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从众消费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从众消费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众消费论文

第1篇: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关键词:在线评论;情感倾向分析;从众效应;归因理论

中图分类号:F71336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线评论为人们在网上购物提供了大量参考信息,成为影响消费者网购决策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环境中,评论者对一个特定主题表达的“情感”可能隐含着大量可以被利用的有价值的信息。当我们认真阅读这些在线文本评论的时候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好评下面都是正面评论。从评论的极性来看,这些评论应该为好评,但从具体内容的情感倾向看,却很容易发现其实这些是包含负面评论的好评,严格地说是差评。

情感分类作为在线评论信息自动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情感分类以互联网上的商品评论为研究对象,挖掘用户在评论中表达的情感倾向,即正面评论或负面评论。通过对消费者评论的情感分析,在庞杂的海量在线评论信息中自动识别有多少评论者持正面态度,有多少评论者持负面态度,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评论者对某种商品的态度倾向分布,从而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

本研究把用户从评价选项中勾选出的“好评”选项下面的文本评价栏中写出的关于体验和使用商品的文本评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在线评论内容进行情感分析,以有效识别评论内容所隐含的情感倾向及其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一)从众理论和归因理论

当消费者在线上购物时,一般会比较关注信用和评级比较好的店铺和商品。好评数量的说服效果可以用从众效应来解释。 Bumkrant 将从众定义为建立一个群体规范并使得个体具有遵从这一群体规范的倾向性,即如果大量的他人都做出同样的选择将减少购买前的知觉风险和购买之后的决策遗憾,人们往往会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并忽视少数人的意见。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消费者通常将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作为产品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1]。当个体把从他人接受的信息作为产品真实质量的证据时,从众的压力来源于人际间信息的影响,从众效应受团体规模的影响[2],跟随大量做出相同决策的人们能够降低购后后悔的风险[3]。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具有一种基本的预测和控制环境的需要,以及理解他人如何做的原因之所在[4],即当人们试图去寻找其他人行为的原因时,会考虑导致行为的原因究竟是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原因[5]。当消费者在意见平台上寻找产品评论时,会发现大量既包含正面也包含负面的信息。当处于低一致性时,即正面评论和负面评论差不多时,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负面评论的作者对产品不愿意使用或者评价。然而,当消费者面临的是产品的大量正面信息或负面信息时,消费者倾向于知觉为高度的一致性[6]。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好评数量对用户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二)信息易获得性与诊断力理论

情感倾向分析是对用户主动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识别出这些内容的情感趋势――赞同或反对、高兴或者悲伤,了解用户真正感受。由于现实生活中中文对情感的表达往往是微妙的和复杂的,面向大规模文本时,需通过不同维度探测和评估文本对特定主题的情感倾向。Liu 等认为评论者的经验、评论的写作风格和评论的时效对潜在消费者购买决策有影响[7];郝媛媛等以电影的在线评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包括正负情感、观点表达形式、评论体裁以及评论标题等影响评论有用性的重要文本特征[8];Chen等提出了评价在线商品评论质量的9个维度[9];蔡晓珍证明产品词汇量、修饰词汇量、评论者活跃度、评论支持率、评论长度以及情感表达强度指标在面向情感分析的评论质量识别中确实有较大的影响[10]。

Herr等人认为信息易获得性在消费者产品判断中具有中介作用。信息易获得性越强,越容易帮助人们形成对产品的判断,但若信息诊断力同时也较强时,信息易获得性的中介效应会减弱[11]。Ludwig的研究指出当负面评论中的情感内容与语言风格相匹配时即文本内容质量高时,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12]。戢芳等的研究认为消费者通常不会仅仅根据差评的数量做出判断,他们更希望了解差评的者是因何原因给出差评的,这样差评下面所跟随的评论内容就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13]。本研究认为,当好评内容中透露出强烈的正面情感时,明确地告知他人自己购买商品之后的满足、愉悦的信息为高诊断力正向情感分享信息,用户就越有可能根据这条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当好评内容情感倾向具有中立性时,对用户购买决策的辅助作用较小。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2:好评文本内容的正向情感倾向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在线评论的总体情况为“正面评论占绝大多数,负面评论数量极少”,从归因理论的角度来看,占数量极少数的负面评论由于存在于大量正面评论当中,会使得评论的阅读者将评论归因于“高度的一致性”,而这“高度的一致性”后面是否隐含“不一致”?在大量的正面评论下,文本评论所隐含的不同情感倾向是否会对潜在顾客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

评论数量决定了消费者看到评论口碑的可能性。Liu认为口碑数量反映了口碑互动的总量,是关于某一产品和服务评论的数量;口碑数量越多,消费者接触到它的可能性越大[14]。郑小平的研究表明:在线评论数量越多,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越大;如果对某产品的相关评论越多,且评论中既有正面评论也有反面评论,那么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会更深入和全面,在线评论对其购买决策的影响更大[15]。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好评数量和好评文本内容情感倾向存在交互作用;

H3a:当好评文本内容的情感倾向正向时,数量多比数量少的好评对用户购买决策影响大;

H3b:当好评文本内容的情感倾向中立时,好评数量多对用户购买决策有影响;

H3c:当好评文本内容的情感倾向反向时,好评数量多对用户购买决策有影响。

综上,本研究构建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即好评的数量和好评文本内容的情感倾向对用户的购买决策有影响,好评文本内容的不同情感倾向决定了好评数量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实验情境设计

本研究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来检验上述提出的假设。实验设计为3(情感倾向:正向 vs 中立 vs 反向)*2(评价数量:20条好评 vs 5条好评)共6种实验条件,每种实验条件至少保证30个被试。本研究以选用没有性别需求差异,且大学生都很喜欢和感兴趣、网上评论又比较多的智能手环为实验商品,以其在线好评内容为研究背景。

在正式实验之前,利用抓取程序获取初始评论集,经过滤筛选后,选用ICTCLAS中文分词系统进行断句、分词,基于句子中出现的情感字及上下文的句法结构对比情感分类器来判定每个句子的情感倾向;而后邀请了20名不参加主实验的被试对象仔细阅读筛选后的评论,从“修饰词汇、情感表达、产品词汇、评价尺度”4个维度进行3量表评价,1分代表最低,3分代表最高(表1),对情感性倾向的好评进行操控性检验。结果表明正向情感、中立情感、反向情感的好评均值呈现显著差异(M正向情感=249 vs M中立情感=175,t=357,p=0038

正式实验开始,被试被随机分到6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的被试者阅读到不同情境设置条件下的相关评论,然后回答随后的与购买意愿有关的题项。为了保证所有参加实验的被试都仔细阅读了实验材料,本研究特意设置在每个评价组有一个情感倾向中性的中评。

(二)研究变量

1.被解释变量。将用户是否购买设为因变量。用户阅读相关评论后,选0表示用户没有购买该产品,选1表示用户购买了该产品。

2.解释变量。好评数量和情感倾向的评价内容为自变量。我们把好评数量分别确定为5条和20条。从“修饰词汇、情感表达、产品词汇、评价尺度”4个维度进行5量表评价,1分代表最低,5分代表最高。

3.控制变量。在问卷中,把购物经历、产品认知程度、用户对线上评论的态度及信任倾向作为控制变量,均采用linkert 5分量表测量。购物经历和产品认知程度用一个题项测量,购物经历“非常少”用1表示,“非常丰富”用5表示;产品认知程度“从没听说”用1表示,“非常熟悉”用5表示;用户对线上评论的态度用3个题项测量,分别是“购物总看网上评论”、“网上评论对我有用”和“网上评论使我对购买该商品有信心”;信任倾向用3个题项测量,分别是“一般都会相信他人”、“倾向于信赖他人”以及“觉得人性是可以信赖的”。

四、假设检验和数据分析

用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好评数量和情感倾向评论内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共线性检验表明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容差=1,VIF=1

首先验证H1:好评数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控制购物经历、产品认知程度、信任倾向和线上评论态度四个变量后,好评数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β=0213,p

而后验证情感倾向的好评内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控制购物经历、产品认知程度、信任倾向和线上评论态度四个变量后,正向情感倾向的评价内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31,p

最后,检验好评的数量和情感倾向评价内容之间的交互作用。控制购物经历、产品认知程度、信任倾向和线上评论态度四个变量后,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β=0206,p005)时,好评数量的多少对用户购买行为并不会产生影响。

五、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首先,好评对用户购买行为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好评数量和情感倾向的好评内容之间有交互影响,好评的数量和正向情感倾向的评论文本内容对用户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好评数量越多,用户购买的可能性越高,说明好评数量可以产生从众效应,从而对用户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其次,当好评文本内容的情感倾向正向时,用户会将其归因于商品评价内容透露出的购买商品之后的满足、愉悦的高诊断力信息,就可能根据这条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当好评内容情感倾向中立但不极端时,用户归因于商品评价内容情感表达模糊,购买决策会受影响;当好评内容情感倾向反向时,用户归因于商品评价内容透露出的不满意,购买决策也会受影响。

最后,当好评内容正向情感倾向时,好评数量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数量最多的好评会显著增大消费者购买的可能性;当好评内容情感倾向中立或反向时,好评数量的多少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简单地通过好评数量判断好评的影响力是不准确的,好评内容的情感倾向才是关系到用户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首先,本研究仅仅考虑了线上评论的好评,但在实际的网络评价体系中,好评很多时候是确认收货时,对收到商品第一感觉(宝贝与实物相符)、包装、发货速度、服务态度或物流的评价,并不是真实使用或体验产品后的感受,而用户使用产品后进行的无法修改的追评,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商品情况,深入分析追评内容的情感倾向如何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无疑是关于线上评论的一个更有实践价值的研究。

其次,本研究只考虑了评论内容的情感倾向维度,今后的研究应该挖掘文本内容中其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力强的诊断性线索,从而完善对线上评论文本内容的研究。

最后,在线购物环境下,好评是用户选择商品和店铺的首选指标,这是好评具有的积极效应,但本研究没有把可信度这一变量考虑进来,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追评的情感倾向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以及各种评论可信度产生的积极效应与反向情感倾向的消极效应之间的权衡效应对用户购买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umkrant, R.E., Cousineau, A. Informational And 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 In Buyer Behavior[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75,2(3):206-215.

[2]Lascu,D.N.,Bearden,W.O.,Rose,R.L. Norm Extremity and Interpersonal Influences on Consumer Conform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5,32(3):437-445.

[3]Sternthal,B.Tybout,A.M.Calder,B.J.Experimental Design:Generalization an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M].in:Richard P.Bagozzi(Ed.),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Research,Blackwell Publishers,Cambridge,MA,1994.

[4] Heider,F.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iley, New York,1958.

[5]Kelley,H.H.,Michela,J.L. Attribution Theory And Research[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80(31): 457-501.

[6]Chiou,J.-S.,Cheng, C. Should A Company Have Message Boards On Its Web Sites?[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3,17(3) :50-61.

[7]Liu Y.Huang X J. Modeling and Predicting the Helpfulness of Online Reviews[C].I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2008: 443-452.

[8]郝媛媛,叶强,李一军.基于影评数据的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13(8):78-88.

[9]Chen C C.,Tseng Y D. Quality Evaluation of Product Reviews Using an Information Quality Framework[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1,50(4):755-768.

[10]蔡晓珍.面向情感分析的用户评论过滤模型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4):58-64.

[11]Herr P.,Frank R.,John K.Effects of Word of Mouth and Product Attribute Information on Persuasion:An Accessibility-Diagnostieity Perspective[J].Journal ofConsumer Research,1991(17):454-462.

[12]Ludwig,S.Ruyter,K.de,Friedman,M. More Than Words:The Influence of Affective Content and Linguistic Style Matches in Online Reviews on Conversion Rates[J].Journal of Marketing,2013,77(1):87-103.

[13]戢芳,周庭锐,尹训国.负面网络口碑特征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变化的影响-信息易获得性与诊断力理论视角[J].财经论丛,2013(5):95-100.

[14]Liu Y.Word of mouth for movies:its dynamics and impact on box office revenu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6,70(3):74-89.

[15]郑小平.在线评论对网络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第2篇: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

一、专题研究类

1.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2.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3. 定价技巧的应用

4. 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5. 论公关促销策略

6. 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7. 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8. 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探讨

10.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11.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2.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13.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14.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15.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16.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17.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19.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20.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市场定位战略的应用

23. 市场渗透策略的应用

24.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25.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26. 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27. 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28. 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29.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30.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31. 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32. 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33. 从汽车销售谈制与集团经营

34. 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

35. 服务营销新模型

36. 论“名牌”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37. 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 “4P”、“4C”、“4S”三位一体的结合与应用

39. 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

40. 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41. 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42.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探讨

43.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44.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45.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改造

46.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47. 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48. 国内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9. 医疗服务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50. 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1. 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探究

52. 浅析服务企业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

53. 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54. 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 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56. 体验营销在某行业的运用

57.论服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8.跨文化营销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59.营销渠道变革的新趋势研究

60.高科技产品的营销战略研究

61.整合营销及其应用分析

62.企业危机公关研究

63.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64.论营销城市

65.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研究

二、企业、产品研究类

1. 某企业(产品)的市场调研

2. 某公司CI设计方案

3. 某企业广告案例分析

4. 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

5. 某企业销售激励机制的设计

6. 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 lw61.com)

7. 某公司营销队伍的组织与设计

8. 某公司企划案例研究

9. 某企业促销方式评价

10. 某企业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评价

11. 某产品企划案

12. 某公司或产品广告效果评价

13. 某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14.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5. 某产品分渠道研究

16.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7.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8. 某企业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19. 对某产品的市场预测

20. 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

21. 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2. 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23. 某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营销绩效关系研究

24. 某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25. 浅析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以及对策

26. 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27. 宝洁洗发水多品牌实施的效度分析

28. 诺基亚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效度分析

29. 宜家公司对我国家具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

30. 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展战略的探讨

31. 沃尔玛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 蒙牛公司企业文化营销探析

33. 海尔集团员工与顾客满意度探析

34. 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研究

35. 中国某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市场营销论文题目

市场营销专业2010届部分毕业论文题目(市场营销类) 1,中小企业产业市场营销障碍与对策

2,供应链系统中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探讨

3,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

4,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5,呼伦贝尔市旅游营销问题和发展策略

6,呼伦贝尔市保险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7,呼伦贝尔市旅游业营销策略与分析

8,营销创新——我国企业的营销创新研究

9,浅析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10,从银行业务拓展看银行营销

11,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营销整合的策划性研究

13,我国网络游戏营销策略分析——以《 》为例 14,关于呼伦贝尔市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15,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16,论营销职能是企业的基本职能

17, 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18,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19,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20,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21,论消费心理预测

22,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23,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24,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25,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6,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27,市场细分原理与企业目标市场选择

28,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9,我国服装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0,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1,我国连锁企业商品配送问题研究

32,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33,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

34,我国物流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5,浅析当前工商企业营销渠道的矛盾冲突 36,水平渠道冲突与管控

37,垂直渠道冲突管控

38,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

39, 结合行业谈企业营销战略选择

40,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定位研究

41,企业定位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研究

42,企业定位中差异性特征的选择

43, 中小企业市场目标市场选择

44, 中小企业的差异性塑造

45,中小企业产品组合策略选择

46,产品组合策略与价格策略协同问题研究 47,终端主导市场条件下企业渠道变化

48,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49,企业包装策略研究

50,差异化营销策略分析

51,产品分销中窜货问题研究

52, 论新产品开发策略

53,论渠道创新策略

54,论酒类产品的渠道策略

55, 食品企业品牌提升研究

56,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设计渠道结构 57, 啤酒企业的渠道策略研究

58,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59,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管理

60,市场预测手段研究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题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关问题 2,乡镇企业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

3,试论公关策划的几个问题

4,试论广告策划

5,创新思维在公关中的应用

6,经济全球化与公关观念创新

7,产品推销中的公关策略

8,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形象策略

9,良好的购物环境在促销中的意义

10,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公关问题

12,市场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13,试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4,组织变革的理论分析

15,试论现代管理的系统观

16,试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

17,政府公关形象的塑造

18,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19,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20,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

21,组织形象构成要素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1,国际企业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国际企业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研究 3,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营销

4,论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5,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策略

6,国际营销的两个流派: 标准化观点对适应性观点 7,国际营销: 标准化与差异化的融合

8,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

9,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营销战略新发展 10,国际营销渠道新特点与跨国经营

11,试论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12,中国企业国际营销进展: 阶段特征与战略转变 1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际营销战略

14,试论跨国战略联盟与提高企业国际营销效率 15,全球本地化: 国际营销之谜

16,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绿色营销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1,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2,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3,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

4,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5,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 6,解读女性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范式

7,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

8,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9,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 10,消费体验理论评述

11,个人消费行为模型分析

12,方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 13,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策略

15,广告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

16,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化解 17,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18,大学生通信业务消费行为分析

19,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 原因和对策 20,对从众消费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21,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行为研究

22,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服务营销论文题目:

1,论服务与服务营销

2,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4,超市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5,关系营销: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6,透视服务营销的分析框架

7,服务营销: 21 世纪企业营销立足之道 8,服务营销打造顾客满意

9,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10,服务质量分析及评价研究

11,服务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

12,论服务营销的有形化策略

1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14,服务利润链与内部营销

15,客户关系管理在医院服务营销中的应用 16,服务营销的基础探析

17,知识经济与服务营销

18,顾客满意战略与服务营销

19,企业服务营销的初步探讨

20,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及应用

21,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

22,城市超市顾客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相关文章:

1.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参考

2.2016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2016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

第3篇: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关键词】奢侈品 消费动机 营销策略

所谓“奢侈品”是那些价格高昂、品质卓越、数量稀缺,同时又富有历史文化内涵,能给人以愉悦、奢华和满足的非生活必需品。常说的奢侈品,既包括服饰、珠宝、化妆品、汽车、豪宅、游艇等实际商品,也包括某些行业提供的高端服务和体验,比如迪拜帆船酒店提供的超五星级服务。“奢侈品”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属性、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经济条件、以及不同的社会结构体系等,昔日的奢侈品随着时间推移很有可能变成今日的必需品。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贝恩公司2014年的报告指出,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然而,中国内地消费者在境外奢侈品消费上涨,约占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的30%。中国的消费者己经显示巨大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奢侈品消费已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国内外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研究现状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我们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我们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在动机的基础上发生的。消费行为是以消费动机为先导的,没有消费动机,也就不会产生消费行为。

1.1 国外奢侈品消费动机研究现状

1899年,Veblen 在其《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出奢侈品的“炫耀性消费”的概念,这是最早有关奢侈品消费动机的提出。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视角,证明和完善 Veblen 的理论。Leibenstein(1950)则提出三维动机理论,即从众动机、独特动机和炫耀动机;vigneron和Johnson(1999)基于自1899年至1998年11项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奢侈品消费的个体间效应动机和个体内效应动机;2004年,vigneron和Johnson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五维动机理论,即炫耀、独特、自我延伸(或从众)、品质和享乐五个动机,这种分类方法,使得学术界对奢侈品消费动机的认识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2010 年胡润财富报告》调查表明,在当前奢侈品的消费动机中,在 2008到 2009 短短一年中,“宠爱、善待自己”动机的比例从36%增长到44%,消费者开始更加在乎自身感受,不再像以往主要聚焦于产品功能上。

1.2 国内奢侈品消费动机研究现状

相比西方的奢侈品动机,我国对奢侈品的消费既受本土传统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物理环境等的影响,同时又受到西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有其自己的特点。

Ho(1977)提出,东方人非常注重“面子”,在东方人的消费行为中,“面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wong和Ahuvia(1998)指出,了解东方人的奢侈品消费行为,必须深入了解儒家传统文化,消费文化是引导和约束消费者行为与偏好的文化规范,消费文化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中国的消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朱晓辉(2006)从儒家文化价值观出发,在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本土化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动机模型,将中国奢侈品消费动机包括社会消费动机以及个人消费动机,炫耀、从众和社交或体现身份是个体的社会消费动机;生活品质的精致、自我享乐以及自我赠礼则是个人消费动;胡翠华(2012)调查苏州地区奢侈品消费情况发现,当前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方面仍然以炫耀为主,其次是社交动机,这和中国消费市场所处的阶段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2 基于奢侈品消费动机研究的奢侈品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本文在以往国内外关于奢侈品消费动机研究为依据,针对几种主要的消费动机以及消费动机的发展变化趋势,尝试给出奢侈品的营销建议:

2.1 针对炫耀性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从以往的研究结论来看,炫耀性动机仍然是当前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一些群体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主要是为了炫耀他们的成功,显示自己的财富,标榜自己上流社会的身份,维持他们的优越感,对于这部分群体,奢侈品的消费就是他们最好的证明。这类奢侈品消费者,追求的往往不是产品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奢侈品附带的符号象征价值,喜欢在公开场合消费奢侈品,对那些高档、新奇并能彰显其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奢侈品更感兴趣。基于这种炫耀动机,奢侈品营销首先要做的是营造奢侈品的距离感,打造其稀有、尊贵、奢华、难以得到的形象,这就要求必须限制其产量以及销量,只在销售渠道中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有限对市场的进行覆盖。对那些喜欢时尚、对潮流高度敏感的消费者,可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生产或提供新奇商品和服务,同时也要求奢侈品的在加工的过程中,不要选料做工等方面须追求稀缺与完美,也可以使用醒目的标识,让消费者消费过程中获得优越和满足感。

2.2 针对社交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社交动机是奢侈品消费动机中的重要部分。中国人讲“人情”,人情往来是中国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赠送礼物是我们与他人交流感情时常用的方式。奢侈品为商务馈赠或一般性社交的佳选。中国又非常讲究“面子”,作为礼物送出去的奢侈品,必须同时体现出送礼者和被送着的身份象征。基于此,奢侈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是重要的考量标准外,其包装也是衡量和体现其份量的重要因素,奢侈品包装必须强化奢侈品的象征层面的意义,通过专业研究和设计塑造该产品地位尊贵、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形象。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传递祝福,送礼物的重要时候,奢侈品牌可以考虑在产品包装或配饰上体现浓浓的中国文化。

2.3 针对从众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消费行为是个体行为,又很容易受到所处环境中的他人和群体的影响,具有社会模仿性。奢侈品消费蕴含着从众动机。这类购买奢侈品消费者一般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往往无法区分究竟那种质量更好一些,为了追求较高的质量保证,奢侈品牌的口碑和知名度是消费者的重要参考标准。基于此,企业努力打造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努力让质量达到并超过消费者的预期,造就自己良好的口碑。因而,商家和媒介一起,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途径宣扬介绍自家的产品,鼓动人们消费。此外,明星、行业名人等有社会有影响力的个体,他们使用或推荐某品牌的产品,他们的“粉丝”也不知不觉陷入奢侈品的诱惑之中,加入社奢侈品消费的大军,引发这些产品的热销。而对于滞销或过季商品打折销售,奢侈品牌也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品牌的销售,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培育客户的忠诚度。

2.4 针对表现内在自我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知识、经验的积累,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自我意识的增强,很多人消费心理越来越理性,他们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细节和实用价值。一部分消费者从原来的对实质性产品的消费逐渐开始追求享受性体验和服务,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他们喜欢购买和选择那些品牌形象与自我更急吻合的奢侈品,表达自己的个性,强化自我意识,表现内在自我动机成为新奢侈品消费时不可忽视的消费动机。他们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和产品相关的服务,奢侈品重视情感和个性。鉴于此,企业可以通过情感和文化营销,不仅要传递出其产品的信息,也应该像消费者传达其品牌背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以产品独特的品位、丰富的内涵为人们带来丰盛的内心感悟,建立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与目标消费者建立联系,让目标消费者走近产品,走近品牌,帮助目标顾客彰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个性。同时,奢侈品牌还可以通过赞助与品牌相关的赛事或重大事件、参与公益活动,向社会,灾区募捐等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在产品的设计上应追求独特性,设计出具有独特设计理念或风格的产品,或有投资价值的产品。

总之,人们的消费动机多种多样,某一消费行为背后往往是多种动机同时在驱动,个体的消费动机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且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将越来越富有,奢侈品消费也将更加广泛,消费动机更加多元,奢侈品行业者不仅需要了解当前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更应该与时俱进,根据人们消费动机的变化趋势,主动迎合消费者,去设计生产奢侈品,开展营销策划,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同时,本土的奢侈品消费要参考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争取政策支持,结合当地特色,从建筑、品牌到服务,全方位满足私享需求,让顾客拥有奢华舒适的购物体验。市场的繁荣,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可与高校合作,共同培训和培养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员”,增强高端消费领域的人才储备力量,在各个环节做好人才对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Veblen,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 Kessinger Publishing,2004.

[2] Vigneron F,Johnson L.W.Measuring Perceptions of Brand Luxury[J].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004.

第4篇: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在商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包装设计已经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消费者识别商品好坏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许多厂家重视,同时包装设计可以提升商品的品牌效应,本文就泰山土特产的设计包装说明包装的重要性。

许多商家总是是希望能够借助一种方法,让原本雷同的商品以差异化形态展现在顾客眼前。无疑,跳眼的包装以其出众的视觉识别力所形成的感官高度评判,会帮助我们的商品从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使消费者留意、停顿、观察,赞赏并产生购买行为,这也是每个商家所追求的最理想化的包装。泰山的土特产数不胜数,其中泰山煎饼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绿色食品。它的独道之处,离不开泰山水的滋养,泰山三美当中,以水为先,不但泡茶清香可口,生喝没有异味,烧水,壶上不结水垢,只有用它孕育的五谷杂粮,制作的煎饼,才是闻名于世的泰山煎饼,才具备泰山的神韵。如何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特色,泰山土特产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让包装设计给绿色食品穿上漂亮的衣服。

从字面上讲,"包装"一词是并列结构,"包"即包裹,"装"即装饰,意思是把物品包裹、装饰起来。从设计角度上讲,"包"是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其根本目的是使东西不易受损,方便运输,这是实用科学的范畴,是属于物质的概念。"装"是指事物的修饰点缀。这是指把包裹好的商品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美化装饰,使包裹在外表看上去更漂亮,这是美学范畴。单纯的讲"包装"是将这两种概念合理有效地融为一体。包装设计中的功能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设计怎样的造型都应赋予它简洁的原则,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结构,构成一种对产品安全对使用者方便的包装。有时设计者会一味追求新颖的材料和新奇的造型,从而忘记包装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性和方便性,这是设计中的一大忌。

包装设计在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之后,我们应更多考虑的是设计中的内涵部分。如果说包装设计的概念是无服饰艺术包裹、修饰的人体,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是人的衣着装束的话,那么,包装设计的内涵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文化思想。一个人的装束能反映他的思想和修养层面,包装设计也能反映出产品、品牌、企业等不同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找到产品的个性特点,同一年龄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产品也是一样。同类型的产品也有其自身和特征。比较同类产品找出异同点,针对目标市场划分消费阶层,给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符合产品鲜明个性,这些是包装的第一个切入点。以泰山土特产中的泰山煎饼为例,它的消费群体包括老中青三个层次。针对这一消费层心理,从设计的要求上取自人们喜欢的煎饼固有颜色土黄色彩,又因为它是绿色食品可以把它设置为绿色,利用简明的金黄和绿色把泰山煎饼的特征表现的一目了然,也能被广大消费者识别。包装为产品而设计,产品出自于企业,包装设计无疑也折射出企业的文化形象。比如:泰山爱迪利食品公司的包装设计不但赋予的产品品牌内涵,更是企业文化积累的一种反映。利用金黄色和绿色表现了泰山的文化底蕴,还表现了泰山人民的辛勤和智慧。能够让消费者一眼就有感觉到泰山人朴实的品质和泰山土特产的品质,人们总会感觉到泰山那固有的文化精髓。

其次是图形的选择。选取传统图形的资料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常见的有:图腾,传统的花边纹样、国画、民族服饰、民间图案纹样、民间寓意吉祥图案、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等。传统的纹饰在现代包装中运用十分广泛,无论是作为底纹,主体图案还是边饰或角饰,都能带来一股古朴、清新的气息,并具有强烈的装饰感。

最后是字体的设计。字体本身是一种艺术形象,具有形体美和抒发感情的特性,在设计时不仅满足文字的可辨性和可读性,还应灵活运用文字的装饰性。文字源于图画,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提及:"既是字,又是画"汉字可以说是物象符号化,语义图案化的典范,在设计中适当运用文字象形这一历史成果,仍不乏产生耐人寻味的构想。中国的书法具有奇特魅力,如篆书古老雍容,流畅宏伟,李斯书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残石,给人一种图案花般的装饰美。利用古老的泰山文化更能表现泰山土特产的历史悠久。 转贴于

在包装设计中,不能把包装和设计分开,而应与整体版面布局密切合作,使整体视觉趋于完美,从而确立独特的风格。泰山土特产就是泰山文化的一个缩影,应该让泰山土特产的品格与泰山文化一样得到提升。

第5篇: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论文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人数众多,是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消费特点。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商家该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网罗这个群体,文章从这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大学生一进入大学之门,即意味着要远离家乡父母,消费大概在3000元每学期,一年也就是6000元了,(这还是南昌水平,别的省份可能更高)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总的估算,约有七百八十亿了,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呀,难怪有些老太太常说,我就是在学校门口卖茶叶蛋也可以把自己养活。细心的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就是学生。他们都是让学生供养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商家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抢占这个巨大的市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的。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上面说到,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000元人民币,这些都是他们的自主消费,作为同一类人,他们在消费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即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呢?下面来具体探讨一下:

(一)独特性

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流的前列,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与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效果。

(二)兴趣性

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或多或少,据了解,有的学生一年上网的钱,都得花好几千元。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三)时尚性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最时尚的地方。他们总喜欢时尚消费,比如旅游、电脑、和手机消费,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特别是女生们的服饰,不要很多钱,但是搭配很现代、很时尚。她们在选购服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钱,去购买那些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结果呢,实在是喜欢,一狠心,花一个不低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过后却难过好几天,成天叫着自己大出血,在选购其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男孩子就有些区别了,他们一般是准备已久,根据手头情况去购买相对较高档次的品牌,也不会太计较已花掉的钱。由此可总结出两句话,男生少购买,大品牌,强出手;女生多出动,中品牌,软上手。

(四)从众性

不同的校园环境也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这跟校园内的氛围有关。如某人搞了一个发型,大家觉得不错,在理发的时候也就自然会想到那种效果。其他还包括穿着消费,运动消费等,都有一定的从众性,但也要注意各校的差异性。

(五)攀比性

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别人去那家高档餐馆吃饭,我也就想去,再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明显的主要有,购买一些流行产品及吃喝玩乐方面,而这样的东西一般又比较花钱,但有的同学就把它当作一种身份的体现,愿花很大的代价来购买它。

(六)礼节性

在大学里,礼尚往来是很重要的消费力,今天你过生日,我得送礼给你,你请我吃饭。明天轮到我过生日或是有什么喜事,你又得大手笔的还我,还有的是一帮学生,某天某个人请大家吃饭,或是消费什么,隔几天另一个人觉得自己要还礼,又是一帮人出来消费,结果是一个接着一个,并不断地循环,这样极大地扩大了消费的量。

(七)盲目性

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面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受许多商家看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而推出许多商品之类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消费的无的放失。比如:某歌星推出一张新专辑,某运动品牌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其实所买的商品是否实用,或是否有使用价值,在购买时学生不一定会去多考虑。“见好就买”似乎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八)冲动性

大学生消费也具有年轻人所共有的特点,即在购买物品时,有时候容易产生冲动购买,例如他们容易受广告促销的影响,明明本身就没打算过要购买这种产品,但当时推销员说得很好,或是看到广告很有吸引力,而突发其想地要购买,结果买后又后悔了。

(九)围绕女生性

男大学生的消费一大部分是用于交往,而更多的是用于和女生交往的,也就是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特容易花钱,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一些酒吧、中档餐馆及一些公共消费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男女生共同消费,而且在这个时候,男生一般都不太在乎花多少钱,只要高兴就好,所以消费完以后,皆大欢喜。而同种性别的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女生,可能会少于平时的消费量。

(十)无计划性

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当代大学生是最会哭穷的,不管他是否很有钱,也许他一年的生活费在1万元,但还是总叫说没钱,每当到了月末,或是学期结束的时候,有的甚至在开学一半,就开始叫着没饭吃了。其实他们都是很有钱的人,一开始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有很多钱,有些东西看起来也不是要很多钱,又好像很实用,结果见到好的东西就是想购买,后来打开钱包才发现,原来钱这么不经花。当意识到要节省的时候,钱也就快差不多了,以后就只能省吃俭用了。由于钱袋落差太大,他们也就开始大喊穷了,殊不知是当初自己用钱没计划好。这是许多有钱大学生们的一个通病。

二、商家营销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如此的巨大,而且,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也非常的鲜明。作为营销人员,该从哪些地方出发,具体实行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使商家获得最大的利益。本文认为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1. 许多大学生特别注重个性的宣扬。总喜欢自己与别人与众不同,所以,生产厂家应该注意使自己的产品尽量新颖,有特点,能够区别不同的对象,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的对象。企业要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开展个性营销、定制营销和网络营销。大学生都会上网,而且电脑玩得很转,刚好为商家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而且网络营销也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个性化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将拥有比过去更大的选择自由,他们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满足品,不受地域限制。通过进入感兴趣的企业网址或虚拟商店,消费者可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和其组合,使购物更显个性。以个人报纸为例,消费者可事先设定他们偏爱的栏目和版面,由此而获得一份完全依据其个性设计的报纸。这种个性消费的发展将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其营销战略,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作为产品服务提供的出发点。其次,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遥感和遥控技术的进步,现代企业将具备以较低成本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增强为个性营销奠定了基础。但要真正实现个性营销还必须解决庞大的促销费用问题。网络营销的出现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企业的各种销售信息在网络上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可以极低成本发送并能随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庞大的促销费用因而得以节省。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自动服务系统提供特别服务。例如可通过电子邮件向消费者传送特定的信息或致以节日的问候。这样使得商家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个性消费的需求。

(2)网络营销能满足大学生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网络提供24小时服务,不存在节假日或营业时间限制。消费者可随时查询所需资料或购物。查询和购物过程需时极短,程序简便快捷。在一些选购品或有特殊性的商品购买中这种优势更为突出。例如书籍的购买,消费者不必遍寻各大书店,也不会因本地书店没进货而求之不得。这一特点使网上购物特别受那些需要大量信息进行决策的分析型消费者或以缩短购物时间为目标的消费者青睬。可为大学生购物节省时间和精力。

(3)网络营销能满足价格重视型消费者的需求。如前所述,网络营销能为企业节省巨额的促销和流通费用,使产品成本和价格降低成为可能。而消费者则可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最优惠的价格,甚至可绕过中间商直接向生产者订货。与电视直销或多层次传销相比,消费者不必负担高昂的广告费用或传销员的多层销售提成,因而能以更低的价格实现购买。刚好满足了大学生对产品低价格的追求。 针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兴趣性和时尚性,建议某些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能和一些明星的东西混在一起,作为赠品也行,比如画报、歌碟等。另外,售销商还应在一些新出事物上大作宣传,做一些比较新鲜、活泼的校园促销活动。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关校园靓丽生活广告,把它同时尚连接起来,引导一种时尚消费。这样的话,同样会吸引那些具有从众和攀比消费心理的人。 商家要注意利用好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和冲动性购买行为。如何能使人们购买,关键是促销手段和行销方式,如何激发学生在第一时间里购买,这里大概有这几种情况:(1)广告说得很好,一听就想吃或是想用;(2)价格便宜,买一送一,或是送别的东西,让人感觉购买该种东西很划算;(3)有精神价值,比如一些纪念品,或是小玩意儿;(4)有挑战性,比如搞一些能考验智商的谜语或游戏。

4. 不管是产品生产厂家,还是服务业,只要是重点面向学生市场,都应特别注意女生的服务。产品或服务业不仅要多注意适合女生的口味,还要注意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息和氛围,甚至可以考虑向女生提供免费服务,引来了女生,自然就会带来很多男生的光顾。 针对大学生用钱针计划的特点找准销售时机。大学生用钱一般很难有计划性,而且是越有钱,计划性就越差,作为商家在制订一些销售方略的时候,一定要看准时机,最好在开学的那段时间,同学兜里都比较满,容易购买一些高价商品,而到后半学期,特别是快放学的那一个月,除一些比较便宜的食品外,其它商品促销活

动最好停止。因为,学生已经没钱了,并且那个时候考试也快到了,他们一心想着学习了,没那么多精力去关注

这些商品。

三、结语

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也是当前很多商家争向竞足的焦点。谁能利用更好的营销策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获得更多大学生的青睐,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成为最大的赢家。

[1]白战风.消费心理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第6篇: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以高校大学生为消费主体的消费品市场也将成为一个独特而有潜力的细分市场。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商家该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网罗这个群体,文章从这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就是学生,他们都是依赖学生生存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商家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抢占这个巨大的市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的。

我通过对粤东地区四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市场存在明显的消费特点。比如,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且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趋于理性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市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并有较强的从众心理。

针对大学生市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为企业来说,如果想抢占大学生市场,获得巨大的回报,就必须在认真分析和了解大学生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确定与目标市场相适应的营销组合,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的组合。以下我就自己的观点提几点营销建议:

一、产品组合策略

企业应开发适合大学生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力求进行产品创新,以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比如,目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手机,手机企业可以提供多种风格、多种款式和色彩的系列手机装饰产品,供不同偏好的同学选择,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再如,电脑、MP3、数码相机等商品在大学生中拥有率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适合大学生市场的产品。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大学生休闲产品的开发,调查显示,40%的学生休息时间是在睡觉和上网,一些具有商业价值而又有益于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项目却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比如说课外培训教育及旅游项目等。企业在产品提供上要有针对性,使产品组合丰富多彩并能及时更新以适应大学生多样且多变的消费性格。

另外,在服务性行业,如自助洗衣店、熨烫、缝补衣物的服务店,以经营各类考试用书、学习用书为主的书店等等,都是大学生急需的。特色的小餐馆、美发店也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企业在产品开发的思路中,除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包装,品牌以及所有附加利益和服务等整体价值。大学生消费注重产品的实用方便,对服务要求不高,但被人尊重的心理比较强烈,有较强的品牌感。企业要让大学生感受到作为顾客的优越感,建立一个反应迅速的顾客意见反馈系统,及时妥善地处理大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产品定价策略

由于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经济上尚未独立,市场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使得针对大学生而开发设计的产品的定价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但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特点是规模巨大,因此,企业在产品定价时应注重产品的市场规模,而不是产品的单价。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产品定价应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扩大市场份额和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优良。

三、渠道创新战略

调查发现超市是大学生最常光顾的购物场所,因为超市的商品品种全、价格低、购物环境轻松。校园内的便利店通常集中在食堂、宿舍楼附近,非常方便大学生应急型购买。日常用品的销售渠道应当以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渠道。另外,网上销售、直销及团购等方式,也是非常适合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销售方式。网络上最适合的产品是流行性高和新潮的产品,如书籍报刊、软件、数码产品等。采用这些销售方式时,还可以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参与程度,比如与高校的学生会、社团等组织进行合作,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就业、实践机会给大学生,树立企业的形象,加强关系营销及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

四、针对性的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应注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建议企业重点不放在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而转向针对性强的互联网广告、校园卖场的POP广告等。而激发热情的互动性活动策划将是大学生市场促销的非常有效的形式。各种形式的竞赛、文体活动、讲座、晚会和各类社团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是企业增强大学生的关注,加深对品牌的印象的时机。加强与高校有关部门和各种学生组织的联络,将当前最新的商品信息和消费动态,及时在学生中进行宣传,也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品牌的建设。

作为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吸引学生认购企业的产品,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消费引导,因为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基本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是大学生中也存在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现象。有些消费项目与缺乏理财能力和追求物质享受等因素有关。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但却不容忽视。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对生活的感受等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对于关注大学生市场的企业而言,应当主动承担传播健康消费观念的责任,而非抓住大学生心理的弱点,借机谋取暴利。企业也应当看到,大学生的消费潜力在学生生涯中并未完全体现,但却是品牌忠诚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企业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而是以创造顾客满意与长期社会福利为企业目标。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同时,需要配合学校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和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共同推进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建设。这对于培育大学生市场,扩大社会消费以及促进社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市场开拓,提高企业的利润和销售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充分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更有益于指导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理念和理财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1]程玉桂 艾 军 陈晓繁: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与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7)

第7篇: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指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以某一行政或经济区域为核心,通过创建区域内统一的全方位系列化优质农产品核心与龙头品牌的行动,带动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强区域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区域的经济]。一般认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具有以下特性:

1.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物质载体

农产品品牌是在传统的优质农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它必需要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物质载体,如西湖龙井以优质茶叶为物质载体。形成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物质载体的优质农产品的基础是某一区域的特殊气候、纬度、温差、土壤、水分、传统工艺、人文历史等众多因素。在长期的发展中,这些因素赋予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天然孕育的差异性及相对的资源稀缺属性,使得该区域的农产品和其它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从而易于形成比较优势。

2.具有产权模糊性

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实际情况看,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共品牌,具有产权模糊性。从历史的角度看,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并不完全是经营主体培育的结果,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在该区域内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为所有的该种农产品经营者共同拥有,区域性品牌的权力边界模糊,产权不明晰。产权归属的模糊性使得“搭便车”的行为时有发生,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而形成“柠檬市场效应”。

3.具有名牌效应和消费从众性

农产品区域品牌往往具有广泛、持久的品牌效应,是非常有价值的地区资源。成功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消费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不仅能帮助消费者区分同类农产品及服务,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更能深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名牌效应能引起消费者广泛的从众行为,即“羊群效应”或“羊群行为”,比如人们习惯于像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经济人在信息不完全、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下具有从众的偏好。

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模式及其构建模型

1.形成模式

目前,我国区域性农产品品牌种类丰富,然而理论界对区域性品牌形成模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名牌带动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政府经营管理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和区域形象提升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这四种模式是现阶段比较科学合理的归纳与总结。

笔者认为,在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时,可采取“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农业产业集聚”的路径为突破口,分别通过这两条主线来最终实现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成功创建。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农业企业集聚形成的完整的产业链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形成区域内的强大的农业产业竞争优势。这种模式比较常见,且适用范围广,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提供了一种思路。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模式时要将上述几种模式综合分析,才能合理地分析地方区域品牌的形成,更好地应用于地方区域品牌的构建与培育。

2.构建模型

一般认为,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协会组织运营是较理想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构建模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我国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区域性品牌要将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与区域品牌的支持系统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三明治模型_3]。在政府推动与行业协会支持下区域品牌的培育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并能够很快的构成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区域品牌经济,这对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也同样有一定的适用性,如图1所示。

三、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及历史人文因素的差异,各地区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时必须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舍取,要站在区域长远发展的高度,综合评价各个农产品品牌的现实基础、发展潜力等,理性地做出选择,从该区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巾将那些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品牌筛选出来,作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重点培育。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底蕴原则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要聚焦品类和品牌的核心利益点,必须以区域文化底蕴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文化内涵。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须秉承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内涵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核心价值,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整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集区域资源为一体而形成的,富有深刻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内涵既包括该区域特定的产品特色,也包括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及各种隐性文化,可以说区域性品牌是该区域文化的象征。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著称的西湖龙井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就是西湖龙井茶的核心利益点。因此,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更是罕见的龙井茶文化艺术的价值,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产业集聚原则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依托农业产业化并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形成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应,获取集聚优势,为区域品牌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90年代以来,安溪茶叶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T企业达数百家,大小茶叶加]二企业数千家,且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种植农业、茶机工业、保健品业、运输业、包装业、旅游业、会展业和其他服务行业,还延伸到安溪区域外,约有5万家茶叶经营商店遍布全国各地,全县逾70万人涉及茶行业。

3.龙头企业带动及政府扶持原则

从国内成功地区的经验来看,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的扶持,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区域性品牌的成功创建奠定基础。

首先,通过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而使分散的农业企业与农业大市场实现对接,从而发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吸引力,树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统一形象,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产生。如前所述,“羊群效应”在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领路的“头羊”决策正确,才能带动羊群整体的正确决策。因此,理性地利用和引导“羊群行为”来创建区域品牌可以获得良好效应,这就需要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增强区域品牌的市场推广度。

其次,由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整体形象,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来说,政府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区域性品牌的创建过程中扮演引导者、服务者兼管理者的角色,其中,政府对产业的引导与扶持是最重要的。政府引导主要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以此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制度环境,从而推进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

4.产品差异化营销原则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进行农产品的差异化营销势在必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更应进一步开发出差异化的农产品。农产品差异化的途径有多种,包括功能差异化、外观差异化、销售季节差异化、价格差异化、营销概念差异化和品牌形象差异化等,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将差异性转化为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如农夫果园就是通过营销概念差异化来打开市场的,它独辟蹊径地选择混合果汁作为突破点,因为市场上的果汁一般都是单一的口味,最多含有两种果汁,都不是混合型的,这个概念和以往的果汁产品截然不同。农夫果园正是凭着差异化营销赢得了目标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果汁市场新宠。

5.建立标准体系原则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首先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应包括从田头到消费这一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具体标准的制定,可依据或参考国家标准,或参考各地的优质农产品地方标准。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能有效避免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产权模糊不清而带来的品牌声誉风险,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治区域性品牌的各种危机。

创建完整的标准体系中,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是最重要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以优质的农产品打人市场,区域农产品具有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这是区域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要素。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能为农业生产者提品质量控制的参照体系,使农产品的生产有标准可依,以优质的农产品取胜,能赢得更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象。

四、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对策

由于各地的地理、人文等实际情况不一样,采取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模式也不一样,因此培育对策也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是最有代表性的:

1.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

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首先必须明确品牌定位,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突显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定位应以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区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确立品牌定位。区域品牌蕴涵了具有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渊源内涵,加上农产品的品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农产品的品质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着力发掘各地区独特资源优势,深层次挖掘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代表区域特色,便于推广。

2.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龙头企业能利用区域性品牌这个公共物品获取品牌溢价,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反过来也以其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及品牌忠诚度增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品牌效应,便于提高区域性品牌的形象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带动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发展。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必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3.建立标准质量体系

农产品质量是区域性品牌创建的基础,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以及独特的栽培和生产方式确定适合该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针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区域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转变到质量优化型增长。陈宪泽以安溪铁观音为例提出了“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地理标志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达成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良好运作,发挥地理标志的统领作用,集地理标志、公司、合作社和农户为一整体,采用利益风险分配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据此,我们可以类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五、结语

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农产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产品品牌经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该在政府的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充分挖掘区域品牌的文化底蕴,并遵循产业集聚、产品差异化营销以及建立标准体系的原则。近年来,农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政府一系列兴农政策喷薄而出,为农产品区域品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创新和品牌营销契机,各区域都可通过培植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将区域性品牌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第8篇: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内容提要:商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相应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把握保险消费心理,探求商业保险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对有效地开展保险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服务行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商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自身的消费者和相应的消费需求。把握保险消费心理,积极开展保险商品的营销活动,是摆在新老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拟分析商业保险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有效地进行保险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保险及保险消费

在保险理论界,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保险下了定义,较为普遍适用的定义是:“保险是结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

商业保险以保险作为经营的对象,在这里保险取得了商品的形态,它具有经济损失补偿的功能或者说能够提供经济保障,从而满足人们转嫁危险损失的需要。保险是一种纯粹独立形态的保障性商品,它的体化物即为保险单。保险的消费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是商品交易的关系,保险消费的前提是支付代价(保险费)。进行保险消费必须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商业保险消费也即投保人交付保险费购买保险单,接受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在保险标的发生约定事故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损失补偿,或当约定事件发生时,得到保险金的整个过程。基于保险自身的特性,保险消费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行为的特点:

1.存在危险是保险成立的条件。因此,保险消费的前提是消费者有着潜在危险;

2.保险消费必须是多数人的共同行为。保险是根据大数法则、不确定性风险损失率、概率论等数学手段对经济损失补偿的部分或全部进行平均分摊,保险消费的过程也是多数人的互助过程,因此必须有多数人参加;

3.保险消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保险是事后补偿经济损失,保险合同履行的结果建立在合同规定条件下,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基础之上。因此,消费者在进行保险消费决策也即购买保险单时,不能明确知道自己的消费结果;

4.保险消费具有个人性。保险合同所保障的是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本人,而个人的禀性、行为等将极大地影响到保险标的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因此,保险人根据不同投保人的条件及其投保标的的状况决定是否接受抑或有条件地接受其投保。

二、保险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其心理动机,它是人体内在的主动力量,能够驱使、促使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消费活动。投保人参与保险活动,同样也是受一定心理支配的。

(一)求平安的心理

保险动机是直接推动保险消费者进行保险活动的一种内部的动力。它是一种对保险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客观要求在保险消费者头脑中的反映,其表现为保险意向、愿望等的产生,对保险消费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五种需要。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社会交往需要;四是被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会向另一个较高的层次发展。保险需要以生理需要为基础,是安全需要的一种延伸。具体而言,人们对保险这种特殊商品的需要,是源于人们对安全、稳定和秩序的需要。

(二)储蓄心理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型的险种得到了推广,比如当前的子女教育婚嫁保险、养老保险等都有投资储蓄的特点。一些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考虑这类保险。这类险种一方面具有安全保障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储蓄保值的作用。这种心理对于保险消费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保险消费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受社会风气、消费阶层、社会群体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某种与其职业阶层、群体保持一致的心理。一些人听周围的人说保险是件好事就投保。这种人投保具有盲目性,他们往往并不清楚保险的内涵和意义,这种由从众心理导致的保险消费往往不是持久的。

1997年底,保险出现了几近“脱销”的火爆场面。在“抢购风”中,有大批一哄而上、人云亦云的盲目者,到第二年续交保费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经济实力没有办法承担如此高额的保费,年复一年地续交下去力不从心,不少人被迫退保。退保除了给双方带来损失,一些退保者还常因费用损失与保险公司争论或投诉。

因此,从众心理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保险消费会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持久。

(四)自私取利心理

受自私取利心理驱使的保险消费行为往往置保险公司于不利。如上所述,保险消费具有个人性,因为保险标的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危险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保险消费者自身行为的影响。而投保过程中,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

自私取利心理的保险消费者十分清楚保险公司的职能、经营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定,他们把保险当成了牟利的阶梯。他们在保险中不择手段,或超额投保或隐瞒投保条件,故意把预计必定要发生的危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比如私人危房、集体危房投保等等。甚至有一些人会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来欺骗保险公司的“赔偿”,比如人为制造失窃的假象,骗取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赔偿。这种心理虽然促使了部分保险消费行为,但是这种消费行为本身是不利于保险业发展的,随着商业保险相关法规的健全以及经营的规范化,这种心理也会趋于减少。

(五)运气、侥幸心理

在前面的分析中说到保险消费的结果依赖于在规定的时期内,符合合同规定条件的事件是否发生。保险消费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消费者的运气、侥幸心理。

一部分人认为危险可能发生,他们凭着运气心理,指望交纳较少的保费得到一笔丰厚的赔款。但是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没有保险事故发生,便自认为投保不必要,预防灾害是杞人忧天,这时候他们的防灾性心理就会消失,而侥幸心理却占上风,最终导致退保,这类人的投保动机不稳定,这种心理不能持久地促进保险消费,对保险消费有着阻碍作用。

(六)依赖心理

影响保险消费的还有依赖心理。这类心理部分受到了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他们认为发生了意外,个人可以靠单位,单位可以靠国家财政或是民政救济。同时,中国人传统的朋友互相依靠、父母靠子女、子女靠父母心理也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人们的依赖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一部分人不是采取保险的方式防备危险,而是依赖于亲人、朋友或是单位、国家。这种心理导致了部分人对于保险消费的淡漠态度。

(七)比较选择心理

与其他消费行为一样,消费者在保险消费时也有着比较选择的心理。他们会根据能够获得的市场信息,对各种保险商品及其可能的替代品(比如投资型的险种和储蓄之间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其价格和质量,从而选择对他们来说效益最大的。

三、影响保险消费心理的因素分析

不同的保险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保险消费心理,保险消费心理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之间也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

(一)个人心理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个性倾向。主要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个性倾向导致每个人有不同的风险态度。风险态度是影响保险消费者心理的内在主要原因。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Arrow把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种,第一种“好冒风险的”;第二种是“回避风险的”;第三种“风险中性的”。风险态度不同,面对未来客观存在的危险,不同的人有不同防备危险的需要,也就有不同的保险动机,进而有不同的保险消费行为。

(二)保险商品的质量和价格

消费行为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追求“价廉物美”,因此,保险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成为影响保险消费心理的因素之一。

保险商品的质量体现在保险企业的服务质量、理赔度、人员素质、职业道德以及经营环境等要素。其中保险企业的服务尤为重要。除了灾后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之外,消费者还希望在投保方案的设计、防灾技术咨询等方面得到满意的服务。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保险服务还需要注重对市场的调研,及时捕捉信息,不断开发设计满足时代要求的险种。

保险商品的价格即保险费。商业保险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的货币支付能力基础上的,所以,保险商品的自身价格对保险消费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般来讲,两者呈反方向关系变化。个人或单位购买保险时是比较理智的,他们遵循的是最大边际效应原则。就是说,他们会根据自己有限的收入和所获得的市场信息,去选择最需要、最有价值的保单。

(三)社会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等等。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深深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保险消费心理也同样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首先,受勤俭节约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对于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消费往往是精打细算的,而且通常更为关注眼前节省,而没有考虑长远的利益。

其次,受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许多人把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看是家庭内部必须履行的责任,不接受将这些责任转嫁给外界,从外界寻求保障的保险行为。再次,普遍存在的求同心理也是受传统文化影响而致的,人们力求与外界保持一致,也即所谓的“求大同”。

最后,封建迷信的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险消费心理,人们一方面忌讳考虑未来的危险,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面对危险,一些人宁愿求助于“神灵”或将一切视为“天意”。

2.社会群体的影响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通常一个群体中的人有着某些相近的客观条件,如年龄、性别、职业、支付能力、文化水准等。每个人的保险消费心理也就受到了自身所在群体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群体的影响。社会群体内部的交流和沟通不断促使群体信念、价值观念和群体规范的形成,这就形成了群体之间的一致性。一般来说,个体出于对群体的信赖以及对离群的恐惧心理往往希望保持群体之间的一致性。

面对保险消费,个体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是在其做出决策时,群体就对个体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四)经济因素

1.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对保险消费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只有在满足了人们第一层次的需要后,继而引起了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在人们收入较低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解决温饱的问题;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第一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更多地考虑安全问题。收入上升的结果将增加其支出,其中的部分支出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房屋等,人们拥有的实物财产也就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考虑的财产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同时,个人开始意识到身体的健康将带来持久的收入,进而为自己和家庭带来幸福,因此也更多地关注身体的安全。因此,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的保险消费行为。

2.社会保障程度

社会保障政策是由国家制定,对公民个人提供某种形式的补贴以弥补他们由于退休、失业、伤残等原因造成的收入损失,并在他们患病期间提供医疗服务的一项政策,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内容。由于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因此,社会保障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商业保险消费心理。通常,社会保障程度越高,覆盖面越广,消费者的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越强,越不利于保险消费。

3.利率变化

第9篇:从众消费论文范文

(黄淮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大学生主体精神缺失是高校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从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过程实施、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制度保障等4个方面阐述如何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指出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和整个学校转型发展的成效。

关键词 :转型发展;主体精神;培育途径;探索

基金项目:黄淮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2014XJGLX0101、2014XJGLX0402)。

作者简介:张得生,男,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zds9802@163.com

1 学生主体精神缺失的表现

为了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主体精神,我们对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1)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式不恰当,被动学习。主要表现在学生有主观的学习愿望,但没有主动的学习行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巩固,作业抄袭,应付实践,时常逃课,临近考试一脸迷茫。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够,不知专业方向或是缺少专业兴趣;学生不了解、不适应大学新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信心不足、竞争意识不强、创新意识薄弱;学校精细化的教育引导不够。

(2)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独立生活习惯:宿舍内务杂乱,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往往去求助他人,缺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从小受家庭溺爱,在校“只讲学习”,缺少独立成长的空间和环境。

(3)学生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差。主要表现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多,沉迷网络现象严重,很少有学生进行学业、职业生涯的规划。我们认为形成这种精神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育强调“上教下学”,教师“中心论”、家长“一言堂”,学生很少有自我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

(4)盲目从众心理普遍。其主要表现为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作弊从众、择业从众等。看别人考研自己就考研,别人去图书馆自己也去,别人参加活动自己也参加。形成这种风气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信不足,缺少个性和创新精神,没有勇气选择自己的方式;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不成熟,行为上缺少深思熟虑。

2 培育学生主体精神的途径

2.1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教育观念是教育活动的灵魂。信息工程学院在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中明确提出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改变束缚学生主体精神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如何看待学生。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有主体意识的人,不能仅仅强调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受动的一面,而忽视学生参与、能动的一面,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从内心相信学生有内在的发展潜力,这样才能有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发表己见和自由讨论的机会。

2.2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1)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信息工程学院在转型提升中积极推进“三对接”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和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讲解传授向参与性教学转变。信息工程学院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各级各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合作联盟单位,把教学内容融入设计或生产过程。如与北京中锐咨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统筹校内培养与校企“双主体”校外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工程学院以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研讨相结合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行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和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主动对知识进行内化,完成自我的建构,提升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以SSH框架软件开发技术课程为例,引入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开发案例,讨论程序开发框架技术等前沿课题,让学生思考软件工程专业和相关行业的问题。

3)丰富教学手段,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信息时代下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不再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何时何地学习。信息工程学院借助云计算中心、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网站,采用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多种网络开放式教学形式,为学生打造了多元的学习方式、互动的学习过程、丰富的学习内容、开放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2.3 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培育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依据《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黄淮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管理办法》《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文件,积极开展“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四创”教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例如,我们将软件项目管理、嵌入式程序开发等课程的第二课堂纳入了本科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在内容上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发展。

2.4 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制度保障

(1)改革学习评价制度。信息工程学院在学习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把握“重过程、多样性”的原则,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根据专业特点制订不同的考核形式,可以是小论文、小测验、调查报告,也可以是课程设计、综合训练、实践创新项目,还可以把课堂提问、讨论情况纳入其中;我们正在试行“第二课堂专业实践学分与课程学分置换办法”,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特长,激发兴趣志向,挖掘创造潜能,有力地保障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完善评先考核办法。为更好地发挥制度引导作用,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主动适应和参与学校的转型发展,信息工程学院一改过去评先评优中“唯课程分数”论,制订和完善了各类评先评优考核“积分”办法。如新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规定,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了一个单独模块,要求该项积分不得低于总分的40%,突出技术技能的学习导向,很好地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 成效初显

3.1 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信息工程学院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整体逐年提升。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多为“北上广”,就业岗位专业符合度在80%以上,初次就业月薪平均4 500元左右,工作两年以上月薪可达1.8万元左右,并且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很快就能成为项目经理或部门经理,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13年,黄淮学院被评为“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

3.2 创业人数不断增多

信息工程学院通过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搭建了畅通的创业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业的积极能动性。信息工程学院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金累计37万元,其中2014年,学生创办的“易捷网络公司”“智能家居公司”“智能开关科技公司”等获得省市(校)两级创业孵化基金22万元。在连续3年的黄淮学院“移动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信息工程学院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信息工程学院先后涌现了“网络达人—张金科”“节能先锋—王乙丞”等一批创业典型。2013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14年,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

3.3 获奖层次明显提升

2013年以来,信息工程学院在“第五届‘蓝桥杯’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数字媒体方向专业组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在国际ACM程序设计大赛中3个团队获得银奖,在河南省软件测试大赛中3个团队获得一等奖。

4 结 语

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转型发展中,深刻把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培育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的成长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提高,这必将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转型发展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途径,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学生的新要求,以期获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庆文, 阮啸, 李文腾. 大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发展的途径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1): 25-26.

[2] 王果. 教学过程与大学生主体性精神的培养[J]. 高等农业教育, 2010(1):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