员着手开展UCEAD项目,并进一步完善方针所阐述的内容。美国遗产项目和UCEAD的参与者――代表着12个大学的档案机构,一致同意遵循这个方针。这些档案机构希望以这个方针为讨论基础,对“统一实践中可被接受的范围”达成全国的共识。
爱荷华大学和佛蒙特州大学、纽约公共图书馆、北卡罗来那大学以及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都在开展某些项目的研究。通过融合EAD编码检索工具来丰富“美国档案”数据库的成果,这使得档案界认识到编码和著录标准的价值及重要性。从而为档案利用提供一种全面细致的检索工具,这也就构成了档案馆利用工作的重心,加强了对全世界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全面的综合的利用,档案人员不仅能更好地为传统对象服务,而且也将第一次使我们的馆藏为不同层次的教育者、学生及普通公众所利用。
EAD是基于《通用档案著录国际标准》之上的一部档案著录交流标准。它是已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和扩展标记语言文献类型定义的形式存在的,它与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团体机构、个人和家族档案规范记录国际标准》相兼容。自从1996年2月EAD的第一初版以来,在许多美国、加拿大、英国(尤其是公共档案局)档案库房和一些欧洲、澳大利亚档案库房都在执行EAD计划。EAD目前正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和SAA联合维护。国会图书馆负责实体上的维护,SAA负责行政上和智能上的维护。
此类项目主要是由图书馆等机构发起而由档案馆参与的项目,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伊利诺斯数字档案馆。该“数字档案馆”主要是由该州的图书馆和行政部门联合建设和维护,参加者有15个机构,除了伊利诺斯州档案馆之外,还包括两所学校,一个历史研究会和一个博物馆。其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在网上为用户提供有关该州历史和现状的信息,同时为项目参加机构向伊利诺斯数字档案馆上传数据提供工具。
这样的合作项目还有美国的西北数字档案馆,该数据库于2002年初由13个机构共同建立。该项目得到美国国家人文基金批准,资助金额为两年35万美元。参加该项目的13个机构除了高校和历史协会之外,还包括华盛顿州档案馆,西雅图市档案馆。该数据库最终将安装在华盛顿州立大学,为各类研究人员提供在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
因为在欧美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包括档案资源,因此这种由图书馆、档案馆参加的基于信息共享的数字档案馆非常普遍。其核心部分主要是数据库和网站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遇到数字化技术、数据压缩、数据组织、信息检索等技术问题之外,还会遇到数字化权、著作权、隐私权等法律问题。由于该类型的项目主建方不是档案机构,也就无形中降低了从专业角度对它进行分析的价值。从目前掌握的材料,似乎还没有由若干档案馆联合建立的基于信息共享的数字档案馆。
三
在信息化社会,不论是数字档案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或是其他信息服务机构,都十分强调“用户中心”的观念,都把能够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信息服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进行信息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数字图书馆、档案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化,将使二馆成为新的信息集散地、信息传播中心和知识宝库。随着计算机高容量、大密度存储功能的开发,今后两馆的馆藏资源要进行数字化转化,并在网上流通,这将改变现有的馆藏结构。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息化技术时代已经到来,电子图书、电子档案服务以其馆藏容量大,阅读效率高和获取信息快等优点迅速崛起,深受广大读者青睐。所谓电子图书馆和档案馆,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储图书、档案的全文内容,并提供检索、访问、查阅和提供全文服务的信息系统。电子图书馆、电子档案馆与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相比,其优势在于馆藏容量大、信息资料新、查阅速度快、内涵更广、发挥的功能更多、提供的服务更全面,所起的社会作用更大。特别是电子化推行的馆际互借互查业务,将图书、档案的异地借阅变为可能。图书档案两馆的信息知识含量高、存储着各学科比较系统的、成熟的、权威的信息资源。开展电子图书、电子档案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丰富资源实现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
根据国外档案、图书、情报工作的“一体化”情况分析,“一体化”的实质是指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组合模式的选择。积极研究和制定有关档案、图书、情报工作通用的著录标引、检索标准和管理规范。
美国人James H.Billington在题为“The Library OfCongress’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rogram”一文中指出,“数字图书馆要让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家庭同那些公共阅览室的长期读者一样,能够任意从自己所在的地点接触到这些对他们来说崭新而重要的资料,并按个人的要求来理解,重新整理和使用这些资料。”这个定义强调了能够任意从自己所在的地点接触到所需的资料,突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物理位置的虚拟化,信息服务的即时化、自主化。
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中,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被看成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譬如,1993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防部尖端研究项目机构(DAR-PA)、国家航空与太空总署(NASA)联合发起的数字图书馆工程(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代号DLI)投资6800万美元,其中2400多万美元拨给了以六所大学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创始工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建设工程。之后,DLI的二期工程投资单位除了一期工程的NSF、DARPA和NASA以外,增加了国家图书馆(NLM)、国会图书馆(LOC)、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NEH)以及联邦调查局(FBI)。协作单位有国家档案馆(NARA)、史密斯松尼机构(Smithsoian Institute)、联邦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机构(LMLS)等。投资力度数亿美元,可见数字图书馆在美国政府规划中的日益显著地位。
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也于1993年宣布了“2000年的政策目标”,即通过数字和网络技术使用户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收藏。同年,该图书馆提出了包括20多个项目的“信息利用倡议”,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日本已决定建造一个新的国家图书馆,该图书馆的目标包括,研制一套信息资源数字化处理系统,广泛收集和使用各种载体的文献,建立一个与国内外数据库相连的现代化数据库系统。
[论文摘要]美国保险法上关于前配偶的寿险受益人地位所适用的确认规则可分为四类,即不可反驳推定规则、仅可解释财产分割协议以探求被保险人意图规则、调查所有相关事实以探求被保险人意图规则和不可反驳撤销规则。四者问的主要区别为法院是否需要探求被保险人的意图,以及需要探求时法院应当考虑的事实范围。被保险人的意图应当得到尊重,法院的目标应当是在合理地探求被保险人意图的基础上分配人寿保险契约利益。
[论文关键词]人寿保险;受益人;受益权;前配偶
现代的人寿保险透过保险金给付及保单红利分享而兼具生命保障、财务保障和理财服务等功能,因此已经成为美国多数家庭理财计划和家庭事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中离婚现象频现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家庭的构成(如新成员的出生、离婚)会影响契约的理想延续”,离婚时,法院的离婚判决或财产分割协议通常判决或约定被保险人为人寿保险单的所有人,然而保单上的指定受益人仍为前配偶。若被保险人没有变更受益人且不期死亡,前配偶是否仍得为受益人?换句话说,离婚是否影响前配偶的受益人地位?
类似问题在我国保险司法实务中并不鲜见,然而我国保险法令及寿险条款有关此问题之规定可谓寥寥无几,仅有之规定又颇具原则性和抽象性,不敷适用。鉴于此,本文拟介绍美国保险法上前配偶的人寿保险受益人地位确认规则,取其精华,采其要点,并略参浅见,论其得失,以资借鉴。
一、美国保险法上前配偶的人寿保险受益人地位确认规则
美国各州的法院和州立法者所适用的规则可大略分为四类,析述如下:
(一)不可反驳推定规则
不可反驳推定规则是指离婚本身并不当然终止前配偶的受益人地位,而且财产分割协议和离婚判决也不会自动终止前配偶的受益人地位,除非前配偶在财产分割协议中明确表示放弃人寿保险单受益权,或者离婚判决明确撤销前配偶的受益权,或者被保险人于死亡之前“实质性完成”保险人所要求的受益人变更程序从而变更受益人,否则前配偶有权领受保险金,法院作出判决时无需审查表明保险人可能意图的任何相关事实,也不用考虑致使被保险人未变更受益人的不正常原因。即使保单中仅将受益人描述为被保险人的“妻子”,这一规则同样适用,因为法院通常认为“妻子”一词是“描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换而言之,“妻子”一词并不表示一种身份限定而是用于确定、描述所指定的受益人是谁,有鉴于此,身份变化——妻子变为前妻——不影响受益人资格。尤应注意者,如果离婚判决就人寿保险受益人事项作出明确规定比如撤销抑或保持前配偶的受益权,此种规定具有持续的法律效力,无论被保险人随后有无变更受益人。举例说明,如果离婚判决指令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但被保险人没有遵循,那么法院最终会认为被保险人没有“实质性完成”程序事项而将保险金判归前配偶所有。
而所谓“实质性完成”意指被保险人必须合理地完成理应且能够完成的所有行为以符合保单上所约定的受益人变更程序要求。一般认为,“实质性完成”规则“实际上提出了两部分要求:其一,被保险人必须具有变更受益人的意图;其二,被保险人必须采取了积极的行为,基本上能表明其意图”。也就是说,如果保单持有人为了满足保单上所约定的程序要求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却因为其无法控制的原因而仍未能符合保单上所约定的程序要求,则其受益人变更行为仍应视为有效。因此,保单持有人如果有意变更受益人,那么他不能仅仅表明此种意图,他还应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以实现此种意图。
“实质性完成”规则是美国保险法上受益人变更的一般规则,其只是有助于判断被保险人的变更行为是否符合程序要求。然而,即便有这一规则以资适用,“出现‘灰色’领域也是难免的”。而且,法院关于“实质性完成”的标准存有争议。何为“实质”,未有明定和共识。此时案件如何判决取决于法院和陪审团采信什么样的事实和证据。当法院适用不可反驳推定规则时,离婚后人寿保险被保险人的受益人变更行为似乎更有可能属于灰色地带,因为法院不用考虑致使被保险人未变更受益人的不正常原因。
不可反驳推定规则获得美国大多数法院的支持,因而是一项主流规则。之所以大多数法院皆遵循这一规则,是因为如下原因:(1)人寿保险单实质上是一份合同,因此法院只需审查合同本身且应尊重合同条款,同时适用合同法一般规则审理案件,受益人领受保险金的权利并非源自夫妻关系及其存续而是基于合同的约定所取得;(2)财产分割协议或离婚判决的效力应仅依其明确规定的内容,而财产分割协议或离婚判决一般仅规定“财产权利”而未规定“期待利益”之归属,受益权为一种“期待利益”而非“财产权利”,而且前配偶一般在财产分割协议中仅明确表示放弃所有“财产权利”而没有放弃“期待利益”;(3)任何关于被保险人真意的推测都具有潜在的不确定性因而是无效的,且将引发不必要的诉讼,或导致司法实务的无序、混乱和效率低下;(4)被保险人在离婚后死亡前一般都可以轻松地实施受益人变更行为却没有付诸行动。
然而,不可反驳推定规则实不合理且易于引致不公平的判决结果。遵循不可反驳推定规则的法院拒绝采信任何相关证据以探求被保险人的意图,诸如被保险人留下的足以表明变更受益人意图的书面文件、向保险人索要受益人变更申请表的行为等。根据这一规则,任何未在离婚判决或财产分割协议中明确表明的前配偶双方的意图都是无关紧要的,不具有丝毫约束力。如此,法院适用不可反驳推定规则所作出的判决可能违背大多数被保险人的意图,因为离婚后被保险人的生活环境将发生巨大变迁,身处不同往昔的新环境,大多数被保险人将不希望他的前配偶仍然是以其生命为保险标的的保单上的受益人。不仅如此,前配偶经常因被保险人的疏忽或错误而获得利益。为避免上述弊端和减少不公平的判决,一些司法管辖区允许所辖法院采信表明被保险人意图的证据进而撤销前配偶的受益权。
(二)仅可解释财产分割协议以探求被保险人意图规则
适用此种规则的法院认为,即使财产分割协议没有明确提及前配偶的期待利益即领受保险金的期待权,或者即使前配偶未在财产分割协议中明确表示放弃受益权,也可以通过解释财产分割协议中的用语以探求被保险人的意图,如果被保险人本就有意撤销前配偶的受益权,那么此种意图产生撤销前配偶受益权的效力。然而,这些法院同时坚持认为,仅可通过查明财产分割协议中的用语以探求被保险人的意图,任何其他相关事实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例如被保险人曾将变更受益人的意图告知他的秘书。这种规则有别于不可反驳推定规则,因为根据后者,受益人在财产分割协议中仅限于以明确表示的方式才能放弃他们的期待利益,仅放弃所有“财产权利”的明确表示不产生放弃“期待利益”之效果。
然而,随着保险法规上和学术研究中关于人寿保险所有权和期待利益的区分日益明晰,这种“文本解释”——囿于财产分割协议——观点似乎应当寿终正寝、消失殆尽了。出乎意料,一些法院仍然在遵循这种解释规则。这些法院认为,财产分割协议中的通常用语——放弃所有财产权利——所表示的意思可以被解释成被保险人终止前配偶受益权的意图。当财产分割协议中存在如下通常用语之一时,法院即可判决终止前配偶的受益人地位:(1)放弃所有继承丈夫财产的权利;(2)每一方配偶均放弃自此——离婚——分割给另一方配偶的财产上的所有权益;(3)人寿保险归被保险人所有,且双方都放弃所有得向对方主张的财产权利;(4)放弃在另一方配偶任何财产上的任何可分配利益或任何其他类型或性质的利益。与此类似的通常用语比比皆是。由此推论,尽管财产分割协议未明确提及人寿保险单及其上的受益权,但是双方当事人之间权益放弃的宽泛合意足以涵括被保险人撤销前配偶期待利益的意图。如果财产分割协议可以被合理地解释为包含有撤销受益权的意图,那么这种意图即可成为事实。
这种规则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区别于保单上可执行的财产权利,受益权仅仅是一种期待利益。放弃所有财产权利的合意因此并不包括放弃期待利益的意图。这些判决可以解释为法院追求公平的结果,相较于根据不可反驳推定所作出的判决,公平判决更加符合死者——被保险人的意图。尽管该种规则存有缺陷,然而毋庸置疑,相较于遵循不可反驳规则所导致的后果,适用这种规则所达致的结果更加正确。通过分析财产分割协议的内容探求被保险人的真意,“是向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三)调查所有相关事实以探求被保险人意图规则
有些州的法院在赋予死者——被保险人的可能意图以法律效力时,不拘泥于分析财产分割协议和保单上的受益人指定条款,而是通盘调查所有相关事实。也就是说,法院有权调查所有相关事实以探求被保险人的意图,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较短、前配偶双方之间存有敌意、前配偶直到被保险人死后才意识到保单的存在等都是应当考虑的事实,而且法院的判决应当以所有可能表明谁才是受益人的相关证据为依据。
例如,在LifeInsurance C0,ofNorthAmerica v,Cassidy一案中,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首先承认人寿保险上共同财产利益和期待利益之间存在区别,因而不能仅依据财产分割协议的通常用语终止前配偶的受益人地位,即使前妻已经在财产分割协议中放弃所有针对被保险人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权利主张。法院还查明,被保险人生前已经向其会计发出指令,要求其会计将其前妻从其持有的所有保单的受益人名单中移除,不巧的是涉讼保单并不在其会计的文件夹中,因此涉讼保单的存在直到被保险人死后才引起其会计的注意。法院认为,尽管被保险人的前妻仍然是保单的指定受益人且财产分割协议似乎未提及受益权,上述事实加上财产分割协议足以撤销前配偶的期待利益。 转贴于
然而,有的法院则认为,这一规则适用的前提条件是财产分割协议或者离婚判决中必须有表明分割人寿保险保单意图的内容,否则法院不能采信其他相关事实作为判案依据;同时有的法院还希望立法者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前配偶受益权确认规则以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结果。不同法院之间关于此规则适用的条件存在争议,该规则的适用结果由此处于变动之中,混乱也因此而产生。
(四)制定法律,定纷止争——不可反驳撤销规则
为了终止围绕前配偶受益权问题产生的混乱局面,有些州已经通过制定法规定离婚对保单所有人和受益人权利的影响,例如明确规定:离婚撤销前配偶领受人寿保险金的权利。立法者希望通过制定法要求前配偶双方在离婚判决中明确与期待权益相关的所有问题。例如,密歇根州已经通过制定法作出此种规定:“每一份离婚判决应当明确妻子在任何人寿保险合同或保单上的所有权益……如果离婚判决没有明确妻子在人寿保险保单、养老金或年金上得享何种权利,那么保险金应当支付给丈夫的遗产,或其指定的其他受益人,如果丈夫作出此种指定的话。”据此,除非离婚判决有相反之规定,离婚终止前配偶的受益权。Prudential Insur-ance co.V.Irvine一案是适用该制定法的典型案例。该案中,尽管有证据表明被保险人在有人见证的情况下将保单交付前妻并宣称愿意让前妻拥有保单,密歇根州高等法院仍拒绝承认前妻在死亡给付上享有任何利益。密歇根州法院判决保险金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最终归被保险人新的妻子所有,因为离婚判决中未提及涉讼保险,如果被保险人希望前妻于离婚后仍然享有受益权其必须再次指定他的前妻为受益人。表明被保险人真意的证据以及前妻仍然是原指定受益人等事实法院皆不予考虑。法院认为,被保险人本就一直完全有能力完成重新指定他的前妻为受益人的程序,若未完成,法院就无需对保险金进行衡平分配。
纽约州关于这一问题的制定法规定适用范围则更加狭窄,仅当前配偶为不可变更受益人且有通奸行为时,不可变更受益人转变为可变更受益人。而且此种规定只能依被保险人的申请才能适用。然而,此种制定法目前或许仅具历史价值,因为纽约州的其他制定法已经授权法院可以更加广泛地处理人寿保险保单上之相关利益。此外,有些法院已经表示希望他们的立法者制定和密歇根州制定法相似的法律,以减少由于允许前配偶领受保险金而产生的不公平。
密歇根州制定法所确定的规则可以称为一种不可反驳撤销规则,本旨在定纷止争和尊重大多数被保险人的意图,然而其适用结果可能适得其反。Irvine案的判决结果表明,密歇根州制定法关于终止前配偶受益人地位的规定可能过犹不及。尽管这种不可反驳撤销规则和不可反驳推定规则针锋相对,然而两者适用的结果皆可能导致被保险人的意图一文不值。
二、评价及借鉴
(一)另一种选择——可反驳撤销规则
通过分析各种规则的优劣,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更优的规则,即对密歇根州制定法稍作修改,从而将不可反驳撤销规则变更为可反驳撤销规则,也就是说离婚终止前配偶的受益人地位,保险金因此应当支付给其他受益人,或者如果没有指定其他受益人时应当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然而可以通过法院可接受的相反证据予以反驳,进而证明前配偶有权领受保险金。
我们将发现可反驳撤销规则和可反驳推定规则竟似一枚硬币的两面,或许都将赋予被保险人的意图以法律效力,也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公平的判决结果,因而在大多数案件中都可以达致最优结果。只不过可反驳撤销规则是解决问题的立法进路,而可反驳推定规则是审理案件的司法进路。
(二)被保险人的意图应当得到尊重
尽管不可反驳推定规则目前占主导地位,但是它也必然是大多数不公平结果的始作俑者。美国各州法院一直徘徊在探求被保险人意图的道路上,甚至踌躇不前,因而难以决定适用何种确认规则。离婚和财产分割将导致身份和责任的变化,更有甚者,离婚双方当事人交相生恶。离婚后大多数被保险人将不再希望他的前配偶仍作为以其生命为保险标的的保单受益人,他们仅希望为自己所爱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我国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可以借鉴美国保险法上的做法,应尽可能地探求被保险人的真意。以下事实值得关注:(1)离婚至死亡的时间跨度、此期间死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死亡的方式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证据以解释被保险人为什么没有变更受益人,离婚后不久即突然死亡而且患有疾病表明,被保险人可能一直因其不可控制之原因无法作出所需的变更;(2)离婚后生活环境的进一步变化,例如再婚或子女出生,表明被保险人不可能希望他的前配偶从保险金中受益;(3)离婚导致的敌意、憎恶、仇恨是应当考虑的因素;(4)被保险人作出的任何表明意图的书面表示;(5)采取行动撤销前配偶受益权,但是没有“实质性完成”所规定的程序,也是应当考虑的相关事实。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油画;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097-01
一、欧美艺术格局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一)油画的产生与发展和总的分类
中国画家黄宾虹有一段囊括艺术因变关系的精辟论述:“事贵善因,亦贵善变。《易》曰:变则通,通则久。……茫茫宇宙,艺术变通,当有非邦域所可限者。常稽世界图画,其历史所载,为因为变,不知凡几迁移。画法常新,而不废旧。”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对自原始社会以来,我们伟大的前辈们所给我们打来的艺术震撼,以及极度绚烂的艺术瑰宝,而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就在后现代艺术宝库中的浓重的一笔——新写实主义。
(二)19世纪早期欧美各流派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从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到达达主义、新写实主义、未来主义等等,西方评论界称之为“前卫艺术”的各个流派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合并起来就形成了现代艺术的主流。在这个席卷几乎整个艺术界的国际潮流中,比较遭到忽视的是写实主义艺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发生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逐渐取代了战前法国的地位,成为现代艺术的中心,而纽约更取代了巴黎,成为当代艺术的核心,与此同时,写实主义艺术在美国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这是非常令人意外的。
(三)二战以后欧美艺术格局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的艺术诞生在灰色、沉郁的气氛中,欧洲的前卫艺术带有深重的历史感的个人主义诉求和表达,表现主义绘画兴起,在战后的美国特定的土壤中,获得浴火重生的力量。受到欧洲的影响与美国本土传统结合后,促进了新的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风格的诞生。可以说,这些有关的新兴的流派开创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先河,成为了一个主要的流派和盛极一时的艺术,对新写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开创了新河,也对后来的新写实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欧美新写实主义油画的概念
1960年代到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过一个非常流行的艺术运动,风格特征是在绘画和雕塑领域运用高度的写实主义,称为“超级写实主义”。而有些评论家为了区分1970年代的“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又称这种类型为“新写实主义”艺术。从这个运动的名称上可以看到,真正吸引评论家注意的是“写实”的形式,讲的直率一点,就是画照片。如果仔细考虑,就会发现新写实主义艺术家与观念艺术家具有相同的动机和背景,在观念上,他们做出的贡献、投入的精力并不比观念主义艺术家少,因此,普遍认为新写实主义是波普运动的发展,这显然是一个误会。
三、欧美新写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历程
1、新写实主义的崛起:新写实主义运动的发起人是法国批评家雷斯塔尼。他声称,新写实主义记录的是那些不包括任何争议内涵的社会现实,这其实指向的是非物质化的感觉的真实。雷斯塔尼说:新写实主义是不用任何的争论,忠实地记录社会学的现实;不用表现主义或社会写实主义,似的腔调叙述,而是毫无个性的把主题呈现出来。
2、代表人物:
史波利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带进美术的领域里;吃剩下的食物、碗盘、乱放的刀叉、烟蒂等人们无意识的行为的结果,他认为也具有美的成分,而主张它就是消费文明的新的自然。
莱斯他把和人同大的印刷美人剪切下来,与阳伞、沙滩等实物配在一起,做出类似广告的效果,而谱成半讽刺性、半抒情性的画面。
四、欧美新写实主义多元化发展
一、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与学生们在进行课程选修时呈现的热情形成了巨大反差。通过不断地分析发现,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在开展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也略显陈旧。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参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失去兴趣。第二,由于一部分老师在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差距,无法让学生通过音乐赏析来形成共鸣与关注。第三,由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是一门选修课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了自我要求,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二、革新教学内容增强音乐教学新体验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在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采用的教学形式通常以讲解为主,然后进行音乐欣赏,最后再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完成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时,老师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影片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对于具有个性化要求的学生而言相对较为固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影片或者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影片素材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阳光、青春气息的影片中寻找到学习的方向。此外,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该打破教材的限制,不要只把重点放在好莱坞作品上。可以借助音乐赏析的教学机会,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比如:我们在以神话主题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些神话电影片段,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一些神话电影来增强学生对影片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电影题材所采用的不同音乐表达方式。
(二)借助影片中的古典音乐来渲染学习氛围
在一些欧美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古典音乐,尤其是电影内容涉及到某位音乐家时,在影片中会更多地使用古典音乐作品。比如:《一曲难忘》中所刻画的主角就是肖帮与乔治,在《不朽的情人》这部影片中所讲述的就是贝多芬的情感经历等。这些影片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音乐都是在讲述每一位音乐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在演奏音乐时的技巧和内心变化。学生在观看这类型的电影时,会受到故事内容和音乐作品的双重感染,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赏析教学活动当中,利于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借助影片中的现代音乐来增强音乐的时代感
现代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感情抒发和渲染氛围的作用,同时还能在开展音乐赏析教学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具有现代音乐元素的影片,来增添课堂的活泼性,可打破传统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的沉闷局面。比如:让学生观看美国灾难大片《龙卷风》,在这部影片中,大量地采用了摇滚元素的音乐,让学生在听到这样的音乐时精神一振,从而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三、个性化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艺术感受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指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再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为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音乐这门艺术,本身就具有十足的个性化,换言之,个性就是艺术的生命。虽然在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开展欧美音乐赏析音乐教学时,不需要以艺术专业的知识学习目标来要求学生,但是同样要在赏析过程中达到艺术教学应该具有的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目的。
(二)个性化教学的步骤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来涵养学生的艺术感情。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作热情。比如:在讲解电影音乐对影片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功能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为影片片断创作音乐。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片没有配乐的影片,让学生通过观看来分析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当时的情绪。然后老师再分析给出多组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让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这个片断人物情绪表达的音乐类型。比如:愉快的、悲伤的、雄壮的、古典的、激动的等等。在这个音乐教学环节中,每个学生对于影片片断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因此会有不同的创作理念,老师要针对学生所做出的选择给予一定的肯定,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打击,失去音乐学习的信心。当学生选择完之后,老师把学生所选择的音乐分别加入到影片当中,让学生进行赏析。最后老师结合影片的发展以及人物情绪,针对学生所选择的音乐作品进行节奏、音乐等全方位的点评。
(三)个性化教学的效果
通过个性化教学模式,学生会了解到自己选择的音乐作品在与影片进行搭配后,有哪些不足之处,是否出现了节奏不一致的问题,画面与音乐之间是否和谐等等。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电影音乐只能在节奏、音色、旋律等多个方面与电影画面形成统一时,才是一个非常好的电影配乐。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中激发出了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实现音乐艺术的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在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渗透。我们应该有效地把电影作为一个载体,把音乐作为一个媒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了解音乐的美,加深对音乐艺术的印象,提高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四、营造教学氛围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甚至00后,这个年龄层的学生由于时代的变化,而更加具有个性化。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无法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教学当中。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其能够在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自我的学习需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通常采用的老师播放、学生观赏、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其能够更好地溶入到整个音乐赏析教学氛围当中。比如:在讲解音乐节奏必须要与影片的画画节奏保持一致时,老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技术,把一段影片的片段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的打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以及律动,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节奏打击,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节奏要素对音乐表现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非常容易地就能够掌握音乐节奏以及节拍方面的知识点,有效地提高了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运用电影音乐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感知力
(一)运用电影音乐来唤起学生的情感
传统的音乐创作,是创作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绪。对于电影音乐而言,创作者需要顾及到的内容很多,这给电影音乐的创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比如:电影音乐作品更多地还需要考虑音色、人物情绪、画面节奏、故事情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音乐作品能否把这些因素表现得恰如其分,决定其是否能够成为优秀的电影音乐。所以说电影音乐作品不具备音乐的独立性,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与电影艺术所要传播的意图相结合。如果学生按照传统的音乐接受方式来理解电影音乐,有可能会无法真正意义上地对电影内容以及音乐作品的艺术性达到更深入地理解与感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好电影音乐具有的非独立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这个特征来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其能够更好地对音乐艺术进行深入地探索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感受。
(二)借助电影的音画结合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思考能力
虽然欧美音乐赏析课是一门选修课程,却具有独特的音乐教育功用。因为电影音乐的审美方式有所不同,需要更多地考虑电影中画面、人物情绪、音色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电影音乐所要表达出来的情绪和内容。音乐是通过声音的传递来进行形态呈现的,但是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记忆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因此,我们借助电影的音画结合的特征,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通过画面的清晰表达,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诠释,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归纳能力以及音乐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画面来对音乐进行联想,从而延伸到用心去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电影以及音乐艺术享受当中,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思考能力。
六、结语
由于就业的需要,提倡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在课堂中开设大量的技艺性课程,操作性的课程,而把那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课程压缩到最低限度,有的基本就停开,学校就变成一个小作坊,教师就是作坊师傅,只传授手艺,这和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初衷是相违背的。以美术教育代替设计教育的倾向很明显,因为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很多都是从美术教育分出来的,所以艺术设计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没有与美术教育分清,无论从招生考试,还是从学生的培养,都很重视学生的绘画技巧,而对学生的设计能力不是很看重,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由于我国专科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大部分都是学美术教育出身,真正艺术设计教育出身的很少,大多是半路出家,所以很多老师自己也没分清艺术设计与美术教育的本质区别,因而在课程开设和教学中就出现问题,把艺术设计当作美术教育,重视美术,轻视设计,特别是轻视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由于艺术设计教育最先起源于欧美国家,我们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基本都是受欧美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另外,我国最早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大多是欧美留学归来的海归学生,他们接受的是欧美的艺术设计教育,对欧美的艺术设计教育推崇备至,基本上都是照搬欧美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课程也是原本照搬,没有结合我们的国情进行修改和融合,会使设计出来的课程结构严重水土不服,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这种教育与实际的情况严重脱节,也严重影响到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2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没有把艺术与技术很好地融合,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有的高校只有艺术没有技术,或者很少开技术课程,即使开了技术课程,加大了实践课程的力度,但实践场地都难找到,给实践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由于他们对实践课程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实践课程无法满足科学的课程结构的需要,使得课程结构不适合培养人才,不适合人才的健康成长。艺术设计的课程结构的更新很难和时代的步伐一致,随着我们的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很大的飞跃,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传媒手段的变革,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艺术设计的内容和思想也要不断地变化,体现出新时代的思想,每门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先后关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要体现时代的气息,要有更新。
3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专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兴趣都要比本科的学生弱很多,而我们许多专科学校的课程结构都是照搬本科学校的课程结构,有的只稍微做些修改,这种课程结构不适宜专科学生的学习特点,特别是艺术设计类的专科学生,对学习理论没有兴趣,特别是抽象的理论学习,我们老师要转换观念,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由实践课带动理论课程的学习,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会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不要太抽象,要具体,也不要太高深,够用就好。老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掌握最前沿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趋势,拿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观摩中思考问题,引出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掌握艺术设计规律,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由被动转换为主动。
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把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专业的通识教育,对专业基础素质进行训练,学习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基本的实践能力;第二阶段是学习专业素质课程的学习,为下一步的顶岗实习做准备,进行岗位技能的训练,培养上岗要具备的起码的职业素质;第三步是基于工作室的顶岗实习,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与真实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熟悉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便于学生就业。
要大力进行校本教材的建设,我们专科类艺术设计专业大多使用本科类的教材,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没有适合专科类的教材,更不用说适合本校特色的专科类教材了,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教好我们的学生,就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学院的专业特色,撰写一批系统的艺术设计类教材,这些具有良好课程结构的教材。我们自编的教材要很好地结合社会的需要和设计发展的前沿趋势,要能体现设计发展的方向。
对学生的考核制度的改革,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前的考核制度过于简单和粗鲁,就是一张试卷,这个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扼杀了许多艺术设计天才的创造性,我们的考核方式要多种多样,要公平、公正地衡量学生的才能,对于理论课程我们可以采用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对于实践课程,我们关键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
纽约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并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年里,几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在中国艺术品专拍或二战后艺术品专拍中亮过相,但将数量如此巨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集中成为独立的拍卖主题,这还是第一次。拍卖取得了喜人成果,200多件作品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争相购藏,总成交金额达到1300万美元,比预估总成交额高出500多万美元,着实使整个纽约艺术品市场大吃一惊,作为美国社会动向指南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于拍卖第二天便用大幅版面对此作了报道。此次拍卖会推出的拍品不但内容广泛,艺术形式也丰富多彩,除传统的油画、雕塑等作品外,还包括摄影、装置等新作品,成交价最高的作品是张晓刚于1998年创作的油画《大家庭系列》,其最高预估价为35万美元,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以97万美元成交,买者是来自新加坡的收藏家。
其他值得一提的艺术品还有:著名行为艺术家张洹创作于2001年的《和平》,作品中,艺术家用自己身体的造型撞击铜钟,以撞击的回音唤起人们对和平的企盼。2003年,此作品曾作为公共艺术品在曼哈顿展出,并于同年出现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杂志《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 的封面上,此次其以40万美元成交,远远超过15万~20万美元的预估价。摄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比较青睐、常被作为反映现实物质文化的一种手段,洪浩的《我的东西:知识就是力量》 摄影系列直接扫描各种书的书脊,再将扫描图片由电脑合成,而后冲洗成等大照片,最终制造出了逼真的幻像,此作品的最高预估价为2万美元,以3.8万美元成交。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欧美收藏家的兴趣就一直在中国传统美术上,于是,苏富比和佳士得 (Christie's) 此世界两大拍卖公司均在纽约、巴黎、伦敦、日内瓦等世界重要城市举办中国古典艺术品拍卖,中国古典艺术品市场和体系在西方的发展也因之比较完善。自80年代起,香港和台湾经济腾飞,许多华人纷纷加入收藏家群体,收藏代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古典艺术品,随着亚洲市场的日益扩大,两家拍卖公司遂陆续于90年代末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点从美国和欧洲转移至亚洲。如今,每年两次在香港和台北等地举行的拍卖会无疑是两家公司在全球上演的中国古典艺术的重头戏, 2006年4月10日的香港苏富比 “宝腾隆盛――乾隆珍宝及德安堂白玉收藏专拍”中,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 宝腾腰刀即以4604万港元成交,创下御制工艺品拍卖新纪录。
而在欧美市场,西方收藏家已不再将兴趣局限于中国的过去,特别是在纽约这个世界性的当代艺术中心,人们对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有兴趣,自2000年秋季,前波画廊率先在纽约雀儿喜区 (Chelsea)成立以专门中国当代艺术家为主业的画廊以来,已陆续有三四家画廊开始以中国或亚洲艺术家为主要业务,其他以西方艺术家为主的画廊也不时吸收中国年轻艺术家进入。各种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的举办,以及受这些画廊的带动,欧美收藏家渐渐将眼光转移到中国当代艺术上来。除了此次拍卖本身,有一个现象也很值得关注。苏富比为这次拍卖出版了一本精美的图录,每本定价40美元,共发行4500册,拍卖还未开始,所有图录就被抢购一空,就是在印象派艺术或欧美当代艺术这两个最热门的拍卖中,这种现象也是不多见的,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国家的经济繁荣是其成为世界艺术中心的决定因素,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推动力就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纵观全球100多年来的艺术发展状况,世界艺术的前沿先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巴黎转移到二战结束后的美国纽约,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当代艺术的发展开始备受世界瞩目,这是与这些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的,因为经济的发展带来市场的稳定,使艺术家能抛开顾虑自由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的人在收藏艺术品的同时也开始支持和激发艺术家的创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必然的。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20世纪初的法国收藏家、60年代的美国收藏家,还是80年代初的日本收藏家,他们都大多支持和收藏本国艺术家和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目前对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有浓厚兴趣的,主要还是欧美收藏家和侨居海外的华人收藏家,国内的收藏家则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市场的发展动向。可以肯定的是,国际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认识和肯定还仅仅是开始,西方学术界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中国当代艺术纳入学术研究范畴,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也开始纷纷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例如世界最著名的现当代美术馆――位于纽约的现代美术馆 (Museum of Modern Art) 已举办过两次中国当代艺术展,可见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势头是不可阻挡的。
一、当前高等学校美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1.盲目引入西方前卫艺术理念
自从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我国在思想文化上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了。欧美各国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的各行各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美术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欧美思想的影响,大量不健康的却又貌似新潮的美术教育观念不断涌现。①譬如一些高等学校的美术专业置我国国情于不顾,盲目引进欧美的前卫艺术理念,并以此作为评判学生作品的审美标准。如此一来就让不少学生对美术的本质和创作规律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甚至让很多学生对此形成曲解,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形成错误的美术价值观和创作观,难以提高美术道德修养和美术技巧。此外,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美术生的心态不沉稳,对经济利益过分追求,一味强调形式上的创新,而不注重表现本质内容,致使创作出的作品华而不实,无聊至极,充满“颓废主义”的所谓“创新”。这种艺术理念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影响极大。
2.轻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美术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单一化比较严重,不少高校美术教师一味强调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这是典型的陈腐教育观念,长期运用这种观念进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的绘画技能达到较高水平,因为缺乏美学理论和素质修养的美术技能培养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艺术本质的掌握,以及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
3.忽视艺术理论教育
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说,开展美术理论教育,对于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美术意识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美术鉴赏力和美术表现风格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在当前这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显得更为突出。可是现在我国一些高等学校的美术教师盲目追求时尚和新颖,过分追求与国际接轨,对于欧美一些所谓的“前卫”美术理念不进行任何选择就“全盘吸收”,并且不顾实际情况向学生盲目灌输。从形式上看,这是与时俱进,可是这些所谓的“时尚”艺术理念却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培养策略
从本质上来说,美术教育是一种寄寓人文思想的教育,在当前艺术理念和艺术行为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各高校美术教师应结合美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树立超前的美术教育艺术理念,实施与时展一脉相承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绘画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强化民族艺术观念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师盲目追求欧美所谓的“时尚”美术观念,并不加选择地把这种颓废的创新观念传授给学生,这最终导致学生在美术素养方面的修为不够,并对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形成制约。②对此,各高校美术专业可引进民族艺术观念,因为我国从古至今不论是在创作技巧上还是在美术素养方面都是具有较高造诣的国家。在美术教育中强化对民族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更能提升其在美术方面的涵养。对于欧美的新潮美术理念,我们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而应根据我国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批判性地吸收,合理选择有用成分融入美术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时尚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2.净化美术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功利主义思潮不断涌现,大量具有功利主义性质的美术教学手段不但让高校美术教育的本质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而且还扭曲了学生的人格,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康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高校美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修为,彻底抛弃各种功利主义教学思想,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美术教育事业融为一体,为学生做好榜样;其次在美术教育中要进一步明确美术教学的“游戏韵味”,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审美情趣,才能引导学生在美术的殿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才能彻底摒弃美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美术教学环境。
3.构建新型的美术教育机制
各高校的美术教育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构建一个新型的美术教学体系。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美术教学的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全方位改革,把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融入美术教学体系,打造一个知识、素养齐头并进的新型美术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针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构建一个新型的评价模式,在评价学生时既注重美育,又注重德育,重点考查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领悟能力,同时还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人品修为有机融为一体,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素质。
4.合理引用美术教育新观念
当前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新的观念和思想并存。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美术教师眼花缭乱,甚至迷失了方向,不知所措。美术教师面对新观念都如此彷徨、犹豫,那么势必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形成造成影响,对培养其综合素养极为不利。③对此,美术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当前出现的各种美术教育理念要符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凡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型教育观念都不能采用,反之,则可运用;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当代美术教育已从培养学生的各项绘画技能转向关注学生人性的存在、个性的培养以及探讨艺术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广大美术教师根据这一理念对新型的美术教育观进行判断,并合理选择,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