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践练习法范文

实践练习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践练习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践练习法

第1篇:实践练习法范文

一、掌握过杆落地技术

首先练习过杆技术,以引起练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大脑中初步形成正确的过杆概念,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学会动作的信心。

1.单杆悬垂做过杆模仿练习双手抓杠,收腹举腿,双臂上拉。

同时,用力向上送髋,仰头屈膝收小腿,体会空中“背弓”动作。

2.原地后倒挺髋练习

首先背对垫子站立,做提脚跟、挺髋、向后引肩,倒落在垫子上的练习。接着背对搭放垫子的跳马站立,然后提脚跟、挺髋,并向后倒肩做背越式过杆动作,接着顺垫子向后落下。

3.原地跳起挺髋练习

要求双脚用力向后上方跳起,依次做仰头、倒肩、展体、送髋,落垫后保持背弓姿势。做此练习时应改换海绵垫,以减少练习者的恐惧心理,放心体会空中展体和髋部动作。

4.原地跳起背越过横杆练习

首先背对横杆(可先用橡皮筋、细竹杆代替),双腿屈膝,而后蹬伸向上跳起,并向横杆后引肩,做背越式过杆动作,落垫后注意身体的位置及与横杆的角度。之后在齐腰高的海绵垫旁,呈起跳结束姿势。随着身体转向背对海绵垫,同时仰头、倒肩、展体、挺髋,最后用肩背落在海绵垫上成过杆时背弓姿势。

5.上一步双脚起跳越过横杆练习

面对横杆约一步距离站立,上一步转体180°成背对横杆,双脚起跳做前一步骤的动作练习。

6.上一步单脚起跳越过横杆练习

侧身对横杆,距起跳点约一步处站立,摆动腿距横杆约一臂距离,起跳脚距横杆较远。上一步单脚起跳,同时提肩、拔腰、摆臂并蹬伸起跳腿,做背越式过杆练习。

二、W习迈步起跳的衔接技术

迈步起跳的衔接技术十分重要,却往往被初学者忽视。教学中,应着重起跳技术教学,突出侧肩放脚,髋轴与肩轴成交叉扭紧姿态。

一是迈步接腿练习。侧向站立,摆动腿同侧手扶支持物。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身体稍向起跳腿一侧倾斜,接着屈腿向前摆动,上体由倾斜转为垂直,同时提肩、拔腰、摆臂,并蹬伸起跳腿。二是同上练习,并向上跳起,同时向起跳腿一侧转体。三是站立,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摆动腿积极向前摆动。要求沿直径为15~20米的圆圈走动,起跳腿积极主动向前迈步放脚,并在摆动腿与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四是沿圆圈连续做上一步摆腿摆臂练习五是沿圆圈连续做三步起跳练习。

要求提肩、拔腰、起跳后促使身体沿纵轴转动90°,体会身体由内倾到竖直的用力感觉。

三、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是背越式跳高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弧线助跑技术的掌握对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有较突出的作用。

第一,沿直径10米的圆圈跑的练习,要求注意身体的姿势,改进弯道跑的技术。第二,由直道跑入弯道的练习。第三,沿圆圈跑3~5步做一次起跳练习。第四,在篮球场上做直线接弧线跑起跳触摸篮圈练习,要求体会起跳后的摆腿、引臂、转体动作,注意落地后背对篮板的方向和位置。

四、在离跳箱上做助跑起跳和过杆练习

利用高跳箱和海绵包的有机结合,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在强化助跑和起跳相结合的基础上,强化过杆动作的练习。

1.斜线助跑起跳,用过杆的扶术“蹿上”海绵包

要求头和肩先要有过杆的动作,髋充分展开,最大限度地向上抬、挺,身体成“桥”向海绵包倒落。

2.弧线4~6步助跑起跳“蹿上”海绵包练习

体会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前摆,提肩摆臂引臂的动作。

3.全程助跑跳落上海绵包练习

要求尽量按固定的弧线和步点进行练习,为完整技术练习打下基础。

五、完整技术练习

通过高跳箱海绵包练习后可转入完整的技术练习。

第2篇:实践练习法范文

一、手可摘星辰―数字实践环境

我校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9 737.9平方米,总投资3 000多万元,是一所六轨制现代化小学。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虚拟三维立体网络世界中建立科学实践环境,使得科学实践教学突破空间上的局限,融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视频于一体,将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作为数字时代的科学实验室,其包含的设备主要有:

1.数字化星球实验室

可以把满天的星斗映在墙壁上、天花板的穹顶上,学生伸手就可以摸到月亮,就可以捧起一颗星星,实现了学生在教室里就能“手可摘星辰”。通过数字化星球系统的资源整合软件,轻松地实现了球形屏幕上的球状图和投影的平面图之间的相互转换,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对象的开发和演示,使教学活动更主动,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现代传感器

可以测量心率、质量、速度、氧气浓度、酸碱度、温度等的先进测量工具。在教学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中《神奇的水》一课时,开展分组实验―水能产生向上“托举”物体的力。每个探究小组打开自己的多媒体设备,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打开实验软件界面,将钩码用细线系住,挂在力传感器上,这样通过电脑、力传感器分别用数据和图形两种模式显示钩码的拉力大小(等于重力)。然后将钩码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力传感器的变化,并观察烧杯水位的变化情况。

3.数码显微镜

采用数码显微镜后,每位学生或者每个小组都可以对观察到的微生物进行拍照,甚至可以把观察、寻找的过程录制成DVD视频进行展示,告别了“一只眼睛看科学”和学生之间学习交流的“孤岛时代”。观察结束后,每位学生都兴奋地把自己小组观察到的微生物、细胞等的精彩照片和录像,通过网络教室软件清晰地呈现在幕布上,不仅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探究汇报的积极性。

4.数码天文望远镜

为了获得较好的观测效果,天文观测活动通常在野外开展,但野外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支架的微小震动都会被望远镜放大几十甚至几百倍,所看到的景象是目标天体剧烈晃动。再如,在跟踪星星的过程中,目镜的位置要随之变化,不同的观测者由于身高因素就需要或蹲着、或垫脚、或弯腰。而数码天文望远镜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具备拍照、录像、图像传输等功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电脑放大图像进行观察,提供舒适便捷的直接观测功能。

二、教学实践―三十六计略施三计

实践是科学活动的生命。科学实践教学借助交互式的科学实践环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参观、考察、讲座、游戏、实验、探究等各种活动,完成模拟程序、实验记录、实践任务等过程。科学实践教学拓展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时空,把学生课堂学习到的内容与科学实践进行综合运用。

1.空城计―课前科学调查实践

其实,对于一个长期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日积月累,教学资料并不奇缺。面对渴望知识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和盘托出,展示丰硕的教学成果。但是,科学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体现科学研究的本质和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必须来源于自己的实践和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科学实践教学前,不妨唱一出“空城计”,给孩子一座充满神秘感的城池,也许它是一座空城,但是这样孩子们才能施展本领,搭建房屋,开垦荒地,构建城池。

(1)收集材料

查阅资料只是科学实践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登月之旅》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任务,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月球的信息,并将搜集的材料分门别类地上传到学校班级博客,由此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2)构建城池

学校网站上建有“科学长廊”博客,其又分成“校园里的植物”“登月之旅”“星空星座”等十几个栏目,学生把课前的研究过程、收集到的资料上传到对应的栏目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想。例如上《登月之旅》前,了解月球的诞生;上《天气》前,探究一周或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并做好记录。

2.反客为主―课堂科学探究实践

反客为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教师主动“讲”的教学模式。

(1)不教而学

在充分的课前调查实践活动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量相关信息,这些可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不需要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可以说达到了“不教而学”的目的。

在教学《登月之旅》一课时,通过数字星球系统展现皎洁的月球,上面隐隐约约有些阴影,以此模拟古人观察到的月亮的情景。古人观察月球,为什么不想象月亮上有老虎、山羊、老鹰呢?月光映亮了孩子们一张张惊异的脸庞。学生积极踊跃地把搜集到的知识滔滔不绝地讲解给大家听。

有了数字星球系统,就能形象地展现行星、云团、月食、洋流、板块运动等这些大尺度、多因素、长时间、抽象的天文地理现象。教师鼓励学生上网搜集天文图片制作成影片,并由学生自己在数字化星球实验室进行展示、互相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数字星球系统已经成为教师手中的魔法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是助手。

(2)教学合一

由于科学基础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及时点拨,耐心引导,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概括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学合一,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合力。

3.连环计―课后科学拓展实践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科学实践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新一轮科学实践活动和学习的开始。

(1)课堂第一计

白天在室外看不到星星,夜晚因区域大气情况观察星空常常不尽如人意。在学校课堂可以通过星空模拟软件和数字星球系统,把模拟的星空映射到穹顶上,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欣赏美丽的夜空。输入南京的经纬度,调整时间,就可以再现当时的真实星空,不受白昼的影响,让学生认识春夏秋冬的星空和星座,讲述星座、银河的神奇传说。

(2)课后第二计

学习完了星空星座,要求学生利用活动星盘辅助观测星星,教师采用先难后易的方法,即先学习旋转星盘图的使用,然后是智能星空软件。只需在现代数码产品iPad、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中安装好星空软件,学生就可以举过头顶,置于面前,放在脚边,根据软件上显示的图像指引,对应着相同方向和方位,观察此时此刻不同方向的星空。这种方式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比起活动星盘观察更直观、更方便,更能激发学生观测星空的兴趣。

(3)课余第三计

科学课中有大量关于饲养和栽培内容,如《养蚕》《花园里的小动物》《植物的一生》等。在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时,教材中提到植物可以用叶、茎、根来繁殖。但在一节课中无法完成繁殖全过程,也不可能看到成活率,唯有在平时就让学生去栽培。我校在每个班级设立了“生物角”作为科学课的延伸,让学生饲养课堂上学过的小动物,或栽培小花草,培养学生的实际饲养和栽培能力。学生在栽培的同时,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并把观察的结果上传到个人博客和班级空间里,让教师、同学、家长了解他们的杰作。

第3篇:实践练习法范文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几年前的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风波、人造蜂蜜事件、乃至今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都给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如何快速、有效检测食品中的毒害残留,保证食品的安全供应是食品检验中的一个重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是在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特异性强,能广泛用于临床标本、药物残留、转基因食品以及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多个领域。本文主要概述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1、酶联免疫吸附法概述

1.1 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1.2分类

目前ELISA检测方法的分类仍没有统一的定论,在这些测定方法中都有三个必要的试剂:(1)固相的抗菌素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immunosorbent);(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为"结合物"(conjugate);(3)酶反应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ELISA的主要类型包括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捕获包被法,以及竞争法。其中捕获包被法主要用于测定IgM类抗体;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主要用于测定抗体和大分子抗原,适用于临床诊断;而竞争法测定的是小分子抗原,适于食品分析[1]。

2、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1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

微生物检测是评价食品被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微生物检测分为常规菌检测和致病菌检测。传统检测常规菌的方法是富集培养后计数,对于致病菌检测不仅需要分离培养,还需要进行生化反应鉴定,检测周期长且不易检出潜在的致病菌。比如某些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在低温贫营养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以复苏,仍具有致病力。姚斐等[2]用间接ELISA可快速有效检测出VBNC大肠杆菌O157:H7,此外,采用Dot-ELISA检测沙门氏菌,耗时短,比传统方法快4-6d,这都表明了ELISA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潜力

2.2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

食品中的药物残留主要包括农药、兽药的残留以及各种饲料添加剂的残留等,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气象色谱、质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但这些方法检测痕量药物时成本高、对仪器要求也较高。而ELISA法检测操作简单、灵敏,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目前已有商业化的ELISA试剂盒可供选择,使得ELISA检测成为普通实验室的常规技术。余向阳等[3]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对兔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抗体进行标记,建立了检测蔬菜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直接竞争抑制ELISA方法,用该方法对南京市场107个样品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气相色谱法。Li[4]报道了用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杀虫剂吡虫啉,其最低检出量为30ng/mL。岳秀英等[5]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牛奶中残留的青霉素,最低检出限为2.0μg/L,达到了国内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贺亮[6]研究了磺胺二甲嘧啶残留检测ELISA反应的各种条件并进行了筛选优化,建立了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该法最小检出量为1.97ng/mL,检测范围5ng/mL~200ng/mL。现已开发的商业化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可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动物组织(肌肉/肝脏/鱼/虾)、鸡蛋、蜂蜜、牛奶、血清等样品中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嘧啶(SD或SDZ)、磺胺甲恶唑(SMZ)、磺胺噻唑(ST)药物的残留量。

三聚氰胺[C3N3(NH2)3],俗称“蛋白精”,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常温下为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结晶粉末,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冒充蛋白质,少量添加即可大大提高蛋白含量。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是属于违规行为。陈锡龙等[7]用市售的美国Beacon Analytical Systems Inc.公司开发的三聚氰胺定量检测试剂盒对检测动物饲料样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可以用来进行三聚氰胺检测的筛选,从而节约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检测成本。

2.3食品中毒素的检测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素、适合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毒素,以及在加工过程产生的毒素,如动物肝脏毒素、河豚毒素、真菌毒素、亚硝基胺等都会对引起食物中毒,甚至对人体造成畸形、癌变等危害,所以食品中毒素也日益受到关注。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真菌毒素,各国都严格限制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其中B1的毒性最强。1977年,La Well首次采用了ELISA法来检测黄曲霉毒素。蒋建云等[8]利用ELISA法的AFB1试剂盒,通过抗黄曲霉毒素B1抗体与酶标抗原、待测抗原的竞争免疫反应以及酶的催化显色反应相结合来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具有分析速度快,提取和纯化步骤简便,准确度高、成本低、污染少,一次可测定大批量等优点。Ying等[9]将化学发光反应作为终止反应引入直接竞争ELISA法中发展的ECL-ELISA体系,可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范围是0.14-0.9μg/L,最低检出限为0.09μg/L,比使用相同抗体和辣根过氧氢酶结合物的常规ELISA检测的灵敏度高了10倍而时间减短了30%,这表明ECL-ELISA法能够用于食品中FB1的特异性检测和常规检测。

2.4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而创造的新产品。直到目前为止,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仍没有共识,许多国家都有严格的法规来管理转基因食品。我国在1993年由国家科委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全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又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8个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制订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术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从插入基因入手的PCR法,二是检测表达蛋白的ELISA法。美国FDA已研究出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玉米成分,EnviroLogix ELISA试剂盒可用于测定玉米中的CrygC蛋白,在同一实验室和实验室间共测定了9种含玉米的食品,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很好。顾炜炜、潘家荣[10]研制了用于检测转基因食品中Btcry2Ab/2Ac杀虫蛋白的直接竞争ELISA试剂盒,研究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为40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40~2000ng/mL,可满足实际生产中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2.5食品中其他成分的检测

牛乳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为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牛乳特别是牛初乳中IgG的含量很高,其含量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测定IgG的含量足可以说明产品的优劣。常规方法无法检测IgG的含量和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Hurley等[11]用间接竞争ELISA法最低可检出1.0μg/mL的牛IgG或是0.1% (V/V) 的牛奶掺杂物。

在肉制品中掺假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有可能引起某些人对某种肉的过敏反应,因此必须建立鉴别肉的组成的方法。ELISA方法快速、灵敏,并已在商业上得到应用,对生鲜肉通常是检测血清白蛋白,对热处理的肉制品则需检测对热稳定的肌肉抗原。陆朱发等[12]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不同动物肌肉和血清球蛋白抗血清检查牛肉、马肉、猪肉、羊肉和驼肉,检出率均在95%以上。与其他血清学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判断指标客观真实。Rencova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来检测经热处理的鸡肉、马肉、袋鼠肉和鼠肉,用该法对市购的62种肉制品进行检测,发现标明只含有牛肉或猪肉的产品中有4个含有鸡肉,鼠肉未检测到[13]。Y. AYAZ等[14]用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对100种肉制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2%的抽样样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掺假现象。

3、结语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ELISA分析法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可大批量检测样品、对仪器要求不高等特点,可降低检测的成本从而实现样品的现场检测。但是ELISA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制备抗体比较困难;(2)对试剂的选择性高,无法进行多残留检测;(3)分析低分子量或不稳定的化合物有一定的困难;(4)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5)易出现假阴性结果:一方面蛋白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变性,已加工食品中的蛋白质很可能失去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表位,从而造成ELISA检测结果假阴性。另一方面蛋白质在受体生物基因组内表达前后如进行新的修饰,也可导致检测敏感性降低及假阴性结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不断开发重复性好的单克隆抗体和高免疫原性的重组抗原,增加ELISA检测的特异性、扩大检测的范围、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加快ELISA的商业化进程。此外,将ELISA检测同其他检测技术(如PCR、HPLC、GC/MS)相结合,实现强强联合,增加检测的灵敏度、降低交叉反应,使ELISA检测更加准确的定量。在未来的食品安全检测中,ELISA检测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茂林,蔡建荣,赵晓联等.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2, 12 (1) : 60 - 621

[2]姚斐,沙莎等.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活的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大肠杆菌O157:H7[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1,31(2):211-214

[3]余向阳,骆爱兰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直接竞争ELISA建立及初步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08,27(3):249-252

[4]Zhixiong Li, Yingli Liu et. Development of polyclonal antibody 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alinsecticide imidacloprid: food quality and safety[J]. Asia Pac J Clin Nutr 2007;16 (Suppl 1):102-105

[5]岳秀英,彭莉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牛奶中青霉素残留的试验报告[J].试验研究,2007,06

[6]贺亮,李继昌,徐世文等.磺胺二甲基嘧啶残留检测ELISA方法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12

[7]陈锡龙,黄瑾,钱莘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8,29(18):53-55

[8]蒋建云,杨学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J].江西饲料,2006,(6):18-19

[9]Ying Quan,Yan Zhang et. A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umonisin B1 in food samples[J].Analytica Chimica Acta 580 (2006) 1–8

[10]顾炜炜,潘家荣.转基因食品中Btcry2Ab/2Ac杀虫蛋白直接竞争ELISA试剂盒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7,06:203-206

[11] I. P. Hurley, R. C. Coleman,et. Measurement of Bovine IgG by Indirect Competitive ELISA as a Means of Detecting Milk Adulteration[J]. American Dairy Science Association, 2004.

[12]陆朱发,邵剑挺等.用双抗夹心ELISA鉴别不同肉类的研究[J].动物检疫,1993, (10):5- 7.

[13]刘育颖,刘晓华.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肉制品检测中的应用[J].江西食品工业,2007,03

第4篇:实践练习法范文

关键词:网络课件、开发模式、素材

一、网络课程的基本概念

课堂教学课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授课教师控制并能与授课教师交互的教学软件,它是课堂教学系统的组成之一,有人称“单机板课件”。网络课件一般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少数情况下可运用于网络教学),个体学习者是课件的主要使用者。本文主要讨论网络课件。与课堂教学课件相比,网络课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使用个人计算机终端通过网络浏览器作为主要学习平台,课件一般使用流媒体格式以减少对网络传输的压力。二是课件内容按课程章节分类并有目录和导航,网络课件大多使用人机交互手段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索引、帮助、答疑等。较高级的网络课件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自动化的评价和智能化的分析,有的网络课件还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式进行记录和评估。三是网络课件有强大的素材资源支持,学生能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四是同一所学校一门课程的网络课件是唯一的,是由一位教师或多位教师集体完成的一个网络课件。

二、网络课件的技术特点

(一)人机对话

首先,网络课件的交互是方便学习者即时判断学习的正误或自我评价,这种交互不仅有学习内容的交互,还要有学习过程的交互。其次,网络课件要设计导航和链接以方便学习者快速进入想要查看的学习内容,并能查找资料和参考文献,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要有答疑、在线交流和在线讨论等。总之,网络课件要有很强的人机对话功能。

(二)素材丰富

网络课件要有强大的素材支持,从素材特点来看,网络课件除了具有文本、图片外,还有相对多的数字视频和数字音频,如背景音乐、解说、教学实况录音,现场实训直播等。其主要功能是向学习者提供充分必要的学习资源。

(三)智能管理

网络课件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高质量的网络课件要对每个学习单元进行测评,包括对学习者的在线时间和在线“踪迹”进行评估并记录到后台数据库中,还可以给学习者即时修改的机会,必要时可提出学习方法和建议等。期末可以自动生成学生自主学习成绩单,并与数字化校园系统有机结合。

(四)网络平台

网络课件大多是基于HTML设计制作的,加上JavaScript、Flash等各种流行的技术,学习者终端机上一般必须有网络浏览器,学习平台主要基于Web的网络环境,还包括一些特殊传输协议。

三、网络课件“联合开发模式”分析

所谓“联合开发模式”就是指教师主要负责编写课件脚本,并开发网络课件的文本内容、框架及导航等,其它技术实现和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以及美工由专业人员的负责。因为教师对精品课及学习对象有深度了解,所以他们对网络课件的内容掌握得当,知识运用自如。教师面对的问题就是掌握网络课件开发的工具和方法。

1.网络课件开发的主要环节

网络课件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制作脚本、设计框架及导航、美工设计、素材收集、网页制作、调试维护。在联合开发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编写网络课件脚本,将网络课件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详细说明。课件脚本中应有:网页序号、网页框架、网页导航、交互与链接、文本内容、动画内容、视频内容、音频内容、色彩、时间长短要求等。

2.框架开发工具

框架开发工具有很多,比较简单的就是Microsoft FrontPage,很容易普及推广,一般教师几分钟后就可以上手,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出导航和链接。甚至Microsoft Word也可以制作出网页框架。相对专业一点的就是Dreamweaver, 如果这个软件仅用于制作框架难度也不大。

3.网页开发工具

网页开发工具比较多,只要能输出成 .html格式的软件都行。常用的Word, PowerPoint等就已经很好了,然后将 .html格式文件插入到相应的框架网页中就完成了。也可以直接在FrontPage或Dreamweaver 中制作网页。

4.素材开发

从网络课件开发的全过程来看,教师开发网络课件的主要困难还是在素材方面。 素材开发包括字幕、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开发涉及到的软件比较复杂,技术相对专业。经验表明,普通教师难以短时间掌握素材制作技术,一般需要专门训练并有一定的艺术技能才行。

四、关于“联合开发模式”的几点建议

1.做好招投标工作

招投标的关键是制定网络课件的技术标准和售后服务。要将脚本一同写入招标文书和合同中并标明每个网页技术要求及招标价格。如框架、导航、交互、链接、文本内容、动画内容、视频内容、音频内容、色彩、时间长短要求等。网络课件招投标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网络课件技术标准描述难,二是网络课件定价难。

2.做好与企业的沟通

课件开发不是一般的广告开发或网页开发,它的最大不同是要有教学功能、框架结构、交互链接等要求。而这些恰好是企业开发人员难以短时间掌握的。因此,沟通变的至关重要。不仅要有口头上的沟通,还要有落实在文字上沟通。要定期与企业开发人员详细研究脚本,解释有关内容及技术要求。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队伍中有计算机技能相对高的个体成员,特别是对网络软件和多媒体软件了解的教师学校要注意组织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通过他们的带领与企业联系,通过分工合作,完成素材开发任务。

4.重视积累和交流

各学校应重视课件素材开发,有序地进行课件素材开发技术交流。对于教师开发完成的素材,学校及全国专业学科委员会应注意保存和管理,加强各学校间的素材共享。建议通过专业学会建立健全网络课件素材交流平台,各自专业同一课程所使用的素材基本相似,如文科类专业的历史图片、机电类专业的交流电动机转动动画、机制类专业的机器零件三维视频,艺术类的经典音乐等等。这些素材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共享。

5.重视后备力量培训

学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要通过“联合开发模式”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的课件开发能力。一是在校内开展讲座或课件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将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新的课件发展技能,并注意他们在校内的交流汇报。

五、小结

课件开发首先要建立脚本、导航和框架,然后就是添加内容并建立链接。脚本要尽可能地详细,以作为后继工作的依据。“联合开发模式”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振宝;积件思想――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新方向,《现代企业教育》 2008年第20期,25-26

[2] 熊天信;用PowerPoint制作平抛运动的演示课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第05期 ,

第5篇:实践练习法范文

关键词:碘缺乏病;监测;碘含量;碘营养

为了及时掌握大连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动态评价补碘措施落实情况,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按照《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4年11月~12月,我市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现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抽样法)抽取我市的中山区、甘井子区、金州新区、普兰店市和庄河市开展监测,每县市区抽取一个乡镇(街道),在每个抽样乡镇(街道)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50名8~10岁学生,测量甲状腺(B超法)检测其尿碘和家中盐碘,并在抽样小学所在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检测其尿碘和家中盐碘。

1.2方法及判定依据 甲状腺超声检查由市级或省级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完成,甲状腺容积依据《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 276-2007)判定;尿碘检测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盐碘测定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GBT 13025.7-2012)中的直接滴定法,合格碘盐依据《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评价。

1.3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导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尿碘 本次监测,共采集学生尿样250份、孕妇尿样100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0.1μg/L和137.9μg/L。学生组尿碘小于100μg/L及孕妇组尿碘小于150μg/L的比例分别为19.6%和57.0%。

从孕妇不同孕期看,孕早期(8例)孕妇的尿碘中位数高于孕中期(53例)和孕后期(39例)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55.5μg/L、146.7μg/L和117.6μg/L,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甲状腺检查 本次监测对250名学生用B超法检测了甲状腺,发现甲状腺肿大学生4名(庄河市2名,甘井子区和中山区各1名),甲状腺肿大率为1.6%。

2.3盐碘 从总体情况看,共采集盐样350份,其中碘盐346份,盐碘均数23.6mg/kg(学生23.8mg/kg,孕妇23.1mg/kg),合格碘盐(18~33mg/kg)335份,碘盐覆盖率为98.9%,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率为95.7%。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发现5份碘含量小于5mg/kg的非碘盐,普兰店市2份,甘井子区、金州新区和庄河市各1份。

3讨论

由于地理环境缺碘的客观条件一直存在,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至1995年全国基本普及了加碘盐[1]。2000年,我市已经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但碘营养状况,依然是社会公共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次监测,我市居民食用盐盐碘均数在23.6mg/kg,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较高的水平,这一结果今年居民户碘盐监测的结果24.4mg/kg基本一致,5份非碘盐中其中有1份是居民从集市上购买散装的大粒盐,说明大部分居民能主动选购合适碘盐。

群体尿碘水平是反映区域内人群碘营养状态最直观的指标[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推荐,儿童尿碘中位数100~200μg/L为适宜,孕妇150~250μg/L为适宜[3]。在本次尿碘监测结果显示,我市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为170.1μg/L,处于适宜水平,甲状腺肿大率为1.6%,说明我市居民总体上碘营养水平良好。我市孕妇人群的尿碘中位数在137.9μg/L,为不足水平(低于150μg/L)。孕晚期孕妇尿碘水平偏低可能的原因是:①孕晚期母体血容量增加导致碘饥饿[4];②在妊娠后半期随着胎儿的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增加,胎儿对碘的需求量也增加,降低了孕妇血清离子碘浓度等[5]。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辽宁省选用二个浓度的加碘食用盐供应市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碘营养需求,其中孕妇专用盐的加碘量为30mg/kg。根据我市监测结果看,孕妇专用盐虽然已生产并上市销售,但认知度很低。孕妇尿碘中位数已经低于碘营养判定标准下限,容易影响孕妇和婴儿身体健康。因此,我市也应扩大孕妇专用盐销售面,同时加强宣传力度,使群众尤其是孕妇等重点人群真正意识到碘缺乏病危害,从而主动选购合适碘盐。

消除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①实施食盐加碘。通过食盐加碘措施,可促进儿童智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实施食盐加碘措施之后,对儿童智商进行检测发现,有93%儿童的智商处于中上水平,智商的平均值为105.0,未测出智力落后的儿童。因此,通过在食盐中加碘的方式可促进儿童智力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②加强健康教育。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目标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达92.2%,而在1999年的知晓率仅为81.2%。知晓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本次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我市家庭主妇知晓率高达88.21%,已经达到国家标准。家庭主妇为家庭使用碘盐的组要成员,所有家庭成员的在日常生活中对碘盐的摄入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主妇。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将家庭主妇作为主要教育对象,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大力进行碘缺乏病危害及防治方法宣传,促进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购买合格碘盐,正确食用碘盐的主动性,促进碘缺乏病得到有效消除。

参考文献:

[1]陈祖培.当前碘缺乏病防治应当注意的问题[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23(3):193-194.

[2]孙殿军.关于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热点问题的认识与建议[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1,30(2):119-122.

[3]WHO/UNICEF/ICCIDD.Assessment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and monitoring their elimination[R].Geneva:WHO,2001:35-39.

第6篇:实践练习法范文

关键词:五大连池市;植保信息;建设;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068-1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农业大省之一,农业对黑龙江省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黑龙江省政府主抓的问题,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农村的发展和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对黑龙江省农村发展战略和全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现代农业兴起,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农业的发展与植保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而植保信息化建设将是植保工作未来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之一。

五大连池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落实省相关部门的政策,在植保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笔者针对五大连池市植保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1 加强领导分管机制

植保部门领导要亲自监督和管理信息采编和网络硬件维护工作,亲自分管。每年必须落实两个会:第一,站长办公会;第二,各个科、站负责人会议。把主要的工作进行统一布置安排,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疑点问题,落实相关政策。这两会在一年当中要定期召开。在不同层面的会议上各抒己见分析质保信息化建设的形式,研究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2 运行经费的落实

植保信息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的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果没有经费作为建设基础,信息化将是空谈,无法落实。尤其是在没有财政专项建设资金的情况下,要抓住国家对植保工程建设的政策倾向性,把植保信息化建设列入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当中,争取得到批复,这样可以减轻对经费的压力。

3 制度建设

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利保障。植保工作信息化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保质保量的完成。

4 加强培训

培训可以使员工的职业技能不断加强,可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培训,一种是排除培训。内部培训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员工不同的工作范围采取相应的培训;派出培训主要是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

5 强化植保信息化建设意识

植保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在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信息时,采用不同方式和方法,借助各种媒体和渠道,比如,报纸、电视、广播、信件、传真、杂志等方式,这些方法在运作方面有很大的不足,沟通不便,联系复杂,运行周期长,信息处理复杂,时效性很差,需要大量的时间等等。其实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很多事情可以用网络替代的。植保方面的信息可以上传网络,及时更新,时时维护,这样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网络办公化,并不是最近几年的产物,所以网络办公普及化程度较高,大家对网络也较为熟悉,知道对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但是网络办公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够专业,在使用方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植保信息的上传、整理要专人负责,负责人不仅要对植保知识了如指掌,而且对网络专业水平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所上传的植保信息将被广大农民所受用,所以不能出现误传、漏传等现象。不能随便上传个人的意见或者建议,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免产生误导现象。

6 明确植保信息化目标,创建一流植保网站

我国在1999年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因此很多政府网站应运而生。据农业部2005年统计,我国有关农业信息的网站数量为2600个,其中植保类网站为42个。在植保网站上的信息,并没有系统的分类,没有太多贴近农业的信息,只是简单的上传一些政策法规等。这就违背了我们建立植保网站的原则,我们为什么建立这个网站?所以需要对植保信息化网站做一个明确的定位。质保信息化网站要贴近农业,及时上传相关信息,做一个专项版面或系统用来解答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要设立专家论坛,方便农业从事者咨询。

参考文献

[1] 张政兵,欧高财,王继东,等.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

[2] 汤少云,刘万里,徐建武,等.推动植保工作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J].湖北植保,2010,(2):52-54.

[3] 郭海明,欧高财,张政兵,等.新时期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工作探索[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5):44-45.

[4] 陈先宝,曹炳宏.五河县植保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现代农业科技,2008,(7).

第7篇:实践练习法范文

关键词:视唱练耳 服务体系 教材建设 多媒体辅助

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基础学科,在音乐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原有的视唱练耳学科体系存在与当代音乐脱节的问题,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当代音乐视听实践的需求。所以,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高校视唱练耳学科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开发迫在眉睫。

视唱练耳学科服务体系的建设,要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将课程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艺术实践内容,使多元化知识结构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真正培养出音乐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使单科性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综合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培养层面,并通过艺术实践的加强,多方面实践经验的广泛积累,使学生成为创新型音乐人才。

一、教材建设是视唱练耳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托,为教学提供具体的信息和内容,其质量高低直接制约着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效果。因此,编写出满足当今高校视唱练耳学科教学体系需求的教材,已成为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另外,教材编写必须能够带动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依据专业需求优选相关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按专业所需建立不同的教材内容。(1)管弦、键盘、美声专业选择以西洋大小调体系为中心的视唱教材。(2)民乐、民族声乐专业选择以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为中心的视唱教材。增加民族传统音乐的作品,如民歌、戏曲、说唱、古琴、词调等民间音乐,并以中国本民族特有的传统音乐理论为依据来指导教学,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调式感、调性感、音长感、音强感、音高感和音色感。(3)通俗演奏、演唱专业选择流行音乐方面的视听内容,进行现代风格的节奏、音阶、调式、听唱、听写的训练。

2.适当增加多声部训练的内容

教材中增加多声部训练内容,是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利于训练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从而形成多声部立体思维感,为学生学习、欣赏多声部音乐作品,参加合唱、合奏打下重要基础。多声部视唱可由浅入深,依次增加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视唱练习,内容及风格要广泛、多样。在多声部节奏的内容上,可选择一些双手与双脚同时参与的练习,在全身心协调发展的同时,使视谱能力及多功能音乐素质都得到提高。

3.强化应用能力增加C谱表阅读内容

读谱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读谱练习有助于提高对各种谱表和音高的阅读和识别以及视奏能力。在读谱的内容上应涵盖各种G谱号、F谱号,而此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增加C谱表的阅读内容。

4.为避免非键盘专业学生出现缺憾而增加弹唱内容

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以及专业需要等问题。训练强度与训练难度要合理,适当地在教材中增加弹唱内容可使学生在发展单声部旋律思维的同时,借助钢琴这一多声部乐器提高和声听觉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视唱、视奏练习提高听觉、视觉、触觉等几方面能力,调动学生听觉的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5.增加学生即兴能力培养的内容

即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体现并加以灵活运用的过程,也是衔接音乐实践的重要桥梁。即兴训练有即兴对答训练(即兴节奏对答与即兴旋律对答),如给出旋律动机,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自由发挥,或重新组合旋律、节奏,探索出新的音响结构;也可将大家熟悉的旋律、旋律短句让学生做变奏或即兴创编。

6.加强与相关理论学科的紧密联系,注重技能的训练

达尔克罗兹认为:“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各种理论知识也应该以听音乐、接受音乐为主体,而听觉的训练又不仅仅是耳朵的问题。音乐教育既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更不应该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则的传授,它首先应该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教材中要体现出与乐理、和声、曲式、复调等相关学科紧密联系的训练内容,只有相互渗透,才能触类旁通。例如,把乐理与和声中的书面练习列入到教材中作为视唱或弹唱的训练,这样可以将无声音乐技术理论变为有声,不仅容易理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7.教材中要注重首调训练的内容

目前视唱练耳学科教学大多单一采用固定听觉的教学方式,首调听觉辅助并未全部采用。部分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师对于首调听觉还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不得已的办法。通过近几年的普通艺术类高考视唱练耳学科专业加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首调思维能力,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较多的是固定听觉与首调听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无疑对缓解固定听觉训练的难度较为有效,但通过实践检验发现,虽然一直努力想培养学生的固定音高听辨能力,但收效甚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在听辨过程中两种方法相互干扰和影响的现象。因为在此教学模式下首调听觉训练往往充当辅助固定听觉训练的角色,并没有真正遵循它的规律。笔者认为,针对普通艺术类高校的部分专业如声乐、民族器乐、流行音乐专业学生既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相对音高观念,教学及教材的编排和选用上是否可以尝试真正意义上的以首调听觉为主导的思维训练方式。在教材中科学地编排首调训练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调号的困惑,尽早接触多声部节奏、变化音、转调,将视唱练耳教材内容编排按照调号,将不同的调式调性音乐穿插,由升降号的多少来衡量难易程度的标准。

视唱练习学科教材体系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凝结、体现出当代视唱练耳学科教学的理念,是教学目的的具体落实,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从实用性与适用性出发,编写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以及具有当代音乐特色的视唱练耳教材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在视唱练耳学科教学体系中的应用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把传统的教学优势、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有机地加以结合,势必会使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呈现一派生机。多媒体辅助视唱练耳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与新的教材体系相结合必然会给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带来强烈的冲击。该模式将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原有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化地感受教学内容,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容量,便于调动多种教学素材,更加有机地整合教学过程。通过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系统辅助视唱练耳教学,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

1.多媒体教学更具生动性

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在听觉上提供不同的音效刺激,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演奏环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把不同的乐器音色纳入到教学实践中,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多媒体系统的出现可以使音色、音效、节奏多样化,针对性更强。

2.多媒体教学具有严谨性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技术性与音乐性一直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技术训练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准确,只有准确地完成每一项技术要求,才可能较好地体会音乐的表现力。在以往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会对一些内容提出数字化的要求,如速度、节拍等,但进一步的数字化分析往往被注重音乐表现的客观要求所忽略,如节奏的准确性,音高、力度的表现等。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出现,给所诠释的音乐内容的准确性以极大的保证,这正是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借助先进的视唱练耳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专业公司制作的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软件,为解决教师教学及学生听力训练这个问题提供了最佳的捷径。软件EARMASTER提供的10项学习课题,包括音程判断、音程识别、和弦练习、节奏练习、音阶识别、节奏更正、旋律听写等,学习的难度由上到下依次增加,从和声、节奏、旋律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训练。软件Auralia,共有26课分属4个主要课题,包括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教师在训练的同时还可控制音量和速度,改变练习的难度,同时 Auralia软件的管理工具也可以保存或删除学生的记录、测验结果,并可选用类似人声的音色。软件的使用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且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 自行研发辅助教材

根据既定的视唱练耳教材,使用不同的音序软件针对课程安排,制作编辑相应音频文件,自行研发辅助教材。目前较好的音序软件是Cakewalk,使用Cakewalk 音序软件可以进行音乐制作、数字录音(硬盘录音)和音频编辑。另外可以使用Band in a Box自动配器软件,提前输入作品的和声进行,然后依照选定的音乐风格自动生成打击乐、低音、钢琴、弦乐和吉他5个声部的音乐,配合授课内容,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5.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唱练耳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系统,钢琴依然要作为授课的必要手段之一,另外在对一些视唱练耳软件的使用上,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大纲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使用,切勿生搬硬套。

高校视唱练耳学科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开发,一定要与时代接轨,符合高校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与客观需求,要使教与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建立多样化的视唱练耳学科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视唱练耳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开发有着广阔的需求。

第8篇:实践练习法范文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初探 “互联网+会计”与会计信息化发展方式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互联网+”时代下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探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探究就业信息化建设 山东移动“互联网+”大篷车装载信息化 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新思路探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就业管理信息化实践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信息化的探索与研究 探究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方式 “互联网+”视角下会计管理服务信息化现状研究 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浅议互联网信息化在农村发展中的影响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之路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探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信息化新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main)已退出65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涵盖教育、卫生医疗、新闻、交通、商务、财政、天气、环境、娱乐等多个领域。相比之下,中国内地的政务APP还比较少,但深圳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各部门纷纷推出政务APP,打造全新公共服务方式:如气象局的“深圳天气”、交通运输委“交通在手”、卫计委“预约挂号”及今年3月初由深圳市卫生监督局推出的“深圳卫生监督”卫生信息服务应用。政务APP是移动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引领全球电子化公共服务创新,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卫生监督APP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3.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现场执法模式

目前,社会经济日益发达,行业主管部门的服务、管理、执法任务日趋繁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普及,以及多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卫生监督之间和应急调度方面的实践,让卫生监督日常的移动办公、移动监督执法成为了可能,也为全面提高监督、执法的效率铺平了技术道路。2011年12月8日,卫生部印发了《卫生监督机构装备标准(2011版)》,对各种现场执法设备包含现场执法包和现场快速检测的设备装备的参数和配备数量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所有设备名称的关键词就是:现场和快速,这是国家对卫生监督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全国卫生监督效率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信号。

相对于重大事件中的卫生监督保障,日常的卫生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全面提高全国卫生监督效率的最核心问题。我国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各地区卫生监督所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监督单位多的情况,而且卫生监督的程序较多,执法过程中,公文往返需要较多的时间,所以能够将卫生监督执法现场化的 现场执法包,是一套有效提高卫生监督效率的执法工具。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孟群主任在关于移动医疗情况的讲话中谈到:“卫生监督执法里,过去监督执法开个条子什么时候取发票、收据有很多的问题。现在通过移动技术马上可以打出执法的单据,实际上对取证、统计、处罚各方面都非常的方便。”

因此,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引领着卫生监督现场执法设备,影响着卫生监督模式的改变,逐步在提升执法队伍的工作效率。

第9篇:实践练习法范文

1 文献回顾研发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和有关机构,基于市场机遇和自主创新需要,以共同参与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等为目的而结成的一种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组织[4]。可以看出,研发联盟是以知识共享为最终导向的,也是企业之间进行外部学习的机会,通过与联盟伙伴的互动学习机制,可以增加知识来源,同时提高组织创造知识的能力并拓展特定的技术领域[5]。因此,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可以看作是知识跨组织双向的沟通过程[6],通过交流和学习,企业可以获得盟员企业所具有的隐形知识,填补了企业自身知识的欠缺,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Chung等认为,企业倾向于通过与其它企业的资源技术相结合,共同形成联盟以提高经营绩效并创造价值[7],企业往往趋向于选择比单独研发获得更多的知识的研发联盟,而对盟员间知识共享的依赖取决于盟员所具备的研发能力和知识水平。Atallah认为在研发联盟中,如果一个企业的溢出水平非常高而其它企业溢出水平较低,便会增加高溢出企业的R&D投入,降低低溢出企业的投入[8]。也就是说知识溢出水平较低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合作联盟,以通过知识共享来实现知识互补,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目前国内针对于研发联盟企业知识共享的文献比较少,主要集中在研发联盟企业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9]、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10]、研发联盟知识共享与合作绩效关系研究[11]、研发联盟知识共享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12]、研发联盟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研究[13]等方面。而本文试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方法从动态和宏观的视角将知识共享过程中的知识转化和利益分配融合在一起去研究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内在机制及动态演化过程。演化博弈分析方法强调博弈行为的长期性和重复性。它区别于一次性博弈的关键就在于理性人的假设是不完全成立的,现实生活当中,人往往处于有限理性的状态,考虑自身收益最大化而忽略对方利益可能最终会导致一种双输的场面。从合作行为来看,某一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其他企业的行为,而反过来其行为又往往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成员企业的制约,因此研发联盟的知识共享是彼此合作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博弈的过程[14]。因此,演化博弈这种长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符合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策略的动态选择进化过程。 

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 

2.1 进化博弈模型假设 

2.1.1 参与者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至少涵盖两个或以上的企业,本文为了简化分析和方便研究,本模型选取两个企业间的知识共享的相互博弈,两博弈方分别为企业1和企业2。 

2.1.2 可选择策略现实世界里,完全理性并不总存在,所以本模型假设博弈双方是有限理性的,企业1和企业2的策略空间都是{共享,不共享},则有4种组合{共享,共享},{共享,不共享},{不共享,共享},{不共享,不共享}。 

2.1.3 博弈方的参数(1)Pi(i=1、2)为企业i不参与知识共享情况下,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进行自主研发所获得的正常收益;(2)U为企业双方同时选择知识共享策略情况下,由于合作创新所产生的新知识,即超额收益;(3)Z为企业双方同时选择知识共享策略情况下,企业1共享超额收益U的分配系数,则企业2共享超额收益U的分配系数为1-Z;则企业1和企业2进行知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