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梅花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话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山园小梅二首·其一》——宋代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白话译文:
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饮酒助兴。
3、《山园小梅二首·其二》——宋代林逋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白话译文:
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4、《雪梅二首·其二》——南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白话译文: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5、《雪梅二首·其一》——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白话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大学图书馆率先尝试“无书化”
人们往往会把美国第一座“无书图书馆”追溯到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工程图书馆(Fiedler Engineering Library)。这座2000年开放的图书馆完全采用数字化资源,只保留了一些还未实现数字化的实体参考书和期刊。在当时互联网刚刚起步、数字资源还并不丰富的条件下,这个改变无疑是大胆的。加州大学莫赛德分校图书馆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本科图书馆也分别在2005年进行了“无书化”的尝试。
然而,“无书图书馆”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年中,斯坦福大学将其物理学和工程学图书馆改造成“无书图书馆”的模式,新的图书馆依靠大量的网络和数字资源,提供了Kindle阅读器和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供学生使用,还把其参考咨询等传统服务进行了全面数字化。这座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以“物”为中心的设计,更加强调使用者的体验,比如图书馆中为读者设计的空间大大增加,通过可移动的家具来打造更加灵活和舒适的环境,新的技术设备让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进行交互学习。然而,斯坦福大学新的物理学和工程学图书馆并非完全没有实体书,这座图书馆仍然保留了约1万卷实体书,而其他实体书则保存在距离学校几公里远的密集仓储设施中。
2010年稍晚的时候,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应用工程学和技术图书馆也开始推行“无书图书馆”的模式。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座图书馆中完全没有实体书,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从学校的图书馆总馆里获取相关的实体资源。
提高资源效率是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各类型图书馆普遍面临预算问题,到今天也没有得到缓解;这个压力又随着数字资源不断增长的价格而进一步加剧。而实体资源的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这成为图书馆难以承受的负担。此外,很多大学图书馆的空间都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资源零增长”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图书馆每年的资源增长量应该是零)不仅是图书馆理想的发展状态,更多地成为了这些图书馆在空间压力下急迫解决的现实问题。
数字时代降临,人们行为方式的变化等,也让图书馆实体资源的效率大幅下降。根据美国学院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的跟踪数据,美国大学图书馆用户人均的实体资源借阅量近年来正在急剧下降。根据过去15年的趋势来看,大学图书馆实体资源的人均借阅量很有可能会在2020年前后下降为零。尤其是大学工科,其研究实践已经越来越多地以虚拟资源作为中心,渐渐远离实体资源——在某些时候甚至渐渐远离实体图书馆。因而工科图书馆往往成为大学图书馆进行“无书化”实验的先行者。
转贴于
在上述变化正在发生的时候,美国图书馆的实践者开始更加强调资源的利用和用户的体验,而非资源本身。近年来,如何提高资源效率成为很多图书馆考虑的优先事项。最近美国图书馆中读者驱动的采购模式(PDA)大行其道、图书馆新一代的前端发现界面大受欢迎,以及集团采购模式的逐渐兴起,无不与这个范式的转变密切相关。而图书馆利用淘汰实体资源所节省下的空间,建立学习共享空间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空间,能够让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维持其生命力,因而也成为所有“无书图书馆”共同的实践。美国大学领导委员会(University Leadership Council)在2011年底的一份报告中说:“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数量正在急速地变得无关重要。”
公共图书馆推广“无书化”理念
公共图书馆因其读者的需求和借阅习惯与大学图书馆迥然有别,因而“无书图书馆”的实践目前只有极个别的案例。
201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港滩(Newport Beach)因为面临严重的财政压力,所以考虑把这个小镇的一座图书馆分馆完全改造成社区中心——也就是在维持图书馆其他服务不变的情况下,剥离其实体书资源部分。读者如果有需要,可以从本镇的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远程传送。
另外,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公共图书馆(Madison Public Library)计划在今年进行内部装修。图书馆在将内部图书都搬离图书馆的时候,举行了一次为期一天的纪念活动,名为“无书”(Bookless)。图书馆邀请了100多位艺术家,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展示。一方面,这次活动是当地公共图书馆努力成为社区中心、增加公众意识的又一次公共活动;另一方面,在象征意义上,也有助于当地图书馆用户意识到图书馆的现实和未来不只是书而已——虽然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种理念而已。
公众意识未跟上“无书化”发展趋势
我们似乎可以说,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用户需求的差别是“无书图书馆”趋势出现与否的最重要原因。在更大的图景上,“无书化”虽然往往被图书馆人看做是一种可以期待的趋势,但是从公众对图书馆使用的现状来看,情况又并非如此。
根据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在2010年《图书馆认知度报告》(Perception of Libraries)中的数据,美国人仍然把图书看做是图书馆的品牌,这种印象甚至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而进一步加强。该调查显示,有75%的被访者在说起图书馆的时候,会首先想到书;而在2005年,这一比例只有69%。民众对于书的坚持,在其他许多相关的调查中也得到了佐证。
一、“最后一寸”产业链:从“苹果园”到“苹果迷”的无缝连接
有许多学者认为:“苹果”的超额利润,源于其产业形态的相对封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它能够更灵活、有效地适应高速变化的市场。这一说法不乏道理,但笔者以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苹果”率先实现了信息传播模式与盈利模式的高度吻合与全程对应。
在大幅降低信息传播和使用成本,使之无限趋近于零的前提下,以“点对点”的方式,在数字互联网络上实现互动传播,这正是数字化媒体最本质的特征。
对数字化媒体来说,基于这样的信息传播模式,有效消除所有多余的中间环节,直接将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从生产原点传送到最终用户,将有助于实现整体产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数字媒体产业的价值最大化。
然而,即使是位居IT业前列的谷歌(Google)和脸谱(Facebook),目前也尚未实现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从生产原点到消费终端的“点对点”直达传送,而是将自己的内容产品及其增值服务,通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式,嵌入到其他合作伙伴生产的个人电脑、移动手机等终端上,与用户之间留下了最后一寸距离。如果没有“苹果”的存在,这倒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支配下,大家各自发挥最核心的优势,通过合作共筑产业链,生存的空间会更广阔。
不过,“苹果”却以其独特到极致的封闭姿态,依靠持续热销的iPod、iPad和iPhone等众多品牌终端产品,成功地完成了从厂房到消费者之间,那“最后一寸产业链”的构建,不仅让用户通过实体或虚拟的“苹果”专卖店,直接将钱付到“苹果”的口袋里,而且连售后维修、服务升级等事项,都一一包揽。
“苹果”的封闭非常典型地体现在“苹果”智能手机iPhone上:iPhone的软件平台与硬件设计融为一体,从软件安装、升级、备份、文件同步,一直到程序管理等,都紧密结合着“苹果”的在线音乐软件 iTunes来运行。所有的合作运营商不但得接受排他性的限制,如在美国市场上iPhone 只限于AT&T 的通讯网络,而且必须支持iTunes,不能强行推广自己的音乐或相关软件下载服务。[1]此外,iPhone的操作系统不允许修改核心软件,也不允许在操作系统中安装“苹果”认为质量低劣或与其设计目标不符的第三方软件。不仅如此,“苹果”还严格控制iPhone的出售地点,只在自己的专卖店和网店交易,同时任何售后问题,从硬件故障到软件性能,都一概大包大揽,从不推卸。但前提是,你得接受类似这样的极端条件:iPhone的电池是内置式的,不能拆卸,如果电池坏了,手机也一并得换掉。
iPhone在商业模式上的封闭性也一脉相承:一切都由公司掌控,惟一的目的就是卖得既贵又多。当然,前提是让用户体验发挥到极致,成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苹果”的操作系统虽然封闭,却十分成功,其宗旨是让移动设备更了解用户,而不是让用户去了解移动设备。因此,“苹果”的用户会明显感觉到:“苹果”手机操作起来既简单明了又乐趣无穷。iPod的环形操作键面、iPhone的多点触摸,无需复杂的命令和繁杂的步骤,只须手指一划、一摇就能完成指令。
由此,“苹果”给了那些正在谋求数字化转型的传统媒体(如CCTV),以及已经在数字媒体阵营里追求数字化生存的新兴媒体(如SMG旗下百视通公司的网络电视[IPTV]),一个非常实用的启示:只要拥有现实可能,最有效的转型路径和生存策略,就是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同时努力实现从生产原点到用户终端的无缝连接,完成纵向产业一体化的“最后一寸”价值链延伸。
当然,这需要有充足实力,不可盲目模仿。谷歌在尝试创造自己的品牌手机过程中,也屡遭遇挫折,至今仍在探索。
二、独善其身的开放 还是审时度势的过渡?
由于一直全面坚守封闭性经营,“苹果”在即时通信和办公套装软件领域里,逐步体现出过分限制第三方软件带来的束缚和损失。于是,一贯封闭的“苹果”在第三方应用软件方面,主动给出了例外。2008年,“苹果”应用软件平台AppStore正式上线,为第三方软件开发者提供销售渠道,也藉此创造了手机软件销售的新模式。此前,在现实的巨大利诱下和高昂的反垄断诉讼威胁下,“苹果”最终在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上,选择了有限度的开放。它的限制集中体现在前文提到的不允许修改iPhone操作系统的核心层面,不允许在操作系统中安装任何“苹果”认为质量低劣或与整体设计目标不符的第三方软件等。据2010年底的较新统计数据,目前AppStore上的应用数量已达到30万个。
就在“苹果”的智能手机及第三方软件领域逐渐形成垄断趋势之际,谷歌(Google)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宣布上市,并同时面向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两大市场。与“苹果”的思路恰恰相反,谷歌安卓选择了全面开放,这意味着所有使用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不会被集成到任何形式的桌面管理程序中去,安卓本身及第三方软件可以在不同品牌的手机上、以不同形式实现自由安装、升级、备份、文件同步、软件管理和云同步。由此,“苹果”与谷歌之间,在合作之余,形成了日渐激烈的竞争格局。出生于互联网的谷歌,在安卓系统上袭承了开放、免费的特性,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安卓系统联盟,很快吸引了众多第三方软件开发商,2010年底其开放平台上的软件应用量迅速达到10万个。据美国咨询公司Gartner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安卓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年前的3.5%迅速上升至25.5%。安卓系统的出货量甚至超过了“苹果”和黑霉(RIM)。
不过,即使谷歌安卓的优势渐强,由于暂时缺乏这“最后一寸”产业链,使得安卓在拓展进程中常常力不从心,甚至险象环生。
谷歌因为暂未生产相关硬件或终端,其与智能手机运营商的关系很难维系得像“苹果”那样紧密,这非常不利于安卓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整合与推广。比如:众多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都想尽办法突出和强调自身的品牌,以充分地有别于竞争者,使得安卓的存在被忽略和淡化,人们最终体验和记忆的,很可能是摩托罗拉的MotoBlur或HTC 的Sense,同时很容易将相关的疏漏记在谷歌安卓的账上。比如:由于第三方应用软件的良莠不齐,使得用户抱怨安卓的质量不佳,而不久前Android Market引发的恶意应用程序,[2]造成非法收费和用户个人隐私泄漏,更使得用户对手机安全忧心忡忡。
反观“苹果”用“最后一寸”产业链所做的无缝连接,就像是想要把庞大的互联网想方设法地移植,甚至盆栽到封闭的“苹果”园里来,而不是像众多竞争者那样,把自己放养到自由、开阔的互联网田野里去。
然而,开放与封闭总是相对而言。“苹果”有限度的开放,能否实现长久的独善其身,还是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作茧自缚?谷歌的免费与开放是否过度,安卓又能否克服第三方软件带来的病毒丛生和恶意侵权等现实问题?这一系列疑问,需要做更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探讨。
上述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有待数字化转型的传统媒体或追求数字化生存的新兴媒体来说,意义深远。比如:如何有效推行免费和共享,以化解三网合一中的利益壁垒?如何合理权衡开放与侵权,以促进传统和新兴媒体对于用户行为偏好的智能分析,从而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等等。
三、“苹果”的悖论:利润最大化与价值最大化
现实常常是矛盾的统一体。
笔者以为: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苹果”,将很难持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为数字媒体阵营里的任何成员,其价值最大化的根基,都必须深深扎在社会价值当中,也就是大规模持续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创造更多可供公众免费使用的自由资源。比如:免费的信息搜索、邮件传递、文档储存等,然后从中寻找用户愿意付费的有偿服务与盈利市场。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最提倡自由和创新的新媒体,其产业基石是建立在免费经济基础上的合理垄断,而新媒体产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则是在持续创造并提供自由资源和社会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共享来实现混沌盈利。
毕竟,基于数字互联网“点对点”双向传播模式的新媒体产业,比较于“点对面”传播的传统媒体,最根本的优势在于:
第一,借助于数字互动网络,新兴媒体大幅降低了信息传播和交易的成本,通过提供大规模的免费使用,创造着社会化的自由资源(Free resource)或者信息福利。换句话说,新媒体产业在典型的国家和市场意志与作为之外,创造和提供着一种新的公用媒介(Public use media),并打算以人人均享信息传播与接受权利的方式,让社会个体与国家、市场一起,来实现对自由资源的直接管理。此前,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出现大量的自由资源,在经历暴力革命或律法规治之后,最终大都以或委托的方式,部分或全部地交给了国家或市场,而不再由社会个体直接来管理和经营。具体到媒体产业,20世纪初期,无线电波最开始是作为自由资源而存在的,在大量私人电台盛行后,最终因电波频率资源的相对稀缺、产业秩序混乱和国家安全等原因,收为国有,而后又逐步商业化,最终分化为公营和商业电台,私人电台沦为非法。时至今日,人人都可以成为播客(Podcast),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字电台,因为数字网络将原本稀缺的频谱资源,变成了供过于求的非稀缺性资源。
第二,伴随着信息传播成本的大幅降低和信息传受(传播与接受)权利的均享,一种从未大规模存在的可供每个人之间实现即时沟通协商的议事体系由此形成,为直接民主提供了现实可能,这对于现行的代议制间接民主体系给予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眼下的谷歌(Google)和脸谱(Facebook),正在高校、政府等社会的各个阶层中,成为正式和非正式网络社区“个人偏好”最广泛的聚焦地和意见表达场所。从这个视角上看,谷歌和脸谱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包括埃及、伊朗等多个国家的民主社会运动,一点也不奇怪,甚至有着某种内在必然性。
第三,借助于数字互动网络,新兴媒体拥有了即时了解并汇总社会个体各类需求偏好的潜能,可以持续完善对高度差异化个性需求的满足,前提是将最大多数人纳入到同一个供需体系当中,利用信息产业独特的边际效益递增,有效提升信息生产、传播、反馈、沟通的效率,以产生更大的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大范围、高程度的市场垄断。
目前,谷歌在全球搜索引擎产业的市场份额,已然接近绝对垄断的程度,而这却是“苹果”所难以企及的,因为它不具备帮助每一个独立社会个体充分显示其“个人偏好”,并将其汇总、转化为社会偏好的功能。
据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2010年谷歌在欧盟搜索市场上的份额高达90%,而实际上可能达到了95%。在美国本土搜索引擎市场上,谷歌的占有率也高达65%。
尽管谷歌因此正面临来自欧盟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反垄断调查,甚至可能导致搜索引擎产业格局的强制性结构调整或转型,这与早年微软的垄断有几近本质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微软为广大网民提供的免费服务相对较少,创造的社会价值非常有限,而谷歌从成立之初,就一直面向所有网络用户提供大规模免费服务,持续创造着巨大的信息福利,也就是社会价值。目前,尚无迹象表明,谷歌会把这些社会价值全部转化为经济价值。换句话说,相对于谷歌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其盈利性经营行为并未占据企业行为的主体。如果在反垄断诉讼中将它与唯利是图的微软一视同仁,那么以服务于公众为宗旨,绝对垄断着本国广播、电视产业,同时又深受国民信赖与关爱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势必要排在谷歌之前,成为反垄断调查与诉讼的首选对象。
其实,如果谷歌真能兑现“不作恶”的承诺,大多数民众未必不能接受它有着内在技术依据和现实需求的垄断。毕竟,“帕累托最优”的理想社会是针对每一个人而言的,一个将所有人都平等纳入其中,并促进资源自由、优化匹配的信息网络,本质上符合社会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基本利益和发展趋势。
针对谷歌的反垄断和版权诉讼,笔者无意多作评判,只是想强调:谷歌的垄断,目前仍属于根植于社会价值创造的新型市场垄断,基本兑现了谷歌“不作恶”的自我承诺,倒是对于以国家和企业为主体的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应早日以法律形式确立基本原则:
第一,最大限度确保社会价值的创造;
第二,最大限度地保护可供公众免费使用的自由资源,不利于此的任何市场干预或政府干预均有所不宜。
对于很多方面更接近微软而非谷歌或脸谱的“苹果”,笔者想指出:如果继续维持对社会价值创造的漠视,其现有的盈利模式可能难以为继。因为社会价值意味着为民众提供更多的自由资源,不仅可带来有望被广泛接受的合理垄断,而且会产生和积累更多的用户行为依赖、情感依赖和消费依赖,维系着某种价值认同和归宿感,创造出大规模的虚拟国民,他们不会像对待微软那样视之为技术工具,而是会像对待谷歌和脸谱那样,视之为朋友、家人,这才是数字新媒体产业的价值核心和增值基础。
谷歌安卓的后来居上,也许就是一个现实的预言。只是,这个预言对于一直受惠于“一味逐利”,且现在门庭若市的“苹果”来说,很难起到什么警示作用。
“利润最大化还是价值最大化”的“苹果”悖论,对于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和数字化生存中的新媒体,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数字网络生态下的垄断,不一定要靠强力控制;
其次,以社会价值为基础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带来的利润,往往比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更有效。
整体来看,“苹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深刻而又充满矛盾。
注释:
[1] Prince McLean.深入谷歌Android和“苹果” iPhone OS:商业模式.微博文章,2009-12-06 00:05
关键词: 内部市场化;煤矿协同;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60-02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推动内部市场化、增强安全管理协同性为手段,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思考与再设计,通过再造安全管理流程,建立起管理职能顺畅、劳动组织合理、内部市场完善、协同化程度良好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充分运用“市场”的利益机制和“企业”的协同管控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单位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各生产要素,使企业内部各级经营管理者、执行者的责权利实现相对统一,从而降低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益,促进煤矿持续、安全、健康、和谐发展。
1 产生背景
河南煤化永锦能源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老矿,面临由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的挑战。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众多的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特别是安全管理思路传统保守,过多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会议布置、下达命令、处罚为主要的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安全保障,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传统安全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①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造成安全管理盲目性较大。
②安全管理流程不合理。安全管理操作控制程序不清晰、不闭合,未能做到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随意性较强。
③安全管理协同性差,责任权利不统一。
2 内涵与主要做法
2.1 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成立内部市场化协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领导为成员的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例外问题的处置,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的监察工作。
2.2 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是明确安全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想。
二是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是在内部市场化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完成的,从煤矿到班组共形成三级主要市场主体,分别是煤矿、区队以及班组。
三是明确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要想改革和创新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安全高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长效运行机制,理清各种关系,规范作
业流程,主要包括市场机制、考核机制、协同机制和监察机制。
四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实施方法。在内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构建三维安全协同管理PDCA循环系统。
五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六个原则: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授权的原则、利益对等的原则、协同高效的原则、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安全目标导向原则。
2.3 优化安全管理的体系架构
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梳理,构建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三维立体框架模型。
根据模型,构建起安全管理的初步体系架构:纵向上从安全管理PDCA流程出发,形成安全目标管理、安全风险防范、安全管理与控制、安全目标考核和安全评价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横向上以市场主体上下游服务关系和岗位辅助协作关系,确定市场服务合同,从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并从人、机、环、法、料五个方面规定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在纵横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管理岗位目标与责任、安全管理岗位考核指标、安全协同管理制度与考核方法,整个安全管理流程置于安全协同监察之下,从而形成以内部市场化运作为主,安全协同监察为辅的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框架。
2.4 再造安全管理的流程
2.4.1 构建PDCA安全管理流程(总体流程)
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分析,结合PDCA循环图思想,设计出PDCA安全协同管理总体流程(图1)。
2.4.2 构建协同安全管理流程分流程
在PDCA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总体流程)基础上,分别设计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分流程,包括:安全目标管理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安全控制管理流程、应急救援管理流程和内部市场化结算管理流程等。
①建立安全目标管理流程
目标安全管理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目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各级市场主体的安全目标,并根据各级市场主要目标,形成各级市场主体的岗位责任,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安全目标考核方法、内部市场化结算方案等。
目标安全管理流程是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控制的基础。在目标安全管理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办法》、《安全内部市场化结算办法》等制度文件。
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安全风险管理是安全防范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危险源辨识和煤矿安全应急预案。
首先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风险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收集煤矿安全信息,对煤矿的安全风险作出初步判断;其次结合班组、部门的时间确认与反馈,参考行业风险事件库,全面辨识煤矿安全风险;第三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专业经验、行业标杆等,结合煤矿实际,形成安全风险评估的初步结论;第四形成安全风险管控预案,提出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借鉴了风险管理和危险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危险辨识是基础,根据危险源辨识,形成危险源信息库;运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危险)等级,应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
2.4.3 加强内部市场化结算流程管理
①在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基础上,结合煤矿自身安全管理实际,依据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构建建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形成煤矿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内部结算办法,构建起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
②完善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一是分线核算,构建要素市场。二是不断完善价格体系。三是建立核算体系。四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2.5 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在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完善《安全应急预案信息库》、《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安全标识管理办法》、《安全宣教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市场化程度较强、协同力度较大的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3 结语
①通过实施“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协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安全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员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PDCA安全闭环管理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②在目前煤炭形式下滑的情况下,煤矿生产成本增加压力下,加大成本投入的管控力度,严格履行审批签字把关职责,始终坚持设备、材料等周转,充分利用废旧物资调剂交易中心,对库存物资材料进行了调剂使用,减少了新材料投入。保证了矿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煤矿协同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通过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再造的实施,建立了以市场为主,监察为辅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完善的安全计划执行体系,良好的责权利对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
⑤安全管理流程进一步明晰,实现了安全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合理有序地组织好生产,安全工资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保证了一线职工工资,提高工效和职工积极性;杜绝“两突击一平常”现象。确保采煤产量稳定,加快“快速掘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永喜.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09(11).
[2]李小欧.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2(27).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民间文化在快速走向衰亡。传统的民间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日渐萎缩,现代化正在无情地荡涤着传统民间文化。
基层电视媒体如何应对挑战?如何保留和传承这些民间文化?近几年基层电视媒介为了冲出重围得以生存而作的努力,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基层电视媒介与民间文化之间的良好互动。
一、民间文化是基层电视媒介特色化的源泉
电视发展到今天, 竞争更加激烈。中央电视台逐渐做大做强,省级电视台也加速上星,抢占地盘,强势电视台的冲击还导致了受众分流,造成基层电视台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此外,年轻人受网络媒体诱惑的越来越多,看电视的越来越少,而看地方台的就更少了。另外,西方强势传媒进入我国后,竞争将会空前激烈,受影响最大的也是基层的电视台。
基层电视台应对这种挑战的早期反应是模仿和克隆。比如对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模仿,使谈话类节目无处不在;对选秀节目克隆后,屏幕上就充斥着爱做梦的少男少女和无数没有任何实际内涵的短信投票。这种缺乏文化见识和独特审美的浮躁肤浅心态,导致一些基层电视媒体的节目毫无特色。在人员素质、资金设备都不能和省以上电视台同日而语的情况下,基层电视媒体对中央台、各省台、省会城市台节目的模仿克隆,只能让更多受众选择换台。
对此,一些基层电视台提出了“小众化传播”和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大众需求的多元化,自我意识的增强,必然形成接受群体的细分化,于是就有了小众化传播的说法。“小众化”传播模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受众大致是固定的。近年来,基层电视媒介基本上都采用这种传播模式。他们的受众群体就是基层电视媒介所在区域的百姓。
人类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生存和生产的,因此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形态包括传播和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情意味以及文化观念,孕育出了不同的民间文化,影响着一地的文化性格和群体特征。比如同是鼓乐,就有安徽凤阳花鼓、新疆维吾尔族手鼓、陕西安塞腰鼓等。这些民间文化就是基层电视媒介小众化传播的根基和灵魂。发掘和表现这些民间文化是基层电视台的根本任务, 也是基层电视台办节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
对基层电视媒介而言,受众的接受效果就是生命线。因此,基层电视媒介首先就要明确区域内受众的兴趣爱好、接受心理与接受行为,然后才能为他们量体裁衣、定制节目。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2001年以62个城市为基础进行的主要电视收视趋势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中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人群和体力劳动者群体是主要的电视观众,他们普遍偏好带有民间文化色彩的节目;南方人尚娱乐,北方人喜新闻,南方人爱情感剧,北方人好情节剧等。
为此,基层电视媒介纷纷对现有节目进行改版,增加带有民间文化色彩的电视节目。比如,温州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2006年倾力推出了以温州民间文化鼓词为主要形式的“温州曲艺场”栏目,以广大戏迷票友、中老年观众朋友为主要收视对象,普及戏曲知识,弘扬传统戏曲艺术。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最大的一个曲种,用温州方言演唱,说唱并重,多为说唱故事。温州鼓词除了有强烈的乡音之外,还具有优美的唱腔,一个人表演着生、丑、旦、净角色的独特之处。
节目播出后,引起中老年观众的强烈关注,一些在温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加入了受众群体,不管节目首播还是重播,他们都是忠实的观众。有时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节目暂停播出或者调整了播出时间,电视台的询问电话就会超负荷运作。
基层电视媒介对民间文化的借鉴,除了这种直接引入的方式外,还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中注入民间文化的元素,让受众在基层电视的荧屏上产生了久违的新鲜感。
首先是在语言风格方面。比如,各基层电视台纷纷策划了方言节目。方言承载和记录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和居民的情感,充分体现了民间语言的独特魅力。方言节目在接近性和亲和力上有着其它节目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次,在节目结构中注入民间文化的元素。电视通过画面语言、色彩语言和有声语言,在细节、情节的表述中,让观众在平常的故事中感动。有时候要很好地表达情绪、制造,光有语言、音乐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表达情意的理想画面,而这时民间文化的博采就派上用场了。举一个例子,苏州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弦》,讲述的是一位从来没有走出过苏州城的评弹老艺人,把毕生的积蓄用于造桥的故事。纪录片从苏州交错的河道上一艘乌船开始,通过老艺人教徒弟评弹,徒弟唱评弹赚钱,老艺人攒毛票的过程展开故事。整个故事脉络中始终有民间文化的踪影:苏州河上常见的小船,苏州人常去的茶楼,古色古香的窗棂,还有评弹时隐时现,最后在老艺人的丧葬仪式上,观众赫然发现老艺人平时舍不得用的毛票都在一个木箱里装着,箱子上写着“捐给家乡造桥”。通过这一系列民间文化元素的铺垫,实现传者和受者的情景交融、情感交融,让熟悉的观众有亲切感,让不熟悉的观众有新奇感,让所有的观众有接受的真情实感。
第三,很多民间文化的精髓也融入了电视节目中。像演播室的设计,主持人背景,片头片尾画面、音乐、字幕效果等。乐清电视台2007年推出的方言节目中,就是采用乐清民间文化中被称为中国一绝的细纹刻纸作为演播室背景的,而片尾音乐则是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编制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民歌》的《对鸟》。因为这些民间文化元素,拉近了传者和受者的距离,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第四,萃取民间文化的精华作为创作元素融入电视节目中。在2006年春节晚会上的舞蹈节目《俏夕阳》中,一群谈不上有多少舞蹈技巧的老太太,却以她们惟妙惟肖、不失俏皮风趣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喜爱。这个节目核心的创作元素就来自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它的成功也显示了民间文化的魅力。
二、基层电视媒介为民间文化普及推广助阵
一直以来,说起“民间”,人们就会不假思索地联想到农村,民间文化就是劳动者的文化。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农村居民的生活开始与城市紧密相连,很多年轻人抛弃手艺到城市里谋生。这使得民间文化的原发地逐渐萎缩,民间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接受主体正在减少。
现代中国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中,原有的在农耕文明架构中的一切文化都在迅速消失。消失与泯灭得最快的就是民间文化,有些甚至还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危机。对民间文化的抢救已经刻不容缓,而抢救的手段主要有电视、摄影和文字记录等。
民间文化和基层电视媒介同属小众化传播,因此基层电视媒介对民间文化的宣传,如民间艺人传、民间故事等,就是赋予民间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话语空间,这对民间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声、东北二人转通过电视而流传是民间艺术的成功经验。
2006年,乐清市电视台曾发起魅力乡村的评选活动。各乡镇将各自的民间文化加以挖掘、整理,然后通过电视进行展示、宣传,最后选出最有魅力的乡村。这次活动,将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化重新还原到民众生活的环境中,使之可以以活态形式进行流传。比如寺前村的细纹刻纸。
乐清的细纹刻纸,一平方厘米的纸上下刀百余次,刻出50多条细纹,并条条相连不断。细纹刻纸在乐清传承了700多年,其生命轨迹是上个世纪70年代红火、80年代衰落、90年代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踪影。一幅细纹刻纸作品,需要刻几十万刀,往往须经月余才能完成,且不允许有一刀失误。一般初学者要练上三四年才有一定的功底,但价值回报却不高,甚至不足以糊口,以致目前乐清的细纹刻纸艺人日稀,甚至有断代的危险。
开展魅力乡村评比后,寺前村成立了细纹刻纸研究所,进行细纹刻纸走向市场的尝试。更多的人通过电视迷上了细纹刻纸,乐清的各所小学还将细纹刻纸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魅力乡村的评比,还促进了一部分以活态形式流传的民间文化的发展。比如南岳镇的高跷抬阁表演。抬阁是人站在碗口粗的木架上,一边行进,一边表演各种动作。通过电视的传播,周边县市的民众对抬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每年有节庆的时候都会邀请南岳镇的高跷抬阁表演队前往表演。农民收入提高后,就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这些民间艺术的创作中去。
而各乡镇之间的民间文化比拼,激发了民间艺人对艺术的抢救和传承,让他们认识到,民间文化不仅仅只是手艺。
一直以来,学者们都认为,由于民间文化的创造主体远离农村而造成的“地域危机”,是影响当代民间文化传承的潜在危机,而消除这一危机的有效办法就是为民间文化找到当代延续的载体。传统观念一直视来自“民众”的民间艺术品为真正的民间文化,而今,这个民众除了包括原来意义的广大农村人民外,还应包括生活在广大城市中的民众。基层电视媒介的一次成功操作,让我们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
2007年,乐清电视台举办了一场“乐清民谣大赛”。民谣就是民众身边的歌,不需要多少技巧,想唱就可以唱。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获得主体意识的民众,需要一种包含自我表达的新的娱乐形式。乐清电视台将这次活动节目化,节目活动化,在选手报名前就通过各类宣传,尽量扩大参与度,并从大赛规模、环节、日程、互动形式、社会影响等方面高密度宣传,提升观众的参与期待。比赛期间,在几大主要乡镇设点,让参赛选手在广场、集市等现场演唱民谣,一来增加参赛选手的积极性,二来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电视台也定时播出,推出参赛选手自己的MTV,观众互动短信投票,这些元素从不同的方位刺激着观众,极大地影响着观众的期盼。大赛还没有结束,大街小巷已经流传开了朗朗上口的民谣,一些幼儿园、小学校还将民谣当成教材。城市里的年轻人也组建了自己的民谣组合。
其实,基层电视媒介和民间文化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同区域内受众崇尚娱乐性和向往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有关。两者的互动关系给彼此都带来了益处,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电视的手段无疑是保存、普及、推广民间文化很好的方式,但与此同时,民间文化又何尝不是给了基层电视媒介以文化的滋养和生存路径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高震:《地方电视媒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建构――兼论的本土化策略》,《声屏世界》,2004年第2期
[2]金梅:《浅议基层电视台由频道专业化向频道特色化的转变》,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3]刘晓春:《山歌,渐行渐远》,《读书》,2006年第4期
[4]邵培仁:《电脑与网络:媒介地理学的颠覆者》,《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5]邵培仁:《媒介地理学: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之间》(J ),中国传媒报告,2005( 3)
[6]邵培仁、潘祥辉:《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5/10/28
[7]《中国电视受众研究2001概观》,《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第35页、第36页
1.旧建筑利用及改造
(1)完整保留原结构
原厂房主体结构留存完整(两侧拆除部分均从沉降缝处拆除),设计完整保留原结构的屋架、柱、吊车梁等展现工业建筑特征的构件。拆除主体结构以外附属、加建部分,通过原厂房的巨型结构突现产业遗产的独特景观和地域文脉。
(2)新旧结构完全分离
加建部分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与原有结构错开布置,形成独立系统,以突出原有结构的整体表达力,并通过同样模数的轴网建立了新旧结构的统一性。分离的新旧结构也减少了在建设过程中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维修,加快建设过程。
(3)旧结构的新生
在中庭空间展示老厂房的屋面桁架结构及巨型结构柱,让人直观感受到它的工业气质。该空间成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展示空间以其为组织构架。
(4)修旧如旧
除了进行事关构件安全性的处理,对保留的旧结构构件尽量维持原状,混凝土构件仅涂刷透明保护剂,保持原结构原始质感。
2. “形异神似”――旧建筑改造的形态设计
(1)建筑形体设计将新、老建筑穿插、融合在一起,大部分新建体量谦逊的成为老结构的衬托,而部分伸于老结构之外的体量,如锯齿形的中庭天窗既张扬了新建筑的存在,又通过其力量感与老厂房巨构达到“形异神似”。
(2)立面材料采用彩钢压型夹心保温板、镀膜玻璃和玻璃钢透光板,避免了细腻的细部刻画感,体现了简洁的现代工业质感。
3.绿色策略:
(1)围护结构以隔热设计为主,设备系统的选择以满足临时性需求为目标,适度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中在太阳辐射热的主要接受方向严格控制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避免先浪费再补救的“耗能”举措。
(2)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
中庭空间顶部采用折板采集漫射光并折射至展厅。炎热夏季,此空间顶部受太阳光照射后,内部温度升高,通过可开启天窗利用烟囱效应形成室内自然被动式自然通风。
(3)材料利用
a.绿色建材:使用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的绿色建材;
b.材料的循环利用:考虑到世博会临时建筑的使用特点,新建部分采用了可多次拆装的轻框轻板建筑体系。局部屋面和幕墙体系利用了经过安全检测的老结构(支撑于此部分结构的新添构件与其他新结构构件设缝完全分开)。
(4)区域中央空调系统
建筑所需的能源将由能源中心集中供应。送排风机电机均为变频调速电机,过渡季可实现全新风运行,以利用自然能源,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
关键词:E玫瑰花结试验 SRBC 淋巴细胞;
E玫瑰花结试验是体外检测T淋巴细胞数量和免疫功能的一种经典方法,不同的反应条件可形成不同的花结。T淋巴细胞与较低比例的绵羊红细胞(SRBC)经37℃温育,低速离心后不经低温培养即可形成的花结称为活性E玫瑰花结(Ea-RFC),活性E玫瑰花结代表的是与SRBC具有高度亲和力的T细胞活性亚群[1],能反应细胞水平,常与临床表现一致。活性E玫瑰花结试验虽然不需特殊设备,但影响因素多,重复性和稳定性不易控制,控制实验条件是试验成功的关键,因而笔者对Ea-RFC试验中的主要实验条件进行了归纳和优化,以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1.1待检血样的采集 采集血样传统的方法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后注入试管,而真空采血管是取代注射器采血的换代产品,采集血样时可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将血样采集于内置肝素钠抗凝剂或淋巴细胞分离液的真空采血管中,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使用注射器抽吸对血细胞造成的破坏作用,并且可以缩短血样的采集时间。采得之血样若需放置,应置4~8℃低温且不宜超过6h,并尽快分离淋巴细胞。
1.2 稀释液的选择 对于肝素抗凝血,应先将抗凝血用等量稀释液稀释后再与分离液叠加。稀释液通常可使用含Ca2+、Mg2+的Hanks液、D-Hanks液、RPMI1640培养基、PBS缓冲液等。含Ca2+、Mg2+的Hanks液配方简单,具有与细胞生长状态下的一致的pH值、渗透压并且还可提供营养作用,是细胞培养基本用液,D-Hanks液多用于含胰酶的培养体系,RPMI1640培养基尤为适合贴壁细胞培养但价格较高,PBS缓冲液可作为Hanks液的替代液,因此Ea-RFC试验首选含Ca2+、Mg2+的Hanks液作为稀释液。由于Ea-RFC试验不经低温培养,配制含Ca2+、Mg2+的Hanks液亦可不加氯仿,以减少实验室毒害。
1.3 淋巴细胞的分离和悬液的配制 将已稀释血样与淋巴细胞分离液叠加前,稀释血样和分离液均应先置37℃预温,然后使用细径的滴管或毛细吸管吸取血样,叠加时应靠近管壁缓缓加入,这样可以避免血液冲破分离液界面,叠加后应立即水平离心,离心后吸取的单个核细胞必须用含Ca2+、Mg2+的Hanks液洗涤3次后方可使用。淋巴细胞悬液中小牛血清的浓度过低会造成细胞营养条件不足,浓度过高则会破坏缓冲体系,我们的经验表明小牛血清的最终浓度调整为20%时最为适宜,使用的小牛血清应先经56℃灭活30分钟。配制淋巴细胞悬液时若使用5.0g/L的水解乳蛋白代替Hanks液,可提高形成花结的稳定性。 2 SRBC悬液的制备 使用Alsever液,通常可以将SRBC保存3周而不影响受体活性,未采用Alsever液保存的SRBC在4~8℃条件下仅可保存2周。收集SRBC时应先将新鲜绵羊血以玻珠振摇脱纤维后再置于保存液中,洗涤SRBC时应使用Hanks液洗涤三次为宜,洗涤的次数不能随意增减,尤其要注意第三次洗涤时SRBC有无溶血现象,若有溶血现象,表示SRBC脆性增加已不适于应用,应当更换。
3 淋巴细胞和SRBC的混合比例 活性E玫瑰花结试验中淋巴细胞和SRBC的混合比例与总E玫瑰花结(Et-RFC)试验相比要高,一般控制在1:10[2]。要想获得满意的花结形成效果,可用使用细胞计数仪或血细胞计数板检测后调整浓度。
4 离心条件的控制 离心条件对于活性E玫瑰花结试验至关重要,T淋巴细胞与 SRBC之间的结合是比较松脆的,离心速度过高可使形成的花结分散,离心速度过低则两者的结合不够充分,因此实验时必须严格控制SRBC与淋巴细胞混合液的离心速度,务必保证不高于500r/min的低速离心,离心时尽量使用冷冻离心机,冷冻离心机由于在离心过程中可以精确调控转速,同时离心机内部的低温环境也可避免离心过程中离心管中样品升温,而活性E玫瑰花结试验的最适温度为4~24℃(在此范围内温度越低越好),因此冷冻离心机比普通离心机更适合Ea-RFC试验。
活性E玫瑰花结试验另外还会受绵羊的选择、所配制Hanks液的质量、血样标本的来源、实验季节(夏季结果偏低)以及操作手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行试验时操作程序一定要规范,耐心细致地控制和优化好各个实验步骤,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高标准作业、模式化管理”实施的背景:
1、钱矿公司属多煤层群压茬开采矿井,断层多,地质构造复杂,而且伴随矿井的不断延伸和产量的逐年加大,工作面之间相互影响,动压加剧,失修巷道增多,给安全作业和管理带来了很多不利。
2、设备新旧程度参差不齐,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不平衡,亟待提高标准,统一模式。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受传统低标准思想束缚和设备老化影响,标准不统一,达标不能保持经常,达标水平参差不齐。
3、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有些标准不严、不细、不够统一,有些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不能开成闭合体系。如一些管理规定内容不规范、相互冲突,导致各单位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形不成规范模式,管技人员在日常管理或处理突发问题时也存有随意性。
4、队伍结构不合理,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艰苦性,再加上煤炭行业收入相对不高,素质和技术能力较高的优秀人才不原进入煤炭行业,造成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且安全技能相对较差,作业标准不高和习惯性操作的问题依然存在,零打碎敲的伤工事故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着安全生产。
5、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影响,传统思维和工作定式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有些环节没有固定模式,无标准可依、无固定的管理模式可循,管理的科学性差,粗放管理的问题突出,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开拓区基本概况
目前我公司开拓区重点工程:
1、十一采皮带山及十一采回风巷;
2、-780 水平八采 大巷;
3、十一采三中运斜石门及小川;
4、-850 12采大巷;
5、-850 西大巷(副巷);
6、-850 西轨大巷;
7、-850 蓄电池电机车房;
07年全年开拓进尺任务是全年进尺 米。
其它:十采皮机头硐室刷大;十采皮带山铺底;火药库铺底及水沟;-450轨道翻修,20__皮带巷治理;1303皮带 -600 锚网喷工程等。工作较多,再加上顶板破碎,围岩变化条件比较复杂,在 模式化管理上较为困难。为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准,在模式化管理上,充分发挥科学的管理,选出较为优秀的单位,把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加以推广,为在管理上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我们在开三开展了试点工作,在推进公司模式化建设上,发挥了极好的推动作用。通过考察,具体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确定科学发展观
社会在进步,企业在发展,我公司各开拓基层工作单位,深刻落实集团公司和本矿的发展精神,学习和贯彻公司模式化管理思想,指导模式化工作,把高标准作业、模式化管理落实到实处.围绕高标准模式化内涵和外延,组织管理人员开展讨论,充分认识提升公司的企业标准水平,科学的发展企业。在意识形态上,首先示要适应形式的发展要求,老皇历必须丢掉,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不断创建新,用新的工作方法来提升新的管理标准。开展“高标准作业,模式化管理”就是企业发展跨出的第一步,让管理干部首先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确定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发挥好引导带领作用。
二、建立制度,增强员工高标准作业的自觉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标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为了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个行为标准,他们在具体管理上做了以下工作:(一)按照各生产部位,生产程序和工程要求,完善和制定出高标准作业、模式化管理标准,制定出《开拓区质量标准》《水沟轨道高标准》)《开拓机电设备管理高标准》《井下现场达标管理规定》《井下牌板管线吊挂管理规定》等,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管理目标,如轨道平直一条线,管线吊挂一条线;水沟盖板平直一条线,材料码放一条线等,在管理上有目标、有标准,可操作,在操作上制定出行为标准。(二)在以上基础上,引导员工谈认识,谈看法,不断从三个层面提高员工对“模式化”的认识, 一是行为的高标准,即完成某项具体工作工序所必须遵守的准则;二是工程质量的高标/,!/准,即成巷标准、水沟标准、轨道标准必须统一;三是作业环境高标准,就是材料码放、牌板配置,设备使用,白色垃圾治理上的高标准。四是 建立健全的员工行为控制体系,从区长到班组长到员工制定管理考核制度,使全体员工每项工作、每项工序都将讲标准。让每名员工都懂得企业需要发展,标准需要提高,这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从而增强广大员工坚持标准化的自觉性。
三、提高具体标准, 提升标准化水平
为切实抓好标准化的工作,各专业口从提升工作标准化入手 ,首先修订施工标准 ,如对打眼放炮、喷浆、修道、打水沟等均明确标准使员工 工作时有尺度、有标准,用标准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并且组织管技人员,对成巷质量,水沟质量,轨道质
量,环境治理,物料码放进行检查 , 对查出的问题,按规定考核,在具体落实上,我矿开三区做得比较好,一是提高了斜山管理标准。-850 东大巷-780 上山施工中倾角较大 ,上山又遇断层和黑掌,他们通过严格控制放炮限量,改一次响炮为分次响炮,减少了放炮对高标准造成的不利影响,做到进一米尺合格一米, 使放炮成型 、喷浆、轨道均达到较高的标准,二是提高机电达标标准。为提高机电达标形象,他们从提高电器设备防爆,整洁标准化入手,坚持日常保管维护必须达到标准化要求,做到电缆管线吊挂一条线,整齐有序,消灭了摆放杂乱现象,直观美化了达标形象,同时提高了机电 完好率。 三是提高“一通三防”管理标准,风筒吊挂按 笔直一条线考核,做到环环吊挂无破损。制定了 放炮喷雾装置实现了响炮立即喷雾,达到 了较好的灭尘效果。并在东大巷改用了800mm铁风筒,增大了通风量。为解决后路降温问题,在850 水平巷安装了专业灭产管路, 实施了巷道分段灭尘,减少了因爆破和喷浆产生的烟尘,巷道和设备表面浮沉明显减少,使工作面作业环境明显改善。四是提高白色垃圾治理标准 。为提升标准化水平,他们严格管理,将责任细化到每个到每个岗位、部位、工种和个人,分段承包落实到人,不留死角,配合适当的考核,形成 岗位讲文明奖标准的良好氛围,全员自觉治理杜绝脏、乱、差现象,使质量标准化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四、 创建新的管理模式,月单孔进尺破百米
为更好的完成公司两会制定的目标,今年初这区班子经认真总结和研究后,一致认为,要实现公司两会提出开三进尺2850米的奋斗目标,必须在掘进方法有新突破不可,由此提出了在-850 西大巷组织百米快速队,推行三掘一喷管理模式,由原来的每天向两次炮改为每天向三次炮,加快了循环节奏。由于实施了三掘一喷的管理模式,调动了员工生产积极性,连续半年实现了月进尺突破了100你的好成绩,提高效率33%。
从以上的几点来看要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才能提升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前后对比:
掘进进尺前后对比:-850东、西大巷在采用两掘一喷时,进尺50-60m左右/月;
-850 东大巷在采用三绝三喷时,进尺60-70左右/月;
-850西大巷采用三掘一喷后,进尺100m以上/月。
模式化管理前后对比:-850 水平 06年度合格率 % ,达标率 %,良品 %;
-850水平07年上半年合格率100 % , 达标率 % 优良品 % 。
总之,通过考察,我感到企业的发展,要不断的学习其它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工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我们的工作。下一步工作,我们要深入分析先进案例,总结本单位先进经验,不断摸索先进单位的好的工作方法 ,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益,瞄准目标,站稳立脚点,把开拓工作做实、做透、做细,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公司向前发展。
明年工作思路:
一、以发展的眼光提高工程质量,继续深化安全工程建设
抓好安全质量达标工作。搞好质量达标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明年,我们要继续把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安全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基础达标做起,持续改善安全基础条件。要提高对质量达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时紧时松现象,始终如一地保持工程质量高标准作业、模式化管理,保证达标工作的平稳发展。要坚持用高标准指导质量达标工作,积极组织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的学习,掌握标准,对标管理,提高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抓好工程设计、过程管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努力做到工程的源头达标,实现质量标准化工作由事后整改型逐步向源头达标型的转变。把“高标准作业、模式化管理”在我公司整体铺开。
二、加强“通防、运输的治理,不断改善劳动环境
继续加强“一通三防”和运输两个专项治理。要把“一通三防”和运输作为预防重大事故和零打碎敲事故的重点,实行专项治理,防止事故发生。在“一通三防”方面,要严格按照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要求,抓好风门、局部通风治理,完善系统,简化环节,保证可靠。要强化矿井安全监测,做到设备齐全完好,监测人员值班盯岗到位,实现全系统、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特别是加强上级检查查出问题的整改,按照整改规划抓好专用回风巷、和各通风巷道等的治理,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在运输治理方面,要以落实运输规范为重点,搞好机矿车、轨巷道、指示标识以及斜山一坡三档、声光信号等设备设施完好,狠抓机车司机、绞车司机等人员行为规范,加强调车、挂链、料场挑料、落辙处理等日常管理,防止零打碎敲事故。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大巷环境治理,落实治理规划,不断改善运输条件。
这个资源密集型的工业化时代,正大量消耗着不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专业化和大型化引起了经济效率低下、境污染、资源枯竭,而这些都在威胁着人类的文明和生存,《小的是美好的》恰恰诞生于西方爆发能源危机之时。在舒马赫看来,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经济结构,不外乎个人追求利润及进步,从而使人日益专业化,使机构成为庞然大物,带来经济的无效率、环境的污染和非人性的工作环境。因此,他积极倡导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应该以人为主要资源,提高教育水平,珍重土地,更有效地运用工业资源,发展人性化的中间技术。
2007年,是舒马赫辞世30周年,选择在今天重读这本10余次再版的发展经济学的经典之作,无疑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从大到小的商业思想突进史
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未来的商业思想是这样一条“从大到小”的突进史:首先,从“20/80原则”出发,发现《小的是美好的》,经历《第三次浪潮》,引入“蓝海战略”,最后到达“长尾理论”。
“20%的人控制着80%的财富”,这是1897年夏天,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著名的“20/80原则”,后人又在现实世界看到更多“少多众寡”的现象:大段文字里单词出现的频率、都市城镇的人口……如果把全世界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从大到小排起来,一边是一个纤细但高耸入云的头,另一边是漫长的一望无际,低矮得让人绝望的尾。
到1973年,E・F・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里给出一条切中时弊的颠覆性言论,他竭力批判发达国家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提倡中间技术,以小巧的工作单元及善用当地人力与资源的地区性工作场所等基础观念。舒马赫认为,发展新经济一是以人为中心,二是要循序渐进,三是要把重点放在农村,避免工业和农业“相互毒化”。实现这种新发展要克服对大规模的迷信,强调小规模的优越性,进行组织变革。
1982年春天,在我们刚开始憧憬大工业生产时,美国的托夫勒就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它的灭亡。“不再有大规模生产。不再有大众消费。不再有大众娱乐”。取而代之的是细化到每个人的个性生产、创造和消费。
2005年,韩国学者金伟灿站在桅杆上高叫:注意“蓝海”!一定要寻找或开创无人竞争的、全新的市场空间和新商机。经济全球化让公司竞争“红海”化,多数行业已经血流成河,出现普遍的利润下降和竞争同质化,“蓝海战略”的创新思维,让企业家们醍醐灌顶。
2006年,“长尾”入侵中国,美国《联线》杂志主编安德森指出一条新路,“别老惦记着从榜顶的几个巨无霸里多榨几百万出来。娱乐的未来在码流低浅的那头,无数个细微市场那儿”。未来的巨大市场不在畅销品需求的头部,而在于无穷动的小众尾巴上。“长尾”不只影响到企业战略,也左右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敌,小众文化拥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
小的就是好样的
“1995年以前,我也想要做一个大公司,想要做成麦当劳,那时看到在大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东西,感觉很震撼。”
10余年来,潘石屹亲眼目睹了中国建筑界的好大喜功,宽马路、大广场、亚洲最高楼……作为《小的是美好的》践行者,潘石屹提出了“极少主义”、“细胞城市”,他说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小公司”,任志强因此批评他,“一次只做一个项目,只守着北京,不向银行贷一分钱,这是不思进取”。但潘石屹却以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作答:地球上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