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弟子规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媒体技术具有全方位信息展示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讲学的模式将课本知识趣味化、动态化以及形象化。多媒体技术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学习集中力提高,教师通过动态的知识教学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幼儿园中多媒体运用现状分析
(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我国不断地加大在幼儿园教学上的资金投入,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化现象。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少数的幼儿园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相关专业技术缺陷
部分开展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课堂仍是较为初级的状态,多数采用的都是基础的投影仪等设备,多媒体课件开发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他们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全方面把控,这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效果
1.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缩减教学时间,同时,它使幼儿教学摆脱了空间上的限制,将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展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大大增强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协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课程进行多次重复展现,而不必占用过长的时间,这有效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力。
2.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具有动画、音乐播放等诸多功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受到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同时,多媒体设备还可以进行程序设置,比如当幼儿取得相应收获或进步时,多媒体设备可以自动出现一个笑脸进行表扬与激励,多媒体设备多样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案例探讨
以幼儿教学读物《弟子规》为例,教师在开始多媒体教学前,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案资料,其次是对教案资料进行多媒体处理,使课本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转化下,以文字结合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都是抽象化的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往往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弟子规》又与幼儿常听的语言故事、儿歌不同,它带有很强的古风。因此,可以采用一边播放古典音乐与展示国画,一边教授《弟子规》内涵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中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弟子规》写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主要是对古建筑进行的描写,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古代人生活的影像,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幼儿就会了解那句话是指轻轻开门的意思。再比如现代的散文诗《秋天的雨》教学,幼儿一般会觉得散文内容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散文内容用静态与动态画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景展现,并配以柔和的背景音乐,比如《秋日的私语》:“雨滴滴答答从天上落下,秋天的大门开了,秋天的树叶慢慢飘落了”。多媒体技术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浓厚的秋天环境中去,幼儿真切感受到散文所描绘的意境,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运用注意事项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经典论断道出了人的本质。回归本真的德育,就必须观照关系中的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关系中的人结成了群体,形成了社会,产生了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厚、优秀的文化。赋生命以文化的底色,既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德育的应尽之责,更是文明传承的必然要求。
让孩子心灵散发翰墨的馨香
古城里,蓝天下,几株古树的掩映中,一个三面包围,南面敞开的古色古香的院子出现在记者面前――这便是有着130余年历史的墨池小学。
楼不高,只有三层。风格也很简朴,砖的青灰构成了学校的主色调,一楼教室圆形拱门和屋顶瓦的红色,让古朴的校园平添了几分生动。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院子西边的一个大厅里,一群盛装的孩子正在诵读《弟子规》。声音稚嫩、清脆,韵味十足,让记者情不自禁地跟着念起来。
“这是学校正在开展的《弟子规》诵读展示活动。”同行的陈绚校长见状,忙向记者介绍。
“那么,学校为什么要选择《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呢?”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校长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学校的历史:
墨池小学是温州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学校,可追溯到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由英国传教士在康乐坊设立的艺文学塾。1903年10月20日,在艺文学堂新校园落成后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创办人苏慧廉如是说:‘这所学堂的成立是本着三个可见的目标:启迪智慧、强健体魄和磨砺道德……道德品质是智慧和真理的根本,甚至比智力培养和体格锻炼更为重要,而这正是本校的主要目标。
“我们在梳理学校办学历史,明晰学校办学传统,立足学校区域文化的前提下,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做有民族根基的世界公民’。为此,我们通过构建国学启蒙教育课程体系来践行‘临池博学,见贤思齐’的校训。”
为了让身处现代社会的儿童认同古老的《弟子规》,学校进行了艰苦、耐心而富有成效的努力。
首先,是让孩子能诵读。一年级新生一入校,就收到了礼物――《弟子规》教材;每周一晨会,大队部会选取其中一段布置周行为规范达标重点,开展“我读弟子规”活动;每周二午间,广播室播放录音,全校师生听读《弟子规》;编创《弟子规》韵律操,利用大课间时间边诵读边做操,帮助孩子将《弟子规》内容熟记在心。
之后,是将《弟子规》的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引导老师以德育微课程为载体,设计以学生生活为核心的班本课程,以儿童的方式探究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验。如“中华礼仪最靠谱”“生日送诗”“论语故事馆”等班本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心灵的触动改变行为,实现了德育的无痕开展。
童蒙养正,如果只停留在诵读和课堂,是难以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的。只有打动了孩子,教育才能抵达他们的心灵世界。而活动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为此,学校每学期都会设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读经典《弟子规》,做现代文明人”系列活动,让“童蒙养正,磨砺道德”的教育如充满童趣的花朵,吸引着孩子,感染着孩子:
“火眼金睛找陋习”比赛――发放竞赛单,找出不良习惯,对照《弟子规》,写出相关文明礼仪语句。
“践行《弟子规》情景剧”展示――以年级为单位,组成侦察队,寻找身边的陋习,根据《弟子规》的相关要求,自编自演情景剧。听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好习惯壁画展――师生及家长共同完成践行《弟子规》壁画,既美化了环境又深化了教育。
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大队部在寒暑假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发动学生设计、记录《低碳生活实践表》,征集、评选“低碳生活”标语,通过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是一种学习领域的扩展,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校“艺文节”――以“小眼睛大搜索”为主题开展摄影比赛,拍摄春游活动中的好行为、好习惯、好人好事等。
……
学校坚持“长跑式”循环往复的教育,允许孩子犯错误,抓小事,养“大德”。从衣食住行这些身边的小事开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变急功近利的“有为”学习为看似“无为”的习惯养成。在这样的德育理念下,许多让人感动的德育故事发生了:
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
孩子活泼好动,他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就是“瞎跑”,尤其是喜欢在教室和过道之间来回乱跑,教室的门总是被重重地关上之后,便迎来一阵急促的撞门声。我于是做了两张卡片,一张上写着“缓揭帘,勿有声”,贴在教室的门上;另一张上写着“宽转弯,勿触棱”,贴在教室的拐角处。然后,我带着孩子们,走到贴着“缓揭帘,勿有声”卡片的门前,让孩子大声地读,并记在心里,“孩子们,记住了吗?”“记住了!”孩子们大声地回答我。“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弟子规》里读到过的,它告诉我们开门、关门的时候都要轻轻的,记住了吗?”“记住了!”这次他们喊得更响了。接着我又带着他们走到贴着“宽转弯,勿触棱”卡片的拐角处,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向孩子们演示了怎样走路转弯才是安全的。那一天,我发现孩子们个个都瞪着眼睛认真地听着,记着,学着。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中生活、生长,是多么畅快的一件事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一直是广大德育工作者孜孜求解的难题。用喜闻乐见的故事、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导孩子,无疑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在中华文“墨”的浸润下,墨池小学孩子身上散发出文化的馨香,让人久久回味。
新时代的“三味”乡土德育
双屿小学位于古城温州西郊,校园面积不算大,楼层不高,房舍也不鲜艳。步入校园,脚下是写着温州俚语的小径,一侧的墙上是温州传统儿童戏的线条画,眼前的一切让人顿生亲切感。
对于为什么要选择乡土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特色,徐立臻校长的话语有些沉重:
“温州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中属于孩子的风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独具特色。但随着温州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原本存在于生活中的乡土乐趣被封存于博物馆,化为了乡愁。我们的孩子不会讲温州方言,不知童戏为何物,了解的只是一些瓯越文化碎片,温州乡土文化的代际传承已经断裂。因此,让孩子从小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情感,成为富有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的人,已经成为学校德育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双屿地处鹿城区城郊结合部,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众多,既是温州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衔接地,也是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交汇地。在学校920名学生中,本地生占45%,外地生占55%。学校在调查中发现,温州本地的孩子希望传承父辈的文化传统,而新温州居民更希望子女享受到一样的本土文化教育,以便于自己的第二代能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中。
基于历史的使命与现实的考量,实施乡土文化校本德育便成为双屿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不管是外来孩子还是本土孩子,曾经的乡音、乡韵、乡情离他们都已经很远很远了。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认识、认同并爱上传统乡土文化呢?双屿实验小学开出了“三味”药方:童味、土味、情味。
所谓“童味”,是指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与组织形式富有童趣,是儿童乐于参与的。为此,他们筛选与孩子最接近的乡土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童趣元素,回归童年的本真,力图让每一个儿童的生命都得到关注,让每一个儿童的天性都得到尊重。
所谓“土味”,是指课程的内容源于乡土,突出质朴。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身边带有泥土气息的人、事、物,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让乡土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课程之中。
所谓“情味”,是指课程价值与目标是为了“人”的发展,突出学习共同体的情感色彩。针对学校外来孩子占多数的学情,学校致力于传承乡土文化、传递人文情怀,消除因地域差异、生活经历及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最终实现各类学生的融合和健康成长。
“乡土德育‘三味’,是我们对课程目标、教育使命和核心价值进行的深入考量。”徐校长用一句话作了总结。
为了有效实施“三味”乡土德育,学校开发了三类课程:
专题式课程:按照童趣、恒久、实用的原则,构建了方言序列、民俗序列、童戏序列的序列式课程,分别安排在三、四、五年级实施。其中,《学讲温州话》编排了12个专题,《温州童戏》编排了19种童戏活动,《温州民俗节庆》编排了6个节庆专题。
大单元式课程:设计了整个大单元的教学形式,将“三味”乡土校本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即:将一个乡土专题的内容,渗透、延展、补充进语文、数学、科学、艺体等国家基础课程中,以突破三级课程的鸿沟,跨越学科界限,构建出相对稳定、综合的课程体系。
探究式课程:借助“三味”乡土课程与地方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的整合研究,开展乡土文化节、七彩大舞台、童戏大赛等一系列开放式大型乡土活动,成立屿露文学社等12个乡土文化社团,创设东瓯王庙等12个乡土实践基地,助推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课程实施上,学校设计了生动活泼且富有创意的形式与载体:
口袋书:创编三本原创教材――“口袋书”,其尺寸仅为10cm×15cm,精致小巧、富有童味,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灵活,让课程顺理成章地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课程实践包:创编与原创教材配套的《校本课程实践包》,其中《温州话》侧重于语言表达、交流互动的活动设计,《温州童戏》侧重于玩乐体验、协作互助的活动设计,《温州民俗节庆》则侧重于采风考察、探究实践的活动设计。
七彩月系列活动:给予每一个节庆不同的色彩和定义,让节日既富有童趣,又彰显特色。
三课联排: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在一个半天的连续三节课中进行,突出活动课程的连续性、交叉性和整合性。
乡土空间“活化”: 以师生共同设计、学生自己创造等方式,共建有活力、可活动、能活用的“活化”空间,包括:乡土教学空间――俚语小径、童戏墙绘;生活文化空间――民俗文化墙、乡音角;课外活动空间――童趣林、乡土美术坊。
如此富有特色的乡土德育实践创新,让记者深为叹服。
乡土是一条纽带,连接了教室中的你和我,连接了过去的精彩和今天的鲜活。双屿小学的孩子在精心设计的乡土课程文化中认识自我,快乐发展,逐渐成长为真正的温州人。
历史如一条长河,流淌的是千百年来民族的文化记忆。只有经过文化的浸润,个体的人才会变得丰盈、强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但是,这种浸润,必须是基于孩子,为了孩子的,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生的。墨池小学实施的“童蒙养正”系列活动,讲述的感人德育故事,让孩子的道德根基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润泽下,更加强健;双屿小学的“三味”校本乡土德育,让孩子在参与中感动、感悟,自觉地吮吸温州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断茁壮成长。两所学校的探索,让中华传统文化与温州地域文化的花朵在鹿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相互辉映,争奇斗艳。
超越人:促生命走向自觉自由
超越是人的根本特性。在不断地追逐理想,化理想为现实,然后在新的现实基础上追逐更高的理想的过程中,人不断地超越着自己。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唤醒、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生物的自我与俗常的自我,走向生命的自觉自由。
以价值建构成就自觉生命
“有利于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是温州市十七中德育人的孜孜追求。在杨成风校长看来,“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只有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才能有机地整合统一”。
如何让孩子取得成功与发展,不断超越自己?十七中的德育工作者认为,价值建构是关键。陪同记者采访的刘燕副校长深有感触地说:“人是主体性的存在。而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生动展现,既需要责任内驱、规则约束,也需要爱心行动。”
温州市十七中把责任教育、规则教育和爱心教育作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
他们借助责任培养,养育“内驱力”。学校要求学生对生命负责:安全第一,身心健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有所成;对家人负责:成熟稳重,能够担当家庭的责任,赡养父母;对社会负责:不危害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们借助规则教育,培育“约束力”。规则教育的内容包括:交通规则、生命安全;班规、校规;家规家训;社会公约、制度、法律等。
他们以爱心教育,培育“行动力”。“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这里的爱,内容从自我到社会、自然,具体为:关爱小自己: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学业有成,品行端正;关爱小社会: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热爱班级,维护学校荣誉;关心大社会:关心社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爱护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探索地球和宇宙奥妙。
价值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行动、再认知、再行动”的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此,十七中的德育工作者有着清醒的认识。实践中,他们把七年级作为规则教育的主要时间段,适当延伸至八、九年级,通过课堂学习、主题晨会、主题班会、家长学校、宣传橱窗、电子屏,开展初中三年“安全、行规、礼仪、学习、活动”等五大规则序列的认知教育,养育学生尊重规则、富有责任的意识。在校园“四节”、运动会、春游、劳技考试、消防安全演习、心育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寒暑假社区实践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富有责任与爱心的品质志向。借助现代化技术,建立网络化的《校园快讯》、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等平台,开展学生行为的实时评价,将学校的责任、规则和爱心教育落到实处。
2013年12月18日下午3点15分,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心连心 梦促梦”贸易活动准时开始。
只见宽敞的活动大厅里人潮涌动,人声鼎沸。有卖家热情的叫卖声,有买家略显青涩的砍价声,有好奇心驱使的询问声,有分享购买经验的讨论声。走近一看,才发现各个摊位正犹如选美的美女在争奇斗艳。各班的同学都把自己班的摊位打扮得异常引人注目,有走婉约路线的,有走豪放路线的,有走卡通路线的,可谓美不胜收。再看摊位上的商品,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二手的闲置物品,有手工制作的食品、挂件,还有艺术作品等。这些商品在主人精心的摆放下、在卖家用力的推销下、在涌动人潮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吸引人。在两节课的时间里,这些东西几乎被购买殆尽。
下午5点多,天差不多黑下来了,心理辅导站负责人不得不宣布活动结束。最后,每个摊位将自己辛苦赚到的钱(所卖东西总额的30%)上交心理辅导站,作为“心灵善款”。加上心灵捕手社团的爱心摊位所得,本次的“心灵善款”共计2543.5元,这些“心灵善款”将全部用于帮助那些有梦的人去实现梦想。
富有创意的爱心活动温暖了寻梦者,也让圆梦人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
在温州市第十七中,记者还听到了一件新鲜事。每年6月的7、8、9日,校园里都会挤满了学生。那些比教室里孩子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会钻进教室,听原来的老师上课;会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会坐在大树下,和学弟学妹们聊聊天……
这些人不是别人,全是近两年来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趁高三的同学高考的三天时间,回到原来就读的初中,重温美好时光。
好的教育,不是让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多少知识,而是所有的知识都去除后,剩下的东西。十七中的毕业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学校开展价值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不管是已经毕业的校友,还是在校的学生,只要有了价值的根基,对成功和发展的追求就会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价值观教育,让十七中的孩子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超越。
超高人气的儿童哲学课
说起“哲学”二字,大家往往会将其与神秘、高深、晦涩等词语联系到一起,认为是专家教授才能做的事。但在温州市瓦市小学,哲学却来到了小学生的课堂,而且这一来就没有再离开,迄今已是15年。今天,瓦市小学的儿童哲学课,孩子们喜欢,专家们赞叹。“孩子们在提问、思考、讨论、辩论中,口头表达与思辨能力不断提高,心灵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得到熏陶,思想与精神更加丰富。”说起儿童哲学课的实施效果,杨素琴校长脱口而出。
瓦市小学的儿童哲学课走到今天,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2000年9月,学校仿照昆明市铁路南站小学编写的《中国儿童哲学》,在几个实验班中尝试开展教学。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辩论讨论,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初步得出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步骤,让儿童在自由的思想碰撞中受到哲学的启蒙。
2003年,鹿城区全面进入新课改,学校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课程开发权――可以堂而皇之地开发校本课程了。经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儿童哲学”是最佳选择。于是,学校决定在高年级开设儿童哲学课程。但是,任教老师觉得这套教材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编写零乱,入编故事哲学味不浓。于是,学校决定开发适合自己的儿童哲学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累积大量案例的基础上,编写出校本化的《儿童哲学》教材(上下两册)。
2005年暑假开始,学校对《儿童哲学》校本教材进行了修正,通过有关专家审核正式定稿,并于2007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不断规范和完善儿童哲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还组织广大教师撰写教案,编写教案集,以便资源共享。这一时期,积极探究儿童哲学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也逐渐深入,许多老师不再依赖学校提供的教材,而是发动学生共同寻找更为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时代意义的典型事件或故事开展学习活动。
儿童哲学成了瓦市小学孩子最喜欢的一门课。
“我感觉越来越聪明了。”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能说会道了。”
“我觉得哲学课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它给了我们很大的发言权,让我们有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还能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斗一斗智力。”
“我觉得儿童哲学课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分辨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等能力,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事物。”
“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儿童哲学,每次上课前遇见老师,我们都会说,快点,老师,我们等不及了!”
……
调查显示,97%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上儿童哲学课。这足以说明了儿童哲学课的超高人气,那么,数字背后的理由是什么呢?
“儿童哲学课不是竞赛性的,排他性的,它在启示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追求一种民主的氛围,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互相尊重。同时,由于我们经常设计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探讨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既促进了孩子们社会化进程,也让学生来关注时事,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杨校长道出了问题的答案。
2013年,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博士观摩了学校“一场球赛”儿童哲学课后,动情地说:“瓦市小学儿童哲学课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15年,实属不易。人的品德不是灌输出来的,如果靠讲,是感动不了人,感染不了人的。儿童哲学课让孩子在辩论中构建现代观念。当今社会,很具挑战性,许多现象需要思辨,需要观点交锋,需要心灵对话。德育在细微处,在于点滴积累。感动一次容易,但只有让孩子感动百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变成善良的人。儿童哲学课是本真课堂,它让百年老校充满生机活力。真正的教育不应是只让孩子接受知识,而应是启迪思维,润泽心灵的教育。真正的办学特色在课程,希望儿童哲学课作为瓦小的办学特色能坚持下去!”
校长的感悟、孩子的心声、专家的感言,道出了儿童哲学独有的魅力。
课程有魅力,是因为孩子喜欢。孩子喜欢,那一定是因为他们很快乐。他们为什么在课程开设长达15年的时间里都这么快乐?我想那一定是因为他们很自由。在民主的氛围中,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我反思而获得的道德观念,他们当然会乐于接受并付诸实践。如此,纪律、规范、道德要求,对孩子来说,就不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孩子完成了自我的超越,品尝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心灵自由的快乐。
超越,是学校德育永恒的使命。也只有超越,人才能向自由王国靠近。温州十七中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助推孩子自觉发展;瓦市小学通过儿童哲学课程,让孩子品尝心灵自由的快乐。他们的探索给人的启示是深远的。
八所学校,八枝鲜花。她们虽然风格各异,却同样精彩迷人。在鹿城德育这个百花园里,盛开的不只八枝鲜花,所有的鲜花都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我没有其他优势,只有股子蛮劲。”回想国学之旅,蒋强记忆犹新:一点一滴积累,一遍不会,10遍100遍。
大四上学期那会儿,不得不兼顾上课,蒋强每天早上6点起床,背诵一个半小时的《论语》,再去教室。课间休息、午饭空隙,他准备了一个小册子,将当天背诵过的内容记下来,温习。没课的晚上,蒋强最开心,他在操场上朗读,或者环南湖边跑边大声背诵,直到声音沙哑腿发软。
诵读经典的人,是儒雅好青年?“论语哥”说,错了,刚进大学,他也是愤青。
大一和大二,蒋强焦虑、迷茫,常迟到、逃课。他曾找同学借钱,休学经商。3个月后,亏损5000多元,温饱都没着落。蒋强不好意思见“债主”同学,在大学的水厂扛了4个月的水,还清了欠款。体验生活后重归校园,蒋强一改往日的叛逆与不拘,开始琢磨做有意义的事。接触国学后,他有了方向:做国学讲师。毕业前,蒋强原本可以选择其他的路。由于成绩优秀,他有资格保研,却没有动心;一家企业老总来学校招聘,得知他能熟背国学经典,不但表示惊讶,还免试录取他,却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传授国学是信念。
但是,一名本科生,如何在高校开国学课?
蒋强却有办法。2012年初,他等同学们上完课,便占没课的教室,并发短信给想听的同学,边上课边提防巡视员。如此游击近半年,听课人数不减反增,这让蒋强十分惊讶。他着手下一步计划:申请固定教室。为了让自己的身份“合法”,他邀请湖北大学蒋方教授、王文凯教授、安德义老师加盟,组建系列国学选修课,抱团申请。学校经过评审后,2013年3月,蒋强的国学选修课登上了教务处选课系统,计划的4门课全部上榜,其中,他主讲24个学时的《儒家文化与人格修养》。
聊到上国学课,蒋强来劲儿了。
刚选课时,蒋强曾担心会没人选。不料,120人的标准班名额,不到20分钟就被同学们抢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选上课,蒋强又申请了一门选修课《左传》,课堂又次次爆满。
西华师xx支教团xx小分队7月15日至8月5日,在xx小学支教工作今天就要结束了,我们xx爱心公社首届雏鹰拓展培训也就要结业了, 从7月15日至8月5日,xx爱心公社与西华师xx大学生支教团xx小分队在xx小学协作已经二十多天了。大学生们和志愿者们携手并肩,让枯燥的支教生活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乐在其中。
在此,我以一名xx公社年龄最大的“老xx”的身份向年轻的支教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向xx小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深深的谢意!
回忆这些日子……
李老师讲的"字的故事"说玉和王;说西和东,让同学们画了一幅有鱼或羊的画,教案实施便从此开始,直到顺畅延伸。
王老师的高年级班英语课口语与肢体语言结合教学法,让全班同学齐动员,教室里充满生机与活力,特别是班上活跃的男生哥俩好和女生"三剑客"。
简老师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发现,低年级班同学不愿老师叫他们"小班"!于是,简老师命题: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班级取名字,并说明为什么?很有趣!同学们取出名字来是什么呀?——团结班!
数学课尹老师出示了多个图形,反复解释了"以一倍的速度增长"的概念,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在同学们心灵中播撒了细心解题的种子。
夏老师的国学教学图文并茂,弟子规、三字经、感恩的心,己让同学们背诵得滚瓜烂熟。
体育课罗老师与众老师合作,演绎了利用乒乓球传送协调前行,培养团队精神的游戏,实践中暴露出同学们对"对抗"、"输赢"词汇的内函还有待探讨深究。运动会成为"对抗"、"输赢"的全面注释。
谢老师教学拉丁舞那优美的舞姿,认真的动作,感染了孩子们。
宋老师关于伞的写生、关于纸蝴蝶的手工劳作,相信会留给同学们一生的美好回忆。
老师们很繁忙的按课程表交替轮流上岗,没有课的老师也交替轮流到各班听课观摩,做笔记。
到了第四节课,又要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厨房阵地,煮饭、炒菜、端上桌面的也还象模象样的几菜一汤哟!老师们说,多亏了同学们每天都送来一包一包的新鲜蔬菜,如:南瓜、豆角、青椒、白菜,还有葱葱蒜苗......
日复一日,老师与同学感情升温、特别是支教老师利用下午无课时安排的家访,把师生情再次推向沸点!在同学引领下爬山涉水走访了离校较远的麻卡(牛圈村)等共10多户学生家庭,家长和同学热情有加,大学生们更是感慨万千......
有的第一次看见敝养的小猪群......
有的第一次看见彝寨三锅庄......
有的第一次看见那么简陋的彝家山寨......
而孩子们也是第一次迎接大学生进家门......
孩子们害羞地第一次张口请老师洗印一张小小的照片......
回忆这些日子……
前几天,我握笔书写了首届雏鹰拓展培训“三好雏鹰”、“优秀雏鹰”和首届雏鹰拓展培训运动会中“跳绳、背诵、乒乓球”等比赛获得一、二、三名的奖状......
我不是每天在这里服务,只有几次来xx小学,但每次来,我听到孩子们的声音,看到老师们辛勤的身影,从心底里感觉自已年轻了许多许多......因此每次在xx小学,我都会端起数码为课堂上的小雏鹰们接连按下快门、亮起闪光灯......
前次上来,我顺便加洗了近百张在xx小学拍摄的彩印照片,计划为师生们办一个摄影展,把雏鹰拓展培训以来抓拍到的同学和支教老师的亮(靓)点、瞬间风采展示给大家, 这是我为xx爱心公社首届雏鹰拓展培训的结业献上一份贺礼!
一、主要成绩:
1、学校坏境和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对____本部、____幼儿园校园环境、校容校貌进行了改造,投入资金十万余元,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有力配合了招生工作。现代教学设备进一步充实,更新了微机室,配置新微机33台,实现了上网;配置电子白板10套,____本部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幼儿园接受国家配备的电子产品、图书、玩具等价值10万余元,仅钢琴达到4架,4个教室配备了钢琴,所有教室建起了班级图书室。
2、成功组织了盛大的六一庆祝活动。
为了扩大影响、加大宣传、配合招生,六一期间,我们利用两天时间,分别组织了两场盛大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在校园搭台子,师生精心筹备,第一天1-6年级过六一,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第二天邀请____幼儿园和招生范围内的三所民办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家长,共计600多人到____本部院内共庆六一,每个幼儿园表演两个节目,____学校的全体老师表演了两个展示集体风采的节目,安排家长参观校园、参观展室、教室、办公室,庆祝活动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3、教学成绩继续创优。
____完小位于鼓楼后、玉皇阁脚下,坚守老城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学校多年来始终把教学挺在前面,靠质量生存,靠成绩立校,致力于走“成绩一流+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办学路径。在小学毕业质量检测中,合格率继2014年在县城五所完小名列第一、2015年排名第二的基础上,2016年合格率92.96%,在县城五所完小排名第一,博文录取率14.09%,全县排名第三、五所完小排名第一。
4、一年级招生实现突破。
地理位置偏僻、招生吃不饱是____完小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状和急需破解的难题。我们从两方面齐头并进:一是早动手、早行动,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走出去,请进来,加大招生力度。今年我们比县城其它同类热点学校提前一个月完成一年级招生,招生人数与去年相比实现了翻番,突破了百人大关,有力鼓舞了教职工队伍的士气,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提了神儿,提了劲儿。二是学校办特色、强素质。靠规范的管理、丰富的课程、科学的设计和引领增强学校活力和吸引力。
二、工作举措:
1、扭住常规不动摇,实打实“抓常规、求实效”。
“千招万招,落实常规是实招”。这是我们多年来的体会、总结,也是上下形成的共识。我们突出做好“四抓”,即:抓教案,抓听课,抓作业,抓辅导。“四抓”看似平常、简单,关键一以贯之、长期坚持、落到实处,平常招就成了实在招,简单招就成了有效招。教案、听课记录、作业、课外辅导由教导处三位主任按年级分工把关,真审批、真检查、真反馈、真改进,有记录,留痕迹。落实听课,每周一次领导班子集体听课,校长、教导处人员随机听课,教研组每周听一次研讨课,每学期同学科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每月听课记录一汇总一公布。学期初排列好听课表,每周四第1节课领导班子集体听课,教导处提前微信提示,校长带头参与,确保校长听评课30节,其他成员听评课60节。落实学生作业,教导处积极引导,定期检查,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书面和背诵作业逐一检查、逐个较真,发挥家长作用,提倡亲子共读,落实家长鉴字。
2、开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课题研究。
年初,确定语文教研活动主题: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确定每周三为阅读日,下午第三节课为阅读课。每天早读20分钟为晨读时间,语文、英语老师分别组织诵读。开展了第二届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第三节玉皇阁杯硬笔书法比赛,一年级、四年级免费配发了魔法写字帖,
开展“工工整整写字,认认真真做人”练字活动,开通了红领巾经典小广播,每周四课外活动开播。特别是在语文课改方面,把“扩大课外阅读量”作为研究课题,由教导处统一组织,已经开始实施:召开了课题启动及培训会,并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每周拿出两节语文正课作为课外阅读课,二是开放图书室,语文老师统一组织借阅,三是把“扩大课外阅读量”作为课题,专题研究。明年报教研室申请县级以上课题立项。3、以国学为载体修德树人。
现在教育的缺失主要是“育人”,常说的“教书育人”,只剩了教书,“育人”就像折断了的一支翅膀。如何找到有效途径达到育人目的,就是:弘扬国学修德树人。由语文老师落实每周一节的国学课,利用好全县统一配发的国学读本;在全校推广普及弟子规,要求学生朗读背诵,在诵读中养成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红领巾经典小广播播放弟子规配乐朗诵,营造国学氛围;为我县明德国学班提供学习场所(周日或周六),部分师生参加明德国学班的学习,培养国学兴趣爱好,逐步探讨在小学生中推广国学的有效方法。今后把____完小打造成明德国学班小学生国学推广基地。
4、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三支队伍”指教师、家长、学生三支队伍。提高教师业务能力:1、学课标、考课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6月进行了考试,成绩与考核挂钩,12月下旬组织第二次新课标考试。2、“送出去”充电。派员参加了教研室、进修校、教育局安排的所有教师培训,包括厦门英语教师培训,幼儿教师多次赴张家口、宣化培训,用于外出培训的费用达到两万多元;组织数学教师到东关完小听课,开展“数学概念”教学研讨。3、“请进来”辅导。邀请教研室教研员为我校语、数、英教师专题授课,讲理念,讲方法,解难释疑;组织了“如何提高六年级成绩”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校长和教导主任组织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扩大课外阅读量”的专题辅导。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1、开好家长会。为了保证质量,家长会之前,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召开培训会,定程序,定内容,发放资料,明确家长会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2、提升家长管理孩子能力。家长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家长培训,教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转观念,授方法。3、注重家校沟通。利用微信群建立家长和学校的联系,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注重平时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家长经常关注班级动态、学生的动向,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1、加强和畅通政教处、少先队两条线管理,成立少先大队,健全组织机构,大、中、小队长佩戴标志上岗,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2、戴红领巾,穿校服,见面问好常规要求落到实处;3、加强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组织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展示交流现场会,发挥师生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今后设想:
发展目标:教师有追求(成名成家),学生有特长(丰富课程),学校有活力(素质教育)。
工作思路:学习新教育理念,借鉴新教育做法,打造科研型团队,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工作举措:加强课程建设,缔造完美教室,共读共写共同成长,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结合县教育局有关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文件精神,将“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作为课题纳入德育工作和学校工作计划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统一认识,真正把“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校长总负责,分管教学副校长和德育副校长具体负责,形成政教处组织实施,年级主任、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三级管理模式。
二、摸底建档,明确职责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政教处、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校一直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采取“控制数量,化整为零,化多为少,各个击破,一事一例处理,逐个转化”的办法,把“学困生”转化工作制度化,确实收到了较好的转化效果。
1.每学年开学初,政教处要求新班主任以班为单位,通过走访老班主任、学生、家长等形式对学习困难、单亲离异、长期留守三类学生重点进行调查。对“学困生”进行摸底建档。认真填写学困生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班级、起始状态(入学成绩、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与家长联系情况、帮教方法及措施、谈话记录、转化情况(期末成绩、行为习惯)】
2.政教处通过健全“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制度,对已确认的“学困生”,落实到各班主任和跟班教师,进行结队帮扶,做到明确转化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加强过程性的管理,及时检查指导总结,促进“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师职责,学校还与各任课教师签订了“学困生”帮扶责任书,实行承包责任制,把帮扶“学困生”工作作为每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此作为教师评优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探因及转化策略
(一)心理疏导,找回自信力
自卑是学习困难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多表现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为让学困生找回自信,我校每月安排2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1.政教处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例会、黑板报和政教专栏,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励志教育。例如,针对学生打架事件,我们对学生进行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孟子的天降大任、德育名人成功故事、24孝故事等。
2.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召开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校园暴力事件、学生自杀、心理扭曲等现象,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珍惜生命、挫折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珍惜生命》、《挫折》等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备有教案。
3.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把每一个学生都要当做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更应该尊重学困生。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他们是平等的人。其次,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在设计教学时,在整体教学目标中,要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学困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的布置上,要考虑学困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指导。第三,创设机会,小步子,多台阶,培养学困生的“成功意识”,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在知识学习方面,要采取适当降低起点、适当减慢学习进度、适当分散难点等策略。第四,实行分组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困、以优助困,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提出稍难的问题让学困生思考,为了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 智慧,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困生机会和权力,也赋予了其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困生的动机;同时在合作竞争中,由于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这就能促进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也为学困生创造了参与合作竞争的机会。
(二)依托特色,增强意志力
意志力薄弱又是学困生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害怕吃苦,自动放弃。我校依托国学和篮球公园特色,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意志力。
1.我校自编国学百草园校本教材上中下三册,上册七年级学习《三字经》和《百家姓》;中册八年级学习《孔孟之道》、《弟子规》和《正气歌》;下册九年级学习《24孝》、《千字文》和《24节气》。充分利用教学楼、宿舍楼道走廊张贴《弟子规》、《24孝》、古今激励名言等宣传标语,营造氛围,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净化学生心灵。
2.篮球公园作为我校体育特色,学生每天下午活动时间坚持锻炼1小时,体质和意志力得到了增强。
(三)家校合力,共同教育
受家庭变故、家庭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一方面,有些家庭可能因为富裕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暂时无用”的假象。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的不好;再者,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缺乏父母疼爱和沟通。这类学生自制力较差,随意性强,平时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另外还有一方面,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或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两辈或是更多人爱一个等因素影响。这类学生表现为:厌学,平时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班主任培训力度,提高管理理念。
(1)坚持每周一第六节课观看魏书生班级管理和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录像,学习先进班级管理经验,做好观看记录和反思体会。政教处每周从网上、报纸资料搜集整理班主任学习材料,周一第六节课观看录像时下发给班主任,采用圈点勾画式学习,周五例会时交回政教处。
(2)对于学困生管理班主任要做到做到“三多”(即多关心、多交流、多沟通)。通过走访科任教师、生活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学困生在校表现情况,与学习困难学生交流谈心。
2.家校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定期做好家访,及时跟进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为了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配合,我们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学困生的家长沟通交流,在交流中统一,完善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其次,对留守、单亲学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耐心教育学困生。通过“致外出家长一封信”、让“留守与单亲学生”给家长写信、打电话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留守与单亲学生”的情感渴望和成长状态,将留守与单亲孩子教育和监护中缺陷及建议对策告知家长,以增强家长责任,调动家长积极性,主动做好“留守与单亲学生”工作;如:(1)九年级101班王静博同学,9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期间继父对该生动辄拳脚相交。暑假开学后,该生又随其亲生父亲生活,生活变故造成该生心理严重扭曲,平时在校期间,厌学逃学、顶撞师长、考试作弊、欺负同学等,有一次,在教学楼楼道,102班一名同学因搬桶装水,不小心踩到王静愽的脚上,王静愽顺手推了该生一下,随后二人发生口角,恰好被准备上课的政治老师看见,及时制止,可是王静愽不以为然,随后又多次找踩脚学生的麻烦……致使102班的这名学生请假回家不敢上学校来,第二天,双方家长来到学校后,得知王静愽的情况后,我们顺势对王静愽同学加以心理引导,要求王静愽同学给家长或老师写一封信,他在信中写到:“……为什么总是让我选择,记事以来,两次大的选择,选择了母亲,失去了父亲,选择了父亲,失去了母亲,……我心中的苦,向谁诉说,我只能选择以这种方式来解脱……”童言无忌,我们做家长和教师,应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针对性的对学生教育。通过这件事后王静愽同学,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发生很大的转变,见老师主动问好。第三,班主任及时与学困生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如学困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时,任课教师便及时的告知他们的家长,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当学困生的学习稍有退步时,就尽快的询问家长,了解其中的情况,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换看法和意见。
3.给“留守与单亲学生”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给“留守与单亲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而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学校尽可能关注“留守与单亲学生”的生活起居、学习,使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体会到爱心,学会与他人共处、关心照顾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诚实守信、勤奋认真的思想品德。
4.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育
(1)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加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如:2011年4月和10月我校分别邀请感恩激励讲师苗慧志和唐成两位专家来我校作了“感恩,我们在行动”和“会考试更会做人”大型演讲活动。并邀请学生家长前来参加,让学生学会感恩、知道感恩,增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2)开展“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做一个好学生、为学校添一份光彩”的“五个一”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力和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由此看来,学习兴趣是有效调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条件。
1.1课堂导入语言组织很重要。导入课堂部分,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体育课的开始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组织、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体育课教学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很有必要,师生一起自娱自乐、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法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本节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2基本部分教学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基本部分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这个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我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的课堂就会很轻松愉快,学生完全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达到基本部分教学的效果。
1.3分组练习时要有趣味。分组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单一的练习太乏味,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心理,所以课堂分组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有效的分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好的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这一点很重要,要求体育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2.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教给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很重要,体育教学不要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安排学习内容,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明确道理、掌握方法。
2.2课堂组织方法。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很重要,为了不让学生受伤,体育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性,还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多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分组练习,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积极的评价课堂
3.1体育教学的结束部分,课堂评价也不可少,精彩的课堂评价可以让本节体育课更加圆满。
3.2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时候,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3.3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点评,要求教师多用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去进行,为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而努力。 3.3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3.3.1实现了敬廉崇洁教育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我们要求思品教师根据"敬廉崇洁"教育读本和所任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背好教案。其它学科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廉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自编了校本教材,纳入校本课时,通过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为了使 "敬廉崇洁"教育活动融入学生头脑,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校开展了以"敬廉崇洁"为内容的新编三字经活动,由于三字经朗朗上口,学生背诵容易,通过背诵三字经,学生加深了对"敬廉崇洁"的理解。
3.3.2实现了廉政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进一步落实以自评、教师评、学生评、领导评,家长评等五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师德评价工作,把师德评价结果充分纳入教师的评优选先、评职晋级当中。
——中沙中心学校“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简介
中沙中心学校创办于1952年,地处清太子太傅雷鋐的故里,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几年,学校根据宁化县教育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与实施要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校充满生命活力”的办学理念,扎实开展“创建书香校园,促进内涵发展”工作,扩大师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极营造“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大阅读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优化阅读环境
1.2014年,福建日报社和担当者行动团队共同发起的“书香飘进农村校,班班有个图书角”二期项目走进我校,捐建了18个班级图书角,为每个班配备1个专用书架及70本图书,共精选优质图书1260册。为大阅读活动奠定了基础。
2.全天候开放的阳光书吧、班级书吧,让学生课余时间可随时阅读。到处都是书,随手拈来,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学生自主管理书吧
培养诚信少年。书吧由学生自己轮流“经营”,早自习前把书搬到书架上,晚自习前把书放回图书室,大家自觉维护好书吧的纪律、卫生和阅读秩序。
3.综合楼
50米走廊改造成书香校园长廊,各式各样的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墙面4块展板张贴着“读书心得、好书推荐、”等,
4.校园文化布置处处彰显“书香”味:分布在楼道、德育墙、宣传栏的“红色、客家、心健、茶之韵等主题文化充溢着“书香”。
精心设计“校园书画专栏”,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开展系列活动
1.好书交换。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班级之间采用好书交换,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自主读书。打铁还得自身硬。为提高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性,学校鼓励师生一起阅读,交流阅读心得,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立足各自实际,老师们的教案中都备有“学期阅读书目”、“阅读心得”、“读书有感”等内容。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及师生读书交流活动。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师生积极撰写读书笔记,让读书笔记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3.晨诵夕读。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晨诵,1-2年级,全文诵读《弟子规》;3-4年级全文诵读《论语》;5-6年级选诵《大学》、《中庸》、《老子》等经典章句。通过诵读经典名著,使学生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也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4.亲子共读。每周三晚上我校电子阅览室全面开放1小时,让学生和家长使用。家长跟孩子们可以一起上网查资料,解决难题,把电脑上的好书下载到手机上看(推荐教育孩子的书籍,考级书等)
5.阅读考级。借助“
悦讯”这个网络平台,开展学生阅读考级活动,结合实际情况,网络阅读考级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集中在计算机教室考试,从实践情况来看,学生读了8本书左右开始上机考试,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月底,每学期一个班级只需集中组织4次左右考试。通过同年级平行班数据比较,就能看出班级阅读活动开展情况的真实水平。第二种是开放考试权限,让学生自己在家中考试。限定开放考试时间,规定学生每周星期天晚上七点,开放一个小时考级,其次,要保证阅读时间。不要让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而盲目考试,或者没有充分阅读就开始考试。
6.主题活动:①班级层面:“争创最爱阅读班级”主题班会活动,“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讲故事比赛,经典名言书签设计比赛,精神代代传朗诵会,“读国学经典,做博学少年”演讲比赛,“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快乐成长”读书小报制作比赛,“我与好书”征文比赛。②学校层面。“写读(观)后感”系列征文活动;“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古诗词美文诵读”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评比活动;把读、写、说、演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与成功。
7.阅读之星:制定大阅读考评细则,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形成序列化活动推进策略。每个月进行学生阅读考级,评出每月“阅读之星”。
搭建阅读平台
1.图书室:生均40册图书,存书2.6万册。每学期借阅图书师生2万余册。实现网络一体化的图书管理,为学生提供基于互联网络的图书室数据查询、新书推荐、图书预览、图书预借、图书续借服务,让计算机管理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促进了图书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规范化。
2.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共安装50台平板电脑,连接学校wifi,通过互联网进入到各种资源库,电子阅览室面向全体师生,方便师生查找资料,上网阅读。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从而大大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范围。
3.梦想教室:“梦想中心”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我校捐建一所标准化多媒体教室,包括配置图书、电脑,利用互联网、大屏幕、自由组合式阅读桌等硬件,推动学校老师开展素质教育的“梦想课程”。
4.绘本教室:从图画入门简洁明了,通过听、说、读、写、画、演的方法,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5.电子云盘:在学校公用360云盘中,开辟优质电子图书文件夹,管理员负责对电子图书资源进行存储、筛选、管理、共享等。定期更新优质电子图书资源,把最新最好的电子图书资源及时上传至图书文件夹中,村校教学点就可以打开云盘,一睹为快。通过这种简单、快捷的操作,解决了村教学点图书资源缺乏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大阅读网络建设进程。
1、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4、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5、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充实与快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除此之外,我继续训练学生进行每周一首诗诵读,《小学生守则》、《弟子规》的诵读,美文诵读等。为了打造我的班级,优化班级管理,我两次精心地设计了语文学习园地班级板报,丰富了班级文化建设。还利用“文明之星伴我行”星级评比,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学做小手拉大手的标兵,学做文明人,学说文明话,做一个有素养的小学生。为年终优秀班级评比任劳任怨,努力刻苦而为。